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孔子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喪父,少年喪母,靠自己的勤奮,精通了“六藝”,博覽了天下的典籍,以學識聞名于天下。他興辦私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治國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張“恢復周禮”,倡導“仁者愛人”和“中庸之道”,以圖安定動亂的天下。五十一歲,他雖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卻仍無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只好帶著弟子們周游列國,尋找賢明的國君……。然而,顛沛流離十四年,最終仍是一無所獲,只好又回到了故國。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運所屈服,他一邊教弟子,一邊修纂《春秋》,將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政治主張,融進了《春秋》的字里行間……
該劇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堪稱一部歷史文化巨片。
《孔子》是由張新建和劉子云導演,王繪春等主演的十六集電視連續(xù)劇,該劇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堪稱一部歷史文化巨片,一舉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同時獲“最佳美術(shù)”、“最佳音樂”單項獎,還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照明”兩項提名榮譽獎。創(chuàng)造了一劇獨獲五項“飛天獎”的紀錄。
第九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魯國三家家臣作亂,孔子提出墮都以收回國政,但何忌反悔,墮都失敗,孔子恢復周禮的愿望再度落空。 第十集 齊國獻女樂文馬,魯國君朝政不問??鬃油葱碾x家,形如喪家之犬。 臨行前何忌問:“夫子,我還是您的弟子嗎?” 孔子回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還是我弟子” 第十一集 遽伯玉:“無道而隱。但是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才是你孔丘啊” 魏國公受淫蕩邪惡南子蠱惑 第十二集 孔子:“顏回啊,自你拜我為師以來,從未說過一句忤逆我的話,這可不是幫助我啊。” 孔子在衛(wèi)國數(shù)年,因南子處處刁難,只得教授學生,他的志愿在此難以實現(xiàn)。離開衛(wèi)國前他感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如若與之親近,他們會奸邪無禮;如若與之疏遠,他們又會怨恨怪罪?!? 而南子也是因為一些事而改變,她也因為無人理解而愁悶,可卻選擇走上了無道之路。
第十三集
孔子及其弟子從宋國四散奔逃。
端木賜尋夫子時路遇一老者,老者說:“我在東門外見到一些人,其中一個高大的長者,腮似堯舜,頸似高堯,肩似子產(chǎn),腰以下又似大禹,長相十分體面。”
端木賜:“長者所說正是我的夫子?!?/p>
老者:“此人雖然長相不凡,可是其狼狽之狀猶如喪家之犬哪?!?/p>
冉求被召回魯國,孔子淚目,此刻他已年近六十。
第十三集
顏回:“夫子高深之道不被世人所理解,這是執(zhí)政者的過錯。”
孔子:“知我者,回也。”
孔子:“孔丘,其為人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p>
第十五集
孔子在外漂泊十四年,冉求趁機會請老師回來
孔子:“為政者不可輕易萌生殺戮的念頭,應該暢行以德治政。君子之德風也,百姓之德草也,風向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正的含義就是端正,為政者若是率先端正自身,百姓誰敢不正。以殺戮的手段治理政事,是最不明智的。”
然后魯哀公讓孔子做國老,孔子再次失去出仕的機會。
那一夜聚餐,君子和而不同,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真正的人。
孔子的弟子去到各地出仕,仲有也走了,孔鯉也死了
第十六集
“你應該知道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春秋筆法來自孔子修訂春秋歷史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一生最高的追求:大同社會
第一集 昭公分軍三家,孔丘拜師太史 第二集 季大夫宴請士人,孔仲尼加冠禮成 第三集 仲尼悟樂文王操,魯國迎齊太廟禮 第四集 有教無類,細品關(guān)雎 第五集 洛邑學禮,孔老論道 第六集 追魯君以適齊,聞韶樂;答景公之問政,悟逝水 第七集 斥八佾,論中庸 第八集 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 第九集 將墮三都,功虧一簣 第十集 魯定公沉溺女樂,孔仲尼痛惜郊祭 第十一集 失意于衛(wèi)國,被困在匡地 第十二集 子見南子,衛(wèi)君不為 第十三集 晉曹宋,投無路;鄭陳魯,始有光 第十四集 陳蔡有厄,去楚無望 第十五集 拒冉求,別子路 第十六集 修春秋,喪愛徒,歿亂世 在鼻頭酸澀中與夫子共走了亂世一遭。 看劇期間,腦海中不斷泛起《論語》、錢穆《孔子傳》、鮑鵬山《寂寞圣哲》的只言片語,對一些情節(jié)進行考據(jù)式苛刻似乎沒有必要,但對照顧觀眾的過度去文言化處理始終耿耿于懷。 最喜歡兩處:一是見南子時合樂,兩種處事,一類孤獨;二是子路請求正冠而死,心系夫子,滿懷仁禮。
我還要再說一下第12集,真的覺得這一集拍的非常好,有許多亮點。 孔子的形象不需多說,一直是嚴肅、端莊、有禮的狀態(tài),圣賢氣象,自然非常人所能及。 我重點還是想說一下南子的形象,覺得塑造的非常鮮活,有血有肉,立體豐滿。 先看一下她遇到孔子之前的表現(xiàn)。她已經(jīng)把操縱男人和權(quán)勢的手段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姿色,有頭腦,有野心,有手段,衛(wèi)靈公被她迷的顛三倒四,大臣們更不用說了。跟彌子瑕公然在宮廷之中行茍且之事,可見南子的手段和權(quán)勢如日中天。 有一個細節(jié)把南子的手段表現(xiàn)得登峰造極。衛(wèi)靈公為了尊賢之名打算任用孔子,一開始態(tài)度還蠻堅決。但接著跟南子顛鸞倒鳳之時,在南子一片片的嬌喘聲中節(jié)節(jié)敗退,把任用孔子的想法拋到了九霄云外。雖然只聞其聲但尺度之大也真是醉了。難怪孔子針對衛(wèi)靈公發(fā)出“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的感嘆。 南子的形象如果只限于此,那也沒什么值得在這里大書特書了。我們再看南子遇到孔子之后的表現(xiàn)。 這時就體現(xiàn)出了一個圣賢的人格力量,這種人格力量超脫于世間,直擊人心。無論是君王還是草民,高貴還是卑賤,在這種偉大的人格力量面前都開始觀照內(nèi)心。南子也不能例外。她在孔子面前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柔順姿態(tài),她敬佩眼前這個男人,雖然道不同,但她還是忍不住的敬佩之情。孔子的人格和才華讓她沉醉,她竟然對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男人說出了隱藏內(nèi)心最深處的肺腑之言——她的遠嫁他鄉(xiāng),她的精神苦悶,她的在權(quán)勢漩渦中的掙扎。 她相信眼前這個男人可以理解她。我相信孔子也理解了她。特別是當她聽懂了孔子的樂聲,并回報以簫聲時,孔子用一種略帶驚訝的目光注視著她。他們在更高層次的音樂交流中達成了某種諒解甚至理解。 但南子還是小看了孔子,她不但想獲取孔子的理解,還想獲取更多——孔子的認同和支持。但這是孔子的大道所不允許的??鬃涌梢岳斫馑目嘀?,但絕不會認同和支持她。 雖然他們達成了某種諒解,但注定分道揚鑣。道不同,不相為謀!
今天在B站上看完了這部電視劇 當做電視劇看,《孔子》是部極其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編導演,還是服化道,以及編舞和配樂,都盡其所能還原了春秋風范,無可挑剔。尤其是配樂,配合劇情,恰到好處,而且是真正的雅樂,莊重肅穆。有些彈幕卻反而以為這樣的音樂有些陰沉,我只能感到悲哀,因為雅樂不再為人所熟悉,而且雅樂中的莊重不被觀眾體會。 對《論語》的展現(xiàn)也是十分卓越。隨著劇情推進,孔子說出了那些廣為人知的語錄,創(chuàng)造出了發(fā)生場景。《論語》因為是語錄體,每句之間沒有上下文和發(fā)生的歷史情景,讓讀者難以理解。電視劇以孔子一生的軌跡為主線,串聯(lián)起了這些語錄,創(chuàng)造出了對話的場景。有了這樣的場景,《論語》也能讓人理解。舉個例子,就是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句話在電視劇中出現(xiàn)的場景,是在子見南子之后??鬃釉庥隽四献拥拇驂?,心中有怨氣,說出了這樣的話。這就是場景啊!還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句,以前更多的是當作學習交友作君子來理解。拿整部電視劇作注腳,卻讀出了一絲悲劇色彩,正如劇中南子和顏回所說,這句話孔子抒發(fā)的是不被理解的情緒和作之不止的志向。 這部電視劇堪稱完美。短短十六集,既顯示了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背景,又描述了孔子一生的軌跡和師生情誼以及孔門弟子的活動,同時有十分巧妙地創(chuàng)造出了《論語》言論的發(fā)生場景。盡善盡美!
這部劇更直觀的展現(xiàn)了孔老夫子的一生,逐漸成為聖人的艱難之路,看著好心疼,一個老者為了自己的復周禮安定社會的夢想,帶著弟子到處游講,以前總感覺周遊列國多逍遙自在,殊不知他老人家受了多少苦,不敢說孔夫子的話句句是普世的永恆真理,但總能從論語中領(lǐng)悟到不論何種時期都適用的積極的進取精神。後世對孔夫子的偏見都是有關(guān)君臣父子的所謂等級觀念,但如果孔夫子在奴隸封建社會時期就有自由平等觀,那...你們說扯不扯 ,歷史沒有如果,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光看著人不和合當代的觀念就妄下評論,而遮住了人的有價值的部分
用心又盡力,很難想象這樣的電視劇的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久,是因為劇本身就不想讓人快速消化。節(jié)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靜的時候才看得下去??甲C太棒,可惜當年經(jīng)費不夠過于簡樸,可話說回來現(xiàn)在還能有誰這樣拍?那一代前輩自己在給自己拍絕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時代一樣。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jīng)打完了,應行的路我已經(jīng)行盡了,當守的道我已經(jīng)守住了。從此以后,必將有公義的冠冕為我留存?!?/p>
經(jīng)典
根本讓人感覺不到是在拍電視劇,就好像真的是先秦歷史再現(xiàn)一樣,古樸蒼涼的氛圍,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現(xiàn)了出來,整個制作組非常棒!
孔鯉不錯,出境太少了。。。
何其荒涼!王繪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陸影視古代人物的巔峰了。重刷第三遍。
只記得一幕:一個奴隸男孩大叫“孔先生說了,奴隸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頭
這部很經(jīng)典了。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堪稱教科書一般的一部電視劇。
堅韌悲良有余,溫和之氣不足
非常考究。原來先秦的古人這么樸素,從衣食住行到禮儀到情感都有一種樸素、純真的美感。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極致還原。要做好此類傳記歷史劇是很難的,首先要有一部劇該有的戲劇沖突;其次在創(chuàng)作方自身對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著深刻的把握,經(jīng)過巧妙的藝術(shù)手法消化、反芻,保證所有觀眾能夠融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劇對孔子的刻畫好在這兩點:第一,在藝術(shù)方面達到了極高境界。第二,對于孔子這一充滿爭議的文化符號,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贊美,由此在史觀和藝術(shù)兩方面都達到了極高水平。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記·孔子世家》與《論語》拍攝的,這部劇對先秦時代的禮儀考證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紀90年代那個尋根文化下的中國影視文化。
有教育意義
文王操
人若能將華夏的禮樂典籍盡皆掌握 取其精華 被加以豐富 才可稱得上博學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樣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稱得上多才
光光從服化道和對禮樂的還原就值得五星,對孔子的刻畫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書呆子,而是一個有理想有原則的學者。美中不足的是劇情篇幅比較短,結(jié)局有點匆忙。
服化道嘆為觀止,張黎版遜色多了,尤其是編舞,每一出都設計用心,真正構(gòu)筑了春秋禮樂的圖景(雖然禮樂崩壞,但禮樂仍在)。
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如濃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熱和尋根熱的痕跡,如把孔子塑造的略顯呆滯,如對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畫,但磅礴大氣的表現(xiàn)風格、嚴謹?shù)姆椂Y儀、悲涼蒼茫的影像氣質(zhì),已經(jīng)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顏回死的場景,師門聚餐飲酒的橋段,都令我愴然而涕下。
看過幾集,缺點明顯,節(jié)奏慢,另外時代變化太大,中國落后主要是因為儒家思想逐漸不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過于重視個人發(fā)展而不重視生產(chǎn)力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