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二〇三院是北京城里一個普通的居民小院,殘留著一些老王府的痕跡,新建筑也不少,8號樓是院中央一座塔式高樓,樓內除了住著整天忙碌的年輕人、中年人,傳達室門口還常常圍著一些得閑的老年人。這些老人談古論今,說道時事,是非曲直,不依不饒。在偶然卻也平常的一起起事件里,這里的人們以獨特的方式自覺不自覺地卷入了尷尬萬分卻又痛快淋漓既改變著自己命運也影響著別人生活的旋渦。
近七十的板兒爺老王突然要認媽,既得巨獎又了了畢生心愿,照理是好事一樁,面對電視臺直播鏡頭說出一番心里話讓人感動的同時卻也讓人黯然神傷,在世俗的目光里,老人感受了一份高潔,在追求實際和實惠的時尚潮流中,大字不識的三輪車夫卻追求了一回古典小說里才有的浪漫;老王是個鎖廠退休的修鎖工人,這個不懂經(jīng)營的老實人有意無意間卻被推上了一家文化公司法人代表的位置,這是一把對他來說結構說不清有多復雜的鎖。在無奈、自慰、興奮、擔憂、驚悸、化險為夷又慶幸不已的悲歡中,老王可以說是真正徹頭徹尾地底氣十足地過了一把老板癮;男婚女嫁是人間美事,可是被別人規(guī)定了結婚期限的老光棍莫老師卻絲毫也不覺得這中間到底有多少美妙,但是不經(jīng)歷某些煎熬,又怎么說得上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呢?
看病吃藥對于吃五谷雜糧的百姓來說也是難免的事,高工對于在女足俱樂部坐冷板凳當替補的女兒始終不能理解,這回自個得了前列腺炎,當了住院"替補",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溝壑卻以這樣一種滑稽卻又苦澀的方式填平了,這就是《冰糖葫蘆》歌里唱的"酸里面裹著甜,甜里面透著酸……",誰又說得清,生活的本質不是如此呢?
美國姑娘莎拉當了中國媳婦,于是這座塔樓里又演繹出了一幕中西合璧的婆媳故事;歲數(shù)大了,忘性難免,老馬和大老李是樓里的一對雙重親家,親家之間要因為一筆不大不小的錢成了冤家,這事可有點讓人撓頭。糊涂蟲邊上少不了聰明人,可聰明人多了,也是件難辦的事,俗話說了,木匠多了蓋不好房;為一分錢打官司的奇事也發(fā)生在這座高樓里,當事人二主任卻說他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一個普通人的尊嚴,尊嚴在今天又值多少錢呢?
錢當然是個話題,可掙足了錢的戴總,在彌留之際的妻子張光路面前,又有怎么樣的一段人生故事和生命感慨呢?
市場經(jīng)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震動,傳統(tǒng)文化和多少年來我們遵循的理想文化都受到了空間沖擊,高樓里、平家、老局長父親和副教授兒子都無法回避地直面了這次挑戰(zhàn),在相互對抗到相互理解中,這對老父子經(jīng)歷了一次震動心靈確又溫暖如初的感情過渡。
這個夏天,老區(qū)一個九歲的名叫小百靈的女孩同樣不期而至來到了這座樓里,跟百歲老人溫其老格格一樣,跟塔樓里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所有人一樣,在個苦夏,這個孩子吃著對老北京人來說都是新鮮的夏天的糖葫蘆,著實酸了一回,也著實甜了一回,也哭了一回,也笑了一笑,在嘻笑回味中,嚼出了濃濃的滋味。
一座塔樓,一座并不起眼的塔樓,演繹著一幕幕啼笑皆非又妙趣橫生的世俗故事。
老演員們挺可愛的,主題曲好有80年代的風格。那會兒還在宣揚溫情,有煙火氣。現(xiàn)在的人反而更規(guī)格化了,更像個產(chǎn)品。
童年記憶,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放假那會兒,太奶奶一邊在包餃子一邊瞅兩眼電視劇,我在沙發(fā)上看這個電視劇,陪怹嘮嗑......現(xiàn)如今,也沒有人一邊包餃子一邊和我看這部電視劇了。
京味兒十足,電視劇挺以小見大的,就是很多故事都略顯拖沓。老戲骨扎堆!
陪家人一起看的,挺喜歡這種老片子。
陣容震撼,老戲骨個個封神。
全員老戲骨,好哇!
聽說有波蘭將軍,特此看看
注意,這不是京味兒?。≌缪輪T表所列(劇照上的通通是配角,基本上都是友情出演),沒有一個土生土長在北京的演員,更多是鬧革命過后移居在北京的各行各業(yè)大老爺子,只是借用了北京的環(huán)境。我看到14集,人眼熟但是一個劇中的名字沒記住,因為這部劇每兩集分上下,分別講述了一老大爺家里的故事,14集就有7個家庭。1.25倍放映不失原音。
這些老演員就值五顆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