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腐
至少我猜對了一半的主題,有關(guān)成長。
一個男孩纖細(xì),偏執(zhí),憂愁的神情總在臉上流淌,他是foe。喪母
之痛讓他隔絕自心于木屋中,窺視著外面的人與物,父親與秘書的
曖昧關(guān)系更加讓他懷疑母親的死因,憤怒,壓抑,脆弱的經(jīng)不起誘
惑而只能選擇逃避。kate,一個貌似母親的女人。讓他又有了施愛
的對象。只是這次的愛情他真正學(xué)會了……
偷窺癖外加戀母情節(jié),看是變態(tài)的設(shè)定卻一點也沒有讓人不適。演
員外加導(dǎo)演功不可沒。douban了下,發(fā)現(xiàn)主演居然是跳出我天地里
的那個芭蕾少年,難怪那個線條美的,XDDD。臉則變得越發(fā)的靈動
秀氣,很有g(shù)ay的氣質(zhì)。(ps:nicolas也是gay,TOT,算了,從美
學(xué)角度來說的話,gay還是很美好的。還符合叔本華大爺?shù)囊庵緦W(xué)
說,有利于人類進(jìn)化。要注意的是,那些丑的請歸類到“male
friendship”。完畢)導(dǎo)演還到導(dǎo)過年輕的亞當(dāng),ewan和tilda的
合作,選角的眼光還真不錯,雖然ewan越來越有大叔的傾向,從當(dāng)
年的蘇格蘭文藝青年變成一個蹩腳的泡女仔。好在那個島國盛產(chǎn)美
青年,我也能夠有暇應(yīng)接。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除了氣氛和音樂的烘托
,道具和妝容的調(diào)整也十分到位,那個象征報復(fù),憤怒的越野妝
Plus黃鼠狼頭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最后看著那逐漸明朗起來
的面容,心里也跟著舒坦開來。
2 ) 演員及故事都吸引
於英國電影節(jié)看了"Hallam Foe", 九十六分鐘的劇情片, 頗不錯. 有愛情, 有親情, 有歡笑, 有感動. 演員都演得好, 有機會值得一看.
電影改編自Peter Jinks的同名原著, 由David Mackenzie(Somersault, 1999)執(zhí)導(dǎo), 由於我看的那場作者有出席影片後的討論, 所以得悉電影改動了原著的一些細(xì)節(jié).
故事本身不錯, 劇情夠豐富, 是完全沒有悶場的.
音樂十分突出, 或會買OST來收藏.
很富幽默感, 不論對白或鏡頭的運用都達(dá)到這個目的.
Jamie Bell(Billy Elliot, 2000)飾演男主角Hallam Foe, 又一次給人刮目相看的演出, 作者也很讚同選角方面找了他作書中的男主角. 女主角之一的Sophia Myles飾演Hallam Foe的意中人Kate Breck, 也演得不錯. Ciarán Hinds演Hallam Foe的父親Julius Foe, 相信觀眾都對他不陌生了. 戲份雖不算多但也給人深刻印象. 而飾演後母Verity的美女Claire Forlani(Meet Joe Black,1998)依然魅力逼人. 不過作者說他筆下的後母原本是個五十多歲的女人而不是Claire Forlani這樣誘人的三字頭.
演員令不錯的劇情更生動, 更值得細(xì)味.
攝影也很好. 那個Hallam Foe離開家出走時的火車底路軌shot, 是緊接其後母在樹上小屋中"對付"他那幕的, 畫面及震耳的火車聲就是給人那份震撼的壓迫感. 效果超乎想像的好.
這個火車底路軌shot後來再出現(xiàn)一次, 不過沒有第一個震撼.
喪母的傷痛令Hallam Foe一直都未能釋懷. 悲傷令他懷疑後母是殺母兇手, 又令他養(yǎng)成偷窺的惡習(xí). 故事是傷感的, 但又帶有不少幽默及令人啼笑皆非的細(xì)節(jié). 有點悲喜交雜, 亦有感動得令人流淚的地方.
電影取景於Edinburgh及Pebbleshire, 景色宜人, 令電影更具欣賞價值.
喜歡Kate在電影中對Hallam Foe說: "Sometimes I like sweet, sometimes I like sour. Sometimes I don't know what I want." 我們不都是這樣麼?
另外也學(xué)了一些男女生殖器的slangs... 原來有那麼多版本... :)
3 ) 驚鴻一瞥的精致和敏感
在我看來,所有可以展現(xiàn)真實情感,并給人以觸動的電影都應(yīng)該算是好電影。這又是一部關(guān)于尋找愛,自我,救贖的有關(guān)成長,解脫以及性意識的電影,但是H有很出眾的影像氣質(zhì),逼近的特寫,夢樣的色調(diào),并且大部分的人物景別都切頭(就是人物頭頂未留出空間,一是給人一種逼近精神的壓迫感,二是以這樣構(gòu)圖的過肩鏡頭更貼近于HALLAM的主觀視覺),影片就在這樣的鏡頭,純主觀鏡頭,特寫,大遠(yuǎn)景的不斷切換,使得影像本身更突出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
每一個場景在電影中的都有其目的指向性,一開始細(xì)碎的對主人公行動細(xì)節(jié)的快剪呈現(xiàn)心理狀態(tài)之后探究原因,因為對母親的死的懷疑而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閉卻對探究別人內(nèi)心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度,不管是木屋還是望遠(yuǎn)鏡都是對“安全距離”的暗示,可是,木屋卻是父親建的,其實代表的是父愛的象征,也就是說,HALLAM并不怨恨父親。隨后的一場戲是他與繼母在木屋里發(fā)生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有些不解,但是等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那場戲有幾個目的:其一,是揭示其實HALLAM對于繼母也并不怨恨,其二,是整部電影中出現(xiàn)的人物,其實只有繼母是最貼近HALLAM內(nèi)心的。所以,我并不同意說是性意識上的負(fù)罪感讓HALLAM坐火車離開,而是對于自身的疑惑,這種疑惑來自于是誰該承擔(dān)母親驟然離去帶給自己的傷害的責(zé)任。在那場戲之后,其實是一個信仰崩塌的過程。
只身到另外一個地方,影片讓一個酷似HALLAM母親的女人出現(xiàn)了,所以重新建立了HALLAM新的信仰,大多數(shù)人提到的“戀母情節(jié)”實際上給倉皇不知所措的HALLAM一個支撐點。他窺視她的生活直到看到那個經(jīng)理的出現(xiàn),是第一次的轉(zhuǎn)變,之后在鐘樓有一段類似于開頭手法的戲,他用口紅化妝,穿母親的衣服,扎耳洞,所有這些情境都是在HALLAM內(nèi)心最空虛,最冰冷的時候發(fā)生的,最這些,他只是希望可以延續(xù)母親的溫暖,更貼近母親,或者,他想用母親去感受到什么。之后便是他18歲生日的晚上,當(dāng)女人誘惑他時,他疑惑起來,不安,愧疚,負(fù)罪,渴望,非常多的情緒涌上來,這是第二個轉(zhuǎn)變。這時他仍把她當(dāng)成“母親信仰”的象征。在她旁邊睡覺時看到的另一個自己,是最近影片中常常用到的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是對曾經(jīng)的“自我”說再見,這時他正在構(gòu)建自己的“本我”(不去代入弗洛伊德的理論,從字面去理解)。他在嘗試把她看做女人而非自己的母親(同時,這里是他對自己一直都需要的“安全距離”的一次跨越和突破)。跟她做愛,甜蜜的親吻,牽手,直到經(jīng)理闖進(jìn)來揭露他的偷窺行動,OK,到他脫光衣服的一場,說實話,最開始我不喜歡這場戲,直到一個小全景展現(xiàn)了HALLAM全裸的狀態(tài),才欣喜的覺得這場戲真是棒,等女人穿起HALLAM母親的衣服安慰他時,他算是完成了“自我”和“本我”的建構(gòu)和結(jié)合。
電影不結(jié)束,就要有不斷的戲劇沖突,自然,就是他父親和繼母的再度出現(xiàn)。一句“你不覺得在跟你母親做愛嗎”打破了HALLAM為自己建構(gòu)的全部信仰,也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繼母最貼近HALLAM的內(nèi)心。再次一個火車的鏡頭,同樣是因為疑惑,與上一個呼應(yīng)。他把繼母丟入湖中是最后的一次宣泄,再次救起則是對自我的否定,在那一刻他算是真正面對本我的內(nèi)心。這場戲就像是把HALLAM心理救贖的具象化。之后與父親的談話,只是對于整個影片中HALLAM的疑惑作總結(jié)。因為很多青春中的疑惑是不需要有答案的。只是看愿不愿意面對自我,我們把過錯宣泄在別人身上只是不適應(yīng)和不知道如何面對的表現(xiàn)。但往往把自我意識強加給別人正是對自我的逃避,所以,當(dāng)HALLAM真正開始去感受別人的生活。(而這一點正是繼母一開始就提醒HALLAM的)感受他母親,父親的內(nèi)心時,才是真正的面對自我,走向成熟。
很棒的剪輯,巧妙的構(gòu)圖和運動鏡頭,細(xì)膩的光,把整個故事精致的推到面前。當(dāng)然,還有無法忽視的原聲和JAMIE BEN的再次破繭表演,這部片子讓我驚喜的找回了當(dāng)初看《猜火車》時候的一些感覺,在《CASHBACK》之后終于又看到一部喜歡的電影,況且不論技術(shù)還是影片本質(zhì)方面都如此精細(xì),真是難得。
4 ) 07柏林最佳音樂獎
他的輝煌當(dāng)然是Billy Elliot??催@部七年之后的作品,我不僅還是要拋出一個問句:怎么定義成熟。
Hallam還是一個孩子嗎?我覺得他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浪漫主義者了。
今天上英美文學(xué)課講到的浪漫主義的最大一個特點:濫情(Overflow Emotions)。母親留下的那管口紅(也許是吧)和那件舊衣服,能夠馬上武裝濫情時的Hallam,成為宣泄感情的俠士。當(dāng)對繼母的誤會深化成仇恨的時候,他直接闖進(jìn)繼母的臥室把她捆綁起來拋入湖中。他有絕對正當(dāng)?shù)姆沁壿嬂碛桑核麗鬯哪赣H,乃至見到一個與她相似的女人無法自拔。
有那么一些時候,這個浪漫主義者似乎得到了一切: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個和摯愛一模一樣的女朋友,偷窺的癖好也得到了理解。然而隨著母親死去的真相大白,被Crushed的兩人從夢幻中清醒過來時,又有了古典主義那種much ado about nothing,一切歸于平靜的意味。
配樂很棒!
5 ) 生活是真實而殘酷的
英國的小情調(diào)的電影,很有意思阿.輕松愉快,就跟英倫搖滾差不多阿,一樣的文化孕育的.
其實香港文化也沒有學(xué)到多少英國的精髓阿.不過香港的大學(xué)猛的.孕育是一個很美好的詞.
哈蘭就像樹上的男爵一樣,哈哈,特別,精靈.他的狼皮帽子,然后的道具.哦,我喜歡.
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了的懷疑,然后他知道了真相.殘酷,赤裸裸的.生活也許,它是你的,才叫生活.你都不在擁有它了,也就沒有資格談?wù)撍?。相對于哈蘭的母親我是同情的,愛情最后也許就是歇斯底里的,哦,真相就是哈蘭德父親沒有去挽救。哈哈,生活就是如此。生命就是如此。誰也說不上什么的。愛情,我覺得在他父親那里狗屁也不值吧。歇斯底里的勝利。
哈蘭因為母親的去世,變的不愛與外界交往,于是他的父親幫他建了一座樹上的房子,他就用來觀察別人的生活,偷窺別人的生活。
由于哈蘭與繼母的矛盾激化,他出逃了。
他在城市的屋頂上流連的時候,他看到長得很像他媽媽的女子,于是他們邂逅了,于是他也偷窺了凱特的生活。凱特是別人的情婦哈。然后他在鐘樓的后面偷看他的凱特。他們也相愛了。
我覺得英國人比美國人有意思阿。哦 我的神阿。那個赤裸身體的招供。那個同床就表示上了凱特阿。我喜歡哈蘭德帥氣,憂郁,陽光,堅持。
哈蘭弄明白他母親死亡的真相的時候,他回去找凱特的時候,凱特卻有新的情人阿。我覺得這一點悲情的恰到好處。
結(jié)尾的哈蘭的特寫很不錯,遠(yuǎn)處模糊的五彩的燈光。他淺淺的微笑,他才十八歲的生命。嘿嘿,何其的漫長。也許我只能用漫長形容。
喜歡流浪這個詞才選的電影。其實呢電影的另一個名字是,偷窺迷情。哈哈。
好帥的小帥哥阿,貌似是美國人阿。凱特有點萊溫斯基的感覺,臉更圓。英國人穿風(fēng)衣很好看啊,個子高。哈蘭上上下下,有如平地很有意思。喜歡他的精神狀態(tài),認(rèn)真,游離。
建筑也很不錯哦。我不知道是什么風(fēng)格阿,國內(nèi)最近是猛學(xué)。不過電影里是大規(guī)模的,滿天壓過來是一個風(fēng)格的建筑,那種淺褐色的磚的建筑,上海也有些得,英國的風(fēng)格吧。以前公司好像也喜歡用磚紅來表現(xiàn),也許是偏黃褐的顏色阿。
音樂也很不錯啊。也許是OASISI的哦。英倫搖滾哈。
寫完了。好自由啊。哈哈
6 ) 被忽視的英國電影珍寶
2007年里最被忽視的好電影之一。完美的表演和很窩心的故事,像我這樣理性的人,居然又哭又笑,一會兒興奮一會兒難過。徹底被主人公hallam foe的情緒俘獲了,于是隨他經(jīng)歷那些痛苦和歡樂。
因為我愛的Jamie Bell,去年此時此片參賽柏林起就很期待此片。導(dǎo)演就是《年輕的亞當(dāng)》那位David MacKenzie,女主角是我喜歡的Sophia Myles。也許是這部電影的名字太不容易被人記住,不知道為什么,此片在柏林拿到了一個Best Music獎之后就沒了聲音,去年夏天在英國放映過,卻沒什么反響。
從片頭的手繪動畫開始我就喜歡,接下去的正片里,每一個鏡頭都拍的那么美,那些鄉(xiāng)村和城市,那些特寫,都美到我心坎兒里。
鏡頭貪婪地捕捉著Jamie Bell的每一個表情、動作和身體的每一寸皮膚,偷窺他,偷窺他的偷窺,放大、放大、放大,甚至比給Sophia Myles的鏡頭更加曖昧,我甚至在想,攝影師一定愛上這個男孩了。要不然不會有最后那個夜色里步行的特寫,讓我想起B(yǎng)ittersweet Symphony的MV里的Richard Ashcroft,只是這張臉,就夠了。
其實,Jamie Bell的表演更精彩,穿媽媽的裙子,扮成黃鼠狼,畫眼線,用唇膏在臉上涂抹,寫日記,用媽媽的耳釘在耳朵上穿洞,他哭他笑他打架留學(xué)……他那些痛苦歡樂和懷疑,沒有人比他更勝任這個角色。電影好看,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2005年,也是在柏林電影節(jié),Jamie Bell在那里宣傳Dear Wendy,David MacKenzie在那里跟他碰了面,他早就喜歡這個男孩,見了面后一拍即合,于是有了Hallam Foe。天生就該演戲的Jamie Bell越來越流露出“方法派”的特質(zhì),他變成了 Hallam Foe。他矮小,長著雀斑,有點駝背,經(jīng)常沒精打采,頭發(fā)亂糟糟,可只要在鏡頭前,他就會變成精靈,渾身閃著光芒。盡管此片配角個個精彩,《羅馬》里的愷撒,《猜火車》里的大衰仔,風(fēng)情萬種的繼母也給Claire Forlani演得很到位??墒荍amie Bell太美啦,一種奇怪的,帶點creepy氣質(zhì),帶點fragility。
故事的主線是戀母的叛逆男孩懷疑母親被繼母謀殺,慢慢把自己與世界隔離開,喜歡一個躲在樹屋里遠(yuǎn)遠(yuǎn)地“觀察” 別人,他說他偷窺,為的并不是“你們想象的那種原因”。探究母親死亡之謎的部分幾乎就是《蝴蝶夢》,這算是此片的缺點之一,但是憤怒的hallam回家綁了繼母扔到河里那段戲,終于讓我想起了《年輕的亞當(dāng)》,如果故事在這里戛然而止,我更喜歡??上?dǎo)演沒那么狠,Hallam突然轉(zhuǎn)身救起繼母,為她做人工呼吸,然后,她活過來,一句話也不說,冷冷地看著他,轉(zhuǎn)身就走。導(dǎo)演說,對一個17歲的男孩來說,這樣已經(jīng)夠黑暗了。
所以,如果說《年輕的亞當(dāng)》只有閱遍人世后的絕望和冰冷,《Hallam Foe》則是才剛叩開成人世界的大門,痛苦和懷疑暫且扔在過去,未來,就像Hallam Foe最后那一絲不太確定的笑容,恩,還有希望。
英倫搖滾和民謠配樂,曲曲都很動聽,配的都在點兒上,那么有感染力。這個導(dǎo)演以前當(dāng)過電臺DJ,所以這么有感覺。記得去年柏林電影節(jié)的頒獎晚會上,領(lǐng)Best Music獎的就是導(dǎo)演本人,他非常寒地說,這個片子配樂地由來嘛,其實是因為現(xiàn)在用歌版權(quán)都很貴,所以我們找了家要價便宜地小唱片公司談了比較合理地打包價,也就是DOMINO,然后在這個公司版權(quán)庫里找到了soundtrack里面這些歌……Credits即將結(jié)束(音樂太好聽了,你絕對舍不得在字幕走完前關(guān)掉)時,最后一首歌來自franz ferdinand, 歌詞幾乎就是Hallam Foe的故事,字幕里寫著歌名叫Hallam Foe Dandelion Blow。看完電影后就一直在循環(huán)聽這張原聲唱片,也許會聽上一陣子吧。
7 ) 在成長路上流浪--寫給Jamie Bell
我不知道該怎樣開頭,我想最直接的方式應(yīng)該是“還記得Billy Elliott嗎?”,但是從Billy Elliott造成全球效應(yīng)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快10年的時間,那個跳著踢踏芭蕾感動世界的男孩早已脫下舞鞋,踏上了他夢想的電影之路,在10年之后,如果我們還用那個瞬間去定義Jamie Bell,那我們就不只錯過了他成長路上的風(fēng)景,而且也完全忽視了他這些年來的努力。
并不是每個童星都要成為麥·考利金,瑞弗·菲尼克斯,或者荒廢才華,或者死于青春,也并不是每個童星的光芒都會在一瞬間消失殆盡,他沒有過早的投入到好萊塢這個復(fù)雜的名利場中,而是由一群關(guān)愛他的人一直守護(hù)著這顆種子。他為了讓人們不再叫他“Dance Boy”,而是更多的把他看成一個真正的演員,選擇了一條更為踏實而艱辛的路,重新定義一個人是很難,雖然到了現(xiàn)在,他還是要在各種訪談中不斷的談起“Billy Elliott”,各種影評人在看到他的新片后還是不停地驚呼“Billy Elliott”長大了,但是只要是一個真正看過他后來主演的幾部電影的人,稍微有點理性的人,誰都不會否認(rèn),他在那些電影里表現(xiàn)出的爆發(fā)力和鋒芒是遠(yuǎn)遠(yuǎn)超過他們期望和想象的。有時候,我們并不是無知,而是我們主動放棄了重新定義一個人的能力,我們把舊的觀念鎖在腦子里,永遠(yuǎn)隔著一層玻璃去窺探別人,那得出的結(jié)論自然而然是荒謬甚至可笑的。
世界對待Jamie Bell遠(yuǎn)沒有他對待電影那樣認(rèn)真的態(tài)度,就算提到他后來的發(fā)展,更多人也只是停留在他加盟《金剛》和《父輩的旗幟》這兩件事上,而且,這兩部電影都指向大制作大導(dǎo)演,其實就算我以前認(rèn)真的看過這兩部電影,我也肯定不會記得他的存在,甚至這種印象還沒有在Green Day的《Weak Me Up When Sep. Ends》的MV里他的出現(xiàn)來的直接和深刻。因為在Jamie Bell選擇電影的標(biāo)準(zhǔn)上,他首先考慮的是和那些導(dǎo)演或者演員合作,每次他在談到《金剛》的時候,都會首先說到Peter Jackson是一個多么獨立的導(dǎo)演,就算做大片也是用一種Independent Soul,他把這種和優(yōu)秀導(dǎo)演和演員合作的機會看成一種財富。但是這兩部電影并沒有給他帶來什么真正的收獲,頂多就是在履歷表上有這么光輝的一筆罷了,因為這兩部電影里他飾演的角色都被或多或少的忽略了,甚至沒有性格,沒有發(fā)光點,《金剛》在刻畫主題節(jié)奏和場面氛圍上是絕對優(yōu)秀的,但是各個人物的性格就像一個平面,沒有棱角沒有突出,就連最主要的角色都是這樣,那更何況是他那個不起眼的小海員呢,而在和伊斯特伍德合作的《父輩的旗幟》上,他們只給了斷斷續(xù)續(xù)10分鐘的時間就讓他消失了吧。所以當(dāng)我們把注意力過多的投入在這些大制作上時,我們能看到的就只是表面而已,那個Ballet Boy在平庸的成長中,他會馬上淡出人們的視線......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dāng)我們撥開表面,去真正探究它的內(nèi)核時,才發(fā)現(xiàn)真正閃光的部分其實一直在默默地延伸,他的成長寫在了那些獨立的,特別的小故事中,那些故事就像是他自己走過的路,我們把這些散落的珠子穿成一條線的時候,他成長的軌跡也就清晰的呈現(xiàn)的我們面前了。
早在他成名后的2002年,他就回到了一個原點,在一部很不起眼的一戰(zhàn)恐怖片《Deathwatch》中扮演一位未成年的小士兵,當(dāng)然,青澀依舊,還是一張沒有張開的小臉,有些木訥的神情,甚至在Billy Elliott里的靈氣也被雨水和泥土打磨平了,畢竟在他擅長的舞蹈領(lǐng)域他可以用一半激情一半靈氣去打動觀眾,但是當(dāng)他決意要走上電影這條路時,那種青澀和怯懦是在所難免的,而在2004年的《Undertow》里,他開始嘗試飾演有些叛逆和孤僻的男孩形象,雖然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有些奇怪和平淡,但是在他逐漸開始成熟的臉上顯露出了一些端倪,從前半部到處惹是生非的男孩到后來承擔(dān)起保護(hù)弟弟職責(zé)的哥哥,他給了我們一個溫潤的過渡。而我真正想說的是《我行我素》,這部2005年的小成本黑色喜劇,容納了雷夫·范恩斯等眾多大牌,挑大梁的三位年輕演員中,就包括于同年因《吮拇指的人》獲得柏林影帝的盧·泰勒·普奇和《世界大戰(zhàn)》中湯姆·克魯斯兒子的扮演者賈斯汀·查特文,當(dāng)然,主角是杰米·貝爾,我真正注意到Jamie的就是這部電影,如果說之前他給我的只是那么一個飄渺的印象,那么這部電影是真正讓我把他的形象具體化的媒介。在這部電影里,他扮演的孤僻少年親眼目睹了自己朋友自殺,但是選擇了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當(dāng)他走出朋友家時,只是失神的對死者的母親說:Goodbye Mrs. Johnson。開始的冷漠隨著一連串事件的交錯發(fā)生,到后來終于覺醒,Jamie的每一個層次都拿捏得非常精準(zhǔn),在影片末尾一段和開頭他朋友自殺前視角相同的蒙太奇出現(xiàn)到女孩打開房門,Jamie的崩潰和爆發(fā),強大的沖擊力深深震動了我。這部電影對于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分水嶺,在他童星的身份和真正的演員之間劃上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而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應(yīng)該只有18歲吧。
在同年拉斯·馮·特里爾作為編劇的《Dear Wendy》里,他收獲的不僅是和丹麥兩位Dogma 95先導(dǎo)合作的機會,更多的是在他的履歷上又添上了這樣一個獨特的角色,一個給自己的手槍寫情書的美國小鎮(zhèn)少年,一個Loser,他的欲望,他內(nèi)心的矛盾,他的固執(zhí),他可憐的自尊就在幾個眼神中不動聲色的展現(xiàn)給了觀眾,雖然拉斯·馮·特里爾因為害怕坐飛機而從來沒有踏上過美國的國土,但是他筆下那種人性的沖突卻可能發(fā)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那樣的場景布置也就比《狗鎮(zhèn)》多了幾面墻罷了,國外的評論界因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把這種情形搬到美國很是惱火,于是也并沒有給這部《親愛的溫迪》多少好臉色,但是說實話,他要討論的實質(zhì)真的跟美國有那么大的關(guān)系嗎?我想這樣惶恐不會是因為特里爾真的穿透了一些人內(nèi)心包裹的那層薄膜了吧,總之,美國三部曲還有未完成的一章,他的革命還在繼續(xù)。
當(dāng)《親愛的溫迪》還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巡游的時候,Jamie卻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轉(zhuǎn)折,到現(xiàn)在,我只想說,感謝Dear Wendy,讓《年輕的亞當(dāng)》的導(dǎo)演David Mackenzie注意到了Jamie,感謝《Hallam Foe》,終于給了Jamie Bell一次全聚焦的表演機會,如果沒有《Hallam Foe》,對于他來說,還是缺少這么一部實至名歸的個人Show,先前他參演的獨立電影大部分還是以多線索敘事為主的,下這么大力氣圍繞一個最中心的人物去敘事的電影在他的履歷上這是難得的一回,在他踏入20歲的時候,這個角色給了他又一次飛躍,從14歲成名起他放棄了舞蹈,他發(fā)誓不會再以Dance Boy的形象出現(xiàn)在熒屏上,于是我們再也沒有看到一個叫Jamie Bell的舞蹈演員,他選擇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用一個電影演員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自己,可以說,這些清晰的年份表明了他的努力,到現(xiàn)在為止,他也只不過是22歲而已。
我只能用太精彩了來描述他的這次表演,他雖然年輕,但是擅長的卻是極度內(nèi)心化的表演,流于表面的東西早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沖刷干凈了。Hallam Foe就像是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這個處于成熟邊緣的男孩自閉,焦慮,他需要一種途徑去解脫母親的死帶給他的沖擊,也要通過一種途徑去找到他成長的突破口,而圍繞著他發(fā)生的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童話,整部電影在配樂和光線的運用上都呈現(xiàn)出一種半夢幻半真實的氛圍,主角是一個住在樹上小木屋里的男孩,由于不善于與外界溝通,他選擇把他的仇恨,悲傷放在心里,鎖在日記里,他選擇用望遠(yuǎn)鏡偷窺別人的世界,當(dāng)他看到那個和他母親長的一樣的女孩時,他處于愧疚和渴望兩種復(fù)雜的狀態(tài)之中,這種一半是戀母一半是渴望被愛的心理狀態(tài)和路易·馬勒的《好奇心》雖說完全不同,但也有著一些相似點,因為《好奇心》里,那個男孩只是在懵懂的狀態(tài)下走到青春期,他對母親的愛最后演變成Make Love只是他成長的一種途徑,經(jīng)過這場洗禮,他也就真正的長大了,而Hallam Foe同樣,他需要一個途徑,經(jīng)過這場童話般的洗禮,最后他大步走在霓虹燈下,背景虛化,他的笑容逐漸綻放,也說明他跨越了那道心理上的門檻,逐漸走向成熟,只是在前者寫實的對比下,Hallam Foe更像是一幅寫意的圖畫。而導(dǎo)演是希望通過對于Hallam Foe這個男孩自身和周圍發(fā)生的事物,遭遇的人,更深層的討論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愛,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的關(guān)系,人如何和自己內(nèi)心的魔鬼斗爭等等這些大范圍內(nèi)的議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迷失感,就像那個他愛的女孩Kate一樣,她同樣也是一個迷失的靈魂,她四處尋覓不隔夜的愛情,但是說不定她懂得的愛的意義還沒有Hallam多。
可以說,Hallam Foe把攝影機完全的對準(zhǔn)了Jamie,近景再近景,他的每一個小動作,驚恐的眼神,他原始純凈帶著一種不屈服的野性,他畫著眼線,偷戴母親留下的耳環(huán),穿她的裙子,都只是想保留著這份愛在自己周圍的感覺,他在鐘樓上偷窺女孩時的狂喜,雖然這種窺視帶著一些病態(tài),但是你真正看到Jamie的表情和眼神的時候,他流露出來的確是一種最純粹的渴望,這種渴望與性無關(guān),他只是把自己對愛的渴望通過這種方式宣泄出來,在之前有一場戲是女孩在他面前跳舞并且開始挑逗他,他無法忍受雙重情感的煎熬打斷了她,當(dāng)Hallam無法將這種矛盾擺脫掉的時候,Make Love也只是他得到心理滿足的方法而已。最后女孩了解了他的過去,穿上了他母親的衣服,他頓時淚如雨下,那一晚,他只是輕輕的摟著穿著母親衣裙的女孩,之后的幾分鐘是Hallam真正快樂的時候,他的臉上露出了孩子般燦爛的笑臉,Kate依偎著他在屋頂上用望遠(yuǎn)鏡窺視別人的生活。只是Hallam父親和繼母的到來再一次打破了這種夢幻的美景,他詛咒著繼母,只是因為他還是沒有放下他心中的怨念,最后繼母只留下了一句話:Do you feel like you're f..king Mummy?他畫著鬼臉重新披上那個黃鼠狼頭的玩具憤然把繼母扔到了河里,或許已經(jīng)不是再對繼母的怨恨,而是他需要一次發(fā)泄的機會,而他走出河岸后的突然覺醒,也宣告他終于擺脫了這種長久困擾的束縛,未來是什么什么樣的,就像Jamie自己說的一樣,他相信這個男孩戰(zhàn)勝了纏繞自身的惡魔,他會走的很好。我不知道該怎樣描述Hallam Foe這個角色給我的印象,也無法描述Jamie的演出,我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更加立體的側(cè)面,Hallam Foe的一次宣泄,同樣也是Jamie Bell的一次宣泄,如果說這部電影有著一股強大的氣流,那這股氣流的制造者應(yīng)該是Jamie Bell,他讓我們沒有辦法把眼睛離開屏幕半秒鐘,他讓這個男孩變得既可愛又可憐,又極富感染力,他的表演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們?nèi)チ私饨酉聛淼墓适?。而我因為這場表演徹底淪陷。
Jamie并不是一個長相特別出眾的演員,甚至不管在什么公共場合,他都登著一雙破舊的Converse運動鞋,有些駝背,身材矮小,霍比特人一樣的大耳朵,一張永遠(yuǎn)也長不大的孩子的臉,甚至在人群里都會被淹沒,他自身的性格也恰恰是和飾演的眾多人物相反的,幽默,隨性,開放。但是當(dāng)他面對攝影機的時候,那種爆發(fā)力卻從他瘦弱的體內(nèi)迸發(fā)而出,傾瀉給了觀眾。其實他早已擺脫了Billy Elliott的束縛,只是世界遲鈍到?jīng)]有意識罷了,在接拍Hallam Foe的時候,他說他終于得到了一個角色讓別人叫他Creepy Guy,他覺得這樣的稱呼也勝于Dance Boy很多倍,這不是Hallam Foe的渴望,而是Jamie Bell的渴望。這個決意在成長路上流浪的少年,人們更多的選擇在身后默默地祝福。但是或者你也愿意和我一樣,尾隨他......繼續(xù)流浪......
P.S:如果錯過了Hallam Foe的原聲,真的是一大損失。不要再盯著Juno的原聲不放了,Hallam Foe是一張比它優(yōu)秀的多得多的原聲唱片,選取Domino廠牌下多位藝人和樂隊的作品。如果讓我選擇來描述這部電影的三首歌,我想我會選原聲里U.N.P.O.L.的Here on My Own,Clinic的If you Can Read Your Mind,當(dāng)然還有Franz Ferdinand為電影譜寫的主題 Hallam Foe Dandeline Blow.....
原文出處:
http://frengermandy.blogbus.com/logs/17587179.html感謝qlchl上傳的原聲,呵呵^_^還是拿出來共享吧~~期望晚點過期~~
http://www.fs2you.com/zh-cn/files/9653dd11-f8bd-11dc-a148-0014221f4662/
一般
原來名字還有這種翻譯法啊
哪里好看了?抄襲犯
Jamie Bell!!
好英倫~
故事的主線是戀母的叛逆男孩懷疑母親被繼母謀殺,慢慢把自己與世界隔離開,喜歡一個躲在樹屋里遠(yuǎn)遠(yuǎn)地“觀察” 別人,他說他偷窺,為的并不是“你們想象的那種原因”。探究母親死亡之謎的部分幾乎就是《蝴蝶夢》,這算是此片的缺點之一,但是憤怒的hallam回家綁了繼母扔到河里那段戲,終于讓我想起了《年輕的亞當(dāng)》,如果故事在這里戛然而止,我更喜歡??上?dǎo)演沒那么狠,Hallam突然轉(zhuǎn)身救起繼母,為她做人工呼吸,然后,她活過來,一句話也不說,冷冷地看著他,轉(zhuǎn)身就走。導(dǎo)演說,對一個17歲的男孩來說,這樣已經(jīng)夠黑暗了?! ?/p>
love the way it's shot. Love the way it sounds. It‘s a pity that the story itself is uninspired.
最后,一切都還是淡淡地走。。。。
他在林間的樹屋和愛丁堡的大鐘里生活并窺視,他飛檐走壁開鎖入室,他滿腔愛恨他滿腹心結(jié),他戀母他變態(tài)他瘋狂,他“才是正常的少年”。
我可以一個人去偷窺,可是誰伴隨我成長?
媽媽某些時候是個動詞、量詞和形容詞“某些時候”是對某些男孩子來說的其實,男孩子成長成堅韌的男人的過程大抵都是電影中演過的樣子
過火,好看
男女主角味道太對了,電影色調(diào)很對,每個角度每個畫面都是一幅畫。
他長大了依然會演好片子 推薦電影原聲
劇情沒什么,但真的被杰米·貝爾徹底萌翻了,再有索非亞·邁爾斯。喜歡杰米·貝爾的一定要看!
水靈靈的綠眸小男唉,接連慘遭毒媽姐。。。
青春總是伴隨傷痛,唯有真正體驗才會成長。這種淡淡的基調(diào)總是給人撫慰心靈之感,ost很動聽,杰米貝爾挺適合此類角色~PS:克萊爾·弗蘭妮的臉像整容失敗一樣可怕...
我喜歡這樣的故事和電影!
可能男性看此片時的感觸更深一些。另外,配樂不錯。
ENG是世界帥鍋最大產(chǎ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