[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多數影迷知道刁亦男,大抵是因為《白日焰火》。對淘碟看下載年代的,卻是《制服》與《夜車》。一堆片子看起來,感覺地下導演們,對公檢法系統(tǒng)意見很大。
《南方車站的聚會》最有趣的地方,是刁亦男保留了他在獨立時代的電影趣味。趣味反映在故事所發(fā)生的城中村和黑夜場景,同時圈劃下幾位主角,你也會發(fā)現(xiàn),警察,陪泳女,犯罪嫌疑人,依然是“警察JI女小偷”的熟悉配方。
我喜歡的幾個片段,有摩托車交流大會,與警察任務布置大會、拆遷整改動員大會的前后對照。一家親段落,出現(xiàn)了許多面孔,他們大多沒有姓名,不然就是讓你無法記住,以至于懷疑就是同一撥人。浮現(xiàn)的人臉,形成了一個長江動物園的電影場。這些人在畫面上穿行走動,上一次動用如此多群眾演員的藝術類電影,我已經想不起來是哪部片子了。
也看到有人說,《南方車站的聚會》沒啥特別的啊,就是另一版《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個危險的男人帶著一個神秘的女人,他們走啊走的,這啊那的。霓虹燈更多,夜色更溫柔。
然而,就像偷車大會的培訓講解,不乏幽默趣味。另一方面,他放開手腳,去開槍打死人。好比那個為了場面好看,渲染暴力可怖的開傘畫面,并不符合物理學理論?;蛟S有人會拍大腿,靠,尺度如此都能過啊。但我認為,我們更應該這樣想,在不設標尺的禁區(qū)面前,電影就應該這樣大膽拍。
胡歌飾演的悍匪周澤農,叫我想起來《天注定》的第二段故事。不少人認為《南方車站的聚會》的人物,沒有深度,缺乏靈魂。表面上,周澤農確實是從局子里出來,許多年沒有聯(lián)系過家里。因為上了懸賞通緝,他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躲閃,只有跟劉愛愛發(fā)生著關系。他不僅孤獨,命運已被宣判。換言之,這個人物一出場就差不多玩完了。
你會發(fā)現(xiàn),作為嫌疑犯的周澤農,沒有辦法與更多人發(fā)生關系。當然,電影是可以通過閃回,內心獨白,去深入交代這個男人的靈魂思想。但我認為,這不是《南方車站的聚會》所要追求的東西。
周澤農,是一個不真實的人。就像你對著電線桿子上的人頭照,冒出來的也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思想。這個不真實的人,被放置在一個過于真實,有海量警察圍堵,有牛蛇混雜城中村,眼線與監(jiān)控挾制的環(huán)境(電影似乎調整了發(fā)生年代)。
我在這里,想對比下《星際探索》。皮特飾演的宇航員,他是一個真實的,不斷與自己進行對話的,孤獨的男子。你知道他的想法動機,他的家庭關系。結果呢,他從一開始,就被懸掛在一個不真實的,迥異于地球(家)的環(huán)境——太空宇宙科幻片。那之后,他幾乎沒有能停下來過,一站接一站的,一直前往海王星。我有不少朋友,異常欣賞《星際探索》,卻沒有對《南方車站的聚會》點贊。即便他們承認,二者在電影感,包括聲音設計,動作設計上,不乏亮點。
我認為問題出現(xiàn)在如何看待《南方車站的聚會》的空間。許多人不相信占據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絕不是占據了話題主流的北上廣深),而正是這類城關村。這種地方的存在,正如那些霓虹燈,它們在審美上,并不指向美感,而會讓人感到排斥,混亂,不容易產生認同。
電影講一個犯罪嫌疑人在脫逃過程中的絕望掙扎。這是一個劍拔弩張的故事,砰砰聲不斷,栽頭倒地者眾多。一上來,它并不是你在商業(yè)類型片,常見的快速剪切,大頭接大頭,交代事情經過、人物過場。恰好相反,它慢斯條理,用長鏡頭來交代一件并不復雜的犯罪事件。
一旦你適應長鏡頭和演員走位的調度,等眼球適應了漆黑昏暗,欣賞那一大片野鵝湖(塘),電影未免過于從容悠哉。
不妨借用下低徊趣味這個詞。它指迷上了某一個事物,對其懷有特別的,或是會聯(lián)想到的興趣,時而從左看看,時而從右看,抵達事物真相的過程。
從開場的高架橋墩柱,到車站候車室,再到人頭蛇身美女的空房間,周澤農和劉愛愛轉悠了許多地方,從城中村到野鵝湖,終于感覺無處可去。以高架橋段落為例,觀眾會跟著鏡頭,繞轉,移動,從胡歌的臉,到桂綸鎂的影子。路過的車燈,手上的煙支,灑落的雨水,挑動起觀眾的通感,觀察,端倪,推測人物身份,拼貼事件始末。放置到全片,雖然伴隨兇殺,但看多了犯罪類型片的觀眾,“也不過如此”,那《南方車站的聚會》的趣味,慢慢釋放到它的環(huán)境之中,也就是整個電影的場——從建筑,車輛,人群,湖水到天色。它們,才是這部電影的最大主角。
還有說方言的問題。
顏丙燕在《萬箭穿心》的武漢話很標準?
好像不是的。健?。悇偅┎攀且豢谖錆h正宗鴨脖味。
這并不妨礙,影迷贊美顏丙燕在電影里的表演。
所以,我聽胡歌和桂綸鎂說武漢話方言,障礙并不會大于普通話群體,在戛納對著英文字幕。
語言,是個問題,但也不是問題。觀眾會在電影之外,知道《南方車站的聚會》在武漢周邊取景,而不具名的湖區(qū)城市,可以指向中國腹地的廣袤江澤。正如《少年的你》的重慶,《南方車站的聚會》里的大武漢被模糊處理了。
它被描述成一個磅礴有大湖,混雜有棚戶,會令警察搜索隊迷失,更有馬戲團或夜行動物出沒的城鄉(xiāng)結合部世界,或者就是你所熟悉的,曾無意闖入或生存其間,新世紀中國特色的城中村建筑。
城市不斷通過起高樓,修筑高架橋地鐵車站,制造出一些釘子戶,還有更多的拆遷財富神話,吞并鄉(xiāng)村。用另外一個詞匯來描述,就是一系列無可阻擋的變形繁殖,制造光怪陸離,奇形怪狀的結合處面貌,呈現(xiàn)出不城不鄉(xiāng)的畸態(tài)面貌——到處都是還在動工敲砸的犬牙交錯模樣,不然就是無人收拾,等候發(fā)落的地盤(結尾像“七十二家房客”的那處老宅樓)。
刁亦男并不避諱他對一些影史名片的愛慕,以至于《南方車站的聚會》有如此多的影子,電影的致敬影子,還有夜戲和低照明的暗影浮動。從欣賞習慣來說,觀眾吃大夜戲,是和看黑白電影一樣,會產生視覺疲憊的觀影挑戰(zhàn)。另一方面,對于塑造人物,游離在故事身上的不確定可能性。那片罪惡與陰謀的滋生之地,就應該潛藏在燈下黑,草叢邊,破屋里,高架下。某個角落背光處,倏忽幾條影。
與黑暗對應的,是無處不在的,可以說是光污染的中國霓虹色。這種顏色往往是刺眼的,剛入黃昏就早早亮起,扎破夜空。它不適合作為審美對象,卻只為挑逗路人,引起注意。《南方車站的聚會》的環(huán)境,并非來自選擇與搭建,而是導演和攝影師,像電影人物一樣,意外闖入其中??雌饋恚鼈儾挥锰氐厝フ{整色溫色差。閃閃發(fā)亮的方塊字與彩燈條,也會出現(xiàn)在你居住城市的照明工程里,透過玻璃幕墻的反射,忽閃又亮的霓虹色,爬在樹上,穿過綠化帶,越過護城河,到攤販的招牌,甚至叫游人別在頭頂上。
警方第一次設伏,華華和愛愛隱匿在閃光鞋廣場舞團中,摩的司機,路邊攤食客,魚龍混雜,面目難辨。這次行動敗露,搞得草木皆兵。對經常置身類似空間場所的觀眾,不少人會產生異樣的感覺,攝影機的移動,似乎過于淡定從容,而現(xiàn)實中,無需赤色殺機,這些場所理應嘈雜混亂,音響炸裂,野生圍觀,需要手持加晃動帶混剪。
顯然,電影美學在這里產生了分歧。《南方車站的聚會》找了胡歌和桂綸鎂,但它不樂意提供刺激撩人,喂養(yǎng)直給的娛樂節(jié)奏和懸念。正如它也沒有把城中村的夜生活,拍成人生一串深夜食堂。犯罪嫌疑人是這樣的嗎?真有陪泳女這種操作?警察辦案如此狼狽?帶著這些疑問,在“好狂”的結論中,電影結束了。
撰文/空山
提醒:全文劇透
太史公說過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兩千年后,他老人家在《為人民服務》中也引用過此千古名言。
這話可算中國人的至高生死觀,一個人可以選擇如何死,以及死的價值。
在《南方車站的聚會》里,一個叫周澤農的男人決定去死,并決定以死為妻兒換取30萬現(xiàn)金。
電影開場,他站在光線昏暗的橋下,頭頂的列車仿佛刁亦男安排的命運車輪,一次次呼嘯碾過,不遠處警方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
社會敗類、底層渣滓、萬惡的偷車賊周澤農,已無處可逃,擠在夾縫里,但他偏偏能選擇怎么死,能踐行中國人的至高生死觀。
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使廣大人民群眾忘卻了十年前的30萬有幾多價值。
在周澤農殺警的2009年,30萬可在武漢市漢陽區(qū)買套60平米的房,大產權。
一條命,換一套房,他愿意。
買命的錢由公安局提供,正規(guī)、干凈。話事人馬哥、偷車賊貓眼兄弟、拉皮條的華華紛紛流露出興趣。
因而這場死亡交易格外復雜,前后還經歷了3場重要會議——小偷動員大會、警察動員大會、拆遷動員大會。
彼此交叉,奉獻了一出野鵝塘的“紅與黑”。
很多觀眾從生理上反應,《南方車站》是“紅(血)”的突破。
飛車割頭,讓人想到《遺傳厄運》里腦袋碰電線桿子上的小女孩。雨傘殺人,讓昆汀在戛納電影宮里看的嘎嘎亂笑。R級血腥、暴力美學和Hollywood接上了軌。
感官刺激要靠西方的紅,文化底蘊還是得看東亞的黑,《南方車站》沒準接上了中國觀眾一向羨慕嫉妒的“韓國電影黑”。
開了仨會,一次比一次黑,黑的很全面,黑的很大膽,也黑的不動聲色。
因此,以下文字純屬胡說。不一定代表導演創(chuàng)作意圖,一定不代表本文作者的真實想法。
這場會議令社畜慚愧。
夜已深,還有一群人在努力工作晝夜不分。
經驗豐富的前輩,站在車旁傳授偽裝技巧。資歷深厚的馬哥,攤開地圖分配業(yè)務區(qū)域。
偷車賊們認真學習,領悟精神。甚至為了KPI打斷同行的腿,這是什么熱愛工作的拼搏精神?
經過一場熱火朝天的打斗,話事人馬哥決定召開一場業(yè)務能力大比拼。偷車賊們騎上摩托,成群結隊在黑夜中奔赴作案現(xiàn)場。
一人一車去,一人兩車回。手法嫻熟,效率神速。
尤其是出獄不久的周澤農,能力超出了一般偷車賊的業(yè)務范圍。
他能迅速拆裝槍械——在賓館隨手把黃毛的槍拆解,放到床墊下。
槍法精準——在高速行駛、視線模糊的情況下,一槍擊斃警察。
了解警力分配——在火車站的咖啡館,安慰劉愛愛郊區(qū)車站不會有幾個警力。 反偵察能力很強——及時扔掉手機,數次成功逃脫,將背包放在山上,牽制警方視線。
反應迅速,邏輯清晰,了解警方辦案思路——在妻子無法舉報的突發(fā)情況下,制止劉愛愛在車站舉報自己,轉移到湖邊,并把帶有自己血跡的錢,交給劉愛愛當證據。
身手敏捷,戰(zhàn)斗力驚人——在肩部負傷、饑腸轆轆、遭遇埋伏的情況下,以一敵三,捅死貓耳、打死馬哥,逃離302,沖出警察包圍圈。
他究竟有什么歷史?經歷過怎樣的職業(yè)?受過什么訓練?為什么展現(xiàn)了好萊塢電影中退役特種兵/FBI/CIA的過硬素質?
為什么一個小偷,拍的那么像警察?
違法者鋪墊完,執(zhí)法者該出現(xiàn)了。
殺警事件發(fā)生后,局長敲著桌子問,72小時了怎么還沒抓到人?!
于是各地警力調至一處,從這開始,警察和小偷,兩股勢力的行動越來越“像”。 都拿出地圖劃分負責范圍,都騎著摩托車集體出動,都有偽裝方法——小偷系鞋帶,警察穿熒光鞋。
也都有好勝心。偷車賊比賽偷車,畫正字分高低。警察擊斃嫌犯,掏出手機,留個勛章。
為什么一群警察,拍的那么不像警察? 小偷們都彼此熟悉,也了解業(yè)務水平,警察們還得再互相認識認識,有位大哥還說沒怎么用過槍。
要說刁亦男沒有調侃和諷刺,我是不信的。他還設置了另一個隱藏劇情,違法者和執(zhí)法者,兩股勢力貌似互不干擾。
周澤農之后回憶,如果知道前面是警察就不會開槍了。言外之意是,如果殺的是小偷,就不會有后面的通緝和追捕。
現(xiàn)成的例子,小偷黃毛死了,腦袋整個被割掉,但死了白死,沒人找,沒人查。
賓館樓上住著旅客,這群小偷就敢在地下室直接開槍,血就流在大堂地板上。他們規(guī)模龐大,常常作案,開會地點固定,但依然放心大膽。
似乎沒有人來追查過他們。
雨夜,兩名警察發(fā)現(xiàn)了偷車賊,追蹤過程中為什么把車停了下來?為什么不開警燈?為什么不繼續(xù)追蹤?
直到一顆子彈,從小偷的手槍里,射進了警察的身體,兩股勢力才開始交鋒。
可以“三不管”,但如果受到威脅,全部警力出動,讓你感受感受什么叫鐵拳。
有點追求的中國導演,誰不拍拍拆遷?
戰(zhàn)狼腳踹地頭蛇,婁燁圍堵唐主任,賈樟柯舉錘砸磚墻。
刁亦男就比較冷靜了,開會、抽簽。廣大人民群眾都選擇的權利,而且看起來很公平,機會均等。一套操作充滿權謀智慧,但實際上,“早晚都得搬”。
很多人認為黃覺的這段戲多余,一點都不多余,形象代表都湊齊了。
第一次開會的是違法者,第二次開會的是執(zhí)法者,第三次開會的是兩者之外的群體——在中國,“拆”字一般關聯(lián)民和商,以及中國土地唯一的合法擁有者。
被迫抽簽的是平頭小民。主持拆遷大會的是閆哥,可以被視作某種力量的執(zhí)行代表,擁有權力、金錢和地位。
他攔住了劉愛愛,打算白嫖,實際上是強暴。這時,萬惡的偷車賊周澤農突然出現(xiàn),打倒了閆代表,拯救了被強暴的劉愛愛。
經歷了談判、曖昧、出賣、對抗,直到最后一刻的拯救,劉愛愛和周澤農,一個妓女,一個小偷,才真正消除芥蒂達成了合作。
閆代表的侵犯和侮辱,讓兩個底層人站到了同一戰(zhàn)線。
他們要利用執(zhí)法者的規(guī)則,共同制造騙局,用必死的生命換回最后一筆收益。
最后的晚餐,周澤農在吃面,劉愛愛走出去付錢。
風吹動了塑料的窗簾,周澤農知道自己即將身死,他大口吃面,留戀最后幾分鐘的生命。然后舉槍沖出,演完了一個悍匪的最后一程。
他的尸體倒在水邊,那個說要試槍的警察,打死了他。
刁亦男呈現(xiàn)了一個真正混亂的底層世界。這里是荒地上生長出的城鎮(zhèn),一個地圖上并不存在的地方,秩序混亂、魚龍混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個偷車賊被拽掉了假腿,一個陪泳女被拽掉了假發(fā)。稍微掀開一點點遮擋,你都能看到觸目驚心的真實。
南方車站的聚會結束了,劉愛愛抱著袋子里的30萬和周澤農的妻子并肩走在一起。陽光是很好的,水管里突然噴出的水濺到她們臉上,我總覺得那是周澤農搭在湖里的手,突然撩了一下水。
身后遲疑的警察,終于停下了腳步,決定不再跟下去。
但有一行漸漸出現(xiàn)的字幕,提醒我們什么才是最大的真實。
*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疑問請聯(lián)系本號。
就像刁亦男導演的上一部電影《白日焰火》剛剛上映時那樣,喧囂復雜的聲音充斥著,爭議、討論,喜歡的特別喜歡,不喜歡的找不到感覺。但誰都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后勁巨大的電影,看過之后你想忽略它是不可能的。
五年過去了,時間證明了《白日焰火》是一部多么好的電影。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時間的洪流早已經把《白日焰火》推到了那么遠那么廣闊的地方,知曉和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那么多那么多,比想象中多很多。
可以想象《南方車站的聚會》也會是這樣:時間會給它證明。然而與《白日焰火》不同的是:這是一部在影院觀影會得到最好感受的電影。電影營造出的光影、制造出的聲音,越大的屏幕越適合欣賞。所以趁著上映,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在大銀幕上欣賞這部難得一見的、極其特別的國產電影。至于怎么“難得一見”,相信看過的人都有感觸。不會有第二部這樣的電影了。或許只有刁亦男有機會拍這樣奢侈的電影:資本、演員、題材……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觀眾之一,想為看過或者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做一個簡單的解讀。這解讀是個人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或許會幫助你找到更多觀看這部電影的樂趣。
下面就是關于《南方車站的聚會》的10個誤會
1、雖然電影制造出了巨大的壓迫感來追擊人物,比如胡歌,像一只受傷的動物一樣脆弱又兇狠又美麗;比如桂綸鎂,弱小、機靈又驚恐不安;比如各個群演,不知不覺就已經殞命,甚至圍觀的人也莫名被流彈擊中。命運無常,追擊、殺戮、血花四濺……但這是一部非常溫柔的電影。溫柔到當結束時《美麗的梭羅河》的歌聲響起,滿屏群眾演員的名字時,你會想哭。但卻不知為什么而哭,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所以在哭。可能僅僅是為生命這件事的悲哀和美麗而哭。可能僅僅是因為殺戮之后的歌聲而哭。
2、很多人覺得文藝電影可能會深刻,或者觀影要求高,或者以為會很悶。但不是的,這部電影非常好笑,笑點密集到莫名其妙……我觀影過程中笑了好多次,周圍人也一片笑聲。而且不是那種生硬的笑話,就是生活本身的幽默。
3、雖然都說這是一部警匪片,但不如說是一部武俠片,或者一部狩獵片。這里面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社會化的“善與惡”,而是動物間的關系,是叢林法則。這也大概是會出現(xiàn)動物園這個場景的原因。動物不知道人在做什么,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并不理解,但人與動物到底有多少區(qū)別?或許就在于:人對死亡的認知是不同的。而這是一部關于死亡的電影,是人對死亡意義的追求如何區(qū)別了人與動物。
4、有人覺得不解:“為什么周澤農幾年不著家,最后關頭心里卻只有妻兒?”我:“廢話,中國男人不就是這樣嗎?天天惦記著要賺錢要忙事業(yè)不著家,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擁有的只有他拋在背后的家庭,或者說最后情感的落點只能是家庭,是愛與血脈。什么兄弟,都是假的?!?/p>
5、城郊社會圖景不是為了獵奇,不是迎合什么口味,而是將之升華為一種霓虹燈審美。與其它喜愛拍此類電影的導演不同,刁亦男導演事實上是深深愛著這些,覺得那很美。他不是為了展現(xiàn)破敗,而是挖掘出了屬于他的獨特城市美學。就問誰不想看那山頂車燈的流光?就問誰不想在湖面泛舟?就問那閃光鞋誰不想要?
6、雖然都以為文藝片要反應社會,而這部電影也確實幾乎無窮地展現(xiàn)了足夠而豐富的社會景觀。但顯然,導演一向對體制性、結構性的東西沒有太多興趣。他電影里的人物受困于最普遍人類的困境,直達最本質的地方。他追問的是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徹底的存在主義者。所以如果用社會化的思維來考量這部電影,就過于狹隘了。導演沒想諷刺什么,他鏡頭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甚至連貓眼貓耳,他們的惡都是天然的,是道德沒有辦法抵達的地方。
7、有人說看不懂,然而這甚至是一部無須多么看懂的電影。如果覺得自己沒看懂,大概是想多了。這是一部場面鏡頭精心調度、光影精妙、演員貼切、情緒自然的“空間”電影。它是用來欣賞和讓觀者身處其中的,而不是用來分析的。只要你投入去看,就仿佛自己在場一樣。就像有人說:“觀影途中,感覺自己身中數槍?!边@才是觀看這部電影的方式。
8、也無需分析人物。導演這次不再執(zhí)著于傳統(tǒng)的人物塑造,這反而是我覺得最佩服的地方,一個創(chuàng)作者要拋開這些去追求屬于他的創(chuàng)作自由,重建他對創(chuàng)作的理解,簡直是勇敢。他這次有了更特別的追求,他要描述的是地緣、天氣、時代、我們……是真正的“浮世繪”電影。
9、或許你覺得最殘酷的是那些暴力的部分,是叉車、雨傘、很多很多的槍聲。然而我覺得最殘酷的卻是:“你吃粉還是吃面?”是一碗面,又一碗面,是辣椒,是醋。是狼吞虎咽的來不及。原來人類進食是這么殘酷的事情。你看了就會懂我在說什么。
10、雖然很多人以為我會喜歡動物園、筒子樓的槍戰(zhàn),或者湖邊船上這些名場面。但不是的,我最喜歡的是等待的部分。是前一天他們約好第二天湖邊見,劉愛愛早起就開始等,她轉來轉去,挑衣服,換了一條裙子,站在湖邊等他。有客人來了,點了她,她心不在焉,走著,不開心,繼續(xù)等待。然后,她看向那個轉彎處,周澤農出現(xiàn)了。她往前繼續(xù)走,露出了一點點點點微不可見的笑容。
就是這份意義完全不明的等待,是我認為其中最浪漫的情感,這不是愛,而僅僅是一點不可言說的情感,卻甚至比愛更動人。當然,在湖邊泛舟很浪漫,一起看車燈劃過很浪漫……但我認為最浪漫的是這個:是片刻的真心與不知名的快樂。
2018年的夏天,桂綸鎂在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以下簡稱“《南方車站》”)劇組里,因自己的表演是否恰當而困惑、被武漢悶熱的天氣所困擾,五個月的拍攝期大部分都是夜戲,她鼓起滿腔情緒配合導演復雜的調度完成拍攝后,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個晚上過得可真難啊”,身邊的胡歌聽得到她費力的喘息聲。 2019年的夏天,作為唯一一部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南方車站”的主創(chuàng)走上紅毯,桂綸鎂牽著導演和廖凡的手百感交集,又驕傲又充滿崇敬,數次紅了眼圈。
時間回到2000年的夏天,還在念高中的桂綸鎂被選角導演發(fā)現(xiàn)成為電影《藍色大門》中的女主角孟克柔,稚嫩素凈的面孔和青春的校園成為所有人心頭對于夏日的最好詮釋。
好像一個是飄在空中一個是光腳踩在地上,當觀眾還將桂綸鎂視作代表著青春片、代表著文藝女青年時,她卻把自己放入了武漢城中村,進入陪泳女劉愛愛的角色里,為自己的夏天增添了不一樣的記憶。
桂綸鎂很委屈也很困惑,到現(xiàn)在她都不確定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她這樣的表演。
“南方車站”里,桂綸鎂飾演周旋于男人之間的陪泳女劉愛愛,導演刁亦男說,這部電影里面有很多湖北的群演,角色又是底層社會一般平常人,如果演員操著普通話會非常違和,說武漢話會幫助電影的質感提升。桂綸鎂就提前兩個月學習武漢話,要求自己能完全掌握這門語言,即使臨時改戲也不會因為語言而阻礙表演。
更難的,是進入劉愛愛這個角色的身體里。雖然刁亦男一貫的順拍方式對演員在情緒和演繹上都有很大幫助,但來自底層社會的劉愛愛和桂綸鎂的個人生活相去甚遠,她一直找不到詮釋的最佳方式。
導演要求演員要有更多的肢體表演而不是心理變化,這對桂綸鎂來說又是一次全新的、忐忑不安的嘗試?!懊繄鰬蛑皇峭瓿蓡螆鱿胍磉_的東西,是點狀的不連貫的表演,最后由導演去組裝。每場戲都有一個基調和中軸,但繞著這個中軸會有不同的詮釋,比如導演會說你這條黑色一點兒,下條棱角少一點兒,用這樣的抽象形容詞讓我在現(xiàn)場表達?!?/p>
電影里,有很多劉愛愛揣著復雜情緒走過街頭的場景,桂綸鎂在準備角色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街頭巷尾去走動——在筒子樓里住一個星期,親耳聽著居民們的說話方式,在城中村暗黑油膩的巷道里體會單身女子劉愛愛會有的情緒。
導演覺得她的身形容易散發(fā)大家熟悉的氣質,因此不停地提醒她垮點兒,再垮點兒。桂綸鎂很委屈也很困惑,覺得自己已經整個貼到地上了,為什么還是表達不出那種垮的感覺。直到拍了一段時間后才從自己設計的鴨子步走路方式和身體姿態(tài)里慢慢找到了感覺。到現(xiàn)在她還不確定觀眾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表演,只是覺得這是當時能找到的唯一方式。
武漢炎夏悶熱的天氣和焦慮的情緒讓她的身體不斷發(fā)出警信,常常發(fā)著燒頂著大太陽拍攝,回想2018年的夏天,“可能就像導演說的,這種對于生命的頑強剛好體現(xiàn)在劉愛愛身上。”
也有無數美好的時刻。
整部電影里桂綸鎂覺得最美的是船上的情欲戲,和《白日焰火》中跟廖凡在摩天輪上的情欲戲一樣,導演將整體風格壓到非常干凈和理性,桂綸鎂沒有絲毫猶豫就投入到了感情里?!澳菆鰬蚝苤匾植粌H僅是表達情欲,它是兩個人身體的交織,可是內心活動又非常豐富,好像把自己交給了對方,又好像只是一場交易,蘊含的內容非常多,在演繹過程里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復雜性?!?/p>
拍完“南方車站”,桂綸鎂跟導演開玩笑說,冰冷的冬天和悶熱的夏天我們都拍完了,不如像侯麥一樣湊齊四季系列吧,下次拍一部秋天的電影,充滿秋天霧氣的電影。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該改變自己對電影的認識,靠近所謂的主流一些?!?/blockquote>去年10月,《藍色大門》中的重要場景拍攝地師大附中游泳池要拆除,學校請到了桂綸鎂和陳柏霖回來做最后一次露天放映。
那天晚上桂綸鎂在微博上寫:“我們曾經在這里度過炎熱的夏天,做過最青春的夢,17年后再回到這里,和觀眾一起,和回憶一起,百感交集。干凈的電影,單純的初衷,青澀的模樣?!?/p>
桂綸鎂還清楚地記得結束《藍色大門》拍攝的當天,她從來沒有哭得那么傷心過,以為這輩子都再也遇不到劇組這些相處了好幾個月的朋友?!爱敃r覺得好難過好難過,不停地在哭。奇怪怎么那時候會有那么天真的想法?!?/p>
“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我演員之路的開始,甚至是我電影之路的開始,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我才開始認識我自己,我才開始問關于自己的問題。那時候我才17歲,好像就是跟著所有的體制和期待去前進,因為孟克柔這個角色和易智言導演,打開了我對于人的認識,我好像之前都沒有關于一個人既定樣子的框架。背負著她(孟克柔)很美好,我也期待未來能夠有跟孟克柔相同分量的角色出現(xiàn)。我很感謝這部電影,它奠定了我對演員這個職業(yè)的尊重和對電影的純粹熱愛,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我現(xiàn)在仍然期待在工作的狀態(tài)里是飽有純粹的熱愛和尊重的,不把任何一次機會隨意運用,我非常尊重我的工作?!惫鹁]鎂說道。
《藍色大門》承載著很多觀眾的青春時光,孟克柔的青澀、倔強、執(zhí)拗、害羞,被桂綸鎂演繹得生動真實,其中有她的本色在。
同樣讓她難以忘記的電影,是和刁亦男導演第一次合作的《白日焰火》。在這個劇組桂綸鎂度過了自己的三十歲生日,也跟固有的形象做了告別,曾經臺灣文藝片中的“夏日女朋友”成長為沉默不語又有致命誘惑力的東北“蛇蝎美人”。
《白日焰火》全程在哈爾濱拍攝,最低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片中有個鏡頭是桂綸鎂飾演的吳志貞在冰場滑冰,雪花細細地灑在她的發(fā)間,昏暗的燈光下閃爍著小顆晶瑩的光芒,桂綸鎂抬起臉來,是一張冰冷透明的臉,卻將無盡復雜的內心也躲藏在背后。在臺北生活的桂綸鎂形容哈爾濱夜晚的冷,常常令肌肉僵硬,臺詞都說不出來,可就是讓她念念不忘。
拍攝期間恰逢其主演的電影《女朋友·男朋友》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從冰天雪地的哈爾濱回到金光熠熠的頒獎禮,桂綸鎂很想讓自己融入到頒獎禮的氛圍中,可是滿腦子想的都是好想回到東北繼續(xù)拍戲。
“那個時候大部分人拿完獎都會做很多采訪,我非常慶幸自己可以回去拍戲,我覺得那是作為演員真正重要的事,又剛好我很熱愛這個劇組和角色?!钡浆F(xiàn)在得獎這件事好像都沒有落實在桂綸鎂的生命里,一直飄浮在半空中,跟她沒有什么關系。
“《白日焰火》對我而言真的像廖凡說的,是一次非常幸福的拍攝過程,也是一份大禮,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專注熱愛電影的工作人員,雖然條件艱苦,經常凍得發(fā)疼,但是因為熱愛,我們所有人一起很單純很專心地完成了它。好像沒有一點跟利益相關的想法,就是很單純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該改變自己對電影的認識,靠近所謂的主流一些??墒悄菚r候我發(fā)現(xiàn)我碰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可以花五六年的時間準備一部作品,那時候我知道了,嗯,我可以繼續(xù)走這條路?!?/p>
現(xiàn)在的自己,就像一杯白開水
“很淡,幾乎沒有味道。但你可能會從看似無味的東西里體會一點點甜、一點點咸,那是要靜下心來的。”17歲的時候穿著肥大褲子頂著一頭亂發(fā)的桂綸鎂在西門町換乘捷運,因為和男朋友吵架而臭著臉,卻剛好被《藍色大門》負責選角的副導演一眼看中,從此成了孟克柔。之后在《不能說的秘密》《女朋友·男朋友》等電影里,桂綸鎂演過了無數種女學生和文文靜靜的女孩子。
很多觀眾認識桂綸鎂,都是通過《藍色大門》中的孟克柔、《不能說的秘密》中的路小雨。透明質感的清新角色奠定了桂綸鎂在觀眾眼中代表著青春片、代表著文藝女青年的身份。而與小清新路線截然相反的,是她那些獨特甚至有些神經質的角色:《巨額來電》里她飾演反派女騙子,心狠手辣卻也有相信愛情的一面;《美好的意外》里她演歐陽娜娜的母親,沒有女演員的矜持和不甘,頂著泡面頭教歐陽娜娜如何演哭戲;《龍門飛甲》里畫著詭異的文身滿臉殺氣。
桂綸鎂把這些截然相反又好像全然自洽的角色形容為是比例程度不同的自己。其中都有著相同的東西一直留存?!扒逍碌男蜗笫俏疫^往角色的累積,我很感謝觀眾因為我的一些角色而留了下來,我其實并沒有想要抹去它,但我還是一個好奇心比較重的演員,對于一些大家想不到的角色我還是很感興趣的。所以我總是說我不太愿意讓自己在一個框架里面,我反而期待我的觀眾跟我一起去冒險,一起去體驗全新的角色,像玩耍一樣?!庇捎谄坎欢?,桂綸鎂覺得每個角色對她來說都像寶貝一樣重要,她花了很長時間去跟她們相處,也不愿刻意去告別每一個角色。
當年拍《藍色大門》中的吻戲全程陪同,跟導演要求只能點到即止、最多拍三條的爸爸,看著女兒把一部一部的作品展現(xiàn)在面前,在某個時間截點里突然發(fā)現(xiàn)桂綸鎂是真心喜歡表演,也漸漸理解她作出的選擇,明白她不是一個沒有來由去詮釋這樣戲份的演員,理解了情欲戲在電影里如此關鍵的原因,終于變成了現(xiàn)在不需要做過多解釋就達成的全然信任。
《藍色大門》中的臺詞“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大人”被好多人引用,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桂綸鎂說:“我現(xiàn)在還在想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定義自己是大人,就還是會想未來能成為什么樣的大人,總是在不同的時期不斷詢問自己,可能你就會慢慢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p>
她形容現(xiàn)在自己的狀態(tài)像一杯白開水,很淡,幾乎沒有味道——講到一半忍不住笑場,說“我這樣講自己是不是有點自大哦——可是又對一些人來說是必需的”。
“我還是會順著性格走,這也會是一種特質吧,倒不是大家既定的一定要特別有味道、某一種味道,你可能會從看似無味的東西里體會一點點甜、一點點咸,那是要靜下心來的。”
離開角色后,桂綸鎂沉浸在安靜的狀態(tài)里,問了自己很多問題,然后在下一次選擇的時候有了更接近自己的判斷。
本文首發(fā)于新京報,系作者本人
風格化不是問題,王家衛(wèi)、昆汀老師都。問題在于雜合了幾個相悖的調性,不能成為一個有機體。
可能最大的沖突,本片還是一個劇情片的底子。通緝犯想讓老婆拿到自己的懸賞,在警察拉網式搜捕,家屬重點布控的情況下,這不是一個簡單直接的任務。
還有別的主體介入,三十萬懸賞成為一個行話說的“賣高分”,華華和陪泳女、馬哥、貓兄弟的行為都圍繞其展開。
理論上甚至能拍成一個燒腦片,在警/匪眼皮底下取物、取人,也是推理的經典套路。本片不是這個方向,至少保證敘事邏輯。但是顯然為風格犧牲掉了。
并且整個劇情其實發(fā)生在三?天之內,搜捕的力度,落網只是時間問題。但觀眾感受不到緊張,同樣是風格,大段纏綿和荒誕,消解了。
當然風格和死線不是完全不相容,還是看編導調度?!恫灰钩恰芬彩侨??天的故事,還周期打出時間加壓。歌舞伎町各幫派的博弈,交代地很清楚,也能確立頹靡的風格,在步步殺機間歇還不停地叉叉。《重慶森林》的第一個故事,也有張弛的轉換。
參考同類作品,協(xié)調的辦法有兩?個,要么把風格作為因果鏈的背景板,要么突出動機,為什么要這么做,人的欲望,適合表現(xiàn)風格。那么怎么做,做不做到就不那么重要了,最后讓路人甲領賞也可以。
本片這兩個方向都不足。沒有完整的敘事邏輯,也就串不起統(tǒng)一的風格,可鹽可甜不是同時。
如果都是叉車斷頭,雨傘插人,就是部B級cult片,那我們也多半在院線看不著了。據說電影節(jié)上昆汀老師看嗨了,但他擅長的暴死,是和風格化的叨逼叨配套的,有屙屎的快感。而如果看齊本片別處大段的濕漉漉,那應該死地隱晦一些。
作者自稱師法雷弗恩,還有很多地方看著像畢贛老師,有黃覺和畢老師的姑父出鏡,有時像王家衛(wèi)老師,以我有限的觀影經驗,還有一些眼熟,說不出名堂。日本愛情動作片有種大群p類型,看起來占便宜,一次給你這么多老師,但看的是每個老師的特色,滿屏老師不知道看啥。
本片也沒交待動機。動機來自過去,也就突破三天,可以慢慢daoˊ。特別是五年不回家,卻想把懸賞留給老婆,這兩件事是矛盾的。是真有感情,還是臨死覺得這輩子太擼蛇了,想找個意義寄托。
所有人物都平。桂綸鎂上一部《白日焰火》入戲,這部并不像一個陪泳女。三天怎么夠建立信任,就憑給口么?還是沒時間了,只能賭一把?
陪泳女最后把懸賞給了老婆,是對農哥有感情,還是兩個女人原本就認識。廖凡在上一部《白》很立體,這部就是個工具人,不停開關燈暗示他想上犯人家屬么?這暗示也太暗了。
既然有劇情的底子,就不能不講,合理性的bug很嚴重。偷摩托車團伙人手一桿槍火并,這也太武德充沛了。
偷摩托車、偷電瓶是輕罪,薄利,不入流的毛賊。不在政府的優(yōu)先級,政府想起來弄一下,我就躺平讓弄,出來接著干,要恰飯,不至于反社會。走街串巷,也適合當警方的線人。但要是涉槍,天朝自有國情,政府就非neng死你不可了。
爭地盤也是菜雞互啄。本片上來就爆腿爆頭打警察,哥你都這么悍匪了,還要什么摩托車。不覺得屈才么,城中村這個舞臺太小了?還能吸引胡歌這種大帥逼就業(yè),圖啥呀,傍富婆賣屁股不比這掙得多?
殺警是要案的要案,警察也有兄弟情,某種程度與幫會相通。整個警隊炸毛,要為兄弟復仇。小偷開會的人那么多,誰扛得住打,監(jiān)控錄到周澤農中槍,說明還有人有槍,按現(xiàn)實有司的效率,早被一鍋端了。
匪首馬哥貓兄弟,應該早被武警按在地上摩擦,甚至物理超度了,居然還在街上沒事人一樣轉悠。就算個別僥幸漏網,能跑多遠跑多遠,想什么呢,還惦記那三十萬?
剛看《群星》也有偷車團伙的情節(jié),存在同樣的問題。劫持土方車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這活用膝蓋想也不能接啊,拿話穩(wěn)住他,立馬報告政府。
如果按照作者定的基調,我來寫這個故事:五年?前,悍匪殺警跑路,懸賞六十萬,本片三十萬略少。警員因兄弟擋槍,幸存者內疚,兇狠地向匪妻施壓,如劇中廖凡。女人崩潰求饒,某一瞬間的凄美,打動了警員,悻悻而去。
警隊重點布控,在對面租房。警員出身好,能力強,是警隊的明日之星,已經調出專案組,升職,仍然經常回來頂替學弟監(jiān)控。同僚也諒解他的心結,給予配合。
警員最初繃緊弦,隨著時間流逝,和警隊都松弛下來。女人對于常年被監(jiān)控,由不爽也漸漸麻木,雙方都成為一種習慣。
在這種松弛的情境下,警員由熟悉女人的生活,產生代入感,微妙的感情。出身中產家庭,一直傻白甜黑長直審美,有一個這款的女友,現(xiàn)在被異質的女性吸引。
一體相關,警員從最初,隱藏在國家機器對城中村的俯視下面,中產對底層的俯視,轉而喜歡上這里的生活。警隊退租時,他出于復雜的心態(tài),偷偷續(xù)租,不時來住,繼續(xù)所謂的任務。
可以搞個主觀視角的長鏡,周末下班,出辦公室,和社會各色人等打招呼,虛與委蛇,接女友告知出差并撒嬌的的電話。換下制服,走出很遠,推出隱藏的摩托車,出城,越走越偏,進巷,買小吃,和城中村各色人等熱絡地打招呼,喂散養(yǎng)的狗…上樓進屋,葛優(yōu)癱,到某個時間,起身從窗邊望下去,目標從幼兒園接女兒回來。
這樣的人設,廖凡不如段奕宏。都悶騷,廖凡更腹黑,段奕宏更情種,中產氣質。
有一天,警員注意到,女人看上一條裙子,詢價太貴,每次經過艷羨地看,隨后也詢價,每次經過也注目。
孤兒寡母生活艱難,常受人欺負。警員最初冷漠旁觀,見慣世態(tài),有了感情,漸漸不能忍。有一天,家具城的小老板把女人堵在車里欲行強奸,警員沖出來,一言不發(fā)施以毒打。女人的表情從驚恐轉向暗喜,認出監(jiān)視者。警員把老板打得懷疑人生,一言不發(fā)離去。
這晚又窺視女人,以往洗澡遮掩,此時按作者的風格,拍一段幾分鐘的袒露出浴,慢慢洗,以示答謝。下一段拍一系列,從直接自慰,以《墮落天使》李嘉欣自慰戲為范本,到貓叫春暗示自慰,和剪刀手博弈。
警員默默觀看,回家路上又可以搞一個長鏡,面無表情地騎摩托,突然被轎車刮倒。車主是個逗逼,大罵民工不長眼。來了一個交警,發(fā)現(xiàn)是自己人,開始訓斥車主,警員微笑制止,算了算了。車主有點害怕,說些有的沒的,警員不理他,跨上車發(fā)動。
第二天警員去買了那條裙子,放進一個角落的柜子,還掛著一件犧牲兄弟的衣服,暗示等所有事情了結,送給女人。
小孩漸長,女人想買學區(qū)房沒錢,通過過去的小弟,向在外亡命的悍匪求助。悍匪也跑累了,想讓老婆舉報得賞金。女人拒絕,稱不想讓孩子記恨一輩子。
于是悍匪潛回家鄉(xiāng),親自辦。在野鵝湖包下一個陪泳女,住她的出租屋,躲避旅店查身份,不方便外出活動,雇她做觸角。
陪泳女創(chuàng)造機會接近女人,塑料姐妹情,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追求者”,女人神情曖昧,欲言又止。悍匪聽了,覺得有問題,親自窺視確認是警察。也發(fā)覺女人微妙的反應,著意打扮,但并沒有親近的男人。決定利用警員達成目的。
悍匪回來的消息泄露。五年過去,野鵝湖的江湖已經變樣。老兄弟嚇得跑路,因為曾經出賣大哥,被大哥截住,已無心追究,要他散布消息,回來就是打算給老婆一筆錢。
新起的幫會頭目想領賞,牛逼哄哄地把前輩堵在屋里。但在大一統(tǒng)的擠壓下,本地幫會已費拉不堪,前輩傳授你一點遺失的武德,如本片雨傘插人。新頭目嚇尿,跪地求饒叫爸爸,前輩卻悠悠地講起自己的戀愛故事,不認真聽抽嘴巴。
警員已幾乎淡忘,想起最初的目的,開始追索悍匪。收到消息,又找到新頭目,于是又跪地叫爸爸。警員啜著枸杞茶,就想聽悍匪的愛情故事,記不清抽嘴巴。
傻白甜女友翻出那條裙子,試穿,嘲笑警員的品味變低俗,警員把女友按倒用力搞。女友喘著氣說,原來你喜歡這調調,我以后多穿給你。
警員對上懸賞的錢數,明白了悍匪的心意。悍匪見妻子最后一面,警員追來,知道悍匪躲在草叢某處,于是喝令女人舉報悍匪的藏身之處,正是五年前交火的地方。女人一呆,下了決心,撥出電話。
悍匪悄悄離開,奔赴自己的結局。警員第一次正面女人,一言不發(fā)地抽煙,毫不顧忌地視奸女人,也是看最后一次。抽完走人,女人伸手拉警員,這一拉可以是為悍匪,也可以是為警員,也可以都。警員掙脫走了。
趕到五年前兄弟犧牲的地方,喊叫悍匪出來,你老婆已經把你供出來了。悍匪出現(xiàn),開始半真半假的追逐搏斗。
增援的警車逼近,搏斗動作更大。悍匪把警員壓在身下,狂笑:你沒吃飯么,你不是吹牛逼,要弄死我么,你來呀……一聲槍響。
同僚圍上去合影,警員在一旁落寞地抽煙。尸體抬走的時候,仍然睜著眼,警員給他合上。同僚露出驚奇的表情,警員尬解釋:死了,都算了…
女人買了學區(qū)房,搬走了。警員在出租房呆了一夜不眠,第二天退租。陪泳女收起悍匪給的五萬塊錢酬勞,洗手不干,回老家。
某一天,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舉行兩場婚禮,一個是警員和傻白甜,一個是陪泳女和老家找的老實人。不同的中產和鄉(xiāng)村風,同樣的中國式喜慶,新娘都幸福地哭了。
完。
這是一篇對于南方車站的聚會的惡評。完全看不懂這部電影好在哪里,求網友解答!
我將以以下幾個方面論述我的觀點。
1.胡歌,史上最不像黑社會老大的老大。其他部分演技,只能說在那個環(huán)境下演的挺好,但是跳脫到整部影片,毫無記憶點。
2.劉愛愛,史上最不像妓女的妓女,一秒鐘都沒有讓我感覺到她是個賣身求榮的女子,反而長的高冷、穿的高冷、表情高冷、冷冷冷,根本看不出貪慕虛榮,反而像黑社會的一股清流。湖上賣身理由?仿佛磕了藥產生的。為什么被工廠老板強奸,為了表達出什么?難道就為了表達胡歌又殺了個人?
3.萬茜,史上最不恨自己老公背叛家庭的婦女,演的尷尬癥都犯了,我懷疑胡歌只是她弟弟…
4.色彩,我見到千萬評論里講這部劇中導演的鏡頭、暴力美學、畫面,每一分鐘都讓我覺得想按快進鏡頭。我不但沒有感同身受,我都覺得那個是個莫名其妙的世界。別說我沒去過農村,我就是個村娃。
5.坑,整部劇挖的坑仿佛月球表面,好像就那個發(fā)光運動鞋還有個雙鏡頭表達一下,不然我真的覺得太奇怪了!為什么在電影圍追堵截的過程中警察聽見就在樓上,遲遲不上去?為什么貓耳打死一個群眾?為什么群眾家屬在現(xiàn)場哭死了,尸體也沒,救護車也沒?死了人這么淡定?矮油,太多奇葩的坑了!
6.廖凡,史上最沒能力的警察。感覺被耍的團團轉,破案過程仿佛過家家,國家交給你們,真的不怪群眾不信任警察。
準備看第二遍繼續(xù)寫下去,因為還有好地方都沒記下來,我要準備個小本本
因為前作《白日焰火》的金熊光芒,《南方車站的聚會》早在籌拍之際便獲得了巨大關注,當時電影的中文名還叫《野鵝湖》(這也是英文片名The Wild Goose Lake的中譯,來自于電影中一處重要的城市濕地景觀)。之后順利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場刊評分2.8,昆汀·塔倫蒂諾觀看首映后帶頭鼓掌,無疑更提高了公眾的期待制。
作為導演刁亦男的第四部電影作品,《南方車站的聚會》如同一次轉型的試手,一改往日寫實的新現(xiàn)實主義路線,大做風格化影像造型的文章。風格化的危險在于形式淹沒內容,在沒能保證內容的情況下貿然展開形式的試驗,極有可能產生喧賓奪主的后果,作為刁亦男拿手好戲的欲望戲碼也因此分解、虛化、游移到無可理解的地步。在黑色電影的華麗包裹下,《南方車站的聚會》實則是一部貧瘠孱弱的作品,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與倒退。
《南方車站的聚會》取材于一則新聞事件,講述了一個因意外殺人被警方通緝的在逃犯,在逃亡過程中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主人公周澤農在一場幫派火拼引發(fā)的混亂中誤殺了警察,只能逃身在外。在得知懸賞金高達30萬之后,他試圖讓妻子舉報自己從而獲得贖金。在逃亡和尋找妻子的過程中,周澤農與陪泳女劉愛愛之間產生了微妙而奇異的關系。劉愛愛作為唯一能幫周澤農找到妻子的人,也在幫派的利誘下將周澤農引入一個個圈套。警察、盜匪、犯罪者、陪泳女之間于是卷起了罪與罰的追擊旋渦。
刁亦男的電影向來少不了法外之徒和畸形愛戀。在處女作《制服》中,裁縫小建通過偷穿警服改變了身份,得以與女人莎莎展開一段愛情?!兑管嚒分?,吳紅燕作為中國西部某市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法警,與處死女犯的丈夫產生了戀情?!栋兹昭婊稹分械木瘑T張自力深陷在罪犯梁志軍的妻子所布下的迷魂陣中。同樣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周澤農作為在外逃亡的罪犯,卻與前來“幫助”他的陪泳女劉愛愛發(fā)生性關系。隱藏在人性暗角的欲望在陌生人之間的相遇,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得到了延續(xù)。
刁亦男擅長于對此種反常欲望的構筑,這與婁燁的直接欲望、章明的曖昧欲望有別。在婁燁的電影中,欲望通過男女直接的肉體接觸得到呈現(xiàn),《夏宮》、《春風沉醉的夜晚》《花》不用多說,幾部電影都把刻畫性欲當做重點。甚至于在《風中有多雨做的云》這樣一部描繪時代畫卷的電影中,性欲也被作為推動劇情發(fā)展的直接力量得到呈現(xiàn)。章明電影中的欲望與此不同,《巫山云雨》中搖曳曖昧的情欲延續(xù)在了《結果》和《冥王星》中,章明捕捉到了男女的情欲在意識表層下萌動的狀態(tài):不說破、不實現(xiàn),讓它們處在晦暗模糊的暗流涌動中,同時又讓觀眾真切地感知到。
犯罪與破案是刁亦男電影的招牌元素,不過這并非目的本身。真正的目的是在傳統(tǒng)類型片(犯罪片、偵探片、黑色電影等)的框架下編織欲望的羅網,描摹人性和欲望。刁亦男的方法是構筑置換身份與角色的不軌之戀,無論是《制服》里“警察”與“妓女”的愛情(當然也可說是裁縫師與音像店女孩,身份互換可作多種組合),還是《夜車》里女警愛上處死女犯的丈夫,亦或《白日焰火》中張自力的警察對應吳志貞碎尸犯妻子的身份,以及后來張自力離職后以工人的身份接近一位洗衣房女工(同時也是殺死職友的妻子)。所有這些設計都發(fā)生在道德之外,但正是這種身份錯位的反常戀愛使得刁亦男的電影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被禁忌的搖曳情欲無法在生活中見到,觀眾卻有權在電影中坦然消費?!?/p>
通過構造法外的世界呈現(xiàn)當下中國社會都市男女的欲望張力,這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既有延續(xù)也有缺失。如果說《夜車》和《白日焰火》中潛在的情欲戲看得人血脈僨張,那么《南方車站的聚會》仍然有潛在的反常情欲,只是這種欲望潛留在晦暗的底物中無法流動。疑問不斷在觀影的過程中浮現(xiàn):周澤農五年未見妻兒,為何突然愿意讓妻子拿到贖金?兩人之間的前情糾葛完全沒有得到交代;周澤農與劉愛愛兩位完全陌生的人為何短短幾天內產生情愛關系,在蕩野鵝湖的船上突然發(fā)生了性愛?這些欲望如今鎖在一團霧氣中,觀眾根本無法探測。刁亦男沒有像在前三部電影里那樣為觀眾提供游走人性欲網的路徑,讓它們無故消失在倒敘和閃回中。
如果說刁亦男此前的作品走的仍然是新現(xiàn)實主義路線:真實的城市街景、可感的城市肌理,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物,敞露的內心世界,那么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整個城市變?yōu)橐蛔扌偷奈枧_,通過脫節(jié)空間的設計不斷地變形和延伸。刁亦男放棄了此前貼近現(xiàn)實的寫實主義攝影風格,轉而追求風格化鮮明的表意方式,后者從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影像風格和制作模式中找到靈感(值得一提的是,黑色電影受到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的影響)。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現(xiàn)實中又超越現(xiàn)實的世界:多雨、濕熱的氣候,被霓虹光影照亮的城市夜景,混亂破敗的窮街陋巷,神秘的湖區(qū)……
在對城市景觀的構造上,《南方車站的聚會》與《地球最后的夜晚》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位導演對于霓虹都有一種癡迷,不過目的有別,刁亦男或許從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的電影中找到靈感,來構想他心目中的“南方城市”,而對畢贛而言,霓虹所構筑的迷幻感與他電影如夢似幻的氛圍相合。兩部電影當然有更多可以比對的地方,那些對《地球最后的夜晚》頗有微詞的觀眾,如今面對《南方車站的聚會》這樣一部類似的作品,是否會向前者致歉呢?不得而知。僅就影片在文本和影像兩個角度呈現(xiàn)的效果來來,《地球最后的夜晚》更有可取之處。
刁亦男一再強調《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城市不是現(xiàn)實中的武漢,僅僅指一座“南方城市”,人物之所以說武漢話乃是為了讓職業(yè)演員與非職業(yè)演員在話音上相統(tǒng)一。關于此點,我們可以認為刁亦男確實做到了,電影呈現(xiàn)的城市景觀并非我們日常所熟知的武漢這座城市典型的城市景觀,不過它也不會是某座想象中的南方城市。原因在于它根本不是一座城市,缺乏城市空間所需要的肌理,它僅僅展示為一個舞臺,只有無序編排的脫節(jié)空間,卻沒有將脫節(jié)空間連綴一體的視角。再加上平面化的攝影,現(xiàn)實世界被取消了縱向的深度,轉變?yōu)橛^看的平面。游走在城市景觀中的人物,看起來像是皮影戲中的皮影或紙板人兒,他們在城市的炫目光影中活動,他們身上似乎有一條導演牽引的細線在指引(沒有主動權)。
《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人物是戲劇舞臺上的傀儡,而不是法國導演羅伯特·布列松概念中的模特。在羅伯特·布列松的電影中,影像在蒙太奇的快速剪輯作用下展開敘事,人物只需提供肢體動作和言說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人物身處的情境被觀眾理解(《死囚越獄》《扒手》)。而在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攝影機長時間地聚焦在人物面容上,簡單通過表情向觀眾提供內心世界的信息。因為缺少對情境的構筑,人物被臉譜化,形象扁平單調,內心世界如同電影里夜晚的湖區(qū),晦暗模糊一片。
因此,《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體驗是雙重缺失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既沒有構筑一座以現(xiàn)實城市為背景的南方城市,霓虹光影再迷人,城市景觀也只是些畫片兒,空間并沒有得到呈現(xiàn),只是一些不能進入、僅能觀看的建筑形態(tài);同時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座在影像世界構想并存在的城市在體驗上的完整性,僅是些沒有被連綴統(tǒng)一的脫節(jié)空間。同樣,電影中的人物只有一張張蒼白的臉,行為舉止與內心世界相互脫節(jié),曖昧不清,無法測度。作為刁亦男招牌元素的欲望如今困鎖在一團迷霧中,觀眾根本無法解開。觀眾既進入不了影像世界,也進入不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同觀看炫目的奇觀那般,到最后是無聊和厭倦。
如果要為《南方車站的聚會》找尋類型片的原型,黑色電影和武俠電影是首選。黑色電影是上個世界四五十年代誕生在好萊塢的電影類型。調子陰郁、情緒悲觀、表現(xiàn)憤世嫉俗和人性危機是黑色電影的通用樣式?!赌戏杰囌镜木蹠返墓适?、人物和風格無不是黑色電影的標配:滂潑的大雨、晦暗的色調,犯罪和墮落,充滿危險的城市,下沉的人生格局,為領贖金自愿被舉報的劇情,沉郁又生猛的孤膽英雄、蛇蝎美人……一切都在肅殺、迷離的暗夜中得到呈現(xiàn)。與此同時,在對世界觀的呈現(xiàn)和表演模式上,我們看到了武俠電影的影子?!赌戏杰囌镜木蹠烦尸F(xiàn)的是正邪對立的警匪世界,兩者有類似的組織和運作規(guī)律(電影中盜匪和警方分區(qū)塊的戲如此雷同)。說到底,中國的武俠電影何嘗不是中國式的黑色電影呢?
《南方車站的聚會》中人物的表演讓人想到武俠大師胡金銓的電影。胡金銓生平極為癡迷京劇,將京劇中程式化的設計照搬到電影的武打場面里,從而開宗立派、創(chuàng)造出獨樹一幟的武俠電影風格。胡金銓說,“我對武術一點都不懂。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國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一,我把戲劇動作分解,并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焙疸尩碾娪坝谐淌交拇蚨穲雒鎱s不失其真實性,原因在于武俠電影和戲劇舞臺一樣自呈為一個完整世界。在戲劇舞臺上,一條劃在地上的線段可以代表一扇門,表現(xiàn)城市空間只需在背景安置一張城市的相片……這些都說明戲劇的真實性來源于一套約定的程序。拉斯·馮·提爾的《狗鎮(zhèn)》即將戲劇的這套規(guī)則運用到電影中,是最好的例證。
在武俠電影中,故事不必依循現(xiàn)實的邏輯展開。武俠電影表現(xiàn)的是發(fā)生在過去某個時空的事件集合,通過“約定”獲得自身的完整性,不僅與當下的世界有時空距離,即便與故事發(fā)生的時空也有距離。它自有一套運行邏輯,真實性來自于武俠電影這一類型與觀眾的事前約定。這是胡金銓的電影無比概念化,又不讓人覺得違背常情的原因。可以說,武俠電影的世界乃是一個獨異的、自足的世界。相對而言,黑色電影呈現(xiàn)的世界是一幕幕現(xiàn)實世界,它與現(xiàn)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類似于現(xiàn)實世界投射出的道道暗影,不過它仍然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
當刁亦男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用武俠電影的模式創(chuàng)造黑色電影,或者用黑色電影的模式創(chuàng)造武俠電影時,兩者之間就產生了矛盾。黑色電影指涉現(xiàn)實的強度在武俠電影脫離現(xiàn)實的理念凝結中不斷被削弱?!赌戏杰囌镜木蹠氛麄€故事是黑色電影的套路,但在理念上卻是武俠電影的概念。武俠電影與戲劇是相通的,人物遵照一套規(guī)則行事和說話即可,不需要遵照現(xiàn)實的邏輯(飛檐走壁在現(xiàn)實中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在武俠電影中如此真實)。黑色電影和戲劇是不合的,戲劇反現(xiàn)實,這是《南方車站的聚會》失敗的原因。
《南方車站的聚會》會被人記住,不是以一部優(yōu)秀的佳作,而是以導演對影像風格的極致探索和黑色電影在中國本土化的大膽嘗試。無論如何,刁亦男依然值得期待。
(首發(fā)于鳳凰網文化)
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昆汀·塔倫蒂諾看得不亦樂乎,“這是我近幾年來看過最美的電影”。導演刁亦男,擅長罪案、黑色、愛情元素的結合,5年前,《白日焰火》一戰(zhàn)成名,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擒得金熊。
《南方車站的聚會》講述了一個逃犯被警方通緝,一路逃亡,保全性命的同時,他有更大的目標:將通緝自己的30萬賞金,送給5年不見的妻子。
逃犯由胡歌飾演,此前,他已經近2年沒有接戲,正處于職業(yè)的迷茫期,胡歌說這次把自己變成了一張白紙,從零開始去接近一個邊緣小人物的內心和氣質。
一條參加了金雞電影節(jié)《南方車站的聚會》首映,專訪了導演刁亦男,“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狂野的東西,特別是邊緣的人、弱小的人,他的夢也許更強大,電影應該去展現(xiàn)這些人非同尋常的舉動?!?/p>
自述 刁亦男 撰文 倪蒹葭
和5年前的《白日焰火》相似,《南方車站的聚會》延續(xù)著一個內核,邊緣人物怎樣重新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存在。
片子的英文名是《野鵝塘》(The Wild Goose Lake),故事發(fā)生在武漢野鵝塘湖區(qū),那是一個魚龍混雜、管理失序的城中村,胡歌飾演的周澤農是當地電瓶車盜竊團伙的一位領頭,他的團隊與另一方爆發(fā)火拼慘案,周澤農背上人命,遭到警方通緝追捕。
其實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逃走。他在夜色中流竄,只是試圖讓5年沒見的妻子,拿到懸賞緝拿他的30萬賞金,兌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影片非常風格化,可以說是一部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警匪片,有85%是夜戲,霓虹燈和夜晚建筑的輪廓,勾勒出舞臺般的效果,胡歌飾演的逃犯像是舞臺中的困獸。
胡歌回憶起剛拿到劇本,就發(fā)現(xiàn)它的可讀性非常高,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懸疑小說。
戛納電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福茂評價:“電影沒有拘泥在中國電影的傳統(tǒng)之中,而是對黑色電影和警匪電影在美學上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
迄今為止,刁亦男只拍過四部電影。但是每一部都狠狠地往前走了一大步,是一個擁有強大自我進化能力的作者。
第一部作品《制服》,還在模仿現(xiàn)實主義電影。第二部作品《夜車》,刁亦男真正找到了個人風格,描寫在夜晚出沒的邊緣人物,城市的背景不再重要,轉而抽取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影片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
第三部作品《白日焰火》,不像《夜車》那樣沉迷于冷硬的自我表達,而是把個人風格和黑色犯罪類型片結合,是一部商業(yè)片包裹的文藝片,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最高榮譽金熊獎。
新作《南方車站的聚會》在自我表達的同時,在類型化上做得更徹底,影像上更加黑色電影風格化。同樣著迷黑色電影的昆汀·塔倫蒂諾在戛納電影節(jié)看了首映,說這是他近幾年看過最美的電影,看完第二天越想越喜歡。
劇本刁亦男寫了2年,結構來源于《一千零一夜》,一個人給國王講故事,如果他講得不好,國王不滿意,他就會被當場殺掉。第一場戲,就像是《一千零一夜》的開頭。一對陌生男女,胡歌飾演的逃犯和桂綸鎂飾演的陪泳女在雨夜相遇,胡歌開始跟她講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影片在講故事和兩人躲避追捕中交織進行。
首映現(xiàn)場,胡歌多次表達剛接觸這個角色時的惶恐。周澤農是胡歌出演的第一個電影男主角。原先他掌握的演戲技巧都用不上了,比如電視劇里說臺詞的方式、一些套路化的肢體表達。他需要從內在接近這個邊緣小人物。
“在進組之前,我和導演有一次徹夜長談,那晚主要是喝酒了,我把內心的顧慮、不自信、忐忑都跟導演表達了,他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胡歌為了感受武漢城中村的環(huán)境,在網上定制了一套保潔服,背后寫著“澤農保潔”(他演的角色叫周澤農),穿上之后在外面亂逛,就沒有人會注意到他,甚至還有人走過來問:我剛扔在這的病歷卡你看見嗎?
主演桂綸鎂也是提前3個月住到了武漢城中村,學習方言,“她真的跟鄰居相處得很融洽”。
“我看萬茜(飾演逃犯的妻子楊淑俊)刷墻的那兩下,幾秒鐘的鏡頭,她不練一個星期出不來。胡歌他中途肯定不能去出席任何活動,一走,人物的形體就回不來了。看電影就知道,這些演員,進了組,他們就出不來了?!笔子辰Y束后,演員張頌文說。
影片采用了大順拍的方式。絕大多數電影為了節(jié)省成本,會集中把同一場景發(fā)生的戲、同一個演員的戲一次拍完。刁亦男卻堅持完全按照故事發(fā)生的順序拍攝,這非常難,但能讓演員的表演狀態(tài)更準確,也讓創(chuàng)作更自由,不會說結尾一早就拍好了,沒法調整。
刁亦男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他上學的時候沉迷先鋒戲劇,曾和孟京輝一起計劃在中戲操場的煤堆上演《等待戈多》,后因校方干涉而取消,無從發(fā)泄的幾個年輕人就穿著軍大衣,在圖書館門口和煤堆之間走來走去念劇本。
編劇出身的刁亦男,被形容為電影圈的“隱士”,朋友圈很少看,也沒有微博。在跑電影宣發(fā)的路上,刁亦男帶著一本厚厚的《戰(zhàn)爭與和平》,“最近剛剛把《戰(zhàn)爭與和平》看完,寫得非常棒。我想讓宣發(fā)的生活和閱讀平衡一點吧,否則宣發(fā)完了,我會覺得心里很空落。”
以下是刁亦男導演的自述:
這個故事在《白日焰火》之前就有了,2012年我在聽一首音樂的時候,腦子里突然想起來這樣一個故事。歌詞聽不懂,但是旋律非常浪漫、非常傷感,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被追捕通緝的逃犯,我值幾十萬賞金,在不可能求生的情況我把它送給誰呢?送給我愛的人吧。
當時覺得有點矯情,記錄了一下就扔在一邊。直到2014年,我看到一個新聞,東北有一個逃犯被通緝,他躲在了村子附近的小山上,周圍都是追捕他的警察,他知道自己肯定是逃不出去了,而且天氣冷到他已經不能抵抗。他發(fā)現(xiàn)小賣部旁邊貼著一張通緝令,自己值十萬塊錢,他就決定把這個錢兌現(xiàn),想辦法讓親人去舉報,錢最后給了他的小姑還是堂叔。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當中真的發(fā)生了,讓我重新審視之前的胡思亂想。
劇本里面,逃犯周澤農已經5年沒有回家。也許因為覺得給不到老婆孩子好的生活,他每天生活在邊緣底層,不抱有任何希望地活著。直到他知道自己的命值30萬的時候,他給了老婆孩子繼續(xù)活下去的支持。
他用這種特別極端的手段來完成自己對人生的最后一個祈愿也好、救贖也好,在那里獲得了可以和生媲美的死,也拯救了自己的過往。
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
桂綸鎂飾演的是一個陪泳女?,F(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陪泳女這個職業(yè),我在廣西的時候真的接觸過,北海市的一個銀灘上面有很多游客,就有很多陪泳女去拉客。她們都是來自邊緣農村或者小城市的女孩。
我想用鏡頭去記錄這樣一種職業(yè)的邊緣女性的生活。女性本身就是一個秘密,希區(qū)柯克說,一頭金發(fā)就是一個秘密。我認為這是女性的魅力所在,女性的另外一個魅力是可以不動聲色地把你背叛。
陪泳女和逃犯,這一對男女萍水相逢,帶著各自的目的。在逃犯逃亡的過程中,陪泳女是他唯一可以和世界產生聯(lián)系的一個人,也是他完成賞金計劃的唯一途徑。兩個人都是孤單的靈魂,沒有明言對對方的支持,而是用行動,我覺得這樣的關系是迷人的。
他們不是一種純粹的戀愛關系,也不完全是一種敵我關系。陪泳女的溫暖溫柔,恰恰給這個男人帶來了某種障礙,他要去克服這些溫暖柔情的、像水一樣的東西,去迎接非常冷硬的死亡和暴力。
這部電影始終對愛、友情、道德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但在一些不經意的地方同時又贊美了上述所說的這些東西。往往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見光。在他們兩人相處的過程中,閃爍著一些人的微光,最后一刻都完成了各自的約定。
周澤農的妻子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她被警察要求配合調查,但她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作為一個女人,她本能地選擇了不配合。從法律上來講,她是不被支持的,從人的角度來講,她又是特別合乎邏輯、合乎人性的。
情與法,會在這個電影里面做各種博弈,那么總是人性的力量占上風。
在武漢找到了電影里的“江湖”
故事設定是發(fā)生在野鵝塘,一個三不管地帶,一個湖泊旁的城中村。拍電影之前我們四處尋找合適的空間,廣東和銀川都去找過。武漢是百湖之城,它的湖水樣貌非常多,有不同的景觀和湖水結合在一起,所以最終選擇了這里。
武漢是一個碼頭文化的地方,人的性格都比較彪悍、非?;鹄?,演員都學習了這里的方言,這也是他們進入角色的一把鑰匙。武漢方言帶給了電影強悍的氣息。
我們把武漢所有能拍的城中村都拍到了。全片動用了2000個群眾演員,因為我們拍攝本身是實景,所以就地去挑選的演員。
比如說在廉租樓里面,我們晚間拍攝要開槍,非常怕擾民,我們的制片部門就很聰明地選擇了樓里面的居民當群演,這樣他們本身也參與到了電影里面。
拍小偷團伙的時候,選擇當地的一些“小混混”來扮演,你從外面找別人來演,他們會不高興的。而且他們扮演得都非常準確。
電影里的小偷大會也不是我編的,2012年的時候,武漢真的發(fā)生過“全國小偷代表大會”。當時來自全國各省的小偷代表都在武漢聚集,把一個快捷連鎖酒店的一層包了下來,互相交流經驗、分地盤,也搞盜竊比賽,后來他們被舉報了。
我當時看到這個新聞,覺得特別適合排一出舞臺劇,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就用進來了。
胡歌以為自己拍到一半會被換掉
想到找胡歌來演這個角色,是因為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胡歌的一張照片,那個形象特別地打動我,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常叛逆和不羈的胡歌,那張臉后面有很多故事。
我去上海找他,第一次見面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可以合作、容易合作的演員。劇本發(fā)給他之后,很快他就回復我了,說他看完劇本,消化了一整天。
他其實是有些不確定,因為跟他之前演的角色差別非常大。他說:導演,我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的。在進組之前,我們有過一次徹夜長談,聊得非常開,包括塑造角色、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覺得一個導演和演員合作,首先要彼此信任,坦誠地交朋友。
進組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會有一些負面情緒,比如不自信、焦慮,他把這些情緒都保留下來,因為這種不安感和周澤農是非常吻合的。
他甚至想過拍到一半就會被換掉。有一天拍完他的戲收工,晚上我是有別的事,就說胡歌,我去你那找你一下,結果一進門,他就很緊張地看著我,我說你怎么了,他說導演你知道嗎,你剛給我打這個電話,我以為你來是要讓我離開劇組的。我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我給他看了安東尼奧尼、布列松的電影,和他聊表演。表演只是畫面里的一部分,是趨于中性化,趨于透明的感覺,生活中我們不會時時刻刻吹胡子瞪眼,比如坐那兒發(fā)呆,別人看不見內心的翻江倒海,但這個人突然沖到樓下,你才會從這個動作回想他剛剛的安靜狀態(tài)有點問題。
這次85%是夜戲,演員經常工作到凌晨,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胡歌遇到困難的時候始終是一個狀態(tài)——非常平靜,有時候讓我覺得他是一部表演的機器,不停地去執(zhí)行一條一條的要求,那時候我覺得他內心一定有某種動力支撐他去完成那么艱苦的拍攝。
拍完他和小鎂(桂綸鎂)在湖上的戲,那天我覺得終于完成了一些重要的拍攝,回去的路上,就把這首詩發(fā)給了他:
什么也無需訴說,
什么也不應該教別人,
這顆黑色的,野獸的心
多么憂郁,多么美好
什么都不想教別人,根本就不會說話
在世界灰色的深淵中遨游
像一只年輕的海豚
這首詩的作者是曼德爾施塔姆,它是我這個劇本的座右銘,我寫劇本的時候偶爾會在心里面默念這幾句詩,它就是劇本里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
世界是叢林,我們是動物
《白日焰火》上映的時候,媒體說這個導演籌備了8年。實際上,我也不想籌備8年,只是因為找不到投資。
當時花了一兩年時間,一方面是大量的看片,一方面是瘋狂的閱讀,閱讀了大量的電影理論史。我發(fā)現(xiàn)商業(yè)作者電影在美國新好萊塢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一部商業(yè)片也可以融入作者的風格,像科恩兄弟、大衛(wèi)·林奇等等。
《白日焰火》原先是一個相對文藝的版本,后來受外力的影響,又結合了黑色電影、黑幫片的類型元素,這些東西恰好也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何樂而不為呢。
找到了黑色電影美學之后,內心其實就很踏實了。相比《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影像上做得更加徹底。比如通過影子來講述,很契合黑色犯罪類型片的調調。黑夜把一個人的影子投射在墻上,但是我們并沒有看見這個人,所以我們感覺到了某種神秘詩意和夢的氣氛。
片子里的暴力趨于日?;⒉皇俏覀兿胂蟮挠玫逗蜆?,有時候一些日常的物件突如其來地讓暴力降臨,所以更加恐怖。
日常生活當中的暴力很多,每分鐘都會發(fā)生,我們不能去回避它。我們可能會用一種游戲的方式來去觀看暴力,同時跨越它,讓我們內心對自己,對人有更清醒的認識。
世界在這個電影里面被描述成叢林,人物像叢林里的動物,呈現(xiàn)出他們本能和所謂生猛的一面,以及動物的無辜、神秘、柔情的一面。
在我小時候,我們有一個全城都知道的逃犯越獄跑了,警察圍捕了很多天沒有抓到他。一年之后,他終于落網了,警察就問他你當時是怎么躲過我們追捕的,他說他是躲在動物園的大象館里,和大象同吃同住,將近兩周的時間,就這樣躲過了追捕。
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就讓片中的逃犯也躲進了一個動物園,警察這些更兇猛的“動物”就去圍獵他,動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混雜在一起,都很焦灼,都要求生。
雖然是一個黑色電影,但我不太喜歡純講故事,那就是一個骨架式的結構。我更喜歡故事周圍連帶出來的碎片,不是只想給觀眾一個故事,還想給觀眾一個世界。
我想拍邊緣小人物強大的夢
我是在西安電影制片廠里長大的,父親是電影廠的文學編輯。我成長的上世紀80年代,是文藝思潮非常澎湃的一段時間。西影廠那時候在吳天明廠長的帶領下,涌現(xiàn)了很多年輕的導演,而且他們也沒有經過體制的漫長等待,直接就可以作為導演或者攝影去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所以非常有活力,那個氣氛讓人非常留戀。
西影廠每周都會有電影看。武俠片是從小就喜歡的,比如胡金銓、楚原?!栋兹昭婊稹防?,男女主角在電影院看了一場老片,放的就是楚原的《俠女十三妹》,我們國家第一部武俠片,1983年的。
后來我很喜歡日本的黑澤明,還有小林正樹、篠田正浩,他們都有獨特的暴力美學,我潛移默化地在電影里面重新解構這些東西。
周澤農很像楚原武俠片主人公,沉默寡言,不說身世,行動很有形式感。楚原電影里沒有一個男主角是嘰嘰喳喳的,都是不說話,出場下著雨,戴個草帽,要杯酒,沉默寡言。
《南方車站的聚會》結合了地理空間上對江湖的概念,以及我內心深處對江湖的理解。他們雖然是邊緣的小人物,但是有著非常強的道德判斷,文明世界里往往是復雜的計算,可是在他們身上是特別本能的,毋庸置疑地去完成他們認為對的事情,非常簡單,但非常珍貴和高貴。
我覺得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狂野的東西,特別是邊緣的人、弱小的人,他的夢也許更加強大,那電影也應該是去展現(xiàn)這些人非同尋常的舉動。
坐在電影院有那么一瞬間,我以為回了家,而不是在戛納。電影里的街道都看見了童年
刁亦男的美學向來自成一體,這次居然更加極致,雨夜追逐可以入選年度最佳鏡頭。影片本身充滿了導演語境下的疏離感,命運的車輪滾滾向前,所有角色的掙扎與和解都令人唏噓。刁亦男調教演員功力令人嘆服,在他的鏡頭之下,桂綸鎂一如既往綻放著縹緲的美麗,而胡歌擁有了破碎的夢幻色彩。
那只給面加醋讓時間暫停的手,是命運對他最后的溫柔。
開了無數槍,死了十個人。大概是這么多年最兇狠的國產片,很難得!
“如果生命注定是場失敗,如果崩潰必將到來,我們便尤其贊賞那些自覺地選擇了這失敗并徹底承擔起這一失敗的人?!?——寫給周澤農
和《無人區(qū)》《荒蠻故事》異曲同工,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演變成命案的故事。本來這件事都翻篇了,黃毛還要去開一槍,不僅導致自己被爆頭,還連累周澤農被追殺,才有后來的把警察看成了貓眼、貓耳將其誤殺。貓眼、貓耳是典型的不在乎殺人坐牢的人,招惹了他們,要么他們把你打死,他們坐牢,要么你把他們打死,你坐牢,贏了輸了都沒好下場。寧愿吃點小虧,也不要和他們硬碰硬,這就是垃圾人定律。要是黃毛不開那一槍,就沒有后面的事了。當然,如果不發(fā)生這件事,周澤農也不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義氣是多么的不堪一擊。只需30萬,就能讓任何一個出生入死的兄弟出賣你。被常朝出賣,被華華出賣,被劉愛愛出賣……他知道這次逃不掉了,反正橫豎都是被賣,不如賣給家人孩子。這世界太現(xiàn)實了,凡事都有一個價格,甚至連人命都明碼標價,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比預期還驚艷,絕對要看最好的大銀幕!塑料城市CBD幕下的城中村飛地挽歌,極其絕妙而高級的雙層貓鼠互文游戲。如果說白日焰火是對逝去年代的悲情感懷,那南方車站則是聚焦最為當下的,被驅逐的,多余的人與事,堪稱非遺性的影像保護。
電影沒有沉浸在傳統(tǒng)中國電影模式中,在美學上有創(chuàng)新。也被角色吸引,胡歌作為電影新人這份答卷交得不錯。
就說說個人的觀感吧,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視覺很類型風格化,南方的潮濕和錯雜很亮眼,動物園一幕尤其喜歡,動作暴力戲碼也很有溫丁風格。但成片有些粗糙,段落之間也不太連貫,劇作的細節(jié)也需要打磨,人物沒有立起來,聽完講創(chuàng)作意圖也覺得欠思考,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題材很有突破性,對導演和演員都是一次挑戰(zhàn)。刁亦男上次柏林拿了金熊,今年作為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不是沒有道理的。
4.5;不無匠氣的高度純凈形式美,講究到刻意的視聽語言,全世界都流行的(鄉(xiāng)土)霓虹美學搭配大量夜戲低調布光,無論從文本劇作還是鏡頭拍法,均搭建出地道黑色電影模式和骨架,啊真希望國內多幾位這樣會拍的導演!三場會議令人印象深刻——黑幫、警察、拆遷隊,構成類全景式的「聚會」,橫剖社會生態(tài)面,荒誕諷謔,輕觸社會議點又點到為止。「南方」真是一個絕好意象,潮濕曖昧猶疑未知,雨夜籠罩的宿命走向(更有梅爾維爾之味)。高光場面不少:1、塑料大棚內外的影子互映;2、決戰(zhàn)段落樓梯上下的影子:3、墻上舊聞的剪輯;4、幾個兇殺和情欲的段落;5、兩人對話時被雨聲淹沒(故意消音)。
不及白日焰火。由于鏡頭和敘事都太僵硬,導致優(yōu)秀的布景和燈光塑造的氛圍都讓人覺得虛得泄氣。表演一般,胡歌的角色可以演得更好,并不是滄桑扮相就能顯得有演技,他的情緒傳達還是有欠缺,不靈也很難動人。三星給美術,槍戰(zhàn),和個別不錯的令人捧腹的臺詞。
野鵝塘湖區(qū),一場由電瓶車引發(fā)的慘案,鼓噪出小鎮(zhèn)一隅柔黃濕粉的浮世繪。恃兇者貪于匯聚、稽查者享于匯聚、甚至連路人都樂于匯聚其中,誰也無法置身罪案之外。刁亦男用近乎執(zhí)拗的視覺光影,為暴力著上如夢似幻的腳注,更制造了專屬于他的血腥奇觀。
3.5星: 感覺像賈樟柯拍的武漢,廖凡很帥武漢話也正??傊?,沖著片名來的,沒想到名字比電影本身出彩。
刁亦男似乎把他平生所見所學一股腦堆在了電影里,但真的只是堆在了電影里。
真是觀感特別奇特的電影,一方面光影和鏡頭登峰造極,氛圍奇佳,另一方面又分分鐘想問導演:為啥偏偏選了這么兩個人來演?大概是史上最不像逃犯的逃犯和最不像雞的雞,每五分鐘都要分神腦補這要是曾慧美孜和廖凡就好了,一切情節(jié)都會合理化一萬倍,包括那一坨口型都對不上的塑料武漢話,真的,不是演得不好,就是不合適
7分吧,風格很突出,華語片挺難得。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對《白日焰火》的一次呼應,或者說,以這種方式,給《白日焰火》中的桂綸鎂一次補償。影像上則更風格化,也是最考驗觀眾的一環(huán),光影是黑色電影式的,非常人為的布光,各種對影子的使用,一個被陰影覆蓋的城市。之前也曾考慮胡歌和廖凡角色可以互換,但還是這樣更好,因為胡歌出演這個角色,才會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的感情更為復雜,而非好與壞的二元對立。同時,借角色的逃亡,去環(huán)視那些光怪陸離
不喜歡《白日焰火》的人大概率不會喜歡這部,胡歌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把自己給搞成了一個二手張魯一,桂綸鎂的角色更加莫名,而且整個人越來越像小男孩了(要真是小男孩那故事可能還好看點)。當然最好笑的還是黃覺,專門跑來演一場〇〇戲,上一部是廖凡這一部是黃覺,刁亦男下一部準備再找誰來〇〇桂綸鎂啊
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在這部作品里變得極為重要,人物并不是扁平,而是人物被環(huán)境融化(戲劇臉譜化)了。尤其在滿墻的報紙和新聞圖片里,與劇情無關的舊新聞挾持了男主角的痛苦。我們不得不考慮藝術家有限的表達空間,從而肯定這部電影在強化個體和時代的關系上走出了一條新路,更或許男主角和女主角走走停停,背后或許有賈樟柯的影子的,而美麗的梭羅河又是一腔內在的姜文(黃秋生彈唱)情懷。當時代的列車在頭頂上呼嘯走過,桂綸鎂、胡歌、你、我或者誰的“呻吟”和“呢喃”便都聽不清了……
土耳其阿達納電影節(jié)展映中,除了我的回顧放映外,就只有這一部參加過戛納競賽的中國電影,國內還沒放,就去看了?,F(xiàn)場對白聲音小,又是說的湖北話(開始還以為是四川話),許多地方聽不清,還得看英文字幕理解,沒怎么看好。外國觀眾倒是很多,看后說像好萊塢的犯罪片。導演拍黑色犯罪片的技藝是很不錯的,只是幾個主要人物都單薄、空泛了些,血腥、殺戮、色情雖多,也無法給片子增加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