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前位置:首頁 臺灣劇 十年,再見楊德昌

    十年,再見楊德昌

    評分:
    0.0很差

    分類:臺灣劇臺灣2017

    主演:杜篤之  余為彥  陳博文  陳希圣  姜秀瓊  陳湘琪  唐從圣  張震  小野  柯一正  鴻鴻  王維明  陳駿霖  虞戡平  魏德圣  ?

    導演:吳乙峰?

    猜你喜歡

     劇照

    十年,再見楊德昌 劇照 NO.1十年,再見楊德昌 劇照 NO.2十年,再見楊德昌 劇照 NO.3十年,再見楊德昌 劇照 NO.4

    劇情介紹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 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 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chuàng)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chuàng)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  甘暝僖姉畹虏箤n}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jīng)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fā)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霖等人,請他們談及和楊德昌當年的互動細節(jié)。以此紀念離開我們十年的楊德昌導演?! ? 柯一正  2 余為彥  3 小野  4 王維明  5 **圣  6 虞戡平  7 陳俊霖  8 姜秀瓊  9 鴻鴻  10 唐從圣  11 杜篤之  12 陳湘琪  13 陳博文  14 張震  15 魏德圣

     長篇影評

     1 ) 筆記記錄(邊看邊更新)

    1、柯一正(同期出道導演) 楊德昌拍出了獨特的影像味道,讓大家反思為什么不拍自己想拍的東西,影響了大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楊德昌永遠都是一個小孩,有時是憤怒青年,不允許別人阻擋他想要做的事; 寫一副對聯(lián)“英雄創(chuàng)業(yè)小成本、電影革命大本營”,聊故事,三個月楊德昌在白板上寫了18個,最后只留下一個海灘的一天;(回美國看了body heat覺得很厲害) 楊德昌的故事是用畫面構(gòu)成的,而不是文字 楊德昌人物刻畫的準備工作,有時候比劇本還厚,即使某些人物根本沒有出現(xiàn)但對劇中角色有影響,也要設(shè)定清楚;(畫人物和生活細節(jié),這點大導演們真是一致的,黑澤明也這樣) 會做大量的訪問,去了解真實女生第一次來例假的心情; -------------- 2、余為彥(制片) 其哥哥(導演)與楊德昌是好友,才會讓楊德昌參與編劇和導演組工作入行; 楊導不善言辭,結(jié)巴(圖像表達能力更強大),但寫劇本很認真,很厚一本; guts,就是你其實什么都沒有,但就是有一種信心,支持著堅持下去; 《牯嶺街少年》制作團隊里只有5-6個人拍過電影,美術(shù)道具很多都自己來弄;相信一句話,武林的秘籍絕對不必走遍千山萬水,根本就在腳底下;——道具就在身邊,舊物回收,倉庫挖掘,一語成讖; 導演不可能做好好先生,發(fā)脾氣不奇怪; 常有臨時換人的事,讓制片為難(但看得出來還是支持他,楊導只為電影效果,不看人情); 楊導理工科出身,邏輯和結(jié)構(gòu)要求搞得很清楚很扎實,他對建筑很感興趣,很多好朋友都是建筑師,樂于探討建筑的結(jié)構(gòu),他認為結(jié)構(gòu)扎實了,外觀自然呈現(xiàn); --------------- 3、小野(中影企劃、編劇、制片) 《恐怖分子》楊德昌不滿意,認為自己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妥協(xié)拍的; 《牯嶺街少年》是一個少年殺死情人的真實事件啟發(fā)拍的,楊德昌說這輩子最想拍的就是這個,看完《牯嶺街少年》后小野感動了,并理解了楊德昌并不是小飛俠并發(fā)癥,認識到自己在《恐怖分子》那時候誤會他了,是整個臺灣電影環(huán)境與楊德昌合不來; 多年過去,在新加坡戲院重新再看楊德昌的所有電影,回想起楊德昌以前抱怨過的很多話,全都理解他了; ---------------- 4、王維明(助導、策劃) 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就是一張紙變成一個盒子; 認識到表演——人被誤會很無辜的時候,是會帶著憤怒的情緒的; 和楊德昌鬧翻離開,也曾懷疑自己這十年來的電影工作,緩了半年,換到廣告圈,花了一年才入行;(不容易?。?smoke gets in your eyes,與楊德昌一起聽這首歌; ---------------- 5、陳希圣(楊導學生,《一一》制片) 楊導對人和工作細節(jié)要求嚴苛,要求認真、用心,以防出問題,寧可錯殺100不放過1個; 楊導認為臨時演員是道具穿西裝,要求寧可所有工作人員找親友來做配戲; 笑談《一一》頻繁換演員重拍一場戲的事情,笑死(做電影真是困難太多,沒點自嘲精神真是沒法做); 頻繁換演員和工作人員,過程不愉快,但結(jié)果是留下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向心力很強; 笑死……制片真是導演和現(xiàn)場的和事佬; 楊德昌沮喪地說,臥槽,變不出魔術(shù)了…(誠實的人) 《一一》拍了九個半月…… 現(xiàn)場沒有人敢坐…每個人都壓力大…找景都找到不敢回公司怕被罵 哈哈哈哈哈哈哈,一個原子小金剛解救所有人,笑死; 講了一大圈又痛又好笑的往事,但楊德昌的幫助和影響無以言表,低頭沉默; ---------------- 6、虞戡平(同期導演) 導戲變身暴怒,一半氣工作人員達不到要求,一半也氣自己; 楊德昌的思維意識是有一個主視覺設(shè)計,整個場景的氛圍和感覺,然后可能會用幾個角度的分鏡頭去補充,而不是一上來就分鏡頭;(這個意識很有啟發(fā)) ---------------- 7、陳駿霖(動畫藝術(shù)指導) 楊導反復建議要養(yǎng)成深入觀察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 8、姜秀瓊(演員、表演指導、導演) 這個姐姐講了自己在《牯嶺街少年》里小四殺人后作為二姐在警局狂奔的那場戲, 這個姐姐受楊導的影響,對電影有一種虔誠的赤子之心, 也有女性溫柔細膩,傾聽和理解楊導全心投入創(chuàng)作的喜怒哀樂和孤絕(楊導太渴望靠自己摸索去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憤怒和快樂都因為創(chuàng)作,真是非常理解他) 這個采訪,很暖很真。 ---------------- 9、鴻鴻(助導、編?。?賴聲川的學生,因為賴與楊德昌同為新浪潮時代很熟; 曾經(jīng)私下抱怨陳設(shè)的道具布景很多都不拍為什么還要擺設(shè),等自己拍片的時候才了解到這個完整的環(huán)境氛圍對拍攝是非常重要的; 編劇的過程很多時候是在進入角色氛圍,聊天,并思考如何讓每個人物承擔復合性功能,并且不斷推翻不夠猛的想法; 學習到楊德昌導演很看重背景脈絡編制完成,再開始編故事,所有的東西(背景、故事、人物關(guān)系)都互相關(guān)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所以一直在修改; 鴻鴻個人認為《牯嶺街少年》、《一一》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誠懇寬容的,人物是楊導自己喜歡的;《麻將》、《獨立時代》是用來冷嘲熱諷,罵人的,人物是主觀刻板的; 認為最好的距離就是當楊德昌的觀眾……不認可楊德昌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覺得他太小孩子氣,意氣用事。 楊德昌的生命就是為了電影而活的,其他的對他都不重要(所以對與人的關(guān)系很不care…),《牯嶺街少年》剛開始并沒有反響,這么多年后被越來越多人看到其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真的很屌這片子?。? -------------- 11、杜篤之(聲效) 更老一代導演如胡金銓,講故事特別好聽吸引人;楊德昌,討論的卻是電影的空間和氣氛,樂于討論技術(shù)細節(jié); 楊德昌的脾氣是藝術(shù)的敏感、品質(zhì)的堅持; 侯孝賢即使借錢(本以為《悲情城市》可以分紅卻沒有),難話沒說也要完成承諾,湊夠錢給杜篤之,讓他買齊了同步錄音設(shè)備,夠在當時臺灣買一套房子的錢;設(shè)備首次用在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電影上; 楊德昌欣賞塔可夫斯基 電影里空間 的視聽語言; 《牯嶺街少年》的部分情節(jié)(小四在教會圖書館溫書),是為了場景的氛圍(體現(xiàn)安靜)而設(shè)計的(入口處兩個收書的人說話卻有回聲),技術(shù)細節(jié)真的很重要; 楊德昌 拆解、重組、篩選、再造的意識,重塑真實(不是完全真的真實,是為電影要表現(xiàn)的東西而服務的真實); 導演組每個人什么都要會馬上干,所有的細節(jié),都要處理,比如:到了點氣球就要破,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好厲害的杜篤之大人的解決方案,實打?qū)嵉刈鲭娪暗娜耍?楊德昌的繪畫能力和畫面意識支持他的分鏡腳本 = 漫畫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指導現(xiàn)場拍攝pan(搖鏡)、zoom in & out; 動畫制作兩種方法:1、動畫師紙上創(chuàng)作表演;2、聲音先行,再配圖; 提到最后一面沒見上,笑著掩飾自己的悲傷,忍不住眼睛就紅了; 兩個人聊天的那張照片,真是革命戰(zhàn)友的深厚情誼啊……哭 --------------- 12、陳湘琪(演員) 會就著演員再修改劇本,盡早與相關(guān)人員接觸和了解,一起看展、聽音樂、談生活,互相啟發(fā); 喜歡表演的人要深入了解自己,對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 楊導不妥協(xié)、專注、完美要求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影響了大家; 人生那么長,創(chuàng)作不著急;follow your heart; ------------- 13、陳博文(剪輯) 驚嘆楊德昌編劇的戲劇結(jié)構(gòu),他家里的幾塊大白板,全是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邏輯很清晰的一個表,每個人都有其命運的變化,鋪出去的線都有結(jié)果,而且過程有戲好看; 《一一》把女兒與男朋友、父親和老情人分別約會的片段放在一起交叉剪輯,妙; 文戲比動作戲更難剪,同樣一杯水,放的時間長度和配合聲音的不同,給人帶來的情緒感覺是不同的,很微妙; 佩服楊德昌的才華,音樂(重金屬到古典都聽)、文學、美術(shù)的造詣; 楊德昌自掏腰包也要帶10多個參與《麻將》的工作人員去柏林影展看看國外電影人受尊重的狀態(tài),讓臺灣電影人重新認識自己做電影是有價值的,淚; --------------- 14、張震(演員) 《牯嶺街少年》放在現(xiàn)在是絕對不可能的任務,太難了,但只有楊導這樣的人才能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完成這件事情; 他的電影里大多人物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這是他所要討論的一個點; 楊德昌笑起來,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單純的開心,呵呵呵地笑出聲; ---------------- 15、魏德圣(導演) 從開車的助理,做到《麻將》副導演; 楊德昌導演公司的氛圍,一股清流,圍繞一部電影共同努力;——跟對人很重要; 一路很怕高速公路上熄火被開除,后排楊德昌在聊天,自己卻嚇得滿身汗,哈哈哈哈哈… 入公司之前,魏德圣就已經(jīng)劇本得獎、拍短片獲獎,在公司現(xiàn)場自認自卑,話少,肯干,被楊德昌賞識,但劇本被指教不適合拍成電影,需要留出空間不能寫死(真是這樣,劇本只是引子),留給現(xiàn)場和后期創(chuàng)作發(fā)揮; 做助理時把一本將軍日記打入電腦,當時很枯燥無聊,但后來自己拍片搜集資料時,卻發(fā)現(xiàn)打字內(nèi)容的這些生活瑣事構(gòu)成了當時的生活歷史,才意識到當時這練內(nèi)功對自己也很重要,學會了“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角色”; 參與了楊德昌一個“又小又猛的故事”(《麻將》)的整個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 剛開始只有一個不成型的想法、故事不是線性發(fā)展的、幾個人物分別有什么1234件事情、退后看大白板如何排列組合這些事件、找人來即興表演并拍攝記錄、再刺激他進一步創(chuàng)作故事(這是一個人寫劇本寫不出來的)、消失一段時間埋頭創(chuàng)作劇本。 一到拍片,楊德昌秒變暴君……三字經(jīng)罵人(笑),魏德圣兩個月拍攝期幾乎沒睡……事事操心,監(jiān)控進度,痛苦又重要的訓練,學到很多東西; 楊導愛發(fā)脾氣,但也會道歉;真性情; 開拍前,開拍后,困難永遠在,沒錢,也繼續(xù)拍,總是會完工,永不妥協(xié); 楊導為了一個長鏡頭,拍四個晚上; 楊德昌的精神,每次都賭一把,沒有浪漫精神做不成電影,魏德圣在自己拍片想松懈下來的時候,會想楊導這樣拍會過嗎?會OK嗎?到后來是和楊導在精神上競爭(牯嶺街少年拍了8個月),《賽德克巴萊》拍了10個月?lián)蜗聛砼耐炅恕?楊導特意叫魏德圣來,提醒他時代不同了,電影制作門檻更高(不再是出國留學回來就能拍電影),更可能賠本; 魏德圣新片上,猶豫是否邀請楊德昌;邀請怕讓他背書對他不好,不邀請怕不禮貌(魏導真是很實在的,贊) 楊德昌對魏德圣的評價、對他的認可讓他記到現(xiàn)在:小魏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說到的都有做到。 面對面卻不知道說什么,笑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最后,還是哭了。

     2 ) 唯一的楊德昌

    今天一下午都在看這記錄片,順便也把2012年鳳凰娛樂出的五周年紀念視頻刷完了??赐晏貏e感慨感動,真的是一位特別好的導演,對每個作品都很認真很負責,要求也極為苛刻,這樣的導演實在是少見難得。

    在這紀錄片中,從合作伙伴口中知道楊德昌在電影之外的一面,原來他還有小孩子氣的性格,有憤怒青年的影子,不同于在那些影評人筆下過度解讀出現(xiàn)所謂的高深和厲害印象。

    怎么知道楊德昌呢,是因為他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實在是太火了,身邊很多同學都在推(還記得高中有個同學也叫楊德昌),但我一想到殺人,就不太想看,也一直對四個小時的電影稍有忌憚,所以就一直擱淺,《一一》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這也是最溫情的一部了。

    他的八部電影我看了五部,還有《指望》 《獨立時代》《麻將》沒刷。

    關(guān)于他電影的影評我倒是看了不少,特別是黃文杰的《憤世嫉俗》導致我對楊德昌電影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偏差,以批判現(xiàn)代社會為中心論點對每部電影展開論述,以至于我現(xiàn)在看他的電影都帶著批判的角度去看,沒有注意到批判之外的東西。

    看不到其他東西讓我很困惑特別難受,我覺得楊德昌的電影不只是這么單調(diào),可是這種批判為主的印象在我腦海里已經(jīng)先入為主,所以在看到一個場景時,我就自然而然想到這這這體現(xiàn)了夫妻關(guān)系的冷淡和城市人精神的空虛,很少會注意場面調(diào)度和鏡頭運用,亦或者敘事手法和人物的刻畫。

    所以在觀影前還是不要看影評,生成自己的思考和認知最重要。

    每一個電影里都有一個楊德昌,小小的戴著眼鏡在看世界。每個導演的電影里或多或少都會加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價值觀,從而形成了作者電影。

    楊德昌對創(chuàng)作的堅持和不妥協(xié),這個影子很清晰,毫不含糊。想好好再去看一遍他的電影,我想我又更喜歡他了。

     3 ) 《十年再見,楊德昌》:為什么他沒有變?

    《十年再見,楊德昌》:為什么他沒有變?

    劉強愛電影

    《十年再見,楊德昌》攝制于去年楊德昌逝世十周年之際,采訪了與楊德昌有過深度合作的十五名電影人,橫跨老中青三個代際,通過他們的記憶,讓我們得以了解楊德昌這位電影大師的創(chuàng)作之路。

    在我二十多年的觀影生涯中,看楊德昌的電影算是比較晚近的事情,直至大學畢業(yè)前夕才看了《一一》,當時就覺得這是華語電影罕有的佳作,便記住了楊德昌的名字。后來不久,《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終于碟片化,第一時間就看了這部傳說中的神作,果然名不虛傳,讓我激動不已,如此制作精良、結(jié)構(gòu)嚴謹、氣勢宏大的史詩級巨作,別說在華語電影,就是在世界影壇也鳳毛麟角。又過了不久,便傳來楊德昌導演辭世的噩耗,聽到消息時感到很惋惜,后面陸陸續(xù)續(xù)收齊他的其他作品,便舍不得再看,當作絕世“陳釀”,隔幾年開一“瓶”,十一年來,只看了《指望》(《光陰的故事》中的一段)《恐怖分子》和《青梅竹馬》。雖然《海灘的一天》《獨立時代》和《麻將》還未看,但從各種文獻、訪談中也已大致了解這三部影片的內(nèi)容和風格,絕沒有“滑鐵盧”式的作品。前一陣,楊德昌遺作《追風》片段流出,哪怕是萌感十足的動畫,依舊能夠看出不同一般的大師氣象。與直至離世仍一以貫之地保持著高水準創(chuàng)作的楊德昌相反,越來越多的華語影壇電影人,尤其是那些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們,卻在本應創(chuàng)作力最為旺盛的壯年一個又一個走向“殊途同歸”的下坡路,一次又一次擊穿社會期望的底線,拿出讓人愈發(fā)失望的作品,眼看著他們身上曾經(jīng)的靈氣、才氣、豪氣、英氣消失殆盡。為什么楊德昌沒有走下坡路?《十年再見,楊德昌》終于回答了這個縈繞在我心頭多年的問題。

    第一個關(guān)鍵詞,敏銳。這個特質(zhì)是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前提,對世界(包含自身)不敏銳,就不會被刺激,于是很難產(chǎn)生有價值的看法,更不會有通過創(chuàng)作實現(xiàn)表達的沖動。所以,什么時候喪失敏銳,什么時候喪失創(chuàng)作力。多位受訪電影人提到,楊德昌不斷提醒他們,要注意觀察生活,保持對世界的敏銳度。楊德昌口中的觀察,不僅僅是對生活小細節(jié)的明察,更是對時代大變化的洞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社會正值經(jīng)濟騰飛和快速現(xiàn)代化,作為一名海歸,楊德昌對新舊時代的更替與巨變要比一直身處臺灣的當?shù)厝嗣舾械枚?,他通過臺灣社會這個切面,感受到了人被時代裹挾這一宿命的無奈與荒誕,透過講述一個個臺灣故事,在反映人類有限的歷史經(jīng)驗無法解決層出不窮的新生問題這個永恒困局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對人與時代、人與社會關(guān)系的看法,使自己的電影作品一直保持著主題的深刻與意義的深邃。

    第二個關(guān)鍵詞,扎實。想法再好,沒有扎實的創(chuàng)作功力也是白搭。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對創(chuàng)作者藝術(shù)底蘊要求很高,僅僅將視野聚焦在電影本身,不可能拍出大開大合氣象萬千的一流電影。單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就能發(fā)現(xiàn)楊德昌在文學、音樂、建筑、美術(shù)等領(lǐng)域擁有極深的藝術(shù)造詣,受訪者們也從多個側(cè)面印證了這一點,可以想見楊德昌在夯實自己藝術(shù)底蘊方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在劇本階段,楊德昌一步一個腳印,不偷懶,不走所謂捷徑,從建構(gòu)人物關(guān)系、撰寫人物詳志等入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案頭工作,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地建造自己的電影世界,直至它具有真實世界一般的質(zhì)感,不僅人物個個都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劇作結(jié)構(gòu)也如真實時空般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懈可擊。電影拍攝時,楊德昌更是化身片場暴君,為求得想要的效果,不惜得罪任何人,絕不妥協(xié),確保自己的電影對得住自己的署名。

    第三個關(guān)鍵詞,純粹。這是最不易被常人理解,也是最不易做到的一點。曾經(jīng)給楊德昌做過外聯(lián)工作的鴻鴻講到楊德昌與張曼玉的一件事。當時楊德昌邀請張曼玉來臺灣商談合作《暗殺》事宜,張曼玉方面提出可否在抵臺第二天上午出席成龍舉辦的一場公益活動,這觸怒了楊德昌,在他看來,既然是我掏機票錢和住宿錢讓你來,你就應該老老實實跟我工作,不應該心有旁騖,于是直接決定取消見面,不與張曼玉合作。鴻鴻覺得楊德昌在這件事上簡直不可理喻不近情理,類似這樣的事情妨礙了楊德昌去拍更大的制作。是的,表面看來楊德昌確實沒有做到外圓內(nèi)方,不懂變通,是個死腦筋。但,我們認為的“外圓內(nèi)方”、“變通”就真的是待人接物做事的真理嗎?多少人拿捏不住外內(nèi)的界限、圓方的平衡和變通的底線,從小事開始,不加條件地用老祖宗的各種“道理”自我催眠,最終滑向“外圓內(nèi)圓”“全變皆通”的深淵,成了缺少風骨氣節(jié)油膩感十足的凡夫俗子。楊德昌深諳以不變應萬變之道,不顧一切地確保自身原則和周遭環(huán)境的絕對純粹,根本不給自己得過且過的機會,也就不必在瑣事上費精力思忖與拿捏,得以專心于創(chuàng)作,在藝術(shù)上勇猛精進。

    萬法歸宗,觸類旁通?!妒暝僖姡瑮畹虏凡粌H僅對楊德昌的擁躉或影迷深具啟發(fā),對所有人的工作與生活都有十分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起碼能夠提醒你,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fā),并為這個答案奮斗終身。

    謝謝你,楊德昌!

     4 ) 貼上這封信,也許更完整

    蔡琴寫給楊德昌:

    2007年7月1日,星期天,電視播了一整天,我也看了一整天: 楊德昌就這么走了。電話錄音里數(shù)不清的媒體留言,都希望我回電;這個時候叫我說什么?說什么也說不清楚我的五味雜陳。就算說清楚,又為什么呢?而所有人卻急著要一篇“前妻的反應”。

    從一天最初的簡短快訊,然后經(jīng)過中間不斷的增加數(shù)據(jù)、周邊訪問、調(diào)畫面,到一天的結(jié)束,我的名字一直連著他的逝世消息。

    回想當初,從我確知彭鎧立和他的戀情,到?jīng)Q定當機立斷成全他們,再到辦完離婚手續(xù),甚至到今天他去世,我的每一階段似乎都得攤在鏡頭下。而今天,我怎么告訴外頭,我都還來不及感受呢?

    直到一天將盡,從電視上,我已看過他那被重復了又重復的身影后,一陣強烈而尖銳的刺痛,才刺醒了我的感覺。那些深埋在我心底、長久不愿再去回想的曾經(jīng)的對他的記憶,突然襲上來。我脫口輕喊出一句:楊德昌,你怎么可以這樣就走了呢?

    跪在圣經(jīng)前,我為他的靈魂急求,求主以神自己的名,領(lǐng)導他走義路,讓他行過死神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我感謝主在他生命結(jié)束前,是與他的最愛在一起。我抬起不停涌上淚水的眼睛,堅定地告訴上帝:我可以站起來!

    我深深地感謝上帝,讓我與他轟轟烈烈地愛過。我安靜地、肯定地用手撫摸著夾在圣經(jīng)中的小十字架。閉上眼,再感受一次這曾經(jīng)的愛情。一次比一次平靜、勇敢。

    細數(shù)他一生共完成了八部電影,在我們生命聯(lián)集的十年中,我竟見證了一半。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伴侶,我們一起年輕過、奮斗過。作為一個女人,他給我的寂寞多過甜蜜。

    作為一個觀眾,我們痛失一個銳利的紀錄者。時間會給他所有的作品一個公道,他的付出不會寂寞。至于我們所有過往的點滴,我自己品嘗。就當作我活著時永遠的秘密,隨著他的逝去與世長辭。

     5 ) 看了一千部電影以后,我才開始真正認識電影

    其實只看過楊德昌導演的一部作品,《一一》。但是看完以后,就再也不敢看他其他的作品了,甚至只要講跟人、家庭、愛情有關(guān)的電影,都不想再看了。

    楊導太犀利了,如果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東西是他自己經(jīng)歷過的,那他真的很有勇氣,面對真實的生活和人,并且接受,剖析,利用,表達出來,是一件很可怕很痛苦的事情,但結(jié)果也可能是對自己一次真正的救贖。

    因為自己目前在一個空白的感受期,觸碰后只會感受到痛苦,所以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是否也是這樣。

    開始喜歡看電影,是大學的時候,經(jīng)歷了大一大二的迷茫,大三開始探索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當時每天一個人曠課在宿舍,拉上窗簾,刷各種片子??赐曛皇怯X得一陣唏噓,但具體去談感受,什么都講不出來。最有標志性的一個事件是當時實習去應聘,一個大哥哥問我,你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我說是《霸王別姬》。他問我你為什么喜歡這部片子,我愣了一下,說就只是喜歡啊,沒有為什么。其實我自己都不懂,當時為什么會喜歡那部片子,只是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會流眼淚罷了。為什么會流眼淚呢,自己也不懂。

    今年我26歲了,看了一千多部電影,對電影的感受幾乎還是像之前一樣,去看塔可夫斯基的《鄉(xiāng)愁》,也能沉迷其中,看到流淚,身邊這個年紀的人,很多都真正看不進去的。

    我是真的不懂嗎,那我為什么還會想要流淚呢,可能是象征希望的鴿子從圣母的肚子里一擁而出的畫面太過震撼,讓我感受到生命的誕生和文明的神性,也可能是那個瘋男人的演講讓我感受到自己身處這個世界的荒誕。我的眼淚是為電影而流的還是為自己而流的呢。

    我從來看不懂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只會從電影里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或者是人生的無奈與痛苦,開始自憐自艾。我總覺得電影離自己很近,又覺得電影離自己很遙遠。

    看這部紀錄片的過程里,我也正在看是枝裕和導演的一部書,里面講到了這么一段話:“我不喜歡用“主題”“信息”這類詞來談論或被人談論作品。這是因為我在電影創(chuàng)作時總在思考,能被這種概念定義的作品,對人本身的描寫一定很弱。人不是為故事和主題而存在的。正如我們的生命那樣,只是作為生命自然而然地存在?!?/p>

    我突然就好像明白了什么,自己一直以來喜歡看電影,其實都是喜歡看電影里面的人物,還有不同的人他/她所面臨的困境,不管是生活中的還是政治性的,抑或是思考上的,都是由人組成的啊。我被那些人物和他們的生活所吸引,填補了生命中很大的一塊空白。電影的豐富性和具有悲劇性的浪漫使我的情緒起起伏伏,每看一次電影就好像經(jīng)歷了一次冒險,這種冒險讓我沉迷其中,沒有辦法逃脫。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電影,每個人都在面臨不同的困境,在這種困境中,人性的豐富與命運的無常像是散落的音符,看似雜亂無章,卻組成了各種各樣層次豐富波瀾壯闊的悲喜交響曲。

    近兩年自己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看到了人性很陰暗的一面,也看到了與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人。這里的不同指的是思維方式上巨大的差異,讓我感受到很震驚,震驚到?jīng)]辦法講出任何話去回應。而知道這些陰暗或是不同的人的存在與自己親身去摩擦、去經(jīng)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這當中的痛苦、憤恨與掙扎比幸福更能讓人感受到那首交響曲所代表的意義。

    此后,再去看電影,感受變了很多,不只是對電影中的人物有了思考,對創(chuàng)作者也有了自己的見解。我開始想自己制造一場冒險,去講述關(guān)于人的故事,去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但這么渺小的我,可以對一個人物的一生負責嗎,我開始重新思考電影對于我的意義,抑或是創(chuàng)作對我的意義。

    楊導對電影的態(tài)度是那么的嚴謹,那么多人受到他的影響變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電影人。他對電影負責,對每一個人物負責,這種責任不像是我們這些去別人的故事中冒險完,輕飄飄的留下一句很有趣來承擔的,而是真真實實生活中會發(fā)生的風險,在漫長看不到終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堅守,他的堅守讓人那么的恨、又那么的愛,甚至恨也是來源于愛。

    他在用全身的力量去保護每一個人的人生,哪怕在別人眼中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我能做到這樣嗎,我想向他學習,去保護別人,也是在保護自己,這種保護真的好偉大。

    楊導去世以后,他的墓碑上只留下了簡簡單單的的介紹文字,小魏說他很難過,這么偉大的一個人物,去世了以后就只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介紹,只有生于何時,去于何時,還有幾句圣經(jīng)而已。

    可是我在想,這也是他偉大的一個地方啊。

    電影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發(fā)生在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

    楊導也是,這是他的普通,也是他的偉大。

     6 ) 我沒有辦法接受他的離去

    1.他把一個半小時的東西,拍成三個小時,就是很長,可是我覺得是那11個故事里面,等于是最有味道的一篇。有一些主場景在九份,他拍出那個味道,那個山、階梯、云、海,那種味道,會讓我們覺得,這個家伙選的畫面,都跟我們不一樣,講故事的方式,都跟我們不一樣。

    2.楊德昌給我感覺,他永遠是個小孩,有時候是個憤怒青年。是個小孩的時候,你覺得這個人的想法,幼稚到極點;可是有時候是個憤怒青年,是他要堅持某些東西。他不容許別人阻擋他,他會堅持去做。

    3.他把一個白板劃成兩半,他兩邊貼了一個對子。一個是“英雄創(chuàng)業(yè)小成本”,另外一邊是“電影革命大本營”。

    4.那其實他那個時候比較想拍的是有一個暫定名叫高材生,一個智慧犯罪,但是在這中間他突然休息跑去美國,然后他哥哥就帶他去看電影,看了一部叫body heat,回來他就說高材生他不拍了,因為人家那個智慧犯罪,也很厲害。

    5.當一個人在猶豫不決,在不知道他下一步是什么的時候,他只有畫面。他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你,我那個要干什么。所以他講故事講很長啊,因為都是一個一個,他在形容他的一個一個畫面。

    6.他其實在劇本之前,會有一本人物刻畫,有時候比劇本還厚,所以他的設(shè)定非常清楚。有些人物其實根本沒有出現(xiàn)。可是他會先設(shè)定有這個爸爸,是這個樣子,這么嚴謹,這個兒子才會變成這樣,有一點懦弱,舉棋不定或什么,他就會把整個脈絡講得非常清楚。那這個東西,是我們一般沒有做到這么細,都沒有做到,像他做得這么仔細,因為他在演出的畫面里面的每一個細節(jié),其實他在寫劇本的時候已經(jīng)設(shè)定好了。

    7.可是你發(fā)現(xiàn),一個描述現(xiàn)代都市最精準的一個人,就是楊德昌。他的東西就跟人家完全不一樣,他自己去走一條路。因為他后來作品都幾乎是,現(xiàn)在臺北,而且有些東西是,準備語言。譬如說青梅竹馬,跟劇情也完全無關(guān),但是他會拍,那群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到總統(tǒng)府廣場,因為那個是禁區(qū),從凱達格蘭大道,那時候應該還是什么什么路,從那邊繞一圈走出來,其實他已經(jīng)在打破禁忌,他那時候其實已經(jīng)把他內(nèi)心最大的那個反抗,他要表現(xiàn)出來。他拍完那一場,他那天跟我講,很過癮。我想是他對體制的不滿的一個呈現(xiàn)。

    8.可是楊德昌他,他不管,他就是走自己的路,而且那種堅持,我們沒辦法,因為我們自己都已經(jīng)受限了,可是只有他,就根本不管所有的限制,自己去創(chuàng)造,在中間跟技術(shù)人員、跟攝影師沖突什么的,因為他自己有他自己的攝影美學,非常強、非常堅持。

    9.他,有一種魅力,有一種國際觀,有一種世界都懂的語言。以他的電影,就是外國人,即使不知道你的生活環(huán)境,但是看了他的電影,就懂,為什么?因為他里面太多細節(jié),太多生活細節(jié)自然在畫面里面呈現(xiàn)。

    1.因為他那個建筑師朋友聊,剛好我也在,他就說,其實建筑,大部分的人常常會想一個外觀,建材啦,外觀,他說,不應該是這個,他說根本就是最底子里面的,我們講的,最原始的那個東西。 它最后一路一路推,它的外觀會很自然會呈現(xiàn),你不要去想那個東西。我覺得那個對楊德昌在做電影來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他覺得這個話是對的,他也會按照這個去執(zhí)行,而不會從一個外面來看。我覺得這一點對我來講,你不要怕白做那個功課,那有的時候是需要的。

    1.一個女生,跟一個比她小的小弟弟,后來就發(fā)現(xiàn)長得跟楊德昌自己小時候一模一樣。所以每一個導演他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都有幾個原型。一直拍到《一一》的時候,那小孩子還是戴個眼鏡,一天到晚拍人家背后。他從頭到尾,他的電影一直出現(xiàn)一個小楊德昌,他的電影里永遠出現(xiàn)一個戴著大眼鏡看一個世界充滿好奇,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2.影評人就開始對這四個人打分數(shù),這點最殘忍,影評人就是焦雄屏、黃建業(yè)、張昌彥。他們在中國時報,又打星星,立刻就說對《光陰的故事》四個人排順序,毫不留情地排順序,結(jié)果楊德昌全部第一名。

    3.我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痛罵他,我記得我那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說,楊德昌,你有一種病叫做小飛俠并發(fā)癥,什么叫小飛俠并發(fā)癥,想得很多,要出手的時候,開始猶豫,找各種借口退縮,你就是這樣的病,所以誰跟你合作,誰倒霉,這件事情就這樣子了,你害死我,你害死我在中影的信任度,老板不再相信我,我也再找不到別人,你等于害死我們?nèi)康闹贫取?/p>

    4.熬了五年,五年后拍成了,通知我去看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個版本,不是四個小時,是大概兩小時50,還是3小時10分鐘的版本,我看到,哇,好感動!那個感動就是改變了我對楊德昌當年的誤解,就是我說他是小飛俠并發(fā)癥,我說他是退縮不想做,每次找借口,其實錯了,是整個臺灣電影環(huán)境真的跟他合不來。因為他也不就要一兩千萬而已,現(xiàn)在導演動不動就億,那個時候?qū)а莅税偃f,拍到1一千多萬就覺得是大制作,最后那部電影也不過拍2000多萬。

    5。我第一個反應是,楊德昌,怎么大家還記得呢,我以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后來覺得我們臺灣新聞媒體很喜歡炒作,這個以前都不記得他,也沒人懷念,他2000年得了《一一》之后,沒有人再提過這個人,2007年走了,后來大家開始炒一炒,我知道的,消費嘛。

    6.我說灰跟黑觀眾在不在乎,他說觀眾不在乎我在乎啊,他跟我抱怨過非常多事情,我都要事情過很久之后,安靜地坐在新加坡的戲院里面,才看到他跟我當初抱怨的點,不一樣。

    1.你在這個練功的過程,有一個這樣的人在你旁邊,有一個算是人生的示范,你就覺得,這有什么大不了,就做啊,拍電影有什么大不了,那個時候環(huán)境這么差,大家就做,就像他一樣,就這樣做。

    2.他的煩惱,大部分都是在想象,他已經(jīng)想好的東西,怎么在現(xiàn)場被執(zhí)行出來,而不是在現(xiàn)場去想象,說我該怎么拍才會更有創(chuàng)意。

    3.楊導的工作哲學是蠻單純的,就是我想到什么,我覺得那個是厲害的,我就相信它是最好的表達,我就要往那個方向做到。他這個邏輯的過程里面,對我來說后來的創(chuàng)作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做事就會受到他的影響,就是你從劇本的角度,研究開始就非常嚴謹。

    1.那天我就……在大家面前我就哭了…而且是崩潰似的,我就大哭說,我會用我自己的方式紀念楊德昌,我沒有辦法用別人的方式去紀念楊德昌。

    1.電影是環(huán)境迫使臺灣喜歡從事影像創(chuàng)作的人,走向比較獨立、特定的這樣子的風格,他才有人的價值,就是拍攝者,不管是拍攝者、制作者,如果更大的來講,就是說臺灣喜歡做創(chuàng)作的人,他才有尊嚴。

    1.他跟我也不熟,不認識我,但是他說,你有任何的自己的想法,一些所謂的是你自己的一些創(chuàng)意的這些精神、創(chuàng)作的精神,都會被電影學院,完全就是毀減掉,他非常非常排斥,去透過學校,這個整個環(huán)境去學電影。

    2.他的觀察很厲害,就是他會從他身邊,不管是他身邊的人,或者是社會、或什么觀察到很多東西,而且他永遠在想一些事情,而且他一直在消化一些他觀察到的東西,想這個怎么可以變成一個故事。我那個時候大概有點年輕,我有點抓不到,他常常會跟我講說你要多觀察,你要多去想一想,你的價值觀很重要,你怎么看世界,其實這些東西都是你以后可以用到的東西,他說這些東西你是要存下來,不管說寫下來,或是在腦筋整理一下,但是你要一直觀察。那時候我真的沒有聽進去,到現(xiàn)在我才可能,這幾年開始自己寫東西,才會比較一直想說,其實楊導那個時候都有一直在給我們講,可是那個時候太年輕,不夠成熟,沒有了解他的意思。而且現(xiàn)在尤其是回頭去看他的電影,就覺得說真的,他的電影真的有一種只有他看到的一種世界,或者是人物關(guān)系,尤其是像《牯嶺街》,我覺得《牯嶺街》是他的一個,算是他可能一個回憶,可是那整個他建立出來的那個世界,真的只有是楊導可以看到的一種世界,我覺得那真的是,我自己覺得是非常非常難做的事情,但是他一直有在跟我們講說,這個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是你要敏感一點,你要有一種基礎(chǔ),就是對觀察的基礎(chǔ)。

    1.然后中間間隙我就聽到楊導在夸那個場務大哥,說你們非常厲害,就是說怎么樣把那個煙燒得剛剛好,這么像,那是對生活有體會的,或是了解生活的,就是知道那樣的質(zhì)感的,不是說真的從書上可以練到多少。所以那時候我對這句話的印象很深刻,就是說電影的學習是來自生活,不是來自所謂的教科書,就是你對生活很多的觀察,其實是你電影的養(yǎng)分。

    2.我跟他工作之后的這幾年,我沒有看到他,真的好好享受過生活的時候。就是他的所有的煩惱跟快樂,真的都是創(chuàng)作,都是電影。就是不拍攝電影,他也在想創(chuàng)作,然后他的所有的憤怒,他的不滿,也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不順利,或者是沒有辦法做到完美,那他所有的快樂,就是因為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他想做的。

    3.所以我很心疼楊導在生前沒有這么多的享受,包括跟他的小孩的緣分這么多短,但是我都可以理解他。他從電影創(chuàng)作中所得到的那種極度的喜樂,跟他的極度的喜愛,那其實這個部分是讓我最感動,并且會深深影響我,對于做電影這件事是用一個很神圣的態(tài)度,或者是一個很尊敬的態(tài)度在做這個工作。

    4.我沒有辦法接受,因為我不知道他生病,然后我記得,我是走在馬路上打電話的,就是我記得那天的太陽很大,我覺得那個感覺是非常非?;闹嚨?,是很沒有真實感的,就是一個非常無常,一個天氣晴朗的一個上午,然后我我突然知道說,在我心目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強人,他居然這樣倒下來了,所以對我來說是很大很大的沖擊,所以所以后來一直有一些訪談的邀請,其實我不太能談楊導。然后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對他的了解就是說,如果他現(xiàn)在可以控制的話,他一定不讓我們這樣訪問的,就是說他一定是不喜歡的。所以其實我也正掙扎很久,因為他很重視他的隱私,他覺得就他的個性嘛,他就是覺得不關(guān)別人的事,再來就是當我很需要幫助的時候,臺灣都沒有支持我。

    1.像《牯嶺街》、《一一》這種電影,他是比較誠懇的、比較寬容的、比較成熟的,不像獨立時代,或者麻將,他是拍來罵人的嘛,所以他就會冷嘲熱諷,但那個是他的一面,他的確,你今天90%看到他是這一面,但是他的那個真正的、厚道的那個部分,人性的部分,我覺得他是放在電影里面的。所以我最后就認清這一點,我覺得說,跟他最好的距離,就是當他的觀眾,我會非常喜歡他,就夠了。我不要跟他合作,很辛苦,太辛苦了。

    2.我覺得他應該還有至少3、4部很重要的電影要拍,對,但是我覺得也不可惜,他已經(jīng)做了非常好的東西。因為我知道楊導他這個人,其實應該說電影或者藝術(shù)就是他的命,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東西,所以然后他的人生好像就是為這個而服務的。這10年來年輕這一輩開始重新認楊導,證明他的作品真的是有價值的。然后甚至他的電影在當年看,包括《牯嶺街》,在當時出來都沒有這么多的好評,這么強的接受度,現(xiàn)在我的那些大學生去看《牯嶺街》,他們說好屌!這個電影從頭屌到尾!在當時為什么沒有人這么講,沒有任何的觀眾這樣講,幾個影評人,聲音也很微弱,但是你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好像時代慢慢追上了楊導,他真的是一個預言家吧。

    1.楊導是社會觀察家,不是電影家而已,他是一個人性觀察家,他對這些事情是未卜先知。老外來東方、來亞洲、來臺灣,來淘金,現(xiàn)在這樣子的一個模式復制在上海,復制在北京。1995年楊導已經(jīng)看透了,已經(jīng)22年前的事情,他已經(jīng)寫在他的電影。所以后來我記得不知道是10年還是12年有一次再進戲院看《麻將》的時候我一邊看一邊掉眼淚,我說哇,這個是先知啊,怎么那時候我不認同,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現(xiàn)在都發(fā)生了?

    1.他會跟你講一些好像以前的導演不會跟你講的東西。早期的導演故事講很有趣,就以前那些像胡金銓、白景瑞這些,他們很會說故事,他們每次講故事都是哇,就是很好聽,坐在旁邊聽一晚上的。楊德昌這種就不是,他不跟你講這些東西,他跟你講的就是比方說是這個電影的什么空間啊、氣氛啊,這些東西。早期導演就是配音啊,你們?nèi)ヅ溲?,然后他們在旁邊做別的,打牌呀,寫劇本啊,就很少去盯細節(jié),技術(shù)的細節(jié)。楊德昌會跟你盯,講很多這些關(guān)于技術(shù)細節(jié)的他的想法。那這些想法就是我想要做的東西,所以我們很快就很合。

    2.那他也知道我跟他一起這樣子成長的嘛,我們不是為了合不來吵架,我跟他很合的。有很多人跟他合不來,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跟他就很合,我總覺得我有一個道理啦,就是說因為很多人覺得他就是老罵人,或是老發(fā)脾氣什么的,我都跟他們講,我說不是,是因為他其實很敏感,你是沒看到等一下會發(fā)生什么事,他已經(jīng)知道了,他就開始發(fā)脾氣了,為什么你們都沒看到。所以我覺得我那個時候我在講一個東西,就是,你要跟一個特別的人做,就是要不凡的人,才可以拍出不凡的電影。

    3.不凡的人,都是,不是平凡的人,都會跟你沖突的,因為我們是平凡的人。這種導演你要去欣賞他,你要欣賞他為什么是這樣子的個性,當你欣賞他以后,他所有東西你都包容他,你都不會沖突的。

    4.我很早很早就開始這樣,因為他從《光陰的故事》的時候我就開始知道,這是一個好咖,因為講話都很談得來的,但是他跟其他的體質(zhì)都合不來,那跟我就可以,就很合。我們在錄音的過程是很開心的,比方說,拍片現(xiàn)場有什么爭執(zhí)這樣,然后我們兩個就不講話,雖然每天我也要幫他錄音,他也在做他的導演,阿我就不理他,兩天不理他,三天不理他,他就會來了,轉(zhuǎn)景了,杜杜,我坐你的車好不好,我說好上來上來,還是好朋友啊,哈哈,就是有時候就是小孩一樣。

    5.做努力的時候那個好像是直線上升,那個曲線你可以看得到,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其實是很平緩,你做很多力氣,它只改善一點點,而且那一點點是你自己知道,別人其實不是那么知道的。

    6.入行,然后跟新電影的這些導演合作,才慢慢把這個東西打開的,因為這個東西是這樣被這些人訓練的,一個地方的工作人員有多厲害,完全是看那邊的導演、制片有多要求,越是有這種難搞的人,被訓練出來的人越厲害,真的是這樣。這好像一個花,在熱帶雨林,它要適應那個天氣,它就會要開很大,它要吸收那個雨水,你在沙漠沒有水,它開大了,很快就死掉了,它就要長得很小,但是它很漂亮又很鮮艷,這完全是生存。

    7.我其實跟他有一段,我自己很大的一個遺憾。那個時候我這個錄音室開了,剛剛開,我其實很多東西都沒有很上軌道,所以我其實很多精力放在這個,因為搬過來這里變得規(guī)模比較大,所以負擔比較大。我在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就接到楊德昌打電話給我說:“我在上海啊,有空來看我啊?!蹦菚r候因為他去美國了嘛,我們已經(jīng)很久沒見面了,我說好啊好啊,我真的要來啊,聽到他聲音就很高興啊,但是我在忙,我就沒去,沒去他就回美國了,后來他過世的時候余為彥跟我講,那一次他打電話的時候他在旁邊,那一次是他最后一次離開美國,他那次回去就沒有再出來了,然后那天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是他拿著拐杖在路上打的,我如果知道我一定去的。(“我如果知道我一定去的”突然方言,突然淚目。)

    1.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來到高雄煉油廠,就是左營煉油廠,就是我成長的那個環(huán)境的時候,他就跟我講說:“湘琪,你在成長過程中,你大概沒有看過花是會凋的?!蹦莻€時候才突然了解,我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都被照顧得很好,因為煉油廠那個環(huán)境就是說不只是有游泳池啊,各種各樣的設(shè)備,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我們騎馬廠也有,保齡球館也有,溜冰高的場地都有,就是一個很豐富的一個環(huán)境。甚至是花圃的花,只要花稍微頭低下來的時候,就會換一批新的,所以那時候楊德昌也藉由工作,他想要更多的了解我的時候,他就來到左營煉油廠,也順便取景,也想要認識他的演員,所以他就發(fā)現(xiàn)說,我在我的那個質(zhì)里面,和這個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還沒有真的看到世界會有黑暗的那一面,花會有凋的時候,生命會有結(jié)束的時候。其實他有的時候講話就是很簡單,只有一兩句話,可是我要花一段時間去想一想,想一想,然后也透過他的一些話會讓我去感受到我自己發(fā)現(xiàn)我自己的一個過程。

    2.就是因為他這么嚴謹,就是因為他這么的絕對,絕對不妥協(xié),所以才會引發(fā)他的情緒上面,因為大家跟不上。我們可能就是妥協(xié),大概,大概就好了,可是他不是這樣,所以當他面領(lǐng)到一群妥協(xié)的人的時候他會很急,然后他不知道怎么push大家,所以那個情緒會上來。而且他就是看不慣,我們怎么會對創(chuàng)作是這樣的不自我要求,那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一個態(tài)度,所以導致他會有在情緒上也比較大的一個表現(xiàn)。但是也因為他對創(chuàng)作的這種堅持、不妥協(xié)和專注,影響了我后來面對我的表演,面對我的工作的時候,其實我發(fā)現(xiàn)我的態(tài)度全部都是從楊導這邊承接過來,所以其實他對我有很關(guān)鍵性的影響。我覺得不是在記憶里面,只是他是一個所謂,當時很多人認為說導演是片場暴君,我覺得不只是這樣,而是最后你看到他底層,他真正堅持的是什么,而那個堅持影響了我,我相信也影響到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凡是跟他一起工作的,對后來我們的創(chuàng)作、我們的工作,其實我們里面有一種韌性,和不容易妥協(xié)的一種,很強烈的一種要求的態(tài)度在里面。

    3.就是排開眾聲喧嘩,就是你心中的聲音是什么,你原來想做的那個感動是什么,你不能因為環(huán)境或人動搖。他就是會做他心中認為他要去坐的,他很不容易被環(huán)境或人來移動,他里面有一個很強的堅韌,而且他也不覺得他有什么損失,他知道他要做什么,所以我覺得他好像在那個關(guān)鍵點的時候,他大概是唯一里面,唯一這么多的聲音,長輩們這么多的善意的聲音里面,他是唯一一個非常支持鼓勵我,就是跟著我心里起初的那個感動,就這樣去做。

    4.其實最想說的是,導演,我們可以一起工作,我可以幫你一起弄一個劇本,我真的可以,而且我可以花很長的時間,跟你好好地弄一個好劇本, 四、五年都沒關(guān)系,因為我也不急,他的人生他不太急,他對創(chuàng)作的堅持,他不是很急地要產(chǎn)出、產(chǎn)出、產(chǎn)出,他就是好好地把一件事情做好,那我覺得我也很想跟他一起完成。這件事就好像《一一》之前我告訴他說,下一部,導演下一部我們一起工作,所以……所以……他走了……(指楊德昌導演逝世)我看著他寫給我的那個,有一些字啊,他跟我說人生的路很長,他寫給我的,就叫我一路上要好好地去看看這些風景,生命的風景,然后現(xiàn)在看到這些字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短,其實人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長,短到?jīng)]有機會跟一個我心目中,我覺得……就是……我很謝謝他,我覺得我后來會有這些機會再進入到影像表演的世界,若沒有楊德昌,我應該……他就是……就是給了我這個機會,然后也教會我什么是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也教會我面對人生的時候的那種執(zhí)著和不容易妥協(xié),我覺得他真的教會我很多事情,也教會我很多的事情好好地把它做好,不用這么急,但是就是把它做好,堅持到底。

    1.他故事講得有邏輯,所有的那個思考在人物關(guān)系,讓你完全沒有辦法去找出他的破綻。我剪別的戲,常常在戲劇結(jié)構(gòu)剪的時候都會調(diào)動,就是你怎么說故事會是最準確,而且是最好聽最好看的。那一部分導演常常就是沒有做到,可是在楊德昌的戲劇里面,你很難去變動到他的一個戲劇結(jié)構(gòu),他的所有鋪出去的線,到最后圓回來,一定會有一個結(jié)果,而且這個結(jié)果,都是有戲的。很多人就是鋪出一個線沒有拉回來,一個就是為了你要讓他有一個結(jié)果出來,然后就草草了事。所以從此我學到楊德昌的編劇的一個嚴密度、邏輯跟思考、結(jié)構(gòu)。

    2.都沒有討論過,幾乎沒有討論,完全沒討論,然后我就剪了,之后他就后面看,我從前剪到現(xiàn)在,第一部讓我最心動的,就是《牯嶺街》,我覺得我投入很多,然后我的感情,我的用心,真的是投入很多,而且我也覺得我剪得很好。

    3.提名之后,他(楊德昌)知道我沒有入圍,然后他來跟我講這句話:“你不要太在意那個入圍不入圍,只要我認為你是最好的,你就是最好的。”后來這句話對我啟發(fā)很大,我就不會很在意那種剪接的得獎,因為我真的覺得,到底誰能夠知道剪接厲害不厲害呢,只有導演知道啊,所以導演說你是最厲害的,你就是最厲害的,不需要評審來肯定你,因為評審他們不知道你拿到什么樣的素材,完成到底是導演的功勞,還是編劇原來就這樣編好。

    4.他的東西、他的作品跟他的想法很難改的,他完全有他的一個,但是剪他的片子,你就變成,你要能夠感受到他的一個感情,跟他所要呈現(xiàn)的。

    5.他其實是很狂妄,我可以說他很狂妄,但是我覺得他的狂妄,是令人家欽佩的狂妄,為什么呢,因為我覺得驕傲有兩種,一種驕,一種是傲嘛,對不對,你驕氣,你沒有實力,那種驕是不行的,可是你的傲氣,是有實力當后盾的,你是一個很傲的。如果說很有才華,很有實力,我對你的所謂的傲氣,我會佩服。你能力夠嘛,對不對,你什么事情你都會,而不是你都靠別人,然后造成你的一個成就,其實完全靠你自己,所以你值得你去呈現(xiàn)你這種特性。特性就是我不參加金馬獎,然后,他真的是,行。你看他的對音樂、文學、美術(shù)的造詣,你看《追風》嘛,全部是他畫的哎!所以他的美術(shù),你看底子有多好,那我跟他在一起那么久了,我看到他聽的音樂,從重金屬,從前衛(wèi)的到古典的,哇,完全是……你看他的編劇,他的文學,是不是,他對事情的看法,他…敏銳度,他提出來的批判,真的是,都是很尖銳,而且是,很有道理的。

    1.楊導就是很帥,我不會講,我不能夠形容他的帥是什么,像楊導會帶那個美式足球到現(xiàn)場跟大家玩,我那個年紀,誰看過美式足球,橄欖球是什么,football是什么,導演就是常常會穿Eagles Football Jacket,他就是常?!褪且粋€很洋派,就是跟走在街上看到的人不一樣,他就是會戴49ers的帽子,然后戴他的眼鏡,而且他眼鏡也很好看,應該是Armani的黃色框,非常經(jīng)典款,就是他一切就是,哇,帥哥。然后他帶那個橄欖球來,他會跟大家互動,會跟我玩啊,他會教我們怎么丟啊,就是有哪一個長輩會跟我們玩這些東西,打打籃球了不起,哪會跟你玩什么橄欖球,在那邊,來現(xiàn)場玩,其實我覺得演楊導的戲,你只要變成他,你就是可以演得很好啦。

    2.去年金馬獎碰到,把這么多人叫到一起,然后大家聊,也是聊很開心啊,雖然就那么一個小時,大家還是很熟,很不簡單了,因為一定是要靠,像他這樣的導演,才能,把大家的心揪在一起,然后去完成這一件,其實你以一個電影來看,《牯嶺街》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真的是不可能,現(xiàn)在拿來拍,不可能,誰拍都不可能。這么多演員,這么多表演,表演的水平都這么一致,然后不管什么的配合都是很…就是剛剛好,不能說特別棒,但就是剛剛好,很難。

    3.他的電影里面也常常講一件事情,就是沒有一個人,知道他自己要的是什么,這個是他電影非常中心的一個思想,就是如果你知道你要什么,就是很了不起的人,所以他不斷地在教育我們,就是一定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這是我跟他相處跟他拍片,我覺得收獲最大的地方。當然我可能也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但我覺得他可能,他應該是知道的,然后我覺得對我來講,就是生命里面這件事是蠻重要的。

    4.他是一個很…很有魅力的人,他笑起來,其實很…很單純,是真的是笑,真的是很開心,我每次跟他在坎城,還是在哪里,我們每次要拍全體大合照的時候,印象很深刻,導演都會發(fā)出“呵呵呵”的聲音,就是在拍照時,是沒有聲音的嘛,但他是會笑出聲音來,就是會呵呵呵呵,這個我到現(xiàn)在,我每次去拍大合照的時候,我都會故意模仿他的樣子,呵呵呵呵,然后自己很樂,因為我覺得那是我的一個,對他的一個記憶。

    1.楊導對我來講都是很溫和的,一個很溫和的長輩,進入到拍攝期就不一樣了,進入到拍攝期的時候,天?。∵@個人完全是變了一個樣了,完全是一個很兇悍的一個藝術(shù)家這樣子。吹毛求疵,然后那種稍微一不滿意,一點點不如他的意,摔對講機、罵人,然后罵三字經(jīng),罵什么東西,就什么都罵,然后連路人都要罵。

    2.那時候我是想說就賭一把啦,那個楊導一生都在每一個,哪一個案子不是下很大的賭注在做呢,人沒有浪漫的話,怎么做事情??梢粤耍蠹s就好了,故事講得通就好,那叫做沒有錢的拍法,可是我覺得我那時候就會一直想,如果這是楊導在拍的戲,他會這樣子OK嗎?那時候永遠在想說,如果楊導,他會讓它過嗎?這個會OK嗎?有好幾個想要松懈下來的時候,會這樣想。

    于2020年6月29日,紀念我最敬愛的楊德昌導演逝世13周年。Dreams of love and hope shall never die.

     短評

    最愛他的是杜篤之,最瞭解他的是姜秀瓊,最尊敬他的是魏德聖,最無所謂的是陳希聖。第三千部標記,獻給帶領(lǐng)我走入電影世界的楊德昌??磁_灣新電影的紀錄片,總會有想哭的衝動。那代人真的熱血又純真,聽焦雄屏上課也有類似感觸。但這個臺灣已經(jīng)不是那個臺灣了,不由得有些傷感。

    9分鐘前
    • 林西拿
    • 力薦

    鴻鴻說,這個時代慢慢追上了楊德昌,和他最開心的距離是做他的電影觀眾,因為和他工作太痛苦了,吹毛求疵,山崩地裂。不過,和他在一起過的人,沒有不受他的影響。(打算把楊導的所有電影再慢慢刷一遍)

    11分鐘前
    • 十塊小餅干
    • 力薦

    艸TMDB.1996年全世界最屌的一個鏡頭。

    13分鐘前
    • 仙道彰
    • 力薦

    4.5;天才都有相似一面——理想主義,孤絕清高,完美主義,孜孜以求,蓬勃的創(chuàng)作力,勇于走出舒適區(qū),勇于推翻自己,這些特征在楊德昌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斯人已去,昔日親密戰(zhàn)友十年回望師友,不少片段真是萬分感慨、教人唏噓,當初的爭執(zhí)相左與天崩地裂式的發(fā)脾氣,在他們紛紛踏入電影行業(yè)后,對“片場暴君”擁有了全新的認識,沒有誰能否認他對自己的影響,從勤勉認真到嚴苛的工作態(tài)度到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他如一團烈火,將自己焚燒殆盡,也照亮了懵懂后輩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藝術(shù)就是他的命,我們普通人和他最好的距離就是遠遠欣賞作品,體察到每一部影片中都有一個人物是他的影子投射,能讀懂他的心思、能看懂他的苦心的人,都懷著溫柔的慈悲。

    17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力薦

    片場的暴君,創(chuàng)作的偏執(zhí)狂,生活中的大男孩。因為是純粹的采訪,所以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久。每個人聊楊德昌都會談到他的脾氣,也會談到他對自己電影生涯不可磨滅的影響。如果只看一期的話我會推薦杜篤之那集,聽到一些動人的技術(shù)細節(jié)。他對楊導的包容、理解,以及最后眼里泛動的淚光,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20分鐘前
    • 晚不安
    • 力薦

    高空高空,你不要馬戲

    23分鐘前
    • 尼米茲
    • 力薦

    400分鐘,還原一代大師。秀瓊說,楊導一定不喜歡我們接受采訪談論他。他會說我活著的時候沒重視我,現(xiàn)在也不要理他們。楊德昌太前衛(wèi),是預言家,時間越長,價值越大。

    27分鐘前
    • 天才+英雄
    • 力薦

    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那年金馬《海灘的一天》修復版看完(啊當然之后修復的就層出不窮啦),張艾嘉和杜篤之還是誰在臺上對談,也沒怎么注意。散場后走向捷運,怎么感覺就那么恍如隔世而不爽呢?

    31分鐘前
    • 楊多葷
    • 力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671054/】每一集都很精彩,印象最深是楊德昌編劇的方式,最感慨是姜秀瓊說她一直沒有辦法對媒體談楊導,一是楊德昌會在乎自己的隱私,二是他會認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臺灣并沒有支持他,現(xiàn)在有了一些價值才被需要

    35分鐘前
    • Février
    • 力薦

    楊導在天上看完大家說他脾氣爆做事孩子氣“草你們誤會我了啦”(外加甩帽子)

    36分鐘前
    • 擰腰
    • 力薦

    看完才能體會楊德昌的付出與堅持,嚴苛與眼界。如果有一天能坐在大熒幕前把修復后的七部電影從頭到尾再看一遍,那可太幸福了。我們想知道的還搞不清楚的那些,他早就懂了。

    39分鐘前
    • Orangev.
    • 力薦

    關(guān)于張曼玉受楊導邀請,花楊導的錢到臺灣談項目的一天時間里,還得拿出專門的時間參加成龍的臺灣慈善活動,楊導最后干脆放棄邀請,這事處理得沒毛?。。ㄎ釔郜敿В岣鼝蹛鄣氯A)

    42分鐘前
    • 突然一朵大荷花
    • 力薦

    真實的魔鬼一面。電影依然處在上一個黃金時代之后的衰退期,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緩過來。他的苛刻要求令副導助理崩潰抓狂,實際上是個人理念與家庭作坊的電影產(chǎn)業(yè)沖突無法協(xié)調(diào)。藝術(shù)家脾氣,并非不好搞,拍攝周期長,動不動fire閑人那樣簡單。過高,過于追求完美,導致他自己也燃燒了,甚至透支了生命。

    44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推薦

    天才是超越時代的,天才也是吸血鬼。不過跟一個天才總比跟一個自以為是的好

    48分鐘前
    • luc1en
    • 力薦

    這就是口述的魅力啊,講者垂淚,聽者哽咽。仿佛看了一卷長長的人生,臺前幕后,不同的角度。張震說他與楊導保持距離感,鴻鴻說最恰當?shù)木嚯x就是觀眾。但每個人與楊導共事過的人,都更加深刻理解了電影,在追問人生到底想要什么。電影要建筑的結(jié)構(gòu),創(chuàng)作要邏輯縝密。老友游泳,陽光正午,美國墓園,怪誕

    53分鐘前
    • bird
    • 力薦

    跟著楊德昌做事的人,多多少少受到了他的影響。他有時像個孩子純粹,有時像個憤怒青年,但是對于創(chuàng)作的心,永遠堅持不妥協(xié),名不虛傳的片場暴君。魏德圣說:在美國洛杉磯看到楊導的墓地,上面什么也沒寫,這樣偉大的電影人,令人淚目。

    54分鐘前
    • 阿巴木衛(wèi)
    • 力薦

    “”與楊德昌導演最好的距離,就是做他的觀眾。“”

    56分鐘前
    • 渡邊
    • 力薦

    一個偉大的導演對生活如此敏銳的洞察力究竟來自哪里呢

    60分鐘前
    • 荊棘
    • 力薦

    400分鐘OL:http://m.bilibili.com/video/av10671054.html

    1小時前
    • 深夜聲噎
    • 力薦

    第一次成功添加電影條目,謝謝你楊導,我要加倍努力才是啊。

    1小時前
    • 田廢久必生
    • 力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