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價值觀的塑造、瓦解和重組
[2007/02/11] 《狗咬狗》:價值觀的塑造、瓦解和重組
過度渲染的暴力只是一種感官的呈現(xiàn),拋開其賣點和話題性,《狗咬狗》剩下的,其實就是一個價值觀的故事。
陳冠希是在柬埔寨靠打黑市拳長大的孤兒,不斷地靠結(jié)束對手的生命來換取食物以維持自己的生命。所以當他接到任務去香港殺人時,一路還是流露出那種對食物的渴望。在與警方對侍時,他劫持路人但并不懂把路人當作人質(zhì)以作為和警方交換的籌碼,而是殺了一個又換一個。在他的思維里只有一道公式:自己活=別人死。
警察李燦森從小夢想和父親一樣當個好警察,但當警察后卻親眼目睹父親和毒販的交易。父親無奈之下示意兒子用毒販的槍擊斃他,以塑造英勇犧牲的假象。但打不死卻成了植物人,于是李要一直背負著父親是大英雄的謊言繼續(xù)當警察。辦案方式暴戾,對證人和疑犯都拳打腳踢,甚至用毒品引誘線人。
其實看完全片會覺得兩個角色是在做一個互相轉(zhuǎn)換的過程。一個是從狗到人,陳冠希在決定帶撿垃圾的女孩一起走的時候,已經(jīng)注定了他的生活不再單純只有殺戮,將開始被情感所影響,于是有了后來在柬埔寨“男耕女織”的一幕幕溫馨畫面。另一個則是從人到狗,李燦森從發(fā)現(xiàn)父親的真面目,到目睹同事上司一個個被陳冠希無情殺死,再到得知父親醒來自首后的自殺,彷佛一瞬間自己的世界被徹底打亂,剩下的只有對陳的無盡的仇恨和一種原始的復仇欲望。
所以到影片最后,陳冠希會因為要負擔妻子剖腹產(chǎn)的手術(shù)費而回去找黑市拳老板接生意,而在香港已經(jīng)毫無寄托的李燦森也為了找到陳冠希復仇而到柬埔寨守株待兔地為黑市拳老板打拳。其實李已經(jīng)喪失了文明社會的邏輯,不會去想殺了陳之后自己要做什么,只想不顧一切地報仇。所以在黑市拳場等待陳出現(xiàn)的幾個月里把對手一個個地殺掉,就像片頭剛到香港時的陳一樣。而陳在最后妻子被李劫持時居然下跪求饒并放下了手中的刀,彷佛一下子懂得了這個道理。
于是在那一刻,我們分不清哪邊是好人哪邊是壞人,甚至整個故事都沒有好人壞人之分。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對自身的性格和價值觀產(chǎn)生關鍵的影響,但巨大的變故和沖擊又對已經(jīng)塑造的價值觀進行瓦解和重組。所以被感情融入的陳冠希不再只有獸性,而是有了人性。而遭受致命打擊的李燦森慢慢喪失了人性,剩下復仇的獸性。
在主角之外,片中的配角也處處流露出這種訊息。白發(fā)蒼蒼的法官因為結(jié)婚三十年的妻子要和自己離婚并帶走所有財產(chǎn)而買兇殺她,李的上司、正氣凜然的警官也因為目睹身邊好同事的一一遇害而開始踢打拾荒女以逼陳冠?,F(xiàn)身。
全片都在陰暗昏黃的色調(diào)中進行,最后陳冠希臨死前把嬰兒從垂危的妻子肚中切出來時,嬰兒的小手伴著溫暖的夕陽緊握著,身旁父母和李燦森三人的倒下。再一次呼應了影片的主題句:“生命以另一生命作為代價,才可以生存下去。”
諷刺的是配樂是范曉萱的《you are my sunshine》,冷靜的吟唱,似乎在提醒著,人類作為動物的本性從來沒有磨滅,只是文明社會把進化后的弱肉強食粉飾得不再刺眼,于是影片把它投射在這些角色上,用極端暴力的方法強迫你去思考罷了。
2 ) 狗咬狗
這電影真胡扯,柬埔寨山溝里出來人的人你說你從小打拳是拳王也就罷了,平時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碰到槍,竟然還是神槍手。
面對面站著不到兩米的距離,竟然看著別人把自己的同伴慢慢給穿頸刺死了……
三個車同行,兩個車相撞了,一個車出車翻了,竟然沒有一個人出來,看著賊跑了……
整部電影用嚴肅地態(tài)度,荒誕的劇情,講著一個令人無語故事。既然你不搞笑,那你就應該考慮考慮合理性啊……
3 ) 《狗咬狗》:所以我們一出生便要握緊拳頭。
或者有點肉麻,或者有點太多,但最少比《功夫》、《旺角黑夜》還有《黑社會》都值得看。
《狗咬狗》比上述的幾部「最佳電影」都要粗糙,可它比較有深度、比較不老套、比較有美感、比較能夠把意識溶於畫面,比較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歇斯底里。
已經(jīng)很久沒遇上讓人覺得有靈魂的港片。
那是任最精密的佈局、再細緻的美指還是更密集的電腦特技都取替不了的,藉由對某種意識、某種體悟的熱情,通過各種原素包括動作、表情、環(huán)境與音樂共同構(gòu)建一種氛圍以搭通觀眾的經(jīng)驗來傳達某種生活中共同的真。
換句話說,《狗咬狗》的文本裡具備了某種意識,也確實構(gòu)建了某種對調(diào)的氛圍,成功跟造為觀眾的筆者搭通了生活經(jīng)驗,一同為生活中共同的真──狗咬狗──而感嘆、悲鳴。
從餓狗到瘋狗,我們略過了文明。
文明以前,人們?yōu)榭诒捡Y,宛如餓狗,沒有人禽之辦。
文明以後,人們功利自保,拒絕溝通,比走禽還歇斯底里。
或者有點悲觀,可《狗咬狗》裡面,從餓狗到瘋狗的演化過程卻非無的放矢。所謂文明,其核心實在不離溝通二字。當世人開始一步步揚棄建造了文明的溝通,終日活在猜疑與不信的囚牢裡危視世界時,歇斯底里的細胞就慢慢滋養(yǎng)到身體裡面,我們終於一日變成瘋狗。
可這裡說的溝通並無關語言,乃是攸關淌開心胸的交流,裡面包含了愛,超過了語言不通的障礙。於是餓狗在垃圾山女孩裡學到了愛,在共通語言的缺席下無阻溝通,然後又在這種溝通的敗落後變成了瘋狗。而sam也是一樣,他是在所有對他重要的人都離去後才變成瘋狗的。也就是說,只有先經(jīng)歷了溝通,先擁有了愛,才會在那些都敗落以後,變得歇斯底里,變得比餓狗還要厲害的瘋狗。
所以到頭來,文明的出現(xiàn)讓我們變得更具攻擊性,讓我們覺得生存必須以另一個生命去支付??烧褪沁@種誤解,古惑了大部份的人,使這個由眾人編造的世界真箇變成非握緊拳頭以對待不可的世界。
但話說回來,難道活在富裕地方的生命又不是由貧窮地方的人在某程度上支付著嗎?
大概把意識溶於晝面較之築構(gòu)於情節(jié)裡面,更能帶來寬廣的延伸空間。
4 ) “你太殘忍了,居然給他們希望”——看《狗咬狗》
雖然看之前我就聽說,這部電影是黑暗而絕望的,但當時沒太注意,兄弟我是誰啊,壓抑絕望的電影看得不要太多啊,想想看咱偶像是誰——斯通大人,熟悉他的風格就該知道我的底氣了。但看完電影后,手腳冰涼的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剛才的話,我,真的是太自信了……
這是一部勿容置疑的好電影,也可以說是我看過的華語電影中最絕望的一部。它天生的特質(zhì),注定不會被太多人欣賞,甚至會被很多人所憤恨、咒罵,因為它太純粹了。比起這部電影,之前讓我覺得冷峻殘酷的《殺破狼》、《黑社會》(和這部電影一樣,都是司徒錦源的作品),顯得像浪漫喜劇一樣放松。另外,對于這部電影,我不想從太多技術(shù)層面進行分析,是的,它的劇情老套至極,幾乎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jié)局,這不重要,一個饑腸轆轆且受傷的殺手神話般一天之內(nèi)干掉了幾乎一個組的警察,這樣的情節(jié)即便為了表達意思,在這樣走寫實味的電影中也顯得過分夸張了(又不是吳宇森,拿被爆的腦袋當禮花),但這也不重要,女主角的設置更是落入窠臼,但這還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明能看出并且感覺到這些缺點,卻還認同這電影,甚至它能讓你像愛上心愛的女人一樣,將這些所謂的缺點當成優(yōu)點來愛,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
(涉及重要劇情,沒看過不要看下面這段)
電影從一開始的影象,就奠定了整體的風格,以灰黃色和暗藍色作為主色調(diào),并且隨著情節(jié)的變換會進行積極地調(diào)整(有一處情節(jié)似乎就是危機處理完畢后,由近乎黑白的暗色,轉(zhuǎn)換成稍微溫暖的黃色,但記不清楚是哪一段了),鏡頭在劇烈的晃動,如果說杜可風式的搖晃能讓感覺到刻意,那么這部電影的搖晃是很自然,而且?guī)缀跞蔷植刻貙懙膿u晃,讓你覺得非常的不安,就好象一個始終沒擺正的偷窺針孔拍下的內(nèi)容。開場好幾分鐘一句臺詞都沒有,讓人看不清楚的鏡頭卻迅速將劇情交代清楚。殺手被指派去殺人。到了殺人地點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巧妙的鏡頭,它首先中景注視了殺手,這時候,是第三人稱的,但隨著殺手觀察四周,鏡頭從殺手身邊閃過,開始掃視周圍的食客,這時候,沒有切換,鏡頭變成了第一人稱,再迅即回歸殺手,又是第三人稱。這一段變換很快,給我的直觀感覺就是一種冷漠,人和人之間的,人和這個地方的。接下來,片中第一個暴力場面出現(xiàn),殺手槍殺目標,盡管同期錄音(應該是的)造成現(xiàn)場感并不鮮見,但看見殺手開槍后仍然走過去將槍抵在估計已經(jīng)死亡的目標脖子上再補槍,我還是吃了一驚,那動作的連續(xù),好象殺的不是一個人,像屠夫切下一塊豬肉一樣順理成章。如果這一節(jié)還可以看作是殺死目標的必要的話,后面一場林雪扮演的警官的死就讓人目瞪口呆,看多了電影都知道,被歹徒劫持為人質(zhì)的那個家伙其實某種意義上是最安全的,別說被威脅的對象,歹徒根本不舍得殺,那是盾牌啊。但這個定律被推翻了,在幾乎毫無必要的情況下,殺手將一根錐子扎進了林雪的頸動脈。我當時只覺得像是扎進了自己的動脈一樣……我覺得導演在處理這些場面的時候,向北野武偷師不少,每次都故意地缺少戲劇鋪墊,基本給你不會死人的假象,但實際上這種安靜地反鋪墊卻為暴力迸發(fā)的時刻做了最好的基礎,顯得非常現(xiàn)實化,簡直是007里那種喜歡廢話的反派的最好反面,那么突然的一瞬間,暴力發(fā)生了,剛才還在開玩笑的人,已經(jīng)變成了一具尸體。
這種暴力如果是一種極端,那么另一種暴力恐怕更難以讓人忍受。李燦森演的年輕警察,為了破案對線人和證人的近乎虐待的逼供方式,那一刻他仿佛回歸了街頭地痞的身份,抬手的耳光和隨便的一揣,想來就來,雖然這樣的模式(能破案的警察都是不守規(guī)矩的警察)被用過無數(shù)次,但這一次他幾乎不給你一點好印象,你根本不會對這個人物產(chǎn)生一點認同感,哪怕他能找到線索。當他的同事長輩被他感染也暴打著線人的時候,他趕到,并且?guī)Ыo線人需要的毒品。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小黑色幽默,線人哭泣著說:還是你對我好。年輕警察面無表情地說,我只是要你告訴我他在哪兒,隨后是比他同事更為激烈地暴打。這些暴力談不上任何美感,丑陋得異常真實,晃蕩而且故意造出很差的構(gòu)圖讓你覺得像是零距離的記者們在偷拍。但這樣的暴力比上面的暴力更加觸目驚心,因為上面是極端,而這些,真切地讓你感覺到就發(fā)生在每天我們的身邊,甚至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僅僅是鏡頭上的冷峻,那不過是一部玩花活的電影而已。但更為殘忍的是電影鏡頭下所表現(xiàn)的。三個主角勉強可以分成三條線。來自柬埔寨的殺手,從小就在垃圾堆長大,從小被訓練成打黑拳的打手,可以為一口吃的殺人不眨眼,可是他的眼神卻異常澄澈,他的世界,只有活下去這個要求,除此之外全是多余的。不知道為什么,我想起了無極里的昆侖(“跟著你有肉吃”),但不同于后者的失落過去,前者就沒有關于自己是人的回憶。另一個主角,年輕的警察,守著自己被打成植物人的“英雄”警察父親已經(jīng)一年,脾氣暴虐得沒有理由。但到后來(我警告你,你如果沒看電影就別看這段,你會后悔的),我們才知道,他的父親是被他打傷的,因為他發(fā)現(xiàn)一直被自己當成英雄的爸爸,居然在販毒,居然是個賊……這兩個角色,一個是本來就沒有希望的,一個是本來充滿希望,但迅速被命運推到反面,很難說兩人哪個更可悲,但問題是兩人又這樣水火不容地相遇了。另一個,也就是我所說的很俗套的女主角,是殺手逃亡中在垃圾堆的破屋子里無意發(fā)現(xiàn)的一個有點智障的女孩。他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正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壓在身子下面。她總是那么順從,哪怕上一刻還被暴打,下一刻,就會沒來由地微笑著。是的,這個角色顯然可以看作是希望的象征,看成是一個符號,但這個符號并不簡單,雖然她沒有很多自我的意識,但她卻能始終有生的欲念,雖然看起來她什么都不懂,但她卻能理解。她像飄到地獄中的一根羽毛,輕飄飄地將殺手往天堂上帶。同樣,可以批評這是對女性角色的弱化,但我并不覺得這是對女人的貶低,省省吧,要有光,她就是唯一的光,在這電影中。
中間有個很微妙的小插曲,殺手發(fā)現(xiàn)女孩好象沒穿褲子,他將短褲遞給她,女孩還懵懂地不知所措,殺手就幫她穿,然后害羞地扭過頭去。害羞,他還懂得害羞。一點點人性的影子被喚醒。我也不清楚為什么女孩會跟他跑,也許像剛出生的小鵝會對第一眼看見的活物叫媽媽一樣吧,當她概念中理所當然的依靠——父親,被殺手殺了,她本能地靠向了殺手,殺手一次次拯救她的肉體,她卻在這過程中給殺手帶來更多的人性??雌饋砗苊篮茫勘煌浟?,這過程不是孤立的,這相互的救贖恰恰是以一個又一個盡職的警察被殘忍殺害為代價的,當一個個的同事無聲地倒斃在身邊,年輕警察一次次地被往地獄里拖拽,當他們歹徒一樣拿痛打女孩作為引誘殺手的方式時,他們已經(jīng)和魔鬼無異,而他得知同事全部殉職,自己的父親也以死作為救贖的代價時,他終于被徹底打入了地獄之中。別責怪李燦森一次又一次驚恐地咧開爛牙密布的嘴的表情,想想看,自己的親密戰(zhàn)友一天內(nèi)一個接一個死在你面前的時候,你還有心情做出什么表情嗎?什么叫崩潰,這就叫。
影片最后的字幕:一個生命的生存要以另一個生命作為代價。當殺手越來越像個人的時候,年輕警察已經(jīng)不是個人。這也是生命的代價。雖然結(jié)局有點俗套的出現(xiàn)了嬰兒,在陽光下,在鮮血的洗禮中誕生,但你真的覺得那是希望嗎?想想看那些打黑拳的孩子,殺手自己不也是這樣度過童年的嗎?這個嬰兒只不過可能又是一個在地下拳擊場里被教育成殺人機器的——餓狗。想到這里,你還真的覺得有希望嗎?希望!你自己的意想罷了……
說到這里,這電影已經(jīng)可以說是絕望到了極點,在幾個主角身上,你最多會同情與愛憐那女孩,但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點點認同感,過分有潔癖現(xiàn)在還熱中于《小王子》的人也許更是會皺起眉頭。但別責怪導演鄭保瑞,要責怪,就去詛咒這本來就該去詛咒的生存法則,和認可這個法則的人類社會,殘忍?這只是將全部的殘忍化成了一場一天一夜和一個熱天午后的希臘式悲劇,這社會,只會比電影更殘忍。殺人,還不見血。
ps:這部電影的演員都很贊,特別表揚陳冠希,我?guī)缀鯖]認出來是他。
5 ) 其實,他是一個好演員。
當看到智障女為陳冠希清洗傷口時,居然鼻頭酸澀,不知不覺就掉淚了,唉,最近哭點實在太低了。
YZM前,不過認為陳冠希就一面目俊俏,格外具備風流資本,服裝總是很潮,笑起來很壞的富家子弟而已,不曾聽過他的歌,也很少看他的電影。恰恰是在他淪為千夫所指的所謂道德敗壞之人后,卻開始關注起他的演藝成績來,唉,我的切入點也堪稱不同尋常了。
一襲西裝,表情嚴肅,標準的英文,世人面前為自己犯下的荒唐事道歉,看著視頻的我瞬間淪為花癡,只覺他帥到不行。其實他又何須向世人道歉?無論多么荒唐,大抵還算私人行為啊,這個國家就是這么奇怪,奶粉有毒城管暴政人禍不斷,不見有多么真心的道歉,而一個演員的私生活放蕩,所能衍生出來的罪惡卻被無限度夸張。衛(wèi)道士的力量也未免太過強大,可惜火力集中,卻描錯方向。
好吧,我很不專心,總是瞎扯半天方才引入正題。不過想想,做一個凡事一本正經(jīng),不得半點偏差的人,也甚是無趣。
這是一部頗好看的港片。性格暴戾的警察,沉默陰郁的殺手,面目清秀的的智障女,冷酷的殺戮,司空常見的警匪勾結(jié),父子情深而不得不反目,警察們間的兄弟情誼,殺手的真情閃爍,這么些常見因素雜糅,不免使電影某些情節(jié)因為過于熟悉而看起來顯得頗矯情,但不妨礙我的喜歡。也可能是因為陳冠希吧,嘿嘿。
在柬埔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中長大,從來不知情為何物,對于食物有無休止的渴望,餐廳中的他,陰郁沉默,言語不通,一言不發(fā)點了許多東西,看著這樣的他,居然有點難過。我一直神經(jīng)兮兮地覺得這個角色的內(nèi)心興許最接近他本人呢,總是要的太多,總是不快樂,太想填報自己的欲望,結(jié)果得不償失。這樣的殺手,讓人怎么恨他?至少,我做不到。
他打翻了那個色欲滔天的父親,用戴著手銬的手幫智障女穿上褲子,陰郁的臉掠過少見的柔和,影片的基調(diào)開始變了,一向殺人不眨眼的他,卻因為時常有孩子般笑容的智障女而內(nèi)心溫柔充盈,這,可以看成愛情的開始吧?果然在彼此最尷尬最不利最無奈的情態(tài)下,男男女女更加容易相愛。而且,是真的相愛。
他拿出地圖,讓她指路,她卻傻傻地畫上牽手的兩個小人,笑得一臉天真。他很無語,卻無可奈何。
他和李燦森搏斗,處于劣勢之際,她勇敢地救他,手法之生猛,讓人感動。他的臉上,有錯愕。我多么喜歡那樣的表情。
她的腳被釘子扎破,流了許多血,她很虛弱。他去翻垃圾桶,他喂她喝水,他抱著她兇巴巴地闖進醫(yī)院,他兇狠地讓醫(yī)生救她。語言不通根本不是障礙呢,他的心思,大家都明白。
因為喜歡他吧,居然正邪不分,我多么討厭差點不顧智障女生死的警察呢,盡管他已經(jīng)殺死了那么多警察。情感天平華麗麗傾斜,當看到李燦森及另位警察為了引出她而如此粗暴地對待她時,已經(jīng)內(nèi)心憤恨。待看到他終于擊敗警察,背起她離開時,多么希望電影就此結(jié)束,看上去,多么美好。從此殺手有了溫暖的家呢,他興許可以洗手不干呢,而后他和她的孩子不復有如此陰暗的童年呢。唉,生活總是敗給想象,電影走向勢必讓腦殘如我的人失望。
他帶著她逃回柬埔寨,日子艱辛而溫馨,他和她的孩子漸漸長大;李燦森不屈不撓追到,且淪為黑拳選手,一直期待著報仇雪恨。
為了賺錢為妻子做剖腹手術(shù),他不得不復出,于是,和李燦森注定的相遇。而同歸于盡似乎也是命定的歸宿。最后的最后,他和他都死了,而他和她的孩子,清晰的啼哭,那就是希望吧?生前彼此仇恨的兩個人,就這樣死在一起。人生,多么像一出戲。
陳冠希溫柔安慰智障女的一幕幕,格外溫馨。由此,我樂意相信那些甘愿受他擺布的女星們絕對不是有眼無珠之人。只是彼時他太博愛,太好玩,無法給任何一個人真心。呵呵,我就那么為他開脫呢。
至于李燦森的表演,因為走了號稱好警察的父親實則罪犯,兒子痛苦卻不能言表,只好暴躁沉郁的路子,大抵落了俗套,總覺得他的表演過于用力,似乎可以收一點點,這樣就會少掉許多表演的痕跡,看起來就要輕松許多吧?
好吧,我偏心,我固執(zhí)地認為陳同學更加出彩。詬病他除了把妹之外毫無所長的人,興許都可以看看這部電影。其實,他是一個好演員。假若就此徹底告別人才日漸稀疏的香港娛樂圈,也算損失了,呵呵。
You are my sunshine作為片尾插曲,簡直好聽到爆,會讓人想起那些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糾結(jié)的卻是不得不面對這么慘烈的結(jié)局。智障女的確是他的陽光吧,在他不曾享受過關愛的日子里,她的愛,照亮了他一直陰郁的整個世界。
寫了好多,多么符合我日漸顯性的唧歪本性。人老珠黃可怕,更可怕的則是人老話多。讓上帝原諒我吧,阿門。
6 ) 裝酷
《狗咬狗》
個人觀影隨筆,歡迎理性討論,不喜勿噴
導演,我知道你想拍的很酷,但是我們不能為了酷而酷,因為酷過頭了,就不是真正的酷,而是裝酷
電影整體的風格是比較暗黑壓抑的,大部分的場景都是黑漆漆的,故事也講的磕磕絆絆,所有人都跟瘋了一樣,好像只有冠希哥一人是正常的,因為他演的本來就是一個癲狂的人,警察們不理性,一言不合就殺人,邏輯上的我沒辦法融入劇情,太刻意了,但是也能理解,畢竟電影的名字就可以解釋一切不合理!
《狗咬狗》這個名字很尖銳,而且配樂也特別有意思,每次冠希哥出手的時候總是伴隨著惡犬的狂吠聲,原來這是個癲狂的動物世界,人跟狗一樣互相撕咬,人性泯滅,唯有生存,不要跟我講道理,也不要跟我談邏輯,從這個角度去欣賞,可能會容易理解的多.
很多人說冠希哥在里面的表演炸裂,我不知道這種炸裂感是怎么表現(xiàn)的,他沒有什么臺詞,只是靠一些肢體動作和眼神,我的感受,有融入角色,也能挑起主演的戲份,最后的部分還是有一點青澀,但絕對談不上炸裂,可能他們的理解,只要歇斯底里,夠兇殘,夠狠夠酷夠拽就是炸裂,我們的理解有偏差,而且我非常討厭這個詞.
PS.我倒是覺得李燦森演的不錯,還有最后的結(jié)局很好,雖然跟前面的銜接有點脫節(jié),但那個孩子出現(xiàn)的時候,還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并沒有一黑到底....不然就真的太壓抑了.
7 ) 此刻難過的想不出標題了
以前上應宇力老師的電影欣賞課時,她經(jīng)常提到開頭和結(jié)尾的重要性,而影片的開頭尤其是富有特點的出字幕方式通常能夠直接體現(xiàn)影片的風格。《狗咬狗》將制作團隊的名字置于似是集裝箱的斑駁鐵皮之上,覆蓋著血跡,輔之以陰暗的攝影和沉郁的音樂,頓時將觀者帶入由導演一手營造的氣氛中。
這片子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帶有特別強烈的導向性,交待特定的信息,就像編碼一樣,如果你眨眨眼睛錯過了,有可能到了后面就對不上號,影響對敘事的理解,它要求觀者的解碼過程嚴格跟隨敘事的節(jié)奏,比如陳冠希進入餐廳后,前臺小姐奇怪地看著他,這組畫面要求觀者立刻得出陳冠希不是該餐廳常客甚至不同于普通食客的信息,為后面逐步揭露他的身份、處境作鋪墊;同時敘事又有所保留,每個鏡頭或每組鏡頭只是巨大敘事鏈條中不可缺少的幾環(huán),只有當你看完整部電影時,才能徹底收起這根鏈條。所以,看著好累,沉溺其中的累,因為你需要不斷地對劇情進行猜測。與之不同的一些文藝電影則在敘事上有所保留,相反添加電影手段方面的額外信息,使得觀者如入迷宮,即便結(jié)束了觀影過程,也有可能錯過半路上的風景,但并不影響整體的迷宮體驗??偟脕碚f,《狗咬狗》講述了非常簡單的一個故事:警察抓兇手。這一故事模型的敘事形式逃不出固定的套路,但本片最大的張力來源于超乎尋常人想像的、對道德和社會公正底線的挑戰(zhàn)(雖然到了后面這些符號性質(zhì)的東西都渺小的不值一提)。而且我覺得能夠調(diào)動非常消極的因素來嘗試觸摸一些積極的意義,這招很牛B,類似骨頭發(fā)芽、腐尸上開花。
說說幾個煞風景的地方。一是垃圾女抱小狗的溫情“詩意”段落,原本懸在心口耳邊的音樂風格急轉(zhuǎn)直下,亂世真情也不過如此,但在邏輯上嚴重損害了影片氣氛的延續(xù)性;二是李燦森震驚時候張大嘴巴的表情,與他一貫的冷酷不符,盡管已經(jīng)眼睜睜看著N個同仁死在兇手手下,于情于理作此反應都不為過,但他發(fā)現(xiàn)父親販毒實情時表情也變化了了。身為局外人的觀者我,在這種時刻顯然要比他更冷酷。三是看到父親尸體時又給他表情的那個特寫,實在是太煞風景了,身為一個理性的觀片選手,這個鏡頭終于徹底拉開了我與影片敘事之間的距離。該有的懸念都過去了,我的心不再被嚇得怦怦跳,我的情緒也不再被它左右,也不用再隨時準備捂上眼睛躲避血腥鏡頭,只要安心等待揭曉過程,編碼者自然會主動解碼。
但那個溫情到死的擁抱改變了一切。那個溫情到死的擁抱讓我想起了那句話:“找個男人如果他不會打架,那就等于找了個女人?!焙呛牵共坏媒饎偰敲矗?amp;#×,連echo提到女主角時都下意識說“金剛的女朋友”。這段畫面的色調(diào)暖得嚇人落日也美得要死,在一個充滿未知和期待的結(jié)局之前,我相信所有女觀眾的心都會隨著再一次出來煞風景的外文歌飄向很遙遠很遙遠的某個地方……倘若真能如此,“免我驚,免我擾,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的套路可休矣,從明天起跟著你的男人流浪吧逃亡吧!
就這樣結(jié)束了多好?女人的肚子都大了。他們帶著同樣的項鏈去看醫(yī)生,卻要為手術(shù)費而發(fā)愁。車子停下來,“等我。”這一句話一出口我就知大事不妙,敘事漏洞大顯身手的時刻到來了,我們的孤膽警察同學肯定會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地從某個角落里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在影片結(jié)束前與這個系著N條人命的殺人惡魔展開殊死搏斗,好給觀眾和社會公正一個交待。真抱歉我敲出這句話時難以掩飾的諷刺意味,理性的觀片選手此刻也已經(jīng)徹底站到殺人犯這邊來了。果然!警察來了,還帶著編號。我前面解碼時候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導致此刻應了上句話的景。女人臨產(chǎn),兩狗終于面對面決斗。陳冠希撲上去,我以為他要跪下,結(jié)果卻是肉搏。不過后來他還是跪下了??晌胰f萬沒想到女人自己迎著刀子過去了。我沒想到!其實這樣的結(jié)局也是很老套的啊,可我沒想到……因為我是那么膽小,連美好的話都不敢不愿說出口。更大的意外是他親手用刀劃開了女人的肚子,抱出嬰兒……這樣的結(jié)局,太悲痛了,我睡覺去了。
8 ) 假如能純粹,多好
沒有所謂故事。沒有所謂香港。沒有所謂道德。沒有所謂應該。
Edison在畫符的簡陋語言里透露一點點希望。吃垃圾長大的孩子,打黑拳求生的孩子,靠一把槍魯莽掙錢的餓鬼,殺人之前之后獨獨不忘填肚飽。非正常的單色黑的人生,所以他狠。
我想起有人說過,黑色里調(diào)進任何色彩,都會令新的黑色更耐看。但Edison演的這個殺手,是幾乎不摻色的黑。生硬而生猛。生來便依循本能,倒也干凈。
相形之下,Sam是個扭曲的人。先奉警察老爸為神明,最后眼看著偶像惡狠狠販毒,雖能以一槍控訴,卻仍要抱著父親痛哭一場。那些個掙扎,說是說人性使然,其實只是世界壓砸下來的黑暗。
這兩人的仇,是用命堆出來的。我自然不會相信Sam大難不死之后拋棄一切前往柬埔寨,甘愿重蹈仇人的覆轍,黑拳打得毫無道德可言……這一切只因為他想當個好警察。我不信這些。
與黑暗相和諧的顏色,是一切顏色。巨大的黑會像一種強悍的污染、爆裂的熔巖,總之,所經(jīng)之處皆是黑暗,可見一切的妥協(xié),一切之臣服。在此,仁義道德三綱五常時尚現(xiàn)代全都臣服于丟命的險。暴力不可取,只因為在它面前,生命像廢紙。
拍恐怖片的人都喜歡紅色和黑色。紅是血,黑是鬼。但垃圾場那堆砌一切的詭異蒼白,如今帶上了鐵銹色,連同這一組好心好意的警察、連同這個無心無意的殺手,都活像悶在老舊槍膛里的啞彈。發(fā)出咆哮的只有這兩人。
在我們的城市里,爆發(fā)是難的,是要學的,是要克服種種障礙去獲得的。忍耐卻是天經(jīng)地義,如披麻帶孝一樣背負儀仗化的道貌岸然。城市是中庸的。如同法律。其實從結(jié)局去看,暴力和忍耐是一樣的,都不會引向幸福。但是從沒有關于幸福的法律??梢娢覀兊挠螒蚴嵌嗝淳壞厩篝~。
我似乎從沒有看過這樣純粹又這樣絕望的華語電影。如此非現(xiàn)實,又干凈利落、一針見血。
那垃圾場受父親虐待的少女是一種企圖,但淪為了符號。創(chuàng)作者多么希望她的出現(xiàn)能輝映Edison這個惡魔內(nèi)心里的從良。但在我看來,那似乎是生命中注定要出現(xiàn)的噩運。若是殺手能從一而終,不受良心的蠱惑,他的結(jié)局自然不至于此。但幸福太迷人,那個人簡單的笑容,簡單的出現(xiàn),就扼殺了你我堅定的生猛。
很多幸福,都要有這樣的代價。
在這場故意篩除其他現(xiàn)實因素的故事里,這三人都隱隱指望有人能將自己帶出黑暗。不僅是Edison需要一個簡單的家,少女需要有人將她帶走,連Sam也需要,在Edison在摧殘他的生活之后,也點燃了他所有的暴戾潛能,給他理由,給他對手,給他可以殺的機會。那是報仇,報仇索命并不是伸張正義。
有時候我們抵達不了幸福,才會孤注一擲地投奔黑暗。這是一盞永遠有效的天平。
結(jié)局的You’re my sunshine,我是不喜歡的。我懂。但我不喜歡。
相比之下,那些男人赤裸著、流血著的時候放大的狗喘的音效更單純一些。和諧一些。放大了人心里獸性的那部分聲音。如此簡潔有效的表達,才搭調(diào)。
這樣的香港電影誤入歧途?。?!
殺了這么多人卻因為長得帥就在那里帶節(jié)奏說沒有善惡正義反派之分我也是服了你們。節(jié)奏松散 打斗戲質(zhì)量差 李燦森演技并沒有想象中好,勝在cult片的鏡頭語言真心豐富 實際上講的誰沒牽掛誰就贏了的故事。全片鋪天蓋地的絕望氛圍 就連“孩子”這樣的意象也不代表什么 畢竟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 充滿了希望的“孩子”也還會淪為黑拳打手罷了。
陳冠希最上乘的表演獻給了此片!
徹頭徹尾的黑電影 沒什么忠奸善惡 只有你死我活的搏命 電影是血腥的 我酷嗜這種真實 結(jié)尾處You are my sunshine伴隨新生命啼哭時 我有點被感動 任何電影都喜歡李燦森多點 不過這部陳冠希也非常給力
如果能有個happy ending該多好。血腥暴力充斥的畫面中彌漫的那種倔強和無畏讓我眼眶濕潤。最黑暗最絕望的生命,都會有屬于你的信賴和寄托。他跟他,一個不懂人性,只有趕盡殺絕,一個失去人性,只想千刀萬剮。仇人永遠都不會防過,唯一的出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除了開篇吃飯戲,對人物狀態(tài)毫無把控,僅憑著一股狠勁往前沖,只此一點便可看出本片非銀河作品。其后加入銀河的鄭保瑞突然掌握了機械性的運用,一家有魔力的制片公司。
陳老師是個好演員,出乎意料的實力演技。片子后半部分一直鼻子酸著看完,是一部有靈魂的港片
陳冠希癲得很,好看又能對自己的好看顯得滿不在乎的人就比較癲得起來
我從很遠的地方來找媽媽,媽媽死了,爸不讓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guī)ё撸蝗绻F(xiàn)在我死了,你便可以走了——這臺詞,刻骨銘心
這部電影好看是因為貓和老鼠的界限模糊了,雙方都擁有讓觀眾動惻隱之心的某個時刻,有可愛也有可恨,就注定最終會走向毀滅。
缺陷很多,但掩不去暗黑香港的懾人冷光。崩潰的人界是惡狗與家犬的天地,從大法官買兇殺妻透露出的精英敗壞,到垃圾場繼父發(fā)泄獸欲的猙獰面孔。這條兇餓的狗穿越到從高至低的社會,將不同的狗種帶入自己的殺戮場視野。兩條狗后面,是咕咕的新生,和漸涼的母體。你的生活只是一線之間,崩塌是必然的。
很久沒有這樣被一部港片所深深打動了,片子拍的極贊,尤其前85分鐘精彩紛呈近乎完美,可惜結(jié)尾部分不給力,徹底淪為敗筆。即便如此,本片仍可列入新世紀港片十佳。4星半。P:李燦森和陳冠希都貢獻出了最佳表演。鄭保瑞單憑此片就足以秒殺彭浩翔,成為最值得期待的香港新生代導演。
黑暗氛圍,絕望情緒,激烈打斗,貫穿全片。最贊的一個片段:在You Are My Sunshine的音樂中,冠希燦森二人如瘋狗般,撕打到死。迄今為止,陳老濕演員生涯最好之作。再多幾部,說不定真能把脫下去的女孩內(nèi)褲,一條條穿回來。
補錄。其實倒不覺得整部影片有多么好,反倒是很多細節(jié)處都看得出有瑕疵,陳冠希的表演如果只是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比的話,當然屬于上乘,反而是李璨琛的表演令人發(fā)指,和小女孩的感情戲份和“狗”的象征意義是全片亮點所在,很多光影和運鏡都有杜琪峰的影子,這也是影片不那么讓人觸動的原因之一。
三星半,蠻暴力,也很陰暗,但在這故事里還透露這溫情,很不錯,兩個男主角其實都是不幸的人,也正因此,兩人狗咬狗的過程中才更多了幾分悲情的元素。
陳冠希最好的電影
演員演得過于賣力,故事匠氣太重,主題表達也是比較淺顯。
陳冠希最好的表演!
啞女畫的船上兩個小人很好。配樂很好。打架有虎狼之聲。但是,但是僅此而已,雖然我無所謂善惡,但是也太超出我的底線了。鄭保瑞控制得很好。
很不錯,暴力中透出的點點溫情,才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