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一天我們都變成了石頭然后在古老的歌謠中復(fù)活回家
《海洋之歌》是愛爾蘭導(dǎo)演湯姆摩爾的第二部動畫長片,改編自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本和西爾莎是兄妹,母親布羅娜在西爾莎出生時投入大海,他們倆和父親住在海岬的燈塔里相依為命。本漸漸發(fā)現(xiàn),母親的遺物有著奇異的魔力,而令人討厭的小妹妹身上有著神秘的力量,可以喚醒精靈……
這部動畫片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提名,最終不敵《超能陸戰(zhàn)隊》。我不喜歡后者,雖然有大白這種討喜的角色,卻依然擺脫不了迪斯尼一貫的陳腐套路。如果做個比較,《海洋之歌》是文學(xué)是詩,而《超能陸戰(zhàn)隊》只算說得過去的網(wǎng)絡(luò)小說。
《海洋之歌》是手繪動畫,每一幀畫面都包含了絢麗和純真的特質(zhì),每一個音符都同時歌唱著歡樂和憂傷。觀影過程令人迷醉,我唯一能想到的一個詞是:不可方物。
過后想想,這個詞確實適合用來形容這部動畫片。
“不可方物”被引申為(美好的)程度不可用天下萬物來比方,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國語?楚語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方物”指分辨事物的名實或名分。在我們民族的古老傳說中,上古有一個時期,人和神是住在一起的,無法分別誰是人誰是神?!逗鬂h書?張衡傳》亦有“人神雜擾,不可方物”。
而在愛爾蘭,這塊古凱爾特人居住地,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也是與歷史雜糅交錯,密不可分的。比如被列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址的巨人堤,從安特立姆高原的懸崖一直延伸入海,傳說中是巨人芬恩?麥克庫爾的杰作,為的是能到達蘇格蘭去和住在那邊的巨人一決高下。影片中本和西爾莎與父親一起居住的燈塔海岬,就是在悲傷中化成巖石的巨人。
葉芝、貝克特、王爾德、喬伊斯這些愛爾蘭的大師們,無一不受惠于這種文化的滋養(yǎng)。十九世紀末,葉芝在愛爾蘭西北沿海漫游采風(fēng),以詩人的文字整理記錄了一部愛爾蘭神話傳說集——《凱爾特的薄暮》。書中內(nèi)容包羅萬象,精靈、鬼怪、神仙、幽默故事和鄉(xiāng)野傳說層出不窮,勾勒出一幅現(xiàn)實與神靈交融的世界。“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間,只是我們腳下的一片塵土而已。”
《海洋之歌》這部動畫片就仿佛是從遠古的愛爾蘭,從《凱爾特的薄暮》這本書中走出來的,“我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完美無暇、盡善盡美的‘世界’仍舊存在,……仙人們和精靈中更純潔的那些就住在那里……用小提琴柔情的泣聲、哀悼我們隕落的世界?!麄冏⒍ㄒ^續(xù)悲歌,我們則注定要繼續(xù)哭泣,直到永恒之門幽幽敞開”。
我想,喜歡《海洋之歌》的人,都能從中接收到來自一個更久遠的世界的密碼,激活被紅塵湮沒已久的童稚靈魂。葉芝在《凱爾特的薄暮》再版自序中說,“奈何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fù)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中果實而非花朵——或許這并非什么重大損失?!?br>或許。
有一天我們都變成了石頭,然后在古老的歌謠中復(fù)活,回家。
但有些人就永遠是石頭,再也回不了家。
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雖然枝條很多
根卻只有一個
穿過我青春的所有說謊的日子
我在陽光下抖落我的枝葉和花朵
現(xiàn)在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葉芝)
——————————————————————————
微信公號:別離以前(bieliyiqian)
2 ) 《海洋之歌》:如果悲苦無法避免,就讓它成為生命的調(diào)色板上必不可少的黑色
在這一生中,很多人都要去面對生活的艱辛、命運的坎坷以及和親人的生離死別。當(dāng)不幸和災(zāi)難降臨時,悲傷和痛苦像大山一樣壓著我們。這時,很多人會像麥克.利爾一樣徹底地被悲傷淹沒,他忘記了生活,忘記了那些還愛著自己的人;也有人像雪兒的爸爸一樣整天只知道借酒來麻痹自己,逃避生活和現(xiàn)實;還有人像貓頭鷹女巫瑪查一樣,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的情感,讓自己活得像石頭一樣冷血無情;或者像本一樣把怨恨撒給身邊最親近的人。
痛苦和悲傷像魔鬼一樣緊緊地掌控著這些人的身體和心靈。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海豹精靈的歌聲會讓她們從痛苦中解脫。但事實證明海豹精靈美妙的歌聲不僅拯救了那些生活在苦難中的精靈,也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活力。
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就像海豹精靈一樣,他們在苦難中體悟到了幸福。他們不僅作出了一部部動人心弦、舉世聞名的作品,還賦予了人生更加深刻的意義。
在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貝多芬的一生中,貧苦、疾病、失意、孤獨等折磨著他。他一生無妻無子。在28歲時他的聽力開始減弱,到48歲時就完全失聰了,他只能通過書寫的方式和別人進行交流。但他創(chuàng)作的九部交響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他失聰后完成的,而且第三、五、六和第九部交響曲被認為是永恒的杰作。
貝多芬說:“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chuàng)造就需要困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yōu)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痛苦和悲傷就這樣被貝多芬利用了,他讓這些痛苦和悲傷化成世間最美妙的音符。這些音符響徹了他寂寞的人生,也響徹了全世界。
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受宮刑后,依然忍辱負重,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边@段話大概賦予了悲苦最深刻的意義。
“有苦有樂才是生活,有喜有悲才是人生”。當(dāng)生活中的苦難我們無法避免地要去面對時,那不妨坦然地接受它,讓它完全地融入我們的身體和思想里,也許它就會成為生命的調(diào)色板上必不可少的那一抹黑色。
3 ) 偉大的線條動畫
在2015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爭奪中,愛爾蘭的《海洋之歌》和日本的《輝夜姬物語》一同敗給了迪斯尼的《超能陸戰(zhàn)隊》。雖然拍電影并非為了爭個虛妄的世界第一,雖然《超能陸戰(zhàn)隊》的口碑也好到驚人,可是,把這三部動畫片排排看,《超能陸戰(zhàn)隊》以萌取勝的商業(yè)大法,終歸還是落了大俗。
改編自美漫的動畫新編,在流風(fēng)余韻上,遠不如相傳了千年、突然被喚醒的古老傳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超能陸戰(zhàn)隊》更適合青少年觀看,因為它要講的東西簡單,而《海洋之歌》和《輝夜姬物語》,似乎更像是拍給成人看的動畫。它們看起來太不歡樂了,反復(fù)述說著主人公的愁苦,歌謠里也流露著歷經(jīng)時間、滄海桑田變幻的傷感。
《海洋之歌》有一個觀眾都知道會出現(xiàn)的最高潮位,那就是小海豹女亮嗓唱歌,但電影就是要拖到最后,然后用上十幾分鐘的漫長告別,宣告古老傳說的遠去。在此之前,小海豹女咿咿呀呀,吹吹螺號,中間一度還半石化,染白了幾縷頭發(fā),叫人起了憐意,平添憂慮。高潮的到來并不意外,可它還是讓我想起了默片中的人物開口說話,還有《城市之光》里,盲女重現(xiàn)光明。
有人說,古老傳說和童話故事不難拍。當(dāng)然,如果你只想給孩子看,那么,照本宣科,看著繪本說話講故事就可以了。只要孩子睡著了,它就是一個好故事??墒牵绻尦赡耆艘材艹两渲?,并且引發(fā)淡淡的感觸傷懷,那么,這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強大的表現(xiàn)能力了。某種程度上,《海洋之歌》比《輝夜姬物語》還要傳統(tǒng)(盡管批了一件現(xiàn)代海邊小城的外衣),但它的畫風(fēng)始終如一,不會出現(xiàn)瘋狂的夜奔。
與湯姆·摩爾前作《凱爾經(jīng)的秘密》相似,《海洋之歌》幾乎不用透視,無論島嶼還是小城,都有濃濃的手繪本風(fēng)格。有人說它是大巧若拙,故意顯露出簡單笨拙,跟不上當(dāng)代動畫的主流風(fēng)格。
影片把海島藝術(shù)的旋轉(zhuǎn)圖案發(fā)揮到了極致,靈動的線條,圓潤的圈點,淡彩的風(fēng)格令每一幅畫面都是一張美妙的畫作,完全可以拿來作為單純的視覺藝術(shù)欣賞——這么講確實不為過。人類、精靈、動物、大海,它們由相似但又不同的線條組成,線條又把它們纏繞和聯(lián)系在了一起。哥哥隨身帶的線,要么拉著妹妹,要么綁著小Q的狗。老精靈的銀頭發(fā),千絲萬縷,每一根頭發(fā),都包含了一個人一則故事(有沒有想到古代人的結(jié)繩記事),多么神奇的設(shè)定,這是傳說才能有的驚人魅力。不難看出,湯姆·摩爾強調(diào)線條繪畫的終極意義,那就是,在現(xiàn)代生活和古老傳說之間,動畫片是最好的一根線,它能把文字具象化,同時填充了文字以外的想象空間。表現(xiàn)在電影里,那還有凱爾特結(jié)演變出來的、色彩鮮艷交錯的各式圖案,豐富的細節(jié)、驚人的信息,它們都令這個傳說看上去更像傳說。對這名動畫片創(chuàng)作者來說,線條就是他用來書寫的世界語,能喚醒觀眾的童趣,生命的初心。
在愛爾蘭傳說和精靈故事的背后,有人考據(jù)出,那不過是古時候人們編造的童話故事。婦女死于生產(chǎn),父親就騙孩子說,媽媽變成了海豹女,游到大海里不回來了。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流傳,童話演變到今天,卻令現(xiàn)代觀眾愿意相信,真有過那樣神奇的海豹女存在。
淚哭成海的巨人,只需要一段畫面,我們就讀懂了他的痛苦和悲傷。神奇的外套,難道不是除了狗狗以外,最萌的存在,無怪乎有人還聯(lián)想到了宮崎駿的波妞。在回歸傳統(tǒng)的道路,他們走了一條跟好萊塢3D動畫相反的道路?;蛟S,這里也不用厚此薄彼,在每一種強勢文化的背后,都有害怕消逝和被遺忘的其他文化。《海洋之歌》把愛爾蘭民族的精華奉獻在了世人面前,僅有這點,它就堪稱偉大?!局袊侣勚芸?/p>
4 ) 不問為什么
幾部小清新動畫看下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實:欣賞這類動畫,如果你想和大家保持審美一致,就必須學(xué)會不問為什么,只關(guān)注它的畫面有多唯美,音樂有多動聽??础逗Q笾琛返臅r候,我試圖堅持這個信念,從頭到尾看完了。可是,與此同時,腦子里還有另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問: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啊啊啊……
別的不多說了,就想請教幾個問題:
1.為什么本的媽媽必須要回海里?
有人說,根據(jù)傳說:“當(dāng)一個男人偷了海豹精的皮膚,她就必須成為他的妻子。一旦海豹精找到自己的皮膚,她就會馬上回到她海里的家。”真像牛郎織女啊。原來中外娶不到老婆的屌絲想法都挺齷蹉,手段都挺卑鄙。不過,既然大家說人家有愛情,姑且當(dāng)成愛情好了。
但是,為什么非得離開呢?這個解釋其實還是沒有回答。以常理來推測,如果當(dāng)初是被迫嫁給偷衣服賊的,找到衣服后,“性本愛丘山(大海)”的海豹精當(dāng)然是要回去。就像女大學(xué)生被販賣到農(nóng)村后沒一個樂意的一樣??墒牵瑥钠锌?,母海豹精是愛男人愛孩子的,她給出了一個理由:這樣才能救孩子。
2.那,為啥這樣做才能救孩子呢?必須到海里生?好像不是。他兒子那會兒都好幾歲了。要么就是男孩可以陸生,女孩就得海里生。汗……
3.生完孩子,為啥她又不管,推給丈夫?
說起來,織女的老公也是挑著倆娃,但織女是被迫的。她的孩子是普通人,沒法跟她回去,再說天庭也不要。而海豹女應(yīng)該知道女兒也是個海豹仙。結(jié)局時她還準備帶走女兒。既然如此,當(dāng)初把孩子留下是為何?如果是不想看到老公傷心,那后來又何必要上演那出帶走的場景?
4.小海豹仙為什么熱衷于給哥哥找麻煩?
小男孩算是全片最正常最可愛的人了。還很有心地畫了地圖坐巴士要回家,誰知道妹妹半路非要下車。我本以為她有什么神力,知道捷徑,然而正如小男孩所說,比起巴士這根本就是條危險的路。之前剛發(fā)生貓頭鷹事件,她卻偏要吹海螺,被哥哥制止后,倆人迷路,來到一口圣井休息。
為了背妹妹,哥哥腿上被劃傷了,小女孩采來樹葉,我想,這下她終于能體會哥哥的心情了。誰知下一個鏡頭她就跳井了。興沖沖計劃回家路線的小男孩也被狗給拖進去。好吧……這時我又想,搞不好正確的路在井里——結(jié)果,下去以后,妹妹很快就被抓了,哥哥不得不冒著危險去救她。這熊孩子你是為哪般?。【蜑榱送七M冒險劇情么?
5.為什么媽媽不唱歌救精靈卻要孩子唱?
有人說,媽媽不唱歌是因為她還不想離開人間。但是,根據(jù)后面的情節(jié),海豹女需要穿上外套唱歌才能活下去。問題就又來了,那謝爾莎之前在燈塔住時不穿外套也不唱歌,怎么就沒事呢?而且母親這么多年沒唱歌,也沒事。為什么捏?
……
這些問題縈繞在我腦海里,讓我覺得全片畫面雖美,但在邏輯上很不流暢。
————————————————————————————
感謝各位回復(fù)。雖然沒能說服我。不過偶然看了高畑勛的某訪談我釋然了:
南方周末:你在《動畫電影之志》一書里說,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要有客觀性,不能讓觀眾和主人公完全同化,需要給觀眾距離感,讓觀眾冷靜思考。
高畑勛:只讓觀眾從主人公的視點來觀察世界,日本電影多是如此。有不少導(dǎo)演總能利用觀眾對主人公化險為夷的期待,以此種結(jié)果來取悅他們,讓他們沉醉其中。宮崎駿也是如此。
讓觀眾徹底對人物產(chǎn)生代入感,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片的一項大發(fā)明。一般來說,世界是應(yīng)該客觀描繪的。過分黏糊在主人公身上,就很難看清整個世界。日本的動畫片只會讓人心跳加快,卻不能讓人感到焦慮擔(dān)憂。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我叫它“代入式情感投射”。
南方周末:具體舉一個“代入式”的例子?
高畑勛:比如《千與千尋》,影片最后,千尋看了一眼被帶過來的幾頭豬,說“我爸爸媽媽不在它們里面”。觀眾一聽這句話就高興了,知道千尋的爸爸媽媽已經(jīng)變回人了。但千尋是如何得知的呢?沒人追究,因為觀眾已經(jīng)成了千尋的啦啦隊了,自動補齊了劇情,完全沒有了批判精神。
南方周末:所以你的作品都會給人一點難以融入其中的感覺?
高畑勛:怎么說我都更傾向于“體諒式情感投射”的創(chuàng)作方式,而不是“代入式”。應(yīng)該拍攝給觀眾客觀性視點、讓觀眾保持判斷力和理性的作品。留下客觀性的側(cè)面,雖然有些冷淡,但冷淡是必要的。不是說讓觀眾與主人公同化,而是冷靜地明白,自己雖然與主人公不同,但能夠體諒他的情感。我也不會從畫面上去壓迫觀眾“該這么想”,我更期望他們主動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實現(xiàn)情感投射。
太過貼合主人公,就會失去從外部觀察的角度,失去笑聲。所以,對于動畫電影來講,笑聲是一種很客觀的東西。
5 ) 愛與分離最美的寓言
一早就知道海洋之歌是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入圍者之一,但相關(guān)信息不多。
沒想到今天看完,發(fā)現(xiàn)太有愛了,太喜歡了。
首先,它是一個關(guān)于“愛,成長,分離”的寓言,奇幻色彩濃郁,但其本質(zhì)上是一個很治愈的故事。
到結(jié)尾的時候,我才驀然發(fā)現(xiàn),原來爸爸和奶奶的角色對應(yīng)的是貓頭鷹和她兒子,兒子都是心碎,一個只能用喝酒來療傷,一個眼淚變?yōu)橥粞蟠蠛!D赣H們,都是超理性的,把感性深埋,表情僵硬。
其次,石頭的象征,非常有意義。
所有主動被動被壓抑的情感者最后都變?yōu)槌聊氖^,堅硬,頑固,看似可以應(yīng)對世間所有的悲傷痛苦,但往往自身也是消耗和受害者。
石頭要復(fù)活需要的是聽到海豹女的歌聲,因為歌聲里有情感,可以疏導(dǎo)曾被壓抑的情緒情感。
電影里,媽媽教兒子唱歌,幾個精靈用歌聲表達內(nèi)心,哥哥教妹妹唱歌,里面都有情感的表達與傳遞。
再次,這還是一部關(guān)于家庭的電影,兄妹情為最主要的吧。
哥哥的冒險與成長治愈了兒時媽媽突然離開的傷痛,并且對妹妹的情感變化是治愈的關(guān)鍵因素。這也反應(yīng)了多子女家庭成員間彼此復(fù)雜的感情,是獨生子女成長中所不能得到的。
最后,妹妹6歲了,不能說話,表面看好像是家庭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媽媽的突然離去,嫉妒心十分強烈的哥哥,沉溺在失去妻子痛苦里的爸爸,所有這些最后通過拯救妹妹的性命每個人都得到了自我救贖。
故事,繪畫,音樂,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東西,都暗含治愈因素。
瞎掰了這么多,我想說的是畫風(fēng)漂亮,色彩藍到心底,歌聲飄渺空靈,故事短小精悍,太美了。
所以,必須五星推薦。
6 ) 幾條幕后花絮
海洋之歌是用TVPAINT軟件完成的逐幀手繪動畫。
而凱爾經(jīng)則是紙上繪制完成的,只是在夢境場景使用了Flash。
制作海洋之歌的起因之一:某次導(dǎo)演摩爾帶家人去海邊玩,看到海灘上全是海豹的尸體。當(dāng)?shù)厝烁嬖V他這是因為近年來魚群萎縮,漁夫為減產(chǎn)困擾,開始屠殺海豹。換作從前的話,這種事情是不會發(fā)生的,因為大家相信海豹是溺水者靈魂所變,或者是selkie。
Ben走出洞窟的一幕,當(dāng)他看到過往的回憶,媽媽離去并留下了妹妹,4歲的Ben見到她的第一句話是 “我恨你”。這句話后來被剪掉了。
哭泣巨人Mac Lir的故事:有位凱爾特女神見到Mac Lir與家人生活無比幸福,感到非常嫉妒,于是趁巨人不在時將他的家人變成了天鵝并放逐到靈界。Mac Lir找不到家人,以為都已被人所害,開始無休止地痛哭,最后被Macha變成石頭。 導(dǎo)演認為沒必要把故事里的故事講得如此細致瑣碎,只需交代Mac Lir像Ben的父親Conner一樣沉溺在哀傷中無法自拔便可。
幾個彩蛋:3個精靈尾隨Saoirse的那場戲,在公交車站等車的人中有導(dǎo)演湯姆·摩爾。二人從3精靈住處逃入管道時,我們能看到管道周圍的土中埋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其中包括凱爾經(jīng)里的至寶“圣高隆之眼”——Eye of Crom Cruach。Ben和Saoirse坐上公交后,車上有位特別的乘客——凱爾經(jīng)中的Aisling。
7 ) I'll see you, bye-bye.
愛別離,人生八苦之一。
若你曾深愛過,又失去過,自然能懂得那種心碎欲絕的疼痛。
若在那痛不欲生的時刻,有人為你提供一種告別所有痛苦的方法,你會接受嗎?
從Ben的母親一邊道歉一邊告別的那一刻起,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從那一刻起,我總能感覺到這部電影被賦予的對逝者那種濃厚的想念、眷戀與一個叫做“如果當(dāng)初”的美好愿景。
逝者從來無奈,他們來不及告別,也無法為誰而停駐——像那點點晶瑩,引導(dǎo)的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而作為被遺留下來的一方,面對所有的遺憾與曾經(jīng),我們可以做什么呢?相信這世上若有一百萬種的痛苦,人們就能找到一千萬種逃避痛苦的借口與方法吧,但無論如何,逃避或無視都不會是治愈痛苦的最佳良藥。
痛苦是我們活著的證據(jù),而那些溫柔過時光的一切,都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一部分。記住那些曾經(jīng)溫暖過你的擁抱吧,記住打動過你的旋律,記住那曾在耳邊溫柔低語的故事,記住那些已然不再但又確實存在過的美好吧……那些離開的人,會一直活在我們的歌與故事里……
Don’t forget me. Remember me in your stories. I’ll see you bye-bye.
一曲精靈挽歌為萬物有靈時代畫上句點,多么悲傷多么治愈的童話?。【`西去的sequence美成幻夢!傷成離歌!現(xiàn)在的童話就這么傷害小朋友的感情嗎!我天我得出去哭一會!結(jié)尾竟還與「輝夜姬物語」異曲同工!必須說,我的深??謶职Y要在這種動畫里才能好!
其實還是更喜歡皮克斯式故事,飽滿而有情懷,《海洋之歌》好幾處可以更好的情緒表達都嘎然而止,故事整體略平淡了些。還有貫穿始終的那首歌,居然真的就只有那么一首,哈哈哈。結(jié)尾10分鐘的重逢與告別,把整個故事的檔次提升到了神話境界,加分!
畫片好美... 有一個問題, 為什么非要那個小selkie唱歌呢... 她媽唱歌不行嗎?
神作?。‘嬅婷赖綐O致,想象力無與倫比,配樂好到難以置信。居然把《凱爾經(jīng)》這樣一個黑暗的愛爾蘭民間故事以這種自然的親情和炫目的色彩方式展現(xiàn)出來。而且非常隱喻地透過孩子的視角述說了悲傷的情緒對人之為人(或者神之為神)的意義 #想起了第一次看《千與千尋》的感受#
如果把悲傷偷走,快樂也將不復(fù)存在。但是又該如何背負著回憶活下去呢?這個故事關(guān)于隱藏的感情,被遺忘的音符,讓怨恨與嫉妒遮蔽的純潔心。孩子之間的感情細致的被描繪在美麗的畫布上。為了對母親的愛而差點失去的兄妹情,最終會因為愛而戰(zhàn)勝恐懼。
TTTATTT,線條和音符編制的凱爾特之夢,精靈的國度,美得雞皮疙瘩滿身起,萌萌噠愛爾蘭口音,媽媽要離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她講標(biāo)準英語的關(guān)系吧。。。
相較于凱爾經(jīng),本作無疑更上一層樓,故事更加完整,情節(jié)更具吸引力,情感的刻畫也更細膩深入!導(dǎo)演的風(fēng)格簡直是讓人愛不夠!畫面美得讓人窒息,每一幀都能當(dāng)桌面!他片子里的配樂也不得不提,聽的我靈魂都要出竅了!從看完凱爾經(jīng)開始算,這部片子足足等了5年,萬幸從各個方面都沒有讓人失望,值了!
線條動畫,哥哥和妹妹還有大狗的線,老精靈的千萬萬發(fā)絲,連接古老現(xiàn)代的傳說童話。
這是我今生目前為止看過的最美的動畫,歷時十年的項目,逐幀手繪,視覺風(fēng)格上完美的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的元素,空靈優(yōu)美的配樂,一場如夢如幻的童話仙境之旅,喚起人心中所有的美好。不僅故事完成的好,而且每一個細節(jié)都做到完美,真是極致般的視聽享受。明年奧斯卡動畫長片最有力爭奪者。
安利看完的人都去看凱爾經(jīng)吧?。√}莉的聲音聽著聽著就淚目了,圓碌碌的海豹萌成狗,神奇的愛爾蘭風(fēng)情真是分分秒讓人醉在里面,每一幀都想截圖,一口氣看了兩次!太可惜了沒有最佳動畫啊啊啊??!凱爾經(jīng)asiling的客串好亮。哥哥還是moorn boy的配音,萌!
是我童心泯滅了么,竟覺得如此幼稚。
愛爾蘭音樂真好聽。劇情專供二胎家庭教育哥哥用。
十年磨一劍,精雕細琢的手繪作品完全不是那些流水線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能比的,每一幀都能截下來當(dāng)壁紙。猶如天籟的愛爾蘭民謠串起了全片的節(jié)奏,現(xiàn)實與傳說的兩條線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對應(yīng),表達了“面對痛苦,不要逃避”的主題。神話、親情、宗教等等完美融合,天衣無縫,簡直太棒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太美了!比較黑暗的《凱爾經(jīng)》之后,這部新作基調(diào)明亮不少,不變的是仍然是對傳統(tǒng)故事的重新演繹,用最可愛的色彩和人物塑造,講述哪怕來自最黑的深海的故事,還把最普通的親情關(guān)系寫在了一起,真是太美好了。愛爾蘭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國度:數(shù)不盡的民間故事,動聽的音樂。Lisa的歌<3
畫風(fēng)獨特精簡柔亮,華麗中見簡約。故事天馬行空溫暖而有趣,很值得推薦!
海洋文明之歌,生命起源于水往陸地上去,最后仍然回歸于海。繼《凱爾經(jīng)》的信仰演進后轉(zhuǎn)而探討親情和感情,雖然沒有前作的宏大感,最后的回歸時刻一片極光和諸神黃昏一樣的合奏(凱爾特神話在海洋部分與斯堪迪納維亞相似點真多)還是戳到淚點。
昨天看預(yù)告的時候想到自己遭迪斯尼洗腦二十來年,幾乎接受不了其他畫風(fēng),實在可悲。今天是真真切切地被海洋之歌美到了!!大概開場30秒之后就掉了次眼淚因為實在太美了...半途也感受到了對女性角色的著重塑造,但是看完已經(jīng)不想評論其他方面了,就是真的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畫面美到屁股都炸了!音樂也是悠悠然悅耳!劇情則太幼稚了,看不進去…或許,畫面也是它的劇情吧?!
愛爾蘭民謠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音樂,感覺用在哪里都沒完美到天衣無縫,最后徹底被小精靈的歌聲秒殺了。畫風(fēng)上依舊很像導(dǎo)演的前作凱爾經(jīng),這次基調(diào)更加的明亮,故事也更加的憂傷,有著濃濃的歐洲文藝氣息,不那么商業(yè),卻也很合家歡很流暢動人,片子精致到幾近完美,它的每一幀都是藝術(sh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