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沒有幻滅的蓋茲比不是好蓋茲比。
要說的不多,只能說這部電影錯過了原著中最美的地方。
“ ……Gatsby himself didn't believe it to if it came (the phone call from Daisy). If that was true he must have felt that he had lost the old warm world, paid a high price for living too long with a single dream. He must have looked up at an unfamiliar sky through frightening leaves and shivered as he found what a grotesque thing a rose is and how raw the sunlight was upon the scarcely created grass. A new world, material without being real, where poor ghost, breathing dreams like air, drifted fortuitously about…… ”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然也有一千個蓋茲比。不知作者原意如何,但在我看來,在故事的最后,蓋茲比早就不愛黛西了?;蛘f在很早之前,他就知道他所愛的那個姑娘只不過是個沉迷于物質(zhì)、天真又浪漫的女人罷了。
“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在第七章的時候,蓋茲比就這么說了,如此利落的一句話,勾勒出了黛西在他心中的形象。仔細(xì)看書的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的數(shù)章里,每當(dāng)黛西出現(xiàn),作者都會用一個詞描述她,或她的所有物,那就是“白”。潔白的,雪白的,白的——白色有著很強(qiáng)的象征意義:清澈無暇,又是那么容易被玷污、被影響。這就是黛西。恕我直言,在我心中她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美麗女人罷了。黛西愛著物質(zhì),愛得直白而單純,也許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如果他已經(jīng)不愛黛西了,那他在最后苦苦捍衛(wèi)的是什么呢?
是虛無飄渺的愛。不是黛西,而是愛情本身。
愛情是煙花,蓋茲比就是那個煙花綻放以后還抱著煙灰不撒手的傻瓜。
這本書中最美的,就是幻滅。
蓋茲比早就知道了黛西是個怎樣的女人,但開始時他還是無法放下她,但當(dāng)故事慢慢發(fā)展,當(dāng)他逼著黛西承認(rèn)她從未愛過湯姆時,我就意識到他執(zhí)著于的不是黛西,而是愛情。而在故事的最終,他既然已知道黛西是個怎樣的人,自然不會期待太多。
他清醒地幻滅,清醒地死亡。這就是我心中的蓋茲比。
而不是電影里那個聽到電話鈴聲就好像春天來了一樣,最后還是被人射死尼瑪還帶著一絲殘念微笑的二逼。
而且導(dǎo)演還安排尼克給他打一個電話,他最后沒有接到(因為被射死了),但他以為那是黛西啊,他以為黛西給他打電話了啊。
木有幻滅啊!木有幻滅的蓋茲比不是好蓋茲比啊,魂淡!
2 ) 也談蓋茨比為何了不起
最近《了不起的蓋茨》比算火了一把,作為一個既看了電影,也看了小說,目前還在讀英文原版的人,我也想談一下我的看法,也算是跟友人許多年聊天后的一個整理。
這次對話起初是友人推薦了我一篇《麥田守望者》的書評,叫:永遠(yuǎn)的麥田守望者
該書評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
“事實上,很多很經(jīng)典的搖滾歌曲以及像《麥田里的守望者》或《在路上》這種看上去有些“低俗”的垮掉派小說,是具有極強(qiáng)的社會教化功能的。它們會提醒很多年輕人以及一些漸漸不再年輕的人,無論身處于怎樣的逆境之中,都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并且一定要拼命維護(hù)自己自由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所謂的“低俗”,就像前幾天我在“豆瓣我說”里所說的那樣,它對于男人來說,就像是其靈魂的蛋蛋,而對于女人來說,則像是其靈魂的卵巢。這兩樣?xùn)|西決定著我們能否擁有自由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另外從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沒有低俗的一面,那他肯定也不會有高尚的一面。 ”
然后我在豆瓣推薦了這篇評論,推薦語是這樣的:
我以前也不明白《麥田守望者》為何好,為何有那么多的文學(xué)、影視作品向它和他的作者致敬。很年輕的時候我就看過一遍。大學(xué)又看了兩遍。它就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你說不清楚它哪里好,但如果你足夠用心,你會發(fā)現(xiàn)為何那么多人執(zhí)迷于這些小說。
如果你足夠世俗,這些小說對你而言,僅僅是個無聊的故事。
因為,世俗的人眼里只有娛樂,而無法理解那些真正迷人的東西的。
最近聊這個電影的時候,一般一上來都會先問這個電影和原著比拍的好不好。如果比較公正的說,這個電影制作精良,細(xì)節(jié)處理已經(jīng)十分接近原作,但小說尤其是經(jīng)典小說是很難完全被表現(xiàn)的,但就這樣,這個電影已經(jīng)值得四顆星。
大部人都會對黛西這個女人有點看法,大家都覺得雖然這個女人很物質(zhì),五年前為了有錢的丈夫拋棄蓋茨,而且蓋茨比最后是自愿為她承擔(dān)撞車事故的,雖然說沒去參加葬禮,有點沒良心,但只能說蓋茨比傻,因為現(xiàn)代社會很多女人都會選擇出身良好,經(jīng)濟(jì)更好的男人,黛西只是做了合乎常理的選擇。
但其實無論黛西有多少鏡頭,這個電影都不是在講黛西,而是在講蓋茨比。蓋茨比是什么什么人?
俗氣的說,這個男人有宮殿般華麗的大HOUSE,多金,有名望,勇敢!在戰(zhàn)爭上有著卓越的戰(zhàn)績!交往的都是富商名流,電影明星、導(dǎo)演,并且最重要的他還年輕!還帥!品性還很好?。ㄐ≌f里說,他是那種對別人的老婆不會多看一眼的值得信任的男人。)如果現(xiàn)在怎么說,這簡直就是個完美的白手起家、品性純良的高帥富!
這樣的男人要什么女人沒有?但他還是愿意放棄這些,只一心只想著已經(jīng)背信棄義成為他人妻子的黛西。而且他搞搞破鞋也就算了,他還愿意為這個破鞋改變自己,放棄自己的一切,跟這個女人回老家過日子。并且他不是因為一時感動沖動被門夾了腦袋想這樣做的。
這樣說他是不是很了不起?他是明白黛西只是個庸俗的拜金女郎的,因為小說里尼克回憶蓋茨比五年后第一次見黛西的情形大概是這樣說,那天下午蓋茨比顯然已經(jīng)察覺到了黛西的某些事情不是如他的想象,但蓋茨比的想象過于強(qiáng)大,以至于他賦予了黛西一個夢想的化身。小說里還有一句是,他發(fā)覺,黛西那一直讓人心馳神往的聲音里,其實充滿的錢的味道。
黛西對蓋茨比是什么,是他的夢想,他一直的目標(biāo)。
為了愛情,他不惜犧牲一切,即使他明白這個人不一定值得他怎么做。
這就是你們在各種什么言情小說臺灣偶像劇里那種至死不渝的愛?。。。。≡趺此鼡Q個包裝你就不認(rèn)識了!
盲目的犧牲并沒有了不起,而明知道后果還愿意放棄金錢、名望、安逸的生活去就了不起了。
那句關(guān)鍵的臺詞怎么說來著:蓋茨比明白,一旦他親吻了這個女孩,他的心再也沒有辦法像上帝一樣自由。
蓋茨比為了這個黛西,放棄了上帝一般的自由。
以下為友人許多年語(我覺得他說的比我說的精辟,哈哈哈):
沒錯,很少人能擁有內(nèi)心如上帝一般的自由之后,為了一個人義無反顧地拋棄這一切。
正如我曾經(jīng)說過的很直白的一句感情觀:如果你是錯的,那我不要對就是了。
商業(yè)時代,人在精神上懶得思考,物質(zhì)上追求奢華,國內(nèi)文化在消失,越來越拜金,從某種角度說,人自私地攫取資源讓生活過的越來越富裕是沒錯的,不過,精神上越發(fā)荒涼和物質(zhì)上的豐盈出現(xiàn)反差之后,整個人自然會越來越像遵守叢林法則的動物,而失去真正的愛一個人,為了偉大的精神和情感犧牲的決心。因為,這樣的時代,他們有太多選擇,感情上也可以中華兒女千千萬這個不行咱就換,反正他們?yōu)橹畩^斗的資本只是房車錢這樣的東西。
網(wǎng)絡(luò)也是一樣,從當(dāng)年論壇上就某個問題認(rèn)真的探索和爭辯,演變成了微博貼吧時代的“字太多懶得看”,只要有北上廣的房子和一個富有美貌的愛人,大部分人就已經(jīng)覺得這是天堂。
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林覺民的與妻書,看沒看過龍門客棧里的周淮安,無論是民國時代還是港式電影里的至死不渝在這個時代都成了一種奢侈的東西。
稀少而真誠的東西一向是珍貴的,只不過隨著人們的文化素質(zhì)逐年降低,時代氛圍越發(fā)快餐和浮躁,這種東西已經(jīng)很難在這個國度里見到了,都如同烏眼雞一樣,急躁而熱切地斗來斗去,爭奪著一點點資源和食物。其實,幸福很容易,但是大部分人要的是“看起來比別人幸?!?。
所以蓋茨比看得懂的人不多,至于霍爾頓,我也是小時候看不懂甚至有些反感他,年紀(jì)越長,越覺得這兩部作品里面投射出的精神的悲涼。
而中國,甚至在八十年代之后,再沒有過這樣的人和精神。
我并不排斥物質(zhì),但我總會覺得,為物質(zhì)而營營役役的人生過于悲涼,中國式的世俗甚至不是絕望主婦里美式家庭之間的各種情感糾結(jié)和和家庭鬧劇,而只像魯迅筆下寫過的看客和豬玀。
我心中始終有那個畫面:他緩緩走過豐滿稻穗搖曳的田埂,仰起有著小麥色澤的臉,享受陽光的恩賜,表情是帶著幸福和平和的。那是我心目中的霍爾頓。其實,也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無論身邊有沒有那個一個姑娘,他們始終是他們。這樣子的人的一生,在我心里,才配得上那個大寫的“人”字吧。
至于電影,商業(yè)片始終是商業(yè)片。就算他傳達(dá)著偉大靈魂的所思所想,但在一個浮華而混亂的年代,更多的人,看到的只能是一個相對較低的層次所能看到的東西。也就是說,世俗的人接觸不到那偉大的靈魂,更不會將其融入自己的成長與人生。
他們看蓋茨比,和看小時代,其實沒有多大區(qū)別。
這是時代帶給每個人的悲劇。
3 ) 盛世挽歌:蓋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盛世挽歌:蓋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jié)束不久,新生的美國第一次以強(qiáng)大的勝利者姿態(tài)迎接著屬于自己的時代,科技工業(yè)商業(yè)藝術(shù)教育文化空前繁榮。這個十年,共和黨人柯立芝憑借“秩序與繁榮”的競選口號當(dāng)選總統(tǒng)并成功連任,上任不久他就說“美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這個十年,芝加哥的黑幫頭子艾爾卡彭憑借著自己在禁酒令時期的私酒生意大發(fā)橫財,在整個美國中西部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時離他1931年被關(guān)在舊金山的惡魔島監(jiān)獄還有幾乎十年;這個十年,聲名卓著的卓別林上映了電影《馬戲團(tuán)》和《淘金記》,無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無疑問地在那個時候就成為了默片電影的代名詞;這個十年,查爾斯林德伯格駕駛著“圣路易斯精神號”單引擎飛機(jī)橫跨大西洋,從紐約飛到巴黎,不可思議地實現(xiàn)了工業(yè)時代飛躍大洋的人類夢想。當(dāng)他在巴黎著陸時,機(jī)場熱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萬之眾;這個十年,以道德名義通過的憲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國范圍內(nèi)禁酒,這條針對道德的立法毫無意義適得其反地只帶來了無盡的黑幫私酒生意,隨處可見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統(tǒng)的全面腐?。贿@個十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商業(yè)電臺KDKA,爵士樂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qiáng)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這樣的爵士樂大師群星輩出;這個十年,亨利福特賣出了1500萬輛福特T型車,10年前被拆分的標(biāo)準(zhǔn)石油各自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國建起了無數(shù)的加油站,陶氏化學(xué)有了自己的商標(biāo)成為了美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型化工企業(yè)。
一個瘋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飆突進(jìn)的十年,多年之后人們再提起,最偉大最自我實現(xiàn)預(yù)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總結(jié)卻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導(dǎo)演搬上銀幕。影片極盡浮夸奢華之能事:服飾、珠寶、布景、宴會,甚至是蓋茨比锃亮閃耀的黃色跑車,無不時刻提醒觀眾那個瘋狂享樂的爵士年代??赡芊拼慕芾伦约憾紱]有意識到,但所有的后來人,都從那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描寫中看到了預(yù)言版無可避免的大蕭條幻滅的到來,以致時至今日,也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個在所有人的狂歡盛宴中都看到那個覆滅的曙光預(yù)兆的話,這部電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響如此深遠(yuǎn),因為它旨在追問一個問題:“到底美國夢是什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主角蓋茨比無疑代表了那個時代最直接的精神訴求:我要不斷努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快得從一個nobody變成somebody。然后帶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去追回過去,追回所有當(dāng)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會、盛宴、樂隊、美酒、喧囂,都是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維爾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還有所有在他看來自己失去的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從未發(fā)生過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時間對于執(zhí)著的近乎偏執(zhí)的蓋茨比來說,最好就能停滯了:這五年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他帶著自己的財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邊,從五年之前重新開始一切,至于現(xiàn)在的Daisy和Tom已經(jīng)有了一個女兒,蓋茨比甚至從來不在乎甚至不去想過該怎么辦。他如此執(zhí)迷于自己的過去不肯放手,以至于當(dāng)Nick直覺一般地追問:“你不可能重復(fù)過去發(fā)生過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時候,蓋茨比本能懷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復(fù)過去?為什么?當(dāng)然可以!我會讓一切回到原本應(yīng)該的樣子!她(Daisy)會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閃耀的綠光。
其實Daisy這種膚淺的優(yōu)柔寡斷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為她Tom都是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處境和Tom的外遇一無所知毫無覺察,她看著自己和Tom的女兒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兒,我希望她是個傻瓜。對一個女孩兒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結(jié)果就是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種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zhì)財富理所當(dāng)然的想法和物質(zhì)的欲望使他在本質(zhì)上和Tom并沒有區(qū)別。如Nick在蓋茨比死后對Tom和Daisy那種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無法原諒他或者喜歡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們自己看來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們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縮到到自己的財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們在一起的東西之中,留下爛攤子讓別人去收拾”。
諸如“蓋茨比愛上了一個bitch,然后他一輩子被毀了”這種說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蓋茨比這種如小馬哥一樣“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jī)會,我要爭一口氣,我不是想證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的堅忍宣誓畢竟動人,只是一個人若對所有自己經(jīng)歷過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話,不管蓋茨比后來的成就多么偉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實現(xiàn)都要通過翻開過去的傷疤挽回早已經(jīng)不屬于他的Daisy來證明的話,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個死胡同。因為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無可置喙不容辯解地發(fā)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選擇是遺忘。而蓋茨比的可悲之處則在于,這兩者他都做不到。
蓋茨比用盡所有努力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實現(xiàn)了美國夢,他甚至親自給自己改了名字。他對Daisy的隱藏的含義是,他拒絕相信因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無所成就。任何能夠讓自己獲得財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蓋茨比的葬禮上,只有Nick、蓋茨比的父親和牧師等幾個人出現(xiàn),幾乎所有人敬而遠(yuǎn)之,生怕和這個靠販賣私酒和有組織犯罪起家的蓋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們都在蓋茨比的豪宅里飲酒作樂笙歌艷舞徹夜狂歡。人們贊頌財富和成就,卻毫無例外地面對后事避而遠(yuǎn)之。蓋茨比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死訊后趕來為兒子送葬,在蓋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對Nick說,我為我兒子的成就感到驕傲。
回到最初的問題:“美國夢到底是什么?” 老羅斯??偨y(tǒng)1910年在巴黎發(fā)表了題為《共和國的公民》的演講,在文中他說:“重要的從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畫腳的人,不是那些對別人的失敗評頭論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責(zé)別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耀屬于那些真正站在競技場里打拼的人:他們滿面灰塵,浸透著汗?jié)n和血跡;他們英勇無畏;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犯錯跌倒,因為這路上一定伴隨著打擊,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奮力向前做到了;他們理解自己執(zhí)著和專注;他們獻(xiàn)身于崇高的事業(yè);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品嘗了偉大的勝利和成就;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失敗了,至少他們也很偉大地倒下,因為那些自始至終從不知道勝利或者失敗的冷漠和膽怯的靈魂遠(yuǎn)遠(yuǎn)不能與他們相提并論”。兩百多年來,一代代的移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擺脫過去的舊世界。路過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旁,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在洛杉磯的長灘港上,所有來到這里在這里生活的人們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貧寒卑賤,只要憑借自己的勤勞奮斗和不懈追求,總有一天我們總會得到我們覺得自己應(yīng)該得到的一切:財富、地位、尊重、愛情。每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像蓋茨比一樣,“信奉那盞綠燈,那個一年年離我們漸漸遠(yuǎn)去的完美未來。我們從前抓不到他,不過不要緊: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伸得更遠(yuǎn),總有那么一個早上,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斷地被推向過去”。
如小說第一章原文所說,“蓋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實安然無恙善始善終,只不過是那些曾經(jīng)吞噬了蓋茨比的,在夢境醒來之后發(fā)覺的渾濁灰塵,讓我們暫時對人世間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轉(zhuǎn)瞬即逝的歡愉失去了興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蓋茨比的確很偉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應(yīng)該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
關(guān)于影片各個部分的Update
故事情節(jié)方面:
電影基本沿著小說的脈絡(luò)來的,很多細(xì)節(jié)也都表現(xiàn)了出來。刪除了很少的內(nèi)容(比如蓋茨比最后雨中下葬只有他父親、Nick等人出現(xiàn)),但基本不影響觀影感受。身為原著黨表示,這個故事改編得不錯,沒有搞砸。電影整體前半部分節(jié)奏剪輯略亂。hotel沖突之后節(jié)奏就很舒服了。
演員方面:
小李正式晉升男神,剛一出場,背景煙花齊鳴,他舉起酒杯沖著你微笑的鏡頭一出現(xiàn),全場驚呼。男神?。≈┲雮b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學(xué)都很喜歡。全片中唯一活下來的厚道人?。arey Mulligan演技不錯,要說問題么,就是轉(zhuǎn)變得太快,可能中間部分對她描寫太好,最后冷漠走人的時候略顯突兀。原著小說這點處理得不錯??赡苁请娪捌邢薨伞?br>
原聲配樂:
做得太滿,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這個配樂,這個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調(diào)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覺。前半部分應(yīng)該著重表現(xiàn)得爵士配樂風(fēng)格,基本只是通過小號來烘托的,莫名出現(xiàn)的Rap配樂和風(fēng)格略微不搭,但是后半部分就比較好了,XX配樂的結(jié)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導(dǎo)演風(fēng)格,
澳大利亞導(dǎo)演Baz Luhrmann這部作品還是有之前作品的影響,濃墨重彩,比如《紅磨坊》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對色彩布景服裝下手特別狠的導(dǎo)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樣子。
4 ) 關(guān)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你應(yīng)該知道的十件事(無劇透)
1. 小李子和蜘蛛俠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25年的好基友。
2. 劇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李子轉(zhuǎn)頭對蜘蛛俠念一段非常嚴(yán)肅的臺詞,由于彼此是太熟絡(luò)的好基友,蜘蛛俠不停笑場,結(jié)果原本15秒的戲份足足拍了一天半還在NG,最后導(dǎo)演實在心疼膠卷,只好把倆人掰開,分別拍兩段再合起來。
3. 導(dǎo)演Baz Luhrmann在96年和小李子合作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當(dāng)時演羅密歐的小李子還是個美顏正太。
4. 劇中的女二號、女三號和男三號都是袋鼠國人士,導(dǎo)演也是,主要取景也是在悉尼完成。蓋茲比豪宅外景是悉尼國際管理學(xué)院的一幢大樓(?。?。
5. 和大多數(shù)美國少年一樣,小李子是在上高中語文課時讀的原著,還交過作業(yè),但死活想不起來當(dāng)時是如何寫的了。
6.蜘蛛俠則是在得知自己要演尼克這個角色時才覺得有必要拿出原著讀一下。
7.女一號Carey Mulligan在試鏡時穿了一條1930年的古董裙(vintage dress)。
8.在冗長的女主角角逐中,Carey Mulligan擊敗了 Keira Knightley, Rebecca Hall, Amanda Seyfried, Blake Lively, Abbie Cornish, Michelle Williams, Scarlett Johansson和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sson后因為接拍《我家買了動物園》而退出角逐)。
9. 原定Ben Affleck出演Tom一角,但后因和自導(dǎo)自演的Argo檔期沖突,改為由Joel Edgerton出演。
10. 這是迄今為止的第五部《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上四部分別拍于1926(默片)、1949、1974和2000年。
5 ) 關(guān)于原著最后一句話的翻譯
之前看過原著,昨天去影院看了電影,感覺基本還原了小說。
特別是電影最后一幕,用打字機(jī)打出了原著中的最后一句話: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這是對整個故事的升華。
之前看過好幾個版本對這句話的中文翻譯,
大部分的翻譯是,于是我們奮力前行,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推回到過去。
總感覺這樣翻譯不太恰當(dāng),不能完全表達(dá)作者要傳達(dá)的意圖和小說的主旨,還顯得有些悲觀,我們在努力向前,卻總是被逆流的河水推回到過去。
看完電影,再次沉浸在這個悲慘而令人深思的故事中,被蓋茨比對往昔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所感動。
特別留神了電影旁白對最后一句話的斷句: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結(jié)合整個故事,我個人覺得,最恰當(dāng)?shù)姆g,應(yīng)該是:
我們奮力前行,逆水行舟,直到回到美好純真的往昔歲月。
蓋茨比努力地付出一切,他要逆著時間的河流,回到過往,找回那段美好純真的愛情。
他說過,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回到過去,重拾那段美好的感情。
我們現(xiàn)在的艱辛付出和不懈努力,都是為了找回當(dāng)初擁有過卻稍縱即逝的美好事物,比如親情、愛情、友誼。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長久的擁有這美好的一切。
可是當(dāng)我們通過努力,不斷實現(xiàn)物質(zhì)上的富足時,卻逐漸變得自私冷漠,逐漸忘卻自己當(dāng)初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迷失在窮奢極欲之中。
很少有人像蓋茨比一樣,在紙醉金迷之中,始終執(zhí)著于對美好純真的追求,心中的那盞綠燈始終點亮著。
這正是蓋茨比的了不起之處。
6 ) 從電影中的三個“細(xì)節(jié)”說起吧(含劇透、原小說劇情)
1 綠光
非常欣賞導(dǎo)演把Daisy 和 Tom 家的碼頭上綠色的燈光作為一個貫穿全篇的motif。我讀過兩遍老費的《The Great Gatsby》,第二次是在周四趕著上映前又看了一遍。180頁的書,跌宕起伏,但我確實沒有特別留意碼頭綠色的燈光。
Gatsby在提起綠光時,Daisy的反應(yīng)是 What green light?
后來再次提起的時候,Tom 的反應(yīng)也是同樣的 What green light?
老費在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They were careless people, Tom and Daisy - They smashed up things and creatures and then retreated back into their money or their vast carelessness, or whatever it was that kept them together, and let other people clean up the mess they have made...”
人類的眼睛對綠色有著最敏銳的感覺,燈塔的綠光、在黑暗中給人生命的光明和希望,就像Gatsby的夢一樣。Gatsby信仰、珍視乃至渴望的綠光,從頭到尾就在Daisy和Tom的門口,只不過他們從沒有留意罷了。最終的結(jié)局,蘇子那首詞是最恰當(dāng)?shù)母爬ǎ骸靶u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最后在Nick 和 Gatsby 晚上潛伏在Daisy和Tom房子外,Nick 離開時,看見Tom在安慰Daisy一切沒事、商量著什么時,Tom和Daisy倆看起來是如此般配。對家門口的綠光視而不見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心的懶惰( aced?a)、漠然是他們的原罪。小說中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那些美麗的皮囊、充裕的物質(zhì)下,夾著的漠然冷酷(nonchalance)和成熟優(yōu)雅( sophistication)其實是感官的麻木(numbness);而往往內(nèi)心敏感、積極向上如Gatsby 者,卻往往被這份“光鮮優(yōu)雅”而迷惑到不能自己。這點甚至能演繹到年輕人少年早熟,抽煙、喝酒、愛穿黑。
2 廣場酒店的對話
其實不算細(xì)節(jié)了,Tom對Gatsby說的那番話是導(dǎo)演后來添上書中沒有。
“We are all the same, except you. You are different” Gatsby出生卑微,你雖然現(xiàn)在有錢了,但依然不能和我們站在同一條線上,甚至連Tom這種家道中落的人也不能比。
導(dǎo)演的這一段處理非常令人欣賞:突出戲劇沖突,直接導(dǎo)致Gatsby發(fā)飆失控。這是Gatsby 第二次沒有那么酷(第一次當(dāng)然是五年后再見Daisy出去淋了個滿身透濕),毫無保留的顯示自己的脆弱和敏感。
然后還有Tom那句和原文中一樣的 ‘An Oxford man!’ He was incredulous. ‘Like hell he is! He wears a pink suit.’ Tom不愧是Yale的紈绔(preppy)子弟,這話說得真是非??瘫‰y聽。本人有幸也在社交場所有幸旁聽了類似的諷刺,這種在細(xì)節(jié)上的攻擊殺傷力實在巨大!
貴族血統(tǒng)什么的說不上,但站在Tom的角度、看不上買私酒發(fā)財?shù)腉atsby也有他自己的道理。在他看來站在道德的高點是理所當(dāng)然的。而且我堂堂耶魯畢業(yè)的,容不得你這個在牛津混了幾個月的跳梁小丑、有幾件漂亮衣服的暴發(fā)戶和我搶老婆。其實Tom也真沒錯(真心不是給校友護(hù)短啊...),錯的也不是萬惡的資本主意(個人觀點),錯的是傲慢與偏見(我真心鄙視我自己用詞的庸俗至極,奧斯丁大媽泉下有知...)
3 電影中砍掉的Nick和Jordan的感情線
這一點其實我有些不滿意。因為書中最后Gatsby死后Nick看透這個流光溢彩背后的虛無后和Jordan分手的那一段寫得非常好。敏感的Nick最終追隨Gatsby的敏感道路而遠(yuǎn)離了和Daisy、Tom 一樣careless的Jordan,或者說他們就從來沒有那么近,就像Gatsby和Daisy 一樣,近在咫尺卻其實遠(yuǎn)在天涯。
不過導(dǎo)演還是有自己的考慮吧,盡量能用更多的篇幅來描畫小李子和Carey主線,不過小李子太用力,Carey的篇幅有些不太夠,一開始的美好到后來的冷漠有些突然。原著中顯得比電影更自然,這也是個人認(rèn)為這個電影版本最主要的美中不足。
ps 音樂陣容空前強(qiáng)大?。?/div>
7 ) 這是一篇最討嫌的那種原著黨影評
當(dāng)我自己沒看過原著的時候,最討厭看原著黨影評,比如《冰火》就是,不就打發(fā)時間多看了幾頁字么,用不用得著那么時刻掛嘴上怕人不知道?但是世人皆雙重標(biāo)準(zhǔn),當(dāng)自己看過原著時,就分分秒捉急,覺得評價改編電影不提原著真的會憋死好么……
看到很多人觀后類比《小時代》,倒是沒想到,是因為都顯得像華麗的一坨屎?不得不破天荒為Baz Luhrmann辯護(hù)一下,華麗是他的慣病,gatsby和daisy出場都浮夸到海天盛宴這確實是baz個人風(fēng)格,但劇情簡單還真怪不到他頭上,這個版對原著的忠實程度已經(jīng)大大出人意料了。
改編第一人稱敘述的小說作品,一直覺得最蠢的方式就是照搬原視角,原著第一人稱是為了方便敘述和生發(fā)評論,并不是本人在故事中有多重要,電影已經(jīng)是上帝視角了還傻乎乎地給當(dāng)key role拍,連那種原作只是為了讓其見證而記錄的戲,都要如實當(dāng)個劇情電燈泡地拍出來,完全多此一舉。所以nick在此片中就是,他其實除了作為兩人搭上線的橋梁,其它存在并不怎么影響進(jìn)展,電影非如實當(dāng)POV,動不動就OS,不僅顯得導(dǎo)演敘事無能,人物基情無限,而且給觀眾造成了不必要的錯覺——
nick前因后果叨逼叨,蓋茨比被鋪墊了將近30分鐘才閃亮登場,懸念鋪得過于足了,身世、性格、動機(jī)都讓人好奇不已,簡直像懷著關(guān)乎整個世界的陰謀,結(jié)果滿懷期待兩個半小時看下來,發(fā)現(xiàn)好像就是一場瓊瑤故事,難怪非原著黨要罵娘。倒不是說原小說情節(jié)就有多充實,我其實并不粉原著,但至少人家故事也擺明了簡單,沒像電影這么狂吊胃口,小說敘述清淡,所以氣氛還算合時宜。
不過提到原著,要說對菲茨杰拉德的口吻,個人則是真心不喜歡,因為他寫的東西老透出那種自己是原始高端大氣上檔次階級、是“大城市見過世面人”的調(diào)調(diào),自戀而且勢利。就算美國一二十年代確實處在這個時期,暴發(fā)戶們一夜崛起,揮金如土,對歐洲原來那些吃皇糧的達(dá)官貴人形成巨大沖擊,于是保守派都酸溜溜地用瞧不起的姿態(tài)來看他們寫他們,但人家英國人毛姆同寫這段,都能巧妙地掩飾這種腔調(diào)(其實骨子里他也有吧),你菲茨杰拉德一個美國家具商的兒子在那兒優(yōu)越什么呢?
所以代入小說第一人稱,原著中nick就多少承載了菲茨杰拉德這種自戀和評判,雖然口口聲聲把蓋茨比當(dāng)朋友,但細(xì)節(jié)充滿了先入為主對暴發(fā)戶的審視,包括蓋茨比那些笨拙愚蠢的小言行,既然是通過nick這種人的主觀描述,當(dāng)然會顯得很夸張。顯得整個環(huán)境都特別看重富一代和富N代的區(qū)別,就這么狹隘。
但是泥,電影中nick選蜘蛛俠來演,出場一秒鐘立刻屌絲氣爆棚,完全木有這種主觀評判感了,就是一個花癡的好基友,見什么都新鮮和善感狀,掏心掏肺地幫忙和關(guān)心。雖然不討人厭了,但說真的馬奎爾同學(xué)你能好好練練演技不要永遠(yuǎn)一個樣嗎……
我心中理想的daisy扮演者是斯嘉麗·約翰遜(貌似確實接洽過?),除了daisy是大胸少婦,還有其實明明很世俗但是經(jīng)常自我催眠很愛演的氣質(zhì)也符合,carey妹紙看著太精明,缺少那種又膚淺又混亂的庸俗感。但沒想到效果超出預(yù)期,演得還可以,只是跟小李沒火花。而且電影后段把daisy令人厭惡的婊面省略簡化了,不然可以更考驗一下演技,從這個省略洗白也看得出,baz本質(zhì)依然是個純情小清新,喜歡保留唯美的幻想……
gasby和daisy的重逢,重頭戲,視覺的絢麗依然歸功baz,情節(jié)和感覺還是符合原著的。感慨菲茨杰拉德這一段寫得很到位,無論是讀者還是觀眾,看到這兒都不確定兩人到底感情是個什么深度,從表面看好像情緒都到了,又緊張又激動,最后歸于溫馨甜蜜,但又總給人差那么一口氣的感嚼,因為不感人、不特別。不是因為菲寫得不夠好,是因為以daisy的性格和感情,以gatsby的幻想和愚腐,湊一起就是這么個平庸帶點演戲的程度,想講的故事也正是如此。
——號外,什么樣叫真正的真愛重逢?于是我又要跑題例舉一下我們偉大的《呼嘯山莊》,兩人一個激動到天經(jīng)地義毫不掩飾完全沒覺得在丈夫面前有什么不合適,一個死乞白賴地要見但真見到了又端著不肯哪怕多看一眼。那個情景,震撼度,才叫獨一無二,沒見過任何描述重逢的文字可以超越。
西方小說啊,題材真是有夠窄,我一直覺得蓋茨比和《刀鋒》也有很多地方相似,連這次daisy老公一出場都想到伊莎貝拉的老公。不過女豬之間對比,伊莎貝拉則比daisy精明多了,完全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會把局面拖到難看的一步無法收場,是理性版的凱瑟琳,是三個人中最有現(xiàn)實積極借鑒意義的,因為能把日子過明白的女人太少了。
不過話說回來,性格越簡單越不容易傷身也是真的??磿鴷r倒沒聯(lián)想到,但電影里三人在房間里攤牌那段戲,又直接飄到《呼嘯》,同樣情敵倆當(dāng)面爭風(fēng),daisy留了幾滴鱷魚眼淚和被蓋茨比lose temper嚇到后,馬上心中就有了傾斜,因為舊情人就算不撞車也太讓人沒安全感,普通女人都會趨利避害。而凱瑟琳在那場類似的鎖門對峙戲中,看似女王氣勢凌駕于所有人,兩邊嘲諷各種鄙視,但回頭自己直接瘋了,性格太復(fù)雜,傷人傷己。
被強(qiáng)迫著不得不對比的還有,讓小李主演,又特意配個酷似《泰坦尼克》的男二保鏢頻繁出場重現(xiàn)經(jīng)典場景是故意的嗎?十五年后,我就成了你……把小李前后兩個角色一比,就可見愛情這回事,不取決于男人夠不夠資本,只取決于女人的原始口味。十五年前你遇到的是rose,一無所有她也義無反顧跟你走。十五年后你遇到的是daisy,贏得全世界她也不愛你這一口。
結(jié)尾的世態(tài)炎涼也沒什么,古今中外都如此,蓋茨比充其量也就是一party thrower,樹倒party animal散,又不是辛德勒馬丁路德金,有什么好紀(jì)念的搞得那么傷感,至于上升到世事殘酷?要說通過party想建立社交威信這種虛榮心,你看《刀鋒》里寫的艾略特叔叔那才叫活色生香,又勢利又可愛,全拜作者塑造人物的水平所賜。所以從書到影,看完的人其實最想問的都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
拔高“中心思想”這種事,并非中國語文科教育獨有,顯然全世界的文學(xué)界都很愛這樣混飯吃?!读瞬黄鸬纳w茨比》歷來被評論界稱為美國夢的縮影,其實我想菲茨杰拉德創(chuàng)作它時還不到30,哪有那么高的覺悟,大概就是想寫寫自己紙醉金迷生活中一些奇聞軼事吧,無非加了點文藝色彩,沒想到一下押中寶,被吹成了美國夢,自此弄假成真,開始主動寫起各種憂傷的年輕人……
就算硬說是關(guān)于美國夢,這本質(zhì)講的也是一個反美國夢的故事,蓋茨比最終一敗涂地,從“而我只有錢”,變成人財命三空,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打回原型的可憐,故事的感覺和《華爾街》那種暴富又暴跌的美國夢碎并不一樣,它不是像后者那樣在警告教育你要腳踏實地穩(wěn)扎穩(wěn)打勤勞致富,而是在宣揚我上面說的菲茨杰拉德的那種等級感和優(yōu)越感,就是龍生龍,鳳生鳳,哪怕都是富豪,也只有家傳好幾代有名有望的那種才值得尊敬,你這種名不見經(jīng)傳突然富起來的屌絲鳳凰男,再怎么努力再坐擁江山也永世不得平起平坐!
這種價值觀放歐洲還能理解,放美國完全有違湯姆大叔精神,《唐屯》里的美國夫人有一段被大家贊死的話不就是在夫家財政危難之中說:i'm american. we take guns. go to fight! 美國人心里有沒有虛偽自卑的地方不好說,至少臺面上的主旋律絕對是推崇開拓和冒險。而完全發(fā)生在美國的《蓋茨比》讓人泄氣的是,不僅daisy、nick、tom這些衣食無憂的有錢有閑階級有那種勢利觀念,就連gatsby本人都想極力靠近他們?nèi)^。
看有些評論還說,gatsby“了不起”就在于他在浮華場中還保持“赤子之心”,我可一點不覺得。一個赤子之心的男人一定不希望夢情看沒錢就不要他,有錢就投懷送抱,但gatsby竟然從小就無師自通,把這看成理所當(dāng)然甚至是精神支柱。雖然窮人太清高了也沒意思,但塑造這么個角色未免矯枉過正,也活該他碰到的就是daisy這種足夠庸俗的女人,一個蘿卜一個坑。
于是我理解的“了不起”,其實是引用民間輿論,那些party-goer眼中口中傳奇人物的“了不起”,而菲茨杰拉德或者nick,在自以為深入接觸后就開了一個天涯熱帖來扒皮吐槽,標(biāo)題全稱是《不吐不快!!818最近坊間很火的那個“了不起的蓋茨比”??!》
而你們所謂的“赤子”,我猜是那些其實幼稚之舉吧,對對方感情的誤判,對自己情緒的失控,和自以為是的高貴冷艷,對方都沖動說出私奔了還不一走了之,這不是正派,而是愚腐,被假想中的高貴準(zhǔn)則壓低了本來就不高的智商。
所以無論從正揚反諷明頌暗喻哪個角度,《了不起的蓋茨比》都談不上美國夢。說到底只是一場鏡花水月的俗世故事,書通過還不錯的文筆,電影通過BlingBling的視效,營造起繁華寂寥伊人何在的煽情氣息,為您帶來一陣蛋蛋的憂傷,有機(jī)會再多說兩遍屌絲逆襲、海天盛宴這樣的流行詞匯。也就可以了,別使勁拔高了,也別怪罪baz娘炮了,書畢竟不是他寫的,人家真不是四娘型。
要說最滿意的視覺呈現(xiàn),首數(shù)那個可以遙望夢情家的湖,無論夜景還是日景都跟看書想像一模一樣。這才是原著黨最關(guān)注的細(xì)節(jié)吧,明明故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還非費上兩個多小時重看,不就是為了這些時刻——看看導(dǎo)演是不是你腦中所想場景的3D打印機(jī)嗎?
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向往了一輩子.那綠燈指引的他無數(shù)個夢里和Daisy的幸福生活,最終就像那個時代一樣,轟然倒塌,連影子都沒有留下.但他著實是偉大的,他徹徹底底完完全全地愛著他最愛的姑娘,并一直篤定地相信他們會在一起.一直到死的那一刻.超高的還原度,原著精彩的部分一字未改.小李子的演技無可挑剔.
比預(yù)期好很多,可是幾場party的配樂實在是太雷了,導(dǎo)演忘了是二十年代嗎,竟然用hiphop和電音……
魯曼一向的混搭(亂搭)的風(fēng)格,到處都是Jay-Z,汗。剛看完原著和74年的版本所以明顯地感到很多有意思的細(xì)節(jié)被砍掉了,非??上Вㄏ旅嬷矣谠亩淘u是怎么回事?),甚至于重塑了黛西的角色性格,變得不那么討厭了;而整個故事被拍成了表面的愛情故事,所謂的爵士時代挽歌、美國夢破滅,都破滅了吧
屌絲逆襲一時爽,終究還是火葬場
真是一部集合了海天盛筵、逆襲、肇事逃逸、喜當(dāng)?shù)纳衿娲笃?/p>
神秘的蓋茨比→貌似牛叉蓋茨比→二貨蓋茨比→深情蓋茨比→鳳凰男蓋茨比→逆襲蓋茨比→失控蓋茨比→我就不多劇透了
書的內(nèi)核為揭露美國以Daisy和Tom為代表的富人的紙醉金迷,虛浮空妄,沒有心,唯有Gatsby仍葆有赤子之心,卻無奈敗于自己,諷刺卻悲憫的"偉大"一詞由此而生。電影搖身一變成了狗血愛情片,Daisy不賤了,Gatsby柳下惠了,絢麗的視效和現(xiàn)代的音樂毀譽(yù)參半,很難說是成功改編。
不喜歡小李子的表演,他本人如今臉上太多橫肉,要知道蓋茨比就算是個暴發(fā)戶,也是個濁世佳公子,萊昂納多已不是當(dāng)年的杰克。電影再穩(wěn)一點就好了,前面浮夸過了頭,開頭和配樂過于現(xiàn)代,后面情緒薄弱,但每當(dāng)Young and beautiful響起的時候,情緒還是被煽動地不能自已:You can't repeat the past.Never.
05/09/2013 AMCAtlantic:1、到目前為止今年最好的影片,幾乎完全忠實原著;2、You 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不放手的生活就是毀滅; 3、影片前半段敘事太過濃墨重彩,后半段很好;4、小李子影帝夠嗆了;5、片尾曲XX一出,太虐心了
期盼了這么久的一部電影多少讓人有點失望。從服裝到布景,再到音樂,樣樣值得稱道,相當(dāng)大氣華貴又引人入勝!失望的是故事,雖說是基于小說,但如此一個愛情故事,安到如此氣勢磅礴的框架里,顯得格外干瘦,實在沒有充實感?;仡^看看片名,仿佛只見"蓋茨比",不見"了不起".
一方面,我覺得有錢特別好,另一方面,我覺得有錢真是好極了。
之前真是忽視巴茲·魯赫曼了,這電影太帶勁了,非得要去電影院看才過癮??!同樣是炫技炫富,但比炫技把郭敬明甩出十條街,比炫富把郭敬明秒成了渣渣,要說把電影拍成一部mv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小時代》的爺爺。音樂,色彩,運鏡,都美輪美奐,今天真是大開眼界!
堆砌了那么多華麗的視覺效果,還要靠男二的大段旁白來塑造人物,那還不如去看書呢?紙醉金迷時代中、仍懷有赤子之心的蓋茨比,被拍成個癡漢,還是個高齡的。Fitzgerald的文字其實非?!拜p淡”,似乎只是懶懶地重述一個無關(guān)痛癢的故事,讀畢卻能讓人無比感動。而電影即使光芒四射,內(nèi)核卻如此蒼白。
Jordan非常美艷 daisy。。。我很不厚道地感覺電影中的daisy就是個綠茶婊。。。
女神是個夢,而你總不愿醒
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于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we"的憧憬。誰說菲茨杰拉德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電影拍的絢麗熱鬧卻不惱人。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qiáng)自鎮(zhèn)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棱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力
蓋茨比襯著煙花登場那一瞬間全場爆笑,居然還停留了好幾秒,配上尼克望穿秋水的眼神散發(fā)著濃濃的基味。開頭節(jié)奏稍慢,后半段很暢快,結(jié)局意外得好!畫面特別夢幻,音樂整體不錯,但被偶爾出現(xiàn)的搖滾和RAP弄得有點不知所措。
假裝偶遇的茶會一段,萊昂納多的表演令人落淚
蓋茨比讓人傷心的是,他根本就不是個庸俗的人,卻在為了一個單純的信仰,在拼命討好這個庸俗的世界--他完全可以香車美女左擁右抱順便嫌棄一下昔日戀人黛西人老珠黃是不是?
其實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說蓋茨比在觀察他 醫(yī)生問你怎么知道 言下之意 你不觀察他你怎么知道他在觀察你?那心花怒放的第一次見面是史上最gay的場景 眼里放出了煙花 那不斷追隨蓋茨比的背影 那分分秒的回眸勾搭 那默默無語坐在戴稀蓋茨比間卻意淫著自己是戴稀的神不守舍.史上最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