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做一個熱血老師
做一個熱血老師
這周的科研博客推薦了一篇文章“敢于做夢,敢于冒險 ——《熱血教師》觀后感”里面介紹了以美國小學教師克拉克為原型的電影《熱血老師》,克拉克的書《教育的55個細節(jié)》我看過,很受啟發(fā),這個電影《熱血教師》我看過一點,因為是英文版,所以一直沒有看完??戳诉@篇文章再一次上百度視頻中搜索,卻發(fā)現(xiàn)以前看到的《熱血老師》克拉克,全部被一個同名的韓劇給擠掉了。一直翻到最后也沒有,原來那么多克拉克怎么就沒了呢?趕緊上自己搜藏的視頻里去找,還好,我下載下來了。里面沒空看的視頻還有很多,包括《南京南京》。
美國是一個商業(yè)社會,是沒有主旋律這一說的,掙不到錢的電影是不會拍的。能夠把一個普通的小學老師拍成電影,說明克拉克真的可以打動很多美國人的心。雖然很多國家把老師劃分為公務員,但是老師不是公務員,老師最偉大的使命并不是聽命與領導,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愛護、發(fā)現(xiàn)、尊重、理解自己的學生??死说?5條班規(guī)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并沒有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而是用自己的頭腦在思考教育,思考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當你站在講臺前的時候,所有的教育經(jīng)驗其實都僅僅是參考,唯一的真理只有你才能夠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熱血老師,都可以征服自己的學生。有時間我會再一次把這部我推薦給很多人的電影看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做一個克拉克這樣的熱血老師。
2 ) 熱血教師
影片講述了教師一人來到紐約講授了學校最差是班級,在老師是細心陪伴下,一群頑固不靈的孩子們的靈魂被喚醒取得成功的故事。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面對連校長都不能管教的孩子。第一條就是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每一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我們必須彼此尊重。對老師:“you should call sir,not man or fool”。第一條班規(guī):我們是一家人。“我是你們親人,你們也是我的親人”,在言語的影響下迅速構(gòu)建起老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只有在集體觀念的影響下才能將班上的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聯(lián)系在一起,彼此對對方產(chǎn)生責任感,而生活在集體的個人,其中任何一個人打破這種平衡,集體的壓力會讓其中的個體產(chǎn)生出這種負罪感。面對一個班級,來自他人對學生的制約或許是老師的另一個妙招。在有序排隊中,面對其他同學帶來的壓力下,小女孩最終承認了插隊的事實。
降低身份,貼近學生的生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除了站在講臺上傳授學校規(guī)定的課本知識,在課堂上幫助孩子們應付考試之外,在生活中了解學生才能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走上通往學習的捷徑。影片中的女孩在課堂上處處與老師作對,作業(yè)一直不寫。作為老師應該思考為什么?是什么制約她做作業(yè)?而不是無腦地批評而形成這種惡性循環(huán)。沒有一個正常人會無緣無故喜歡做所謂的壞事,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的性格是她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的產(chǎn)物。當老師走進她的家庭生活,才知道原來是家庭的負擔占用了太多的時間。當然,影片中的老師最后被家長粗魯無禮的趕了出來,這無可厚非,作為一個母親是值得稱贊的。老師固然可以通過家訪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沒有經(jīng)過家長的同意擅自去廚房做飯?撇下這部影片,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學校能有什么更好的途徑保證老師僅僅是教師而不是披著羊皮的狼?這需要我們更多去思考。在學生眼中,大部分情況下,老師只是老師,一部分原因來自教師的性格(高傲,例行公事,不了解等等),另一部分來自接受者受到發(fā)出者的影響(對老師的刻板影響或恐怖)。當然在影片中,剛開始在學生眼中老師或有或無,后來老師放下身份走進學生生活中,比如與學生的身份互換,讓學生來教授跳繩;或在課堂中通過自己喝牛奶貶低身份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身份的互換無形的抬高了學生的地位,讓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對學生的鼓勵,以心換心。全校最差的班級的頭銜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貼上了標簽,我很差,我考試不可能通過的,我肯定畢不了業(yè)。影片中老師說過最多的話就是相信你們自己,你們肯定可以,給每一個得到A的孩子的獎勵等等,最后燃起了學生的信心,通過了畢業(yè)考試。事實上,這種成功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老師就算是最好的教師,擁有最上乘的學習資源,學生不付出行動也只是付諸一炬。所以好的班級是學生與老師的雙向互動,學生始終站據(jù)主體地位。顯然,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也做了很多努力,對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力了如指掌。比如誰擅長涂鴉,誰有領導力,誰的而好奇心最大,誰最沉穩(wěn)。這源于老師不放棄的精神,源于他的執(zhí)著和信心。這種以心換心,春風般的潛移默化最后適時地喚醒了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在這種師生互動中,必要的話還要借助某種中介。雖然這部電影是在2006年上映的,但科技在教育中的地位已經(jīng)顯現(xiàn)。在老師生病期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自主教學。這一點是現(xiàn)在二十世紀發(fā)展的勢頭。事實上,學會自主學習的學生更能享受互聯(lián)網(wǎng)的的紅利,花極少的成本就可以學習到世界上優(yōu)質(zhì)的資源。假設知識資源固定,面對這種虛擬與現(xiàn)實的對比,學生看清楚了世界資源的豐富和匱乏,老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素質(zhì)才能在學生的心中站得穩(wěn)。如果一個站在講臺上但能力不強的老師,在那些天賦極高的學生面前就像一個馬戲團的小丑。所以老師要終生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才能符合站在講臺上的資格。
影片中老師的成功實踐來自于他的敢于擔當、他的勇氣。面對校長的憤怒,學生的無理取鬧,老師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飯碗。也曾失望過,放棄過,但那里的學生還在那里等著你去做出改變??赐旰蠼o我最大的啟發(fā)是思考自己,而不是去借鑒。唯一的真理只有自己走上講臺上去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影片中的老師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但不能復制粘貼到世界的任何學校,這是不負責任的甚至毫無道理可言。
3 ) 我想看到美國的娛樂,卻看到了中國的主旋律
《The Ron Clark Story》,主演:Matthew Perry。
在店里看到Matthew的DVD封面,簡直就快高興得瘋掉了,二話沒說就把碟捧回了家,從《FRIENDS》開始就深深深深愛上了他。
滿心期待把碟塞進了機器,準備大大HAPPY一場。
看完后,覺得比起日本的GTO,這實在是一部太在意料之中的電影了。
這本是該按照美國人的商業(yè)娛樂邏輯來拍的電影,卻選擇了“感動中國”一般的主旋律思路,于是,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按照預言按部就班地發(fā)生。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90年代,Matthew為了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離開了出身的小鎮(zhèn),來到了紐約哈林黑人區(qū)執(zhí)教,看過《人人都恨CHRIS》的朋友,應該都了解美國黑人區(qū)的情況:種族歧視、暴力虐待、搶劫槍戰(zhàn)……各種社會問題雖不如80年代那么嚴重,卻依然在90年代盛行,Matthew執(zhí)教的當然會是最亂的班級,各個同學家庭背景不同,卻都同樣有不幸和無奈的元素在?!@接下來的情節(jié)實在是太容易想象了,Matthew小王子動用自己的智慧與創(chuàng)意一個個將難弄的小狐貍馴服,最終在自己的星球上獲得了一個HAPPY ENDING,除了收獲了學生的尊重,還贏得了美女的玫瑰。
對白編得是很沒想象力的樣子,浪費了Matthew的喜劇天分,除了把美國42位總統(tǒng)串成歌詞那段很有趣之外,其他都顯得太過迅速而刻意,老師生病也是這類片子常用的橋段,所幸美國人不像中國人動不動就“蠟矩成灰淚始干”,玩感情不過火,動不動就絕癥之類的非老美套路,這點我還是挺尊重美國人地。
我的Matthew啊~~~~~~~~在這樣一部并不搞笑的電影里,我才發(fā)現(xiàn)他演正劇應該也是非常棒的,可能天生的幽默細胞和帥氣的外表讓人都忽略了他扮演正面人物的可能,著實可惜了。
老師學生的題材在全世界看來都是比較安全的劇本源思路,但現(xiàn)在看多了就覺得突破性實在有待加強。記得《康熙來了》有一期叫做“怪怪老師”,請來了三位在臺灣非常特別的老師,一個是早已街知巷聞的TONY CHEN,一個是在國外和狗結(jié)婚的大學講師,還有一個是超OPEN和超有創(chuàng)意的英語女老師,那期的節(jié)目錄制效果簡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假使把他們仨拍成電影,相信可看性一定一流,更在《熱血教師》之上。
4 ) 作為老師你會怎么做?
如果面對一群調(diào)皮搗蛋,不求上進,蔑視師長的學生,我將要怎么辦。我想這是每一個即將成為老師的師范生有必要且必須思考的問題。不只是因為要為將來遇到可能的情況做準備,而且可以從中了解到作為一個老師真正的意義和體會到深刻的教育方法。因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才能體會到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不僅如此,這部影片對于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來說也有很深刻的意義。是故我想從“老師”“學?!薄凹彝ァ比齻€方面來展開我的理解和感悟。
一、老師
當我還是一個中小學生的時候,我討厭班里甚至有些憎惡班里面表現(xiàn)很壞的同學,認為他們不遵守紀律,不尊重他人,行為輕佻叛逆,實在是缺乏家教,沒有素養(yǎng),甚至是無可救藥,老師和學校應該好好修理一下他們。
現(xiàn)在我回想起來不免覺得有一絲絲好笑,因為我在上大學后反而成為了一個相對自由主義者,凡事也有我自己的看法,不再喜歡千篇一律和遏制思想。行為也變得自主獨立,因為人生觀中越來越以“我”為中心了,想想那些所謂的“壞”同學可能是當時的自由主義先鋒呢。當然我不是在強調(diào)無組織無紀律,在一個集體當中特別是學校中一定的拘束和行為規(guī)范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即使是仁慈的克拉克老師依然在其班里頒布了若干不可觸犯的規(guī)定,人畢竟是社會動物,必須有一定群體的規(guī)范。
電影中克拉克老師的學生顯然過分,那么在面對學生過激的行為和思想的時候,作為老師一定要克制的情緒,不可以采取過激的反制行為,這是基本底線。但老師的任務也不是忍氣吞聲,憋屈授課。特別是作為一名班主任,很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所謂“問題學生”所產(chǎn)生這種的行為和思想的深層原因。這點在電影中表現(xiàn)得非常清楚,在班里面最活躍最叛逆的那個女孩子,在家里不得不承擔撫養(yǎng)幾個弟弟照顧家庭的重負;喜歡在街頭涂鴉甚至做一些非法買賣的黑人男孩,在家里受到繼父的鄙夷和家暴。若我們單從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的一面來看,通常都會簡單地判斷這個學生品行有問題,只是在其行為上加以硬性約束,結(jié)果往往因為強大的阻力而適得其反,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大人都知道相互之間要尊重對方的苦衷,又何況是對情感極易產(chǎn)生波動的孩子呢。
所以面對在校所謂品行和表現(xiàn)不好的問題學生,第一我們要保持克制,要理解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尤其深層內(nèi)在的原因,理解學生的苦衷。第二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去了解原因所在,可能涉及到學生的家庭狀況(最可能的因素),情感狀況(戀愛方面的影響),交友情況(結(jié)交不良青年)等等,了解到具體情況后,下一步都是要讓學生的行為走向正軌,正軌就是真善美,而不是一些陳規(guī)陋矩和條條框框。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正面的事物,使其可以比較全面地來看待事物的兩面性。
歸結(jié)起來就是不拋棄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哪怕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學生,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每一個人都有其優(yōu)點,每一個人都有其苦衷;不放棄任何一個了解學生影響學生的機會。老師的作用并不只是傳授知識和解答習題疑問,而是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我,走向正軌。這首先就要求老師自己本身就要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所以說越糟糕的環(huán)境越可以體現(xiàn)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越可以體現(xiàn)一個老師的水平高低。
二、學校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學校同樣也是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教育的載體,學校是向全社會負責的機構(gòu)。一個學校教育體制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其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
譬如說影片中展示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見的分班制度,學校在推行的時候就要慎重。這并不是抨擊分班制度,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教育領域都很流行,說明一定有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并不認為應該取消分班制度。但是學校要在分班問題上要把握一個度,就是不能走極端。在影片中相互對面的兩個班,一個幾乎是由好學生組成,另一個幾乎是由所謂的壞學生組成,這樣極端的分配方式顯然在還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初中生是不合適的。對于差班而言,一部分不想學習的同學趁機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例如經(jīng)常在班里戴嘻哈帽坐在桌子上的黑人男孩;還有一部分想學習,但是學習難以跟上的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更加難以進步,例如影片中的印度裔女孩。實際上就導致了整個班級中的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這對身處好班中的孩子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為長期處于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下容易得不到鼓勵而挫敗,也有可能對差班的同學產(chǎn)生傲慢心理。
另外,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留意到,在克拉克老師來到學校前,已經(jīng)有數(shù)位老師被學生氣走,學生們甚至以此為樂。這不禁讓人設想,若是沒有克拉克老師,這個班級的命運會是怎么樣,而全美又有多少個這樣的差班,全美又能有多少個克拉克老師。我的意思是,學校應該想辦法從制度上彌補教師素質(zhì)上的相對不足或者說能讓教師可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發(fā)揮。完善分班制度就是一方面,這樣可以相對減輕教師的負擔;適當?shù)販p少對教師的約束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三、家庭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道德素養(yǎng)都很容易對孩子的性格和品德產(chǎn)生影響。在影片中所有的壞學生都有一個讓人感到遺憾的家庭環(huán)境,所以歸根結(jié)底,基礎道德教育的錯誤不在學校而在家庭。而學校、老師的責任就是要盡量彌補這樣的缺憾。所以學校除了要在校內(nèi)組織開展好道德教育工作,也要盡量深入到學生家庭,老師通過家長會,家訪的方式盡量與家長們進行溝通。而作為家長,更應該主動為孩子建立一個好榜樣,提供一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
作為家長,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不良家庭環(huán)境:首先父母盡量不要離婚一旦離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壞。這種打擊對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對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顧,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崩潰了,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沉、抑郁寡歡、自卑感強、不合群、學習成績下降。
二是父母認識不一致,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對培養(yǎng)下一代所持的態(tài)度不同,就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從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隨機性。例如:孩子的母親主張孩子繼續(xù)上學,而父親卻堅持孩子輟學經(jīng)商,為此經(jīng)常吵鬧不休,使孩子的情緒大受影響,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或積郁成疾;三是父母不惜錢物。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或得高分數(shù)而給孩子錢或買昂貴的獎品,搞金錢、物質(zhì)刺激,這無疑是一種賄賂,使孩子喪失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為錢財讀書,有害無益。另外,父母不惜錢物,家庭裝修豪華,追求吃喝玩樂,往往使孩子貪圖安逸享受,不求上進;四是父母娛樂過度。父母打牌成癮,甚至廢寢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規(guī)律,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難以安心學習,睡眠不足又影響次日的聽課,自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我曾經(jīng)聽過閻崇年先生在南國書香節(jié)的講座,他談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身體力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書,如果家長想要培養(yǎng)孩子看書的習慣和積極性,就要以身作則,自己先看書,甚至是假裝看書。如果家長自己也是天天打麻將看電視劇,又怎么能使孩子想要去體驗看書的樂趣呢?如果家長自己經(jīng)常在空閑時候在孩子面前讀書,孩子自然而然會有樣學樣。而且,家長談吐博雅對孩子不也是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嗎?
結(jié)語
對孩子的教育,絕不是一方面的事情。作為一個老師,我們要想克拉克學習,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學校方面,要注意給予孩子公平的學習環(huán)境和優(yōu)化教育資源分配;在家庭中,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只有多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5 ) 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到歐美價值觀和強大之處
熱血教師 The Ron Clark Story (2006)
出乎意料的好,開始就一點都不拖沓,兩段劇情后直接4年后,4年里教學的內(nèi)容一點不講,懸念十足。進紐約的時候一個夜景燈光鏡頭,很容易就交代出鄉(xiāng)下人進大城市的感覺,導演真是講故事的高手。街上偶然給女服務生打傘后下一個鏡頭就是自己做侍應生,這節(jié)奏我真的是太喜歡了??赡苁且驗樾≈谱鳎O備比較簡陋,樓梯和問題男生的鏡頭明顯可以看到微微的抖動,但是這些細節(jié)問題和拍攝風格意外給片子很重的“紀實”味道,感覺更真實了。馬修演技尚可,不算特別出彩。
故事是真不錯,看了看背景資料,我倒是很想吐槽羅恩著書的中譯本《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翻譯的意思跟原作的思想南轅北轍好么。羅恩克拉克55條規(guī)則的本質(zhì)是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尊重規(guī)則,培養(yǎng)自尊,樹立自信,進而發(fā)揮自己的全部潛能。就如他在考前一周所說的一樣,他在課堂上教的比書本上的東西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與其說是教出來,不如說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再說深點可以進化到社會價值觀和激勵機制上,和國內(nèi)“官本位”單一價值不一樣,美國真的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就,就像Ron Clark自己一樣。所以他所做的不過是建立好規(guī)則,鼓勵和激發(fā)每個人的潛力而已。
這其實也是美國社會的邏輯,是國內(nèi)很難效仿甚至是故意曲解的。好的制度也把人導向正軌,最難搞的黑蘿莉最后成就最高,還有其他幾個孩子其實都是。恩寫到這里,加一星感情分給個5*吧。
6 ) 克拉克可以復制嗎?
一年前,看過一次《熱血教師》。那是在老大年齡開始做菜鳥班主任而惶恐不安的歲月,恨不得多看多聽,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本領,可以在面對學生的時候說出去每句話都被尊重被遵守。而人是個多么奇怪的物種,壓力一大,即使想仿效克拉克如此美好的五十五條班規(guī),在真正面對學生的時候卻更加迷茫無措,因此在后來的時間里只好憑本能行事。
一年后,再看《熱血教師》,就電影技術(shù)和藝術(shù)而言仍舊認為這是一部很中庸很商業(yè)的影片而已。而這一次觀影也只不過是個命題作文,但不防在重溫中一不小心產(chǎn)生了了些許新感受。比如說題目所問:克拉克可以復制嗎?導致如此疑問的緣由如下:
一 克拉克在北卡的小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校長差不多都要為他樹碑立傳了??伤麉s偏偏不是志得意滿而是如喪家之犬急急逃離、去尋找下一站。為什么?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貌似不是這樣的,至少這樣的情形渺小如我還沒親身遇到過。在我們的國情里,成功者即使不躺在功勞簿上躊躇滿志,也應該在人前人后自信滿滿再啟鴻圖;說不定實惠點還能漲荷包,說不定還能升職稱升職務,不是嗎?崇高者的常規(guī)表現(xiàn)也應該是留在原地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才對啊。怎么舍得走?即使走也應該去擇高枝不是嗎?而不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勇敢去貧民窟冒險啊。他為什么不對他的學生戀戀不舍?我們中國人的情感適應不了如此干脆的離別。而美國的社會美國的教育系統(tǒng)又怎么就允許教師如此流動?
二.克拉克在北卡的小學第一個“教師行為”實施在那個被他的老師認為應該和垃圾一塊扔出去的小男孩身上。自問,我敢這么做嗎,我敢冒著被冠以“踩著別人的肩膀凸顯自己”頭銜的風險去糾正同事的教育行為嗎?克拉克,你如何融入到那個教師團體中去?影片沒交代。即使交代了,中國的人情未必就等同于美國的人情。
三.克拉克被學生氣得不告而別,過后卻又回到了班上。校長先生竟然也不處分他。想不通?
。。。。。。
三個疑問一出,不是被笑幼稚就是被擔心偏激。但是,問題既然存在,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去面對去質(zhì)疑。因為我堅信經(jīng)過質(zhì)疑的信念才能走得更堅定更長久。再說如果作為中國教師全盤接受美式電影中的美式教育,那么除了犯上本本主義、經(jīng)驗主義錯誤之外,也為領導為學校為中國教育制造了障礙。而且作為普通教師一員,我自己也能想得通,世界是多樣性的,是精彩紛呈的,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確實存在千差萬別;但是多樣性的世界還具有統(tǒng)一性:凡是人類一員,我想莫不需要沐浴陽光沐浴愛??死藢W生的愛雖然跟我們中國是的愛不一樣但不可否認同樣動人。再說我們中國人聰明,早早就對天下教師警告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想不到克拉克悄悄地吸取了我們中華文明的精華而不遺余力、裝傻充愣的去實踐它、進而去獲得學生的信任。這點我很佩服,因為畢竟我雖然也在實踐,但是還只是在冬天臨考的周日給住校生送過牛奶、早餐,還沒機會去學生家給她/他做飯。說明我做得還不夠多。因此我需要觀看《熱血教師》給自己的教師生涯再樹標桿。至于才藝方面,我也自認不如,我不會唱RAP也不會跳街舞,最多就給學生講個具有啟迪意義的人生故事或者附贈一則笑話。說明教學手段教學藝術(shù)都不夠豐富。我得抓緊一切機會努力去充實和提高自己,當然也希望學校能給予這樣的學習機會。至于耐心和對學生恒久的愛,我做的遠遠不夠。當時面對班上43個學生,全校男生最多的班級而且是全校住校男生最多的班級,不停的被扣紀律分被扣衛(wèi)生分,考試考個位數(shù),好心愛心全部有去無回。。。。。。。終于,我的身心和精力還是沒有強大到扛著扛著終于盼來全班考全校第一的時候。
總而言之,我觀看了,我思考了,我質(zhì)疑了,我提問了,我心平氣和了。大愛無疆,無分國界,美國教師有愛,中國教師同樣有愛,中國學生也有愛,路上學生的聲聲問候,病時他們的一個短信囑咐,課上他們明亮而專注的眼神,都給予我們繼續(xù)前行的動力。克拉克雖不能復制,但是我就做我自己,我要前行,向著有陽光和春花的前方走去,不只自己,是和學生一起。
7 ) 信念的力量
雖然最后的結(jié)局仍然讓自己眼眶濕潤了,但整個電影血肉仍舊不算豐盈,是因為克拉克先生的執(zhí)著和信念吸引著我,可在榮耀之后的故事沒有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也就是教育的真諦究竟是什么,那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思考最多的東西。
或許奇跡教育的延伸閱讀能夠幫助我尋找答案。至少,電影本身讓我知道了信念的力量,不是能力高低或性格差異的問題,而是你愿不愿意去相信!
8 ) 是老師,還是圣母?
理想主義的色彩太過濃郁。從差到極點,對老師沒有基本尊重、無法正常上課甚至說話的一個班級,變到比優(yōu)等班成績還好。
誠然,老師付出了非常多,多到一般老師、一般人都無法做到的地步。但學生的轉(zhuǎn)變還是會顯得突兀。比如開始最不尊重人的女孩兒,實在沒看出來哪里就最優(yōu)秀了,只看到她的素質(zhì)差。
老師不像一個老師,像圣人,像一個拯救者,被上天派來專門拯救這幫無法無天的小孩兒的。知道有最差的班級最難搞的班級,我就要搞就要教。學生各種欺負我,各種想讓我走我一直留著,依然想挽救他們。為了他們聽課,我無所不用其極,只要你們聽課,每15秒我喝一杯牛奶,我又唱又跳rap教學,我學跳繩你學習,你作業(yè)提交不上來我跑到你家家訪,你要照顧孩子,我?guī)湍阕鲲埬阕鲎鳂I(yè)吧,我犧牲個人周末休息時間幫你補習……所有的一切,讓人感覺不真實。讓人忍不住去想,憑什么。老師就要為學生做到這種地步嗎?
老師也不過是一個職業(yè)罷了。教書教育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真的能為學生做到這種地步嗎?也許有,但絕對極少數(shù)。所以,很難有共鳴。
看教育片也想學習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但發(fā)現(xiàn)一切方式方法都是浮云。最重要的是那顆愿意為學生付出的心。 本片的老師付出非常多,卻讓人覺得不真實。是圣母。不是老師。
我們都愛chandler
啊啊啊啊啊我要看你matthew?。。?!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D眉弄眼)看完了。我只是愛你Matthew。
除了倆《整X碼》,早年還看過他三部片子,一個冒險一個戀愛,都已對不上號,還有一部就是這個,還是他分最高的,所以選擇下它重溫。作為以后要當老師的人,電影在我眼里還是只有馬修,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帥氣,錢德真的太適合這個文質(zhì)彬彬又善良可愛的角色,故事有俗套和理想化,但他讓它親民和大眾化。
沒有絕對的壞學生,他們可能只是沒碰到足夠好的老師!—— 繼去年的《裊裊夕陽情》后,今年的教師節(jié)又來看“老師”電影《熱血教師》,雖然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乃至最后的結(jié)局設置大多在預料之中,但小朋友們早先的可惡行為實在看得我好不舒服?!P于“壞孩子+好老師”的電影強烈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I teach u ,and u teach me
印度拉丁黑人,家庭環(huán)境不行。dream big,take risks。1.we are a family2.we respect each other3.we will form a lineto enter and exit class.十五秒一瓶奶,跳繩玩在一起,吃蛋糕點蠟燭,用說唱講歷史,考好的有糖吃,用打牌教數(shù)學,上門給做家教,暈倒在講臺上,考試不算什么,結(jié)尾太理想化。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quán)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志存高遠,勤懇敬業(yè),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教學內(nèi)容少了點喲親。這類電影的套路不管怎么樣都逃不出啊。垃圾班級,跟老師作對,老師做了點出乎尋常的事,不斷拉近和班級的距離,不拋棄不放棄,最后同學接受了老師,取得了從未想過的成就。這里的特色是那總統(tǒng)rap求全曲。另,看到最后還覺得是chandler在客串當老師= =+
時不時要看點這種勵志片啊。結(jié)局來的稍微不夠真實,但是我們需要它。
三星半,這電影相當于一道飯后甜點吧,短小精悍,這群孩子太讓人操心了!
囧囧有神的譯名 賣萌的MR Bing
比《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更熱血。
friends里的錢德演老師,度化學生,自己勞心勞神帶病上課。
我是為了CHANDLER.
相比[自由作家]里愛林的手法,克拉克顯然不算高明,只是這份愛的力量,讓結(jié)果殊途同歸,依舊感人。
Matthew唱Rap簡直太猥瑣了……
初看這片,跟《自由作家》很像,都是通過走進“壞孩子”的心靈,“改造”了他們,但這位老師不同的在于,他在面對“挑釁”的時候退縮過、放棄過、不知所措過。。。還好他找到了寓教于樂的方式,更因為他真的關心孩子們的生活而不僅僅是成績而贏得了尊重,更幫孩子們找到了自尊。。。
真人真事的改編雖然有藝術(shù)的再現(xiàn),卻真的讓人看見教育的魅力與成功之處。we are family的概念將班上的人團結(jié)在一起,在將家庭和孩子聯(lián)系起來,加之自身獨特的魅力和教學方式,這樣的老師真是讓人羨慕(尤其是在天朝)。
我的小Chandler 我的Bing-a-ling 一如既往的搞笑方式 和Friends里面沒差 比起同樣類型的片子 這片兒一點感動都沒有
熱情與方法、現(xiàn)在的教師、真的可以做到嗎?在影片里所給我們內(nèi)心那中的滋味和震撼、放到現(xiàn)實里 又有幾何?克拉克這樣的熱血男兒、我們究竟從哪才可以尋找到?中國的教育體系、又讓我們情何以堪?影片里的校長的話很好、我們都是靠著學生的成績生活的、我們的社會、我們未來的花骨朵、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