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激動,隨便說說
音樂真是,好聽。。。
老沙這次是拒絕只做舞蹈演員了,而且他是要把舞蹈融入于劇情之中,做的很好,融入更多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問題提了一堆,解決方法還是沒有。。。
發(fā)電那場戲,就他一個人在滿山滿谷的人叢中竄上跳下,其他人就是傻站著。。。行動真是成功他爹。。。而行動他爹就是內(nèi)牛滿面。。。老沙那雙眼皮兒大眼仁兒,一忽閃一忽閃的,讓我突然穿越到Devdas了。。。
火車站上賣水的小孩兒,真是神來之筆~~~
那個印度傳統(tǒng)地白褲子,原來原來就是一塊布呀!俺這回也知道怎穿咧。。嘿嘿嘿。。一直搞不懂那前面膨脹著一嘟嚕是怎搞的。。。
最后再贊一下配樂和攝影吧。。。:)
2 ) 傳統(tǒng)的力量
看這片子,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近代史上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中國和印度一樣有深刻的傳統(tǒng),但面臨痛苦時,印度和中國的選擇不同,中國的反抗是激烈的,而印度的反抗是柔順。當然我不是說所有中國人都反抗激烈,恰恰相反,有相當多的中國人其實和印度人差不多,大家都是老百姓過個日子而已。那我想差別可能主要就是在兩國的知識分子身上,中國的知識分子受儒家傳統(tǒng)影響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于是總想站出來改變點什么,不管這改變可能是好還是不好,但總歸不能眼睜睜看著國家就這么一天天爛下去。印度知識分子似乎沒有這么強的使命感,盡管他們也能意識到國家民族的一些問題,但能真正付諸行動的人少,所以印度的傳統(tǒng)還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保留。
我這里主要說的是印度的種姓制度,解決種姓制度感覺在印度好象難于上青天,而相較之下,中國對于傳統(tǒng)的解決其激烈程度讓我對我們的前輩們充滿了崇敬之情,剪辮子,放小腳,對于傳統(tǒng)的決絕之情是印度人無法想象的,在這里充滿了激烈的對抗,以生命為代價并不罕見,相比之下,印度人缺乏這一份血性。雖然我們有時候走的太激烈,激烈的過了頭,破壞了許多不該破壞的東西,但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的話,則傳統(tǒng)永遠不可能破除,到現(xiàn)在我們也依然會看到裹小腳,童養(yǎng)媳等等。用辯證法的話狡辯說,什么事情都有其好的一面,種姓制度也有好處,裹小腳也有好處,原始人茹毛飲食也對健康有益,但是生活走到這一步,我們必須選擇,拋棄傳統(tǒng),而大家遇到的阻力都一樣巨大,譚嗣同怎么死的,黃花崗如何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說,老百姓都是一樣的,而只有知識分子才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面對壓力,大多數(shù)情況下哪國的大部分知識分子都一樣沉默,但中國總會有那么一批有血性的知識分子站出來,用毛主席的話說: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
3 ) 報效祖國的宣傳片
電影里印度的農(nóng)村好落后啊,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缺水缺電,大概比我們落后了30年。影片似乎也含有呼喚在國外的優(yōu)秀人才回國報效的意思
4 ) 應該是8分以上
我看到短評里好多低份,心里有點失落,這部片子是04年的,比三傻還要早7年,但它整體上比三傻更寫實浪漫,絕對應該高于8分,雖然故事很簡單:離鄉(xiāng)多年的孩子回家尋親順便收獲愛情并且定居家鄉(xiāng)…但它把簡單的故事講得很感人,讓人看的時候慢慢融化掉。是三個小時的滿滿的細膩,浪漫,深情
結尾,mohan穿著臟背心紅褲衩,和郵局局長摔完跤后滿身是土,他很自然地走到河邊,泡到河水里洗胳膊
這里我爆哭
我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一幕,就再也控制不住眼淚了,或許是因為看到mohan那么自然地坐到河邊,那么自然地用河水沖胳膊,覺得那一刻的他才是真正地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那一刻的他才真正屬于那里,作為一個離開了家鄉(xiāng)多年的人看到這一幕,實在不能不被觸動吧
如果你覺得這部片子“歌舞太多,片時太長”,那你不了解也不適合看,更沒有必要打分,IMBD上8.3的高分已經(jīng)說明了它的分量,很多外網(wǎng)網(wǎng)評人都說這是近代寶萊塢最好的電影之一,它不是一部popcorn-flick,更不是三傻那樣的商業(yè)片,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寫實的,關于家與根的電影,是需要你抽出時間,靜下心來慢慢去體會的,如果你是離鄉(xiāng)人,我蠻推薦你去看,一定會有很多共鳴,很多收獲。
5 ) 《吾土吾民》:拿什么來拯救情深的故土
一名在美國宇航局NASN工作的高級工程師,正當申請美國國籍的程序通過,又是父母忌日的當天,想起遠在印度家鄉(xiāng)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奶媽。為了盡最后的孝心,了卻思念的心情。工程師決定請假回國把奶媽接到美國,度過舒適幸福的晚年生活。轉眼間,從高科技發(fā)達的美國,來到落后貧窮的印度,租了房車,一路顛簸的找到奶媽的住所。引起村落轟動的同時,工程師也開始慢慢熟悉失去已久的傳統(tǒng)記憶。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曾經(jīng)的兒時玩伴,如今出落成美麗智慧的小學女教師。
與奶媽同住的女教師不肯定輕易讓奶媽離去,而奶媽也不希望去到陌生的世界。工程師東奔西走費盡心機,本以為自己的計劃可以扭轉局面,卻意外的發(fā)現(xiàn)諸多催人淚下的貧困人群。各種糟粕傳統(tǒng)讓一些善良百姓不能養(yǎng)家糊口,逆來順受的傳統(tǒng)心態(tài),讓村落中的基本用電需求都成為最大問題。工程師突發(fā)奇想立馬就干,以優(yōu)勢的科學家頭腦,號召村中全體老少加入發(fā)電團隊,從一處山間流水處聚集水量形成水池鑄造水力發(fā)電工程。成功的事跡和喜悅的心情,讓工程師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村民的期許。當他獨自一人回到美國時,急迫的心愿和澎湃的心情,讓自己一刻不能等待的再次回到家鄉(xiāng)人和愛人的中間,開始一番為故土獻力量的完美結局。
影片由《印度往事》的導演阿素托史·哥瓦力克執(zhí)導,寶萊塢領軍人物《我的名字叫可汗》中的沙魯克·汗主演,與印度小姐蓋雅特莉·喬希聯(lián)袂。影片一經(jīng)上映,奪得多項寶萊塢電影獎項無數(shù)。盡管印度電影向來以超時長名聞天下,但此片3小時的時長,還是需要觀眾們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建議分上下級看效果最佳,好似一場連續(xù)劇的長跑項目。還好,里邊大段的歌舞曲目,養(yǎng)眼美女的眉來眼去,可以化解源遠流長故事推進。
對于長期以出口大學生而致富的印度,當為發(fā)達國家效力的人才基數(shù)水準達到一定高度時,召喚他們回國效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更何況故土故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甚至連基本生活保障都難以達成的情況之下。盡管故事過于理想戲劇話,但表現(xiàn)的落后現(xiàn)實狀況無不令人側目,那份交集的情感也刻畫的感人至深。如果你是那名在外漂泊多年,并且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人士,還有什么理由拒絕回到故土為家鄉(xiāng)人奉獻的誘惑。當然,對于只有傳統(tǒng)和文化,卻沒有太多可記憶歷史的印度來講,若讓游子歸家?guī)ьI大家脫貧致富,還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漫長歷程。
6 ) 印度這個民族為何偉大
寫于2010年12月22日(那些年的渣渣觀后感)
初看名字,我并不懂吾土吾民是什么含意。
他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的男人,如同瓊瑤筆下的那些文弱書生,常常淚眼迷蒙,很容易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動之以情。
他是印度人,但入了美國籍,在美國航天局搞衛(wèi)星發(fā)射。美國,一個靠自己的力量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國家,雖然它沒有悠久的傳統(tǒng)和歷史,但是它卻成了世界首富。印度相比之下,一個天一個地。
他因為要回印度尋找早年的家仆阿媽,回到印度一個極其落后的村子,在那里遇到兒時的女孩,同樣是一個自強、自尊,有先進思想的女人,她雖然出身落后的地區(qū),但是上了大學回到這個村子教書,把希望都傾注于孩子們身上。
他在印度感受到了落后思想的可怕,貧窮的磨難,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他幫助村民們在村里通了電,說服大人們讓孩子去上學,他改變了一個村子愚昧的傳統(tǒng),他讓我深深感動于知識的力量是多么偉大,有知識的男人多么迷人,發(fā)射衛(wèi)星的男人更是魅不可擋。
回到美國后,他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國家,雖然他在美國有舒適的生活,高級的待遇,成功的一切。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后,他毅然決然辭職,回到自己的祖國,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可以進行一場革命,改變祖國的貧窮落后。
愚昧的國人有兩種,一種常常埋怨自己的國家政府無能低效,而自己聽天由命;另一種死守著所謂的傳統(tǒng)和文化,奉為天旨,認為不可變動。
影片很多話題都非常犀利和一針見血,印度真是一個勇敢的國家。雖然他落后,但是人民都深深熱愛自己的土地和家人,這正是它的偉大之處,它的民族精神。
7 ) “每時每刻生活的重擔和災難侵擾著我們”
同樣最喜歡片中十勝節(jié)表演《羅摩衍那》的片段,歌舞很好看,小孩子扮演的猴軍又鄉(xiāng)土又可愛,而觀眾的反應和羅摩出現(xiàn)之時的效果讓我第一次有了點體會為什么羅摩在印度人民中有著如此之高的地位。男主人公的歌詞表現(xiàn)出來了這點,羅摩不是史詩里的英雄,而是人們心目中的善良和希望,他教給人民的最重要的東西……還是讓人們心里帶著希望去忍受生活的重擔和災難。
羅剎王的模擬像在火焰中燃燒起來,可是卻就在這個高潮,全村又停電了,老頭子說“看來燃燒的羅波那要在黑暗中倒下啦”……片中表現(xiàn)矛盾的片段很多,但這節(jié)最巧妙,很自然、很生活氣息的戲劇性,不像片中其他類似片段的說教味道那么重。
其次喜歡的是那個苦行者搭男主角車的段落,非常朋克的苦行者,瀟灑得讓人目瞪口呆,歌聲放浪不羈,看得人心里歡喜。
總體來說,其實還是討好觀眾無關痛癢的理想主義……連里面的村莊,貧困落后都貧困落后得像個童話。就像是一切都源于環(huán)境,人民全都淳樸可愛,無辜之極。
始終覺得,在中國和印度這樣快速發(fā)展的變遷社會中,真正的貧困落后只會讓人變得卑劣,變得麻木,變得丑惡,而不是讓人保持像片子里村民的純真。
痛苦是有的,不幸也是有的,可是不是現(xiàn)實中的痛苦不幸,只是一種鋪墊,讓人還感得到希望,能感到羅摩的存在,可以期待一下羅摩的到來。
這部片子看似是很有雄心的,企圖涉及到困擾現(xiàn)在印度的每個問題,種姓、落后、“有百姓而無公民”,可惜到了最后,只是在每個涉及到的問題上割開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口,然后又用(對國家和對愛人的)愛和希望的創(chuàng)可貼貼好了,真是討巧。
P.S,這部片子在IMDB上竟然有8.3的高分……果然很受歡迎。
傳統(tǒng)有時候是偉大,有時候又是發(fā)展的束縛,要怎樣保持傳統(tǒng)?接受還是變革?看到印度人能夠毫不遮掩的揭露自己的貧窮落后愚昧,由衷的表示尊敬
印度高科人才回鄉(xiāng)體會和感悟最后留下并抱得美人歸的橋段未免稍許有些老套,但主題立意還是不錯的(看來印度已經(jīng)意思到國內(nèi)人才流失嚴重的現(xiàn)象,真不知我天朝何時能明白這一點,改改教育制度吧?。﹑.s三個小時多點未免有些拖沓p.s.s每次在感人的瞬間突然亂入的歌舞總讓我哭笑不得……
歌舞有時候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有具有感染力!讓人切身體會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影片!
第一遍是在瓦拉納西看的,當時覺得完全不輸三傻,這個社會居然會拿主旋律三個字來貶義一部電影的美中不足,鄉(xiāng)愁這個東西太大了,沒有扎實的細節(jié)和背景鋪墊,是沒法水到渠成。今年拿出來看第二遍,把之前快進歌舞的段落補齊了,作為印度的民族主義,絕對是超五星
廣袤的土地,閉塞的鄉(xiāng)村,純樸的人民,貧困的生活,悠久的傳統(tǒng)先天下之憂而憂~~~~憂郁而深情~~~~
真正的愛國,不是說自己的國家最好,其他的都是垃圾,而是認識到我們欠缺的東西,努力去做改變,讓明天更美好。片中對于印度風土人情的描述,對愛國的闡述比較不錯。
IMDb Top Rated Movies #250 & Top Rated Indian Movies #41. 曾經(jīng)因 IMDb Top 250 榜單而知曉這部電影,但一直興趣不大而遲遲未觀影。如今終于下定決心追看完榜單剩下的沒看過的電影而終于前來觀影,沒想到下午查看榜單時《吾土吾民》還位列第250,晚上看完片第250的位置就被《銀河護衛(wèi)隊》給取代了。—— 種姓制度,人口過剩,失業(yè)還有腐敗……現(xiàn)狀十分可悲?!?→ 認識到自己國家的不足,但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努力去改善,這種愛國打開方式值得點贊。不過3個小時的電影于我還是有些冗長,劇情也偏理想化。
老奶奶說Bijli的時候真的很感人
這種又臭又長的印度主旋律是怎么營銷到國際市場的?還能干到IMDB前500?充滿了微言大義的宣講,毫不顧忌觀眾的忍耐力。
每一部印度片都有美女…每一部印度片都有歌舞…每一部印度片都要三個小時!敢于直面自己的貧窮、敢于直面自己的落后、敢于面對自己的愚昧!
阿三國的主旋律影片,導演借演員之口對種姓隔離和族群壁壘提出了質(zhì)疑和反諷。美帝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觀念在此片被有意扭曲解讀,然后冷嘲熱諷一番,以彰顯阿三國民的鄉(xiāng)土情深。
有一剎那看哭了
這是一次詮釋眷戀故土的不錯演說,盡管有部分設計做得過分刻意,但是電影基本在合情合理的框架之內(nèi)升級情感。印度電影拖沓的毛病在《吾土吾民》身上得到了一次放大,它的一些段落讓觀眾恨不得上去幫它剪掉一點,但是與此同時,電影在情感上的表達仍然是成功的,它講好了一個故事。
好吧 標準的印度套路。女主沒有讓人驚艷 也是意外
又一個典型面對indian diaspora的“cultural nationalism”寶萊塢。
這是部好片子,imdb評分很高,經(jīng)常進top250的片,不要被豆瓣上的這些瞎逼評論看走了眼!服了!
為這種單純的義無反顧愛國情懷內(nèi)牛滿面。。。
nsi-non return india。印度的愛國教育片。影片真實反映了印度的種姓caste和貧困等問題,言論深切。很有思想。
咋么說呢!太理想化的劇情,但是著重刻畫了人的情感,對文化和傳統(tǒng)的熱愛和自豪,對改變的覺知。女主沒表情還行,不然笑起來像哭,哭起來丑。
想看影單里的鎮(zhèn)單之寶,2014-07-19添加想看。不錯的印度電影,故事講得很流暢,也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