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這部戰(zhàn)國篇跟第一部春秋篇簡直就沒法比!實在是沒法看下去!從主題曲到片中插曲,有時候看著看著他這插曲不合時宜的就出來了。故事劇情啰嗦拖沓,兒女情長杜撰太多,這種歷史劇需要兒女情長嗎?還是杜撰的?看得簡直想吐!憤怒的我于是回來翻看了一下導演,又看了看兩個導演的作品。只能說專業(yè)水平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么好的題材拍成這個垃圾樣!這種水平還做了老師,難怪現在的導演水平這么差,原來是廢物教廢物!
戰(zhàn)國篇與春秋篇的制作思路大不相同,以人物寫歷史,重在寫人,對歷史的重塑很多。
逐范、中行,六卿變四卿,是三家滅智、分晉的前傳。
在劇中,中行氏在劇中被略去,韓魏一筆帶過,而范、智、趙三家刻畫較多。
劇以兵器、屠殺、呼喊、鮮血開場,家主被殺、遺孤逃命,極盡悲涼,類似《趙氏孤兒》(注:同樣不可信)的塑造。范氏女溫柔美麗且有仁愛之心,范氏子幼而罹難。
然而歷史中,范匄、范鞅父子先后執(zhí)政,打壓異己滅族欒氏,極盡貪婪索賄諸侯,樹敵甚多。范鞅死后,范吉射在晉卿斗爭中失敗出逃。順便發(fā)散一下,關于范氏女兒,《左傳》記載了欒祁,《國語》記載了董祁,一個因私情讓老爸滅了兒子家族,一個覺得丈夫不尊重自己讓兄弟把丈夫吊樹上打,她們都是范匄的女兒。
這種改編,我想,是為了描寫豫讓忠于舊主的妥協(xié)。
智氏,本與中行氏同宗,至荀躒與荀寅,作為執(zhí)政的荀躒驅逐了荀寅。荀瑤為荀躒之孫,《國語》記其“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避鳜巿?zhí)政,智氏最強,而多狂妄之舉,“戲韓康子而侮段規(guī)”,水淹晉陽又對韓魏兩家威脅“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國,乃今知之”,功敗垂成。
劇中對荀瑤的狂妄塑造很到位,可惜沒有契合“美鬢長大”這一點,或許不愿智伯搶過趙孟風頭,過多共情失敗者。
《史記》稱趙無恤生母“翟婢也”,《左傳》記荀瑤斥趙無恤“惡而無勇”,想來正是出身微賤,性格隱忍能成大事,是荀瑤的反面。
劇中,添加了趙無恤殺范氏子嫁禍荀瑤一節(jié),是寫趙無恤心狠手辣,也是寫這個時代作為勝利必須殘酷。劇中簡化了晉陽之戰(zhàn),使趙無恤面對荀瑤時更加從容不迫,又提前了三家受天子封國的時間,更加徹底地表明,趙無恤是這個時代的王者。
《史記》記趙鞅,“趙名晉卿,實專晉權”;記趙無恤,稱“趙襄子元年”,儼然視為一國之君。簡襄功烈,趙氏完成從晉卿到諸侯的轉變,周威烈王的封侯,是遲來的名分。
關于奴隸與民心,時代與成敗。劇中趙無恤解放奴隸以得民心,而荀瑤驕傲不愿為之。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有先例,據《左傳》記載,欒盈之亂的范匄,“斐豹隸也,著于丹書……斐豹謂宣子曰:‘茍焚丹書,我殺督戎’”;鐵之戰(zhàn)的趙鞅,“克敵者……人臣隸圉免”。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以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史書中這一段描述非常清晰,荀瑤欣賞并厚待豫讓,于是豫讓以死報答知遇之恩。但劇中,豫讓首先表現出的是對范氏的忠心耿耿。前文已經提到,為合理化這種忠誠,美化了范氏的形象。我以為,這種改編,使豫讓的形象產生了裂痕。
重新審視“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它應該有一個前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爸骸笔歉呱搅魉鲋簦币姽识少F。劇中,豫讓對范氏有程嬰杵臼式忠誠,如果范氏可為“知己”,不殺智伯又引以為“知己”,是很難自圓其說的;如果范氏只是舊主,而智伯是真正的知己,那么前一份忠誠就顯得迂闊,也削弱了后一份情義的分量。
范本化的忠誠與游俠式的報恩,前者是幾千年歷史形成的道德標準,后者是先秦義士的信條,讓人物兼有這兩種品質,是審美的怯弱。
改編最大的矛盾就是如何“化仇敵為知己”。創(chuàng)作者選擇用趙無恤的“譎”反襯荀瑤的“正”,乃至將范氏之滅中智氏的罪責脫去,并有意將荀瑤、豫讓塑造為不能容于今世的英雄,讓他們惺惺相惜。但就觀感而言,很牽強,不了解歷史的觀眾必然困惑豫讓態(tài)度的轉變。
刺趙襄子是豫讓故事的核心。然而如前文所述,刺殺的動機變了,豫讓從游俠變成背負著舊道德的悲劇英雄,他的刺殺也隨之變得沉重。
王者之劍出于莊子外篇《說劍》,“流血五步,天下縞素”是唐雎不辱使命。惜也,議論精彩,人物滯重。
祠堂一節(jié),一半出自史書,即友人建議“偽質而事襄子”,豫讓拒絕“懷而二心而事其君”。然則背景大不相同,史書之中,豫讓漆身吞炭,友人見之不忍,劇中豫讓放棄良機,同僚有怨言。如此曲折,一方面刻畫趙無恤的真心,一方面顯示豫讓的“仁義”—雖然難免使人想起宋襄公。將豫讓推向道德頂峰的同時,令他更加孤獨。
第三次,對抗天下人心。比較魔幻的改編,也是直書本章立意:為“義”而死。劇的呈現較難使觀眾信服,雖然巫與火強調了鬼魅的氣氛,豫讓的癲狂與范氏女的死,還是過于生硬。我猜,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豫讓面對時代道義崩潰的絕望,范氏女死以示豫讓道之不行,但無論如何,劍架于脖頸作辯論而不殺,是很失敗的呈現。
最后的擊衣與自殺。刪去漆身吞炭,改伏于橋下為軍前擋道,史書里處心積慮殺趙無恤,劇中變作求死證道。因為要證道,所以要“坦蕩”,所以沒有“漆身吞炭”。雖然同是擊衣復仇,內涵截然相反。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戰(zhàn)國篇》的豫讓,從史書中的復仇者,變成了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殉道者。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從春秋到戰(zhàn)國。歷史的敘述當然有無數落筆之處,2019年的電影《我控訴》,以軍官視角寫德雷福斯事件,甚少刻畫德雷福斯和左拉,而作者自有極為清晰的表達。作為《戰(zhàn)國篇》的開篇之作,用豫讓視角描寫三家分晉,并以“最后的道義”立意,當然意有所指。獲麟絕筆,死士殉道,二者遙相呼應,悼念盛時而哀季世,仿佛“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立意先行,落到實處,不得不對歷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寫。因為豫讓象征道義,所以順帶著他的舊主范氏與知己智氏都需有正義的形象,正如《趙氏孤兒》對趙氏的美化。然而歷史本身只是爾虞我詐的爭奪,無論范吉射、荀瑤還是趙無恤,誰都沒有更高尚的人格。劇本的塑造,將豫讓表現為神壇之上的人物,有賴于演員的堅毅,塑造得動人,但我以為,差史書的磊落幾分先秦義氣。
因為以豫讓為主視角,另一些人物的弧光被刪去。以張孟談為例,劇中作為趙無恤的謀臣卻無獨特表現,而史書之中,不但是扭轉晉陽之圍的關鍵,并且功成身退,留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著名典故。
原創(chuàng)的范氏女多為觀眾詬病,不再贅述。
暢想以《春秋篇》的方式拍攝三家分晉,或許如此開展:荀瑤飲酒侮辱趙魏韓,荀瑤索地趙無恤拒絕,晉陽圍困,荀瑤驕狂韓魏反水,(漆其頭以為飲器),張孟談功成身退,豫讓擊衣。樸素串聯(lián)大事件,卻可能會更多保留歷史的原貌與先秦風氣,更多的人得以在一閃而過的瞬間散發(fā)出獨特的光輝。
這是戰(zhàn)國武俠江湖大型愛情故事嗎???
你說從三家分晉講起很正常,可你講三家分晉就好了,你給我大段大段講豫讓??!!三家分晉都還沒講明白你給我扯一段豫讓的愛情故事?!有這時間騰出幾集講田氏代齊不好嗎?只字未提!我要看愛情故事還用看這種磨磨唧唧的矯情愛情故事? 我以為以后會正常,然后就輪到了可憐的被迫綠帽的魏文侯...為什么編劇總要每集都來個妹子愛來愛去???神之操作。為什么總要安排大臣和國君搶一個女人,這樣很好玩嗎???
為什么吳起,白起,廉頗,藺相如,李牧,王翦等是打醬油或壓根不提,難道武將就不配擁有姓名嗎???呃...而且藺還不是武將...
為啥豫讓和荊軻和他們女人的江湖愛情故事要占好幾集????
講魏國你覺得編劇好像在黑魏國,等講秦國的時候又覺得編劇好像在黑秦國,當你看完你才會發(fā)現,戰(zhàn)國仿佛只有六國,因為楚國幾乎活在臺詞里,原來編劇要黑的是楚國(手動滑稽
哦,突然想起了韓國,果然毫無存在感。
一開始,天下像是一灘爛泥,誰都想踩一腳但拔都拔不出來;然后天下是才學之士的試驗田,各國就像縱橫家棋盤上的棋子,馬走日象走田;后來,天下變成了一個白雪公主和六個小矮人,再后來小矮人變成了棄婦,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六國很悲慘,六國很不幸,但你能有啥招?
熬過災難般的前幾集,講到商鞅編劇終于終于有點恢復正常,但看到最后幾集我才知道事情果然沒那么簡單,最后才是大招,你永遠不知道編劇的底線有多低...
最后幾集堪稱成人邪典,《索多瑪120天》又算的了什么(無奈
但凡看過一眼秦始皇本紀都寫不出這樣的人物來,不過事實證明編劇還真看過,畢竟最后的那段話一小半翻譯的原文。
發(fā)現凡事稍微參考了一下本紀的都還勉強在接受的范圍之內,凡事胡編亂造的都慘不忍睹傷心病狂。看完趙武靈王的塑造我還稍微期待了一下,后來發(fā)現我錯了。
郭濤演技最突出的是哪部我不知道,但演技最智障最浮夸最喪病的絕對是這部了......精神分裂是病得治,請掛號精神科,我王萬年無妻~
如果這部還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那可能是趙武靈王,商鞅臨死前的話,田單和信陵君的臉了。
【澄思錄】圓型迷宮
作者 火柴人
商鞅:火柴人,你喚醒沉睡千年的我,這是為什么?
火柴人:我已經領悟到你留給東方的東西了。
商鞅:是什么?
火柴人:圓形迷宮。
商鞅:哈哈哈,終于有人破了我的千年謎題!火柴人,老夫設置千年的圓形迷宮,套在國人頭上的圓形框架,居然被你給破了!
火柴人:這也是無常運勢、因果累積至此世,水到渠成,開花結果的因果運勢決定的。
商鞅,你決定不了你的受精卵種子、生命起點和時代前戲,你的受精卵、你身處的宇宙時勢大環(huán)境、戰(zhàn)國東土小環(huán)境、家庭背景、父母教育和命運遭際聯(lián)合造就了你?,F在已經21世紀了,你在公元前4世紀出生,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長達兩千年,你已經完成了你的歷史任務,接下來,該有后來人突破你的框架,就像愛因斯坦突破牛頓的框架,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了。
商鞅:說得好!沒想到老夫千年后,還有你這一個千年知音。
火柴人:東土中國與西土諸邦諸民族本為同一個起點(宇宙基階體和框架互動產生的宇宙本體—能(量)維(度)體系統(tǒng))所孕育,之所以因果累積至后世,地球被人為劃分為東西方、南北球,東西方文明如此不同,因最初東西半球的些微不同導致日后的大不同。
這個最初的不同,就是東方定居式生活與西方流居式生活的不同。這滴顏色不同的第一滴水分別滴落在東西方歷史的長河里,導致不同顏色的漣漪擴散開來,造成東西方的大不同。
最初,地球原始人散落居住在東西方,都是直線思維(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直線思維效率最高,溝通最簡潔快捷,也便于暴露問題,進而迅速解決),并無明顯不同,定居持無序(混沌)分布狀態(tài),后來因氣候變化和人口繁殖需要新土地口糧等原因,導致原始地球人開始向四面八方遷徙,從此身體差別不大、思維差別不大(都是直線思維)的一群地球原始人遷徙至氣候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不同的地球東西方,開始了與各自地理環(huán)境最初的互動,形成了最初的不同。
因歐洲處于高緯度北溫帶,氣候寒冷,耕地較少,以種植小麥為主,糧食產量較少,隨著人口繁殖,口糧產量無法滿足新增人口需要,為了避免戰(zhàn)爭流血,居住在歐洲的這一批地球人開始外出殖民、搶劫(海盜)或經商,形成了流動式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環(huán)境和原始人類的性格的漫長互動中,在漫長的人類進化中,居住在歐洲的這一部分地球原始人逐漸適應了流動式(遷徙式)生活方式,性格逐漸喜歡冒險,性格更加外向,由于不斷的遷徙,遇見的主要是陌生人,為了人際交往、情感培養(yǎng)和利益交換,人情在陌生人交往中不大起主導作用(情如水,易感動,易淹溺,易翻覆浪花,充滿不確定性,人情的缺點在于無法通過人情百分之百有效準確預判人心,尤其對于非父母直系血緣的其余關系人,極易喪失口頭契約束縛性,造成人際行為口頭約定的反復不定和心靈信息的不對稱),于是為了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公正和公平,陌生人之間形成了契約(法律)文化,法律更加明晰化,公布于天下,增加了眾人對人際交往后果的未來可預判性,從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安全性極大增強,這客觀上強化了這一部分地球人的直線思維(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進而形成高效率的經濟型社會。但西方地球人仍然講究人情,只不過將人情規(guī)則限制在可預判的近親屬關系和可預判的安全范圍內,避免了人情難以輻射的近親屬之外的人際交往群體(社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判的危險性(不信任),從而增強了安全性。西方地球人沒有將人情泛濫化,沒有用人情(私心)干擾不適合人情規(guī)則主導的宏觀(陌生人)人際群體的公權力領域(包括政治、立法、司法領域),從而確保了與權力掌握者沒有人情關系的絕大多數社會人在社會行使權利和義務的公平、公正,進而保持社會的自由、公正和平等。
為了照顧人情,西方確定了高福利社會,嚴格設定了重遺產稅,打擊財富壟斷(利益流不斷從上層(圓心)向全社會各階層廣泛均勻流動),確保高惠民度的醫(yī)療免費或低費、社保免費或低費、住房免費或低費制度,其以北歐國家(瑞典、挪威等國)為惠民政策高密度高質量高數量核心和圓心,依次向德國和英國第二梯隊(第二圓邊)和法國、意大利第三梯隊(第三圓邊)和美國第四梯隊(第四圓邊)層層擴散高福利文化漣漪,隨著離圓心國家越遠,圓邊數目字越大,福利密度越小,惠民度越低,形成了一圓心四圓邊(圓心最濃、逐級遞減)的高福利國家文明體系。
讓情歸情,法歸法,互不干擾,防止財富兩極分化,一切公共權力和義務徹底明晰化,確保了社會每個階層的權利、義務,這是遷徙到歐洲的那一批地球原始人一直延續(xù)古代原始人的求真思維(直線思維)的文明成果。西方地球人的社會是以法律為轉軸轉動的照顧所有階層的直線遞進明晰(透明)式社會。
那么,對于西方地球人而言,只要法律公正,一切都會公正。如何確保法律公正呢?居住在西方地球的原始地球人采取以下治上(民眾牽制官員)的以民為本的民治社會,官員任免權力在民眾手中,采取傀儡線執(zhí)行官制度,即民眾用官員任職固定年限、選舉方法作為牽制官員的傀儡線,讓官員成為百姓手中的傀儡木偶,只有執(zhí)行民意的權力和義務,限制了其余私心,從而將制定法律、執(zhí)行法律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老百姓手中。
西方地球人文明的缺點是大直線、小動蕩(小回蕩)。直線最大的特點是不會拐彎。在和平時期,在公權力范圍內總是吵吵鬧鬧,民意過顯(說話自由)的法則,導致如果民意分歧明顯,易造成短期社會動蕩(外表動蕩,實則內部穩(wěn)定),但是這是充分暴露社會問題的時機,當氣球的負能量不斷膨脹,如果壓抑,會產生最后的大爆破(周厲王堵民意,國人暴動),如果時常給氣球放個氣(公權力范圍內吵吵鬧鬧,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氣球永遠不會膨脹到破的局面,長遠來看,對百姓和統(tǒng)治者都是有利的(西方王室同一個家族可以統(tǒng)治一個國家或一個國家群落的不同國家一千年,東方王室往往兩百年就改朝換代,西方王室懂得利益細水長流,慢慢吃,因果始終平衡,東方王室目光短淺,吃到膨脹,因果迅速不平衡,最多兩百多年就被換掉。東方王室悟性不高)。
西方地球人的問題在于如何有效限制民意分歧明顯產生的動蕩,需要向東方人學習一部分圓形思維,短期調動盡可能多的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動蕩問題。
再看東方。最初的一部分原始地球人遷徙到東方的黃河流域,發(fā)現這里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恰巧符合水稻(水稻需要夏季多雨)和小麥(小麥需要冬季少雨)生長條件,土地肥沃,兩條大河(黃河和長江)橫貫東西,于是決定定居下來,靠農耕為生,以種地為主,養(yǎng)殖小動物(雞、鴨、魚、豬、牛、羊)為次,采集和打獵為輔,養(yǎng)活東方原始人。由于人都是好靜不好動,好安逸不好遷徙的,因為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總和守恒,能量系統(tǒng)內一處用多,另一處就用少),人就是一團能量,能量主要作用是維持生命(形式)系統(tǒng)運轉,如果將能量用在其他方面,維持生命系統(tǒng)運轉的能量就會不夠,嚴重影響生命存活。所以,遷徙到東方的原始地球人看守住一塊土地就能養(yǎng)活自己,就懶得四處遷徙走動了(如果遷徙到西方的地球人遇見的是和遷徙到東方的地球人遇見的同樣一塊好土地,西方人也會發(fā)展出東方一樣的圓型文明),于是,遷徙到東方的地球原始人出現了東方定居式生活。這導致東方出現了人情社會。
具體形成過程是,一戶人家在一塊土地肥沃的荒地定居下來后,開始繁殖后代,以其為圓心會逐漸形成一個圓形村落,這里面都是有親屬關系的熟人,維系他們關系的是人情。人情作為交往規(guī)則,其特點是主導適用于近親屬關系,不主導適用于遠親屬和陌生人。因為人情特點是情如水,易感動,易淹溺,易翻覆浪花,充滿不確定性,人情的缺點在于無法通過人情百分之百有效準確預判人心,尤其對于非父母直系血緣的其余關系人,感情和利益約定極易喪失口頭契約束縛性,造成人際行為口頭約定的反復不定和心靈信息的不對稱)。
由于東方村落都是近親屬定居在一起,隨著繁殖代際增多,血緣關系不斷被稀釋,人際交往也會越來越稀疏,一般而言,居住在村莊邊緣的東方地球人往往是離村莊祖先那第一代人的老屋(往往處于村莊中心)最遠(血緣稀釋化)的血緣后代際人,人際關系會很微妙。不過盡管如此,東方一個村莊主要都是熟人,導致人情小社會逐漸形成。由于一個個人情小村莊組成大社會,導致人情社會在東方形成。在這個人情社會里,情感作為人際交往的主導方式,不可避免帶來了東方人的正面和負面性格:
首先是重視親情倫理,輕視愛情。在東方,由于定居制和濃厚的人情文化,導致子女在婚前和婚后都和父母及其家族聯(lián)系過于緊密,導致親情大于愛情,愛情容易被親情主導(干擾)而不自由,這是東方大多數愛情悲劇的根源。西方是愛情大于親情,根源是西方人處于人口流動社會中,容易擺脫親情控制,形成純粹的愛情自由觀,西方愛情悲劇往往是相愛雙方的價值觀沖突而不平等或者受到國家、民族的干擾而不自由。
其次是求善大于求真。因為人情主導人際關系,導致東方人往往礙于情面而遮蔽真實,藏污納垢的結果就是隱性對抗(曲解、稀釋)朝廷之真法,導致中央號令出不了京城,甚至出不了皇帝制定決策的書房,一出京城甚至一出皇帝書房就被人情曲解,執(zhí)行不力,一旦朝廷認真追究,往往以人情線追究法責,常常導致一群人被一鍋端(人情網被起底)。所以,東方是以人情圓心為核心建立的網狀社會,各種情感關系(往往以情感道德的形式)互相牽制,不自由,而西方是以法律軸心為直軸線建立的直線矩形社會,各種情感關系不被情感牽制,只被最低底線的法律線牽制,導致情感不需照顧最高高標的情感道德(親情)線,只需照顧法律底線,導致情感自由空間更大,至于在巨大的情感自由空間內,西方地球人是遵循道德高標還是只遵守法律底線,需要更加具有自主權力的西方人的自主選擇。這種求善大于求真的思維導致東方地球人的文學藝術發(fā)達(求善求美思維發(fā)達)、科學不發(fā)達(求真思維不發(fā)達)。中國古代科學只是經驗科學發(fā)達,實驗科學不發(fā)達(中國人靠勞動經驗被動總結科學,不是靠科學思維主動研究科學)。
再次是性格內向、老實懦弱。東方地球人總體上性格偏內向(東方性格最外向的人來到西方,也顯得內向),形成了內向依附性人格(奴性)。
根源在于陷入到圓形思維里,固步自封,無法自拔。
東方人有恒產(土地),好定居,只愿守著一塊地,不愿失去,于是面對官員或惡勢力的盤剝,總是隱忍。
東方人形成依附性人格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和你商鞅有關。
商鞅:愿聽其詳。
火柴人:商鞅,你利用了人情社會的特點,讓其泛濫化、法權化,并導致日后形成了外儒內法型社會。
東方定居型社會以家族式村莊為基礎,人情以家族宗法(祖宗法即人情親情法)形式維持社會運轉。由于父母對子女的“情善”親愛被向上高層級遞進、遞遠為祖宗的代言人(族長)對子女的“法”管控(祖宗已死,離新代際后世子女而言,客觀上血緣已經較遠了,族長不一定是年輕后代的直系親屬,導致親情的真實的情感由于代際相差較遠被淡化為家族利益),因此,家族金字塔的最高層與最底層相隔太遠,情感已經很淡,人情面紗已經變味為家族利益甚至族長私利,這是人情社會變質的最關鍵一環(huán)。
人情社會已經只剩面紗,只剩下行為模式和思維工具,喪失了情感實質。(人情的情感實質只適合主導運用于近親屬,不適合主導運用于遠親屬和陌生人群體)。
由此,人在親情倫理的捆綁下無法尋求個人的自由,導致所謂的“善”壓抑“真”,形成古代東方的外和諧內壓抑型社會模式。這是一個偽人情社會。
而此時,東方的最關鍵的一個人出現了,就是你,商鞅。
戰(zhàn)國后期,戰(zhàn)國混戰(zhàn)不休。你為了統(tǒng)一東方,采取以圓心覆蓋圓邊、以上統(tǒng)下的方式建立圓型統(tǒng)制型社會,本來這無可厚非。在戰(zhàn)時,是可以運用強力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問題在于,你將這種臨時策略常態(tài)化,戰(zhàn)時如此,和平時也如此,通過法權強力剝奪百姓的幾乎所有資源,輸送到國家層面,客觀上造成王室暴富,百姓窮困,形成國富民窮、官富民窮的局面,并延續(xù)了整整兩千年。無論盛世衰世,古代東方人都窮困,這是極不正常的。
最令人不堪的是,你制定愚民政策,給東方人制造了外在法律和內在思維兩套枷鎖。這個措施遺禍無窮。
說到這,我想說,你的法家思想和西方地球人的法制思想不是一回事。
你的法家思想是建立在黃河渭水流域的人情(宗法)社會基礎上的統(tǒng)制型思想。你利用了秦國百姓的人情社會思維,將人情從最適合運用的近親屬領域擴大到宗法型全社會層面,將秦國村莊本已經存在的宗法(族長統(tǒng)治)權力軸思維替換(上升泛濫化)為君王(秦王)宗法權力軸思維,在模糊的圓心社會基礎上,加載并強化了統(tǒng)制型(以上統(tǒng)下愚下)思維,本來,統(tǒng)制型思維無可厚非,可以加強國家管理,關鍵是你干了一件不可饒恕的事。
你利用百姓服從家長的(人情)親情服從觀念(絕對服從),偷換概念,泛濫化為百姓絕對服從君王的法權服從觀念,最關鍵的一環(huán)不在這里,而在于你建立了一個圓型迷宮。你開始打造圍墻,給秦國百姓修了一堵圓型思維圍墻。你利用百姓飽受村莊宗法思維“洗腦”進而奴化的老實懦弱,沒有反抗性的特點,采取強法和愚民政策,強化統(tǒng)制(上統(tǒng)下),剝奪了百姓最后爭取自由平等的工具——求真型(直線)思維。當你的思想反復對百姓“洗腦”,強化權力法統(tǒng)思維(內化為情感道德求善型思維),導致百姓認為一旦秦國出現問題,錯在于不服從法的道德,不在因果,所有的錯誤在于人的不善,而不再考慮善背后的因果—制度的問題。這是東方千年文化底盤的最大的核心問題。
你所做的,就是將農村存在的族長宗法制度泛濫化為國家法權制度,并且剝奪了東方人的思想自由。
這份歷史責任,既在于東方良好的氣候條件、肥沃的土地、定居型的社會,宗法制壓抑法,更在于你的強化人格依附性的法權思想和愚民措施。
在你之后,古代東方歷朝歷代封建王室覺得你的法家思想對王室太有用了,既可以強化統(tǒng)治,還可以讓百姓喪失反抗性,又可以讓王室暴富。但是你的思想太赤裸裸了,不利于愚弄百姓,于是古代王室(從漢朝開始)借用儒家思想,將仁義道德外衣披在法家權力軸上,徹底給東方打造了一個圓型迷宮。古代中國人困于圓形迷宮的模糊型人情思維里,反復求善,思考止步于善惡,沒有深入思考導致善惡的因果(制度性因果),實際上始終沒有發(fā)展出因果求真思維,于是在圓形迷宮思維里打轉轉,固步自封,沒有全面遞進式思維。
這個惡果是很嚴重的,它導致東方人的思維徹底被掰彎了,彎男遍地,直線思維退化成圓型思維,局部喪失了工作進取心,社會人廣泛癡迷于人際關系學,依附于權力軸心,影響到實干精神和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思維。到近代后,實驗科學思維嚴重落后于世界,實驗科學思維不發(fā)達,影響東方的高科技經濟增長點,這是影響東方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最大的思維危機;商鞅,你還導致國富民窮、官富民窮的現象持續(xù)了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導致東方形成人人想當官,不愿意當百姓的官本位思想和投機心理,客觀上導致官場斗爭激烈、官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從長遠來看,這對官員不利,影響到了古代東方上層王室的利益,王室和官員的心態(tài)較為惡化,嚴重影響了王室、官員的壽命、心態(tài)和幸福感。古代東方王室300多個皇帝平均壽命30余歲,壽命不及農夫,許多宰相和官員也屬于非正常死亡,官員群體沒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可言,相較而言,西方王室存活期更長,王室居住在城堡里開藝術沙龍,一個王在一個國家當王當膩了,可以去其他國家當王,英國王、法國王、意大利王、西班牙王、德國王經常去對方國家當王,長期四處旅游,貴族少了許多束縛,東方王室則不能挪窩兒,一個王朝最多200多年就結束了,西方王室幸福感強于東方王室)。這在于古代東方強調法統(tǒng)(具有外和諧內壓抑性),古代西方強調自由(具有外在短期動蕩內在動態(tài)平衡自由性)。
東方人的優(yōu)點在于處理問題屬于圓形思維,以和為貴,犧牲小我利益成全大我國家,解決問題可以繞彎子,也能達到目標。西方人要向東方人學習圓形思維,避免西方社會動蕩期過長。
東方人則要向西方人學習直線思維,推動社會長足進步,科技發(fā)展,不斷突破僵化思維和固化思維,分析因果,找準癥結,實現長足進步。
西方和東方,形成各自的現狀,并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時代的責任,而是宇宙、地球、天文、氣候、地理、人類等眾多因素疊加的結果。我們要認清優(yōu)缺點,結合圓形思維和直線思維,突出優(yōu)勢,彌補缺點,不斷突破僵化框架,實現新進步,才能實現人類的動態(tài)因果平衡,宇宙的和諧發(fā)展。
商鞅:你已經領悟。
火柴人:古代東方最大的事件,就是你商鞅的出現,改變了一個民族的靈魂。
是耶非耶,成耶敗耶,盡赴江水向東流。
聽我一偈:
當年秦氣蕩四海,從此東方迷宮建。
斗轉星移許多日,跳出思維觀長雁。
三萬臨淄學宮士,八千郢都離騷燕。
均在君王情網下,周轉法權兩千年。
火柴人寫于2018年10月20日,值江漢秋深,楚天露濃,長河奔流,直向滄海。
豫讓與趙無恤:死士之劍與王者之劍……這特么什么鬼啊,歷史劇拍的太戲劇化了,知道的一些與之不符的,就懷疑起了整部劇的歷史性。翟璜上完床翻臉不認人啊。。。楊童舒是好看。這一次拍了太多的兒女情長。
神劇
憤怒中……編劇可不可以不要這么扯淡!浪費了這些演員道具,啊啊啊啊,氣死我了~
相當不錯的國產片
看過第一集,嚴重歪曲歷史,基調跟主流武俠劇無異。
拍攝僅次一年,為毛和《春秋篇》同系列,《戰(zhàn)國篇》拍得如此垃圾?效果和現在的腦殘劇一樣?瞎編亂造且不說,那不合時宜的主題曲啥時候都放,在趙惠文王死了母親時,也特么放“關關雎鳩”,太惡心了!好多實力派演員,到了這劇,演技也變得渣得一逼,讓你無法忽視導演的神奇水準。
其實拍得挺難看的,和春秋篇差距非常大,但是比現在的一些還是強很多的。隨意歪曲史實,腦洞太大。而且為什么每個主要人物都談起了莫名其妙的戀愛。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失敗的,全是男權社會刻板的想像。情節(jié)拖沓。
國產劇最愛
春秋篇有多好,戰(zhàn)國篇就有多爛,三顆星全給演員,跟編劇導演沒關系,春秋好就好在深得史實精髓,戰(zhàn)國不是歷史劇,是編劇個人在瞎編故事,跟言情劇沒啥區(qū)別。
文藝至死的歷史劇。
前四章看完不看了。。。非得每個主角都配個女人扯幾下么。。。戰(zhàn)國那麼多名人不好好拍
不必厚此薄彼,《東周列國》的戰(zhàn)國篇和春秋篇一樣的精致、精彩。春秋篇更偏重于考據與歷史真實,戰(zhàn)國篇則改編情節(jié)較多,尤其男女感情戲明顯多于春秋篇,節(jié)奏更順暢,也沒有春秋篇現場收音不夠清晰的問題。很多人詬病的情節(jié)改編過多的問題,在我看來根本不存在。我們比較下同樣是經典歷史文化類題材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就容易理解了。東周列國屬于中國歷史的上古年代,史料有限,馮夢龍的《東周列國》作為文學底本,遠不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度龂萘x》(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然不是真實歷史,那為什么又要求《東周列國》要完全遵照歷史真實呢?顯然,我們評價《東周列國》(無論春秋篇還是戰(zhàn)國篇)的標準應是基于歷史文化類題材的電視劇,而不是史書。
當年放這個片子的時候被大多數人詬病為現代意識太濃,總而言之就是不KOP。但跟現在那些關云短鴻窗宴比必須跪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部劇就是一部春秋戰(zhàn)國簡史,帝王謀士賢臣良將,下部加入情感故事,每集都有一位佳人出場。
歷時七年總算把這個劇給看了!雖然服裝道化比較粗糙,但春秋時代不就是如此嗎?那時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先進的裝備。所以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加分項!春秋和戰(zhàn)國這兩部劇貢獻了太多的歷史典故了,對于歷史感興趣的人太有益了!劇情符合所查史實符合率六成!商鞅部分最最讓人動容的,無奈,心酸,和絕望,和高高的相位形成強烈對比,作法自斃不過如此!
都拍成言情劇了。當然楊童舒是非常美麗的,很古典的長相。
片頭曲和片尾曲都改編自詩經,古樸幽雅,很符合那個時代的旋律;每個故事當中基本都加入了些感情戲,有些明顯生拉硬扯的很沒必要,把好好的歷史劇搞成了言情劇,削弱了原有的肅穆感,更使得劇情顯得亢長;最后看到郭濤扮演的秦始皇時,我震驚了,沒想到在十幾年前他還演過這么正經嚴肅的角色來著阿
秦始皇跟個傻子一樣
拍的不如《春秋篇》,杜撰的東西有點多。
改編的亂七八糟每集都有感情戲,導演應該去拍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