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前位置:首頁 奇幻片 少女2009

    少女2009

    評分:
    0.0很差

    分類:奇幻片泰國2009

    主演:JayanamaNopachai  PorntipPapanai  WanidaTermthanaporn  ChamanunWanwinwatsara  ?

    導(dǎo)演:彭力·云旦拿域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猜你喜歡

    • 來自汪星的你

    • HD中字

      南宋詭事之鬼樊樓

    • HD中字

      關(guān)中詭事之霧隱藏棺

    • 更新HD

      小醫(yī)仙

    • HD中字

      狄仁杰之幻涅魔蛾

    • HD中字

      借來的100天

    • 更新HD

      奧奇?zhèn)髡f

    • HD

      鈴兒響叮當

     劇照

    少女2009 劇照 NO.1少女2009 劇照 NO.2少女2009 劇照 NO.3少女2009 劇照 NO.4少女2009 劇照 NO.5少女2009 劇照 NO.6少女2009 劇照 NO.16少女2009 劇照 NO.17少女2009 劇照 NO.18少女2009 劇照 NO.19少女2009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Anurbanhusbandandwifetraveltothejungleandlearnjusthowprecioustheirrelationshipis.

     長篇影評

     1 ) 《魚缸》:青春遭遇與瞬息成長

    (芷寧寫于2010年4月30日)
         4年前的冬夜,看了英國女導(dǎo)演安德里亞·阿諾德那部風格冷峻的《紅色之路(Red Road)》,為其中女人決絕的復(fù)仇方式以及清冽凌厲的鏡頭畫面而感慨,這部《魚缸(Fish Tank)》依舊是導(dǎo)演擅長的女性題材,只是這次關(guān)注的對象時值青春,而且影片整體成色不俗,較前者更顯成熟周全。
       青春的殘酷孤寂和蛻變,在光影的世界里已不是新鮮話題,只是每個青春都有它值得獨自書寫的意義,至少這部《魚缸》是這樣,“它關(guān)乎現(xiàn)實,又關(guān)注心靈;時而殘酷,時而又無比溫暖”(語出自BBC電影),在再現(xiàn)青春遭遇和瞬息成長的手法上,該片即細膩微妙,又不失整體態(tài)勢,在抒發(fā)和寫實間達到了平衡,也可謂“沒有幻想,也毫不偏移的直視”(出自《電影手冊》)。
       可以說,《魚缸》的運鏡很贊,內(nèi)外景過渡流暢自如,仿佛提點著人物的心情轉(zhuǎn)換,又似預(yù)示著一種莫可名狀的難耐和困境。片中,總有女孩米婭(凱蒂·賈維斯飾演)望向窗外的鏡頭,不論鏡頭掃過她的所見,還是只是對準她的面部特寫,都似在書寫一份青春心情。甚至有個鏡頭是隔著霧蒙蒙的車站玻璃拍攝的,玻璃那端米婭的臉孔亦真亦幻,繼而鏡頭轉(zhuǎn)過來,米婭那張青春真實又帶點魯莽氣息的面孔就在眼前,一如底層青春的氣質(zhì)。
       不同于《紅色之路》中因劇情需求鏡頭所必備的私密性和窺視感,《魚缸》的畫面常常呈現(xiàn)出廣闊而遼遠的態(tài)勢,仿佛一個15歲女孩的天空,只是,天空可以很遼遠,但女孩走出青春困頓的出路卻很狹窄,一如片中那匹被束縛在廢品收購站的老馬,米婭多次想解救它的行為,仿佛彰顯著她的倔強、不甘和抗爭,現(xiàn)有生存狀態(tài)令米婭窒息,仿佛封閉而狹小的魚缸,她想要掙脫,想要自救。
       現(xiàn)實世界對于一個半熟女孩來說,是殘酷而現(xiàn)實的,不論于情感(自己的心動只是已婚熟男捎帶手的新鮮野食),于志趣(夢寐以求的舞蹈面試,卻是要聘艷舞女郎的),還是于家庭(貧窮的單親家庭成員之間劍拔弩張,只想找男友的爆脾氣老媽,同樣壞脾氣還鼓噪滿嘴臟話的妹妹,再加上問題少女米婭,三個不同年齡的女人在狹小的空間里猶如天敵般的存在),白色的老馬活不過16歲,米婭的青春于15歲這年的夏天完成了“突變”,一個痛苦煎熬的突變。
       舞蹈似乎是米婭自我宣泄的途徑,貧民窟福利房社區(qū)不大的空房間里,獨自熱舞的米婭是自由的,這種自由不僅是身體上的,且是心靈上的。由于孤獨苦悶、乏男性親友,米婭對老媽新搭上的男友和藹可親的康納(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有著朦朧的好感,康納很會照顧人,幾經(jīng)接觸,漸漸溫暖了被老媽無視甚至想趕快打發(fā)走的米婭,康納對米婭舞蹈技藝的肯定則直接博取了她的信任,一種模糊而懵懂的情愫在米婭心中滋長,對父對兄對情人,微妙的情感像池塘里的水一般因風蕩漾著,而米婭在幫康納抓魚時的受傷,則暗示事情的走向……
       米婭離家前最后的舞蹈是和老媽妹妹一起跳的,面對失戀老媽一如往常的吼叫,已經(jīng)成長了的失戀米婭不再對著干,而是選擇了一種沉默的相對,以共舞化解。妹妹牽著狗跟出來送行,罵著臟話讓她記得發(fā)短信,米婭的離開仿佛終結(jié)了這個三口女性之家愛恨交織的糾結(jié)關(guān)系,她們之間分離的語言,也是悲戚語境中的“我恨你”。
       影片整體風格清越,節(jié)奏流暢,劇情行進的舒緩有致,表演真實自然,尤其是第一次表演的凱蒂·賈維斯,她的米婭個性鮮明,生動真實,勇敢而懵懂。另外,從片中每組構(gòu)圖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角色澎湃繁復(fù)的情緒和心緒變化,但都被導(dǎo)演掌控在理智的光影之中,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做作矯情,始終袒露著真實的感情,出色的配樂也在適時推動著人物心境變遷。
       片中每個遠景全景,以及景中人常常似一首心情獨白,但又被籠在現(xiàn)實之中,仿佛青春愁緒撞上了現(xiàn)實的鐵墻。其中,米婭的心路歷程在近兩個小時的片長中被梳理的細膩生動,觀眾仿佛能輕觸到她的內(nèi)心世界,感知到她的叛逆、暴力、孤獨、痛苦、掙扎和喜怒哀樂。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9217103_d.html

     2 ) 可惜又是成長教育

    《魚缸》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0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之一的《成長教育》。因為兩部影片都提及了一個關(guān)于青春期少女與偽單身老男人的故事。后者當然是一部極矯情的片子,我之前已為此寫過影評(http://i.mtime.com/3316235/blog/4545909/),在此不再贅述。但是開篇就顯出不俗氣質(zhì)的《魚缸》,卻因為之后虎頭蛇尾的敘事,令人惋惜的跌落到了《成長教育》周遭。

    少女米婭與周圍的事物格格不入。她頹廢風騷的母親、叛逆野蠻的妹妹,以及然她厭惡的那些同齡女生。于是她用粗暴冷酷的表現(xiàn)形式對抗著這些帶給她束縛感的外在因素。
    米婭喜歡一個人在高樓的小屋里放著自己的CD,一遍遍練習著自己的舞。據(jù)說,喜歡跳舞的人通常是很自信的,他們總有著自我展現(xiàn)的強烈愿望。米婭正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宣泄她內(nèi)心的熱情和對自由的向往。她幾次冒著危險,企圖用石塊敲碎鐵鏈釋放白馬的沖動,正是自我內(nèi)心想要掙脫周遭,掙脫母親,掙脫一切束縛的寫照。這一動人的情節(jié)設(shè)計,也成為本片的一大亮點。

    在這個屬于三個女人的家庭里,父親與丈夫的角色是缺失的。之后本片的男主角出現(xiàn)了,母親的男友康納,有魅力的中年男人。
    本片前半部分對米婭與康納的關(guān)系及兩人情感的發(fā)展,描寫極其細膩到位,絲絲入扣。從一開始的陌生抗拒;到開車出去兜風時那首愜意的《加州夢》,些許拉近了米婭內(nèi)心與這個男人的距離。之后一起下河抓魚,割傷了腳,康納背著米婭行走;于是米婭愿意在這個陌生男人面前用受傷的腳,跳起自己愛的舞,這是信任與舒展的姿態(tài),這樣的情節(jié)多么自然動人。
    這個貌似外表冷酷、性格古怪的女孩,在這個溫暖迷人的中年男子身邊找到了被保護、被欣賞的感動,這是一種類似父愛的光芒,暖暖的浸潤了她感覺被束縛的身體和心靈。之后米婭帶著自己的小男友,來到康納面前要零花錢買酒喝的情節(jié),像極了小女孩之于父親的撒嬌;她還告訴他,自己想要應(yīng)聘舞者卻惶惑不安的心情,也得到了康納的支持和鼓勵。
    她當然喜愛這個男人,一種帶著戀父情節(jié)的異性之愛。這種微妙的感覺很是抓人,卻也著實難以把握。我確實曾焦灼期待影片的情感走向,在半夜他們一同喝酒,康納要米婭跳舞給自己看時,我就在心中默默祈禱,千萬不要繼續(xù)延伸,到此為止吧。但是影片還是把兩人的關(guān)系拽到了性愛的圈子中。
    有點像本可慢慢品嘗、漸漸微醺的美酒,一揚脖一口喝干似的,暢快了,但卻失去了美感,讓人不知所措。當然也讓影片的氣質(zhì)驟然滑落。其實這樣的處理本也并無不可,真實生活本就缺少影片之前的微妙感覺,以赤裸裸的樣態(tài)居多。只是這讓影片情節(jié)的后續(xù)發(fā)展與品質(zhì)保證成為了高難度動作,或者落入俗套,或者瞎編亂造。
    最后創(chuàng)作者還是選擇了與《成長教育》一樣的情節(jié)收場,毫無創(chuàng)意卻也似乎別無選擇。仿佛總是要有一個一開始充滿迷人魅力,過后發(fā)現(xiàn)原來面目可憎的中年大叔來充當小蘿莉成長路上磕破心靈的路障??傊杏浶∨⑹侨遣黄鸫笫宓?。只是原本似有若無、輕輕搖擺于父愛與愛情的微妙情感,一下子七零八落;好像玻璃杯搖晃的清水,微微眩暈不知去向何處,突然水溫驟升,杯子炸裂開來,碎片與水花四濺,滿地殘局。
    最后米婭為了報復(fù)而綁架了康納的小女兒,之后又因不忍心而將落水的她救起送回家。米婭對這個小女孩是充滿嫉妒的,有著一種像是爭奪父愛的幼稚沖動,這時我們又記起她也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但是她還是及時悔過了,康納的那記耳光,像是父親對女兒的教訓(xùn),讓混沌孤單的米婭清醒了自己尋找生活道路的決心。

    也許導(dǎo)演想表現(xiàn)的魚缸,是加在米婭身心的隱形束縛。為了掙脫這一切,魚一般的女孩不惜奮力跳脫魚缸,卻跌入了年輕的心靈無法對應(yīng)與承受的無水之境。最后還是只能與同齡男孩結(jié)伴同行,一起去遠方的海洋尋找心中的自由。

     3 ) This way.

    我覺得大部分人不會喜歡是因為這部劇著實簡單,甚至有些無聊。可能是女主角性格太孤的原因吧??墒侨绻毾耄鋵嵾@些事情該發(fā)生就是會發(fā)生,就是那么簡單的理由,我們就是為了讓這些事情發(fā)生而存在的,所以一切就順其自然的簡單。

    我給四顆星是因為這部電影對于我來說還是有價值的。因為我能從Mia的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所以我知道Mia在干嘛。電影是在Essex拍的,濃重的流里流氣的東倫敦口音我也天天聽,甚至自己也能模仿著說上一兩句;電影里很多場景就在我家門外;類似電影里打扮的人天天在我眼前晃。我平時甚少接觸這些人,也從未了解過他們的思想,至于他們生活狀態(tài),有錢沒錢,家庭,父母這些,我還是略了解一二的。所以看起來不費勁,我懂、我知道他們在干嘛,為什么會那么做。尤其米婭和我的想法很像。

    Mia能喜歡上一個年齡是她的年齡乘以二還多的男人其實完全是家庭原因,缺少父愛,沒人欣賞---一個只知道花天酒地不在乎她死活的老媽(我經(jīng)常聽見我們同學沖著我們老師喊“你TMD愛給誰打電話就給誰打電話吧,我爸媽才不在乎!”)、一個什么也不懂只是盲目的被世俗和身邊人的思想所傳染的妹妹。米婭,作為一個青春期里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憂郁,想法,沖撞,還有看事物的眼睛。每次她看著她母親的時候,我總是看著她的眼睛。她內(nèi)心包含的那些東西,沒人懂。她以為Conner懂她,可是成人的世界她現(xiàn)在還不了解,涉足太深只會害了她自己。她并不恨Kiera,只是無法接受她得到些許父愛的源泉其實被另外一個女孩的分享著。

    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好像在旅游一樣,對里面的風景有那么多感觸,還總是往青春上扯。

    其實這部電影很現(xiàn)實。再加上女主角就是一副青澀的”我在演戲“的樣子。大家都是一副認真的我在演戲的樣子。于是就越演越真了。

    其實夢想和家庭是兩碼事兒,但難免被彼此影響。嚴重的會彼此牽制。甚至顛覆一個人的命運,但夢是變不了的,最多成為曾經(jīng)。但是不會消失,不會改變。

    我們應(yīng)該打很多比方,比如若她有一個健全的家庭,她會變成什么樣?她還會愛上Connor么?她的舞蹈呢?她身邊的朋友呢?

    夢不變,但是夢會被家庭所影響。

    而她正處在一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么的年齡,開始所謂的彷徨(如同魚在魚缸里游)。
    剛開始以為四面八方都鋪滿陽光,都是未來。游著游著就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那么壓抑,好像永遠游不出這個地方似的。撞了幾次壁后知道一些路不能走了,開始試其他的路。撞啊撞,找啊找,失望又失望。然后明白這地方是走不出去的,看開了,于是人生也就過去了。

    青春都是這樣。這不是固有模式,這是簡單。青春期是如此簡單的東西,身處青春期的人卻總把一切想的過于復(fù)雜。
    誰的青春不是這么回事兒?誰當年沒有心動過?沒有努力過?沒有憤怒或不屑過?沒有和父母吵過架?
    少年總是被一些東西所吸引,填補自己的空虛與無所適從,以為自己擁有什么,可也只是短暫的一瞬,最終還是一無所有。
    還是得走下去,把該做的事兒都做了。沒有目的,有目標。沒有動機,有想法。順著這條道走下去,誰知道會變成什么樣?但一定是自己的模樣。

    This way, my way。

     4 ) 【插曲】電影周邊

    "Me & U"
    Composed by Ryan Leslie
    Performed by Cassie Ventura (as Cassie)



    "Life's A Bitch"
    Performed by Nas



    "Your House"
    Performed by Steel Pulse
    Written by Alphonso Martin



    "Juice (Know The Ledge)"
    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



    "Down 4 U"
    Performed by Ja Rule



    "Baby Girl"
    Performed by Wiley
    Written by R Cowie



    "Show Me Love (Stonebridge Club Mix)"
    Performed by Robin S
    Written by Allen George / Fred McFarlane



    "Broadway Jungle"
    Performed by Toots & The Maytals
    Written by Toots Hibbert (as Frederic "Toots" Hibbert)



    "Cool Down The Pace"
    Performed by Gregory Isaacs
    Written by Gregory Isaacs / Sylvester Weise



    "Get Up Offa That Thing"
    Performed by James Brown
    Written by Deanna Brown / Deidra Jenkins / Yamma Brown



    "California Dreamin'"
    Performed by Bobby Womack
    Written by Michelle Gilliam / John Phillips



    "Don't Sweat The Technique"
    Performed by Eric B. & Rakim



    "Jah Rule"
    Performed by Rhythm & Sound with Paul St. Hilaire



    "Just to get a rep"
    Performed by Gang Starr
    Written by Keith Elam / Chris Martin



    "In The Fading Light"
    Performed by New Device
    Written by Philip Kinman / Robert Wybrow / Daniel Leigh



    "Ride It"
    Performed by Jay Sean
    Written by Jay Sean / Alan Sampson



    "Original Nuttah"
    Performed by UK Apachi & Shy FX
    Written by Andre Williams / Abdul Wahab Lafta / Johnson Ettienne / Winston Riley



    "Bleeding Love"
    Written by Jesse McCartney / Ryan Tedder
    小女孩最后錄像哼唱的歌曲

     5 ) 少女的白馬,青春的河流

    (Spoiler Alert! 以下內(nèi)容有細微的劇情泄露,可能影響觀看)

    回頭來看,米婭一開始便失去了朋友。盡管無從去分析對方是彌足珍貴還是可有可無,然而失去本身已是青春成長的一陣痛。說到這里,我們還沒加入她的個人背景:單親家庭,風騷母親和粗野妹子,一個沒有太多保障的困難戶。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米婭想不成為一名太妹還真是難。她的性格在前面五分鐘就基本確立了,慣使粗口,沖動易怒,直接暴力,無所事事。這樣一名女孩看似建立了強大的防御機制,可以將外界對她的刺激傷害逐一反擊,然而這也注定她是落單不合群的命運。

    米婭回到家,鏡頭掃過家里的裝修擺設(shè),普通之余更見凌亂。邊上人掉頭一問,這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低保戶也好不到哪去啊,我連忙點頭道是,天下落難人都是一家。

    米婭在家里也好不到哪去,三個人就像是扎堆的刺猬,同住在一個窩里,挨得太近得要保護自己又不得不刺傷對方。那些被認為是下流不堪的粗口詞匯被這一家人用得生動無比,完全不用慮及母女或姐妹的對象差異。

    在路上的時候,米婭看到一匹被鐵鏈拴著的白馬。老邁的白馬毛色不怎么好,看上去沒有太多的活力生氣,然而柵欄外的米婭結(jié)結(jié)實實被打動了,她想放它走。為什么,不為什么。有人說這白馬未免太虛了點吧,其實更虛的是魚缸,從頭到尾只見魚不見缸,那魚還被活生生的穿肚破腸。提到白馬總要想起之前謝晉作品展,一到表現(xiàn)男女主人公墜入愛河或者時光美好之類,白馬駿馬就會適時出現(xiàn),飛奔馳騁。那么,《魚缸》里的白馬是不是起到這一功能,被囚禁與奴役的青春正在老去,最后難逃一死?

    當然,問題可能沒那么復(fù)雜,白馬的出現(xiàn)存在只為帶出米婭一朋友,就那修車的傻小伙。如果她要戀上一個人,勢必有個人得充當下墊底,讓她在愛情失敗時還有退步的余地。因為以這少女的性情描述和愛情遭遇,她成功的可能性等于零。而從劇作角度上考慮,假設(shè)只有風度男(《無恥混蛋》:最后一個混蛋是邁克爾·法斯賓德)一異性角色,整部電影就會出現(xiàn)天然的結(jié)構(gòu)失衡。因此在與風度男交往的過程中,白馬只能暫時退避。

    米婭和風度男之間忽冷忽熱,其實那跟見不得光沒大關(guān)系,相反在一份短命的青春期愛情里,此番情況實屬常見。

    為了體現(xiàn)少女的感覺變化,《魚缸》幾次用到了聽得見的呼吸喘息聲,兩個人肢體親近,聯(lián)系緊密。另有當面跳舞,展現(xiàn)自我的一面,這些都是兩個人往前一步走的象征。有趣在于米婭自學街舞,可水平真不怎么樣,然而風度男說她很棒一定會成功之類,事實證明這亦是謊言。

    之前的配合捕魚和腳上傷口都有弦外之音,如果從具體意象上入手,這魚、腳和水都包含了私密的情感信息。她會在黑暗中尋找對方的身影、聲音和味道,又會飛跑出去、不達目的不罷休地追趕,這些都是青春熱戀的外在特征。當米婭發(fā)現(xiàn)了風度男的秘密,她又一次來到了青春的河流邊上。還是言語發(fā)泄和惱羞成怒,然而這次沒人來教她怎么做,相反她要及時出手去搭救別人。然而正如流水的不可逆,米婭還要提防被卷走。黑夜里的追逐后,她再一次氣喘吁吁,驚醒夢碎。

    通往成人的道路上,米婭發(fā)現(xiàn)了真實想法與周圍世界的巨大落差,有人說這是階級不對等的必然。她所習慣的裝扮,她所喜歡的街舞,她所狂戀的男人,事實上都那么不切實際,她的勇敢和驕傲不堪一擊,一敗涂地,就像哭花了的眼妝。

    安德里亞·阿諾德活用了手持跟拍的技術(shù)手法,米婭有著風一樣的步伐和不服輸?shù)男宰印R贿B串的壓抑和痛苦過后,導(dǎo)演在結(jié)尾留下了屬于女性人物的光輝閃亮。你可以認為這是積極向善,或許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跳出去,跳出那個看不見的魚缸人生?!颈本┣嗄陥蟆?br>
      ■入評理由:2009年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獎,英國90后單親少女的“跳出去”。

      ■片名:《魚缸》

      ■導(dǎo)演:安德里亞·阿諾德

      ■上映日期:2009年9月11日(英國)

      ■讀家:木衛(wèi)二

      ■推薦指數(shù):★★★★☆☆

      ■一句話點評:寫實風格的《成長教育》,生活化的人物氣息,底層邊緣的成長殘酷。

     6 ) 關(guān)于一個女孩的成長

    叛逆的青春,經(jīng)歷之后,便是成長。

    影片整體風格清越,節(jié)奏流暢,劇情行進的舒緩有致,表演真實自然,尤其是第一次表演的凱蒂·賈維斯,她的米婭個性鮮明,生動真實,勇敢而懵懂。另外,從片中每組構(gòu)圖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角色澎湃繁復(fù)的情緒和心緒變化,但都被導(dǎo)演掌控在理智的光影之中,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做作矯情,始終袒露著真實的感情,出色的配樂也在適時推動著人物心境變遷。

    片中每個遠景全景,以及景中人常常似一首心情獨白,但又被籠在現(xiàn)實之中,仿佛青春愁緒撞上了現(xiàn)實的鐵墻。其中,米婭的心路歷程在近兩個小時的片長中被梳理的細膩生動,觀眾仿佛能輕觸到她的內(nèi)心世界,感知到她的叛逆、暴力、孤獨、痛苦、掙扎和喜怒哀樂。

    青春期的迷惘和騷動誰都經(jīng)歷過。

     7 ) It's kind of an old story...

    還記得An Education么?把背景換到英國某小城市的貧民窟,再把時間推到2000年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英國,狡猾大叔欺騙無知蘿莉的方式在好幾十年間根本就沒怎么變——只不過甜言蜜語心懷不軌的大叔不再談吐高雅法語流利順便還假裝認識Lewis Carroll,他只要像(金發(fā)卷毛兒的)大鯊魚一樣露出兩排大牙嘻嘻一笑,蘿莉一家本來就不怎么好的運氣便會急轉(zhuǎn)直下雪上加霜了。

    值得指出的是,就算考慮題材的重復(fù)(*這種*題材的片也能一年出兩部?Oh please. 不過考慮到獨立影片的制作周期——Umm...well. 大家的日子都過得都不容易),F(xiàn)ish Tank依然是一部有風格、有想法而且劇情也并不乏味的片:新人Katie Jarvis的表現(xiàn)的確搶眼,處女作表現(xiàn)完全鎮(zhèn)住整部影片,雖然缺少了星光熠熠的大牌集體捧場(難說Carey Mulligan的奧斯卡提名在某一方面說不是由于和各種戲骨/老手的分別飆戲才得來的),但她以后只要肯演,應(yīng)該說也是也是前途無量的(當然18歲就生娃也許不是個好主意= =);演小妹妹Tyler的小演員Rebecca Griffiths表現(xiàn)也非常不錯,只是不知道是因為我臉盲呢還是因為小孩子實在長得太快,隔一會兒不見我就會覺得她又長大了一點;至于咬著獨立制片這塊又臭又硬的石頭不放的大鯊魚Michael Fassbender——輕聲慢語的怪叔叔/好爸爸形象盡管迷人,但前半部分的無微不至體貼關(guān)懷和后半部分的無情無義縮手縮腳似乎有那么點點反差過于明顯——不過,如果在現(xiàn)實里,恐怕這件事也不會有更富于邏輯的過渡吧。

    聽著片中不斷出現(xiàn)的California Dreaming才又想起當年在半個月不見一次太陽的南京梅雨季節(jié)每天聽這首歌的日子,雖然這部片子里用的并不是我那時聽的The Mamas & Papas的原唱(估計是使用費交不起),而是Bobby Womack的版本,但依然讓人感慨萬千。洛杉磯一年十一個月明晃晃的大太陽很容易讓人忘記每天為發(fā)霉的天、發(fā)霉的衣服被子和發(fā)霉的心情郁悶的感覺,但是每當說到那時郁悶過的事情可能這一輩子也不會再有機會郁悶一次了的時候,世事無常、白駒過隙之類的詞總歸還是少不了的。

    我們也許永遠都在夢想著陽光燦爛的加利福尼亞,但是大部分人都只能到得了更加陰霾多雨的威爾士。這不,在一開始我就告訴過你啦: it's kind of an old story.

    But so is reality.

     8 ) 《魚缸》:成長中的女性意識

    文/故城

    我時常在焦慮,何以人要逃脫的正是其所持守的,人所留戀的正是其欲離開的?一如錢鐘書筆下的《圍城》,亦或是安德里亞?阿諾德的這部《魚缸》,人和魚都是這樣生活在矛盾與悖謬之中,只是人會虛設(shè)一種困境,并讓自我積極的投入其中,雖然不知道走下去的結(jié)果如何,但有新的方向和經(jīng)驗生成,便似獲得擺脫困境的良藥。然而新的方向與經(jīng)驗預(yù)示著一種殘酷與誤入歧途,像青春,在不可逆轉(zhuǎn)的生命軸中,痛心疾首又默默承受。

    吉登斯說,“焦慮的爆發(fā)出現(xiàn)在個人不能實現(xiàn)或被制止實現(xiàn)某一行為的時候”。處在優(yōu)勝劣汰的現(xiàn)代性話語中,焦慮如影隨形的存在于弱質(zhì)、異質(zhì)的女性身上。這種焦慮似乎是還無意識的處于青春期少女米婭身上,青春就是關(guān)乎成長和擺脫束縛的。很多時候,作為女性對自我身份的焦慮,與作為青春期少女對生活的反叛是異質(zhì)同構(gòu)的。


    影片開始就用三組鏡頭交代了米婭與妹妹泰勒、與基莉父親以及與基莉朋友的三場對話,焦慮、叛逆與狂躁成為米婭身上無法掩飾的特質(zhì)。當然,你可以將之歸結(jié)為迷茫、無知或空虛,但躁動往往來源于內(nèi)心的需要。隨后,女孩與白馬的牽連成為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

    白馬是極具象征意味的,它是西方話語中的雄性精神,俊麗、奔騰、桀驁和可靠。它代表一個女人對男性的崇拜與渴望。它的炫目與偉岸無疑彌補了女孩心理中“父”的形象,它的奔騰姿態(tài)是超越米婭的平凡與庸常的。然而,《魚缸》中的白馬是被禁錮的,它的孱弱的與老態(tài)龍鐘讓束縛它的鐵鐐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這與現(xiàn)代社會的理性化與主流性別意識形態(tài)實際上密切相關(guān)。

    現(xiàn)代理性文明的化身男性并非全知全能,它的老邁與冥頑不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而女性以自然的、感性的形象呈現(xiàn),她的身體除了作為男性欲念的對象外,還是承載苦難的能力無限的容器,為男性提供一種想象性的撫慰。這種撫慰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反思和救贖,為日益膨脹的現(xiàn)代理性提供一個反思性的參照,從而拯救日益淪陷的男性文明。(影片中的康納身為有婦之夫,為何找尋米婭的母親偷腥,也印證了男性主體在現(xiàn)代性中的迷失。)馬克思?舍勒強調(diào)女性作為更接近自然和大地的存在,對現(xiàn)代父權(quán)制資本主義社會有一種內(nèi)在的拯救功能。他曾明確表示,“女性比男人更自然,更受本能和感覺左右,是阻止人類文明和文化大車,朝單純理性‘進步’的目標奔馳的永恒制動力?!?br>
    因此,影片中女孩與白馬隱含的拯救關(guān)系,并不能簡單粗暴的總結(jié)為女性對男性的崇拜。米婭家庭結(jié)構(gòu)的殘缺,使得她解救白馬更像是一種轉(zhuǎn)變自身處境的途徑,蘊含著一種女性主體的自我拯救。這種拯救的欲望被白馬的擁有者無情的制止了,這無異于壓抑了米婭作為女性對陽性主體的欲求,聯(lián)系到米婭生活的單親家庭,白馬之于少女的心理投射作用是相當耐人尋味的。也許,從心理分析中女性的戀父情結(jié)更容易找到理解此片段的捷徑,但那無疑忽視了“拯救”中所蘊含的女性意識覺醒的意味。


    米婭作為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少女,對自我潛意識中的某些情結(jié)并不自知。她解救白馬的失敗,使其女性意識覺醒的欲望被壓抑了,自己不得不回到那個殘缺的家庭,接受母親的嘮叨、放蕩與任性,接受妹妹的粗口、冷漠與監(jiān)視。但潛意識(女性意識)是生產(chǎn)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的源泉,性別意識作為文化中最普及的形態(tài),其運作的規(guī)律是離不開潛意識的操作的。越是打壓它,它別變得越發(fā)的強烈。

    《魚缸》在對女性意識的敘述中突出的特色便是設(shè)置了一個空間的隱喻。封閉的空間往往作為女人的能指符號。影片中米婭與母親、妹妹所居住的房屋中,沒有任何男性符號的存在,沒有父親也沒有任何男性同胞,這是一個完全由女性符號構(gòu)筑起來的封閉空間。它是未開化的,是未開墾的“處女地”(米婭的母親并非處女之身)?!巴鈦碚摺笨导{對這個空間的闖入,便充滿了性的象征意味。

    實際上女性意識的覺醒很多時候與性意識覺醒是同步滋生的。影片中有一處細節(jié)便是米婭在家庭派對中,看到康納被豐腴的母親所吸引,便借著酒醉在母親的房間內(nèi)找化妝品,并試圖將自己打扮的性感妖嬈。這巧妙的敘事策略無非是要揭秘米婭被壓抑著的,卻又無法遏制的性欲望,一種女性意識的啟蒙。因此,在康納引領(lǐng)米婭一家去河邊捕魚以及隨后的一系列接觸中,幽默穩(wěn)重的父親和善解人意的朋友形象悄然形成,康納也在有意無意間對米婭進行精神和身體的啟蒙。

    一般而言,女性的身體必須風情萬種,才能激發(fā)男人的欲望,而女人的心靈也必須純樸未琢,只有這樣男人對她進行的開蒙、澆灌才成為一種必然。然而,與母親相比米婭的外在條件太過庸常,母親身體的豐腴飽滿反襯出米婭身材的干瘦匱乏。于是,跳舞本身暗含彌補自身身體先天不足的能指。正是這一動作,表示影片中米婭與康納那夜的越軌行為并不是簡單的“誘奸”,實質(zhì)上,米婭是很享受這次的“誘奸”,從她此前半夜偷窺母親與康納的做愛開始,她便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那個“她”。


    在西方文明背景里的“外來者”是有其性別秩序的,代表著現(xiàn)在、并啟示著未來,一定由男性來承擔,而女性則通常作為蒙眾的代表,他們生活在幽閉空間中亟待啟蒙、拯救。傳統(tǒng)的男性視角影片中,女性依仗男性的指引或救贖,得到逃脫落后的,在時間向度上屬于過去的傳統(tǒng)世界,走向文明幸福的現(xiàn)代生活。而《魚缸》作為一部女性導(dǎo)演的作者電影,它的模式則截然不同。一旦這樣的啟蒙與回應(yīng)、引導(dǎo)與跟隨、施救與被救出現(xiàn)了故障,男性的主體身位便模糊不清了。正是在這模糊不清之中,女性自身對自我意識的覺醒完成了第二次啟蒙。

    影片中,當康納對米婭完成了一夜的性啟蒙教育后,他的倉皇逃離與惴惴不安并不反常。未經(jīng)世事的女性往往以為性是馴服男性的法寶,并能百試不爽,她的以身相許必能換回男人的憐香惜玉。于是,女孩追到康納的家,并試圖為之疏導(dǎo)疑惑,“年齡不是問題”,而換回的是男人的沉默。但對于康納而言,這次性啟蒙太過于不倫,面對十五歲的米婭,一種基于原始血親亂倫禁忌的無意識心理成為康納難以言明的結(jié),逃避是他唯一的出路。而更深刻的問題在于,不管是米婭還是米婭的母親,她們都是游離于男性內(nèi)心秩序外的符號,她們均是一種空間而非時間的存在,只有在那個空間她們才是實質(zhì)的存在,而其他時間她們只是一種純粹的性符號。而此時的米婭還并未能觸碰到問題的本質(zhì),那次性啟蒙還只停留在肉體層面,未從在靈魂深處給予其痛徹心扉的教育。

    于是,當她潛入康納家后發(fā)現(xiàn)事情的真相時,一次真正的成長教育才開始。就在這一刻,我們看到米婭眼神里分明是不解與憤恨,還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恐,似乎污濁的世界從她身體的每個毛孔進入身體,“失禁”是身體疏導(dǎo)污垢的唯一途徑,那是不由自主的身體痙攣。造成“失禁”的關(guān)鍵在于父親形象的神圣性突然倒塌了,米婭生活在父親形象虛位以待的單親家庭,她對父親的印象是虛幻的完美,當康納填補這個空缺后,那種神圣性無疑轉(zhuǎn)嫁給了康納。影片中,當米婭偷窺到母親與康納做愛后,她重重的摔門的舉動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伊萊克拉特情結(jié),而此刻那個“大寫”的“他”突然虛化了,被拋棄的母親卻更值得被同情,對女性切身處境的感同身受讓 “戀父厭母”情結(jié)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翻轉(zhuǎn)。影片的結(jié)尾米婭與母親共同起舞的段落便是對此處的回應(yīng),生活歸于平靜卻有了不同的韻味。

    然而,期望女性自此便大徹大悟是不現(xiàn)實的。米婭獲悉真相后的仇視與報復(fù),與上文的“失禁”一樣,都是無意識的行為。她像是被一個瘋狂的意志教唆著,在拐帶康納幼女基拉過程中才能舒緩內(nèi)心的傷痛。當米婭在無意間將基拉推進湖中,面對一個幼小的生命掙扎時,短暫的復(fù)仇的快感突然消失了,應(yīng)運而生的是罪孽感,和那前所未有的正義與責任感。與男性面對罪孽感的逃避責任相比,米婭的這一舉動是勇敢的也是有擔當?shù)模@無疑顛覆了傳統(tǒng)男性視角中,男性作為理性主體對女性客體進行改造、拯救和解放的二元對立秩序,而更偏向一種女性自我改造、自我拯救和自我解放的女性主義意識形態(tài)。


    由于男性在父權(quán)制歷史中一直掌握書寫權(quán),于是女性導(dǎo)演往往通過重新定位視覺空間的主動者和被動者關(guān)系,從而達到探究性別權(quán)力的目的。??抡J為,軀體的代碼中其實隱藏著深重的性別意識形態(tài)?!翱础迸c“被看”決定了人物控制與被控制、占有與被占有的關(guān)系,隱含深重的等級關(guān)系和性別意識形態(tài)。

    影片伊始,通過米婭的視野我們看到一扇窗戶,這是她觀看世界的魚缸。魚不只是被放置在魚缸中被觀賞的玩物,它也會透過透明的玻璃觀察玩賞自己的人?!遏~缸》中康納、男孩與米婭的關(guān)系,其實是一條隱藏的三角戀關(guān)系。大多數(shù)情況康納是米婭私人空間的闖入者,米婭的私人空間被外來者干擾,她不由自主的將眼光對準這個闖入者。因此,康納的身體是被米婭觀看的,在被膜拜中成為一種偶像和象征。而男孩與米婭兩人的活動場所大多數(shù)是在男孩的處所,米婭是空間的造訪者,她的身體是被男孩觀看的。影片中男孩的姓名一直未知,足可見米婭的視野中是沒有留給男孩太多的位置。

    同為男人,康納占據(jù)性別等級關(guān)系的優(yōu)越地位,而男孩則相對劣勢,這其中的性別權(quán)力更多的與那曖昧而騷動的身體掛鉤。性的能力成為青春期少女獲得心理認同的基本要素,被觀看者暴露的性能力實質(zhì)上被賦予了某種控制/牽引的權(quán)力。影片中,米婭看到母親與康納的肉體交歡,康納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進攻欲、征服欲(母親只是這樣行為的接納者、鼓勵者),讓米婭完全被折服,康納獲得了米婭心理的某些曾經(jīng)由烏托邦占據(jù)的位置(“父”的權(quán)力?)。而反觀米婭與男孩,主導(dǎo)兩人關(guān)系的是米婭,而男孩只是一個觀察者、跟隨者。當男孩帶她來到陌生的放置廢棄汽車的場所,米婭感到不適,并詢喚離開那里,在短暫失去主導(dǎo)權(quán)后,米婭很快又重新掌控權(quán)力。

    實際上,《魚缸》中直到兩場追逐戲之后,寄居在米婭大腦的女性意識形態(tài)才開始蘇醒。之前她腦海中的烏托邦仍然使她遵從于男性秩序,崇拜男性的性別權(quán)力。但在這之后,女性意識逐漸占據(jù)上風,為影片的結(jié)尾埋下了溫暖的伏筆。

    追逐與被追逐,可以看做是一種形式的觀看與被觀看。米婭草原上追逐基拉的場景,米婭的視野里是基拉,弱質(zhì)的女性個體;而夜晚康納追逐米婭的場景,米婭是被追逐者,她的視野里是漆黑的黑夜,而背后有一個惡狠狠的、復(fù)仇心理膨脹的康納,她是那個弱質(zhì)的女性個體。兩場追逐以基拉的落水和她挨了一個重重耳光而結(jié)束,讓她看清楚了女性在社會文化中的弱勢和從屬地位,并且感受到這種地位是社會無意識的必然結(jié)果,自己已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此刻她也許看到了自己與母親將會有同樣的命運)。

    于是,當她走進成人俱樂部表演準備已久的舞蹈時,當舞蹈老師讓她將頭發(fā)放下,說這樣能更有女人味點時,她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做那條魚缸里的金魚,她走下舞臺,毅然離去,這是徹底宣告女性意識覺醒的一幕。因為在此刻,米婭已走出女性自我認同的無序階段,她清醒的意識到捆綁自身的那個魚缸是社會的父權(quán)宗法文化秩序。任何的調(diào)整都是一種討好,都是一種乞求。自此,影片中有的是諒解、惜別和成長,溫暖的,讓人寬慰的,無以復(fù)加。


    10/03/17 1:55
    9月下 《看電影》

     短評

    從音樂、攝影到表演幾近完美。

    7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擅長游泳,一輩子游不出個魚缸,卻時時都看得到魚缸外面那個世界....引用這位豆友評論刀子:一部可以回味的影片。繼承了紅色之路的手提攝影和冷靜克制,不循俗套地講了一個俗套故事,人物狀態(tài)真實可信。劇情結(jié)構(gòu)尤其出彩,貌似松散實則緊密,情節(jié)推動有如一股潛流,勢不可擋。

    8分鐘前
    • 花兒果果
    • 推薦

    如果沒有那個小女兒滿嘴BITCH的嚷嚷,估計拿不到評委會大獎

    9分鐘前
    • 點點
    • 推薦

    難道做小三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么????這女孩跳舞一點都不好看啊~~~

    11分鐘前
    • Lavender
    • 還行

    乍看下寫了一個女孩的成長經(jīng)歷,其實是人一生的縮影,禁錮而沒有希望,碌碌無為而有無能為力,人生在痛苦和孤單中成長,英國片子固有的氣質(zhì)

    15分鐘前
    • popgrey
    • 力薦

    確實會想起《成長教育》,不過這個更寫實,也更殘酷。很多細節(jié)處理頗見功力。多少感覺有點肯·洛奇靈魂附體

    20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人生這部書里,青春是最驚心動魄的一章;這是我第二次在電影里看到女人撒尿的鏡頭。

    21分鐘前
    • 蘆哲峰
    • 推薦

    啊天……作得很小心但也是無比作好嗎……故事是這樣——一出場操遍全世界然后突然想放走一匹白馬,寫實就寫實還老想搞點矯情的符號,其營造溫馨的邏輯是這樣——我家就這個德行我就要操遍全世界就得拐小孩盡管如此全世界還必須得原諒我因為是世界錯了不是我錯??纯磾z影就好。

    26分鐘前
    • Superhat
    • 較差

    又是英文字幕,又不同步!實在沒看明白到底要講什么

    31分鐘前
    • 麥田
    • 較差

    滿嘴Bitch的小女孩令人印象深刻·····情感刻畫的很細膩,未成年少女和中年大叔身處同一屋檐下,暗流涌動。真實而不做作,平淡但不沉悶,如果說《成長教育》純粹只是養(yǎng)眼,那么《魚缸》可謂養(yǎng)心之作,青少年成長的陣痛期!

    35分鐘前
    • 大米
    • 推薦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37分鐘前
    • UrthónaD'Mors
    • 推薦

    我只能說我已經(jīng)厭倦了這種反叛題材電影的固有模式,并且被這部片的評分之高嚇壞了。另外,盡管全片的著重點不在女主角的舞步上,我仍是要說:她。跳舞。太。難。看。了??催@部片看影評就好了。影評比電影好看太多。

    41分鐘前
    • A-sun*
    • 還行

    騎著白馬來的不都是王子,夢想也不見得非要實現(xiàn),不過這都讓生活更有意義

    46分鐘前
    • 九尾黑貓
    • 推薦

    7/10。早熟少女的街頭冒險,大叔戀向同齡戀的過渡,親人情誼互解,都是叛逆青春的常見套路。用馬、魚等動物符號表情達意有點突兀容易出戲,比《紅色之路》好的地方就是在把妹妹投入濤江一剎那終于有了爆發(fā)。阿諾德對室內(nèi)光線的斑斕布置也滿漂亮,不過看完《呼嘯山莊》對她期待太高,其余兩部接連失望。

    47分鐘前
    • 火娃
    • 還行

    和這一比skins就是充滿童話色彩的美好故事

    49分鐘前
    • bayer04
    • 推薦

    安德里亞·阿諾德第2作,獲戛納評審團獎。躁動而叛逆的青春,少女酸楚的成人式拍得克制而詩意。手持跟拍、虛焦移焦、劇情內(nèi)配樂等手法運用得也很嫻熟。但整體有主題先行的刻意感,尤其是一些隱喻符號的植入(如未能放生16歲死亡的白馬)及略顯臉譜化的角色塑造。誘奸戲布光極佳,想及基式。(7.5/10)

    51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還行

    #SIFF#米婭對白馬撫摸解放和擁有的欲望,同時重合在對康納的性欲,父愛渴求和自我解放之中,最后當所有的現(xiàn)實從情緒剝離之后,她選擇離開。本片的隱喻太過明顯,幾乎到了討好觀眾的地步:主人公的身份愛好,白馬的意義,高齡男主的作用,兩次入河,色情表演,跟著同齡人離開……鏡頭光線不錯,線收的全

    56分鐘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薦

    當我正在為Michael Fassbinder那句"Is his cock this big?"而鼻血橫流時, 故事就峰回路轉(zhuǎn)了. 這部電影就如紀錄片一樣自然流暢. 《An Education》和它比簡直就爛死了.

    60分鐘前
    • Griet
    • 推薦

    沒有任何做作,直接而忠實的記錄那些瞬間讓影片顯得張力十足。Andrea Arnold在影片情感變化的處理上已然令人折服,對這部沒有強大情感依托便會變成垃圾的電影所展現(xiàn)出的掌控力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至于Fassbender,或許還是更適合他一人獨挑大梁的電影,如<Hunger>

    1小時前
    • sasasasa
    • 力薦

    難道不停拍女主角走路就可以把狗血劇升華成文藝片么

    1小時前
    • momo
    • 還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