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新的拉到最后就行了
韓版也看了,觀后感在
http://www.douban.com/note/316427782/通向「想太多」的電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48641/?start=100#comments大家都想很多的電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48641/?start=200#comments民那越想越多的電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48641/?start=300#comments不大善意的「刪留言告示」:
因為這個節(jié)目和這篇文章的特點,所以這次呢我會容忍各位圍觀群眾針對LZ個人進行「揣測」。but,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任何上升到人身攻擊(尤其是對LZ的家人進行惡意揣測與批評)的留言會被刪掉哦:)
善意的「入帖需知」:
呃,才知道上首頁了……上首頁就意味著麻煩??!LZ要工作啊,還要上夜校啊,所以沒有很多時間打理應付。
LZ寫長評呢是因為喜歡這個節(jié)目也樂意分享心得還有碼字對我來說算是一種放松休閑。我想同學們看文呢也是喜歡這個節(jié)目為了尋找共鳴還有圖個休閑放松。
誰都不是花時間花精神找氣受的,是吧?是吧……
所以有幾件事先「廣而告之」一下,麻煩民那都讀一下再自行判斷要不要看正文。
1. 我經(jīng)常自稱是xxx的「腦殘粉」,但是身為抖S殘缺美愛好者的掌門人,姐走的是「黑黑更健康」的路線,越是喜歡越是高標準嚴要求到處找茬,而且也壓根不在乎別人的觀點。
所以跟走跪舔路線的粉絲無法溝通啊——哪怕男/女神是同一個。請抱持著「我偶像拉屎都自帶rap散發(fā)玫瑰芬芳」的粉絲們盡量克制留言的欲望。
因為這肯定都是無用功
2. 這節(jié)目的定位是「真人秀」,所以我還是把它當「秀」在看,爸爸和孩子們都是「秀」里的角色。對我而言,一個秀的華彩一個角色的精髓都體現(xiàn)在細節(jié)當中。所以我的大腦在看秀的過程中仍然——雖然轉速很低——保持運作。
如果就是看小盆友「好萌好萌」看親子關系「好感人好感感人」的同學呢,最好就回避。不然可能會擾壞以后你們看這個節(jié)目的心態(tài)。沒有必要。
3. 我本身是問題兒童。有反社會傾向,曾經(jīng)霸王作風,再加上母上看《成長的煩惱》看壞了一直堅持放養(yǎng),所以年少時通身都是毛病。幼兒園時期就見過心理咨詢師(并與之斗智斗勇),當然也遇到過其他去心理咨詢的小盆友。
所以那些認為「小朋友都是一張白紙」啊或者「小孩子都很單純」啊,總之認定小孩就是天使(或者智商奇低的玩偶)的同學,還是不要被我各種奇怪的見解污染的好。
4. 在閱讀正文前,懇請大家都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
-- 搞過什么惡作劇(當時出于什么動機這么做)
-- 自己特別討厭的小盆友和大人(為什么討厭他們)
-- 曾經(jīng)為了得到什么東西討好過大人(是如何去討好)
-- 做過哪些自己不樂意的事(基于何種動機)
-- 第一次看到死去的小動物有什么感受
-- 小時候會覺得「死亡」是個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的概念么,
-- 父母做過的什么舉動給你留下過「被傷害/拋棄」的記憶,為什么?
-- 在感到「被傷害」之后有過什么樣的回應?
PS:如果以上這些問題你都不曾遇到過,那你實在太幸運了!
5. 最后,如果你覺得「兒童心理學」這個學科純屬扯談,兒童心理學家都是神棍,小孩都是白紙都很單純很是天使,那你認為這世界上這么些冷漠的、殘酷的、無情的、邪惡的大人們都是怎么來的?
--這里是我覺得「想太多」總比「不想」要好的分割線----
這節(jié)目算是版權買著了,很有看頭。因為觀眾可以從各種角度各取所需。要治愈的可以看各色孩子賣萌,想學習的可以看各位三郎教子,很缺愛可以看溫馨親子互動,喜歡純情小言的可以看青梅竹馬,甚至就連習慣宮斗的,也能從小盆友們的身上嗅出金枝欲孳的氣息,
人類是很有意思的動物。小的時候當然不會自省不懂自己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干,大了起來又渾然忘了自己曾經(jīng)小過只能推測當年之所以了那么些蠢得不得解的事情肯定是當時腦子里有積水。
小孩長大就是人類從小獸進入文明的一個過程。我小時候不大像小盆友,長大了自然也就不喜歡小盆友。因為小盆友都拎不清,煩!若有個鮮龍活虎的在旁邊,別說跟在邊上觀察,只怕不出24小時就把伊一頓老拳揍死沉尸塞納河底了。別說五個!
所以隔著屏幕看剪輯過的影片就很好。煩的部分大多被去掉了,就可以直接看那些「有意思」的,又不用自己出力去周旋。太好了!
而且通過這幾個小盆友,不僅看到人的原生態(tài),憶起自己過去的熊樣,還能窺見那些明星父母私下不為人知的一面。
跟陌生的大人說「你們家的小寶寶這么可愛啊」,給攝影師發(fā)狗尾巴草「誰把我拍得漂亮就給誰」,或者要求自己的爸爸「說愛我。要全世界都聽到」,這都超出小盆友的認知能力,家長也不會特意教自己的小孩說這種話,必然是身邊有大人(時常)這么干,就有樣學樣模仿起來。
所以說小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但又不盡然。就幾次簡短的采訪已經(jīng)能看出王岳倫是個自我意識強又好勝的人——別人爹都在擔心帶不好孩子讓小盆友吃苦,他就怕女兒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爸爸」。到了學唱歌的單元,也只有他一個拿出威逼的手段迫女兒不要輸陣。
而恬恬小盆友倒不怕輸,只怕沒得飯吃。比起同齡的其他小盆友,她似乎早一步脫離「小獸」的階段。不但知道怎么哄大人,而且非常自覺主動地愿意「分享」。放羊的時候把自己的小羊讓給森蝶,交玩具的時候也是最爽快利落的。
打從一開始我就不大喜歡她。一方面我小時候是霸王型的,她自然就是我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橫!),我記仇。另一方面,人類天性自私本來就在小孩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第二集羊跑的時候,每個小盆友都是喊「我的羊」。要換成大人,大概只會叫「羊跑了」。小孩的領域感和占有欲之強,假如放到野生環(huán)境里,搞不好也會跟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在自己的東西上撒尿。所以四歲的小孩對「自己的東西」太過大方就讓我覺得不自然。
但這是標準大人喜歡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所以所謂「懂事」就是要求小孩「不自然」。反倒是那些「自然」的,不肯把玩具交出來,鬧脾氣哭叫的小孩,會被視為別扭的、不乖巧的。
可恰恰又是這些過早脫離「小獸」階段出巢的孩子,在外界環(huán)境感到自在,比起還只敢在父母翼下的孩子,又更容易向外人撒嬌/野。幾個小盆友中也唯獨最老道的恬恬向父親以外的大人發(fā)過脾氣。
而在社會文明準則中,對家人以外的人耍任性又要比「不肯交玩具」來得野蠻。人類真是有意思!
幾個不情愿的小孩中,鬧得最厲害的天天其實是最講道理的。他把自己的情緒很明確地表達了出來,這樣大人就能跟他溝通,也留出了講價還價的余地。最后也真的跟老爸達成了「君子協(xié)定」。
不料張亮被迫食言。當時天天哭說「這是什么破約定」,能用到這句話,說明父子間平時都是有商有量的,也都守信用。別說小孩了,誰不恨至親說話不算?饒是這樣,天天也沒有在地上打滾撒潑,只是后面找各種理由鬧別扭來發(fā)泄不滿。張亮這樣也沒有疾言厲色,還是好勸好哄。第二天情緒過去,這孩子講理又貼心的一面就顯出來了。
因為自小跟母上也是這種相處模式,我自然認為親子間是應該這樣相處——互相講理,好好溝通,彼此信賴。不過在沒有「尊長」的環(huán)境長大下長大的小孩也容易目無權威而且缺乏安全感<--好吧,我只是在說自己。天天小盆友到目前都一直很乖巧。
如果說天天是爸爸的好哥們兒,那Kimi就是那種爸比的腦殘粉。孩子實在太慣性地討好大人。
最心愛的小黃明明是可以爭取的(只要肯折騰),他只是狂哭著作別罷了。那個蜘蛛屋,換另外哪個孩子不要發(fā)瘋,明明之前很害怕的Kimi真要住進去了卻一點也不鬧騰。
小家伙戳著死蜘蛛說「玩具好好玩」的時候阿姨我在屏幕前狂掬一把辛酸淚——這都是為了不讓爸比心煩的偽裝?。『髞戆职终f要跟鬧鐘做好朋友就歡天喜地帶著鬧鐘君出門。
Kimi跟恬恬一樣「舍得」,但卻不是情愿的,而是為了讓大人高興。兩集里就數(shù)他對爸爸的「崇拜」感最強。不知道平時家長是怎么的,但是小小年紀就這么「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憋屈個性看著太可憐。
跟天天相反的是,這種在有「偶像」標準下成長的孩子,習慣把家長的「標準」作為真理維護,如果父母為人正直,正義感也就特別強。別看平時怯弱得女孩子一樣,保護小羊倒是很勇敢直白。
剩下兩個就是傳統(tǒng)中國家庭的孩子。我們小時候身邊肯定不少石頭,咳,我小時應該都揍過一打石頭。
森蝶在家肯定很受寵,所以才那么能哭。這跟巴浦洛夫犬的原理一樣,要是孩子一哭就有人哄(或者有人罵),那就表示哭能吸引到關注。如果又是那種你一哭,家長就開始「瘋瘋猜猜看」(「是餓了嗎?」「是累了嗎?」「是冷了嗎?」)的,猜不著就干脆又給吃又給休息又給加衣。如此一來家里的孩子肯定就不帶講道理的,一有情緒直接給哭上幾個鐘頭,反正哭就能解決問題不是。
難得的是森蝶雖然被寵卻不嬌氣。到了自己沒有問題的時候,或者沒有別人可以替她解決問題的情況底下,不僅自己動手能豐衣足食,還有余力可以照顧別人——當然這也得益于家教。
田亮跟森蝶完全就是情人的相處模式——聚餐的時候兩個爹端起啤酒,恬恬說的是「爸爸少唱點」(這必然又是家里學來的,小孩哪知道喝酒的好壞),森蝶卻表示「爸爸,我也要喝啤酒」——前者是正室/老媽,后者那是女盆友的即視感。
田亮喊森蝶洗菜,孩子明顯不會洗好嘛(這樣洗蕃茄腫么會干凈啦)卻一句推拖的話也沒有,后來還主動拿碗,完全就是小兩口出門吃飯的節(jié)奏。田亮平時肯定一丁點父親的威嚴都沒有,標準女兒奴無疑!葉一莤你辛苦了。
PS:拘腳那一段笑死。
至于石頭兄,他是需要爸爸的肯定和夸獎。抽簽的時候就要求郭濤「謝謝我」,但老爸硬是沒謝。掛著傷的石頭,去找鍋去放羊一句怨言都沒有,郭濤也沒贊一句好來,從頭到尾都在跟兒子傳達「我最不喜歡這樣那樣的小盆友」(言下之意,你要是這樣那樣,我就不喜歡你了)。末了還要在外人面前拆兒子的臺,換我是石頭也不愿意表演(人家肯定已經(jīng)準備好要給老爸掙臉了)
這種「只有批評沒有贊美」的教育模式看得人就來氣。石頭還是從天天的爸爸張亮那里得到了最多肯定。一個從吝嗇夸兒子好的父親,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坦誠地表達意愿」,這不是太滑稽么?
中國老一輩的父母沒有對小孩說「你好」、「謝謝」和「對不起」的習慣(不像老法分分鐘把stp, pardon掛在嘴邊),卻要求孩子出到外面自然而然就能分場合使用這些象征「禮貌」的用語,搞得我小時候遇到不少小伙伴明明內心十分澎湃卻無法啟齒對外人道謝。
這五位父親里面,王岳倫是根本不帶孩子的(連頭發(fā)都不會梳你真是夠了),恬恬的教養(yǎng)跟他關系不大。森蝶應該是奶奶帶的。
林志穎在指使Kimi收拾碎雞蛋的時候全程命令句式,石頭向老爸提供幫助要使用「遙控機器人」的游戲(機器最后不會期待使用者說「謝謝」),這兩個孩子也就不擅長道歉和道謝。
張亮把水灑到天天腳上后立刻道歉。之后天天往鍋里撒鹽也立刻道歉「給你們惹麻煩了」
可見言傳總是不如身教啊。小獸們是通過模仿和揣測周邊的人事物才進入文明社會的。小伙伴們,要是你們的小孩禮貌不夠教養(yǎng)不好,那肯定是你們沒有給做好榜樣惹。
PS:本來不認識張亮是誰,但這節(jié)目太加分了。大長腿+好身材+會做飯+聲音美+會帶孩子,臉的部分就完全可以忽略!準男神配置啊。話說他老婆的聲音也很好聽啊……
----------我是死掉的分割線----------
我對「Kimi愛玩死蜘蛛」這一行為的解讀,似乎引起了很多同學的置疑。
在跟基友討論之后,認為還是有必要展開一下。
「討好」自己喜歡/依賴——即對自己生存環(huán)境較大——的生物(特別是同類)是一種動物本能。年輕猩猩會給頭領猩猩捉虱子表示「順從」,園丁鳥會搜集pikapika的物件吸引異類……不一而足
只不過人類能用更為復雜的方式去執(zhí)行這一行為。比如收到不喜歡的禮物時我們會假笑,看到boss分明很丑的照片我們會贊美,明明媽媽的菜做得很難吃我們也會大口大口咽下去。
當然每個人個性不同,「討好」的對象、頻率和程度會有區(qū)別。
是以我不能理解,為什么有這么多同學認為「兒子刻意討好被前者視為偶像的父親」是一個禁忌的、暗黑的、有辱孩童天真的想法。
我將「Kimi愛玩死蜘蛛」理解為「討好」正是遵循奧姆剃刀原理,選取了更為簡單的解釋。
否則,如果一個4歲大的小孩「真心喜愛跟死掉的動物玩」,問題要復雜得多。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只有人類才使用的概念——「死亡」
耶魯大學有一門公開課專門講「死亡」,這個概念之深奧與復雜許有哲學家窮極一生去鉆研。但是在4歲的時候我們對「死亡」有什么樣的認知?
1. 凡是「活」的東西都會「死」
2. 凡是「死」掉的東西就再也不會「活」過來
3. 「死」掉的東西是不會動也沒有反應的
以上我是在4、5歲時期對「死」的理解。所以我不會跟「死」掉的東西「玩」,因為死掉的東西是不會「玩」的,而且不管我腫么逗它們,它們也不會跟我「玩」。
不過樓下也有同學提醒我——對「死」的認知,每個人的發(fā)展程度不同。也是有人直到很大了還熱衷于跟死掉的小動物「玩」(也就是說一直也沒分清「死」和「活」的不同)
當然,我不是兒童心理學家,也還沒有為人父母。只能憑個人的角度,認為家長還是應該在時機正確的時候極早讓孩子認知到「死」的基本意義,并教會小盆友腫么去對待動物的尸體。而不是去混淆「活」和「死」的區(qū)別,把死掉的動物稱為「玩具」(aka從來沒有生命的「物」)。
也即說,假如我身邊的朋友指著地上的死蜘蛛跟自己的小孩說「這是你的玩具」,或者我的某個干兒子/女兒表示自己「喜歡跟死掉的小動物玩」,我會覺得……唔,很有問題啊,大家要坐下來談談啊,你們不應該這樣教小孩啊,應該要告訴他們說「它死了,不能和你玩了」
但因為這只是個秀么,所以我其實選擇了比較簡單的那種方式來解讀Kimi的行為啊——他怕蜘蛛(看房子的那段表現(xiàn)得很明顯),但是因為他知道死掉的東西是不會動的,所以在一再向父親確認「它死了」之后,他才敢假裝興致勃勃地跟它玩,從而讓爸比覺得自己乖,讓爸比省心。
在很多人的定義里,這不是非常貼心懂事么?只不過我自己的個性不是這樣,所以看得憋屈而已。
所有那些認為我「把孩子想得太復雜」的同學你們是多大的時候才對「死」有所認知的呢?
-------那些年我戳壞的G點--------
回復里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情況:
凡言必稱「小盆友多么天真可愛」的同學都有一個傾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大人(也即是樓主)。
然后這些同學在對我的意圖進行了最大惡意的揣測之后得出了:1. lz是在妖魔化五個小盆友,2. lz是在指責五位家長。
實際上,我除了從細節(jié)上分析各位小盆友的個性,和造成這種行為模式可能的家庭環(huán)境之外,并沒有一句話說到「這樣教小孩是不對的」,或者「這種個性的小盆友是不好的」。
上帝關上了門的同時會打開一扇窗,反之亦然。所以并沒有一種個性會是「完美」,也沒有任何一種個性是「殘缺」的。而同時每一個「優(yōu)點」也會自有相應不便——一個人不可能既八面玲瓏同時又剛正憨直。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亦是一種平衡。中國人應該最容易理解這一點——消而長,盛而衰,萬事萬物皆如此。正因為這些「不同」和「不完美」,世界才多姿多彩。
我本人不認為「不同」或者「不完美」是應當避忌的,或當視而不見的,或者見而不論的話題。所以更不會用「天真單純」去歸結每一個小盆友,把分明不同的個體強行套用在同個形容詞下。
只有在「禮貌用語」這個無關個性的部分,我說了家長如果想要小盆友正確地使用「謝謝」和「對不起」的話需要以身作則。這一部分確是「社會道德」。
至于「死亡」的觀念,我也一再申明了——這是個人觀點。只有在對方是「朋友」的前提下,我才會想要和伊交流討論一下是否伊在涉及這個概念時跟孩子的交流是否合適。其他人不在我的「關心」范圍內。
plus,我也說了這些小盆友跟我相比都已經(jīng)是天使了。我夸了Kimi和恬恬大方,說了天天貼心,贊了森蝶不嬌氣,獎了石頭能扛。
所以那些「不憚以最大惡意揣測」著的同學們,究竟我overthinking,還是你們自己overthing并且overreacting?
-------3到6集的觀后-----------
看過韓版后覺得天朝版的娛樂性低了些(笑點很不夠啊),所以追劇的積極性沒有辣末高(森蝶妹紙是支持我的力量)。就隨便看到哪兒說到哪兒吧。
直到第6集,除了女漢子定位相當明確,而且形象日益豐滿(摳腳、聞鞋、陷進泥潭了大咧咧地穿上鞋走人、堅持不屈地趕天鵝)之外,其他幾個孩子似乎都還沒有找到準確的性格定位。
石頭哥很man,大家都這么說。但這是個非常模糊的界定。什么叫man?石頭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又很能玩,運動神馬的應該強項,膽量想必也過人,就不能出個游戲讓人好好表現(xiàn)一下?
不過這兩集敬語用得非常自在,而且郭濤在選完房子后也(在我看來是有點轉化過于劇烈地)主動對兒子表示感謝外加抱抱。
天天的特別之外在于他比較偏好跟大人相處,而且招呼大人比招呼孩子還來得自在。在這種大設定下,偶爾地犯二會很有趣。還是那個問題——當展現(xiàn)這些多樣面貌時應當有邏輯。
兩個奶娃反正就是……奶娃。在幼兒時期,女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理能力比男孩子要強。但是情緒管理能力,4歲跟5,6歲還是差得太遠。這兩個孩子的年齡真心不適合上這個節(jié)目。
Kimi比兩個女孩子都要嬌弱得多。比較好笑的,林志穎前天才「指教」田亮說「孩子哭就讓他去,等哭完再說」,轉頭就在Kimi「我不要去」的淚眼攻擊下敗陣。
話說,這已經(jīng)是第幾次了?都第三期節(jié)目了還不能去出任務,甚至對著哥哥姐姐大吼大叫的,你們真的不考慮換個孩子么?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可以因材施教,但凡事都有個底線。作為社會人,禮數(shù)是文明最基本的面貌(如CM所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孩子),應該是跟語言同步掌握的東西。
在外人面前吼叫(而且是對年長的),別說在韓國要被爸爸們削死(放養(yǎng)孩子的李鐘赫也不會容忍俊秀做這種行為),就是放在法國也得被父母好一頓教訓——孩子大呼小叫被視為「野蠻」這應該是文明社會的通理吧。
可以說看完第六集后,我是真心討厭Kimi。這就是個「熊孩子」,只不過因為膽小怕生所以危害性不如恣意放縱的那些來得大而已(林志穎的粉絲盡管來吧!)
自我中心、無理取鬧、沒有禮貌、不顧他人感受、沒有團隊精神——熊孩子特征齊全100分。
而且Kimi已經(jīng)是這種個性了,林志穎居然還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默默走掉!?。?br>如果你在四歲的時候,一轉頭發(fā)現(xiàn)爸爸不見了,會是什么感受?這根本就是「遺棄」的行為!這種做法真的會讓孩子瞬間變得堅強和勇敢么?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做了什么讓爸爸不高興了,只要我做了爸爸想讓我做的事,爸爸就會回來」。
這里沒有「成長」只有「勉強」(他居然還在船上說什么「不要逼孩子出任務」,那請問你使的是哪招?這不叫「逼」叫什么?叫「溝通」么?叫「勸解」么?)
就是教孩子騎自行車的時候也不可以偷偷放手,應該要說好「我放手嘍」然后 才可以放掉,這不是最基本的道理么?
父母離開之前,應該跟小孩說好離開的原因和回來的時間,就算鬧也要堅決地在陳述清楚之后分別(而不是偷偷走掉)。只要能遵守約定按時回來,一兩次之后小孩就會接受這樣的模式<--這是一個6歲就習慣「獨自在家」的小孩的生活體驗。
哄騙神馬的最差勁了!孩子不是小貓小狗,就算智商不如大人仍然是有理解力和感知力的好嘛。
關于「偷偷走掉」的詳細
http://www.douban.com/note/316940390/---------棄劇的分割線----------
先頭已經(jīng)說了,是帶著「看秀」的心情在看綜藝節(jié)目,雖然很喜歡森蝶,覺得天天很有可挖的戲,不過就制作組非常不來塞,而且兩個四歲小盆友嚴重拖進度。
像我這種對小孩不是很喜愛的人,很煩小盆友哭鬧。一直repeat這種戲碼觀眾我實在開心不起來。尤其有一個小盆友永遠不在節(jié)奏上,看得人心煩意亂。
再加上精力和時間有限,于是就此棄了。森蝶妹紙你好好的,別因為參加了這檔節(jié)目被太多曝光而影響到生活。
雖然一直在看<爸爸去哪兒>,但對于因親子互動而掀起的各種感動浪潮我一直持著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傆X得,現(xiàn)在的社會,如果已經(jīng)只能用這樣不自然的窺探方式來制造本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體會到的親情與感動,那未嘗不是一件心酸的事。
但看到第6期里,Kimi不知所措的到處找林志穎但又要在鏡頭前強裝鎮(zhèn)定的樣子,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然后Kimi奶聲奶氣的說,"在回來之前,都見不到爸爸了"??吹侥抢镆幌戮腿滩蛔窳穗p眼。
他第一次說"爸爸"而不是"爸比"。
童年總是有這樣的時刻,當你想要像平常一樣撒嬌,耍賴,賣萌,任性,你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那個你以為會一直在那里的依靠不見了。可在那一瞬間,任督二脈像是突然被打通??謶郑?,迷惑忽然都被某種奇怪的力量抑制住了。然后你便硬著頭皮開始學著大人的樣子處理自己的處境。
我還依稀的記得,小時候出去玩跟父母走丟了,一個人在人海茫茫中不知所措。我不停地走動,大腦飛速的轉動想著以前心不在焉時父母讓我記得的那些電話號碼。最后,在經(jīng)過觀察后我向一個面善的阿姨說明了我的情況并借了手機打給了正著急的快瘋掉的母親。
當所有人都認為小孩子最容易嚎啕大哭的無助處境,卻往往是他們最冷靜最堅強的時候。
因為當人覺察到自己無依無靠的時候,求生的本能會讓人變得強大。
那天,爸爸突然問我,你覺得我們這樣送你去這么遠的地方讀書,不能在身邊照顧你,你一個人要處理所有的事情,這樣是不是很殘忍。
我愣了一下。然后很認真的回答他說,讓我出國是你們?yōu)槲易鲞^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我從沒有后悔過。
我沒有告訴他們,有多少次,當我習慣性想要找一個肩膀想要放棄什么都不管的時候,我回頭發(fā)現(xiàn)你們不再能夠讓我依靠,我不再能像Kimi一樣往床上一賴然后大叫"拔拔麻麻"就期待一切可以被解決。然后我開始學會,自己默默的pick myself up, 然后硬著頭皮去摸索。
而孩子們,都是在這樣"在回來之前,都見不到爸爸了"的覺悟中開始成長。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可以松開"爸比"那雙溫暖的手, 用我們本能的堅韌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I've come so far.
那樣的時刻,總會讓人熱淚盈眶。
這周末看到節(jié)目組精心設計的砸雞蛋情節(jié),一口悶氣憋在心里,不吐不快??!節(jié)目組的節(jié)操在哪里!怎么會編排這么二的情節(jié)!讓小盆友傷心,哇哇大哭可以提高收視率么??!編導,你真的明白在做什么嗎?
據(jù)說這個測試是模仿原版來的,先看看原版里面關于測試的情節(jié)是怎么設計的,由于我沒看過,轉述一下別人的介紹。
第一次是讓孩子守著一個罐子,告訴他們里面是村里的寶物不能碰,實際上是蜂蜜,然后讓一個爸爸去誘惑要打開,砸碎并要求保密。小盆友的表現(xiàn)各異,有堅決不看還教訓叔叔,有不讓叔叔碰但是打開后還好奇的,有偷偷碰超級好奇的,但只有一個孩子幫保密了,因為他被誘惑碰了一下覺得自己先做錯了要守承諾,還哭了一小下,爸爸后來都心疼哭了,好在爸爸馬上就告訴他們實情,孩子就樂了。
第二次是在路上看到硬幣,讓孩子踩住阿爸借故離開,另一位爸爸過來說錢是他先看到的,看孩子怎么辦。結果都是要找主人不給叔叔也不自己拿,還有直接看出來是測試的。
第三次,在牧場。爸爸們給小牛配音,讓孩子相信神奇的耳機會翻譯牛的話,跟小牛對話互動親親,無敵童真,但也有被聽出來是大人模仿的。
以上測試分別針對小盆友的好奇心,責任擔當能力,遇事應變能力(突出誠實品質)等,后一個測試感覺是純粹逗小朋友好玩,沒看出要測試什么能力,也許是智商?總之,除了教唆小盆友說謊比較不可取外,其他的設計基本符合兒童心理。沒有給他們造成太大傷害。
反觀一下芒果臺的設計,真想爆粗口啊,人比人,氣死人,好歹也是正式買了版權的,抄襲就抄得徹底一點好了,這樣的自我發(fā)揮真是替編導的智商捉急!
先是欺騙小盆友。把一個普通雞蛋渲染成會孵出小雞還是能飛上天的神奇雞蛋(李銳這個二貨,我也懶得吐槽了)。讓小盆友的感情發(fā)生變化,突出了對小生命誕生的期待。然后又讓爸爸們粗暴的把雞蛋打碎。編導大哥,你有感情么,這在小盆友眼里,不是做飯敲破一個雞蛋那么簡單,而是活生生的殺害了一條小生命好么!我非常確信編導安排這段,是很清楚小盆友會怎樣反應,搞不好就是為了把寶貝逗哭,讓觀眾看得心疼!but,你為了節(jié)目效果,做這些就不怕給小盆友留下心理陰影么?你以為觀眾在心疼的同時不會在心里罵你sb么?
回到這個橋段,你非要這么設計,也應該淡化生命的感覺,就是一個普通雞蛋。拍攝的重點不應該是雞蛋碎了以后小盆友的反應,而是作為一個保護任務失敗了,小孩子應該怎樣面對這個結果,是逃避撒謊,還是勇敢承擔責任,像韓版那樣。
還有,你讓一群三四五六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大人(還是他們熟悉甚至信任的大人)的搗亂,保護好雞蛋,這本身就是misson impossible。你還真期待,小朋友可以保護好雞蛋么?設計游戲最講究設定參數(shù)平衡,你讓一個戰(zhàn)斗力為10的小朋友去面對戰(zhàn)斗值1000的敵人,會成功么會成功么?還是你就是希望不成功呢,如果結果都一定,你測試個毛??!在看的過程中,我非常希望看到哪個爸爸能在和小盆友的交流中,不忍心放棄該任務,很可惜沒有。爸爸們是把砸蛋當做任務,很認真的游戲,很清楚這是電視秀,是假的,而且為了爸爸的面子,必須一定完成任務,甚至不惜傷害小盆友的感情??墒切∨栌褌儾磺宄?,這就是他們所認知的世界,沒有攝像機,沒有觀眾,他們真心覺得這是一個神蛋,可以孵化成生命!
好吧,就算節(jié)目非要這樣進行,也應該找一個陌生人去完成砸蛋任務啊,設計一個真正的壞人。好叔叔突然變身壞人的設定很容易讓孩子發(fā)生認知混亂。
比較合理的設置,最好是一個大人(不能是自己的爸爸)帶一個小盆友去完成一個保護任務,要強調任務的重要性。比如去取雞蛋,是今晚的晚餐。中途大人可以搗亂,弄破或者弄丟,讓小寶貝們幫忙掩護,不要說出去??此麄円姷酱彘L時,會發(fā)生什么。這個思路和原版保護蜂蜜比較像,而且可以很好的切合節(jié)目中找食材的點。
但不管怎樣,還是覺得節(jié)目中盡量避免或者少用這些以測試為名的欺騙橋段,控制不好,多多少少都會傷害到小盆友。在這次蹩腳的設計中,只能說天天最后的撒謊成為意想不到的亮點,為了怕爸爸傷心,說碎了的不是張小馬,真的讓人好心疼。這個反應倒展現(xiàn)出孩子的純真和善良。
作為一個看了韓國眾多綜藝節(jié)目的人來說,聽到湖南臺要做爸爸去哪兒的時候,一度以為是山寨,心想你大爺?shù)拿⒐_,有抄襲,能抄的像嗎,不得不說,隨時看到快樂大本營里面隨時抄running man的情節(jié),真心在最初是根本對這個節(jié)目不報好感的,后來聽說是買了版權的,雖然我是歌手看得不多,但是因為買了版權,有韓國團隊過來指導,還是放了一點點心,最后最擔心的就是擔心能做出韓國綜藝的那種效果嗎,眾所周知,韓國明星在綜藝里面有多放得開,所以做好準備,看完一定把湖南黑出翔,但是看了節(jié)目之后不得不說,你妹妹的,先入為主有多要不得!
多萌的娃啊,看得老娘千百年死水的小心臟撲通撲通跳不停,直接對著屏幕里的娃留了一臉的口水??赐甑谝黄?,簡直欲罷不能了,去網(wǎng)上找了所有有關的視頻,邊看變花癡,天天怎么這么帥,小身板是小身板,姐姐我最萌的就是這一款了,還有我們摳腳女漢子,能柔弱也能堅強,這娃,簡直太合我心意了。本來最開始是去看小小志的結果萌上天天和森蝶了,心里老是想我們的女漢子趕緊把我們的小帥哥收了吧!
剩下的就是黑米和小胖妞,不過第二期的發(fā)展看出了,黑米就是一個小花花公子啊,放羊的時候讓王詩齡牽羊,自己去把妹的情況簡直萌死老子。怎么辦,活生生的發(fā)展成了三角戀,怎么辦,難道天天是我們石頭的。
石頭這娃,從第一集就散發(fā)這純爺們氣息,各種搞笑,而且和他爸爸的互動也非常能看出各種有愛,特別是摁遙控器那兒,哎呀這娃簡直是我的菜啊。作為一個女流氓,看這些最關心的就是cp分配了,可是節(jié)目組偏偏弄三男二女,怎么辦,可愁死我了。
而且看完這五個娃,瞬間覺得這輩子不要娃都行了,看著他們都滿足了。一個一個都可愛的喲,簡直心水死老娘了。
看完之后,也看了一些網(wǎng)上的評論,說道個個爸爸的教育方式怎么樣,我覺得都還好,畢竟這是中國,中國式教育下我完全能夠接受,就像田亮說:你看別人怎么樣,別人家的孩子這不是我們經(jīng)常能夠聽到的嗎。但是特別喜歡張亮和天天的相處模式,特別是第二期最后的換位思考,很不錯,最后希望鏡頭能夠多給一些給這對父子就好了,ok,亂七八糟說了一堆,繼續(xù)期待第三期!
五小孩選得太好了,個性鮮明,不愧是變形記團隊交出來的答卷,狂點十億個贊!~
看完第二期,森蝶是我最愛,木有之一。
我這么不喜歡小孩的人也會覺得好可愛啊~~~~
可我還是喜歡韓國原版啊。
親眼看到明星的小孩和自己的爸爸關系變好,小孩也享受和父親還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美好時光,丟掉平時玩的玩具和游戲機一起在鄉(xiāng)村玩耍,但是小孩子過度曝光于大眾之下還是不太好,有利用小孩子賺錢的感覺。
年度娛樂,核心價值觀超越這一年出品的所有中國電影
看了兩遍 被萌得沒有力氣打字了 誰打了1星2星的滾出地球好嗎。。。。。
時下真的是中國全民娛樂的時代,也是全民情緒泛濫的時代。當勵志夢想被反復嚼到無味的時候,就開始打親情牌了。
太好看了~五個小孩子都好可愛~ 小小志萌,石頭好man~天天好帥,田雨橙漂亮,王詩齡胖嘟嘟的又能說。總之都好喜歡啊
沒有林志穎那樣的男朋友,有林志穎那樣的爸爸也不錯啊~
沒有胡言亂語的主持人沒有奇形怪狀的嘉賓沒有惡意搞笑的游戲,卻能讓人笑到哭的綜藝節(jié)目。要看!
最后還是哭了,從念信開始。湖南臺真是了不起,還真是沒想到這個節(jié)目會好看成這樣,angela請繼續(xù)這樣天真地長大……
做為被全能老爸帶大的孩子表示超級真實好看,爸們的冏,娃們的萌,相映成趣,自然不做作。360度全方位無嘈點!哭點笑點萌點三點全露!剪輯攝影洪濤團隊自然是駕輕就熟極具水準,最最神來一筆是主題曲,父愛如山,直接淚崩。
還是第一季最好看,第三季都沒怎么看。
小小志好可愛.好軟~~明明難過的不行 還一直超聽話~~爸比好溫柔 臺灣腔被小朋友說出來真的是要萌哭了的節(jié)奏~!||看到現(xiàn)在覺得Kimi獨立性好弱……而且拿爺爺奶奶東西也不會說謝謝…11月15號的這期看得我更是失望。不是說強迫小孩還是什么,起碼也四歲了…
“你是我寫過的最美的情書”
大家理解下說韓國版好看的人吧,不這么說怎么能體現(xiàn)出他們高貴冷的氣質呢。
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特別好看,題材也很吸引我,而且現(xiàn)在那些小孩子都長大了,回頭再看這些很有感覺
雖然有缺點,但是整體不錯。另外韓國腦殘粉閉嘴。
Kimi挺自然真實。cindy無心計。張亮不錯。天天好勝。小肥妞好吃懶做。石頭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