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底氣的女兒需要有底氣的母親培養(yǎng)
《我是歌手》里楊宗瑋唱了這首《最愛》: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纖纖小手讓你握著\把它握成你的袖\纖纖小手讓你握著\解你的愁\你的憂\\……啊……啊……啊……\自古多余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只有那感動的是我\只有那感動的是你\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后\與你分離\以前忘了告訴你最愛的是你\現(xiàn)在想起來最愛的是你\以前忘了告訴你最愛的是你\現(xiàn)在想起來最愛的是你\紅顏難免多情\你竟和我一樣
詞寫得真好,據(jù)說出自于很久以前一位15歲的才女之手,想想那時候的才女,是真的帶著一個老靈魂來到世界,看透世情,寫一片深情。
喜歡“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后,與你分離”,就像這部電影里白蕓與俊彥之間。阿明就像是兩個人的介質(zhì)與橋梁,他們共同認識阿明只是為了彼此相見。白蕓認識俊彥一場,只為了知道這世界上有人與她心意相通,愛他一生,為他生一個女兒——我也覺得如果很愛一個男人,就為他生一個女兒。甘醫(yī)生是個好人,他承擔(dān)了白蕓的愛產(chǎn)生的錯誤的結(jié)果,所以白蕓才那么自在地愛俊彥一生,與阿明貌合神離做了一輩子朋友。如果白蕓只是獨自誕下孩子,日子恐怕不那么好過,而她可能也沒有那么多閑情去一生只想一個人。
雖然心里很明白阿明對好友愛上先生先生愛上好友這件事應(yīng)當(dāng)生氣,應(yīng)當(dāng)去耍心機,但還是不喜歡她爭氣的方式,不喜歡她自以為的大氣,就像不喜歡俊彥明明知道了自己的愛卻不爭取,有了妻女卻因為得不到的愛而總是板著臉——好吧!也許只有這樣的男女,才更需要在一起。
俊彥釣到魚馬上與白蕓換魚鉤博她一笑,還算是個懂情趣的男人。
阿明與白蕓雖然是好友,但氣質(zhì)迥異,我想與她們的母親有關(guān)系。兩位母親出現(xiàn)得場面不多,但比較起來,阿明的母親是有怨氣,講話也太過圓滑,白蕓的母親相對恬淡,女兒受傷喝醉回來,只是默默地給她換掉衣服,并不教唆和批評。——有底氣的女兒,需要有底氣的母親培養(yǎng)出來??吹阶詈螅⒚魅允菫榕畠翰傩?,仍在試探白蕓;白蕓則一副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想必兩位的女兒,長大后也是不一樣的人吧!市井的終歸市井,遮都遮不掉。
看張艾嘉的電影,就會覺得這個女人真是氣質(zhì)入骨!
2 ) 亦舒應(yīng)該這樣拍
<最愛>這樣的電影大概是假文青喜歡真文青鄙視的.
"假文青"大概就是那些在寫字樓里一邊看網(wǎng)上的亦舒和安尼,一邊有意無意對隔壁辦公室新來的帥哥輕拋媚眼,晚上則對著沉迷電玩的永不長大的男朋友感到"絕望"的女子吧....
恩,我偷換了概念,這明明不是文藝青年,女白領(lǐng)自以為是的文藝,怎么入得了真文青的法眼?
看看張姐的本子,不是律師就是醫(yī)生,旗袍緊緊凸身段,姐妹情深堪比<流金歲月>,亦粉不愛才怪.
可是,我居然喜歡這電影.
更奇怪的是,我第一念頭不是想到師太,居然是<純真年代>.
林子祥當(dāng)然沒法和DDL比,但繆騫人演的一點不比薇諾那瑞德差.
師太當(dāng)然不能和艾迪絲華頓夫人比.可是師太的故事如果這么拍,就對了.
似乎這時候還是女人更懂女人.楊凡靠邊去,以為gay就能拍好亦舒?您更適合拍色情片.
愛情這玩意,不會因為是中產(chǎn)的事兒就退色,不會因為太歪歪就丑惡.愛情就是愛情.
這是3個好人的故事,張艾嘉把現(xiàn)實里自己做不到的放在劇本里.愛情里從來是好人受苦受難,或者說,窩囊的人沒成就.
張艾嘉搶到了好朋友的男人,20年后不看這電影的,誰還既得這些舊事,我們只看到她在康熙里得意的說,我先生(注意,不是老公,是先生......)從來不在意我是名人也沒把我當(dāng)名人看......
突然想起看過一妙文,成為女文青的基本條件,有一條就是,一定有劈腿經(jīng)歷,大都搶過有老婆的男人.....
可電影里她可不是,她隱忍她無奈她嘆息她委屈自己一輩子.
張艾嘉是多么的懂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啊,她讓我們在電影里看到自己,她在電影里扮演我們這些庸人,在現(xiàn)實里做著強人.
我們成為不了張艾嘉,我們只是電影里的張艾嘉.
3 ) 最愛還是最愛
電視換臺時,這部片剛開始。最愛,是我最愛的一首歌,我愛潘越云版的“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因這名字和熟悉的旋律,我看完了這部臺灣老片。
最大的感觸是,那時代愛的深沉。只有深沉,才有“生是為了認識你以后與你分離”。
真不知道,是先有這歌,還是先有這劇。
回到現(xiàn)實,回到今天,我竟然有些恍惚,是那年代的人太理想,還是電影一定要講一個童話,為什么這樣的故事,在今天的我來看,既美好又不真實。好像每個人都盼望,但每個人又都不相信它。
到底是什么讓我分裂?荒誕離奇的是它?還是我們自己?
4 ) 甘醫(yī)生是最佳好男人
哇,看到最后才知道,原來甘醫(yī)生才是天下最好的男人啊。
蕓蕓你知不知道自己好好運啊。想愛的,愛過了,然后為了給俊彥的孩子找一個能撫養(yǎng)她的爸爸,誤打誤撞遇到了甘醫(yī)生,默默無聞的承擔(dān)一切責(zé)任。比起那到了三十歲還不敢追求自己愛情的懦弱的俊彥,甘醫(yī)生才是她的歸宿啊。
比起那自以為得到了俊彥的阿明,蕓蕓才是命中注定的好運啊。
今天才知,林子祥的《最愛是誰》竟是寫給這電影的。
片尾字幕打出李麗珍和羅美薇的名字,想來想去客串了什么呢?
原來是同父異母的兩個女兒啊。
艾嘉阿姨,你太牛了。
就是扮相都太老了。。。。。感覺20多年后的今天,艾嘉阿姨還和當(dāng)時一樣年輕。
5 ) 最愛是誰
張艾嘉這一部拍攝于1986年的《最愛》,是一部清新的愛情小品,今天看起來,還是不乏動人之處。
世事弄人,于是最愛成不了夫妻。蕓蕓從國外歸來,結(jié)識了好友阿明的未婚夫俊彥,初相識就是他們倆人的訂婚禮。接觸中,發(fā)現(xiàn)兩人志趣相投。但是婚期臨近。蕓蕓因為阿明母親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決定疏遠俊彥。
在婚房里兩人偶然相遇,俊彥袒露了內(nèi)心。我從小就是乖孩子,大了人們都說我是好人,但是都是別人安排我,這一次我想自己做決定。蕓蕓擺擺手,說不要吧。
決定婚前最后一次見面。事前蕓蕓收到了一束玫瑰和一張卡片,上面寫著相見不如不見,署名俊彥。兩個人還是見了,該發(fā)生的都發(fā)生了。走時俊彥摘下項鏈,說它一直跟著我,送給你。蕓蕓不要,她的理由是,我怕要了一樣,會要更多。送走他,她對著那張卡片流淚,她知道兩個人之間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多年以后,兩個好友都死了丈夫,和各自的女兒在一起郊游,不知不覺談起了往事,這一段塵封的記憶中,蕓蕓除了一張卡片什么也沒留下,阿明卻告訴她,卡片是她寫的,并責(zé)怪她作為好友不該這樣對她,說,這就是報應(yīng),除了卡片你得到了什么呢?蕓蕓沒有反駁,但告訴她,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當(dāng)年,得知她懷孕的甘醫(yī)生,娶了她。都是好人。
人生的荒謬的意味在這部片里被溫情所掩蓋。比如那張卡片。其荒謬的意味不亞于米蘭·昆德拉的《玩笑》里的那張明信片。但是,張艾嘉女性作者的視角,只把這一切輕輕掠過。愈加荒謬的還有阿明的指責(zé),她不過是有個妻子的名分,在這一場愛里充當(dāng)?shù)谌叩钠鋵嵤撬?,但是,她的?zé)問顯得那么理直氣壯。
1986年,瓊瑤片在臺灣正紅火,這一部《最愛》涉及了婚姻道德的命題,已經(jīng)算得上是有深度了。故事里沒有選擇的困惑——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多么古典浪漫的情懷。今天看起來還有小小的感動,也就在于此吧。
談過最愛,兩個好友又和女兒們歡聚在一起,夜色漸濃,晚宴豐盛,輕松地,他們嘮起了家常。經(jīng)過小小的困頓,一切又恢復(fù)了常態(tài)。人生中,偶然的清醒,敵不過日常家居的消解與打磨,就像一個湖面,被一塊小石子蕩起了漣漪,很快,就波平浪靜,好像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那么,最愛,真的存在過嗎?
湖面下的翻滾只有湖水知道。
6 ) 滿足於描寫小愛情的美麗張艾嘉
故事並不失真,而是寫實描繪了香港上流社會有閒階級的無聊情慾,不符合我的品味,小家子氣的簡單電影。(或者是我對於女性心理不那麼了解?)
值得一記的是影片末尾,當(dāng)張艾嘉講道「還給我留下了一個最可愛的女兒」「做女人要知足常樂」兩處,小西天影院群眾一片嬉笑,他們?nèi)惑w會不出電影裡原有的認真和嚴肅,張艾嘉的確是在自解解人,和老友繆騫人達成愛的諒解。而他們的笑,就把這兩句話低俗下流地解讀成了一種嘲諷、一種回擊,艾嘉想要表達出的那種成熟後對往事的看開和對不完美的接受(甚至滿足)完全消失了。須知艾嘉哪有那麼容易呢?做了一次愛就要把情愫壓抑下去,從此十幾年只能拉扯大這一個留下的女兒,而男人還是繆騫人的,這哪裡會是她的勝利呢?騫人和艾嘉最後能夠同桌共飯,在一雙女兒面前談笑如常,靠的才不是小心眼的慪氣嫉妒,而是真正的自解互諒?!谶@一代低俗不堪的人群中,我尤其的感到出離。
說回電影劇情本身,這一男一女的愛以一場床收場,也蠻少「最愛」的味道,而是「最慾」的表征。愛人需要克己,我更欣賞從頭到尾並未接近,留下一個悵然的尾巴的《花樣年華》式愛情。昨天看《Shall We Dance》時有一句評論,「始於猥瑣,終於高尚」。對於男女的好感慾望,說是「猥瑣」是過分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生性?!糕崱沟亩x是由下作心思生出來的醜陋,男女大慾要是處理得好,哪怕自私也可以相對美些。不過世界文明吃的都不同,生理上的男女之事卻是各處一樣,若是好感以上床為結(jié)是太沒創(chuàng)意罷了。相比於《Shall We Dance》的文化發(fā)展,這部電影囿於人本能的慾望,就顯得太沒創(chuàng)意了。
從頭到尾我並不期待張艾嘉和林子祥私奔,因為繆騫人和林子祥的結(jié)合沒有愛情可能只是枯燥了一對夫妻,而林子祥選擇張艾嘉則是拆散了一對難得的友情。這一次,我站在《禮記》裡「不當(dāng)有非分之想」的一邊。
7 ) 女人的選擇
因為想要看張艾嘉的新書《輕描淡寫》,終于下定決心翻出了1986年的老片子,也是張艾嘉的導(dǎo)演處女作《最愛》,這是一部留在記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子,再看卻有與之前不同的況味。
初看這部電影還是小時候,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卻能領(lǐng)略其中求而不得的渴望與痛苦,對于蕓蕓與俊彥的感受知之甚深,盡管現(xiàn)在看來那似乎更像小時候的一廂情愿,但是伴著“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自古多余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的聲音,怎會不沉醉其中,一直大愛的《最愛》、《最愛是誰》原來都源出于此,《最愛》是鐘曉陽的出品,喜愛之余一直想不出歌中的意境該是什么樣的,看完這個電影之后恍然,歌詞就像為蕓蕓量身定做一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把它握成你的袖”,那樣的心甘情愿、一往無前是只屬于女人的勇敢吧。
多年之后再看這部片子,看出了更多內(nèi)斂的感情,彼此的角力,也看出了男人的猶豫與女人的堅持,俊彥即使再愛蕓蕓,他依然沒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與愛人,讓幾個人陷入了各自的痛苦,很多人會批評俊彥的懦弱與無擔(dān)當(dāng),但是其實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并無他人逼迫,愛情大半是我們內(nèi)心塑造出的美好樣子,并且甘愿為其赴湯蹈火,蕓蕓只不過是做出了符合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罷了,雖然在世俗的眼光中,她分明是離經(jīng)叛道的,但是起碼她選擇了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現(xiàn)實生活中,張艾嘉、繆騫人、林子祥都因為愛情走過了太多的分分合合,或許那首《最愛是誰》才是最好的注腳吧,為何離別了卻愿再相隨,為何能共對又平淡似水。我們最難以捉摸的始終是自己的情歸何處。
更為人感嘆的也許是失去與得到吧,在得到與得不到的痛苦之間選擇,很多人寧可承受得到的痛苦,卻不知得到后幻滅的痛苦,也不懂欣賞求而不得的美麗,或許就是那樣一次淺嘗輒止的因緣際會,才讓相遇永遠凝固在最美麗的時刻,而之后的生活中,會拿那句“有值得記得的事情,總歸是好的”來安慰自己。在片子的結(jié)尾,兩個男人都離去了,只余下兩個女人,大家依然在桌前談笑風(fēng)生,生活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回到了原地,但是一切似乎又不同了,但是唯一欣慰的是每個女人都勇敢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跟著lam唱的《最愛是誰》來補《最愛》,還真挺好看的。面對自己未婚妻,就是木頭一般的好人,卻會為了蕓蕓變得浪漫起來,沙拉里面的番茄玫瑰花,臨時調(diào)換的魚竿,他絕對不是不浪漫的老好人,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罷了。劇情也許現(xiàn)在看來略顯俗套,但平鋪直敘的演繹 真的很有愛~三個人本質(zhì)都是克制的,雖然最后該發(fā)生的總會發(fā)生。當(dāng)一切都如過眼云煙的時刻,兩個女士攜手飲酒,誰又贏了誰呢~
以前忘了告訴你,最愛的是你,現(xiàn)在想起來,最愛的是你。紅顏難免多情,你竟和我一樣。
學(xué)了一分海灘的一天講了一個亦舒故事,但是好看啊香港住豪宅的中產(chǎn)階級時裝愛情片,繆騫人演得陰慘慘,張艾嘉亮眼得不通人情,但時時刻刻確實都溫柔又美,如兜一圈聽情人的眼淚。林子祥好好好帥。
格局非常小且沒有絲毫懸念的愛情小品,但張艾嘉太懂女人也太懂拍女人了,她不僅知道女人的陰暗面,更知道在上面裹上一層柔化的平和其實會更鋒利。所以她不動聲色就可以贏得很漂亮,就連非常出彩的繆騫人都敗給了她波濤暗涌的表演。她的智慧其實是帶著狠勁的,所以太迷人了。
云云和明明都很2,這么個男人,至于嗎?送給我,我都不會要。這種男人我只想給他兩個大嘴巴,真是看得我火冒三丈,什么玩意?太惡心了。這哪是最愛啊?我要真愛上一個人,我覺得配不上他也許我會選擇放手,但放手了就是放手了,我又不能給你,我他媽還把你給睡了,讓你等我一輩子,太自私了吧
馬楚成,張叔平,盧冠廷,幕后也很強大。兩個女人情商都蠻高的,不夠繆騫人最美還是在恐怖分子里。
86m版本 3.5/5 我一直把《最愛是誰》的歌詞理解錯了 不談卡司各自的現(xiàn)實八卦 阿Lam確實適合演三角關(guān)系 不茍言笑 才華橫溢 紳士恰到好處 有趣的地方都內(nèi)斂得很 看起來很容易懂的一個人 心事其實觸及不到;這樣的故事我們后來都看過無數(shù)遍 抖落的兩個包袱 也該早有心理建設(shè) 喜歡鏡頭克制&婚后廚房那一幕
北影節(jié)第八場。其實到兩人見面的一瞬間就知道了張艾嘉的孩子也是林子祥的“大小老婆”同時懷孕應(yīng)該是很多男人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吧。觀眾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醫(yī)生“喜當(dāng)?shù)倍l(fā)笑聲,so naive。反而這一“見面”讓我覺得它值得四星,孩子和那句“給了一點怕我想要更多”形成了多么諷刺的呼應(yīng)。
張艾嘉跟林子祥愛火燃得略缺說服力,當(dāng)然她美過繆騫人,也聰慧過她,也看得清林的性格和情意深淺,沒那張卡片還是這結(jié)局,“無論如何我要試一下”原來是那個意思。她在意的不是他多愛她,而是她最大能付出到什么程度得到多大安慰又同時保全所有人的幸福(世界太平),她當(dāng)時一定非常愛她后來的丈夫。角色和本人都是真女漢??!兩位老母親早已看穿了這場三角戀,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女兒,處理事體?!澳闩挛視四悖课也粫摹?/p>
《最愛是誰》與《最愛》,歌與電影互作最好的注解
86年的張艾嘉就已經(jīng)這么知性了,看現(xiàn)在的苦情裝逼言情劇情何以堪,只好劇情上狗血加噴血,執(zhí)子之手已經(jīng)Out了,最好是分分離離最后腦殘變態(tài)加生離死別。本片風(fēng)格上已經(jīng)類似于后來的楊德昌+岸西合體。劇情現(xiàn)在看來有點矯情+苦逼,總體上不溫不燥,最后令人唏噓,7.7
本來好糾結(jié)的。。。結(jié)局囧到了。。我不懂林子祥那個角色那種男人有什么好值得爭。
午后,兩個女人的一生或者更多(張艾嘉感謝下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吧)。
“紅顏難免多情,你竟和我一樣” 中年版《七月與安生》。
劇情常見極了,難得的是本片細節(jié)鋪墊的非常合理,兩位女主角演繹的非常細膩。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需要婚姻的時候碰上一個條件不錯的就訂婚了,未婚妻眼中他不懂浪漫,后來碰上另外一個女人時,突然懂了,因為愛了?!耙粋€女人再漂亮再聰明都不如一個女人命好”。和不愛自己的愛人廝守終生與跟互相愛的愛人生一個最好的女兒,不知道哪個算是命好。
張艾嘉論顏并不見得有多出眾??墒蔷褪且簧響虬?,拍照時打閃光燈時驚訝的一瞪眼都不知有多得意啊~~ 繆騫人演過白流蘇,其實她倒是適合演演曹七巧。 那首《最愛是誰》 原來出處是這里。
張艾嘉自導(dǎo)自演,看了開頭就知結(jié)尾的戲,說細膩也不見得,倒是有種刻意的文藝腔在里頭。李麗珍羅美薇特別客串。
86年的作品,如果留意張艾嘉的感情生活,就不難明白身兼編劇和導(dǎo)演的她現(xiàn)實中的猶豫、困惑、愧疚、不舍...片中采取倒敘,當(dāng)張艾嘉和繆騫人年華老去,從閑話家常到深入回憶當(dāng)年的三角情緣,起碼在基調(diào)上,我們可以很放心,因為片尾確定是無仇無恨的happy ending,這也是張艾嘉對現(xiàn)實感情糾結(jié)的一個期盼??婒q人和林子祥這組合是不是許鞍華給的靈感?
相當(dāng)雋永的小品,有點類似《流金歲月》,但角色多了點心計,亦添幾分成熟;80年代的愛情片即使會觸及人性「陰暗面」的,看起來依然比現(xiàn)今純粹,沒有那麼多複雜的計算;時代變了,人心也變得愈來愈難以觸摸。
張艾嘉對生活細節(jié)的捕捉完全投射在了影片之中,一對閨蜜在看似平淡如水的往復(fù)間芒刺涌動,姐妹情是真、爭愛之心更坦誠無比。馬楚成頗為講究的攝影構(gòu)圖為影片氣質(zhì)加分不少,而繆騫人在表演上甚至比張艾嘉顯得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