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逝者已去,生者何堪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重要的人走了,活著的人還要活著。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朔再痛苦的活了十七年以后終于還是選擇忘記。雖然做出了這個選擇以后的片尾,終于讓整部劇有了和開頭照應(yīng)的幸福感,但是為了亞紀留下的淚水還在我的眼睛里沒有干掉,看到朔終于展開了眉頭,心里卻涌上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女主角絕癥是催淚愛情片的殺手锏,從韓劇到臺劇到日劇,果然我還是最喜歡藍色生死戀的結(jié)局:在俊錫迎著車子走上去的時候,我的心很痛,但是有了完滿的感覺。很小的時候,看薰衣草,就不知道季晴川為什么回了美國,為什么還是和那個女人一起。
活著的人終究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意味著與離去者距離的漸離漸遠。雖然說,足夠了,我有回憶,我有美好的回憶。
靠著回憶生活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天天游離在現(xiàn)實之外,很努力的想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但是曾經(jīng)的這些回憶,偶爾想起是一種幸福,但是天天依靠著這些東西生活,獲得的到底是幸福還是痛苦呢:多么痛苦啊,原來我曾經(jīng)這么幸福過~強迫自己不要忘記逝去的人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吧。
另一種是帶著離去者的愿望,努力的生活。偶爾想起曾經(jīng),然后傷感,過后感慨,最后幸福。我知道,當(dāng)一個人想到過往會感到幸福的時候就是可以完全放得下過去的時候。但是呢,回憶是靜止的,回憶終究會被鮮活的現(xiàn)實所代替——曾經(jīng)多么努力被創(chuàng)造的回憶會被全部代替。
對于活著的人,甚至于周圍的人來說都再好不過了。但是對于離開的人呢,她曾經(jīng)那么想要活著那么想要留在生者的生命里那么想讓回憶隨著時間更新,就算她希望自己的愛人忘記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還是覺得這對她太不公平了。
說著你還在我心里這種話,誰都會講。當(dāng)你不再為回憶痛苦,不再為她的離去而流淚的時候,你告訴我,怎樣證明你還記得她?。?!
我知道這種感覺很偏激,也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迷戀決絕感情的人。討厭逐漸忘卻的感覺,討厭逐漸歸于平淡的感覺。當(dāng)一切歸于平淡了以后,曾經(jīng)的一切又算什么呢。
話是這么說,但是又怎樣呢。選擇了活下去就意味著同時選擇了離曾經(jīng)越來越遠,選擇了隨她而去就是拋棄了她最想要的東西,她會不高興,周圍的人也會難過的。這種終極的選擇,我只能慶幸幸好自己不用做。
朔呢,過了十七年痛苦的生活,這種生活讓他很痛苦,亞紀爸爸說你很努力了。我想這種因為朔的決定而失落的感情是因為沒有見證沒有體會沒有想像到他到底有多痛苦,如果真的體會到了以后,我應(yīng)該也會為他的決定而欣慰吧~
果然我的感情很矛盾:雖然我是站在離去者的角度寫了這篇文章,但是我還是很想說,亞紀留給朔的最后一句話是“小朔,我喜歡你”實在太殘忍了。雖然也許這是亞紀最想說的話,但是——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是哭著說的亞紀你太殘忍了,這么說還讓生者怎么活啊~,堅強如斯,一句撒由那拉就夠了~
2 ) 亞紀走了,他的時間靜止
為一場純粹的愛,久違了的感動。我不想說什么,因為說到要不顧一切的愛一個人對我來說no way。狡詐的現(xiàn)實世界實在不是這種純愛的滋生地。
但是,除了這點我還看到了真實的一面??磩〉倪^程中,我一直有個問題,他那些曾經(jīng)朝夕相伴的朋友們哪去了呢,直到最后一秒,我看到了他們的背影,原來他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紀念著亞紀。他們之間或許都不再聯(lián)系,為了避免舊日的傷痛吧,為了生存,不得不忘掉。
就像是失去了一個珍愛自己的人,我們都不能一直回頭,而不去堅強的活著。
我們只能懷揣著愛,繼續(xù)往前奔跑著。
人生何其艱難?為了生存,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暇去愛一個人,這樣無私的去愛。懂得愛的人是真正堅強的,他們不怕傷害,不畏縮,懷著一顆赤誠之心。
亞紀走了,世界還是照樣轉(zhuǎn),可是他的心早已碎裂。
3 ) 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有感
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我反常的獨自的完整的看完平生第一部日劇----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并為之寫下如下的文字。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形形色色的目標而奔波。古語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說的不無道理,我也從不否認自己對于名利二字的青睞(否則名字中也不會帶個利字)。但是,神經(jīng)里始終涌動著一種希望經(jīng)歷的沖動,內(nèi)心里一貫潛伏著一種豐富閱歷的愿望,讓我,總是莫名的羨慕別人細細品嘗著而自己卻不知滋味的新鮮,任其苦甜。
一,我認為每個人在17歲的年紀都會萌發(fā)出最初的愛意。那是略微懂事的年紀,我們開始對異性有了自己不成熟的判斷。遺憾的是,我們中的部分人并沒有作出當(dāng)時最英明的選擇----向?qū)Ψ奖磉_出來,演繹一場青澀的笨拙的初戀。年輕時特別信奉愛是沒有年紀限制的,輕狂的認為兩個更年期的也管不了一個青春期的,于是英明的選擇了一生中最不會后悔的青澀。我覺得經(jīng)歷過的才是完整的,經(jīng)歷過才有發(fā)言權(quán),才會于若干年后,在一次感動中找到與自己僅有一點點相似的影子。
二,我認為生活在鄉(xiāng)村的童(少)年是幸福而豐富的。鄉(xiāng)村里有我們這類最向往的大自然,鄉(xiāng)村里有我們這類最樸實的民風(fēng)。我們鄉(xiāng)村人常常會因為某些事未經(jīng)歷過而受到嘲笑,但我們很少爭辯,我們用做得更好來證明我們不是笨而僅僅是未經(jīng)歷過而已。鄉(xiāng)村里有藍藍的天空,有清澈的溪水,有碧綠的田野,有略凸的山坡;鄉(xiāng)村的夜晚有蛐蛐的鳴叫,有螢火蟲的感動,有夏日夜里和奶奶一起數(shù)星星的記憶;鄉(xiāng)村的小路上有騎單車載女友的青年,有教小孫子學(xué)步的爺爺;鄉(xiāng)村里有幸福的記憶,有豐富的故事傳說。
三,我認為當(dāng)病痛著身時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太難。亞紀已經(jīng)做的足夠好足夠感動我們這類,明明很苦痛卻還強顏歡笑。但是,人是有生理極限的,無論表面上病人表現(xiàn)得多么堅強多么不懼生死,在內(nèi)心里他卻在一點點的退卻自己的心理防線,直到無助直到放棄直到崩潰。影片的線索即是這樣,亞紀想投海自盡的一幕是第一次讓我感覺眼角濕潤的地方。但現(xiàn)實中,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如真島君那樣,遲頓一下,然后默認對方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善意謊言。
四,我認為哭是一種中上等的健康排泄選擇。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雖說有很多種說法。愿意把影片中有幾處感人至深的哭戲總結(jié)出來,雖然自己當(dāng)時克制住了,但是現(xiàn)在覺得當(dāng)時如果哭了會更合適宜些。分別是松本海水邊上對亞紀歇斯底里般的吶喊,一樹詢問松本能不能做其爸爸的期望眼神,病房里亞紀摘下帽子露出已經(jīng)無發(fā)的頭臉,病房里松本君的5各討厭的錄音,跪在澳洲紅土地上放聲痛哭的松本。
五,最后我想說的是,看完這部片子,我對白色和紫色的印象不再局限于思維的模式里了。白也可以很虛幻,是病人的臉頰的虛白;紫也可以很悲傷,是病人虛弱到一定程度后隨便碰碰撞撞都會出現(xiàn)的淡紫,是讓人悲傷的顏色,完全無法聯(lián)想到宮廷的尊貴。
4 ) 寫給世愛
Ps:對不起,樓主沒有才華,無法取一個華麗麗的對稱標題,望見諒。
下午四點鐘的時候,剛剛看完世愛,心里很糾結(jié),借該劇評聊以抒懷。十一集加個sp,不長的片子,我卻看了快一個星期,每天都拖拖拉拉的看個一集兩集,舍不得一次看完,好像不看完,就永遠不用從那種黃色的,舊照片一樣的溫暖揪心的氛圍里面走出來,就好像不看完,朔和亞紀就永遠都在,還是十七歲那年美好的樣子,像新鮮的樹葉那樣有旺盛的生命力。還是騎著自行車奔跑微笑,還是用磁帶錄著交換日記,元氣滿滿,相互扶持,平凡而幸福的走下去。
我自己也明白只不過是幻想,劇集的一開頭,倒在雨中的朔已經(jīng)奠定了該劇悲情的基調(diào),斯人已逝,留在手中的,只不過是一捧輕薄的骨灰,風(fēng)一吹便要消逝。朔說,這就是亞紀。不服輸又倔強的要面子的亞紀。
開頭五集,我真的以為世愛講的只是一個關(guān)于愛情的杯具,編劇大人拼命的渲染著一種山雨欲來的氣氛,朔和亞紀太幸福,所以終究會有事發(fā)生。第一集里面朔寄出的明信片,仿佛是一個冰冷的詛咒,所以最后朱麗葉終于得了要命的疾病,羅密歐無能為力,可是還是孩子氣的再次寄明信片說那是一個誤會,朔哭泣著說著自己的夢境,然而眼淚流出的時候字跡劃開,終于還是觸到冰冷的現(xiàn)實。所以亞紀終于不在了,從絨球花開的初夏到初秋,不過短短幾個月,亞紀就成了不可觸到的幻影,只會在朔的夢中浮現(xiàn),朔說,不愿意醒來,然而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哭了,什么是希望什么是絕望,要擦干眼淚才能夠超越。
因為知道他過著這樣的十七年,于是看到他在跑道上灑亞紀的骨灰時才會無比的釋然,為的是朔終于可以伸手去夠到幸福的后半生,也明白亞紀其實早已經(jīng)融進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以為,該劇的主題不單單是愛情,而是遺忘和超越,刻骨銘心的過往和平凡幸福的當(dāng)下該如何選擇?如亞紀爸爸三浦友和大人所說,我們不是不想忘記,也不是忘不了,而是遺忘是人類的天性,只有忘記了,才能活下去。我看到這里時想到挪威的森林,開頭里渡邊,慢慢的遺忘著直子的臉。就算明白這過程十分艱苦,就算再不甘心,也需要用越來越長的時間來回想,并且,總有一天會忘記的,總有一天會夠不到的。我也猜測著哪一天朔如爺爺一樣的老去時,當(dāng)死亡來臨時,他想葬在一起的人,會不會還是當(dāng)年的亞紀?
唯死者永遠十七歲,亞紀突然的從世上消失,我在電腦前面很沒出息的為此大張旗鼓的扯衛(wèi)生紙揩鼻涕抹眼淚來著,因為看到幸福的人生突然折斷,噩運突然降臨,兩個人逐漸失去相愛相守的權(quán)利。幸好最后有亞紀的圖畫書,給仍然活著的你,她說,為什么樹葉會死呢?因為生病的土地需要滋潤。為什么會有冬天呢?是為了長出新的樹葉。為什么樹葉那般新綠呢?是因為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夏天會結(jié)束呢?是因為樹葉要死去。你身邊的那個孩子為什么消失了呢?她已經(jīng)不在了,她就在你心里,你的腳就是她的腳。
亞紀說,加油。封底上那個小小的女孩吹著哨子,那個身影和曾經(jīng)的微笑的亞紀瞬間重合,一如當(dāng)初的美好,我哭了,可是又忍不住的喜悅,覺得有些溫暖的東西一下子涌進心里,猝不及防。
亞紀說,我在沒有朔的世界里,一直等待著朔的降生,原來沒有天國,因為天國就在這里。亞紀最后終于平和的微笑著死去,呼喚著她沒有夠到的烏魯魯?shù)奶炜蘸鸵呀?jīng)近在眼前的朔。所以我說,短短的幾個月,廣瀨亞紀,其實也慢慢的成長著,她用她的不服輸和任性執(zhí)著的追求著自己想要的東西,用感激的心體會生活,她說,失去的同時也是一種獲得,以前的我,恐怕不能懂得這樣的日子有多幸福吧。
如果沒有遇見朔,亞紀也就不是亞紀,然而沒有經(jīng)歷與亞紀的死別,朔之后也不會是朔。朔在年輕的十七歲飽嘗了愛情的幸福和悲傷,短短幾個月,卻用之后的十七年來緬懷和遺忘。因為體會了無法拯救自己愛人的無能為力,所以成為一名可以操控別人生死的醫(yī)生,因為一直固執(zhí)的不肯從亞紀的世界里走出,所以隨身帶著亞紀的骨灰,所以固執(zhí)的不愿意接受另一個愿意擁抱他給他溫暖的女人,所以如同行尸走肉想要蹈海而死。
十七歲的朔太郎摔倒在月光下一遍遍聽著亞紀的聲音,不明白什么是希望絕望,什么是生死,三十四歲的朔太郎蹈海失敗,才明白原來自己并不想死,就算過了之前行尸走肉的沒有亞紀的十七年,其實也還有著生的執(zhí)念,如亞紀一般,絕望的生的執(zhí)念。
亞紀說,這是在自殺嗎?假如注定要死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也不可以嗎?彼時她已經(jīng)虛弱無力掉光了頭發(fā),卻努力消耗著生命,實現(xiàn)微不足道的夢想。亞紀是現(xiàn)實的人,同她母親一樣的溫柔又堅強,她敏銳的察覺的自己必死的命運,坦然的接受了它,并且在最后的日子里,追求著生之意義。而此時的朔背負著痛苦沉浸在自己的迷夢里不愿驚醒,終于沒能逃避,等他醒來媽媽告訴他亞紀已經(jīng)死了,他瘋了一樣的跑過去,所有的東西都存在,只是亞紀,已經(jīng)從他的世界離開了。
沒有得到的東西,果然是珍貴的,我想假如不是突然的車禍讓他看清當(dāng)下也有可能隨時消逝,他會不會任憑一場大雨洗去亞紀的骨灰,會不會在跑道上用自己的方式送走亞紀?
亞紀死了,所以她在照片里永遠定格,笑顏如花,然而朔太朗卻不忍再觸碰那些記憶,因為已經(jīng)時過境遷,恍如隔世,怕太美好的當(dāng)初,照進太殘酷的現(xiàn)實。
短短幾個月,鏡頭在三十四歲的朔太郎的敘述里拉回1987年,兩人初戀,在大雨里少年為亞紀撐傘,在絨球花開的山上親吻,彼此青澀溫柔的愛著,不懂得掩蓋自己的情緒。我很喜歡第三集,朔不能接受爺爺死去的事實,強顏歡笑良久終于情緒崩盤,無助的哭泣時,亞紀張開雙手想要抱她。亞紀安慰朔說,不要緊,我會努力變胖的,變得像爺爺一樣胖坐在你的后座的。鏡頭旋轉(zhuǎn)著拉遠,少女張開纖細的手臂,笑容溫暖雋永,有如天使降臨。熊貓哭得淅瀝嘩啦的靠在小遙懷里,讓我一瞬間覺得心里無比溫柔,仿佛長出綠色的長草,鼻酸之余,順便詛咒導(dǎo)演,就是因為知道女豬要掛才把人家塑造的這么美好,完全是為了催淚嘛。
啊啦拉,氣氛渲染到第六集,女豬終于不出所料的病倒了,然后之后我就很不淡定的跟著杯具了,看著他們趴在隔離罩上親吻,朔撅著屁股笨拙的樣子,還是覺得溫暖又揪心。朔永遠就是這么一副笨拙的德行,可是心眼實誠全心全意,溫柔的令我動容,所以一不小心就浪漫得讓人糾結(jié),用情至深,所以一不小心就能說出虐心的情話啊。
愛情果然能讓傻子變成詩人來著。
朔的經(jīng)典臺詞如下。
今天,我要說說我討厭的東西。
第五名,對男生沒有防備被輕易吻到的廣瀨亞紀
第四名,在我面前逞強,不把我當(dāng)做特殊的人的廣瀨亞紀
第三名,那天在海邊,想要尋死的廣瀨亞紀
第二名,瞧不起人,用一卷錄音帶就想分手的廣瀨亞紀
第一名,明明說好了要坐在我后座,卻不遵守約定的廣瀨亞紀
只有以上這些,剩下的都是喜歡,全部喜歡。
我死了怎么辦呢?
我背你回來。
我雖然很想流淚,但是沒有哭,因為如果我也哭了,亞紀就肯定不能好好的哭了。
你為什么哭了呢?
因為亞紀沒有哭。
山田孝之扮演的朔太郎,在說以上這些話時眼神堅定真摯,或微笑或呆滯或流淚,表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如牛叉入牛bi一樣理所應(yīng)當(dāng),我心仰慕。
然后就也如智世一樣羨慕的想,為什么沒有男生為我做到這個地步呢?
不帥的熊貓松本朔太郎,居然讓我這樣的惡人也花癡了一把,看著他自責(zé)的去寫明信片努力的排話劇尋求亞紀父母的認同,看他想方設(shè)法的要和亞紀結(jié)婚,看他拼命的要實現(xiàn)亞紀去烏魯魯?shù)睦硐?,看他去拍一張張?zhí)炜盏恼掌?。悠哉的朔太郎遇到了亞紀,然后就一心一意的支持她,亞紀原來在他生命里占據(jù)了如此重要的地位,關(guān)于未來,他什么都不想,世界里仿佛只有亞紀,兩個人永遠牽手走下去。在夢島的時候,這個八嘎傻兮兮的說,我要和亞紀結(jié)婚。亞紀驚訝時他很哀怨的講,啊,亞紀不想和我結(jié)婚么?原來我只不過是通過點么?哈哈哈,那一刻熊貓臉上的表情真讓我發(fā)笑,這么認真笨拙的松本朔太郎,說不讓人感動,我還實在是不相信。
這個青澀的男生,在疾病來時努力做著自己能做的一切,承擔(dān)起了自己的一部分責(zé)任,雖說最終無力回天,可是對于亞紀來說,在生命的最后能夠得到這么一份愛情,讓她最終可以微笑著死去,也足夠讓人感激。
此后的十七年,全部用來緬懷亞紀短短十七年的人生,也已經(jīng)足夠了。
有人發(fā)帖子說最后男主角居然變了心另覓新歡真是禽獸,讓我覺得很無語,因為這不算變心,亞紀消失了,可是最后一集的一組鏡頭,確實讓我們知道她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跡,智世的孩子的名字,大木掛在船上的照片,父親和母親蘸的蟹醬…..人們就算在記憶里自然而然的遺忘,可是總會用另一種方式來緬懷,灑下亞紀的骨灰然后去過剩下的人生,其實也是亞紀的希望,就算沒有見到,可是那樣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吧,你的腳就是我的腳,所以要加油,加油去過幸福的生活。
電視劇的最后三十四歲的朔抱緊了小林和一樹,然而鏡頭一轉(zhuǎn),還是在海堤上,十七歲的朔又看到當(dāng)初的亞紀,牽著她的手走進夕陽里去。
這是最好的結(jié)局,也是最好的祝愿。
5 ) 幸福的生離死別
與其說影評。不如說是一點碎碎念。
綾瀨遙和山田孝之真是絕配。
我看完后并不覺得悲傷,因為逝去的亞紀是幸福的吧。
朔太郎將自己34年的人生全部交給了那個名為亞紀的女孩。前17年的人生為的是遇見你愛你守護你,后17年的人生是為了追隨你懷念你,在這之后的人生,我會努力奔跑來縮短我和你的距離,一切的一切都是極端的幸福的。
亞紀和朔太郎在一起的時間是幸福的,哪怕病痛襲來,她也是這么想的吧,真的好幸福!
朔太郎用盡全力去愛,最后又花了17年的時間,才能放手讓亞紀隨風(fēng)而去,他松手的不僅是亞紀,而且是自己的34年人生,從今往后還有更加重要的人生吧。
這部劇充斥著好多的遺憾。
亞紀被強吻,亞紀和智世的比賽,亞紀沒能去成烏魯魯,朔太郎沒能見上亞紀最后一面,沒能送亞紀最后一程,朔太郎將亞紀的骨灰摔碎在馬路上被雨水沖走……
個人很喜歡這些未能達成的故事,正因為人生和奇跡小說不一樣,有太多太多的做不到,奇跡和巧合并不是每天都在發(fā)生,所以這些情節(jié)讓我看來如此真實,如此感動。
總之,真心好看,記憶猶新。
希望最后牽手離去的少男少女就是全部?。。?!
在B站看的時候一個彈幕說活著的人好痛苦。
恩,活著的人好痛苦。
6 ) 16歲,那個純真無法復(fù)制的夏天。
16歲之前的我,看的港劇,雖說有一種說不上厭倦感,但是那個時代的我們,除了守在電視劇,看著那些爭家產(chǎn),三角戀,倫理家庭的TVB戲,已經(jīng)沒有更好的選擇,在那個車禍橫飛,白血病滿地的韓劇盛行的時代,與我而言,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我還是選擇做一個熱血的中國人吧。但是,升上高中的時候,我已經(jīng)放棄了看電視劇,課業(yè)繁重是一回事,另外,只能說厭倦了吧。
某個盛夏的夜晚,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的少年總會尋找一些官能刺激的電影,我們那個時代,總會不其然在一個電視臺找到一些新大陸,初中的時代,我們那些男生周一回到學(xué)校,除了討論一些我們周六在TVB放映的電影,自然,它的屬下的子電視臺明珠臺放映的歐美電影,也是我們這班好奇心旺盛的少年討論的主題,我想我們少年的性啟蒙,不多不少都是與明珠臺有關(guān)吧,當(dāng)時我記得《本能》《拆彈專家》,都成為我們當(dāng)年四大淫棍東淫,西賤,南咸,北濕的資談。
當(dāng)年打開明珠臺,是日本的電視劇,在我們那個時代,連女優(yōu)都不知道的時代的男生,看到居然是日本片,一定是一些限制級的東西,日本人最好色了,這部片子一定是那些官能刺激的電視劇,當(dāng)時我是懷著這個念頭就看了下去,鏡頭上看到綾瀨遙楚楚動人出現(xiàn)在銀幕上,對著山田孝之說:“為什么不來看我?!蔽夷X海閃過無數(shù)個念頭,當(dāng)然最后并沒有發(fā)生我大腦出現(xiàn)的事,奇怪的是,我居然看完,然后我記住了那部片子。那個時候上高中要自修,電視劇的前半截我是看不到的,剛好是我自修的時間,我騎著單車趕回家,只能看后半截的,才知道這部日劇的名字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后來才知道我看的時候,已經(jīng)放了將近一半,我就這樣不知頭,不知尾,漏一半,看一半,把那部日劇追完了,最后那里看到我哭了,或許往后我再也找不到這么一部讓我哭的如此動容的作品了吧。我重遇這部日劇的時候,已經(jīng)是2年后的事。
往后,我總會想起這部當(dāng)年沒看完的的日劇,當(dāng)然在那個日劇沒有普及的時代,還是很難找的,后來,我在某個朋友幫助下,終于在網(wǎng)絡(luò)找到了這部日劇,而且買下了原裝的DVD,2年后,我終于重溫了這部日劇,其實放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很普通的故事,一對高中男女,相愛,然后女孩不幸患上絕癥,在這個過程,男主局不離不棄的陪伴在她身邊,最后由于女孩時日無多,想在臨死的時候,去到澳大利亞,最接近世界中心的地方看一眼藍天,只可惜在去機場的路途,女孩不幸身亡,而男孩在女孩死后17年,都痛苦地在懷念女孩,而瓶子保留的一小樽骨灰,是為了提醒自己,女孩已經(jīng)離開他的事實,17年回到故鄉(xiāng),在他們即將拆遷的夕陽舊跑道上隨著他奔跑的腳步,終于把女孩的骨灰曬飛,也把這17年的思念,放下。
這部日劇是我最喜歡的,里面的景色,緩緩流過靜瑟的小河流,會隨著季節(jié)變換的向陽花,河堤的海邊,破舊下的車站,校舍,跑道,騎著單車的少年以及坐在后面的少年,配上溫柔緩慢的音樂,一切顯得那么純凈,自然,無垢,在我們少不更事的少年時代,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原生態(tài),因為長大后越來越復(fù)雜的環(huán)境,加上人們在大都市所經(jīng)歷的沖擊打磨后,我們的愛情可能無法再單純到只是因為喜歡會在一起,婚姻,總會考慮到很多問題,經(jīng)濟,家庭,出身,這些看不見但是縈繞在我們社會的因素,左右著我們的擇偶,小時候,我們被大人說:“小孩子,懂什么叫愛情么?”其實,我又想問:“你們大人又懂得什么是愛情么?”我覺得,往往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期的人或許比我們更懂得什么叫愛情。
我看完這部日劇,并沒有為我的高中留痕,那時候的我,喜歡一個人只會默默放在心上,屬于完全不表白那種廢材男,那時候,送過禮物給別人,也追過師妹,然后就沒有然后,我的高中的戀愛史大多數(shù)是無疾而終,以至于大學(xué),一個女生遞給我一顆糖,我都臉紅,成為我大學(xué)被人恥笑的往事。只是,往后無論我戀愛了,告別被拒,失戀,我總會找回這部日劇的原聲音樂來聽,以及主題曲柴崎幸那首《存在》,它們也是我在那些失意日子的安慰,我在最好的時間遇見了它,也總會在最壞的時間找回它,回憶那段16歲時,因為愛情流淚的日劇,回憶那些曾經(jīng)愛過的人終成回憶,她們終究成為我生命中的過客,只是這部日劇永遠是我久別重逢的暖暖記憶的再次相遇,然后告訴自己有些事流過眼淚就把這段回憶跨越過去。
7 ) 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和你會離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我是昨天看完這部電視劇的,昨天就想寫點什么,但我沒有,我怕自己會陷得太深。這么多年,我看了那么多關(guān)于愛情的影視作品。我一直試圖尋找一個愛能長久的樣本,可是我失敗了。在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中途,我一直問自己,一份愛能有多久?在劇集的最后,我明白誰都不能讓愛長久。作品的確很煽情,可我的心卻是麻木的。也許是這類電影看得太多了。在最后一集,我流淚了,但是很安靜,我甚至不愿讓人看到我的眼淚,哪怕只是一滴,一滴。我不想說那是那一幕,若你也像我一樣,我相信你會懂的。還記得那句話嗎?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和你會離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8 ) 誰還記得少年時
純粹是喜歡這個故事,就這樣一集一集的看了下來??磩〉某踔允菫榱松教镄⒅c瀨遙,太愛這對組合,于是在某個回顧完白夜行結(jié)局后的一天晚上打開了它。劇情其實放在今天來講略俗套,略煽情,看了簡介就知道開頭結(jié)尾的那種,但就是有一種魔力漸漸的吸引著我。絕癥題材在泡菜劇里真的已經(jīng)看爛了,起先幾部看著覺得是好劇,凄美,看多了就成了狗血做作。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在于,它所訴說的一切是以愛情為主題,但是劇里并不是大肆渲染,更多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許多種情感,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朋友心心念念的互幫互助,戀人之間的相濡以沫,患難與共。人在世上的最后時間對自己理想的追求。早知要粉身碎骨,何不放縱了卻心愿。
你還記得年少時你愛過的那個她/他嗎?開篇陰雨連綿,男主角頹廢的倒在了馬路上,大雨不停地下,男主的心理獨白:亞紀,你已經(jīng)離開我17年了。不知為何,當(dāng)我聽到17年時心里頗有些震動,人生能有多少個17年,當(dāng)一個人要把另一個人放在心里17年,那要多深的刻骨銘心。我知道電視劇肯定不現(xiàn)實,只是驚嘆于這份愛的美好。誰讓自己原本生活平靜的像一潭死水,劇里男女主經(jīng)歷的一切我不可能感受的到,也不可能去選擇這樣的人生,戲劇畢竟是戲劇。
很喜歡劇的雙線模式,一面是男主成年時,一面是少年時。一面是自己現(xiàn)在的頹廢狀態(tài),另一面是年少時意氣風(fēng)發(fā)的自己。每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后必定掩埋著深不可測的苦楚。我慢慢看著他們從歡笑變成悲傷,從喜悅變成哀悼,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也被感傷的一塌糊涂。
一盒盒磁帶,一張張照片,記錄的是一個女孩簡單的心事,一份愛情的純粹美好??赡芩鼈儠贿z忘在房間的某個角落,但當(dāng)你有一天無意中發(fā)現(xiàn),回憶會像潮水襲來壓的你喘不過氣。一個人死了就是死了,只會化成一把灰,什么也帶不走,但那些留下來的磁帶,照片,便是你曾經(jīng)活在這世上最好的印記。就如男主一直小心翼翼保留的骨灰瓶,在為了拯救險些被車撞的小孩,在地上摔的粉碎,其實瓶子碎了,就表明,男主終于從被束縛的人生中解放出來了,他開始放下過去,走向新的自己。
一直很喜歡劇的懷舊風(fēng),Ed里的夕陽,電線桿,樓房,花海,映襯男主女主,這一點上跟白夜行上尤其相像,大概是一個制作班底吧。最巧合的是結(jié)尾用的都是柴姐的歌,真是好聽爆了。
劇里的感情刻畫的很細膩,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線循序漸進,戀人間最初的約會,當(dāng)女主得病后男主與她隔簾相望接吻,兩人間無望而又想相守的婚禮,帶戀人去完成最后的心愿,在世界的中心拋灑掉戀人的骨灰。一件一件,顯得簡單明了,絲毫不拖泥帶水,電影版明顯因為時間關(guān)系,男女主之間的感情基礎(chǔ)刻畫的太薄弱,(還有森山未來長相太硬傷),完全沒有電視劇來的精彩。電視劇在刻畫內(nèi)心戲和感情線實在太贊。
對于演員綾瀨遙,她是第一個由作品吸引我而讓我產(chǎn)生好感的女優(yōu),仁醫(yī),干物女,白夜行,再加上這一部,足夠讓我覺得她是個不錯的演員,倒不是演技有多強,重在很有誠意,作品質(zhì)量高。山田孝之只嘆可惜,他最好的黃金年代永遠的留在了那幾年,演員的人生際遇誰又預(yù)測的到,只是苦笑罷了。不過這倆合作的兩部劇,足夠在我心里留下好印象了。
這部劇推薦給任何一位喜好愛情劇或感情線的人觀看,04年的片子能夠拍攝如此細膩,讓人動容實乃精品。
誰還記得少年時。假如我快離開這個世界,在我停留在這個世界的最后一秒,我一定會記得,那天陰雨連綿,我在雨中誦讀稿件,那個為我撐傘的少年。
讓我哭死的電視劇……
殘痛青春實在是太洗眼太洗污,飆淚好多次,看得人感覺自己這個暑假獵奇過的所有辣眼辣雞都能被清光。1987的夏天、白衣、錄音帶、繡球花、骨灰瓶。叫人擺正戀愛觀的清穢之作,那無處安放,熊熊燃燒的純愛魂...好多經(jīng)典橋段啊,熊貓:“能把你的女兒嫁給我嗎?”岳父:“快去上學(xué)!”。
沒有你的世界一片冰涼
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在哭,倒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從夢中重返現(xiàn)實中時,不得不面對真實生活的無奈。用磁帶傳遞的情感,靠回憶生存到現(xiàn)在。而無論過去多久,都還是渴望尋找記憶的影子。其實我也有很多磁帶,那是青澀的我關(guān)于AYU的回憶,一個只通過聲音便可獲得力量的時代。
窒息
這一部應(yīng)該是我看過的鋪墊最漫長、全面的一部,遠超想象,最后幾集感受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最后兩集的生死觀在不斷的動搖與反轉(zhuǎn)中不斷上升不斷奔跑,到達了我絞盡腦汁都跟不上的哲思高度,并且把如此劇烈的過程化入平凡堅忍的愛的互動中,最終達成對生命的理解。“亞紀”是白堊紀的意思!
當(dāng)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時 大概就可以笑著見到你吧
http://p.gokuai.com/index.php?m=Index&a=folder¶m=03B62Y9f2o7z1p14http://bbs.tgbus.com/thread-2409511-1-4.html
幾乎從頭哭到尾
請永遠別辜負自己,更別辜負了那深愛著你的人。??
病痛面前的感情更加珍貴啊,對不起我淚點低??????
最后一集哭掉一卷紙
沒有你的世界,一片冰涼。
看得我很感動~
我希望有個人能帶我去愛的中心的地方,能夠開開心心的去,一路都很快樂。
又濕了好多紙巾。。。
Sigaino Qoxinga Ai Oyobu
最愛的日劇
綾瀨遙和山田孝之這對經(jīng)典的無敵組合,總是給人留下如此經(jīng)典難忘的角色。感動無以復(fù)加,逝去的愛與回憶的美,日本人對于情感的掌控實在到了極致,干凈得讓人心無雜念,心靜如水。純潔無暇的青春,好好珍惜那份真愛。
我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真的每一集都在哭!但我都是感到幸福而流著淚!這也是我喜歡日劇很重要的原因啦!這部片子還有電影版??晌冶救诉€是比較喜歡TV版的!因為這么贊的腳本怎么能就拍成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呢?!當(dāng)然要拍成電視劇才能滿足觀眾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