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吃完這碗沒有雞湯的什錦面,很有“人生的感覺”
電視劇前幾集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為了成為專業(yè)小提琴演奏家的雅志從長崎一個人來到東京求學(xué),但是上了高中之后,莫名其妙地被其他事情占據(jù)了練習(xí)小提琴的時間——指導(dǎo)了一下練習(xí)落語的同學(xué)就被拉入了落語研究會,幫助基友追女生就替基友寫表白歌,提了一個關(guān)于文化祭的建議就差點被拉去當負責(zé)人。
雅志一邊無法拒絕朋友的請求再加上做這些事情也給他帶來很多快樂,一邊又自責(zé)自己沒有專心練琴。雅志并不是毫無音樂天賦,如果這樣的話,經(jīng)濟狀況不來就不太好的父母也不會把兒子送到東京學(xué)音樂。同時雅志似乎也沒有在小提琴上展示出卓越的才能,他幻想中的和小時候自己的對話就透露出他是因為沒有考上公立高中才上了私立高中,而這讓考上藝術(shù)大學(xué)變得更艱難了。我想之所以在看這部劇的時候非常感同身受,是因為它展現(xiàn)了在一個領(lǐng)域內(nèi)的只有平均能力的普通人內(nèi)心的掙扎——他并不討厭正在做的事情,有些時候做這件事情也很開心,但是這種程度的喜歡完全不足以支撐他放下一切其他生活而全力投入,這體現(xiàn)在雅志每次拒絕小提琴之外的活動都是來自外在的壓力,想到父母為了擔(dān)負自己的學(xué)費在辛苦掙錢,自己一定要考上藝術(shù)大學(xué)不然就讓他們前功盡棄,而不是真的不想做那些事情。但事實是在這個行業(yè)只有最頂尖的精英才可以生存,雅志知道要面對極其激烈的競爭根本沒有什么十足的把握,尤其是看到同齡人已經(jīng)在世界比賽中奪冠,更是感覺在自己沒有希望達到目標,所以才要想到要放棄小提琴。
在東京上高中時,老師說:“真正的學(xué)習(xí),是要找到最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可能無法立即找到,但是你們要繼續(xù)尋找,各位一定要找到啊,對自己獨一無二重要的事?!痹诜艞壭√崆僦螅胖舅M行的一切都是都是在尋找那件“獨一無二重要的事情”。做建筑工人和在飯館打工這兩件事他都很擅長,也可以填飽肚子。面對有可能留下做正式員工的機會,雅志開始猶豫,畢竟這是一份可以做好也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對于很多人來說能夠從事這樣的工作就已經(jīng)足夠幸運,但是雅志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這實際上是拒絕了一次為生活的妥協(xié),而選擇了繼續(xù)堅持尋找那件“獨一無二的重要的事情”?!断氤允插\面》并不像一個勵志劇一樣在適當?shù)臅r刻制造沖突和轉(zhuǎn)折,一切情節(jié)設(shè)計都直接導(dǎo)向主人公的成功結(jié)局——既然是著名民謠歌手的故事,那么失敗的小提琴手的事業(yè)必然就是開始民謠創(chuàng)作的契機,主人公應(yīng)該立刻答應(yīng)朋友們邀請他加入樂隊的請求,然后經(jīng)歷一些挫折之后開始走紅。這部源于佐田雅志真實經(jīng)歷的劇用了幾乎一半的時間講述雅志一邊要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一邊面對未來滿心困惑。真實的生活不會是一本寫好的自傳,面對下一面的空白大多數(shù)人都是一片茫然,只能慢慢地探索和嘗試。對于那個時候的雅志,玩樂隊只是高中時候一次愉快的回憶,平時和朋友一起唱唱歌也很開心,就像講落語一樣的是一個愛好。
真正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回到長崎之后,和古田一起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讓雅志重新發(fā)現(xiàn)了音樂。這次兩個人的相遇源于雅志餓到不行時抒發(fā)情感寫下的旋律,歌詞描繪的是夾雜著童年回憶的長崎生活,兩個人一直創(chuàng)作以至于忘記了吃飯,最終寫出了《紫陽花之詩》。寫出完整的歌曲之后,他們也完全沒有想過出唱片之類的事情,說寫歌也不是為了讓別人聽,可見此時音樂是雅志發(fā)自內(nèi)心自然流露出的情感,雅志真正離開了以成為演奏家為終極目標的單向人生路途,開始用音樂來表達自己,使生活成為音樂,也用音樂本身來豐富生活。這種變化也體現(xiàn)在他又可以重新拉起小提琴,把小提琴也加入自己的民謠創(chuàng)作當中,“從來都沒有后悔過學(xué)習(xí)小提琴”,“感覺似乎和這家伙又重新成為了朋友”,這是和過去的失敗和解,也是和音樂的和解,和音樂重新成為朋友。
這最終回答了第五集的問題“生存的意義”。這一集里非常喜歡的一個情節(jié)是,雅志本來聽說參加游行有面包拿才去參加游行,但是聽到別人質(zhì)疑游行又能改變什么,雅志還是為了那些游行的人辯護,他不愿意看到別人行為的意義因為沒有結(jié)果就被輕易地否定,但是雅志也不禁也要問自己生活到底是為了什么,最后又補上了一句“接下來要怎么活”。從追問做一件事為了什么,到思考該做些什么,到最終不再為了達成被安排好的目標而是追隨自己的真心去做一件事情,這大概就是雅志的成長。
這部劇看到經(jīng)常淚目的點就是給予雅志支持的家人和老師,劇中有兩次雅志帶著小提琴回到長崎,這兩次旅程都是和當年為了理想來到東京完全相反的方向,但是父母和老師都沒有把這看成是向目標前進道路上的一次退步,而是尊重了他的選擇,老師還贊賞他自己獨立地做出了一次重要的人生決定。如果所有人都逼迫雅志重新回到以成為演奏家為唯一意義的單向線性生活,雅志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發(fā)現(xiàn) 探索對自已最重要的事情并且全心投入這件事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看上去無所事事的房東兒子說的話倒是很契合這種意味:“在投接球這個行為里,包含著多深的哲學(xué)意義啊。這么循環(huán)往復(fù)的,不是很有人生的感覺嗎?”
2 ) 劇評
日本重量級民謠歌手、演員、作家佐田雅志自傳改編的傳記片。短小的9集日劇,看完打開qq音樂聽著佐田雅志的歌曲呆懵很久,不愿意就這么結(jié)束。
剛被小惡魔蘇打(《錯亂的一代》)shock到又被這個上世紀的音樂少年撫慰,好似冷冬里喝下的一杯溫?zé)岬奈柑?,舒適治愈。
盡管劇情都是講佐田雅志年少的經(jīng)歷,可為什么覺得落語、作曲、唱歌、綁腳手架、煎魚、彈吉他也都是蘇打強項呢,濾鏡這么厚說好的不做腦殘粉呢?
冷靜的客觀的評價---絕對好看的劇,篇幅短不是裹腳說教人生長篇,暖洋洋的平實瑣事,青春的未來迷惘,復(fù)古的蘊味,老時光的風(fēng)情,劇中的父母老師朋友和老板也都像是你我生命中曾經(jīng)溫暖的遇見,只不過我們可能沒有佐田雅志這么幸福,遇到的全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人。
蘇打演戲真是太自然太讓人舒服,從頭到尾就像在看自己的人生。要感謝的人很多,無論好壞,無需埋怨,他們就是成就今天的你的每一道光。
3 ) 無所事事也是事,青春就這樣過去吧——《想吃雜燴面》
慢慢的、像流水一樣的電視劇。
頹廢的時候,以前的自己出現(xiàn)了,其實是自己和自己在做心理斗爭,害怕自己的夢想漸漸死亡,實際上已經(jīng)走上了夢想死亡的路程了。越長大,顧慮會越來越多。當雅志決定放棄小提琴時,他對父親說:小提琴太費錢了。父親說:是不是你對自己沒有自信了。
當天才同齡人已經(jīng)在舞臺上綻放出光芒,自己還在迷茫途中,多么崩潰,卻又無能為力。沒辦法,天才只是少數(shù)人,普通人只能爭取其它的位置。
我有一次乘公交車,后排有父子倆,兒子大概六七歲。
兒子:爸爸,你的夢想是什么?
父親:我沒有夢想了,準確地來說,如果我說我有夢想,那我就是騙你的。
兒子:你之前說你想當海軍的。
父親:這是一個籠統(tǒng)的……那你的夢想是什么?
兒子:繼承你。
父親:把腳放下去。你這個樣子怎么繼承我。
夢想太遠太不現(xiàn)實了,還是吃飽最重要。
房東兄弟倆說擊球接球是有很深的哲理:是重復(fù)的人生的縮影。
就是不斷不斷地否定、改變。甚至連自己的原則想法也全然改變了也是正常的。從“比起什么都不做,為了改變這個世道而行動,才更重要”變成“這世道怎么可能因為做了什么事而改變,都是白費力氣,最終還是回到原點,什么也沒留下”。則就是所謂地變成熟了嗎?
雖然生活很苦,但周圍都充滿人情味,家人、朋友、居酒屋老板、當鋪老板、建筑工頭……總是會出現(xiàn)一點點幽默來化解。
青春片不止戀愛、暴力、代溝,普通人的青春就是這樣淡淡地,無所事事的就過完了,“我們真是沒用到可笑”。
我恰好也處于雅志這個尷尬的時期,全然看不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又不想將就。斯卡布羅集市彈起來的時候,我以前也是一個彈吉他唱歌一下午的少年啊。而今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做著決定?!坝植皇沁@次成功了,我們就能一帆風(fēng)順了”,說的也是。
附上一張在臺州吃的麥蝦面,真好吃。
4 ) 一部溢滿溫情的回憶錄
是很盡力的做到了時代感,雖然我對昭和時代不了解。
本劇是按照原作者的回憶錄改編的,好像還十分忠于原著。我覺得很,感人,震撼的一點在于?作者在知天命的年歲會想起少年時光,想到的竟然全是一路走來遇到的好人。不知道是他真的為人太溫和寬厚,還是他真的就這么幸運的一路走過來呢?我不知道。起碼作為我自己來說,我不覺得我遇到的都是好人。現(xiàn)在回想青春期,我覺得我能走過來只是在遇到的一堆壞人中偶爾有那么一兩個好人支撐罷了。我現(xiàn)在的年齡還不到知天命的一半,但是我回想起過往已經(jīng)有那么多痛苦。非常羨慕原作者能有這樣的心態(tài),或者說更該羨慕的是他一直遇到好人的經(jīng)歷?我覺得更多的還是經(jīng)歷吧。
本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從高中開始的一段迷茫時期,一直到最后大學(xué)畢業(yè)前后找到人生的目標開始寫唱民謠的故事。當然主人公本身是有天賦的,這個不能否認。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他身邊不斷的遇到的人,對于迷茫期的他,都非常的寬容和支持:你覺得小提琴不是你的真愛?放棄吧,沒關(guān)系的。你找不到你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沒關(guān)系,慢慢找吧。你找到了一個看起來非常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目標?沒關(guān)系,先試試吧,我們可以慢慢等,慢慢試著接受。雖然我們現(xiàn)在實在理解不了,但是這是你摯愛的事業(yè),我們一定會認真努力試著接受它理解它的。
作為一個幾乎在反面的環(huán)境中走過來的人,我想說這才是我想要的理想的家庭親友環(huán)境!不需要很有錢,佐野家就很窮;更重要的是親人之間有沒有信任、溫柔和支持。劇里憲叔和蘇打是先飾演父子然后才在民王中二度飾演父子。比起我先看的民王里父子倆的日常就是吵鬧的雞飛狗跳打得天翻地覆(誤,什錦面里父子二人的對手戲其實是很少的,等到劇情過半的時候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戲,也可以說是唯一一場一對一的不龍?zhí)椎膶κ謶颉5沁@場戲非常的有分量、有力量,完全體現(xiàn)了《重版出來》里所說的,溫柔才是力量的源泉。沒有咆哮憤怒,沒有橫眉立目,就是淡淡的溫柔的凝視和對白。雖然我不知道親情到底是什么樣子,但是我希望它是這個樣子。
一般來說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苦難一直是保有一個非常正面的態(tài)度的,認為苦難才是才華的土壤,沒有成噸成噸的挫折人根本無法成才。作為受害者我一直覺得這不過是加害者對自己行為的粉飾,因為一代代加害者太多并且occupy the higher position這種毒瘤才流傳下來。而這部戲非常觸動我的地方在于,這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訴你,告訴我,才華除了苦難之外,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土壤。
本劇里面蘇打的演技還是相當驚人的,因為一般來說,越是火候不夠的人,越只能在爆發(fā)的戲份中表達演技。而蘇打在這部全部都是“收”的表演中能夠毫無表演痕跡,我覺得真的是非常厲害。另外作為設(shè)定,13歲的小雅志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和17歲的、18歲的、20多歲的大雅志對話,飾演小雅志的小朋友真是可愛到爆。最后一幕,那個曾經(jīng)一直不理解現(xiàn)在的自己的過去的自己,看著現(xiàn)在的自己意氣風(fēng)發(fā)的找到了要追求的目標,走上舞臺,曾經(jīng)的自己躲在幕布后面,對現(xiàn)在的自己充滿了肯定和期待,那一段真的看得我淚奔了。
總而言之這部劇就是像流水賬、日記一般,毫無戲劇沖突的向前。但是這不妨礙它好看,非常好看。在看夠了各種劇情反轉(zhuǎn)、謀算、連環(huán)套之后,這個劇已經(jīng)表達了原作者的思想:如果每個人都真誠溫和,世界也可以是一個美好的樣子。
最后,附一段我非常喜歡的雅志高二結(jié)束之前班主任的講話。圖是我自己截的自己拼的。真是羨慕他能有這樣的老師啊。
5 ) 很暖很暖的劇
緩慢行進的劇情,情緒慢慢地延伸到第八集,讓我感觸到不行,淚目了好幾次。
主人公放棄小提琴放棄音樂后的掙扎,與目標單一直接11歲的自己對話,濃濃的不自信,自我否定。卻始終不愿意低頭接受建筑工人卻月薪6萬的工作,也因為否認料理店老板而不接受他的工資酬勞。他的內(nèi)心還是喜歡音樂的。
幸運的是,身邊的人都充滿愛。樫山用自己的貝斯抵押,換回雅志的小提琴,并說雅志明明就一開始就有音樂天賦,自己拼命努力想有卻沒有的東西。爸爸媽媽自始至終沒有質(zhì)疑過雅志的決定,雅志在東京迷茫受挫,想回老家休養(yǎng)并重新開始,爸爸媽媽馬上就接納了他,只有擔(dān)心和牽掛,沒有半點譴責(zé),很暖,這里我哭到不行了。
6 ) ちゃんぽん食べたか
因為雅志的溫柔,所以,看到在準備落語的社員會過去指導(dǎo)一下說這樣說會更好;因為雅志的溫柔,所以,看到一直告白失敗的同伴可以過去說自己作的曲或許更打動人心也說不定順便再幫同伴寫歌告白;因為雅志的溫柔,所以,看到老師跟師母鬧別扭,總會想著不要傷害到師母反復(fù)斟酌怎么跟師母講比較好,最終因為不會說謊還是暴露了。
一個人遠離家鄉(xiāng)自己獨居的生活其實更加孤獨與寂寞,什么事都要自己解決,還要好好練小提琴。練琴這個過程本來就是孤獨的,孤獨的不斷練習(xí),不斷練習(xí)才能得以進步。在青春年少時期,這些孤獨所帶來的無力感與不適來得快,但也去得快。同伴在一起的能量總能抵擋掉一些無力感,與朋友相處的快樂其實也更能幫助到音樂,音樂表達出來的情感總是需要生活中的情感積累。
可是啊,現(xiàn)在看到第六集,整部劇的基調(diào)都是溫暖又溫柔的。雅志的溫柔總是四處散落,師母也說,聽雅志的小提琴總是覺得很溫柔,不自覺就被治愈了。看下來也確實是這樣,因為溫柔,本來就只想好好練琴,卻被后輩拉進落語社里指導(dǎo)后輩練習(xí),被同伴拉去組樂隊參加比賽,因為肚子餓被同伴拉去參加游行因為有面包可以吃,因為溫柔,所以總是對周邊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所以覺得能被治愈。雖然青春苦痛,但我們每天都還是在積極應(yīng)對著。故鄉(xiāng)的父母相信著自己,雅志因為白天對難得來東京一趟的母親態(tài)度不太好,深夜睡不著,在電話亭旁站了好一會兒,打了電話回家,跟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會好好努力的。
總是在倦怠的時候,中學(xué)時候的自己就會跑出來質(zhì)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在好好練習(xí),無助的時候就吶喊,ちゃんぽん食べたか,因為太想吃了老師請吃飯,想到的也是ちゃんぽん,聽到同伴說家里是開拉面館的,問的第一句也是長崎ちゃんぽん有嗎。
雖然一開始是沖著本鄉(xiāng)奏多去看的,但最后倒也覺得每個人都是主角。
看著看著順便自省,然后再思考多一些,也還算是不錯的一部劇。治愈系列再加上一部。
謝謝你。
ちゃんぽん食べたか,我也是。
7 ) 紫陽花の詩
在知道這是根據(jù)佐田雅志的故事改編之前,我根本沒有想過要看這部劇。下意識的以為這又是一部關(guān)于美食、廚師這樣主題的劇。在這個貧瘠的夏季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開始仔細的看簡介。
什錦面,其實是長崎的特色之一,題目無非借喻。無疑這是講述年輕時候的主人公迷茫的人生,本來就艱難的生活,壓力下的猶豫,什錦面就像是一種慰藉,象征著家。劇里確實也是,男主的家無時無刻的都在給予包容和支持。想想為了學(xué)習(xí)小提琴付出的代價,卻在最后敗給了男主覺得不可能的天賦。從心里講,我是羨慕男主的,如此寬容的家庭氛圍,如此無私的父母。另一個角度講,如果不是這樣的環(huán)境,也沒有后來的主人公。
海報中的四個男主都有著各自的羈絆,佐野雅志的背負父母希望的小提琴,古田政美在家人和音樂之間的沖突矛盾,樫山滿的愛好音樂卻疏于天賦,菊田保夫為了父親的米店而放棄大學(xué)之路。有時候可能只看到自身的種種難處而羨慕別人,這是常態(tài)。不一樣的是互相理解。這就像極了我們?nèi)粘5纳睢D昵嗟臅r候總是要去經(jīng)歷,要去付出,要去吃虧,不斷地嘗試和放棄,失敗也是對自己新的發(fā)現(xiàn)。當你開始和青春說再見,就又開始新的生活。長大總是伴隨著更多,我們總是畏首畏尾的生活,考慮太多這樣那樣的因素,照顧身邊周遭的細枝末節(jié),太多的束縛綁住我們的手腳甚至整個身心,于是我們開始嘆氣無奈,接受現(xiàn)實的不如意。這或許是所謂的財富,也可能只不過是一段不足為人道的過去而已。
對于昭和時代很偏愛,那時候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新奇的變化,人們也開始接受更多的新鮮想法。那時候的生活有落語,也有rock和folk,真的就像是一個花花世界。不過再多的星星有時候抵不過一碗什錦面。
以上都是啰嗦,重點是下面:
最后其實唱了兩首歌,一首是紫陽花之戀,一首是追伸。
來貼個歌詞吧=。=
《紫陽花の詩》
詞/曲 さだまさし
蛍茶屋から 鳴滝までは
中川抜けてく川端柳
他人の心を胡麻化す様に
七つおたくさ あじさい花は
おらんださんの置き忘れ
思案橋から眼鏡橋
今日は寺町 廻ってゆこうか
それとも中通りを抜けてゆこうか
雨が降るから久し振り
賑橋からのぞいてみようか
南山手の弁天橋を
越えて帰るは新地を抜けて
出島の屋敷は雨ばかり
むらさき 夕凪 夢すだれ
むらさき 夕凪 夢すだれ
——1974年(昭和49年)
《追伸》
詞/曲 さだまさし
撫子の花が咲きました
芙蓉の花は枯れたけど
あなたがとても無口になった秋に
こわくて私聞けませんでした
あなたの指の白い包帯
上手に巻いてくれたのは誰でしょう
風(fēng)に頼んでも無駄ですか
振り返るのは嫌いですか
どこにもある様な事ですか
私 髪を切りました
たとえば今日のあなたのこと
他の人と楽しそうに笑ってた
あなたの聲が眩しくて耳をふさぎました
下手なくせにあなたの為に
編みかけた白いベスト
やはり夢でした ほどき始めましょう
あなたに借りた鴎外も
読み終えていないのに
最後のわがままですあなたの
肩巾教えて下さい
風(fēng)に頼んでも無駄ですか
振り返るのは嫌いですか
どこにもある様な事ですか
私 髪を切りました
——1975年(昭和50年)
喜歡這部劇的各位君一定要去補《蜂蜜蛋糕》阿?。∈切r候的故事喲??!
劇太類型化,那些從歲月里截取出來的泛黃照片帶著主人公最美好的懷念一一呈現(xiàn),所以才那么溫暖充滿善意。蘇打和本鄉(xiāng)同框各種默契,可惜佐野和古田幾年后分道揚鑣??ㄋ竞艹霾??!覀冋娴暮吞嗳耸挛锔鎰e了。
沒看夠啊,想看陳漢典去長野找回大將之后的故事啊。PS:菅田將暉的演技真是又自然又舒服
恬靜得像一條緩緩流淌著的小溪一般的劇。
溫柔地治愈感受到對迷茫的年輕人滿滿的善意
★★★★★ 感謝在2015年最后還能看到這么好的連續(xù)劇
動人
菅田將暉走道兒有時候順拐啊……太特么出戲了……★★★☆
很久沒看過這么好看的日劇了................太多次共鳴和感動。成長就是一次次的放棄和接受。完全忘記了菅田將暉,因為他演得太好了...
妹妹頭蘇打真嬌俏。跟我最近對未來猶豫不決的心情重疊了,很有共鳴。開頭幾集是很好笑,不過中間還是踏踏實實的日常。
出乎意料的好看,很多片段讓人想起《醉鄉(xiāng)民謠》。沒有撕逼,霸凌,援交的復(fù)古小清新校園風(fēng)簡直感人。變態(tài)專業(yè)戶多弟和萬年小混混菅田小哥褪盡鉛華,回歸質(zhì)樸,誠摯出演歌美人甜的民謠樂隊成員,也是驚喜和感動十足。平成代已然崛起。
在投接球這個行為里,韻涵著多深的哲學(xué)意義啊。這么循環(huán)往復(fù)的,不是很有人生的感覺嗎。
《蜂蜜蛋糕》是小時候至六年級小提琴少年時代,《想吃雜燴面》是高中至大學(xué)中期迷茫少年時代,到第一次開演唱會為止。請繼續(xù)拍?。·丹坤蓼丹反笊竦膫饔洺辛?,果然聰明的人做什么都撥尖,而且大神人品超贊。接下來進入流行音樂界、為拍《長江》負債仍然很有拍頭啊。suda氣質(zhì)太攻,與大神有出入。
上世紀的同學(xué)情和現(xiàn)代校園劇的各種欺凌相比不知可愛多少,飄滿濃濃昭和氣息的歌和場景完全不無聊,看起來舒服到死。
所以我到底為什么而活著啊
緩緩緩緩
好喜歡那個復(fù)古懷舊的年代,正好也很符合蘇打喜愛古著的胃口吧(喂)
如果所有的青春都能在迷茫之后,都能說“原來只是一個過程”,就好了。
恐怕沒有比這更讓我有共鳴的劇了。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打小學(xué)了小提琴后來放棄了,有一雙只管塞錢給我卻不干涉我想做的事情的最高父母,邊讀書邊打兩份工,就活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專業(yè)。所以主人公的掙扎迷失以及對父母的歉疚都太懂了。蘇打的演技以及歌聲都太棒了,我心中的若手第一。
為了蘇打開的一部劇,結(jié)果真的是非常好看~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蘇打飾演的佐野雅志是日本知名的民謠歌手。讓我比較觸動的是,表現(xiàn)了很多年輕一代人在成長路口,選擇的迷茫,多少人在嘗試夢想后又回歸日常生活,而真正追逐夢想要付出許多超常的代價。一部很暖很暖的劇,拉小提琴和彈吉他的蘇打不能更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