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動畫片 法國,加拿大,比利時 2012
主演:貝納德·阿蘭爾 Isabelle Spade Isabelle Giami Laurent Gendron Kacey Mottet Klein ?
導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死氣沉沉的法國小城,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卻格外生意興隆。原來這家祖?zhèn)骼系甏砸载溬u自殺產品著稱。在如此灰暗恐怖的小鎮(zhèn)上,自殺成了當地居民稀松平常之事,這也是小店異?;鸨脑颉=洜I此店的老板三島了無生氣,老板娘更是日日愁眉苦臉。他們早就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終日郁郁不安。長期販賣自殺用品,讓他們?yōu)l臨崩潰的邊緣。幸好他們的一雙兒女還熱愛著生活,尤其是他們的小兒子阿倫,笑容總是掛在他的臉上。然而,阿倫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卻威脅著老店的經營,父親想盡辦法讓阿倫變得消沉,甚至把阿倫逼上了絕路…… 本部極富想象力的法國動畫電影,改編自法國漫畫家讓·特磊的暢銷小說。曾執(zhí)導《理發(fā)師的情人》等影片的法國導演帕特利斯·勒孔特,此次首度嘗試制作動畫影片。影片不僅處處體現著法式特有的黑色幽默,還加入了大量歌舞元素,借這些載歌載舞的動畫人物之口,道出生與死間的深刻哲理。
這是一座十分詭異的法國小鎮(zhèn)。
鎮(zhèn)上居民神情頹喪,四肢呈現病態(tài)般削瘦,如行尸般晝夜游蕩在街頭。
他們生存的唯一念頭,就是想著如何迎接死亡。
“人一生只死一次,應該死的非常有意義?!?/span>
這座小鎮(zhèn)生活著太多想尋死的人。
有借助鐵石溺水身亡的職員;有買刀破腹自殺的體育老師;還有因深夜苦痛難耐,肯花 35 歐元急于購買子彈的中年人。
在這里,沒有錢的窮人也可以實現愿望。
他只需要女主人饋贈的一個購物袋,然后將它套在頭上并用膠帶紙加以纏繞,經過一定時間的痛苦掙扎就可達到目的。
更多人會選擇更簡便的死亡方式,例如 車禍。
他們站在馬路中央,面對迎面駛來的汽車毫不躲閃。
司機不以為意,毫無波瀾的開車碾過。等待人死亡,警察就會在死者口中塞上一張死亡單。
在這座灰暗壓抑的小鎮(zhèn)上,每次發(fā)生無數起自殺事件早已讓居民冰冷麻木。
高樓處紛紛墜落的尸體,報紙上每日更迭的訃告。
自殺者如螻蟻不計其數,也讓鎮(zhèn)上一家名為 “Magasin des suicides”自殺專賣店生意一直持續(xù)火爆。
“您的人生失敗么,本店可助您自殺成功”。
這是一家祖?zhèn)?10 代販賣自殺產品的老店,人人都能在這家店找到最適合自己自殺方法,效果理想到幾乎沒有回頭客。
經營此店的三島家共有五口人。
三島與妻子成天慫恿居民自殺,售出工具后就派子女跟蹤確認過程是否成功。
他們年復一年做著死人生意,并不對此感到愧疚,可也沒有從中獲得到快樂。
老板三島帶著濃重的黑眼圈神情恍惚,長期販賣自殺用品讓他早早消耗完自身激情,也讓他成天處在崩潰邊緣。
這一切都在三島的孩子阿倫出生后發(fā)生變化。
阿倫是一個非常愛笑的男孩,見到別人總是笑臉相迎,他的出現注定是自殺小鎮(zhèn)的異類。
這讓父親三島十分惱火,因孩子的樂觀對店鋪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父親想盡辦法送阿倫變消極,他誘導孩子抽煙,還告訴他讓煙在肺里停留時間越久越好。
父親一心幫助更多的人選擇死亡,兒子卻想方設法讓人們終結自殺。
這樣的對立致使自殺專賣店維持生意越發(fā)艱難,終于在某一天,三島因為抑郁癥臥床不起。
阿倫則是召集伙伴,駕駛一輛裝載音響的汽車毀掉家中所有自殺工具。
醒過來的三島望見自己店里空空一片,憤怒不已。
三島追趕阿倫到頂樓,但后來被樂觀的兒子感化,將自殺專賣店改成喜悅的可麗餅店。
原以為影片就這樣以幸福美好終結,但隨后出現一個多次自殺未遂的倒霉蛋。
他出現在店門前,三島偷偷遞給他氰化物可麗餅。
世界仍有陰暗一面,卻被盛大的歡樂所掩蓋,自殺者最終在拐角孤獨死去。
大家興高采烈開始迎接新生活,三島卻重操舊業(yè)助人自殺,這樣的反轉未免過于詭吊。
影片中提到一個片段,隱喻了生活的苦痛。
三島乘電車去卡梅爾先生家送貨。此時卡梅爾已經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虛弱地說,“你終于來了?!?/p>
“你要知道 這一團糟 我受夠了?!?/p>
“什么一團糟?”
“生活?!?/p>
卡梅爾相信只有去到世界的另外一邊才算是解決生活,于是他狂喝三島帶過來的毒藥,終于病倒在床上。
打算離去的三島看到了被遺棄在地上的相框,撿起一看才發(fā)現合照上的卡梅爾笑的是如此的歡樂。
影片并為過多描述卡梅爾經受的折磨,但他留下的遺言“因為生活”,難免讓人猜測生活苦痛是造成他脫離人世的罪魁禍首。
《超脫》中 Meredithh 曾說 自殺是脫離痛苦最永恒的方式。
可惜當代社會自殺者并未獲得過多尊重,社交言論下諷刺詆毀言論仍然不計其數。
但仔細翻找還是會看到一些理性言論。
“ 事情或許沒有嚴重到要用死來解決,可是對于另外一些人死亡真的是種解脫?!?/span>
人們都渴望能出現救世主帶他們走出陰暗,卻忘記救世主并不能兼顧每一個人。
現代成年人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命運,無論需要承擔怎樣的痛苦也都是自我選擇的結果。
如不能贊同,請不要詆毀。
畢竟,自己無需為他人生命負責。
多探尋身邊人潛在意識,才是拯救他們的良藥。
影片首發(fā)微信公眾號:是山鬼吧 (Shangui1969).
這里只想說一說電影里三島再向其他人提供氰化物的行為,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以我的理解是,這是對于原著小說反叛式結局的繼承。以我個人理解,無論是原著讓人驚掉下巴的結局,還是電影里三島不可思議的行為,都是對于整部作品所奠定的基調的反叛或升華。這種歐亨利式的反轉結局,往簡單了說,或許只是作者和導演的惡作劇,就是讓讀者大跌眼鏡睡不著覺??梢盍苏f,可以將原著小說和電影看做是喜劇外表下的悲劇。
先說小說,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電影,阿蘭都是樂天陽光,看起來似乎與自殺八竿子打不著,可在小說結尾,他選擇了自殺,這或許映射了現實中的某一些人群,或者就是映射阿蘭的原型——阿蘭·圖靈。借助于網絡搜索,筆者所了解到的阿蘭·圖靈為“天妒英才”的一類人,即擁有天才般的智慧與能力,但為世間所不容,不得已而走上不歸路。這與小說中的阿蘭何其相似。在讀者眼中,阿蘭是樂觀開朗,即使身處與陰沉壓抑的家庭之中,依然笑顏常開的小天使,一如現實的阿蘭·圖靈,看似偉大的科學家,風光無限,可換一種角度想,這種微笑、風光真的就能代表他的內心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像阿蘭一樣的微笑天使,以樂觀影響著身邊的人,為周圍的世界帶去正能量,而就是這樣無私的發(fā)光發(fā)熱,讓周圍的人習以為常,認為他的堅強樂觀、他的付出是理所應當,從而忽略了他并不是真正的“天使”,他也是人,會有不良情緒,被惡言相向也會受傷。小說里阿蘭的童年算不得美好,他是父母意外懷孕的產物,因此并沒有獲得多少的呵護與愛意,外加他的樂觀在陰郁的家庭里是個異類,因此更是不少被父母惡言相向,雖然他一直保持著開朗樂觀,并以此影響著家人,讓他的哥哥姐姐、媽媽都發(fā)生了轉變,可他們發(fā)生轉變后就沉浸于自己的幸福之中,沒有再去關心阿蘭,以至于阿蘭因為惡作劇攪黃了店里的生意,父親氣得拿刀追殺他,可以想見這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是多么大的傷害?;蛟S,正是在這樣一次次不理解和冷漠的傷害之下,這個微笑的孩子選擇自殺,正如現實的天才阿蘭·圖靈縱使擁有絕高的智慧才華,終究不敵世間的嘲諷以及對他痛苦的漠視,因而毅然決然地選擇走上不歸路,留給世界無盡的猜測和愕然?;蛟S,看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自殺行為,就是一次次的漠視和傷害堆積的產物。就像小說中自殺專賣店的顧客所說:“若是能早點遇見這樣的好心人,我就不必來這兒?!?/p>
再說回電影,或許是出于商業(yè)考慮,導演改動了原著小說的結局,把這種背叛式的反轉給了一個路人,卻引申出另一層含義,即對自殺行為的尊重和溫情。原著小說和電影的主基調皆是歌頌生的美好,就像主角阿蘭一樣,他用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拯救一個個企圖自殺的人,在動畫中,阿蘭和他的小伙伴周遭永遠是色彩鮮明,在電影的結尾,阿蘭也用精心設計的惡作劇,把父親從陰暗的情緒中拯救出來,看似大團圓結局的之下,卻讓阿蘭的父親三島又一次向一個自殺失敗仍要堅持自殺的路人提供毒物。這種反叛式結局為電影增加了另一層含義,電影并沒有美化死亡,所有自殺死去的人皆是色彩灰暗,愁容滿面,阿蘭的父母也為以販賣自殺工具而備受良心的折磨,可是在電影結局,當自殺專賣店改為可麗餅店后,明明已經找到新的謀生手段的三島在面對一個自殺失敗仍要堅持自殺的路人,他還是提供毒物,而且分文不取,并說來一句“為了那些不好的舊日時光”,這里可以理解三島的行為已經從生意變?yōu)榱藥椭w諒這位路人曾經的痛苦,對于決心自殺的路人投以憐憫的目光,而路人感激幫助而脫帽致禮。在主流的價值觀下,自殺的確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可當這種社會觀念發(fā)展到極致,就變成無責任的指責,自殺者被冠以“懦夫”“不孝”的帽子而大加批判,那些自殺未成功的人不僅要承受自殺失敗而帶來的肉體痛苦,還有來自社會觀念的指責。就像電影里表現的一樣,選擇躺馬路、跳樓自殺的人被貼罰單,卻沒有人為他們收尸,心理醫(yī)生面無表情地為患者診斷治療,阻止患者自殺,卻一點用沒有還收費昂貴,就如同現實中基督教文化中將自殺視為罪惡,以宣揚自殺者尸身被拋擲荒野,靈魂無法上天堂等等高壓手段阻止人們自殺,卻給不出任何生的希望。當人們去指責自殺者的懦弱逃避時,卻忘了體諒自殺者所經歷的痛苦,正如上文所說的阿蘭那樣看似整天笑容滿面的微笑天使,說不定內心也蘊藏著極大的痛苦和折磨。電影中,自殺者口中曾經說出“等待自然死亡太痛苦了”這樣的臺詞,這句臺詞包含兩條信息,第一,死亡原本就是自然的,不必忌諱,第二,若非經歷極大的痛苦,誰又會選擇死亡,即便是在你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也有可能成為壓死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請溫情地對待世界。生命的美好需要尋找發(fā)現,可若實在沒有辦法,也請不要過于苛責那些陷入絕望的人!
偶然間點開這部片子,像是開盲盒開到喜歡的玩具。“販賣自殺”聽起來就很頹喪,但這家自殺專賣店卻是整座死氣沉沉的城市中,最多彩的一個角落。承擔他人的生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不漠視生命,給予死者尊重可能是電影想傳達的一個重要信息(氰化物可麗餅)。探討生死的片子有很多,涉及的職業(yè)有殯葬、入殮、臨終關懷、醫(yī)生等等,這個片子很黑色幽默,切入點是幫人自殺,家族生意最后卻出了一個“小天使”。悲傷會傳染,快樂也會傳染,艾倫的樂觀善良救贖了整座城市。
表面笑嘻嘻的人可能內心更加抑郁,微笑抑郁大有人在。細膩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傷。"你為什么不能開心一點"“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你為什么就是開心不起來呢”這種話約等于二次傷害。失去快樂的能力只是病了,像感冒發(fā)燒那樣病了,自殺行為也不是可控的,怎么就不能多點理解呢。其實大多數時候有自殺傾向的人(不是真的想死)只需要別人簡單拉一把。真心想死的人,阻攔對他反而是種折磨。我們不會永遠活在“深?!敝?,但是需要自己浮上水面呼吸。
如果艾倫最后松手了,小天使隕落,結局未免太致郁,所幸導演給了一個更溫暖的設計。姐姐好美麗的。結尾各種自殺方式的字幕表現力很強,創(chuàng)意十足。
活的太用力很可能會太累,不妨放平心態(tài),不問過往,不畏將來。生活燦爛美好,活著不必太用力。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有頭無尾,邏輯混亂詭異,從很棒的哥特開頭到突然白癡結尾,中間摻合詭異的抽煙+艷舞情節(jié)
然而我們活在一個肉體需要打碼,自殺不需要打碼的社會
好好講話,不唱歌會死啊
片中的歌曲真不怎么樣,倒是自殺專賣店的創(chuàng)意絕贊,哥特式的卡通人物,想象力豐富的黑色幽默,還有法國人奇奇怪怪的笑點設置,歌舞元素讓這部動畫片變得很出人意料,可惜旋律卻都不怎么上耳,而且整部電影的故事也顯得過于薄弱,基調也是很古怪壓抑,適合重口味小清新的熊孩子?!铩铩?/p>
畫風,色調,和音樂都不錯
一個誘導未成年的兒子吸煙慢性自殺、幻想殺死兒子的父親,轉眼脫胎換骨;拉朋友看姐姐跳裸舞,阻止顧客毀滅自己,卻從不問一句“你們?yōu)槭裁床豢鞓贰钡纳禈泛?。人設轉變太快,理由立不住,自殺的人不是因為不笑才不快樂,而是因為不快樂才不笑的啊。用笑和愛戰(zhàn)勝毀滅的決心,編劇對那些絕望的人實在“何不是肉糜”太天真了,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出色的黑色喜??!法語贊死了 后悔沒讀下去。。
今天又看見一條為救自殺女而救人者死了的新聞,這才想到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告訴人們:讓想死的人自由去死。盡管故事的結局意料之中的說教,但是店主依舊給客人提供了毒藥餅,這才覺得沒有完全爛故事。臺詞說,人生只能死一次所以必須重視。我們提供自殺用具,無效退款。不再見。
畫風確實很棒,音樂也好。但你價值觀這么模糊,就別怪全世界范圍評分都很低。你想玩哲理玩荒誕,就別搞意外事件把故事弄亂了。抖出個氰化鉀甜餅,讓我瞬間不知道怎么寫了。
人生已如此艱難 拆不拆穿都玩完。 中間那段暈染式效果很贊 片尾也棒。
其實最好笑的是劇中人物的名字 : 自殺專賣店的老板名叫Mishima(三島由紀夫), 老板娘Lucrèce(露克利斯), 一雙厭世的兒女Vincent(梵高) / Marilyn(夢露)......
畫風和場景很贊,風格也不錯,就是故事單薄了
還挺有趣的……
三顆星全是給畫風,本想看暗黑系故事的,結局卻陽光得令人失望
現在永遠是想看還沒看的書,就已經被拍成電影了……
片中爸爸用日本名字應該是有所指代,日本是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與之前陰翳的世界對比,還充滿陽光的世界更讓人向往。生命很美好,不值得被揮霍或者放棄。PS:謝謝豆瓣的人性化設計,我打了“自殺”兩個字進行搜索,就跳出對話框告訴我生命很可愛。??弄得我一臉懵逼。
終于出來了...太有愛了,既然都有歌了,既然視角舞臺感強烈...求城門人民音樂劇化?。。。。?/p>
竟然是歌舞片……勒孔特首次拍動畫。#2013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有望展映3D版本!
看姐姐跳舞
白瞎了這陰暗暗華麗麗的畫風了,只怪前13分鐘的哥特太徹底。三島由紀夫,露克利斯,Vincent,夢露,哈哈。那段吸煙偷窺殺氣究竟是為什么呀混蛋!!!還有這是什么白癡結局啊,那貨出竅了沒人發(fā)現么w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