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茶泡飯的味道
大概就是剛開始看這個劇的某個深夜,我一如既往無聊的點擊著各種網(wǎng)頁,突然就被某種記憶里的味道襲擊了,各種綜合后我把那種感覺歸納為記憶中茶泡飯的味道。那幾個寂寥的夜,我就是被這種突然造訪的味覺記憶所累,對一種食物的念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茶泡飯,日語寫作お茶漬け,很抱歉,關于我和這種食物之間并沒有如同電視劇里一樣可以供人回味的故事,我只是單純的想要找到那個味道而已。我對食物的敏感一向很低,很少有饞嘴的時候,年紀越大這種表現(xiàn)便越來越明顯,如果可能我是希望作為人能夠克服一日對于三餐的需求,不是不會餓,只是對食物的萌點真的好高啊。 如身邊人所言,我活著真是沒意思!
所以突然冒出想要吃某種東西的想法,于我實在是某種稀罕事,例如我并不愛茶,也并不愛白飯,突然冒出的對于茶泡飯的愛是為什么呢?又好像我并不很愛吃餃子,但在一年里可以數(shù)出的那些節(jié)日里,如果不吃餃子,心情總是會有落差的。我很愛吃魚,可到現(xiàn)在也分不出剛剛吃得很干凈的魚到底是河魚還是海魚,當然也更叫不出它的學名?;疱伈皇潜匦杵罚疱伿且欢ㄒ妥詈玫呐笥岩黄鸪缘?,和討厭的人一起吃火鍋,火鍋都會變得討厭起來……食物真的是種影響人心情的壞東西??!
食物也許不是我的生活享受之一,但食物也許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吃到多么珍貴和美味的食物對我的意義遠不及某種食物帶給我心情上的愉悅。食物是有故事的,食物因為這些故事而成為自己的美味,不知道真正懂得食物的人到底賞的是食物呢還是賞的食物的故事呢?
茶和飯都是很簡單的東西,日本人把它們和在一起加上些配料成為茶泡飯,一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食物,就好像經(jīng)常會做的泡飯,但那種清淡的味道是我所鐘愛的。就如同這部叫做《深夜食堂》的日劇,不過是食物和一些故事,只是合在一起的那種感覺,也是我所鐘愛的。
おわり
2 ) 人生如戲,深夜精彩
午夜12點,城市的一隅,屬于一家食堂的時間開始了。菜譜只有豬肉套餐,但你想吃的可以點。這就是老板的經(jīng)營方針。特殊的風格和懷念的味道,招來了不少的客人。大家喝著小酒,吃著自己鐘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憊,談論著遇到的趣事,或是獨自品味憂愁。在食物的香氣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靜和食堂內(nèi)的裊裊暖意間,一出出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有悲有喜,暗合著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盡在這四方食堂間。
光看著簡介就是充滿了人情味,接地氣的一部作品,世間萬物百態(tài),人生悲歡離合,盡在午夜食堂,一個12 點以后,各種各樣的人,盡情吐露自己的心聲,不管是誰,也會找到共鳴,報團取暖,人間有愛也許不是最熟悉的朋友親人,也許就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除了默契,還有緣分,卸下偽裝,摘下面具,又是另一種人生!
3 ) 會呼吸的食堂
最喜歡第五集和最終回
第五集開始出現(xiàn)了三個互不相同的氣場:舉手投足透露著無聊的優(yōu)越感的成功者——美食評論家,靠打零工為生的親和力十足的流浪老歌者,還有就是老板。這幾股擰巴的氣場在評論家回憶中的那個片段公布后便被自然地化解開了,這三個老男人化敵為友式的變化讓我有些感慨和動容。
最終回喜歡的地方有兩點:
一是大家到最后圣誕聚餐時相互間形成的信任關系簡直像家人一樣了。想發(fā)嘮叨想吐露心事時會想到來這里,想見到某人時會來這里,甚至給某人寫信都可以寄到這里!老板就應該作成這樣,這就是店的靈魂。這已經(jīng)遠遠不是獨到的口味和裝修對食客的吸引了,這樣的食堂是會呼吸的,是活的,哪天如果這樣的店沒了,你會像失去一位朋友一樣心痛。
二是小田切紅傘舊箱出現(xiàn)在雪中的那個背影。
“在一個地方呆安心了就想換個地方”
多么美得句子和畫面。每個人的心里估計都會有這么一個不安分的背影在角落里駐扎著吧。
其它還有三個喜歡的畫面:
第二集最后,那只貓回來吃飯時,老板溫和神秘地說“美幸,歡迎回來?!?br>第八集中,父親在電影院里釋然的大哭。
第七集最后,送報的中島很有現(xiàn)實感的愛情和艱辛的生活,被老板平和的旁白道出。讓我感覺愛情和生活就是這樣,有讓你喜悅心動的佳時也有讓你咬牙硬挺的艱辛時刻,不過這一切都沒什么的,像水一樣坦然平和的接受和繼續(xù)就是了。
“世間有如流離迷失的戾(那個字不知念什么,用這個字替一下: P)川,別輕視人生”
平和優(yōu)雅內(nèi)斂的老板,惜字如金的浪人小田切,還有那首舒緩悠揚的片頭歌是貫穿始終的看點。
嗯
如果到了那樣的歲數(shù),變成那樣的男人,過著那樣舒緩踏實的生活應該不錯。
4 ) 深夜美食,瑣碎人生
最近一周,一直在反反復復的看一部日本電視劇。劇情很簡單,講述的是許多發(fā)生在一家深夜小飯館的故事。這家飯館被人們稱作“深夜食堂”,菜單上面只有豬排套餐和酒,老板可以根據(jù)客人的要求利用現(xiàn)有的食材做出各種料理,而且還會和客人一起帶出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一共十集,每集大約有二十五分鐘左右,每一個短短的故事都非常的簡單而又耐人尋味,通過美味的食物回憶起不同的人生,實在是深夜里最美好的精神享受。
日本的東西,我只喜歡動漫和美食。記得千禧年那會兒,我最喜歡的動畫便是《中華小當家》,它完美的結合了兩者的精華,一邊看電視一邊流口水的情況已經(jīng)不止一次出現(xiàn),我甚至在那時就已經(jīng)立下遠大志向,長大后別做什么省長或者科學家了,還是低調(diào)一些,做個牛逼的廚師吧??上抑钡饺ツ瓴耪嬲膶W會做飯,目前最拿得出手的硬菜還僅限于紅燒排骨,連魚都不會做。每每想到兒時的理想未能完成,總是令人潸然淚下。
直到前段時間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部經(jīng)典的日劇——
第一話·紅色香腸和雞蛋燒
第二話·貓飯
第三話·茶泡飯
第四話·土豆沙拉
第五話·黃油拌飯
第六話·豬排蓋飯
第七話·雞蛋三明治
第八話·醬油炒面
第九話·烤竹莢魚干
第十話·拉面
這十話里,最難做的應該莫過于豬排蓋飯了,像黃油拌飯、土豆沙拉、梅子茶泡飯之類的經(jīng)典日餐對于初學者來說都可謂小菜一碟。上周末我就連著做了一天的日式拉面,除了豚骨和海苔,其他配料基本上都有了,味道絲毫不遜于京城某知名拉面館,可惜還是吃不出前一晚看拉面那一集的美妙感覺。
整部劇里,我最喜歡的人是小林薰扮演的飯館老板,他像一個沒有過去的人,一直在不停的微笑與思考,但他臉上的刀疤卻彷佛在訴說著這座深夜食堂里最為驚人的故事?!敖Y束一天的忙碌趕著回家的人們,偶爾一個夜晚,會覺得有些事情要做,有個地方要去……”——我甚至因這部短劇而改變了對日本的看法。我想去日本,只為造訪一次這種開在深夜里的小飯館。我羨慕飯館老板這樣睿智而又內(nèi)斂的男人,也羨慕所有可以在深夜時分悄悄來臨的顧客,他們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大多數(shù)情況下,所見與所聞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每一個故事都像是淡淡的散文,沒有大悲大喜,連離別與死亡都隨著悠揚的音樂而顯得不那么哀傷,但這些情緒卻浸入了深夜的敏感神經(jīng),導致每一段人生都被刻在腦海反復播放。人生不就應該是慢慢悠悠的么?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的。就像黃油拌飯一樣,讓那一小塊油在熱熱的米飯中慢慢融化,再澆上幾滴醬油,則完全可以與豪華的豬排蓋飯相媲美了——這,就是回味的魔力。
劇中最有神秘感的人非小田切讓扮演的流浪漢莫屬了,這個角色在原作漫畫里的名字是“秘の男”。他在最后一集得到了飯店老板這樣的臨別贈言:“人世間,流浪人歸,亦若回流川。”雖沒有參透這句話具體的意思,但依然能感受到整個故事的寂寥與圓滿。像極了這瑣碎不堪的人生,總會回到同一個終點。
說實話,我愛上了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甚至連第一集的小受大叔在我眼里也變得可愛起來了,而他愛慕的那位黑社會老大阿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高倉健那么酷——有的字幕組居然把他的名字譯成了小劉&劉小哥,我倒。記得北北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假如一個壯漢很隨和,那么他讓人心生好感的程度要比一個隨和的瘦子強多了。就像孫紅雷,跟個殺人犯似的,隨和搞笑點,就讓人比較喜歡?!@位阿龍哥在劇中總共說了不到五句話,干的卻都是勞模與英模的活兒,實在讓人沒有理由不喜歡他。
我也有過深夜跑出去吃羊肉串、關東煮、漢堡、蘭州拉面、蛋炒飯、壽司、水餃、羊雜湯、雞蛋灌餅、鐵板燒……的經(jīng)歷,這個并不健康的習慣大約持續(xù)了半年??晌沂冀K沒有找到這樣一家美妙的深夜食堂——里面什么都有,你可以和老板推心置腹,可以和周圍的食客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憤怒,甚至還可以遇到足以改變你人生的貴人。完全沒有。唯一的一次推心置腹還讓我倍受打擊——凌晨兩點,我請羊肉串老板喝啤酒的時候,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在工體附近賣羊肉串的大表哥去年已經(jīng)買了輛奧迪,而在三里屯附近賣小籠包子的二表哥今年也開了家公司,而他,今年打算跟第四個女朋友結婚。
我覺得,上面這組故事也夠拍一集電視劇的了。除夕之前我打算寫個關于中國版深夜食堂的劇本,每一集的題目暫時就用上一段開頭提到的那些食物好了。不過,羊肉串一定要放在最后一集!但是有個問題,人家《深夜食堂》的贊助商是某方便面品牌,所以才把拉面放到了最后一集壓軸,可我的羊肉串,有哪家品牌會植入廣告嗎?真是萬事開頭難啊。
5 ) 我來做筆記吧既然沒有人做
S1E1:甜雞蛋燒,煎魚卵,煎紅香腸
——結束了一天,匆忙趕回家的人們,只是因為想做點什么而游蕩在這城市中。
S1E2:鰹節(jié)飯(貓飯,木魚花飯),
——結束了一天,匆忙趕回家的人們,也有人似乎覺得還有什么事沒做完,而想要繞點遠路再回去。
——人世如尼羅河中沉浮,不要輕視人生?。?br>——最重要的是想要唱歌的心情,這個千萬不要忘記。
S1E3:茶泡飯
——對美貌的喜好能超越性別,世上讓人搞不懂的事真多。
——女人之間是不是就沒有友情呢?沒有吧,只要這世上還有男人存在。
——想得更單純點不好嗎?就像這茶泡飯一樣,沒必要考慮得太多,美味的東西就是美味,這不就夠了嗎?
S1E4:土豆沙拉
——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嗎?總是會流淚呢。
S1E5:牛油拌飯,炸豆腐
S1E6:豬排蓋飯,親子蓋飯
——世上,若兩人相依。吉野川。
S1E7:雞蛋三明治
——茶泡飯三姐妹的擇偶標準:帥,穩(wěn)重不多話,笨笨的,雖然有女人緣卻只想著唯一的女人,年薪1000萬日元以上,個子比較高,房子帶花園,絕對不能是長男因為公婆很麻煩,而且在國外有別墅。
——世上,下流,中流,若如有棲川。人生無常。
——真的那么在意,不應該去挽回嗎?在這里喝酒,是為了面子嗎?!
——麗莎,有好好地說了再見。曾經(jīng)被那樣的女孩子喜歡,不是應該很驕傲嗎?雖然自己真正在意的人,錯過了以后也很難見面。
S1E8:醬油炒面+煎荷包蛋
——流逝的美好時光很容易讓人流淚啊,而對他們而言,倫子就是那青春吧。
S1E9:烤竹莢魚
——抱著想要很多的心情是不行的呢,要適度就會恰到好處。
——能讓女人命苦的,哪個時代都是男人啊。
——人世間,酸甜苦辣。若長良川。
——要想做我店里的客人,必須得尊重別人。
——你應該更為自己驕傲呢。
——河魚從邊,海魚從身。
S1E10:拉面,燒烤蟹肉
——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內(nèi)心吧,從很早以前就是這樣了。
——無法回頭這樣的借口,對每天什么都不做,只知道唉聲嘆氣的人來說是在逃避吧。
——這才是真正的無聲劇吧。(大家吃蟹的場面)
——人世間,流浪人歸,亦若回流川。人生還很長哦。
6 ) 浮世
這是近年來看過的最像散文的電視劇?!渡钜故程谩罚×洲怪餮?。
日本的深夜劇,一集三十分鐘不到。搖晃的鏡頭里是日本的繁華夜景,然后慢慢靜下來,轉到深巷一家小小的食店。
食店的設定其實有些做作:菜單上永遠只有一樣菜,但無論你要點什么,老板都會給你做。這樣做作的設定一下子把這家小店從現(xiàn)實里抽離了,我們于是知道,又是聽故事的時候了。
只看了前兩集,赤色香腸,貓飯。獨立的單元小故事,有些傳奇的色彩,但表達得像極了這個民族的特色:清冷,疑惑,含蓄。
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想嘗試一種浮世繪的風格,想用影像再寫一本浮世澡堂或浮世理發(fā)館。從這兩集來看,每一集都有一個主線人物,愛吃某一道菜,日子似乎平平淡淡,話不多,但身世傳奇。結局總有些憂傷,但非??酥?。
它的文藝味道在于有眾多的“看客”。食店總有各式各樣的吃客,都是些平凡卑微的人物,連傳奇都不可以有,但他們在評點傳奇。他們有一些再平常不過的思考邏輯,也會一時興起說出意味深長的話來。這種細細碎碎的平庸在加上主角細細碎碎的傳奇,不知怎么,非常打動人心。
好像日子就會這樣過下去,悲傷也好,痛苦也好,開心也好,得意也好,都沒什么值得痛不欲生或欣喜若狂的。
同樣的電視劇處理辦法各地自然也有,因為圍繞一個固定的場景展開故事可以使敘事集中,比較好處理,但往往流俗:店長就是男女主角,吃客不過是配角,大家都陷在男女之情中不能自拔,中途又有若干小人撥亂其中,到頭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
但《深夜食堂》終于有了一個不談戀愛,沒有身世(不過我想總有一集會說到他的身世的),對發(fā)生的故事不進行任何評價的店長。而吃客的故事也不過就是一點人生際遇,往往和愛情沾不上邊的。
日本人拍這樣看似意味深長的作品總能拍得非常好:什么都提到一點,但什么都不能解,人生人世千頭萬緒,到了最后依然沒辦法說這是怎么一回事。像極了日本的冷食,顏色清凈明亮,很舒服,很善意,但你知道它是冷的,甚至有些腥。
誰也說不清人這一輩子是怎么一回事,只能說就是這么一點清冷的味道,與任何人無干。
對了,也許像日本的誹句。我們這種從小念慣了唐詩宋詞又對日語一竅不通的人讀起來會感覺非常莫名其妙,因為你幾乎說不出這個句子有什么特別的意思,但你有不得不承認有它的美感在,美感就在形式里,在詞語本身。
當然你也不必把它想得太超凡脫俗,電視劇沒有超凡脫俗的權利和義務,他要賺錢,要賺眼球(尤其在這色情電視劇泛濫的深夜時段),他不會以一個終日無所事事的家庭主婦為主角(如果有這樣一個主角,她必定要紅杏出墻或者出別的什么事),所以第一集有艷舞女郎,有黑社會,有男同性戀,有黑夜里的殺人未遂事件;第二集有漂亮的女孩子,有一夜成名的童話,有絕癥。這都是所有電視劇都不會放過的因素。
但導演的聰明在于,這些熱鬧的元素回歸到了一個很安靜的幾乎是凝固的終點:深夜食堂。這好像是對日本急功近利的“現(xiàn)代病”的一種無言批判,又好像是對人生無常的一種惆悵。
如果實在厭惡那些嘈雜而且千篇一律的電視劇,《深夜食堂》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7 ) 來談談吃
東京 新宿 一條破落的弄堂 一座破舊的小居酒屋
一天結束了,大家都在趕回家的時候,主廚的生意剛剛開始,深夜食堂在午夜12點開張,早上7點打烊。店小的只有一個人。
只要是你喜歡的就可以點,我就會做給你吃。
今年秋季檔的深夜劇,《深夜食堂》用一種和美食有關的故事,淡淡的有些悲傷的音樂。晚上來吃飯的,有晚歸的戀人,黑社會分子,結伴嫁不出去的三個女人,一起喝一杯的同事,無所事事不愛睡的藝術家,熬夜的大學生。
第一回:炸香腸和雞蛋卷。
炸香腸就是我們平時燒烤,或者路邊攤都會賣的那種,用十字刀切開,再用平底鍋煎出來就會變成章魚的樣子,有點油膩,做夜宵的時候配上一杯冰啤酒是最好的了。
雞蛋卷,和我們平時吃的那種攤成蛋皮再卷起來的不同,倒是有點類似于我們吃的蒸蛋。而是用一個方正的磨具,在煎的時候就一層層疊起來的,上次在和膳就吃過一次,口味很清淡,但是很香,不會有蛋腥氣,也不會有油膩感,但口感比蒸蛋更厚實,擺盤形狀也更好,可以切成一段一段的。
第二回:木魚花拌飯
用鰹節(jié)干刨下的木魚花,覆蓋在飯上,撒上醬油,一道香碰碰的木魚花拌飯就做好了。在深夜或凌晨吃這樣一碗飯一定會覺得很滿足。
第三回:茶泡飯
茶泡飯是我不太喜歡吃的一種,或許覺得用茶水泡飯吃總是怪怪的。不過在泡飯里加上些海苔,芝麻,再加點三文魚丁,其實味道還是不錯的。
第四回:土豆沙拉
土豆沙拉,和上海人愛吃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我們平時吃的土豆色拉都是切成快裝的。整個土豆煮熟后剝皮,趁熱碾碎,然后拌上洋蔥,洋蔥很快就會受熱變軟,口感也會更好。黃瓜、火腿和胡蘿卜并不切成丁而是很薄的片狀,這樣在上面可以沾上更多的土豆泥。等土豆泥完全冷卻后,拌上色拉醬,一道土豆色拉就做好了。
日式的土豆色拉,在上海吃過最好吃的一家還是在古羊路得那家日式意大利家庭料理店。其實土豆色拉也可以不用色拉醬,凱撒醬或者法式色拉汁都蠻好吃的。
話說第四回的劇情很雷人。夜間小店的一個老客戶每次來都會點兩份土豆色拉,被別的客人認出,是上世紀AV界的銷售冠軍男主角,也被稱為男人的偶像。結果當場有一個小年輕到底就拜師要學藝做AV男優(yōu)。而因為成為著名的AV演員,那位客戶20年都沒有臉回家拜見父母,這土豆色拉,幾乎代表了他所有兒時的回憶。
第五回:牛油拌飯
牛油拌飯很雷人,充分體現(xiàn)了小日本的小農(nóng)思想,所謂的牛油拌飯,就是在白飯上拌一點黃油,然后撒一點點醬油,拌著吃。這個都能算是美味么?
那我覺得世上有一種更美味的東西,叫豬油渣拌飯?。?br>
第六回:豬排蓋澆飯
不說了,這個是我的最愛,現(xiàn)在午飯如果到日式料理店吃套餐,也是經(jīng)常會點的。相比較,單位樓下的柚子的豬排蓋澆飯做的一般,馬路對面的那家反而更好一點,洋蔥煮的正到位,也不會把蛋和豬排的味道蓋掉。以前周末在交大讀書,午飯在味千解決的時候,豬排蓋澆飯也是味千里少數(shù)感覺味道還說的過去的。
第七回 雞蛋三明治
雞蛋三明治做起來很簡單,是很適合在夏天吃的主食,我第一次吃還是同事給我們做的,切片面包去掉外皮,白煮蛋切碎之后拌上色拉醬,最好吃的是拌上千島醬,然后作為涂料涂在切片面包中間。根據(jù)口味另一層可以加切得很薄的蒸蛋、片狀奶酪或者荷美爾的火腿片。也有加黃瓜片的,比較爽口。前一天晚上做好,切成小三角型,用保鮮紙一個個包起來,第二天就可以做美味的早餐或者白天的零食了。
第七回的故事很詭異,說的是當紅女明星和送報員窮學生的故事。女明星深夜無聊逛到小店,點了一份豬肉燒,旁邊的窮學生拿出自己點的雞蛋三明治兩人共享。女明星對小男生一見鐘情,此后每天凌晨到小店來等候一起分享雞蛋三明治。交往數(shù)月之后,女明星還是嫁給了IT社長,而窮學生繼續(xù)過著每天讀書+送報的如同地獄般輪回的日子,堅強而又痛苦的堅持著。只是后來,再也不點雞蛋三明治了。
順便說說那道豬肉燒,也叫土豆燉豬肉,這道菜是深夜食堂墻上菜譜唯一有的一道菜。五花肉切片,在鍋中加黃油,將五花肉略微煎出香味,加入土豆、魔芋、香菇和胡蘿卜,再加大量的清湯燉煮。等湯燒成白色后慢慢加入白味噌。收汁燒濃。算是很下飯的一道菜,也很適合冬天的時候吃。主要是昨天看《不毛地帶的》的時候也看到這道菜了。
第八回 醬油炒面
日式炒面是加卷心菜的,醬油加的也比較少,口味還算清淡。我更喜歡炒烏冬的口感。這一回的醬油炒面,主廚在上面還加了一個荷包蛋,是那種只煎一面的溏心蛋,用筷子一夾,蛋黃就慢慢滲到下面的面上,和油滋滋的炒面還有卷心菜混在一起。在上海很多做石鍋飯的地方也會在上面加一個糖心蛋,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最終回 拉面
這一回的標題叫拉面,但我實在是太失望了,拉面竟然是用方便面煮出來的,雖然我也知道小店不可能有條件自己做面,可湯頭總該自己煮吧……
所以我覺得最終回明明就應該叫燒烤帝王蟹,那個燒烤場面實在是太壯觀了。以至于我對這個可以在煤氣爐上做燒烤的中間加火棉的網(wǎng)格非常好奇,不知道在上海是否也可以方便買到。
深夜食堂,也隨著冬天的來臨結束了。
注:中間漏了第九回,因為相隔時間比較長,我都想不起來是什么了……
晚上看這個真是罪過。更要命的是,有幾集哭得像淚人
煎魚卵脫衣舞小姐/章魚紅香腸黑道大哥/雞蛋燒娘炮大叔/貓飯演歌明星/茶泡飯三姊妹/土豆沙拉A片天王/黃油拌飯美食家/豬排蓋飯拳擊大叔/雞蛋三明治送報小哥/醬油炒面加煎雞蛋加海苔明星大嬸/烤竹莢魚干脫衣舞天后/拉面黑道小哥/打醬油的小田切
要不是看了中國的 我都沒想上來刷好評
09最佳日劇。吃一道窩心的菜,品一段人生故事。短短二十分鐘下來,不知不覺消去奔波疲憊且食欲大振。日本料理里確實有道的追求,能讓人心態(tài)平和。臺詞:人世間/流浪人歸/亦若回流川。不要小看人生哦!
看了黃磊版一哆嗦趕緊過來刷個五星
不大喜歡日本的表演方式,表演的痕跡過重,過于刻意。二不愛講太多的大道理,人生活得輕松不易,再處處被傳輸大道理便有些累了。這部劇很有誠意,但不是我的菜。國產(chǎn)那玩意兒就不評價了,丟人。
人生還很長,無論是一客拉面,一碗茶泡飯還是一疊章魚香腸,都如同一抹抹俳句,參透世間生活百態(tài)?!居耙曅∑贰?/p>
太贊了!太美好了!只有亞洲才拍的出這種極品!希望出續(xù)篇??!
張信陵說原書的風格是冷峻的幽默,而頗能自持。好玩,深夜劇偏偏是濃得化不開的溫情,大異其趣。這種變化,像是把一顆向陽蛋,打成了蛋花湯。也像是毛姆叔叔戲謔的眉眼低垂,換上了蘭姆先生含蓄的微笑。
看了一集深夜靈堂 我來壓壓驚
這家店不光溫暖你的胃 還溫暖你的心
其實腦袋中的所想像的改編,應該是一個類似《曼哈頓愛情故事》這樣的東西的,特別是特定局限空間場景戲(咖啡館/飯館)群像和六度分離方面的相似性,因為原作的故事過于零碎并且充滿太多的“過度”巧合,如果改編成寫實劇同時又非喜劇,怎么增加單元故事間的聯(lián)系性實在是大難題。
非常棒的片子,都不舍得看完,小小的故事小小情節(jié)卻這么深入人心,好希望每天睡前都可以看一小集
火速看完。章魚紅腸在鍋里煎炸舒展開觸角的樣子教人好有食欲。迷樣大叔刀疤歐吉桑。小田切讓的扮相超F(xiàn)EEL。 OST里的那把唱腔好讓我著迷。劇情走的是平實溫暖路線題材很容易撞進心上。我也是個進店也只執(zhí)著一種食物的單一份子。
看完中國版,就更絕原版的好了,能給六星嗎?!
散文詩般的臺詞太具殺傷力了?!笆フQ夜一定要過的幸福嗎?”“世間有如,流離迷失的戾川,別輕視人生啊”“一定會撫平那些傷痛的”再或者“果真是年紀大了,很容易流淚啊”同時又是一部有歡笑有淚水,不會太過清高也不會冷感過度。總之大愛~
#回顧#從黃磊那里受的暴擊,還是需要從這里治愈~
淡淡開場,淡淡收尾。小火慢燉,小口酌飲。
小人物,大人生,大世界…沒有電影的完美結局,沒有特意的勾畫,一切,是那么真實、自然…好像就在身邊…
食短情意長;“黃油飯”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