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捉迷藏 細節(jié)的鋪墊
我覺得這部片的細節(jié)鋪墊得不錯
一開始就覺得那個爸爸非常詭異與不負責。原來是他自己有病。
他與妻子最后一次談話不是十分愉快,妻子最后一句:some things are beyond therapy似乎就預示了什么。
按道理說,如果媽媽死了,艾米麗應該多跟其他孩子或者女性接觸,彌補創(chuàng)傷,而爸爸卻要搬去偏遠的郊區(qū),不得不讓人疑心。
爸爸每次的驚醒都是2:06分,醒來后都會發(fā)現(xiàn)有兇殺,這表示其實他與兇殺有關聯(lián)。
爸爸十分擔心艾米麗跟陌生人說話,包括 賣魚竿時,警察走近艾米麗坐的車子,爸爸此刻十分警惕。鄰居叔叔跟艾米麗玩跳房子時,爸爸也趕快喊艾米麗進屋。其實爸爸在潛意識里就害怕艾米麗泄漏秘密,查理也不喜歡艾米麗有其他朋友。他的妻子背叛了他,他希望能死守住女兒
爸爸問艾米麗,你的朋友是誰,他現(xiàn)在在這里嗎?艾米麗想了想,說:i think he is sleeping.
爸爸把壺放在灶臺上,剛進房間,樓上就響起艾米麗的笑聲和壺的叫聲,來到廚房發(fā)現(xiàn)水燒開溢出了,到樓上發(fā)現(xiàn)艾米麗說查理剛走,此刻窗戶是開的“did you open that?”"i think u did"。水難道在幾秒鐘就開了嗎?其實是爸爸在此之間又變換了一次人格。
爸爸說要看看查理,艾米麗指著墻上他們?nèi)谥业漠?,說那是查理和媽咪。
至于艾米麗,我就不知道她是自愿參與還是被動參與了。
之前看到小朋友玩雙杠掉到地上,她會微笑。
趕走小朋友和阿姨(也許是出于為了保護她們)
似乎她也希望只有查理一個朋友。
說道查理,艾米麗:he has a lot of fun, fun like mom.
之所以把查理捅出來是因為殺人太多,導致她無法承受了。
最后那副圖更讓人匪夷所思。
他爸爸的人格分裂建立在正常的他不知道的情況下
而艾米麗的呢,似乎升了一個級別。
他們家的人格分裂是一種遺傳
但是那個雙頭都是微笑的,有理由相信,未來會走向好的方向。
2 ) 心理醫(yī)生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哪還有誰能規(guī)避——恐怖
談談《捉迷藏》吧。又是介紹人格分裂的電影,看起來很帶勁,因為總是有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牽著人,會去猜測,但結(jié)果一般又出乎意料。
這個片子里面讓人不停地去想,誰會是Charlie,Emily是不是神經(jīng)不正常了,David這個心理醫(yī)生能否醫(yī)好自己女兒的病,以及鬼鬼祟祟的房東、行為詭秘的鄰居與主人公有何瓜葛等等。到了最后十幾分鐘,答案揭秘的時候,會有一種說不出話的感覺——
David就是Charlie,心理醫(yī)生的心理出了毛病。一次宴會,他發(fā)現(xiàn)妻子與一個陌生男子偷情,于是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將妻子用枕頭壓死,然后拉到浴缸,做出其自殺的假象。記得chenhui老師講,人在異常不情愿的情況下,會刻意地忘記一些事情。果然,影片中的David選擇忘記自己做了什么,每次殺過人,他都會在凌晨二點零六分醒來,作回父親的角色。由于太害怕失去,所以讓誰也得不到,這才是David心底的話,人最最本質(zhì)的自私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了。妻子死去之后,曾經(jīng)的背叛給David留下了很深的傷害,他把感情移嫁到女兒身上,他要讓自己成為最最珍愛的女兒的唯一朋友。影片最后,Charlie要去掐死女同事時,Emily大喊,“don’t hurt her, she is my friend”,這時Charlie說,“friend? I guess I am your friend!”他希望女兒只有他這個唯一的朋友,其他的不管是動物(家貓)還是玩具(娃娃)還是人(伊莉莎白。楊)都只有一個出路,就是死。
知道了Charlie的確存在之后,Emily的行為也就顯得不是那么神經(jīng)了,相反,我覺得這個女孩有些可憐。從小只有媽媽陪著她玩,親近的人死去之后,她的精神一度空虛。Charlie在這個時候進入她的生活,陪她玩hide-and-seek,成為了最最無助的她的依靠,贏得了信任之后,Emily一直信守承諾,不管爸爸怎么問,她都沒有說出過Charlie到底是誰,而且她明明知道Charlie做了違法的時候,也沒有報警,沒有直接指出殺人兇手,而只是在浴室的墻上寫出帶有暗示性質(zhì)的話……直到她的信仰破滅。片尾,Emily住在兒童精神病醫(yī)院,畫了一幅畫,長了兩個腦袋的Emily在笑……
片子還是不錯,能讓人有一口氣看完的想法。但是主題有些隱晦,說明了什么?人不能真切地希望永遠保有一份感情,不管對誰,都應該保持適當距離,否則,愛之深,恨之切,容易誤入歧途?
最后,我覺得片子還是有一些沒有交代清楚的事情。比如,David對女同事說,我希望Emily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像我一樣。這里似乎要介紹自己神經(jīng)方面的傷害是與小時候的某些行為有關,后來證明沒有。鄰居夫婦行為異常,David半夜用望遠鏡看見他們在歇斯底里地爭吵,最后也沒有講什么。Emily對Charlie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也不是很自然,開始樂于10萬,20萬地數(shù)數(shù)來做游戲,后來沒有任何跡象,就開始害怕,不想再見Charlie了。如果這些完善一下,great movie!
3 ) 小女孩的兩重人格分析
我錯怪這個電影了,之前沒看懂感覺很混亂一頭霧水,好多疑點都沒解釋清楚,還以為是爛片,在故弄玄虛罷了。現(xiàn)在我想通了其中一些關竅,覺得還挺好看的,有些設計挺玄妙的,要仔細想想才恍然大悟,驚嘆不已,比如寫日記其實是幻想出來的,這段時間是查理行動的時間,查理為了不讓大衛(wèi)懷疑就制造出這段虛假的記憶。有些懸念是煙霧彈,或者與主線沒有關系,不必關心。
1.大衛(wèi)睡覺的時候摸他的臉的那只手是誰的?
2.2:06是他殺死妻子的時間嗎?
3.鄰居家為什么吵架?之前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大衛(wèi)要用望遠鏡偷窺他們家?看到一個解釋是,他觀察鄰居夫妻的爭吵,是希望治愈他人的家庭問題來拯救自我的心靈……(額,自我,本我,超我的問題嗎?為了更好的表達心靈領域的主要特征,弗洛伊德將心靈機構(gòu)劃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隱藏在人內(nèi)心深處的原始沖動,它的“力量表達了單個有機體的真實意圖,這個意圖就在滿足其內(nèi)在的需求”?!白晕摇钡娜蝿铡霸谟谕ㄟ^權(quán)衡外部世界的情況而找到一種以最有利最沒有危險的方法來獲得滿足”。而“超我”本質(zhì)上來講是從其他人身上受到的影響——“如教師及在公共生活中被贊賞的社會理想的典范那里受到影響”,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對欲望加以限制。可以看出三者行事的原則有質(zhì)的不同,因而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和沖突,“超我”不僅與“本我”的原始訴求發(fā)生矛盾,而且可能與“自我”的利害權(quán)衡產(chǎn)生沖突,尤其是“超我”與“本我”經(jīng)常處于不可調(diào)和的對抗狀態(tài),這樣“自我”就應該同時滿足“超我”、“本我”和現(xiàn)實的要求。弗洛伊德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上述三個部分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當三者發(fā)生沖突,平衡就遭到破壞,便會導致精神病癥和人格異常。)
(我覺得123這三個問題不必深究,不是很重要。)
4.到底是她爸爸哪個人格殺了她媽媽?她知道她爸爸殺了她媽媽還跟查理做朋友,反而不喜歡大衛(wèi),是因為查理跟她說是大衛(wèi)殺了她媽媽吧。他在殺了他妻子之后感覺很痛苦,想逃避這段記憶,才人格分裂的,將這段記憶封存在查理這個人格中,這個人格展現(xiàn)了他邪惡兇殘的一面,之后所有壞事都是查理做的,所以殺死他妻子這件事應該是大衛(wèi)做的。(我想推翻這個想法了,殺死他妻子的應該是查理,查理是大衛(wèi)的“本我”,這種“本我”的喚醒,是因為“自我”曾親眼看到妻子偷情,大衛(wèi)的“本我”用枕頭悶死妻子,卻“告訴”他的“自我”,妻子是自殺而死。在百度上看到這個解釋,覺得很合理,人格分裂也能解釋通了)
5.為什么大衛(wèi)每次行兇后都會做夢?是由于基于“現(xiàn)實原則”支配,他的這種“自我”意識,壓抑了“本我”。于是,“本我”與“自我”開始了捉迷藏的游戲,化裝為夢。所以大衛(wèi)的“本我”在每次行兇后,“自我”只是覺得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其實這正是他的欲望化裝成夢。他無法忍受妻子出軌的行為,接受不了妻子對自己感情的背叛,但是身為一名心理醫(yī)生,他有著常人不及的理智與道德準則,只有把它隱藏在心中最安全的角落里,等待著釋放欲望的機會——夢。(這段也是從百度上摘抄過來的,我都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他做的夢意味著什么,我以為僅僅是伏筆,沒想到還有這么深層次的意義)
6.查理殺伊麗莎白和女兒的動機?
7.小女孩如果是人格分裂,那她是什么時候分裂的?是在她父親死后還是死前?如果是死前那她的兩個人格都分別在什么時間出現(xiàn)?為什么一個人格知道另一個人格做過的事?查理和小女孩的關系為什么會破裂?之前關系不是很好嗎?她為什么前后反差好大,之前查理是她最好的朋友,之后就害怕他了?這些電影里都表現(xiàn)得不明顯。我想出了一個解釋就是在她父親死前就人格分裂了。查理之所以想殺了她是因為她不站在他這一邊了,自然想殺了她以絕后患。
小女孩在媽媽死前都是很活潑的,在她媽媽死后她覺得很孤獨,于是把一個芭比娃娃當朋友,和其他人包括她爸爸相處時都很冷漠,不過這時候還沒有變壞。在她在山洞前看見爸爸的另一個人格查理并且知道了是爸爸殺了媽媽之后,打擊太大,她覺得無法接受,并且這個人格適應不了查理,所以自我催眠,分裂出這個和查理一樣邪惡的人格,來保護自己,并且告訴自己查理和爸爸是兩個人,查理是自己的好朋友,爸爸殺了媽媽,應該恨爸爸。之后她做的事就很殘忍了,將昆蟲插在魚鉤上做魚餌,氣場也讓人感覺很陰沉,因為不需要新朋友了,所以她摧殘之前的朋友芭比娃娃,在車里看艾美蕩秋千,她的手在揮舞,是想把她推下來,看到她摔下來的笑是得逞陰暗的笑,艾美來她家里玩還嚇唬她。我不懂的是她為什么會喜歡和鄰居大叔玩呢?估計是個煙霧彈吧。還和查理聯(lián)手殺了貓和伊麗莎白,墻上和浴簾上的字也是她寫的,因為大衛(wèi)說是她的筆跡,用她的蠟筆畫的,她說不是她寫的而且她幫助查理作案是被逼迫的是在說謊。所以在殺死伊麗莎白之前都是小女孩的邪惡人格在主導,和查理做朋友的都是邪惡人格,殺死伊麗莎白之后善良人格蘇醒,善良人格是個怕黑會哭會求助會依賴爸爸的小女孩,知道了查理和邪惡人格做的事,就害怕查理了,不想再見到查理了。
8.為什么小女孩后來又說是查理殺了媽媽? 難道這才是他們反目成仇的原因?
看完電影覺得小女孩真可憐,媽媽出軌,爸爸殺了媽媽,爸爸人格分裂,她一直活在恐懼中,只不過她把那個恐懼弱小的自己隱藏起來,用邪惡強大的人格來面對這一切,因為殺了人終于承受不住才會暴露出真正的自己。這個小演員演技也挺棒的!
4 ) 【轉(zhuǎn)】五個結(jié)局。。。個人還是喜歡最后一個結(jié)局
看看結(jié)局怎樣 (共5個結(jié)局)
atrical version(劇場版):
emily 和katherine一起生活,狀態(tài)似乎很好,最后和katherine走出家門后,鏡頭由花瓶逐漸轉(zhuǎn)向那副畫,在emily的頭旁邊,多了個頭,即emily的另一面.
這是五個結(jié)尾中第二爛的結(jié)尾 ,它選取的意象是畫,來暗示懸疑和驚悚尚未結(jié)束。電影中確實出現(xiàn)了大量意象,包括時鐘、浴缸等等,畫也是其中一個,但是它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懸疑意象是hide and seek,整部電影就是這么一個游戲,引發(fā)人深層次恐懼和思慮。
結(jié)局1.happy drawing
劇情同劇場版,只是,兩人走后,那副畫沒變,可以認為是個完美結(jié)局.也是最爛結(jié)局。懸疑片結(jié)尾連懸疑都沒有了,最關鍵的是親情意象仍然選擇不對,導致這個結(jié)局完全與電影脫離,使電影生生下降一個檔次。
結(jié)局2.life with kathrine
與kathrine對話完后,emily 沒有要求把門開一道縫,kathrine走后,emily躺在床上,然后開始數(shù)數(shù),one one thousand,two one thousand......
黑色結(jié)局的典范,兩個意象分別是電影中最重要的關門和hide and seek。關門代表親情的缺失和不可替代,完全延拓了電影主旨。hide and seek完美闡釋了懸疑電影的結(jié)尾技巧。同時懸疑與親情兩個要素相輔相成,把整部電影的色調(diào)保持到了最后一秒,以這部電影本身局限來講,無法做到比這個結(jié)尾更好的了。
結(jié)局3.a final game
emily 在katherine所在的醫(yī)院進行治療,emily要求把門開一道縫,katherine走后,emily和結(jié)局2一樣開始數(shù)數(shù)......
門開,表示親情的得到,數(shù)數(shù)則代表懸念的繼續(xù)。這兩個命題從表現(xiàn)力上看是沖突的,任何一部電影,即使懸念地位再高,也必須為主旨服務,而這個懸念則似乎完全獨立于結(jié)局。導演安排這個結(jié)局其實說明了他在心底對于結(jié)構(gòu)化的一種追求。先說門,從影片開始,母親開,然后到影片中段父親關,再到最后開。這個開-關-開的過程,是看上去比較華麗的結(jié)構(gòu)化的重要特點,也是完美主義者的桌球。然后,捉迷藏不用我說,這個意想當然是不可或缺的。這個結(jié)局說明,結(jié)構(gòu)化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電影或者小說的和諧。
結(jié)局4.emily's fate
同結(jié)局3,在病房,對話完后,emily要求把門開一道縫, 但katherine沒開,她出了房門后,同事的一個男醫(yī)生問到:"how about her?" katherine回答道:
"tommorow I will come back for her,I won't give up about her!"
5 ) 總結(jié)下父親和女兒的雙重人格
——————————————下方劇透——————————————————
1,父親有兩個人格,看到妻子出軌時就分裂了,一個是正常的爸爸,一個是查理。這個大家都知道,而且電影給的暗示很明顯,比如正常爸爸問查理時,艾米麗說查理睡著了,還有大衛(wèi)在醒來前那個妻子宴會離開的背影,讓人一下子就懷疑是妻子出軌,丈夫殺妻。
2,女兒也有兩個人格,應該是在目睹父親的查理人格偽裝媽媽自殺時分裂的,而不是在結(jié)尾父親死后出現(xiàn)的。
中間活潑的、順從父親的是正常蘿莉,沉默的、伊麗莎白來時化了妝穿著媽媽衣服的、弄壞洋娃娃的是第二蘿莉。
3,父親的人格轉(zhuǎn)換:帶著耳機在筆記本上寫字的,表示正常爸爸在睡覺(沉睡于潛意識),查理主宰身體。查理知道正常爸爸的存在和所有記憶,但是正常爸爸不知道查理。
艾米麗的人格轉(zhuǎn)換:怕黑的,要求門留一條縫的是正常蘿莉,突然不怕黑的是第二蘿莉,按照影片的邏輯,正常蘿莉應該擁有第二蘿莉做的事的記憶。第二蘿莉做的事包括:配合查理不讓正常爸爸開心、在浴室寫字,一起殺死伊麗莎白。
4、關于為什么艾米麗不告訴爸爸他就是查理,如果正常爸爸遇到了第二蘿莉,第二蘿莉一直配合查理戲弄爸爸肯定不會告訴他,如果遇到了正常蘿莉,正常蘿莉只透露了一點關于查理的信息,剩下的不敢說,因為查理是知道正常爸爸的記憶的,同樣也會知道艾米麗背叛了他,所以正常蘿莉不敢說。
5,四個人格是隨機相遇的……正常蘿莉會遇到查理也會遇到爸爸,反過來也是
6 ) 綜合了豆瓣的一些分析
劇透慎入?。?!
分析:
人格分裂的電影??!
這個片子里面讓人不停地去想,誰會是Charlie,Emily是不是神經(jīng)不正常了,David這個心理醫(yī)生能否醫(yī)好自己女兒的病,以及鬼鬼祟祟的房東、行為詭秘的鄰居與主人公有何瓜葛等等。到了最后十幾分鐘,答案揭秘的時候,會有一種說不出話的感覺——
David就是Charlie,心理醫(yī)生的心理出了毛病。一次宴會,他發(fā)現(xiàn)妻子與一個陌生男子偷情,于是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將妻子用枕頭壓死,然后拉到浴缸,做出其自殺的假象。影片中的David選擇忘記自己做了什么,每次殺過人,他都會在凌晨二點零六分醒來,作回父親的角色。由于太害怕失去,所以讓誰也得不到,這才是David心底的話,人最最本質(zhì)的自私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了。妻子死去之后,曾經(jīng)的背叛給David留下了很深的傷害,他把感情移嫁到女兒身上,他要讓自己成為最最珍愛的女兒的唯一朋友。影片最后,Charlie要去掐死女同事時,Emily大喊,“don’t hurt her, she is my friend”,這時Charlie說,“friend? I guess I am your friend!”他希望女兒只有他這個唯一的朋友,其他的不管是動物(家貓)還是玩具(娃娃)還是人(伊莉莎白。楊)都只有一個出路,就是死。
知道了Charlie的確存在之后,Emily的行為也就顯得不是那么神經(jīng)了,相反,我覺得這個女孩有些可憐。從小只有媽媽陪著她玩,親近的人死去之后,她的精神一度空虛。Charlie在這個時候進入她的生活,陪她玩hide-and-seek,成為了最最無助的她的依靠,贏得了信任之后,Emily一直信守承諾,不管爸爸怎么問,她都沒有說出過Charlie到底是誰,而且她明明知道Charlie做了違法的時候,也沒有報警,沒有直接指出殺人兇手,而只是在浴室的墻上寫出帶有暗示性質(zhì)的話……直到她的信仰破滅。片尾,Emily住在兒童精神病醫(yī)院,畫了一幅畫,長了兩個腦袋的Emily在笑……
以上影評摘自: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9172/ 細節(jié)回憶+疑點分析:
1,戴維每次人格轉(zhuǎn)換為父親戴維都是在2:06。
2,電影前幾分鐘母親吻別女兒時強烈的讓觀眾產(chǎn)生母親自殺前交代后事的錯覺,比如母親不斷的說對不起等。
3,戴維在開場時就在用望遠鏡偷窺什么,然后戴維的妻子對她說“心病還需心藥醫(yī)”。暗示了她妻子已經(jīng)知道了?因為后面有一處Emily對他父親戴維描述查理,說查理曾經(jīng)告訴他查理恨戴維,還說查理可以滿足他妻子。
4,開頭在查理殺人(妻子)之后2點06分醒來變回戴維前摸他的那雙手是怎么回事?難道只是幻覺?
5,david發(fā)現(xiàn)客廳的照片和女兒的合照自己的頭全被摳掉了,那是查理(他自己)摳的,原因是查理只獨占女兒的心理。
6,戴維幾次拉開窗簾墻上寫的紅色的字應該是女兒Emily寫的,字跡是她的,寫那些話也很符合,她只是想提醒爸爸,但是爸爸根本沒想到真正的意思。第一次拉開看到的是:你任由她死去(you let her die),第二次看到的是:現(xiàn)在看你做的好事(Now Look what you've done),第三次看到的是:你現(xiàn)在懂了吧(can you see now?),并且最后一次emily哭著拿鐘表給他看(2:06)表示她現(xiàn)在真的害怕了。
7,父親拿望遠鏡看對面不知啥意思,偷窺狂?
8,女鄰居不敢說其丈夫的事,也沒交代為什么,可能是那對夫妻就是導演放的煙霧彈而已,讓人會把那男人當成"查理"的錯覺
9,小女孩有次捉迷藏,突然滅燈,然后很害怕。父親下來時,又自己發(fā)電了。這個是我最疑惑的地方,按照我的解釋,應該是查理和女兒又開始玩捉迷藏的游戲,但是這次查理有點狠了,居然在地下室直接將燈關掉,“躲在黑暗中”,把女兒嚇了一大跳。我一直認為只要戴維戴著耳機,那么一定是在戴維的潛意識中,真實世界中出現(xiàn)的應該是查理,但是鏡頭給人的感覺是查理和戴維同時出現(xiàn)了,因為戴維摘掉耳機,下來找女兒。牽強的理解是,查理嚇唬了女兒之后,趁著黑暗走了,然后女兒的尖叫驚醒了戴維這個人格,然后戴維來找女兒(但是戴維摘下耳機到找到女兒鏡頭一氣呵成很難理解為從潛意識中出來的),找到女兒后,女兒看到戴維(查理),只是很幽怨的說,我現(xiàn)在可以睡覺了吧,因為這時候她發(fā)現(xiàn)捉迷藏不好玩了(雖然是最能懷念起母親的方式)。
10,查理幫女兒抓到了蝴蝶,不過蝴蝶貌似已經(jīng)死了,手上留下了蝴蝶的黑色印記,后來戴維發(fā)現(xiàn)了,疑惑的擦掉了它。
11,實際上戴維完全沒有開封箱子,也沒有打開過筆記本寫日記,也沒有拿出耳機過,所有電影中出現(xiàn)這段鏡頭的時候?qū)嶋H上表示這時是查理出現(xiàn)了,但是雙重人格都有完整的記憶,不會被割裂掉,雖然只有一個在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出來,所以查理出現(xiàn)時,實際上是戴維潛意識中在戴耳機寫日記。第一次是查理幫女兒去抓蝴蝶(鏡頭的表現(xiàn)讓觀眾誤以為此時女兒碰到的不可能是戴維本人),第二次是伊麗莎白來找她女兒談話,導演的拍攝手法讓人誤以為是戴維也在房間,只不過戴著耳機寫日記,所以沒聽到,實際上是這時畫面上的戴耳機的戴維是在其潛意識中的,真正出現(xiàn)的查理,查理在和女兒玩游戲,所以躲在了櫥柜里,并且由于嫉恨女兒的新朋友(伊麗莎白說想和她做朋友),所以查理將伊麗莎白推下窗戶。
12,里面有一次小女孩說:查理說可以滿足媽媽。這句話讓大衛(wèi)歇斯底里。原來不理解,現(xiàn)在知道查理就是戴維就很好理解了。是不是隱喻大衛(wèi)其實是個性無能,因而導致妻子偷情,他才會選擇殺她而沒有任何溝通?
13,戴維在扔垃圾時看到的被毀壞的布娃娃,這個布娃娃應該是真的是女兒毀壞的,因為后面伊麗莎白的姐姐的孩子來玩,這個時候戴維在陪伊麗莎白,查理是沒有理由出現(xiàn)的,伊麗莎白姐姐的孩子的玩偶明顯是Emily毀壞的。但我現(xiàn)在想想更合理的解釋是,越來越多的布娃娃玩偶被毀壞,應該是查理做的,伊麗莎白姐姐的孩子艾美00:32:23時被Emily嚇了一下,Emily手中的那個玩具的確是Emily自己弄毀壞的,這可能是因為看到了原來查理這樣做過,才學會的。更關鍵的是她對艾美說的話:“你不應該來,你會受傷的”。這說明其實Emily對艾美的忠告,她自己知道查理雖然愛她,和她玩,但畢竟很極端,不允許她有其他任何朋友,所以她警告艾美(通過嚇唬的方式)。這也應和了00:33:08她對父親戴維說她不需要任何其他朋友。
14,00:26:48戴維問女兒說怎么樣才能玩的更開心,女兒說有查理才會玩的更開心,說明查理真的很愛這個女兒,并且也“會玩”多了,這也給后面查理殺了伊麗莎白,女兒幫忙圓謊(也可能是女兒想幫戴維,因為二者同一人)。
15,“為什么埃米莉不能在最初把真相告訴父親?”“在痛失母親的創(chuàng)傷下,是什么使僅剩的父愛也變得如此無力?”以及“為什么其它的人物都不能使小女孩感到不孤單?”這一系列問題其實是發(fā)掘出了電影的另一個主題——與孩子的溝通。查理之所以能博得女孩的信任完全是始于游戲“捉迷藏”,因為“捉迷藏”恰恰是母親和埃米莉最愛玩的游戲,這使得小女孩驟然失去的母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彌補。而父親和埃米莉之間的隔閡亦是由于理查德對女兒的不理解,他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自然就 得不到女兒的信任。
16,戴維應該是在發(fā)現(xiàn)妻子偷情之后才產(chǎn)生了雙重人格的,最初并不明顯,可以說還沒有產(chǎn)生之時,戴維一氣之下殺死了妻子,但是內(nèi)心卻不敢承認,于是偽造了妻子自殺的假象,由于強烈的內(nèi)心矛盾,希望沒有發(fā)生這件事,于是又了兩個人格,一個是戴維,戴維潛意識中妻子死于自殺,另一個是真正殺了妻子的查理。
17,01:19:47父親對Emily說,爸爸走了,我的理解是雙重人格是每個人格都是完整的,比如查理出現(xiàn)時表現(xiàn)為戴維在戴耳機記日記,不會造成空白,但是外在表現(xiàn)是戴維還是查理需要人格進行競爭,這個時候戴維知道了真相,受到莫大刺激,利于表現(xiàn)出查理的人格來,所以說話的是查理,爸爸已經(jīng)走了。
18,警察來調(diào)查時,Emily在地上畫畫說警察要死了,這時燈滅了,這又是一次查理將燈熄滅,前一次試玩躲貓貓時在地下室。后一次是在洞穴中沒事瞎閃手電筒。
7 ) 意料之中的出其不意
精神分裂幾乎成了懸疑片的代名詞,主要電影中出現(xiàn)了精神分裂的病人,這就意味著電影肯定朝著懸疑驚悚的方向奔去,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看懸疑片都希望看到一個經(jīng)典的結(jié)尾,結(jié)局越是出乎意料電影也就越成功,于是編造一個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成了所有懸疑片的必殺技。
作為一部典型的驚悚懸疑電影,《捉迷藏》還是把寶押在故事的結(jié)尾上,但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結(jié)尾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編出來的,奈特西亞馬蘭突發(fā)靈感創(chuàng)造了一部《第六感》,被無數(shù)懸疑片擁躉奉為寶典,后來的《小島驚魂》雖然在驚悚和懸疑程度上全面升級,但沒有一個獨創(chuàng)的靈感,讓這部影片這能背負著copy《第六感》的包袱?!蹲矫圆亍钒央娪暗闹黝}直接放在精神分裂上,這無疑是在開頭第一分鐘就告訴觀眾電影會有一個出其不意的結(jié)局,從心理上講觀眾就會去主動猜測這個結(jié)局,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電影中的主角只有父女二人,也就是這兩人中必有一個是真正的精神病,劇情一直在告訴我們女兒受了母親之死的影響,對她的神經(jīng)刺激很大,編劇此舉無非是想讓觀眾的思路和視線都聚焦到女兒身上??墒聦嵡闆r和編導們最初的想法有點不同,現(xiàn)實中的觀眾早已經(jīng)歷過各類好萊塢懸疑片的洗禮,對于這樣一個故事,觀眾們只要小小的運用下逆向思維,就猜的出真正的神經(jīng)病人是父親,而不是女兒。這樣一來結(jié)局的出其不意也變成了意料之中。
8 ) 恐怖懸疑片之大雜燴
下面講講我看片的心路歷程,誠然,我看過為數(shù)不多的恐怖片,懸疑驚悚片,但僅僅是這幾部像教科書一般的片子,指導了我在看片中的一切思想活動。
首先,影片開始,描繪的是女兒和媽媽嬉戲的溫馨場面,在鬼片或驚悚片里面加入溫馨情親的場景,讓我馬上聯(lián)想到美版的《鬼水兇靈》,前面越是煽情,后面越是生離死別的悲痛。前面的溫馨是為烘托后面的悲劇。果然,小女孩的媽媽死了。。(呵呵,其實我看之前就知道了,因為看了簡介。呵?。?br>
接著,女兒和爸爸搬到新居后,女兒說她有一個新朋友時,根據(jù)當時的表現(xiàn)手法,導演極力想營造出一種假象,有意把觀者的思維向存在常人不能見的鬼魂,或女兒出現(xiàn)精神失常的方向上引導。當爸爸問女兒,這個朋友叫什么的時候,女兒說:查理。
我當時的心里活動這這樣的:一、存在一個鬼魂,可能是隔壁鄰居家死去的孩子。支持我的推斷同樣來至《鬼水兇靈》,里面女兒一直能看到那個死去女孩的鬼魂,并一度和她做朋友。
二、小女孩本身有問題,其實不存在這么一個朋友“查理”,我的意思是,可能存在這么一個物體,姑且叫做人吧,但絕對不是導演最初表達給我們看的樣子,即它可能是個鬼魂。支持我的推斷來至《小島驚魂》,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小島》里面有個小男孩叫“維多”(是叫維多吧?),只有妮可的女兒能見到,所有人(我和觀片的朋友)都以為他是存在的鬼魂,結(jié)果別人才是名正言順的“人”。
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第一種可能性逐漸被排除,因為越看越不像鬼片。
再看第二種可能性,小女孩本身有問題。而據(jù)我為數(shù)不多的觀影經(jīng)驗和遲鈍第六感,如果真的是小女孩有問題,那導演也太無聊了。。所以肯定不會是這樣。所以肯定存在一個“查理”,不是鬼魂,那肯定就是一個人。
于是開始懷疑她爸爸。為啥?我的心里活動是這樣的,新居,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兒女通靈,老爸不停的寫東西,所有這些場景你能聯(lián)想到啥?肯定是《閃靈》咯。不過還沒等我應正我的想法,一起看片的朋友就劇透了!查理就是她老爸。。
原來她老爸人格分裂,自己都不知道,此舉一出,我馬上又想到了《致命身份》里面的殺手。。所以一點也不覺著震撼。別人那個能分裂出10種人格,你才多少?
接下來,我就像在看《閃靈》,只不過不是杰克尼爾森版的,是羅伯特德尼羅版的。
當她老爸意識到自己人格分裂時,我想呀~該把你女兒斃了吧~~果然,拿著斧頭,哦錯了,是刀子~去追她女兒了;我又想呀~女兒該躲進衛(wèi)生間他老爸來砸門吧~~果然,進了衛(wèi)生間,不過又跑回她自己房間了..她老爸踢門那段我想呀~~門肯定得踢開~女兒也能跑出去吧~~果然,他們來到了外面。。他們剛到外面的時候我又想呀~~該進迷宮了吧?結(jié)果他們進了山洞。。
..........
最后女兒又在畫畫,感覺不對,一看上面她畫了兩個頭,哎呀~~跟《寂靜嶺》一個樣,MS一切都結(jié)束了,結(jié)果卻沒完沒了。。
總而言之,影片的每一個亮點對我來說都不是亮點,觀片過程行云流水,波瀾不驚~~僅是把原來看過的恐怖懸疑片重新回味了一番而已~
小女孩的表演完全能配得上德尼羅
這部也沒有讓我有恐怖的感覺~應該算是心理片~人格分裂~~~那個小女孩演得很出彩~
其實說真的,還是挺不錯的,至少,是真的恐怖,不是妖魔鬼怪化。而殺手锏,當然就是范寧小妹妹了,蘿莉兇猛呀,片尾結(jié)束的時候,那副畫畫,有兩個頭,這是人格分裂么?
氣氛不錯 細節(jié)出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4OTk5MzMy.html
小孩子演的恐怖片總是更加恐怖,為什么?
今天又夜不能寐了 看看提神~ 老分裂沒意思&我對這種蘿莉有摧殘傾向…
Dakota太靈了。在那個年代的類型片中也算個中翹楚。
達科塔范寧有一雙靈異的眼睛,直視你的內(nèi)心。我想在對戲的時候就算是羅伯特·德尼羅這般的老戲骨也會感到莫大的壓力。
幾年前看的片子,當時覺得不錯,今天又翻出來看,頓覺坑爹不少,不過發(fā)現(xiàn)可愛小豬腳就是i am sam的女豬腳,叫范寧
諸多不合理之處,可以說導演為了忽悠觀眾已經(jīng)顧不上太多。劇情突然轉(zhuǎn)換的難以預料也是拜這無節(jié)操的忽悠所賜,但還是足夠滲人,羅伯特德尼羅確實不像只是陪襯。后半部基本是模仿閃靈,手電筒一閃一滅的畫面突顯變態(tài),達科塔范寧演得尤其好。結(jié)尾畫暗示另一個DID。5個版本?被當作提線木偶的觀眾說什么好
本來以為是兒童恐怖類的,沒想到最后發(fā)展成人格分裂類懸疑片,但也只能說比純恐怖類的劇情上好一點,跟致命ID那種還是差一大截,德尼羅和Fanning的表演還是不錯的,最后結(jié)尾的畫是暗示蘿莉也是兇手之一嗎。。據(jù)說有5個結(jié)局編劇你也分裂了嗎。。
第三者造成刺激分裂的殺人案。2點06的細節(jié),夢的還原和兒童畫使用得很俗套,但是德尼羅的演技真贊,小蘿莉演得也很不錯。別的就沒什么了,多結(jié)局表示可能還有一種可能:小蘿莉其實是殺手也可以的(5個結(jié)局中的至少2個這樣暗示了呢)。
原來這片有好幾個結(jié)局,我看的結(jié)局是小女孩最后畫的一幅畫自己有兩個頭,說明小女孩也有人格分裂,難道人格分裂會遺傳。扮小女孩的達科塔·范寧小時候真的好可愛,演技也很好。
看時期待恍然大悟,看完仍然一頭霧水。誰解釋下Amy那瞬間被摳掉眼睛的娃娃、手心里的蝴蝶、凌晨兩點零六、不幸死去的小貓、冤死的伊麗莎白?但愿是俺沒看明白,不是導演故作玄虛到自己都忘了前面的橋段??淳W(wǎng)友影評去也。
6/10。大衛(wèi)用蠟筆在浴室簾子上寫出提示語,宴會外妻子出軌的夢境閃現(xiàn)越發(fā)具體,兩個線索場景都運用了抽象的黃色光線象征內(nèi)心的狂躁和不安。捉迷藏看似是父親安撫女兒的一種治愈游戲,實際暗示查理和大衛(wèi)這對父親雙重人格的心理斗爭,大衛(wèi)作為心理醫(yī)生習慣從他人身上找毛病,他偷裝攝影機觀察鄰居夫妻的爭吵,希望治愈他人的家庭問題來拯救自我的心靈,但當他打開書房看到未拆箱的書籍和空白的筆記:本我的快樂準則被隱藏在心中最安全的角落,自我以治愈女兒心病的謊言來壓抑本我,最后謊言揭穿使大衛(wèi)隱藏的陰暗面毫不留情地爆發(fā),對于女兒的愧疚和占有欲讓大衛(wèi)極度警覺周圍的人,連女兒的布娃娃都不放過,女兒拿魚鉤穿透昆蟲身體的暴力因子正是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所導致的,結(jié)尾女兒的自畫像出現(xiàn)了兩個頭,提示女兒受父親的暴力影響可能也患上了雙重人格。
人格分裂
2009/5/19凌晨,土豆網(wǎng),看過Red Eye之后,其豆瓣網(wǎng)頁的推薦影片中有此片,遂觀之,不錯,很好的多重人格心理驚悚片,4星。
磨磨唧唧故弄玄虛了一個多小時,就為了兩分鐘的已猜到真相,真相之后又墨跡了20多分鐘,無趣中的無趣。
有德尼羅和范寧的人格分裂電影,雖然一開始以為一部純情片,故事越往后,才發(fā)現(xiàn)本質(zhì),一猜就確定兇手是德,可結(jié)尾那畫又預示范也分裂了,那她又沒殺人呢?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