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隨著互聯(lián)網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發(fā)展,直播儼然成為某種文化潮流。
YY、虎牙、抖音等客戶端崛起,讓新媒體的時代變得更加從容和親民。
在一個人人都可以拿出手機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上,成名仿佛近在咫尺,擁有好的點子和營銷思路,僅需一場直播,屏幕前的觀眾就會為你瘋狂打call。
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是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階段性產物,它契合了大眾的娛樂精神和文化需要:獵奇、窺視、情感宣泄等。
作為信息“碎片化”的延伸式傳播媒介,直播平臺很好的扮演了自己在現(xiàn)代社會的角色,以其新奇的姿態(tài),炫目的腦洞,將人群聚集起來,并匯成一句話:“老鐵,記得雙擊666”。
今天,耶米要說的電影,是在2016年7月北美上映的《玩命直播》。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維納斯的普通女孩兒。
和許多紐約的青少年一樣,她不用沉溺學習,早上起床就可以不緊不慢瀏覽網頁,翻翻暗戀對象的推特,和閨蜜視頻聊聊天。
喜歡音樂和拍照,有一顆渴望被人關注的心。
眼神好使的朋友會覺得女主很眼熟。
沒錯,她就是電影《狩獵》中出場就掛的“傻白甜”本尊。
這次導演很夠意思,為她設計了一個專屬的獨立副本:
Level 0 基本人設
清純美少女一枚,閨蜜貌美很花心,跟班是個技術宅。
在進入副本前,女主都在劇本的指引下,極力演好“乖乖女”形象。
聽媽媽的話,偷拍暗戀對象,活在閨蜜的影響之中,很少有自己的主見。
然而,這一系列的鋪墊,并沒有樹立起女主的個性特點,反而步入了“傻白甜”的怪圈,成為非常雞肋的劇情。
她對于角色的演繹還欠缺火候,沒辦法做到游刃有余,再加之劇本本身的不完美,所以你會在一部電影里,經歷不到24小時的時間跨度,看到完全兩種風格的女主形象,這不是腦洞,這是災難現(xiàn)場。
所謂“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p>
性格轉變太生猛的,可能來自阿卡姆。
女主的美貌有目共睹,技術宅肯定在心中暗暗念叨過“誓死追隨左右”的話語,然而如此幸運的事情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說明制片方對女主是真愛啊。
不然,怎么可以稱之為專屬副本呢?
Level 1 撕B大戰(zhàn)
閨蜜有三好:愛哭、易撕、原上草。
編劇的腦回路永遠會在這些詞上大動文章。
所以影片中,第一個被設計好的矛盾點,就是閨蜜之間的“互撕”事件。
女主不敢直面暗戀的對象,閨蜜慫恿不成,竟然自己直接去告知,損了女主的面子不說,還反復暗示她沒有膽量。
雖然劇情發(fā)展無可厚非,但是通過這種方式逼迫女主從沒有主見的“乖乖女”轉變成敢于直面任何挑戰(zhàn)的“直播女孩”缺乏一定的說服力。
設計感強烈,進而割裂了人物性格,讓故事在邏輯性和連貫性上出現(xiàn)明顯斷層。
導演為了彌補這一問題,希望用女主騎車的街景和背景樂一帶而過,并通過大喊、扔包等鏡頭闡述她內心的不悅。
不過,如此低段位的情緒渲染技巧,在女主一副我不知傷心為何物的面部表情上,就黯然失色了。
Level 2 歡迎進入“膽量”副本
“膽量”副本:一個游戲;全天性的比賽,類似“大冒險”;旁觀者付費觀看,參與者為獎金和榮譽比賽。
參與模式:采用徹底的民主方式;由旁觀者決定參與者的挑戰(zhàn);旁觀者最多的參與者,將進入最后的決賽;冠軍獨得所有獎金。
旁觀者可以在任何地點旁觀,但鼓勵拍攝。
三條規(guī)則:第一,所有的挑戰(zhàn)必須要拍攝在參與者的手機上;第二,只有兩種情況下被淘汰,挑戰(zhàn)失敗或退出;第三,舉報者不得好死。
女主被閨蜜刺激后,希望通過“膽量”游戲來證明自己,像極了一個青春期的小孩兒,在跟朋友賭氣。
而當她注冊了賬號之后,電影正式步入刷副本模式。
①【前往任務地點】女主拉上跟班,在規(guī)定時間趕到。
②【與陌生人接吻五秒】女主寧愿親吻陌生人,也不理小跟班,完成后獲得100美元獎勵。
③【和剛搭話的男人去市區(qū)】心疼小跟班20秒,這哪里是膽量游戲,完全是“珍愛網”,完成后獲得200美元獎勵。
④【商場試穿指定衣服】賺錢這么容易,還要啥工作,穿個衣服就可以入賬500美元。
⑤【離開商場】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衣服被偷,任務下達,一貫乖乖女的她竟然可以接受只穿內衣褲在商場奔跑,畢竟可以拿2500美元哇。
⑥【紋身+蒙眼飆車】再次心疼小跟班,他在擔心女主的安危,而女主則在外面撩漢。
⑦【高空漫步挑戰(zhàn)】這已經不是游戲了,而是玩命的金錢世界,1.5萬美元可不是天天可以收到的。
Level 3 懲罰小黑屋
女主從跟班那里得知一夜男友的真面目后,突發(fā)奇想的報警思路,瞬間拉低主角團的智力均值,影片在這里究竟是想表達游戲制作商的勢力強大,還是點明女主仍然是那個“乖乖女”。
確實不太明白。
她一路嗨上天,雖然滿嘴媽媽,但瘋狂的事情一樣沒落。
被一個帥氣男孩迷得神魂顛倒,做了一些瘋狂的事情就開始想羞羞的故事,幸好分級不允許,不然夜色濃郁之中,誰撲倒誰都還說不準。
眾目睽睽之下找警察的行為,讓女主順利按照劇本框架,解鎖了告密者的懲罰黑屋支線。
故事進展到這里,耶米私以為會上演一出類似小丑給哥譚市留下的社會性謎題一樣,從人性的角度升華影片主題,但是稍有遺憾,整體格局并沒有大突破。
“膽量”組織只是把她抓起來嚇唬了一次,并黑了她家的銀行賬號。
然后就沒了下文,直接開啟了終局。
而影迷們很上心的組織,也在突然變得神勇無敵,計謀超群的女主智商碾壓下,出現(xiàn)服務器崩潰,人心渙散的局面,并在影片結尾銷聲匿跡。
這并不符合一個宏大組織的設定。
所以也只能解釋成一句話:她的副本她做主吧。
影片中,導演也試圖揭露一些社會現(xiàn)象。
譬如直播沒有下限,為了吸引觀眾,脫衣露臀,臥軌求生,這些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背后,其實都有人為因素的推波助瀾。
高贊意味著流量。
而吸引則是高贊的源頭。
在信息時代,一個播主的流量可以輕松轉化為機遇:金錢、品牌、甚至是明星效應。
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基礎和才華。
那么秀下限就成為不少播客的捷徑優(yōu)選,畢竟博眼球的直播方式可以滿足一些人的獵奇心態(tài)和窺視欲。
跳河、吃玻璃、脫衣艷舞等等,網絡直播成了魚龍混雜的代名詞,以至于不了解實情的市民,對于直播的印象還是美女和色情。
近些年也興起了極限運動直播。
在這個高危播客群體里,每一年喪生的人不在少數,當年的“極限詠寧”就死于一次直播事故。
擁有幾百萬粉絲的賬號一夜之間成為傳說,在記錄他生命最后時刻的視頻中,留下的唯有沉默和唏噓。
這是直播的高光時刻。
也是主播的高危瞬間。
“在人群里勇敢是很簡單的?!?/p>
劇情在達到終局后,通過女主之口,劇本的野心昭然若揭,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現(xiàn)象:“在群體中,每一種感情和行為都具有傳染性?!保ㄒ浴稙鹾现姟罚?/p>
簡而言之,當人身處群體中,就會暫時忘記自己的人格,被集體心理所渲染,出現(xiàn)與自己個性相矛盾的行為。
這便是集體意識的催眠魔力。
舉個例子:暴動。
并非人人都是仇恨的集合體,但是經過某一系列極端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必然會在人群中引起公憤(情緒的傳染與催眠),從而出現(xiàn)暴動。
聯(lián)系到直播行業(yè),其本質就是對此心理學現(xiàn)象的廣泛運用:通過主播帶動群體,在直播間完成情緒感染和群體催眠,從而高效轉化為經濟價值。
同時,當個體剝離了真實身份,藏匿于群體的庇護之下,鍵盤俠也就應運而生。
影片最后的勝利,就是女主對此心理學現(xiàn)象的反向推導,讓每個人都剝去群體的外衣,成為實實在在的自然人,精準定位到姓名和電話,讓每個人在心理層面承受社會的約束。
電影《玩命直播》選擇大團圓式的結局方式。
原因在于它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探討社會現(xiàn)實的影片,其內核還是青春電影,只不過多了一層獵奇外殼的包裝。
家庭、友誼、愛情,這些被青春冠名的詞匯,最后在女主身上,都得到幸福收尾。
總體而言,電影中規(guī)中矩,利用直播的噱頭踩了一波紅線,能讓你一飽眼福,但是劇情轉換過于生硬,人物臉譜化的描繪,則讓故事硬傷很多。
畢竟嘛,這是設計好的游戲副本,圖一樂,參與或者旁觀,全由自己做主。
上個星期看完Suicide Squad(繼大上個月為了避開堵車時間看了Alice 2之后的又一沉重打擊)之后情緒一度極其低落。不敢去電影院了。 然而時光飛逝,又到了周二。本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基本原則,我覺得還是得去一趟。但這次我很小心,連爆米花都沒買,并且自帶了礦泉水:一旦再次踩雷,可以將損失降到最小。選片的過程也是九死一生:身為貓奴的我,本來一心想看Nine Lives,但在即將出門的一瞬間,感覺應該在Fandango走個形式查一下評分。結果不看不要緊:rotten tomato 新鮮度7%……頓時嚇得我褲襠一熱,絕望之情溢于言表……就只能重新選片。但沒想到的是,最后在倉促的時間里竟然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 沒錯,看了這部片是我在今年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相比于一些預告騙已經交代出所有亮點的影騙(咳Suicide...咳咳Squad),Nerve的情節(jié)算是相當緊湊,節(jié)奏也是超級棒,全程無尿點。人設的話,雖然有一些角色(好吧大部分角色)會稍稍...有那么一點兒...輕微(好吧是非常)臉譜化...但辨證地想,如果是完全original的話,我們看著得多累呢。 微胖嘟嘴小婊砸和Vee這一對用實際行動再次向廣大考生證明: “閨蜜”是用來相互禍害的。小婊砸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典型的popular碧池人設,一上來就以上帝視角和親媽姿態(tài)勸說Vee不要做躲在角落里的小蝦米,并強行替Vee向她暗戀的男僧表白,后面更是在Vee變網紅之后各種酸。不過那些athletes本身也就是行走的男碧池,沒錯,和小婊砸搞在一起只是早晚的事兒。所以最后她倆強行和好的時候,實在是難以李菊福,媽的怒減一分 (不過這種樂于以德報怨笑著原諒一切傷害的斯德哥爾摩患者在生活中其實好像也并不少見的,但是編劇,我對你的期待真的要高于這個啊)。好在Vee身邊有個疑似雙魚座的體貼入微不求回報的小跟班兒,堅守著備胎的道德準則,在被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xiàn),在女神和別人親嘴兒的時候深藏功與名。戴蘭蘭這個騷浪賤也真是夠了,騎摩托車撩妹兒,搞了一晚上驚心動魄,真是努力實踐了心理學的吊橋效應理論,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說了,故事的情節(jié)非常緊湊,節(jié)奏也是非常的棒。作為一個看電影時特別愛嗶嗶的女觀眾,我奇跡般安靜地看完了整個電影。話說回來這個主題還是相當的討喜啊:大冒險一個接一個的來,不給觀眾溜號的機會。你想啊,你平時玩兒真心話大冒險時候都那么因缺思汀呢,更何況人家是又親嘴兒又裸奔更蒙眼開車的高玩呢。其實還真是一個很難拍得無聊的故事。 故事有趣,內涵也不差。就是俗話說的既有內在美也有外在美……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Vee的小跟班兒提到dark web的時候我心里就開始突突了(前段時間看的深網奇談給我留下不小的陰影),果然這個游戲不是那么容易玩兒的。配合的好,給你打錢沒有問題。打破規(guī)則非要告密,抱歉沒收你全部資產和你...的身份。Snitches gets stitches. 沒錯,第一次把我嚇到的就是Vee在車廂里醒來的時候電腦屏幕上閃過的所有Vee的個人信息的畫面,我記得有一張是她的護照首頁。尤其是當電腦說出 “We have your future." 這句的時候,我一點兒也不懷疑它的真實性。對,這就是dark web的規(guī)則: 不遵守規(guī)則,你的個人信息就可能被公開出售,比 “You are a dead man.” 更恐怖的威脅是 “You are a naked man.” 這也是這部電影里最讓我細思恐極的細節(jié)。建議認為我聳人聽聞或者對暗網沒有敬畏之心的朋友們去看恐怖鳥的深網奇談。 影片從一開始就明置了“watcher” 和“player”兩種角色,并且毫不掩飾對watchers的諷刺。那些拿著手機窺探別人生活的人,在期待著一種什么樣的刺激?看陌生人接吻,裸奔,蒙眼飆車,高空過梯?相比這些,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意外吧。絕望的主婦里面Mrs Hufer失蹤之后,她姐姐面對著熱心幫助尋人的鄰居們故意拋出Mrs Hufer可能已經死了的猜測,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想象中的場景,然后在身邊的牧師(還是警察?我忘了)詫異的目光中小聲說了句“Please. Human beings feed on misery.” 哈哈,拜托,別對自己也這么虛偽唄,人類本來就是以窺視別人的悲慘為食,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當Vee被領到斗獸場的中心,帶著面具的觀眾和手機屏幕前的觀眾不負責任地決定別人生死的時候— 只是他們不知道其實兩只困獸才是真正在操控游戲的人。這情景就像魯迅的《復仇》: 手持長矛的兩人赤裸著全身長久地站立,似要擁抱,似要殺戮,然而當圍觀的人們由興奮等到呆滯,兩人卻毫不見擁抱或殺戮之意。這是一場演員對觀眾的復仇— 興奮地等待著別人的悲劇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悲劇正在發(fā)生。 題外話:小時候不愛看魯迅,覺得太正統(tǒng)太無聊,又有點兒莫名其妙?,F(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句句是真話。
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劇情很平庸,沒有尿點,沒意思。。。。。。。。。。。。。。。。。。。。。
玩命直播|??????
朋友推薦的,于是找來看。
電影定位是青少年電影,所以主角也是青少年。
整個電影講得大家玩一個叫nerve直播游戲,游戲會發(fā)布任務,選擇完成或不完成。完成有現(xiàn)金獎勵,不完成就退出。但不能告密,如果告密就變成prisoner,只能選擇完成任務。
但這個直播游戲,肯定是越獵奇,觀眾越多。為了爭奪第一名,各種直播任務都會去完成。
比如高空挑戰(zhàn),蒙眼開摩托等。
最終的一個挑戰(zhàn)是,讓大家投票,選擇是否射殺女主vee。
投票結果,自不用說。
那如何解決這個死局,最終導演給的答案是,讓女主假死,然后觀眾的手機直播軟件上顯示一句話,你是這場謀殺的從犯。
于是大家就放棄這個直播軟件,幡然醒悟。(當然這個醒悟是我加的)
看到這里,只想到一句話別考驗人性。
那些在跳樓者下面圍觀的群眾,那些在自殺者的微博下面叫囂的人。
在跳樓者真的跳下大樓,在自殺者真的自殺,在血淋淋的尸體前,留下的話,根本不會是懺悔,反而是牢騷,
“你怎么承受能力這么差?”
“我也沒說什么”
“ta自殺關我什么事兒”
“哇,居然有人真的自殺”
“這是ta自己選擇的,和我有什么關系”
還有一部分人,會沉默的走開,就像ta剛剛沉默的圍觀一樣。
而或許還會有自媒體來圍觀,幫助別人創(chuàng)造N個10w+
所以,把性命放在別人手里,以為自己的一時意氣,能換來別人的懺悔,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都是選擇性金魚記憶,習慣性的將不好的事忘掉,然后開啟下一個故事。
好好活著,是我對自己的忠告。
我不奢望我能改變世界。我也不奢望我能改變他人。
我就想,我希望我能好好活著,任何的決定我自己做,任何選擇我自己做。
勇敢選擇,然后接受選擇帶來的后果。不因一時意氣,而逞一時之勇。
1.游戲設定真的不錯 2.不管顏值還是個性,比起男主我都更喜歡IT男閨蜜。 3.不是說女主飾演的無趣乖乖女不會被男主這種天菜愛,而是他的愛來得太奇怪好像完全激情產物,一看就是背后有問題啊; 4.說實話,閨蜜對女主比女主對閨蜜要好多了; 5.爬梯子還是穿運動鞋更好一點; 6.比起無趣,女主更大的問題是沖動…… 7.果然在當代任何有網絡觀眾注視的比賽中,炒cp才是最快圈粉的辦法 8.全劇最科幻的地方在于,搞這么大國家力量居然還沒發(fā)現(xiàn),更科幻的是女主朋友的一個小團隊就能黑掉連國家力量都搞不掉的神秘力量 9.美國青少年毀滅世界,日本青少年拯救世界,中國青少年好好學習建設世界 10.本來以為這部電影是諷刺社交網絡的,結果是在諷刺直接民主 11.現(xiàn)實中嘴炮拯救世界是不實際的,因為不以真實身份現(xiàn)身的鍵盤俠有恃無恐,他們比電影里看到女主中槍倒下就選擇登出的青少年們可怕多了,比如罵貨拉拉女孩和癌癥網紅博主的那些人,罵到你死,死了也要罵。
_相信很多人是為了女主去看這部電影,例如我。故事講述乖乖女主的好閨蜜沉迷直播游戲,順便把女主也拉入坑。家境貧困的女主發(fā)現(xiàn)這直播游戲居然可以賺錢,一步步深陷不可自拔。然而,主角光環(huán)籠罩正義感十足的女主發(fā)現(xiàn)這個直播游戲已導致某些玩家死亡,于是聯(lián)合男主找尋bug把直播游戲給廢掉了。Hooray!只能說92年生的我已然不是看偶像青春熱血電影的年紀了,好老!情節(jié)看似刺激,其實很無聊且膚淺;看似有深層的含義,然而是老生常談。全程尿點。By the way,女主的顏,是整部片子唯一的看點。
概念不錯,作為小成本制作影片完成度也還可以。音樂不錯,表演也不尷尬。神通廣大電腦黑客+說教的結尾太弱。整體缺乏深度,只是快來快去的爆米花片。感覺快手上那些奇葩視頻主播再發(fā)展下去真有可能豁出去弄成這樣,而且是主動的。
概念挺酷的,完全可以像饑餓游戲一樣拍世界大賽。用霓虹燈制造一種光怪陸離感,大概是預算問題,本來應該更炫的。細節(jié)經不起推敲,又聯(lián)網又視頻的,手機不充電么?final round一共有四十個小時,為什么開派對的人還在開派對?
劇情設計挺有趣的 想想就覺得刺激 但同時 搜集你在社交網絡上的所有信息未免太細思極恐了些 擁有你的個人信息就可以控制你的行為以及生活 其實用心點可以拍的更好 但也就是個爆米花電影了 Dave Franco和Emma Roberts太甜了啊 戴蘭蘭含笑溫柔的眼光omg 忍不住想讓這倆在一起 顏狗為了臉加一星!
你是我的眼,直播大冒險。觀眾亦同謀,不如滾床單。
美國快手,不過最后有點拍砸了
有點《黑鏡》范。年輕一代的網絡社交癮,欲望與虛榮都明碼標價,而那種激將與沖動下的青春,還是被主演玩得挺抓人的。迷幻感的視聽效果,又特別契合這座癲狂的城市。但前面如此酣暢自若,刺激張狂,到后面卻硬要用敷衍筆法處理,俗套無趣而扯淡。也許,從player變成watcher了。
全程無尿點,節(jié)奏緊張刺激,男女主顏值雙高,氣場也很搭,bgm很好聽。比同期的自殺小隊好看很多
開頭還可以,以為最后能來個黑暗深刻點的結局,不想后面節(jié)奏大亂,大團圓的結局屢見不鮮。
感覺更適合拍成美劇吧
3.5 前半部分真的很好,簡直比預告片好看多,后面就有點俗套高中生了,到了結尾更是飛快走HE。弗蘭科弟弟真是一枚超級肉彈啊,簡直了!而且年紀明明不小卻感覺和女主同齡!
這是一部給鍵盤俠們看的諷刺片,無聊和好奇心讓每人都成為罪惡的幫兇。
把饑餓游戲搬到現(xiàn)代紐約,看熊孩子們花樣作死。完全瞄準e世代觀眾群的概念電影,一個概念從頭刷到尾,后半段都刷出尷尬癌了,好在有各種曲風的配樂迷幻霸屏。跟Lights Out一樣,都是一招鮮~
本來一個非常當代性的議題,結果被搞得很青少年向。正面,勵志,青春,消解了這個題材所有的力度。
今年上映的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全程無尿點全程冷汗直冒
黑客小哥長得太甜了..簡直誘發(fā)我的怪蜀黍心
"呼吁網絡實名制,共同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直播環(huán)境"的主旋律大片。
質感比較low,但劇情掌控得還不錯,讓人不太能猜到走向。放在人人圍剿趙薇馬蓉的天朝當下環(huán)境尤其合適,匿名的圍觀網民只是參與謀殺者。講的是同一個道理,比陳導演的《搜索》表現(xiàn)手法好多了。
好看!小成本拍的那么好看,要逼死大片嗎?除了質感很low外,張弛有度,毫無尿點,但結局拍成這樣,估計導演也參加了「玩命直播」吧,游戲挑戰(zhàn)就是「導演把電影結尾搞砸」.....
IT小哥多可愛啊,聰明又靠譜,默默愛著女主,女主居然不選他,為女主的品味果斷減一星。
電影質感的輕佻其實是與題材高度契合的,對于集體性狂熱和青少年群體的問題都有一定的指涉,但前半段的肆意妄為導致了后半段明顯的力不從心,就算是個必須要Happy Ending的商業(yè)片,破局和切題的方式都太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