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1、1973《蜂巢精靈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1940年,卡斯蒂利亞高原,
維克多·艾里斯的視角:
孩子:童年就是科學(xué)怪人+與姐姐的各種嬉戲+與父親采蘑菇+各種奇異古怪的問題
母親:我們已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父親:我們的生活可以被設(shè)計得象玻璃蜂巢一樣永動
2、1983《南方》,伊比利亞半島北部,1940,
維克多·艾里斯的視角是:
少年的女兒:多么想了解我的父親,我知道你不快樂,我想知道你的秘密,我愛你
父親:我未能實現(xiàn)的追求,終未去追求自己的愛,終未逃過家庭的羈絆
3、1992《光之夢Quince Tree of the Sun》
維克多·艾里斯的視角是:
自然的成長:光、果實、樹干、皮、枝、葉、雨、定格,老去,它們就是中心。
我們也隨著自然的生命逝去。
從《蜂巢精靈》到《南方》,維克多?艾里斯總是在試圖打破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困境。
這種困境既有人物本能帶來的焦慮,更有時代賦予的沉重。
影片中的男人帶著秘密扮演著父親和丈夫的角色,他盡可能的盡自己的義務(wù),表現(xiàn)出愛,同時也表現(xiàn)出接受被愛。
實際上,男人是有心結(jié)的。
他和過去的情人寫信聯(lián)絡(luò),卻被告知要面對現(xiàn)實,這徹底熄滅了男人最后的希望。
男人的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渴望得到父親的愛,但她從未真正的擁有父親的愛,她從男人這里得到的情感回饋只是父親這個身份帶來的關(guān)切和參與。
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她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感覺到了父親的苦悶,她試圖幫助父親從中解脫出來,卻一直沒有找到進入父親生命的通道。
帶著絕望的困境,男人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之路。
談及《南方》,就不得不談及佛朗哥政權(quán),如果拋開這層背景,故事表達的大概是一個庸俗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悲劇。
如果將整部電影放置在這個背景下,則代表了政權(quán)坍塌之后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走向。
《蜂巢精靈》、《南方》和《光之夢》被稱為維克多?艾里斯的靈魂三部曲。
《蜂巢精靈》通過如夢似幻的故事情節(jié)展露無法擺脫的人生困境。
《南方》是用人物的成長和經(jīng)歷來展示絕望和毀滅。
《光之夢》則是一場和解,是《蜂巢精靈》和《南方》的另一種選擇。
《南方》本身就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
男人帶著家庭逃離南方來到海鷗鎮(zhèn),原因不得而知。
在海鷗鎮(zhèn),男人似乎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存在,他懷念著南方,懷念著過去的愛情。
女兒則對南方充滿了幻想和恐懼,她懷念父親在南方時給她的愛,卻也擔心南方那些甜蜜的陷阱讓父親落入其中。
整部電影的基調(diào)很難說是悲劇還是喜劇,或許兼而有之。
悲劇,是因為死亡的降臨。
喜劇,是因為女孩兒的成長。
她并沒有繼承父親靈魂深處的孤獨和絕望,而是以一種健康向上的姿態(tài)野蠻生長。
最后,女孩兒踏上了去南方的旅程。
海鷗鎮(zhèn)是女孩兒的現(xiàn)在,南方是父親的過去。
從現(xiàn)在走向過去不僅是為了找尋遺落的秘密,也是為了和死亡和解。
當然,在過去的歷史中也包含著被政權(quán)遮蔽的陰影,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這個女孩兒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
維克多?艾里斯讓光與影像一團霧一樣在觀眾的身邊氤氳著,他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不善于表達的現(xiàn)實世界,也是很多人都試圖抵達的郁結(jié)所在。
#DVD# 視聽方面,光線是影片最重要的一筆,開場就利用回憶展現(xiàn)同一場景不同時間的畫面,而隨著光線的強弱交替讓畫面都帶有詩意。大量的室內(nèi)戲利用光線實現(xiàn)人物的塑造。教堂中從黑暗中走出的父親、黑暗中翻看父親信的女主和旅店中抽煙的父親都很好的利用光線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心境。還有冷暖色的轉(zhuǎn)換,因為片中色調(diào)一直偏冷,所以幾場冷暖色調(diào)交替的戲也格外明顯。電影中大量的使用獨白幫助觀眾了解女主的童年,回憶味十足。
配樂上,印象最深的是父親讀對方回信那場戲,一種極強的不適感,搭配上臺詞 “time is the most implacable avenger I've ever know”。
劇情上,南方象征著家鄉(xiāng),也象征著弗朗哥代表的反叛軍,父親則是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在女兒圣餐禮只能站在教堂里(歷史唯物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是如此不相容)祝福女兒。而父親與爺爺因意識形態(tài)不同造成的隔閡也在臺詞中得以闡述。而在女兒和父親上一直有一個南方的女人在其中,這樣的對立感和落差也更容易制造張力。
El Sur使我想起一些文學(xué)中的父親,經(jīng)典的理想破滅,自我放逐于現(xiàn)實之外的形象。他是閣樓上變成鳥的父親,也是飄蕩在河流之上永不靠岸的父親,也是自棄于荒野的父親。我或多或少傾慕和憐愛他們的背影。
這個父親太其貌不揚,至少是在最后片段才打動到我。聽到和女兒在成年禮上跳舞的那段音樂時欣慰又悲哀的表情太動人了,我感覺自己是懂得他的,就像懂得其他那些斷絕一切的父親一樣。那段音樂,和鏡子里映出的面孔,令他深切地意識到過去已經(jīng)恍如隔世,一切沒有轉(zhuǎn)圜的余地,他和現(xiàn)實被分隔在河岸的兩邊,手中空空如也。如果能重來,可以為他做些什么。
虛無的南方,在抵達之前,一切都渾沌而美好。
小女孩視角里,所有大人都有各自的秘密,也有各自和秘密相處的方式,以及對她毫無保留地喜歡和照顧:
把她像新娘子打扮的,夸張地講南方往事的爸爸的長輩;邊說著「你知道這是不允許的嗎」邊遞給她那張「不允許」的海報,湊在窗口與她一來一回問答著并無大礙也沒什么意義的小事;大飯店里見她聞了花香就偷偷來告訴她可以把花帶走的侍者…期間偶爾起疑,歐洲成年人對小女孩都是這么溫柔嗎?真讓人妒忌。
轉(zhuǎn)念明白,那大概是加了記憶濾鏡的陳述。悠長童年,重要日子的聚會、快二拍的斗牛舞曲,導(dǎo)演肆無忌憚地將這一幕拉長,沉浸在美好追憶里的整排觀眾開始默默拭淚。奇怪得很,溫冗的鋪敘而已,何以叫人落淚?我邊擦眼淚邊偷看左右的觀眾,她們似乎也為此疑惑,因而默默。
-
十幾歲開始,我常站在學(xué)校操場上,盯著紅色跑道上偶爾跑過的人,或者在晚自習溜出教室爬坐在單杠上在紫色的夜空里尋找獵戶座的腰帶,回想那些甩也甩不掉的毛線圈一樣的思緒和疑問,與我明知道卻被隱瞞事情之間的抗衡,與父母之間微妙又強烈的情仇撕扯。
我企圖用寫作、影像與世界某個我堅信一定會存在的意向之間構(gòu)建聯(lián)系。
二十年過去了,我在北京人來人往的旅游勝地鉆進影院,回到上世紀末,抵達南方前的日子,我聞所未聞的西歐往事里,在腦海里找到這樣一部影片。
-
當她藏在床底因為發(fā)覺自己與父親的煩惱比賽最終在父親手杖節(jié)律而頓重的叩擊聲中敗下陣來,當滿心焦急以此釋放出對她無限愛意的母親找到她時問「你哭什么」,當她手握玫瑰揮手跟他拜拜的時候,她自己的聲音在旁白里遺憾地說「我把他一個人留在那個婚禮隔壁的大廳里,在快二拍的斗牛舞曲里,我不知道還能為他做些什么」…
-
我好似回到十六年前一個工作日的午后,我拎著當時已經(jīng)忘記重量的畫箱,在藝考最后一門考試結(jié)束后滿懷希望地回到家時,我爸,那個我差點認不出的男人,沖到門外一邊快速抹掉眼淚,哽咽卻溫柔地對我說「沒事的,爸沒事啊,一會兒就回來?!挂贿叞盐彝苹丶?。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他哭。
世間種種,我或我的媽媽面前,或是在他所不能信賴的廠礦社交里,他所故作堅強的堡壘終于崩塌,在一場至今沒有答案的爭論里,他出走又回來,很多年后,我始終沒有勇氣多問一句,那天他究竟去了哪里。
長大后,我在每一次和他揮手拜拜時,都會學(xué)他的樣子說「沒事的啊,很快的,過年就回來了。」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還能為他做些什么。
-
他詢問了愛慕她的「里約人」是怎樣的人,也聽她終于說出那段她所了解到的他的秘密。
一切平淡無奇的日常里,蘊藏著即將要發(fā)生的毀滅,而我沉浸在不知所以的悲傷里,并沒有覺察到,他即將結(jié)束這一切。
他用平時在山中練習射擊的長步槍將自己射殺,就像他的秘密情人,在她所出演的在影片里被人射殺那樣,去了另一個世界。
-
南方,那個他離開后從未回去的家鄉(xiāng);那個秘密情人在信中提到回去尋找卻未曾找到,仿佛從沒存在過的地方;那個奶奶們口中真是熱死人的地方;那個她為了平復(fù)失去父親的悲傷,即將啟程去看看的地方…
-
幕畢,鼓掌。突然開開的影院燈,使觀眾不知所措,最后再匆忙擦淚后互相謙讓地離場。
前門,熙來攘往的人群里,鮮有本地面孔,我穿過大柵欄再拐進鮮魚口。
是景區(qū),游客往來的地方,滿街都是賣給游客的紀念品和「地道」老北京小吃。
我喜歡這兒,這是三十年前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一起旅游來過的地方,是我和他們跟北京唯一的回憶。
-
聽說影片沒拍完只拍了一半,是遺憾。
但到目前為止,我對未完成的部分并不期待,今年打五分的片子不多,而這部毫不猶豫,很多年沒有遇上過這樣樸實而詩意的,接近理想形態(tài)的影片,說不上它哪里好,就好像根本不知道我為什么哭個不停。
在各個平臺都很少能找到的腰樂隊,那首曾在加班的夜里想家的時候無限循環(huán)的《不只是南方》,在腦海里徘徊不停:
熱風從海燕你的發(fā)后
撫慰南方暫時的摩托 吹開鎮(zhèn)上往事浮泛那細語如臟水 漫天競走的咸魚間 你捂嘴
我知道你就是在這樣的味道里 從少女最后變成了別的東西 這個過程和南方臉上的濕氣 誰都看見可誰也 記不下來
我知道被他們那套搞一搞 你的島是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這種心情像南方傷口的鹽 誰都撒一把可誰也 不說出來
…
熱風從無語你的嘴角 淡忘了全部說明的必要 你家地板沒涼夠 浪里夕陽 我看不透 綠苔墻根紅字落 我們無聲 并排坐
樂團:腰樂隊 專輯:《相見恨晚》 作詞/演唱:劉弢 作曲:楊紹昆 吉他/鋼琴:楊紹昆 貝斯:胡尚洪 鼓:艾永彬
我想你,或是你,都曾在幻想越過南方的沙礫,在荒無人煙的午夜,尋找一片記憶里無法觸碰的深海。
那虛無南方的具體形狀,留給未來未知的探索吧。此刻,記住此刻就好。
開場的4分20秒,靜態(tài)于畫面中(畫面聚焦女兒的情緒),動態(tài)于畫面外(聲音用來敘事),這一點和羅伯特布列松的手法非常相似。接著光影慢慢交替的轉(zhuǎn)場,這明顯區(qū)別于普通的淡出淡入,有種煤油燈的氣質(zhì),給人一種點亮的感覺,而點亮的感覺是全片氣質(zhì)之一,因為整部電影是女兒的回憶,而回憶又伴隨著種種神秘感(吸引觀眾),去慢慢發(fā)現(xiàn)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在這發(fā)現(xiàn)的過程,女兒對父親的崇拜慢慢轉(zhuǎn)向平起平坐,到冷漠。這逐漸轉(zhuǎn)變的情緒,又和影片提到的政治因素一樣,父親對某組織的崇拜,在片中有一段很長的對話,南方親戚來參加女主的成人禮,晚上老保姆對女主談話:“……當一個國家還沒有成立的時候,就是在打仗以前,你爺爺屬于壞人,你爸爸屬于好人,但是當佛朗哥勝利之后,你的爺爺立刻變得就像圣人一樣被人追捧,你父親則被看作是叛軍,你應(yīng)該明白,這就是環(huán)境……”女兒對父親的探索,就像父親對國家的探索一樣,從崇拜到冷漠與失望,就像再也回不去的南方一樣,這就是取名為《南方》的原因吧。
接著那個煤油燈氣質(zhì)的轉(zhuǎn)場,往后的一分鐘又點亮出母親懷著未出生的女主躺在床上,溫馨的氣氛下,父親把懷表提到半空中預(yù)測說:“我想是個女孩”。這個畫面點亮是接著上個畫面:女兒把父親的懷表提到半空中,留下眼淚,影片倒敘開始。電影表達的優(yōu)勢就是不用去解釋這一感覺,直接放在一起,文字永遠無法達到這種簡潔,特別是具象化的物件承載著復(fù)雜的情感。
總共5分20秒的開場,且是同一場景,仿佛一滴濃稠紅墨滴入透明水中,慢慢綻放,情緒蔓延開來,直至影片結(jié)束。電影的手法,主題,情緒高度統(tǒng)一,且導(dǎo)演的才華非常省錢。
其后,我們會留意到導(dǎo)演類似羅伯特布列松的第二個特點,過程的省略,但用的不多。
導(dǎo)演自己的特色,大量陰影的運用,這點很好理解,不贅述。光影層次感偏陰影的運用,大部分是土黃光與暗的強烈對比,少部分是冷光(偏藍)與暗的對比(現(xiàn)在常常用于恐怖片中),人物(或部分身體)常常在陰影中慢慢出現(xiàn),漸漸消失,又出現(xiàn),正如那些若隱若現(xiàn)的回憶與情感。這手法和主題、情緒是高度統(tǒng)一的。不過,這部分對于機位的選擇,演員的走位、肢體動作、表情,打光的要求都非常高。
不能一直吹,實事求是,片中能看到導(dǎo)演被經(jīng)費限制的地方,比如某些長的對話,特別是女兒和南方保姆的對話,教堂的成人禮那場,為了獲取配角的反應(yīng),只能生硬地切了。但,瑕不掩瑜。
最后,即便觀眾有興趣略微感慨一下那段歷史甚至完全不了解或者忽略影片中政治成分,把本片看成是女兒對父親的回憶,《南方》依舊是一部略帶神秘、簡潔有力、具有獨特美感的電影。8.5分。
維克多.艾利斯,無以倫比。
美感極佳,情緒動人,一段精致的父女故事,同時也是一次細膩的成長經(jīng)歷。在攝影方面艾里斯有相當系統(tǒng)的美學(xué)體系,光線忽明忽暗的轉(zhuǎn)換和精準的人物特寫無不令人印象深刻,女孩視角的獨白和穩(wěn)定的節(jié)奏又給影片增添文學(xué)性,兩者可謂相得益彰。
影片彌漫著憂傷的氣息,每個人都隱忍著自己的情緒,靜靜地“旁觀”著事情的進展,貌似置身事外,卻個個都深受其害。父親對故土的復(fù)雜感情,女兒對父親的深深依戀,都在影片光與影魔術(shù)般的變化里非常藝術(shù)地傳遞出來,緩慢而充滿力量。
起初,導(dǎo)演創(chuàng)造南方。 南方虛無縹緲,畫面黑暗。導(dǎo)演的幽靈運行在膠片上。導(dǎo)演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導(dǎo)演看光是好的,就將光暗分開。神稱光為電,暗為影。有創(chuàng)造,有光影,導(dǎo)演是一門神的藝術(shù)
單純是因為題目想看這部片兒。頭一次看艾里斯,這部片子聲音主導(dǎo),大量旁白,同時通過聲音營造畫外空間。擅用光影(尤其弱光)制造異常精致微妙氣氛,同時情感細膩動人。當然少不了歷史模糊的介入。敘事上算是較為戲劇化的生活流,格局極?。ㄓ悬c像《小城之春》了)。音樂也不錯。
靜謐的動人
有些事有些感覺,就只在父女之間,甚至沒有交談也彼此心照。同一屋檐下的其他人即便每日共處一室也是不知道的。
少女在最后去了南方。一直覺得“南方”這個詞,因為受美國文學(xué)的鮮明刻畫影響,本身便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氛圍感。當然這是部西班牙電影,自然無法提供那種帶有濕氣的怪誕想象。甚至,雖然取了這個電影名,呈現(xiàn)的卻是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稀疏景致,南方成了父親帶來追憶的來處以及女兒一意探尋的內(nèi)心指向。
海鷗 結(jié)尾的god view
人們對于想象未來和思考過去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渴望抓住蛛絲馬跡,卻又害怕一覽無余。追求的不是真相,正如同思念的并不是曾經(jīng)本身。如此小心翼翼,皆是為了保護他們最親愛的。同時,交流成為缺席者。人類之所以復(fù)雜。
情圣的那副涂鴉,可以印在T恤上。
真正的光影藝術(shù)。影片自始至終沉浸在追憶的氣調(diào)之中,神秘而憂傷。孩童視角與隱隱的內(nèi)戰(zhàn)魔影契如[蜂巢幽靈]。高反差的明暗對比,古老油畫般的質(zhì)感,延緩的淡入淡出,一格格畫面漸次暗淡消弭,又緩緩亮堂起來,伴著低回的鋼琴曲與沉靜的旁白,恍若昔日流光重現(xiàn)眼前。房頂上的海鷗標志,見證了四季輪回。永遠在畫外想象或明信片上的暖麗【南方】。金色的懷表鏈墜。父親的魔法能量,父親的秘密情殤。電影院里的回想。女孩騎車去,成人騎車來。那場圣餐禮后女兒與父親的共舞,呈現(xiàn)于悠揚手風琴伴奏的運動長鏡頭中,讓我驀然想起安哲羅普洛斯與卡蘭德若。藍色的夜晚,父親獨自躺在床上抽煙,煙氣繚繞中的孤獨令我兀自憶及王家衛(wèi)與梁朝偉。童年的艾斯特拉執(zhí)拗地躲在床底,聽著隱沒在黑暗中的父親時而將拐杖敲在地上。PS:修訂翻譯了字幕~(9.5/10)
1.平緩敘述的故事,幾乎沒有任何的沖突和高潮;2.南方是存在于記憶和書信、言語中,影片在前往南方的前夕戛然而止;3.“南方”或許是另一個父親;4.影片的攝影跟海報一樣好看?!韭?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西班牙影史十五佳NO.13
“突然間黃昏變得明亮,因為此刻正有細雨在落下” 南方是沉重而緩慢存在于我們腦海的意象,此刻它正隱秘蟄伏,少頃將無聲降落。開場窗前的光線變幻即營造出兩個時空的迷你舞臺,色調(diào)如油畫,對「光」的運用堪稱曼妙無比,如教科書般寫就何謂「電影感」。畫框外的聲效利用,開拓深度空間,留白處的神秘悠遠,與大量未交代的父親前史一樣,都存于畫面之外。藉孩童視角回溯穿透厚重時光灰塵的往事,政局變化的陰影波及,父子關(guān)系的轉(zhuǎn)折,終生耿耿未竟的愛情,通通留在想象中醞釀無數(shù)次的「南方」,當她終于要踏上這塊因過分被臆想描摹的土地時,竟無法面對,戛然而止的結(jié)尾讓我想起博爾赫斯之《南方》結(jié)尾。全片最愛:1、父親坐在電影院里追憶往事;2、女兒看到父親街頭借火;3、父女最后一次談話,“我把他留在窗邊,像留給命運?!?/p>
那里總是很潮濕,那里總是很松軟。
無感,90多分鐘沒講清楚故事。去追尋父親的腳步,去探尋自己的內(nèi)心~我只喜歡結(jié)尾那點~
曼妙
每當看到這樣的電影,我就忍不住想去寫一個與片中故事同樣悶騷的故事,但是一關(guān)播放器,就作罷了。
和蜂巢里的幽靈主題相通,五十年的西班牙佛朗哥政權(quán)陰影下的生活,導(dǎo)演用一個小女孩的視角來觀察復(fù)雜的成人世界,片中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光線運用、淡入淡出轉(zhuǎn)場運用極其吸引人,導(dǎo)演說這片實際上只拍了一半,不能不說確實是個遺憾。
第一部維克多·艾里斯,用光很NB,情緒表達很抑制。下載的畫質(zhì)和字幕太差,需要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