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諾曼
看了一些影評噴諾曼的還是挺多。電影最后是諾曼自殺,而且是含著笑,電影中大多數(shù)的角色無論是以大局為重還是以個人利息為先都選擇性舍棄了一些東西,對于一個沒有名分沒有財富,也許生命已經(jīng)是最珍貴東西的諾曼形成強烈對比。大概是導演想強調(diào)人性吧,話說當一個人回首過去時,更容易看到的是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錯和留下的那些遺憾,一輩子做到問心無愧太難了,諾曼說的那句我永遠不會背叛你(其實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也許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2 ) 從頭喪到尾的人
對于“掮客”一詞的認知,
還起源于壹姐曾經(jīng)年少無知時看的小說。
那部小說中的掮客,
是個用利益換取金錢的好手,
什么高官高管,
什么文人墨客,
只要能夠出得起錢財,
為別人拿到他們想要的事物,
就是這群掮客們的使命。
在當時的壹姐看來,掮客這一職業(yè),是一個以命來博錢的職業(yè),為了得到不菲的傭金,他們不論道德,無視法律,他們游走在危險與激情的邊緣,稍不留神便會粉身碎骨。
但壹姐近日看到的一部電影,卻給了壹姐關(guān)于掮客這一職業(yè)不一樣的解讀。
電影名稱《諾曼》,豆瓣評分7.3。
影片講述的男主角諾曼,是個不太合格的掮客。
他在與人交談時習慣自吹自擂,喜歡謊話連篇,而他自吹自擂、謊話連篇的背后,是他想要藉由自己的關(guān)系網(wǎng)來脫離自己落魄的生活窘境??涩F(xiàn)實是,他哪有什么靠譜的關(guān)系網(wǎng)呀?他口中所熟識的某某某,其實不過是與他有過一面之緣,或是有過一句話之緣的陌生人。
好在,諾曼早已在到處說媒拉線的活計中練就了一副厚臉皮的本領(lǐng),任旁人對他如何不客氣,任旁人對他多么冷言冷語,他也只會用微笑去面對。就在他這種對待客戶能屈能伸的態(tài)度里,他的命運被改寫了。
在一次與別人攀關(guān)系的過程中,諾曼見到了以色列的一位副總理艾歇爾,為了能夠成功的與艾歇爾搭訕,諾曼硬著頭皮為他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皮鞋,并親手為其穿上。本以為像以往的每一次攀關(guān)系一樣,此次的見面并不會有任何回報,但幸運的是,三年后的艾歇爾扶搖直上,變身為了以色列總理。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憑借著與艾歇爾的朋友關(guān)系,諾曼的人脈圈頓時開闊了起來,他依然致力于擴張他的關(guān)系網(wǎng),并一度達到了自己事業(yè)的巔峰。
但壹姐提到過,諾曼是個不合格的掮客,他的不合格不僅僅在于他能夠?qū)⒆约旱墓ぷ髯龅镁狡葻o比,還在于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作為一名掮客,嘴巴不嚴,這可是要命的大事。
諾曼就在一次旅行中,與一位法務(wù)人員攀關(guān)系的當口,將自己與總理之間的關(guān)系全部炫耀了出去。是的,炫耀。在諾曼的心里,一直堅定的以為自己與總理之間看似親密的關(guān)系定然能為自己擴張開更多的人脈網(wǎng)。
但很不幸,這個路途中偶遇的法務(wù)人員,卻只聽到了艾歇爾受賄的片段,并且,她以此為線索,展開了對艾歇爾總理的受賄調(diào)查。調(diào)查期間,她甚至還要求諾曼前去出庭作證。
面對這種由自己闖出來的禍事,諾曼在深思之后,做出了一個連壹姐都沒能想到的決定。這個決定,也注定了他悲情的一生(至于決定是什么,壹姐覺得,還是你們自己去看,記憶會比較深刻,咳咳咳……)。
不得不承認的是,諾曼真的是個不合格的掮客,雖然在劇中,他也曾成功的為他人處理過一些需掮客出面解決的問題,但這依然改變不了“他還是那個嘴巴把不嚴,行事情緒化的諾曼”的事實。
壹姐看到有網(wǎng)友評價說諾曼最后的悲情結(jié)局,是因為他的忠誠,可壹姐卻認為,此部電影、此種劇情,其實和忠誠扯不上半毛錢關(guān)系。諾曼,只是當權(quán)者們手中的一粒小棋子,他沒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自己與自己的較勁中凸顯自己的英雄主義。
但這種英雄主義,說真的,挺可悲!
壹姐希望生而為人,我們寧愿少走一些捷徑,少攀一些關(guān)系,少一些炫耀的資本,也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生活下去。這,或許才是一個人,能夠長久的立足之本。
3 ) 你我皆是無名之輩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附著影片中諾曼的影子,或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操勞奔波卻始終碌碌無為,或在夜深難寐時卻無一個可傾訴衷腸的知己好友。
諾曼并算不得上是一個成功的掮客,努力,碰壁,繼續(xù)努力,繼續(xù)碰壁,再次努力,再次碰壁,這似乎就是諾曼每天工作的日常。他做不到八面玲瓏,大人物對他不屑一顧,社區(qū)里的猶太同胞們也視他如空氣;他做不到口吐蓮花,談吐甚至不及一個服裝店的黑人銷售員,只會重復撒著一些諸如我去世的老婆曾是某人保姆的蹩腳謊言。
但他卻是一個稱職的掮客,無論失敗多少次,依舊一直在堅持推銷自己。年過六旬,繼承了一筆并不小遺產(chǎn),本該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卻如此拼命,追究其動力,無非是因為他很喜歡或者說很享受自己被別人需要的那種感覺吧。煢煢孑立的他無法從家庭中獲得這種需求,只得投身與社會,在掙錢的同時享受作為一個“利他主義者”所帶來的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說服工作徹底失敗后從宴會被掃地出門,落寞的他在教堂詩唱班排練歌聲中抬頭睹見了大廳正中的鐫刻著捐贈者的名字的壁碑時,眼神中盡是艷羨。
誰愿意當一輩子當一個無名之輩呢,誰不想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石頭上永垂不朽,留下曾經(jīng)活過的證明呢?
得了鞋子放完鴿子后喝得微醺的部長大人打來一通電話,語氣里盡是感激與歉意,電話里像朋友般的交完心后,諾曼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朋友這個字眼,無時無刻不被諾曼掛在嘴邊作為攬活的敲門磚,但他在內(nèi)心深處卻比任何人都清楚朋友這個字眼的價值。
因為他一個朋友也沒有。
在此刻,我寧愿相信部長大人在收禮和酒精的雙重刺激下至少是有那么一刻是將諾曼當作朋友而非利用工具看的。至少此時的大人除了找諾曼傾訴下神在高處不勝寒的煩惱外,對諾曼看似是無所求的。一個對別人無所求的人大概是可以相信的吧。。。
后來部長大人成了總理大人,在兩次對諾曼有所求的情況下(兒子入學和保證仕途)再次對諾曼朋友相稱,相較之下就令觀眾感覺如同做戲一般了。
其實無名之輩諾曼終其一生所求不過二事:幫別人也幫自己干成一件值得后世留念的事;找到一個能交心的朋友。
最后,諾曼通過努力挽救了差點要被變賣教堂,雖然只是在角落不起眼的位置留下一塊寫著紀念無名氏的壁碑。還向總理大人許下絕不背叛朋友的諾言,默默為其背黑鍋。
影片結(jié)尾,坐在在風雪中長椅上諾曼似乎感覺自己已經(jīng)實現(xiàn)或者永遠實現(xiàn)不了那兩個愿望了,解脫般地抿嘴一笑。
至于他最后是否吃下那個顆花生,已經(jīng)不再重要。因為結(jié)果已經(jīng)注定,他至死也是只能是一個無名之輩了,泯泯眾生中占絕大部分的無名之輩中的一員,如同你我。
4 ) 諾曼,有他值得佩服的一面
沒錯,現(xiàn)實中有很多類似諾曼的這類所謂“顧問”,而且并不惹人喜歡。因為總是在利用各種關(guān)系,謀求一些利益。這些人不屬于實干家,而更像空手套白狼的投機者。
但是在這部電影當中,諾曼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一面。
第一、諾曼對待任何一些人都很熱情,即使對方并不十分待見他。尤其,對那該死的法務(wù)官,也熱情地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盡管對方是不懷好意地在利用他的熱情,來實現(xiàn)她的“成就“。
第二、諾曼對自己的朋友保持忠誠,不出賣朋友,為朋友竭盡所能。他用生命維護了自己總理朋友的地位和榮譽,到臨死之前也為教堂拉來了贊助。但是教堂的拉比對他如何?認為他不值得相信,要他寫書面承諾,追問捐助者。
第三、在影片中,諾曼并沒有利用這些內(nèi)幕消息而為自己賺錢。他把1400萬(或者700萬)巨款用于所謂“好友”的教堂收購款上。
當然,諾曼也說過很多小謊話,不斷地攀龍附鳳,不過在關(guān)鍵時刻可以舍棄自身,保護朋友,這是令他最值得尊重的一面。我覺得電影并不是要給觀眾一個徹頭徹尾拙劣的捐客形象,而是描畫一個有些惹人厭但又值得同情的諾曼。
5 )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而死。終其一生精心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信息網(wǎng),八面玲瓏,成功做了一回伯樂,貌似應(yīng)該成為人生幸福事業(yè)輝煌的起點,然而人生就是大起大落,陌路到來只見大廈傾倒,孤助無援。當吃下那顆苦似毒藥的花生后,似乎預(yù)見到各有各的幸福,可惜與自己無關(guān)。我不會背叛你,這是臨終前對背叛的言行擲地有聲地回應(yīng)與賭上自己的幸福也要使自己謀劃完美演繹,讓人生完美謝幕。不愧于天地,令人肅然起敬!
6 ) 用稍顯悲傷的結(jié)局,藏住了故事的幽默
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顏先生(來自豆瓣)
來源:
//www.douban.com/note/633396478/理查·基爾的皺紋,將歲月刻畫得性感
嚴重劇透,慎閱!
《諾曼》,也許是我2017年差點錯過的電影之一。它的故事線不算復雜,一位主角、一件大衣、一堆演技……足以艷壓許多大片。說實在的,我對許多電影都缺少更深入的解讀方法,只有以個人的角度為大家寫一篇電影觀后感。如果喜歡劇情類的電影,推薦看一看,可以引發(fā)許多思考。
這部電影的主角名叫諾曼,他是在政治圈層里憑著拉取各層關(guān)系,使資源多方交叉互利,從中也謀得個人所需利益的高齡“謀士”。他運用自己的人際方式,認識了一位在政壇不如意的以色列官員,他們甚至成為了“朋友”。沒多久,這位以色列官員坐上了國家的第一把交椅,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擁有這樣牛掰的“朋友”也依然幫助不了諾曼。當然,這樣的幫助有無能為力,也有出于自保的私利。最終,諾曼卷入了一場真情與政治的博弈中,當他放棄政治一方時,仍然沒有忘記使出那套老謀深算的政治“軍體拳”,不僅使多方獲益,而且,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絕大部分的實現(xiàn)。最終,諾曼在沒有真正交心朋友的情境下與被謊言的圍繞中,選擇了吞花生自殺……
在最后的片段里,諾曼扔掉了自己的過敏藥,買了一包花生,接著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著遠處的另一位像流浪漢一般的謀士彈著一架舊鋼琴,諾曼輕輕地拿起了花生米……看完這一幕,我覺得有點悲傷,但隨著悲傷散去,反而感覺到了電影傳達出來的幽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點來理解這一份隱藏的幽默感:
1. 電影的分幕敘述
從整個故事主線來看,即使沒有分幕介紹,相信觀眾也能理解劇情,但這個分幕處理就是一種隱藏的幽默。人們常常覺得,優(yōu)秀的政客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他們的舞臺遍布世界上每一個所到之處的任何角落,而幕布是舞臺上與演員搭檔的靈魂道具,它增加了戲劇性。電影做的分幕處理,與這些政客搭檔起來,簡直就能堪稱“完美”。
2. 賢妻口中的真相
以色列總理夫人一語道破真相,這里的設(shè)置也是幽默了一把。兩口子的睡前交談,妻子覺得丈夫并沒有把諾曼當朋友,只是利用的關(guān)系,但丈夫始終不愿承認地詭辯著。為什么這樣的“看穿”是由一個女人來道破,而不是那些專業(yè)的圈里人?因為同床共枕?我看不一定。
3. 現(xiàn)實生活的影子
當諾曼被以色列的總理朋友用真情耍了之后;當總理的秘書始終不愿接諾曼“善意提供幫助”的電話,諾曼依舊一遍遍執(zhí)著地并且毫無怒氣地將電話撥過去時;當看似同情諾曼的女秘書幫助其他人欺騙諾曼時;當諾曼的侄子察覺叔叔有災(zāi)難而選擇裝作不知道時……
還有很多這樣的場景,除了反映政圈,它也在反映我們的生活:當我們遇見了很在乎的人,而對方并不拿我們當回事時;當我們想為某人提供幫助而被“瞧不上”的拒絕時;當我們想通過打電話關(guān)心某人,反而被一遍遍拒接時;當我們身陷囹圄而被身邊的親朋當面同情,背面拍手叫好、使絆子時;當我們遭遇厄運,親朋裝作不知道時……
我自己曾經(jīng)遇見過以上的部分情況,一般來說,這些遭遇會讓我自覺幽默,首先頓覺不可思議,然后慢慢接受,最后再次看見此類事情時,總能會心一笑,幽默藏心間。
4. 死前不忘老本行
這個點依然包含幽默,自殺在即,諾曼始終不忘再秀一次資源整合的手段。這究竟是心靈的善意,還是被環(huán)境滲透久了的下意識?我傾向于兩者皆有吧。
5. 原來花生是兇器
諾曼拿著花生米笑了,后來我也笑了。這是堪稱2017年年度一千種死法評選大會中“最佳信手拈來獎”。如此讓人覺得敏感、神秘與肅重的電影主題,就這樣被一顆花生搞笑了。其實,諾曼始終活在一個不屬于自己的圈層里,他的內(nèi)心在這樣的舞臺上變成一種抗體,如果諾曼把自己安排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中,他的心極有可能激發(fā)出全新的天賦。最終,他的內(nèi)在被政圈抗拒著,他的身體被花生抗拒著,兩頭都是死胡同,就像不遠處的潦倒謀士,繼續(xù)被抗拒,還是欣然接受抗拒帶來的一切后果?如此來看,這顆拿來搞笑的花生米是否在隱喻政圈人士的最終歸宿,也許,他們在輝煌的盡頭,只能迎來大眾眼中的荒誕結(jié)局,就像這顆花生米?
果然,單從電影傳達的信息來理解,這樣的圈層真不是一般銷售精英能玩轉(zhuǎn)的。(諾曼使用的某些拉關(guān)系手法讓我聯(lián)想到銷售行業(yè)。)
電影中的“摩天輪理論”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有時你會升到頂端,有時會降到底端,位高權(quán)重,你一旦經(jīng)歷過就不會安于更低的位置了?!敝Z曼懂得這個道理,也許他自知已經(jīng)被頂端的某一片景色深深吸引。
這個圈層雖然給人以超乎平常想像的巨大輝煌,但是,與隨之降臨的深淵對比,不僅短暫如云煙,而且加深了掉落之后的痛苦與恐懼。有膽進入圈層的人不在少數(shù),有膽凈身出戶的人卻不多。每個人最終的盡頭都是“吞花生”,只是許多普通人擁有選擇方式的權(quán)利,而他們沒得選。
有人說,美國是一個崇尚金錢與青春的地方,但近幾年逐漸增多的老年人題材的電影,是否說明老年人群體正在被逐漸關(guān)注?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年老之后依舊可以揮灑的“青春”,“吞花生”也需要勇氣,這是對許多年輕人早已枯萎的身心的隱喻較量。
或許,有人覺得這個老人滿嘴大話、謊話,但我卻認為他擁有這個職業(yè)的職業(yè)精神!
以上為個人對電影的觀后感與思考。
7 ) 一場猶太人的游戲
F55:《諾曼》~導演:約瑟夫.斯達~好片!看似前面的絮絮叨叨,實是為最后這個小人物的悲慘鋪墊 ~ 這部片子,導演必然是編劇,導演表現(xiàn)自己的構(gòu)思和表現(xiàn)借來的構(gòu)思,是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自信的~開始,是在看故事,慢慢地,就被小人物的可悲和可氣所吸引,最后,那種不會感動你的可憐,比被感動還要讓人難以平息~講述是平實的,平實中導演會有一些犀利的鏡感,描述人物,反復使用,變成了演員的一種表演方式,突出著人物的性格,以及性格的對比;配樂低調(diào),但是,鋼琴的每一個觸鍵,都是片子的心情,一種不經(jīng)意間的精致,直到最后小人物不得不走向的自盡之路時,配樂中和聲的輕松與悲壯,就是導演對于小人物的全部詮釋,好厲害的配樂!~一場猶太人之間的游戲~理查.基爾,默默地演著有態(tài)度的電影~
8 ) 挺可悲的
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一個不合格的掮客 一個自不量力的圣人 以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所有人都會受益的關(guān)系網(wǎng) 通過搭訕的方式擠入上層社會 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完成自己的野心 最終又好死不死被他人以及自己坑死的故事
本不喜歡看驚悚片 但這是少有的一部讓我看完后還不惜余力地一口氣把所有影評都看完的片子 真的挺讓人五味雜陳的 錢權(quán)做主的世界 你再打腫臉也充不了胖子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 都不要撒謊 也不要高看自己 再精密再完美再運籌帷幄的計劃也不如變化來得快 也再次清楚的反應(yīng)了人性是多么靠不住的東西
但他最后寧可自殺 也要忠于他自己所相信的東西 曾信誓旦旦作出承諾的人 也不愿背叛自己 挺有教育性意義的 黑色幽默的形式把人性的自私自利陰暗面和社會的現(xiàn)實諷刺得淋漓盡致 各種尬聊情節(jié)真的尷尬到讓人忍不住想快進 美國社火階層固化嚴重
在火車上大嘴巴,下車后被法務(wù)部女人揭穿那段可以說是很好笑了,一個懷著好心腸的“上帝之手”。
關(guān)于政治掮客的黑色喜劇故事,可悲,可憐,但是仔細想想,諾曼的所作所為也的確只能是這樣的結(jié)局,他比我們熟知的那個‘比爾蓋茨的女婿’的故事玩的更過火,畢竟牽扯到政界嘛,到處是地雷陣。況且這個職業(yè),即使做到極致,像縱橫家蘇秦張儀那樣執(zhí)六國相印,風光無兩,最后不也落得慘死的下場。
最后,他有了他的認可,所以,士為知己者死,不管,他是否是真的知己。諾曼知道自己是什么貨色,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最后的堅持。
Richard Gere的演技真棒啊!尤其是已經(jīng)有好多年沒有看過他的新片了,這一下子把我們拉入了一個老年人的richard. 面部表情,手部動作,把握的真精確。讓我們對這個人物一直好奇,跟他跟各色人等會面,電話。但是他為別人牽線的目的是什么?年老之后找到個人存在感?這不像猶太人的作為啊!
諾曼就像個小丑,最后只能以死來平息政治斗爭。影片得意的地方是諾曼那幾通電話,場景混剪,意境分明,很黑色幽默。配樂挺有feel,與人物性格形成異曲同工之妙。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交代諾曼這樣做的原因。沒能深入剖析,比較可惜。
想不通一個混跡于政治圈多年或者說一輩子的fixer,竟然這么口無遮攔、天真,對著以色列司法部女調(diào)查員科普自己如何做fixer,如何拉關(guān)系,如何送以色列總理一雙鞋??送的時候不知道這是賄賂嗎???在政治圈交朋友以為是真正的友情?以色列總理(雖然那時還不是)得到送的鞋竟然感激涕零?不懂這編劇
其實就是你我身邊最??匆姷哪欠N交際婊,好像誰都認識,靠二傳人際關(guān)系和情報來生存……沒能成大氣候的根本原因就是嘴巴太松了
諾曼在猶太教堂后的小巷接到總理的私人來電,他說你要做籍籍無名的英烈,請原諒我。也是在這條小巷,他為食言而沒有赴約,請求原諒。諾曼當然會原諒,他知道那雙昂貴皮鞋一旦穿上就會因習慣而脫不掉,摩天輪攀上頂端再無法接受下落。有人大婚有人復職有人牟利有人入學,只有諾曼吞下花生,荒唐地犧牲。
企圖把一個反英雄過度到英雄,但根本沒有說服力。吉爾的年紀演這個角色也不適合。
holyy shit this is depressing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當一個段子變成一部電影。當你就是被過掉的河上那座橋。當你忍過前15分鐘,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寓言電影===
還算是很高級的黑色喜劇,導演花了四幕闡述了一個理論。
對于理查基爾的某些政治觀點和言論不敢茍同,但就演技來說,從一級恐懼和諾頓飆戲開始,也是難得的實力派。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舅舅口中那次在北京遇到的“掮客”,如何從一個小學老師混到號稱混跡京城政經(jīng)圈的二桿子。戰(zhàn)國遺魂啊
真的是睡著了。在重要的部分睡著了,睡醒李察基爾就安排后事要自殺了!所以說做consulting真的很悲哀啊,你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是人際關(guān)系,太容易被自己繞進去,一不小心就死了。我們都只是上帝翻云覆雨游戲的一顆水蒸氣,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loser。鏡頭一兩下晃得太厲害,景深用得很紐約。
“我來拉個群吧”
四幕劇,政治網(wǎng)。一個政治掮客在各方勢力之間騰挪倒轉(zhuǎn),給所有人“排憂解難”的故事。最大硬傷可能還是缺少對主角行為動機的合理解釋,但理查·基爾一套戲服撐起了整個表演型人格??!
“感謝慷慨的無名氏”
極度黑色幽默喜(悲)劇,坐在長凳上,腦海里閃過所有的幻覺,寒風吹過,遂吃下Nuts了結(jié)殘生,從未存在,亦從不重要。
塑造一個舉手投足都透著可悲的角色需要了不起的演技
詫異導演竟然寫出了這么一個故事,好一出魔幻的“官場現(xiàn)形記”...電影被分成了一幕一幕,更多一絲戲劇的趣味。太久沒看Gere的電影,都忘了他是那么能演--對Norman完美的角色塑造讓所有觀眾都在“讀”他:他“fix”了所有,又好像什么也沒有。大人物話事、一切靠錢權(quán)說話下,他竟然也是如此渺小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