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錯過又如何
錯過又如何只是因為名字而下載
在機子里躺了很久沒有看
今天很混亂 逼自己靜下來 so...
是看了開始就能猜到結(jié)局的老結(jié)構(gòu)
我居然耐心的看完,沒有任何的驚喜
混亂的開始頹廢,然后是全世界的困難
掙扎 努力 坦誠 升華 然后是一個好的結(jié)局
向上 鳳凰蘗旁
Emily wang
也許只是因為在今天 自己這個狀態(tài)下
覺得不錯
同樣的混論 喜歡的紅圍巾
還有里42歲的荒涼
然后是那個前女友助理的話
和關(guān)于勇氣
贊
簡單而困難的事實
錯過又如何 喜歡這個翻譯
2 ) 《清潔》:東方式內(nèi)斂與搖滾現(xiàn)實繪
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張曼玉在戛納封后,就很少有人會去關(guān)注《清潔》這部法國電影。但是當(dāng)你為了張曼玉而去看這部電影,恐怕又仿佛進入了另一個誤區(qū)。當(dāng)人人都夸張曼玉的演技多棒多棒,但是別忘了《清潔》終究是阿薩亞斯的作品,因為一個影后而忽視一個導(dǎo)演的存在,同樣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演員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或許他可以為一部電影增輝不少,但是只有導(dǎo)演才清楚一部電影的意圖和思想,演員可以有自己的發(fā)揮,但不能脫離導(dǎo)演的控制。更何況來自電影世家的阿薩亞斯,他的血液中怕也是流著作者電影的思想。
阿薩亞斯也是法國《電影手冊》的編輯,他從小到大都受著“新浪潮”的影響,所以說他是從一個電影青年成長起來的。他在堅持法國作者電影的原則上,學(xué)習(xí)著世界上多樣的藝術(shù)電影,尤其對于東方電影的了解其實頗多。還是一名電影青年的時候他就非常仰慕臺灣的侯孝賢先生,曾經(jīng)專門拍過侯孝賢的紀錄片。阿薩亞斯對華語電影的了解事實上由來已久,而且對于東方藝術(shù)電影的風(fēng)格較為喜歡,因此我們在觀賞《清潔》時,同樣可以看得到一些侯式電影的細微痕跡,特別是某些空鏡頭和長鏡頭的運用。
張曼玉和阿薩亞斯婚姻的破裂事實上并沒有太大的紛爭,用張曼玉的話來說就是他對電影的關(guān)注比對她更多,這樣一來對電影是好事,對女人就是件壞事了。張曼玉的離去完全可以理解,同樣我們也看到一個在電影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狂熱電影人。
因為張曼玉和阿薩亞斯曾經(jīng)的婚姻關(guān)系,所以人們常常認為這是阿薩亞斯送給張曼玉的禮物,是為張曼玉度身定做的電影。這種說法不無一點道理,但是阿薩亞斯并不會專門為張曼玉打造一部電影,有可能的就是在角色按排上將女主人公設(shè)為東方女性。影片《清潔》的故事非常簡單,對于一個母親想爭取回自己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經(jīng)歷了不少困苦。事實上同類題材電影相當(dāng)眾多,對于親情的渲染是一貫的主題。但事實上阿薩亞斯也不可能回避親情這一主題,但如果僅是這樣而已,那這樣一部電影實在是沒什么特色而言。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中阿薩亞斯還想表達一種搖滾人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清潔》中有非常多的搖滾音樂圈中相關(guān)人物的多面呈現(xiàn)。吸食毒品其實是搖滾音樂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它相當(dāng)普遍,張曼玉在片中對她的兒子說:“父親并不軟弱,只是毒品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它讓我們可以暫時逃離現(xiàn)實?!睋u滾和毒品似乎是這些音樂人的一種慰藉,也可以說是一種解脫,有時候痛苦就象是一種靈感的源泉。有時候我們明知道不好,卻仍然再做這樣一件錯誤的事。
以阿薩亞斯的年齡恰好是經(jīng)歷那個搖滾最為狂熱的時代,而他本人也確實是一個搖滾樂迷,事實上那個年代的青年很少能不受到搖滾樂的影響。我非常喜歡這部影片的名字《清潔》,簡潔而有力,這是一種樸素的風(fēng)格,東方式的態(tài)度。影片中的張曼玉飾演的艾莉絲是個典型的搖滾音樂人,和他丈夫李一起四處飄蕩,永遠在路上,孩子交給李的父母撫養(yǎng)。阿薩亞斯在影片的某些細節(jié)交代都顯示出頗為老到和大氣,使整影片在閱讀的過程非常順暢,就象他們的孩子的問題,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點到。最后在經(jīng)歷丈夫猝死,自己入獄等問題后,艾莉絲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孤獨,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清潔”開始納入主題,這樣的清潔意味著什么,是一種權(quán)宜之計,還是痛改前非,導(dǎo)演阿薩亞斯都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明,他只是抱著一種客觀敘述的態(tài)度。艾莉絲遠離毒品的目的是為了能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她找一些她不喜歡的工作也是同樣的目的,作為一個搖滾樂者,事實上她并不想離開音樂。影片的最末,艾莉絲開始回到了原來的生活,灌錄自己的單曲,一切仿佛重回軌道。但是有一個關(guān)于“清潔”的問題產(chǎn)生,就是艾莉絲在所有困難都解決的情況下,她會不會重新碰毒品,這恐怕是作為阿薩亞斯也難以回答得了的問題。
我喜歡《清潔》中那些對搖滾環(huán)境的描繪,艾莉絲回到巴黎開始尋找一些老朋友,圈內(nèi)圈外的相關(guān)人物??此朴行╇s亂,卻透射出現(xiàn)實的氛圍。比如當(dāng)年的同性情人現(xiàn)在已功成名就,以及當(dāng)年受她影響的樂迷們,包括尋找試音機會,被昔日的明星朋友拒絕等等,一個個鏡頭下構(gòu)畫出搖滾音樂圈的百態(tài)。艾莉絲在圈子里似乎名聲并不好,圈里人大都認為她拉了李的后腿,雖然還是有些人站出來幫助了她,但她依然非常的困頓。
阿薩亞斯將這樣一個角色交給了自己的前妻張曼玉,因為他相信張曼玉的表演能力。而張曼玉的表演也的確精彩,她受到普遍贊揚的主要因為她作為一個東方人能夠在非母語的影片中表現(xiàn)得如此自如。事實上張曼玉的表演方式也并非單純地在表現(xiàn)一個西方人,她和阿薩亞斯同樣考慮到了作為一個華人的傳統(tǒng)背景。張曼玉的對艾莉絲的演繹透射出一種東方式的內(nèi)斂,當(dāng)丈夫李死后,作為艾莉絲的痛苦并沒有顯得非常激烈,張曼玉總是會讓艾莉絲一個人默默地哭,而非嚎啕大哭,而且極具控制力。這是一種壓抑,表現(xiàn)在多方面,中國傳統(tǒng)中關(guān)于忍耐和節(jié)制的表現(xiàn),張曼玉雖然在表演一個西方背景的華人,但在內(nèi)在本質(zhì)上還是表演著一個中國人。當(dāng)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被李的父母拿走,而且讓她不要來探望孩子,艾莉絲沒有象西方人那樣憤怒或者打官司來奪回撫養(yǎng)權(quán)。而她表現(xiàn)得極其內(nèi)斂,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改造來感動對方。這是典型的東方處事態(tài)度,張曼玉對這種內(nèi)斂式的表演把握得非常好。包括她在唐人街餐廳打工等等都非常明確的彰顯著她作為中國人的標簽,盡管受著西方流行文化的影響,但中國傳統(tǒng)無時不在骨子里對她施加影響。
《清潔》中的另一位演員尼克諾特的表演同樣非常精彩,可以用經(jīng)驗老到來形容,也許到了某種境界演技幾乎化為無形,舉手投足完全自然。作為他扮演的李的父親事實上是一個調(diào)節(jié)著李母親和艾莉絲之間關(guān)系的人物,他考慮長遠,背負兒子死去和妻子患上絕癥的痛苦,有條不紊的處理著一切事情。尼克諾特讓這個老人同樣具有某種普通人的偉大。
影片給出的結(jié)尾還是比較落俗和美好的,張曼玉和兒子之間得到了溝通,她在自己喜歡的事業(yè)上又有了新的契機,一切都開始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整部影片的故事平穩(wěn)有序,沒有太大的高潮,也沒有太過個性化的風(fēng)格出現(xiàn),就象生活的流水般恬靜。也許這是一個導(dǎo)演日漸成熟的標志,一種反樸歸真的表現(xiàn)。從這一點上我越來越感覺有點象侯孝賢的映象風(fēng)格,精致而穩(wěn)重,個人認為影片《清潔》是東西方文化交溶最好的一部電影,很少有西方導(dǎo)演能如此滲透東方文化,并且融會貫通。
文:眉間尺
3 ) 生來便是清潔
《清潔》,77分,2004年法國英國出品。
那年張曼玉40歲,今年她五十了。好久沒見到她了,近年只有本《全城熱戀》里一個語焉不詳?shù)慕巧?,挺想念她。十年前她依然肌膚晶瑩,看著片中她那張執(zhí)拗的貓臉,覺得對她來講,什么事情什么角色都有可能~另一個我愛的女演員梅里爾斯特麗普今年六十五了,出演1985年《走出非洲》那年她36,演2002年《時時刻刻》的時候她53,歲月對她們這樣奇妙的女人沒有殺傷力,即使老了,一樣令人難忘。
說回電影,紀實風(fēng)格,Maggie演活了一位癮君子媽媽,行走如風(fēng),掙扎在沉淪與生存之間,不懂那個搖滾歌手圈子亂七八糟的生活,但懂得一個媽媽的心。似乎她搞砸了所有的一切,過氣歌手丈夫毒發(fā)身亡,自己吸毒鋃鐺入獄,居無定所,沒有工作,無力撫養(yǎng)兒子,是真實生活的一段截屏。沒有理性的行事方式,包括最后讓兒子去偷拿護照,險些又不管不顧地做錯事,不計后果不考慮生病的婆婆,幸而公公是個豁達睿智的人,能夠包容她把她拉回軌道。每個人心里都有黑暗,而自私莽撞的個性最容易傷人害己于無形之間。盡管如此,但我卻挺喜歡這個倔強角色,付出沉重的代價,也沒怨天怨地;從毒癮中一點點抽身的過程,獨立不失尊嚴,她承認自己的不堪,卻從未破罐子破摔。
Maggie見兒子那一剎那演得動人,那種愧疚思念欲言又止分分真切。電影本身更像紀錄片,每個人好真實,Maggie一個人撐起戲份,覺得故事可以更好看,她出演這本電影也是那個時候自己生活的一個印記吧?法國導(dǎo)演阿薩亞斯是她當(dāng)時的丈夫,《清潔》為她量身定做,但顯然不如《巴黎,我愛你》來得出色。
話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癮,秘而不宣,沉醉不休,只是不要傷害,只要能拿得起放得下,那便是癮的主人,而不是受困的野獸??上鵀槿?,幾多脆弱,沒有誰能保持一世清明,因此了解,接受,原諒,堅強。
4 ) 《清潔》——孤獨是一種可貴的勇氣
今天下午看了《清潔》,感覺很好。雖然法國人拍的片子有很多情節(jié)看不太懂,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些比較模糊,字幕也有很多的錯誤,但是還是被張曼玉完全吸引了。
吸毒、喪夫、入獄、奔波、掙扎、困頓,這是個很富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她演來如此自然真切,完全沒有不似一些老戲骨的油滑用力。
令人安慰的是對兒子的愛給了她重新振作的力量和勇氣,公公的寬容信任、朋友的支持鼓勵讓她最終有了開始新生活的機會。
有些情節(jié)是滿感人的,比如母子兩人自然而然地談到毒品,艾米莉居然沒有閃爍其詞,也沒有為自己找一個顧左右而言他的借口,也許正是她的坦誠,她得到了兒子的諒解。還有老阿貝爾實對艾米莉的鼓勵:一切順利的時候,勇敢是容易的,艱難的時候,勇敢是非??少F的。這些話對一個在困頓中努力掙扎的人是多么可貴啊。
總覺得張曼玉身上有股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這種氣質(zhì)讓她有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時常聽到關(guān)于她和梁朝偉的緋聞,私心里也覺得兩人是絕配,可是這兩人太像了,竟是不要在一起的比較好。孤獨的梁朝偉需要有點俗氣的劉嘉玲來陪伴,她的煙火氣息也許正是療治孤獨頹廢的良藥。就像《新龍門客?!防锏闹芑窗?、邱莫言,兩個人都是那么矜持驕傲,在一起卻不一定能給對方需要的溫暖。那么俗氣那么妖艷的金鑲玉與他們完全不是一路人,但是金鑲玉卻是最能讓周淮安感覺輕松幸福的。
誰還能給張曼玉突破自己的機會?是王家衛(wèi)?是徐克?還是奧利維爾?阿薩亞斯?
5 ) 錯過又如何
我猜想“錯過又如何”是香港人的翻譯,這里面含有十足的香港人的思維。就像他們掛在嘴邊的那句“活著最重要是開心”一樣,人生即便再大失誤,犯錯再多,也可用一句“錯過又如何”來平衡心態(tài)。
一切歸零,重新開始。雖然夜闌人靜、疼痛難忍的時候也會忍不住落淚,但Emily始終沒有停下腳步,顧影自憐,一個人舔舐傷口。生活需要堅強,需要接受看起來不適合你的工作、居所。
我想看Clean很久了,不知道為何,我本不是張曼玉的影迷,卻被這部戲里的她吸引。
倫敦,加拿大,巴黎,美國,劇中的人物總是行色匆匆,影片節(jié)奏也很快,對白簡單粗暴。Emily對兒子Jay的說話方式讓我佩服,tell the truth,不要懷疑孩子的智商和判斷力,或許看來復(fù)雜的事情被他們理解后會簡單明了起來。
Jay對Emily說:“我可以和你一起去舊金山嗎?”
這是生命的一個轉(zhuǎn)機,Emily原本為了兒子放棄的機會,兒子又交還給她。
影片最后,Emily對著杯子哭出聲來,走出錄音間,望著舊金山的天空和遠方依稀可見的金門大橋,影片收場。
我喜歡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故事,能說出“錯過又如何”這般氣度的話的人,當(dāng)然要付出更多,畢竟他錯了,他承認錯了,至少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6 ) 清,淡如水
原先萬分期待,結(jié)果有些失望。獨挑大樑的張曼玉當(dāng)然是全片中心,但除此之外好像無甚可觀。故事在溫哥華、巴黎、倫敦、舊金山之間來回穿梭,可是——也許是我的偏見——總覺得阿薩亞斯的鏡頭只在巴黎最到位也最對味,其他城市不知哪裡不對勁,有種焦距沒對準似的空乏。眾多角色也流於平面浮淺,就像在街頭人群中跟拍張曼玉的畫面一般,除了她之外的臉孔全是一片模糊——或者可以說,那些人物其實都是以女主角 Emily 的視角呈現(xiàn)*,都只存在於與她的相對關(guān)係裡:對她極不諒解的婆婆和丈夫友人,對她不念舊惡或舊情的昔日相識,對她寬恕包容的公公,對她陌生抗拒的兒子(後兩者的臺詞又常頗為做作)。聞天祥一篇影評(2004年十二月三日金馬搶鮮報)說到:「許多人都以為阿薩亞斯在本片的表現(xiàn)普通,唯有張曼玉收放自如的演技可觀;卻忽略了導(dǎo)演觀看這位女演員/前妻/片中角色的態(tài)度〔i.e. 相對於《迷離劫》時突顯甚至迷戀其東方性,此片已不再賣弄異國情調(diào)〕,才決定了本片最後的樣貌與觀點?!闺m然言之成理,但那畢竟是這部電影之外的脈絡(luò),對評論它本身的成績只能做一部分參考吧。
-----
*這裡講的不是敘事觀點。
7 ) 在搖滾邊緣遇見愛
有些電影和道理一樣,在你經(jīng)歷過什么了解過什么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它想要表達的含義。我總是懊悔自己曾經(jīng)錯過的好電影,細細想來,若是在當(dāng)初上映時觀看,以彼時的年紀卻終是無法理解人物背后所表達的心境。
《清潔》是朋友極力推薦的一部舊片,習(xí)慣了以往王家衛(wèi)鏡頭里的風(fēng)姿綽約的她,這樣一個幾乎被生活擊垮又堅定前行的搖滾女性,頓覺眼前一亮。
法國電影的情節(jié)跌宕與高潮總是極力克制的展現(xiàn),并無撕心裂肺的嚎叫和深深映入腦海的畫面。
她與男友爭吵,獨自駕車在河邊注射毒品,那是一種絕望吧。那么龐大的悲傷和失落,只能用片刻的歡愉來稀釋。而他卻那么突如其來的死去。
她的生活,從此就變得不一樣了。入獄,失去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失業(yè),無家可歸。那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女人,她向生活妥協(xié)了。
她對著別人一次又一次的說,我僅僅是需要一份工作。穿普通的制服,成為街頭巷尾一個尋常甚至卑微的努力生活的人。收斂自己過去的一切鋒芒和尖銳。
他們愛搖滾,那些人因為搖滾成為一家人,他們是彼此愛著的。所以她并不孤獨,她的朋友們不僅僅給了她一個溫暖的住處,還有一次又一次難得的試音機會。
她在等待兒子到來時,興奮的眼里冒著光,他是她心中的希望。小杰問她,你停止吸毒了嗎?她說,我不戒毒,就不能見你。
她從未對他說起她的艱辛和思念,她試探著在動物園里與他交談,小心翼翼的。她帶他回家,他問她,你沒有自己的家嗎?她說,這是朋友的房子。然后去冰箱里煮一碗香甜的熱巧克力。我想,她是想說,雖然寄人籬下,但生活還另有甘甜吧。
結(jié)局是讓人欣慰的,她的搖滾夢想終于有了希望,而小杰,也重新愛上自己曾憎恨過的媽媽。
縱使生活曾讓我們遍體鱗傷,若心中有光,未來會給你想要的答案。
這是一個母親的故事,內(nèi)斂平實。華人演員里也只有張曼玉可以用三種語言自如的表演了吧~
阿薩亞斯在敘事上永遠留于不自信及不自覺的平庸。
張曼玉的演出算不上偉大。但所塑造的這個母親的形象卻也難忘~ 阿薩亞斯的搖滾影像真是魅力十足
導(dǎo)演阿薩亞斯是張曼玉前夫,雖然離異但是兩人仍然保持欣賞,這部片是他為她拍的.
6/10。張曼玉完全將表演肢解成最細微的肢體語言,在吵鬧的地下?lián)u滾演出舞臺,卷發(fā)、紅唇、煙不離手地嚼著口香糖,因為合約問題對丈夫的朋友咄咄逼人,當(dāng)穿著藍色囚服、面色蒼白地會見丈夫的朋友,乖張叛逆的神色消退,見到公公后單腿抖動、語音低沉、飄向窗外的眼神充滿躲閃意味,迫不及待拿到餐點就吃上幾口,準確表演了變故后的內(nèi)疚、慌張和拮據(jù),戒毒后在酒店車庫,不顧員工的指責(zé)用輕蔑的眼神吐出最后一口煙,曼玉在巴黎車站狂奔的高潮戲,祖父慢慢走進焦急等待的她,卷發(fā)被頭帽遮掩,不斷咬著唇邊的手指掩飾內(nèi)心的期待,終于祖父同意把孩子交給她撫養(yǎng),母子見面戲把孩子緊緊抱住抑制了想哭的沖動。開頭破曉時分河岸的工業(yè)氣息略帶壓抑,與結(jié)尾錄完歌后滿懷希望地眺望金門大橋形成呼應(yīng)。導(dǎo)演對細碎日常的非敘事性片段,經(jīng)常分散沖突、節(jié)奏難以入戲。
張曼玉唱Mazzy Star
沖著張曼玉,看了這部戲~
三星半。真是完全為了張曼玉拍的嘛,幾場壓抑情感的爆發(fā)和麻木都很不錯,外加秀各種語言。雖然覺得戛納影后不是很值=。=
影評人轉(zhuǎn)行又師承大師的導(dǎo)演果然功力深厚
三星半。饒有興致,“毒品比大多數(shù)人想象的要復(fù)雜,有些人很痛苦,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以另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我也是……毒品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是快樂過后要支付代價,非常昂貴的代價……”
張曼玉沒施展什么演技,劇情比較白水。我發(fā)現(xiàn)她嗓音也沒那么難聽,只要不說國語。英語有英音,法語也不錯,這點很意外
影片的調(diào)調(diào)我狠喜歡~
孤獨的高貴。
張曼玉的表演還是值得推薦的
張曼玉 (到目前為止) 主演的最后一部電影,仍是教科書級別的演技:在現(xiàn)實中她沒做過母親,但片中第一次見到兒子的時候兩眼整個充滿了溫柔的神采
阿薩耶斯被很多人說“悶”但于我很受用啊,張曼玉說著好幾種語言真是太有大家風(fēng)范了(而且東方演員的特點就是內(nèi)斂,有時候其實確實不需要那么多面部表情的)。堅強勇敢的女人是最美麗的。
04法國坎城電影節(jié)(康城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
05年第一次看是看不懂的 17年再看才體會Maggie的不易 當(dāng)年的阮玲玉摘得柏林金熊還是傳統(tǒng)的香港電影 Clean以英語法語為主的歐洲文藝電影并在戛納封后 不是可以說而是真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But從劇本影片敘事到Maggie的表演方式處處都是迎合得獎目標去的 有些刻意了
實至名歸的影后啊,整體也不差,竟然選擇如此平凡的故事,很有勇氣,最后讓人忘了本身的平凡。
這樣的片子自己居然沒睡著……居然還挺喜歡……還有片尾張曼玉唱得那首歌一直沒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