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一個時代的向上爬都是絕望的。
每一個時代的向上爬都是絕望的。
因為徒勞無功。小到一個懂得人性的小招待,大到把世界卷入戰(zhàn)爭的小胡子,都是如此.
電影往往會讓人們失去想象力,因為閱讀文字的場面而產(chǎn)生出來的想象是每個人都不同的,但是已經(jīng)形成畫面的場面卻讓所有人擁有了共同的影像,或者不如說,剝奪了他人想象的空間。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卻有人做得還不錯.這部片子有很多技術(shù)上值得稱道的地方.好在它把很多技術(shù)隱藏得十分自然,觀眾并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中電腦處理的場面.而化妝師把他和希特勒的外部特征漸漸融合的時候,觀眾都會對這種細節(jié)會心微笑.
揚?迪特自然是一個時代的鏡子,他每次把錢撒向地面的時候都有一種小人物惡作劇般的快感.但是這不僅僅是他,即使不在那里,不在那個時代,人們依然希望看見那些討厭的中產(chǎn)階級趴在地上撿錢.富人們的圓桌瓜分著佳人的身體,而揚?迪特則爬上去實打?qū)嵶隽它c功績.當歐洲的權(quán)貴們分享捷克的失敗而達成妥協(xié)的協(xié)議時,希特勒則爬上了歐洲的土地實打?qū)嵃阉腥烁傻袅?那個具有傳統(tǒng)道德感的萬能紳士總管也被逮捕了——無論怎樣的綏靖和中心主義,英國國王的派頭解決不了小胡子的野心。無厘頭的小人物終于在猶太人的郵票中得到了想要的,小胡子也終于把他惡俗的種族清洗弄成了真。向上爬的極至是——自己最終相信了自己對外的裝樣,把自己也給騙進去,于是揚?迪特終于覺得站在了夢寐以求的位子上。即使這樣的代價是進入一個困境15年。
當然,唯一解決這種向上爬困境的辦法是,去邊界,逃離所有的等級階梯。承認自己是個什么東西是世界上最簡單也最難的事情。等揚?迪特終于喝著樸實的啤酒時,那個把世界都變瘋狂的家伙也早就把自己殺掉了——他還不如當年繼續(xù)考美術(shù)學院呢。天下都太平。可惜歐洲美術(shù)學院是個最講究等級的地方,干脆就沒有帶他玩,所以自作自受被屠殺了。
2 ) 了然與虛無
了然與虛無
片名:《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
導演:伊利?門澤爾
國別:捷克/斯洛伐克
年份:2006
在2006年的柏林金熊獎角逐中,《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輸給了《圖雅的婚事》,——影評人孫孟晉說,這是細瓷輸給了粗陶。的確,從電影語言的角度說,《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要漂亮得太多,有更自覺的美學追求與更純熟的語言能力,很多鏡頭與鏡頭組合拆分下來,都可以當作電影課上的范例。這個影片有一個倒敘的結(jié)構(gòu),好多從現(xiàn)在時的老年時代轉(zhuǎn)到過去時的青年時代,都不是用更簡便流行的跳接,而是比較古典的近似剪接,顯得從容醇厚。最開始的那個鏡頭轉(zhuǎn)換,是忽然瀟瀟雨下,老年的迪特一個回首,江山逶迤,換到荒唐放縱的年少時光,依舊還象是同一陣雨中——幾乎與中國式的意境相通:“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在對金錢的,對權(quán)力的反諷上,赫拉巴爾是不遺余力的。這個影片的有趣之處,在于主人公迪特不是一個“反對者”,他投身到追名逐利的浪潮之中,如同與靡非斯特做了交易的浮世德,只是他所選擇的角色——旅館老板,使他帶上了一點觀察者的游離神色,這一點游離,倒是又為他最后的皤然醒悟埋下了一個伏筆。天地一逆旅,人生一過客,但是這個過程本身的五光令人盲,五彩令人迷從電影的角度說,是非常滿足人的視覺與心理的,那些美食與美女的交相輝映,也是電影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在意識形態(tài)度不抱著單一的視角是《我伺候過英國國王》的長處,它比較模糊,不是黑白分明的。但這樣的結(jié)果是,反諷是有力的,反省卻沒有答案——對于歷史與個人都是如此。于是迪特出獄之后,到邊界處當了一個養(yǎng)路工,卻也不管這條路通向哪里。老年迪特的演員氣質(zhì)與青年迪特差異太大,這監(jiān)獄簡直呆得人脫胎換骨,他成了一個隱居的哲學家,只有眼光落在路過的瘋女孩身上時,還有些對身體或者生命的眷念,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可似乎也不需要一切,當然還是可以任著一切照著命運的方向滑行,作個默默的養(yǎng)路工——這個結(jié)尾,說是了然的,也未必不是虛無的。
回過頭來對照《圖雅的婚事》,倒又顯出《圖雅》的好來,那是切切實實的現(xiàn)實問題,不知道怎么樣能活下去又還是一定要活下去,而且不單單是自己活下去,還要帶著老公孩子活下去。它呈現(xiàn)了嚴峻的現(xiàn)實,但又不抹殺人性的力量。雖然電影語言很質(zhì)樸,但就題材與表現(xiàn)來說,都算是一個“重要電影”。——現(xiàn)代社會想要得到救贖,只好再到不那么現(xiàn)代的階段去回頭看,雖然《圖雅》也沒給出什么希望。
3 ) 被觀看的女人的身體
"她裸露著,并非如其本來的裸體形象。
她裸露著,按照觀者眼中的裸體模樣。"
——約翰·伯格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這部豐富而有趣的電影里其實只有只有兩種影像,一是富有的老頭,二是美麗女人的身體。
如此自然、無邪的凝視女人的身體,也許只有十幾歲的小孩和年近七十老頭才做得到。的確,因為杰里·閔采爾這個捷克老頭的觀看方法就像一個農(nóng)夫在凝視掛在枝頭的一顆顆成熟的蘋果,這些泛著紅暈的蘋果沒有一顆不是渾圓純美,沒有一顆不是熟的恰到好處,沒有一顆不是露著甜美的笑容,沒有一顆不在陽光下閃著光。而你想做的只是看,而不是粗魯?shù)陌阉轮︻^滿足你的舌頭和牙齒。
女人生來就是一個被觀察的對象,而在其成長過程中很快習慣于這個角色并極力展現(xiàn)自己的美。而鑒于這種展現(xiàn)的觀察者是男性,這種展現(xiàn)的方式亦是按照男性的觀看方式而為。1500-1900這四個世紀的歐洲傳統(tǒng)油畫來看,女人的身體按照男性的意志被做成藝術(shù)品以供男性資本家作為私有財產(chǎn)收藏和炫耀。這些女性身體的圖像看上去圓潤飽滿、優(yōu)雅鎮(zhèn)定,而那種搔首弄姿和望向畫外觀賞者的眼睛實際上與現(xiàn)代廣告中充滿蠱惑魅力的直接勾起男人性欲的影像在功用上并無多大差別。但換句話說真正創(chuàng)造了女性身體之美的也是男性藝術(shù)家,而那些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藝術(shù)家雖然不愿契合這種美學系統(tǒng),但她們以自己的身體創(chuàng)造的那種反抗和解構(gòu)都是無力的。
凱瑟琳·布雷婭(Catherine Breillat)創(chuàng)作的《羅曼史》和《地獄解剖》為例,雖然女性已經(jīng)在不斷的為自己爭取主動和權(quán)利,但是這種爭取還是在按照男權(quán)社會的規(guī)則而進行。凱瑟琳·布雷婭影片中的美麗的女性身體的主動裸露和對男性暴力的欣然接受已經(jīng)是對男性權(quán)利的承認,而男性對女性則是既渴望又厭惡。
幾年前我覺得男人對女性的態(tài)度只可能有兩種極端,一是崇拜,二是厭惡,并把自己劃為前者,但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這對于兩性關(guān)系而言是一對矛盾,不可割裂。關(guān)于這種關(guān)系的詮釋,王小波在他的《黃金時代》里已經(jīng)說得非常明白,陳清揚的確需要自己的屁股挨上兩巴掌才能確定自己對王二的愛。那么顯而易見,兩性關(guān)系的唯一出口就是虐戀。
回到影像,我不得不提一下布努埃爾的《白日美人》,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女性電影。布努埃爾不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說事兒,連在銀幕上出現(xiàn)赤裸裸的接吻鏡頭他都會覺得惡心;他創(chuàng)造的關(guān)于夢境和幻想的影像令人驚嘆,就拿《白日美人》來說,里面的女性受虐幻想場景平靜而有力量,是《索多瑪120天》(展現(xiàn)的是強大權(quán)力意志下的扭曲,女人的身體在影片中是被惡意圈養(yǎng)的寵物和實驗對象)和《Sweet Movie》(影片中的巧克力美人雖是百里挑一的處女大賽冠軍,卻已經(jīng)在這個商業(yè)和物質(zhì)的社會迷失)所不能匹敵的。
回到《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女人的身體在影片中閃著母性的溫暖的光,小個子的迪特始終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只有回憶的和荒誕的基調(diào)才能成就些影像。而正是這種回憶的質(zhì)感所產(chǎn)生的單純和美好才能使觀眾沉浸在對女性的崇拜中。
4 ) 瓦全成就完卵
標題黨已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遍布各個種族各個國家。話說回來,盡管整部片沒見著英國國王半個影兒,但還是看得心服口服,開頭的時候只以為是部搞笑反諷片頂多加點兒溫情或勵志料,而事實證明我太缺乏想象力,盡管堆滿了各種荒誕情節(jié),這卻是部反映捷克特殊歷史年代的正經(jīng)片兒啊。小個子的主人公年輕時始終懷著成為百萬富翁并買下一家旅館的理想,伴隨各種機遇的來臨,他不斷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并總能受到漂亮姑娘的青睞,通過變賣同樣小個子的德國媳婦兒在戰(zhàn)爭中擄來的猶太人的郵票,最終將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然而在他還未將各式鈔票貼滿墻壁時,大局又變了,千萬資產(chǎn)很快被共產(chǎn)主義沒收,他也稀里糊涂進了監(jiān)獄,只因為昔日的百萬富翁們都被關(guān)了進去,而他覺著能跟百萬富翁為伍,甭管在哪兒,都是件挺好的事兒。進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些被關(guān)起來的富翁們曾經(jīng)揮灑鈔票的雙手,現(xiàn)在也只能在昏黃燈光下挑揀出漫天白花花如鈔票般飛舞的羽毛。
主人公本身以及大段旁白都充滿了矛盾和自省的意味,一面不斷強調(diào)著自己年輕時想要成為百萬富翁的理想,一面卻又對金錢和權(quán)利極盡戲謔。他有一個惡癖是假裝不經(jīng)意將硬幣拋到地上,然后觀看那些有錢人彎下腰甚至趴在地上爭撿那幾枚硬幣。也許是出于為自我提供精神上能有片刻居高臨下滿足感的需求,本質(zhì)上卻依然是淋漓盡致的嘲諷。
將近十五年的牢獄生活讓主人公撇開對物欲的追求,并將他送往了清貧孤獨的中老年生活。而故事其實并不如描述地這般悲涼,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得與失,本就難以計較衡量,也許被種種欲望所迷惑,但終究抵不過年華流轉(zhuǎn)世事變遷的洗涮,正如主人公所言:“人常在意外時候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而“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后能夠安然享受自制啤酒的美味時刻。
來自小洋蔥的大巴
http://ycpp.blogbus.com/ 5 ) 很好看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是要嚴重推薦一下的電影,基本沒有看過捷克的電影,小時候非常喜歡捷克的動畫片《鼴鼠的故事》。這電影當然和動畫片沒有可比性,但是真得相當好看,并不是因為電影里面不時會有大量的暴露鏡頭出現(xiàn),這片子里面沒有美女基本,也不屬于情色片,電影封套上的裸女們純屬于嘩眾取寵。電影從一個老人的大赦開始,獨自一人開始新的生活,無聊的時候難免會回憶年輕時的那些美麗。從一開始被雨水淋濕的妓女來到店里,他去妓院去找那個姑娘買春那時候電影變得好看起來,主角的話不多,樣貌不出眾,還是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跟著他的回憶,一點一點地把他年輕時的經(jīng)歷甚至可以說奇遇慢慢呈現(xiàn)給觀眾。充滿了喜劇色彩,強烈推薦。
6 ) 看啊看啊,他的姑娘
對于女人,“我懂得愛情和床上的游戲,從我把她們的肚皮上鋪滿鮮花開始。”
這是迪特在和麗莎的婚宴上,麗莎和一群想要追求她而不得手的軍官喝酒的時候,在一旁被忽略的迪特自己對于麗莎選擇自己而不是這群軍官中的任何一個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自詡為懂得愛情和床上的游戲。
迪特對于女人的征途是從雅露卡什開始的。與這個天艷堂姑娘的相識源于一場雨的邂逅,姑娘沒帶傘被大雨淋透站在迪特工作的餐廳門口,經(jīng)理請她進來喝一杯酒,這本無其他,可事實是姑娘身著紗質(zhì)薄裙;這也本無其他,可事實是,姑娘的薄裙之下未著胸衣,豐碩的乳房,及沁開的粉色的乳暈清晰可見。姑娘面龐美艷,神色輕佻,當姑娘轉(zhuǎn)身微笑,餐廳里整日端著酒杯無所事事外長里短的老男人們在這一刻被釘死在空氣里,只有血管里血液的涌動,涌動,再涌動,身體的勃起,勃起,再勃起。身材矮小的迪特也是這群被收割的男人們中的一員,他的勃起和涌動與其他男人別無二致,可是他卻把這位美艷妓女與一群男人邂逅當成了與他一個人的邂逅。于是,他從不多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去到天艷堂和他看上的姑娘做愛,在她乳房和肚皮上鋪滿野罌粟的花朵。并用鏡子讓姑娘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開滿野罌粟的胴體。
要讓一個女人愛上你,莫過于你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開掘自己,包括身體。
美麗的雅露卡什啊,某個午后為了維護被羞辱的小個子迪特,她將三杯覆盆子汁倒在自己的頭頂和胸口,付款然后對迪特說:今晚到我那里來,我下午買到了一大束野罌粟。然后奪門而出,“覆盆子汁的味道在她身后飄逸,她穿了一件繪滿牡丹的絲質(zhì)洋裝,蜜蜂圍繞著她像圍著土耳其蜂蜜蛋糕?!?br>
隨著工作的轉(zhuǎn)換,迪特在做完愛后往尤物們身體上覆蓋物體的小游戲的對象不斷切換,有在寧靜飯店工作的女傭,迪特在她的身體上鋪滿錢幣;有在巴黎飯店為富翁們?nèi)梭w宴表演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迪特在她身上覆滿了宴席剩下的瓜果蔬菜。
對大多數(shù)男人來說,不管有多少個女人穿梭往來,生命里始終還有這樣一位姑娘,她可能不擁有最美的臉龐和身體,可是你和需要和她認識,交往,做愛,然后結(jié)婚。
迪特也有這樣一位姑娘叫麗莎。德軍入侵捷克,憤怒的捷克人民用脫去街頭德國人的白色襪子作為泄恨的出口。麗莎也遭遇其中,小個子迪特大聲呵斥阻止雖然無法阻擋麗莎的白色襪子被生生扒下,可是也就是這個小個子男人的奮不顧身,讓這個日耳曼血統(tǒng)的姑娘接受了迪特的斯拉夫血統(tǒng)。他們在希特勒的注視下努力制造日耳曼民族的新一代。
當婚后麗莎上前線時,迪特追趕著火車,旁白響起,迪特述說著對麗莎的愛,這個他生命中唯一一個他能與之平視的姑娘,他會想念她,想念她聽他講述衣索里亞國王授予他綬帶的故事,聽他講他對未來生活的想望,他想成為百萬富翁,他要買下一家飯店取名為“迪特飯店”, 想念她和他一般嬌小的身體。
麗莎從前線回來了,同時也帶回來了迪特的百萬富翁夢想,因為她的胸衣她的絲襪里藏滿了從猶太人手里弄來的郵票,隨便幾張就能買下一家布拉格最美的飯店。也正是這些郵票讓迪特永遠地失去了麗莎,麗莎死去的時候懷里還緊抱著裝郵票的盒子,
她死在巴黎飯店的火場里。
麗莎換來的郵票讓迪特成了千萬富翁,可是一千五百萬的資產(chǎn)換來的卻是變成社會主義社會后的捷克政府賦予的十五年的牢獄。
不知道小個子迪特還會不會遇到會不會擁有別的女人,可是我們知道在他出獄后被流放到捷克北部與德國交界的山村的時候,有一位來自巧克力工場的女學徒喚起過他的欲望。這個擁有明顯臉龐線條的女孩若有似無的說:我喜歡舞蹈??傻咸貐s在心里說,我看得出來,她喜歡男人。
她穿襤褸的衣衫頭發(fā)蓬松凌亂,對著迪特的鏡子用唾沫濕潤嘴唇和眉毛,因為在她住的地方。沒有鏡子。可是這阻止不了她有一對好看的像青柚般生澀卻沉甸的乳房。可迪特始終未能在女孩身體上覆蓋任何,花朵,錢幣或是啤酒泡沫,她只是跟著那個教法語和美學的大學教授來了又走,吵鬧卻始終孤獨。
小個子的迪特說,“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背錾肀拔€子小小的迪特投身于服務行業(yè),夢想成為百萬富翁夢想大大的“迪特飯店”夢想美女無數(shù)。小個子迪特不關(guān)心政治經(jīng)濟,小個子迪特總是在一定的時候?qū)ψ约赫f: 我知道離開的時候到了。作為大時代的小人物,小個子迪特一生滑稽荒誕偶爾讓你寒戰(zhàn)最后歸于一種冷淡色調(diào)的沉靜。小個子迪特想要教會人們,“人總是在意外中成為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br>而我卻只是想要記住,他的那些姑娘們。
7 )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
隨意撿拾起一個只需往身上擦幾下就能被咬出一口口清脆到發(fā)出音樂般共振聲音的蘋果,對我而言是一個美好的夢。的確,當我的眼白一截又一截的凝固在白色天花板上時,鼓脹起的嘴總會吐出一堆又一堆隱匿在嚴整步調(diào)下極為魔幻極為錯亂極為活色生香的泡泡。
看某些碟是需要特定氛圍的,比如在深夜里把窗簾拉嚴實些鎮(zhèn)住大貨車呼嘯而過時街面的戰(zhàn)栗、裹上厚實的毯子擋住逼仄的潮濕的寒意,可是昨晚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還需要囤積些能夠刺激味蕾讓胃歡快蠕動的食物和酒,特別是一開始是煞有介事的持著遙控器盤曲著腿圈在椅子里觀賞起《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但鏡頭偏偏在一大段的略帶調(diào)侃的平靜敘述中很無情的出現(xiàn)了暖洋洋的耷拉著粉紅色身子的香腸:“我的一生,只向往成為百萬富翁,但在成為富翁之前,我只想在火車站兜售香腸。”平日,香腸、火腿,只有在饑腸轆轆時才會奮不顧身的把它們揣進懷里,并且能勾起食欲的并不是來自于它們稍帶有技術(shù)性的混合進香料淀粉紅肉,而是燈光下?lián)u曳起的粉嫩色抑或是暗紅色的光芒微翹起它們的臀部直撲我的雙瞳,就像費里尼電影中大幅大幅裸露著豐滿女人的海報以及嘈雜的火車站里一陣陣叫囂著:每個人都會有火腿與青豆的。
愛赫拉巴爾,于是之前進行了無限性的猜測,欣慰的是看完后并沒有讓我失望,即使它并沒有特別出奇的鏡頭,在觀影的過程中讓我溫習起《鐵皮鼓》的荒誕想起《美國麗人》里綴點在女體上的玫瑰花感動起卓別林流淚的歡笑回憶起歷史老師曾說康巴漢子的精良血統(tǒng)讓希特勒都心動。原本就喜歡那些在光影背后咸淡合宜的拙樸中爆裂著睿智的敘述聲音,于是我在當下與記憶的兩個空間所營造出的戲謔、調(diào)侃與平和、紀實的氛圍中切換著情緒,流暢而自然。其實在觀影中,并不會感到輕松:會不顧體面的趴在地上撿尋硬幣富翁卻揮金如土的沉溺于食色間,始終驕直挺身子的能準確的說出顧客因肝臟有病只能點香蒜面包和茶的斯克希凡卡先生因捍衛(wèi)捷克民族的尊嚴被士兵帶走,楊迪特奮力追趕火車卻無法把手中高舉著的三明治遞給關(guān)在車廂里或許運往集中營的苦難者,莉薩一邊鄭重其事的盯著元首的畫像一邊和楊迪特在床上制造具有優(yōu)良血統(tǒng)的下一代……悲哀和恐懼總不經(jīng)意間撞擊著我,直至敘述者拿起手中的啤酒,告訴我:人常在意外時候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正如在電影的開頭告訴我的一樣: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
清理五星的犧牲品,四星半吧
喜歡這種用戲謔并妙趣橫生的方式輕松表現(xiàn)大時代的風格?!拔业男腋M鶃碜杂谖业脑庥觥保媸且徽Z道破天機??!以及第二次捧著熱狗追火車的鏡頭是淚點。
當年忍住沒看下載是對的,大銀幕上前半段尤其華麗。為財色所迷的小個子在亂世中得悟人生真諦的故事,很流暢,只是交叉敘事中有些生硬的地方。CG有點假,但用的都是地方。
絕對好看,可惜借出去就沒影了,沒影了沒影了
7.7
愈發(fā)覺得伊利曼佐才是東歐的費里尼嘛~!看那紛紛揚揚的馬勃菌,看那肥碩的女人屁股,看那記憶深處的一片金黃。。。??吹牡谒牟恳晾?/p>
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是天主教教會,他們買賣的東西誰也沒見過,摸過。我們稱他為上帝。
小人物的有趣
門澤爾改編的赫拉巴爾還是最為地道。對原書刪減和“語流”風格的保持很到位,而采用的這種時時閃回的剪輯方式也很有趣。默片技巧(由片頭那段默片提示)很引人注目。這是一次成功或者接近完美的改編。當然扮演主角年老時候的演員比年輕時候的好太多了……
看該片的過程中,總是想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兩者的風格相去甚遠,但酒店、侍者甚至旗幟、語言、紙幣、郵票等的那些精致的細節(jié),還是有頗多可比較之處的。作為捷克新浪潮的重要導演之一,伊利·曼佐早已經(jīng)跨入大師的行列,該片是他晚年的巔峰之作,細節(jié)做到了極致,但不如早年作品那么鋒芒畢露
非常好看,太應該去看看小說了~~
近年來看過的好片之一,幾乎沒有之一。光色、節(jié)奏、音樂、故事||很喜歡片中巴黎飯店的領(lǐng)班先生。非常有派頭。||主角的德國妻子真是個健康美的姑娘。人被意識控制的時候無可厚非||雖然整個片子和英國國王沒半點關(guān)系||明天去布拉格
幸福來自遭遇的不幸。。。對花的偏愛,鏡子中女性身體。。。純粹人種培訓中心。。。服務生掀桌子。。最后他把一開始騙的錢還了 一個輪回對金錢與女人的態(tài)度變化,永遠的旁觀者姿態(tài)
這是真正的一個大時代里的小人物的片子,我們的主人公一直做著服務生的工作,一直追逐著金錢和女人,追逐著百萬富翁和身份的認同,鏡子里面對于自我的審視,拋棄硬幣追逐大利的習慣,和為了成為百萬富翁的認同寧可鋃鐺入獄的舉動都是不錯的情節(jié),當然,還有非洲國王和他和納粹妻子及取種的故事都不錯
相比起曼佐的前作,此部新作微微讓我失望。
很文學化
這就是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很特別的一部電影。捷克大作家赫拉巴爾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原著。導演伊利·曼佐曾改編過6部赫拉巴爾著作,其中還有兩部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赫拉巴爾。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