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香港你怎么就那么香
"你叫什么?"
"中秋,因為我是中秋節(jié)那天他倆亂搞出來的"
"哈,那你怎么不叫月餅"
中秋,20出頭,一身爛仔打扮,游蕩在街頭的蠱惑仔
他父親在外面包二奶,他和媽媽相依為命又打打鬧鬧的,不是個省心孩子
他有個小弟阿龍,是個智障,跟在他后面去收債,總是受到中學(xué)生的欺負,但是放心,中秋會替他出頭的
一次收賬的時候,他們遇到了白裙平頭的阿屏,阿龍當即流鼻血,但是中秋愛上了她
晦暗無聊的生活因為初戀的到來變得溫暖柔和起來,中秋會因此浮現(xiàn)出真誠的笑容
可是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阿龍撿到了跳樓女孩阿珊的遺書,自此一切都不順了
中秋在夢中總是看到阿珊,鮮紅的乳白的,從她身下汩汩的涌出來
阿屏原來是有絕癥的,中秋很想治好她,到處借錢,答應(yīng)幫老大完成一筆大買賣
之前他們?nèi)チ四沟?,站在高處呼喚阿珊,就像是對另一個時候發(fā)出信號,來吧,接我們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們~
拿到真槍的中秋很興奮,擺著POSE,幻想一千個殺他的場景,但是真的遇到了,他卻退縮了,其實殺人需要更多的勇氣,而自殺是最不需要勇氣的
中秋被人復(fù)仇所傷,出院時早已物是人非,阿屏病發(fā)身亡,阿龍運毒失敗身亡,就剩下他孤單單的一個人,他開始想要反抗,這大人的世界,那么麻木黑暗
最后中秋自殺在阿屏的墓旁,這樣多好,一起在另一個世界開始新的生活
就算用白紙般的青春作抵押,跌跌撞撞闖入成人的世界,他們又將變成什么樣子呢?
影片結(jié)尾大喇叭里的普通話培訓(xùn)告訴我們:香港要回歸了
然而,又能給他什么?放棄也是一種選擇,中秋的世界不是空白,而是漆黑
"我們這樣年輕就死了, 所以我們永遠這樣年輕",這是只有青春才發(fā)出的聲音
他們將人生永遠定格在了青春年代,盡管,他們的青春,是苦痛與哀傷
2 ) 走不進的世界——《香港制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是每個人都不會懂得別人的故事。
看完了《香港制造》,我哭了,為了那些無處可逃的生命,為了這些殘酷的青春。就像阿屏的媽媽對中秋所說:“你可慘了,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庇谑?,中秋停止了,他不再讓自己的故事繼續(xù)。
他們一起出去時候的陽光是那樣明亮,音樂是那樣歡快,笑容是那樣歡快,可是天總是要黑的,暮色來臨的時候,絕望便開始逐漸如影相隨了。
阿屏問中秋,“怎么她無緣無故要死呢?”真的沒有緣故嗎?也許,僅僅是厭倦了而已。沒有人會放棄一帆風(fēng)順的未來,但是,更多的卻是掙扎。不去想是不是有一天她會失蹤,想了又能怎么樣?能做些什么?還是到那天再想那天吧,對于中秋而言,他看不到自己的明天。
那墓地的吻,悲傷而凄艷。
死去的少女始終出現(xiàn)在夢里,無言的,卻又是在召喚,有如天上的圣靈,不停地訴說著這個世界的灰暗,這個骯臟的城市,除了給人們寂寞與無助外,還有什么呢。
走在歲月的盡頭,看到的,依然是空白。
中秋,其實很善良。道上混,同樣還有感覺,還有愛。畢竟,青春有過美麗。只是,當電梯門關(guān)了又合,他和她擦肩而過之時,一切便已注定無法從頭。
天生殺人狂和殺手里昂的面孔在金屬般的音樂間閃現(xiàn),黑暗的身影在同樣是黑暗的房間中舞動,女孩的笑容偶爾浮出,門外的滿身鮮血的可憐
人在呼救,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又能是怎樣?永遠沒有答案。生活就像這狂躁的影子,雜亂無章。
殺人的人和被殺的人同時逃開,中秋眼睛中的茫然與恐懼讓人難過,面對世界,我們都無能為力,只有哭泣和逃離。
天臺上臨死的白衣少女,淋漓遍地的鮮血,預(yù)示著青春的最終幻滅,父親的遺棄,母親的出走,孤苦伶仃,除了愛自己與愛所愛的人,手中已是空空如也,可是,連愛,都已經(jīng)成了奢侈品,被生活拋棄。
看著病床上的中秋,阿屏笑的那么開心,卻也那么苦楚,生命即將終結(jié),讓一切都變的枯澀,可憐的阿龍慘死在街頭,沒有了中秋的愛護,他尚且不如一只螞蟻。阿屏死了,玫瑰又能寄托什么?年輕的時候死了,永遠是那么年輕,當電視機墜落粉碎的時候,相信中秋的內(nèi)心也已經(jīng)支離破碎。
什么時候殺人可以不用償命?
戰(zhàn)爭的時候吧。
既然是一個貌似歌舞升平的年代,那么,就只能用死亡來換取死亡。
慘綠的中秋帶著槍走在歸去的路上,慘藍的少年們踩著滑板游蕩在街頭,分食著白癡身上的白粉,這世界,沒有公平可言。
小孩子是最純潔的,但是這純潔卻總是被殺害,當走投無路的時候,死也就不需要勇氣了。
家里還有什么呢,除了阿珊的靈魂,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溫暖的保護,什么都沒有了,可這是他的家,永遠是,只是世事變的太快,當自己沒來得及改變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已經(jīng)不同了。所以,在絕望面前,死亡的確是微不足道。
殺過人后的中秋回頭那一笑,是那么讓我心痛,生命沒有第二次,有嗎?中秋,我哭了,為了你那最后的笑容。
槍聲,血書,那么藍的天,那漂浮的風(fēng)箏,那高聳的十字架……屬于他們的青春,是那樣殘酷,永遠的愛,只能存在死亡中。
或許,還會有人想起他們,尋找他們,可是,在歲月的碎片中,在幻滅的時間里,還能剩下什么?
世界,其實不是他們的。
3 ) 【香港制造】——紀念我那該死的遺精歲月
【香港制造】——紀念我那該死的遺精歲月
那是個動亂的97年
那是個迷惘的97年
那是個低落的97年
香港制造的97年,那是我們迷亂的的青春年鑒,那是我們驕傲的遺精的日子
一個漂亮的女孩,愛上了該死女校的帥哥體育老師,那份痛苦,無法擺脫,于是,縱身一躍,帶上兩份遺書,一份給愛的父母,一份給被愛的老師。
阿龍,那個不知道姓什么的傻子,總是看見美女會流鼻血,總是懦弱地用無力的拳頭表達憤怒,卻不敢打欺負自己的爛仔。撿到了2份遺書,交給了大哥中秋。
那是十年前的那個經(jīng)常遺精的阿秋啊,也是此時我們的樣子,還是十年后弟妹們的樣子,10年了,我們的美麗的青春10年,我們的殘酷的青春10年,我們只有這10年一期快樂,過期不侯。
阿屏,一個腎病晚期的女孩,總是被母親關(guān)在家中,愛上上門討債的混混,快樂到告訴第一次見面的中秋“你可以和我做愛,這是我的第一次?!? 中秋故作老成的說道:“第一次?現(xiàn)在女孩有第一次?”,卻輕輕的拒絕阿屏,就算晚上遺精后偷偷的洗著內(nèi)褲。
陳果鏡頭下的香港,骯臟,貧窮,混亂,每個大人都在掙扎,卻又習(xí)慣于逃避。啊秋母親逃避著痛苦,啊秋父親逃避著責(zé)任,啊屏母親逃避著女兒成長的現(xiàn)實,那個中學(xué)生的父親逃避著親人。那是一個充滿了霉味的地方,那是個黑社會,商界互相傾軋的地方,那些郁郁的邊緣人群在這個城市里憤怒,但生活一樣如舊下去。
那是我們的青春,那也是我們的青春死亡,所有青春的死亡都是這樣,猛烈的鮮艷,冷酷的清淡,猶如鏡頭中那份 夏日午后的暴虐日光,被曬得慘白的柏油馬路,山頂上狂烈的大風(fēng),他們留不住永遠青春的生命,但留下了永遠青春的年紀。
“我女兒16歲,她現(xiàn)在死了,永遠都這么年輕,你就慘了,還要慢慢熬?!卑⑵恋膵寢寣χ星镎f。 “是的,我們永遠都這么年輕”中秋在那份3人一起鑄造的遺書中寫道。
啊珊一開始就死了,從她出現(xiàn),中秋每晚都會夢見女子墜地的血液。從她出現(xiàn),中秋每晚都會遺精。
“無數(shù)架飛機從我夢中飛過 沒詳細數(shù)我打下多少架來 但是每一架都是為你而打的” 。晚上打飛機的我們,猶如那滴著水的掛在陽臺上的白色內(nèi)褲,象征了青春的鮮嫩與直白。
阿屏,阿龍,中秋,在墓碑上跳躍笑著,呼喊阿珊的名字。阿屏快樂的展示著底褲,阿龍又流鼻血,中秋抱住阿屏的頭,沒心沒肺的笑著,可那是我們獨有的青春,快樂肆意,死亡無懼。
阿屏抱住中秋死去,阿龍死在無良的黑社會老大手中,中秋復(fù)仇著,但他成不了天生殺人狂和殺手里昂,他最后躺在阿屏的墓碑旁,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一段毛澤東語錄,出現(xiàn)在普通話學(xué)習(xí)節(jié)目中,那份飛不走的風(fēng)箏,靜靜的掛在樹上。
我們的青春,若無法繼續(xù),那么請定格在此刻,定格在我們那該死的唯美的遺精歲月。
(我想說,那也定格在了香港回歸前夕,呵呵,香港人真是壞,這么恐懼回歸。對了,該電影的水果物語是西瓜,哈哈)
感情有點越來越淡漠了,很多電影也不再感慨,甚至為了看而看了,有點老氣橫秋的感覺,我的青春,開始散場了吧。
4 ) 看完后,深刻地記住毛主席一句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
看看我們現(xiàn)在與燦森哥哥差不多頹廢的生活,誰會相信上面那句鬼話。
Fruit Chan,你太有勇氣諷刺了!
5 ) 《香港制造》:不就榮光 殘存純真
這部電影十年了。十年后再看,覺得挺好。香港回歸也十年了。
不想往大事件上扯,電影講的不就是被人看不起的小人物嗎。說到大事件,在里面隨波逐流的,倒不論大小,概莫能免。不過,回歸前夕的這部電影,還是覺得給小人物說了話。
電影就是中秋的旁白開場,旁白終了。電影就是講了中秋這個黑社會的小混混怎么講義氣,把不義氣的干掉了,自己自殺的故事。
挺沒有希望的故事??墒强吹倪^程里每每血脈噴張。大概那就是那種叫青春的東西。從活生生的、特別真實、特別有人味的中秋的身上,向我們逼過來。中秋就是那種青年,腦子里都是大人們教的道德廉恥、仁義厚道,可到了實踐才發(fā)現(xiàn),那都是說給他聽的,他以死維護自己的世界不被污染,永遠停留在20歲,留下我們,慢慢熬吧——女友的母親這樣說過女兒。
這一曲青春的頌歌,這一次送給中秋,社會眼里的不學(xué)好的壞蛋,黑社會的小混混,可是,看完了電影,卻知道中秋才是個好人。庇護癡傻阿龍,愛上腎虧妹阿屏,中秋一直有種強烈的愿望,那就是“給”。跟社會相反,社會里的人,常想的是“得”。得不到的才是要命。而中秋,阿龍、阿屏都死了,無人可給了,就一道死了,在向這個丑惡的社會做了最后一擊之后。
中秋的架勢,老是讓我想到許冠文,挺直的腰板,扎撒開的雙臂,故作一副不可一世,其實,是內(nèi)里的虛弱。這就是小人物,也要求得一份尊嚴。中秋說,人死了,別人就會對他評價,可是他真實的想法別人怎知呢。中秋大概以問題青年的姿態(tài),停留在20歲。也沒有機會去趕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的火辣與榮光。他殺了那個榮少,因為榮少耍他,就是先把他烘托為八九點鐘的太陽,其實搞他沒商量。好在中秋是怎樣一個人,看完了,我們就都理解了。
青春又一次對成人世界的虛偽做出了反擊。并以死捍衛(wèi)了它的純潔。因為在青春,難免爆裂,其實生命最重要,不同流合污也可以是種選擇,但青春就是這樣寧為玉碎。
喜歡看李燦森的青春,爆炸頭、低腰褲、露臍上衣,眼睛里是無所畏懼,走起路來是目中無人,砍起人來是血氣方剛,只有到殺人,不相干的,是怎么也下不了手,屁滾尿流的逃,到為阿龍索命,又是生龍活虎,斃了榮少,直叫人得兩字:痛快。
有一個鏡頭,中秋在屋里戴著耳機聽音樂,把弄著手槍,邊聽邊手舞足蹈,門外求救的人敲不開門,中秋屋里自得其樂,一副沉醉的模樣。想不理那殺伐,得一刻平靜,就像中秋此刻這樣,也是難得的了。
6 ) 香港未成年
我平生佩服兩個華人演員,第一個是張曼玉,演什么像什么,第二個劉德華,演什么不像什么。但是劉德華監(jiān)制的電影倒是有幾部可圈可點,例如,《瘋狂的石頭》,包括這部《香港制造》。
這部電影我一定看過,但是當然印象了了,只記得李燦森飾演的爛仔最后在街道上,是夜里,前面是一個隧道,邊上有伊能靜,音樂是朋克音樂?,F(xiàn)在我再來看《香港制造》,才知道完全錯了,至于為什么錯,為什么是這么錯,我完全不清楚了。
地道的青春片我一直對臺灣的大師們心有獨鐘,香港我傾向于覺得他們是青年片。因為城市沒有歷史和負載,香港人像是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葫蘆,滑溜溜的,有些搖擺、輕浮,也有些世故、世俗。比如那些爛大街的古惑仔,說來說去,已經(jīng)20歲的香港青年,卻不能承擔(dān)30歲的責(zé)任,只好在街頭裝傻犯狠,哭笑打殺,最后胡亂死去。
《香港制造》和古惑仔一脈相承,但是明顯有臺灣青春片的影子。無處不在的絕望、死亡,以及對死亡的解釋,甚至有日本唯美片的影子。陳燦森是天生的爛仔,一個演員就撐得起一部戲,真是不簡單。但是更要佩服導(dǎo)演的編排,大概是陳果早期的電影,有很多屬于處女作的痕跡。仿佛積郁了很久終于找到了爆發(fā)的機會,很多處女作顯得太過沉重,《香港制造》卻難得在輕重之間拿捏到位。
第一個火候處理就是結(jié)構(gòu)。許寶珊的死在電影結(jié)束之前一直屬于插曲,但是正是許寶珊這個似有若無的影子,使李燦神飾演的中秋和他的香港生活,獲得了超越于日常的借口。因此,《香港制造》有兩條線互相穿插,一條是香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游戲般的輕,一條是許寶珊代表的香港的不可承受之重。幾個人物開始從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最后在許寶珊的那封絕命書中得到完美的融合。
第二個火候處理是隱喻。血從一開始出現(xiàn)就帶有隱喻的味道,而不是殘酷。鏡頭下看起來像是牛奶一樣的血,仿佛早上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一樣,日常而麻木。或者這就是真實的香港生活,就像那些繞過許寶珊尸體的汽車、行人,以及許寶珊的情人、許寶珊父母、女孩的媽媽、欺負憨仔的各種人等。除了許寶珊的血,憨仔的血,中秋的血,女孩媽媽的血、那些作為中秋父親替身出現(xiàn)的中年男子的血、其他人的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香港人的牛奶一樣日常生活。唯一的遺憾是,女孩的處女血原本可以更有隱喻,可能導(dǎo)演害怕做的過了,沒有利用。
第三個火候是故事閃回中的虛實處理。最厲害的就是中秋殺人那一幕,用三到四個閃回,營造出中秋的矛盾和軟弱,或者是香港的矛盾和軟弱,以及無助。中秋在屋子里帶著耳機唱歌的時候,門外同伴的求助沒有聽到,一實一虛,也很講究。虛實的處理,除了情節(jié),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靠鏡頭自身呈現(xiàn)的。比如許寶珊的鏡頭色彩,中秋眼中的房子前的隔柵在鏡頭中刀鋒一樣從虛變成實。像故事情節(jié)處理中的虛實處理融合無間一樣,電影鏡頭在虛實之間的轉(zhuǎn)換也達到了干脆利索的境界。刀鋒一樣的凌厲、準確、不可回避,是我對這部電影攝影的感受。太厲害了。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電影中的年齡感。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女孩16,中秋等人大概也是17、18歲的樣子。但是情感上卻明顯與臺灣青年人的憂郁完全兩樣。那種被逼著長大的痛楚,遠遠超越了這個年齡所能承受的極限。實際上,16、7、8只是他們的心理年齡,他們只是自己覺得還只有這么大,還在18歲以下,可以用一句少年無敵來耍賴。他們早就27、8歲,他們害怕不是18歲,他們害怕的是30歲。這顯然不是單指中秋,而是指整個香港,香港人。
這種判斷的證據(jù)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一些。父親的缺失,或者更準確的說,有等于沒有,甚至等于仇恨,母親的出走,使中秋一夜之間面臨被拋棄的處境。實際上,這種被拋棄的感覺來的太過夸張,已經(jīng)成年的中秋,沒有能力承擔(dān)起責(zé)任才導(dǎo)致了母親的離開,可是他不愿意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那等于承認自己的無能。一個成年人最恐怖的是什么?不是無恥,大概真的就是無能。延伸來看,《香港制造》結(jié)尾的1997的影子隱喻再明顯不過,香港作為獨立的個體,夾在帝國中間的感受難道不是這樣。中秋的靈魂在目的的自白,說得輕巧而又沉痛,從背面看去真是一個無能青年的血淚告白。中秋可以胡亂死去,香港人卻還是要活下去。說什么都沒用,還是要活下去。
而一個區(qū)域的青春片,一定帶有區(qū)域的歷史沉淀,不管愿意不愿意,那些歷史的空氣已經(jīng)滲透進他們的靈魂中去。臺灣人的憂郁顯豁而有糾結(jié),因為一切尚在不確定中,面前無數(shù)條路怎么走?這種看似選擇其實別無選擇的無奈,仿佛某個特殊時期的站隊,站在哪一邊會是對的,誰也不清楚。相比之下,香港雖然有成長的陣痛,但是卻明顯沒有那么多“選擇”。即便今天看《香港制造》,審視香港,現(xiàn)在的香港經(jīng)歷了97、金融風(fēng)暴、非典、禽流感,幾經(jīng)鍛煉,他成年了嗎?這真是個問題。
所以,《香港制造》這個名字棒極了。我要拍就拍一部《北京制造》,弄得更淫蕩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劇情再好好鍛煉下,先把這個具牛逼的名字占住再說,也不枉老子在北京城里留著哈喇子晃蕩了這么些年。
不說了,好好看書。熱愛生活,遠離電影。
7 ) 《香港制造》:死于青春永垂不朽
《香港制造》是1997年劉德華天幕電影公司投資陳果導(dǎo)演的第一部電影,小成本卻拿了很多大獎。很多地方進行影片分類都把它歸入到了“古惑仔”片,其實這有失偏頗。影片披著古惑仔這一光鮮外衣,卻用一種簡單直接的方式講述多數(shù)人在16、7歲體驗過的愛與被愛的渴望沖動,關(guān)于漫長無聊的成長歲月里追求不無聊的永恒的東西的故事。17歲那一年,我們肯定也象里面中秋一樣仰望過郁悶的藍天,走過滾燙的街道去尋找你的女孩或男孩,憂郁或者歡娛,你們都喋喋不休,而且你肯定以為她(他)聽懂了你,坐在那些永垂不朽的山坡上說著永垂不朽的誓言,才轉(zhuǎn)過身一切就煙消云散。
這其實是四個斷乳期的孩子的故事,距離18歲還有那么幾天,就一個個以不同的方式離開人群奔赴另一個目的地,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中秋,一個問題少年,身體拉桿一樣瘦削,目光空洞,上學(xué)沒勁就輟學(xué)獨自出來跟老大混了,父親在外面保養(yǎng)二奶從不歸家,母親默許了這一行為;阿屏,16歲,平頭短發(fā),同樣的問題少年,喜歡抽煙,身患癌癥腎功能衰竭衣服下整天別著一個插管尿袋,無所事事待在家里,沒有父親,母親欠了幾筆高利貸;阿龍,癡呆少年淪落街頭,經(jīng)常被人欺負戲弄,身體肥胖,發(fā)育中,看見漂亮女孩鼻孔經(jīng)?!帮j血”,被中秋領(lǐng)回家里長住,相當于他唯一的小弟;寶珊,女中學(xué)生,和體育老師有戀情,敏感憂郁為情所困,在中秋在大街上暴走的某個下去吃完冰淇淋跳樓身亡。
中秋去阿屏家收債,阿龍揀回了寶珊的遺書,中秋喜歡上直率的阿屏,小跟班阿龍跟他們形影不離。中秋夜夜在夢中見到寶珊,并導(dǎo)致高頻率的“打飛機”害怕由此精盡人亡,每天早晨起來洗內(nèi)褲是頭等大事,白花花地掛在窗子邊,內(nèi)褲少干得慢,他干脆把它丟進冰箱凍干。來阿屏家收債被他攆走的另一股黑社會對他虎視耽耽,而老大先給他一支假槍玩,后給一枝真槍叫他去殺人,故事平行交叉一步步展開。
香港做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身為小市民的中秋一干人的家庭,都在令人壓抑的筒子樓里晃蕩,破敗雜亂,人好象居住在鴿子籠中,呼吸含混日子顛倒。比王家衛(wèi)鏡頭下的“重慶大廈”好不到哪里,如果不是偶爾出現(xiàn)的摩登大廈和車流,中秋還算時尚的裝束,你會感覺這就是某個城郊結(jié)合部的民房,對比鮮明。熙熙攘攘之中,藍天偶爾出現(xiàn)在背景里,憋悶心臟想要沖破心房沖上自由的云霄,遠郊公墓,碑碣成林卻一點不顯得肅穆,陽光、風(fēng)箏、鳥語、花香、草坡、云朵、好奇的孩子,他們在尋找寶珊的墓碑,俯瞰來時路,尋歡作樂。孤寂的青春,短暫是時光。
李燦森扮演的中秋吊兒郎當,但骨子里是善良怯懦的,所以才會救助阿龍,同情阿屏和寶珊,在第一次殺人驚慌失措不敢正視和開槍,喪家犬一樣逃跑。說到底中秋還是一個斷乳期的孩子,與其說死于絕望和疲倦,不如說死失愛和失去依靠,在母親離家出走,阿屏病勢,阿龍暴死這些強烈打擊了他活著的意志,才會思索活著意義。面對生活,面對責(zé)任,魯迅70多年前,問大家,今天我們怎么父親?而在《香港制造》,以及深作欣二的《大逃殺》里面也觸擊了這一層面!
青春就只剩投遞員送來的一張帶血遺書,和三個孩子在同一張紙上傳遞著的互訴衷情。像阿屏的媽媽說的一樣他們活在他們的年齡,永遠不會老!
窒息,影片中連續(xù)的變速鏡頭實在看得壓抑難受。生存不容易,閑隙中的歡笑也不過是一次次的殘喘。當走投無路的時候,或許自殺不再需要勇氣,不過總有一條出路,一條自己想要走的路,即便這條路是在和諧社會的反面。我們的青春僅僅只是需要愛,一份關(guān)愛、一份愛情,只是為什么這份愛如此的艱辛。
雖然我同意是部好片子,但說實話看后很難讓人愉快,現(xiàn)實的殘酷讓人無語。
我想標記「犯罪」或者「暴力」但又說不清楚哪兒犯罪了,怎么就暴力了?可是真的好暴力啊我覺得。還有,到底怎么「文藝」了?我也想標記「文藝」。我想這大概就是青春?!澳贻p時死去,便永遠年輕?!边@句放在這個故事里真的太凄涼。林夕后來寫《小聰明》沒準兒就是因為看過這個電影吧
回歸三部曲之一,陳果的世紀末大爆發(fā)肇始。海報上赫然寫著“新人類 新世紀 電影第一號”,那時的他有這樣的豪氣?;貧w二十年后,似乎港人的所有焦慮都能在這里找到源頭。那么虛無的青春,絕望的人生,混沌的世界。他們沒有成為可恥的大人,他們死在一九九七年。他們對死亡沒有思考,卻永遠擁有了它。
難道只有讓生命定格于最美的時刻,才能使青春免于庸常的浮世侵蝕?其實隨波逐流墜入泥淖不是唯一終點,也可以自成器局游弋于潛規(guī)暗涌之上。參悟機緣隱現(xiàn)于電光石火之際,只是有人未待觸及便已奮然撲火?!?】
獨絕到極致的殘酷青春片。1.鏡語與影調(diào)粗糲、癲狂、生猛,故事和人物又縈繞著陰郁、自毀及死亡。時而插入的手持、慢鏡、猝然定格、傾斜構(gòu)圖、凌厲蒙太奇與各色濾鏡,盈溢出濃烈的新浪潮氣息。2.聚焦邊緣人群的青春,有巖井俊二之味,亦有愛與死、絕望與贖救的矛盾并置,一如自殺&十字架、尸身下的鮮血&精液與飛機之夢,還有站在墓碑上的呼喚、擁抱和接吻。3.不少隔著門窗柵欄的囚獄式構(gòu)圖,壓抑逼仄;大量后拉鏡頭+結(jié)尾的后退逆行(瀕死體驗或游魂視點),彰顯出墮退與過去不可撤銷之感。4.握槍搖滾狂舞似[出租車司機]變奏,救不了門外人則凸顯癲狂自傲與盲目無力的反諷。5.重復(fù)敘事+錯亂交剪的殺人嘗試。6.搓洗晾掛凍冰箱的內(nèi)褲。7.這個世界太不公平,應(yīng)該死的沒有死,不應(yīng)該死的都死了。| 我們這么年青就死,所以我們永遠都這么年青。(9.5/10)
我的每一個飛機都是為你打的。
若干年后[烈日當空]、[觀音山]皆有此片影子?!?7大限”莫過這部直接。青春的疼痛,此片不亞于[莉莉周]。非常風(fēng)格化,剪輯也很有特點,腎病略狗血。此外就是太糙,尤其聲音。
“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手里都攥著槍,只有你手里端著涼爽的西瓜”
香港三部曲之一。中秋大概是港片里最心軟善良的古惑仔形象了。97事件在港式青春中的意義值得反復(fù)回味。青春不是生不如死,而是你看著這個世界,覺得該死的人活著,該活的人卻死了,于是忽然有一天輪到你了,便那樣死掉了。
自此對香港電影改觀。陳果的鏡頭下,一切戲劇化變淡。而殘酷又真實的少年人生,才是最真實的一幕戲劇。還記得欄桿外的凝望,遠遠冷靜看著同齡人該有的生活。山坡上在夕照里散發(fā)鎮(zhèn)定冷光的墓碑以及毛主席淳淳教誨。當然,也很作。一時竟然咧嘴笑出聲來。
李燦森的腰真好看
片子的意境從中秋殺人失敗后像烏云一般彌散開來,隧道里的嘔吐,是過度緊張后膽怯的嘲弄,年少時的桀驁伴著胃酸一起吐了出來。中秋的悲劇是無數(shù)少年跨越成年時必經(jīng)的悲劇原型,自己低估了世界,少年的英雄情結(jié)胎死腹中,最后只好以殺戮或自殺保住內(nèi)心最純潔的東西。一封遺書,三人落筆,是三個陽光少年對人生無奈的同病相憐,是青春未遂后的以死相見。你們找的許寶珊終于找到了。
是陳果電影,也是李燦森電影,賽亞人發(fā)型和小蠻腰特寫比臉還多。這個被家人放棄和時代遺忘的古惑仔,用吊兒郎當?shù)钠硌谏w內(nèi)心空虛、畏懼和自卑,但至少還保留著對世界最后的善意,用僅有的蠻力來保護所關(guān)愛的人。香港回歸本與他無關(guān),但作為時代背景毫無疑問加劇了個體的無力感。到最后還是在說孤獨
我們這么年輕就死了,所以我們永遠年輕。青春的荒涼與慘綠。黑老大的覆call暗號:普天同慶迎97——如今的陳果是再也拍不出這樣黑色的電影了。
從沒見過你,我卻在夢里為你打落無數(shù)架飛機。不曾吻過她,她卻在死前和我緊緊擁抱在一起。我們在墳?zāi)估锉寂埽舐暫俺瞿吧说拿?,不想聽大人講道理。我們在天臺上跌落,手里握著最真摯的話語,不想被世界所忘記。這是陳果眼中的青春殘酷物語,少男少女們還來不及去改變,就已經(jīng)死在九七年的朝陽里。
香港最好的青春片
被人拿來當槍使的少年,最終變成了一把不受控制的槍,殺人的時候完成了自我的救贖。也帶著對社會的不解。
8/10。刺殺未遂那段很有意思:前一組鏡頭傳來槍聲,中秋順手把槍丟進垃圾筒,后面又顯示他打翻了垃圾筒,膽怯逃走,一前一后交代的信息互相沖突。陳果的空間意象太成熟,公屋的陰暗壓迫、廁所的砍手、墳場的快樂隱藏著危機。青春就像一場用憤怒宣泄自己的破碎和傷的表演,不是驚天動地,而是沒人關(guān)心。
當你來不及改變的時候,這個世界已經(jīng)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