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光天化日下の殺人事件
我也沒想到會起一個這么俗氣的題目,一股濃濃的柯南風,就請讓我在凌冽的秋風中任性一回。
盡管豆瓣評分不一定靠譜,比如《湄公河行動》和《釜山行》就有些虛高,但還是可以參考一下。反正看電影本就是一件挺主觀的事,覺得《指環(huán)王》一般的人,很可能覺得《爵跡》不錯。
從去年11月到現(xiàn)在,差不多一年時間,短評1443條,長評12條,紀錄片的受眾依然很少。說來慚愧,《獵捕》其實是我正兒八經(jīng)看的第一部紀錄片,當然不包括《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以及CCTV10播出的間斷性看過的一些節(jié)目。
本片名為《獵捕》,海報的主角也選擇了地球上最美麗的獵手——獵豹,一只正在追捕羚羊的獵豹。作為史前巨獸的直系后裔,獵豹妥妥的顏值擔當。要問我最喜歡哪種動物?只能是獵豹,沒有之一。這份喜愛源自還是個小屁孩時看的《獵豹三兄弟》,希望名字沒有記錯,但在那么小的孩子眼里,連電影和電視都分不清楚,更別說分清電影的類別了。
提到紀錄片,很多人帶有偏見,認為這種類型的電影就像搖頭晃腦的孔乙己給你講“茴”字的幾種寫法一樣,枯燥而無味。本著用事實說話的觀點,吐血力薦本片,7集,每集60分鐘的時長,從片頭到音樂,每一分鐘都堪稱完美。
從稀樹草原到熱帶雨林,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北極到南極。人的一生不可能去那么多地方、見那么多風景,但通過一些文字、通過一些鏡頭,我們卻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去感受地球的廣袤和生命的偉大,茫茫大海中獨自航行的藍鯨,成千上萬共進退的行軍蟻,這些廣袤和偉大足以讓人類感嘆自己的渺小。
不用主觀的所謂情懷去操控生命的軌跡,是《獵捕》制作組堅守的底線。不站在獵手一邊,也不站在獵物一邊,因為獵手和獵物一樣值得尊敬,因為即便是虎鯨、北極熊、非洲獅、印度虎這些最頂級的獵手,其獵捕的成功率也超不過50%。作為人類,我們要做的只是在一旁靜靜地記錄,記錄這生生不息的生命傳承,記錄這比人類記憶還要久遠的地球故事。
“沒有狗血的劇情,沒有人被北極熊追的到處亂跑?!北M管第2集《受制于季節(jié)》中的攝影師如此說道,但危險還是存在的。在第6集《與時間賽跑》中,研究角雕的工作人員在給角雕雛鳥安裝搜尋設(shè)備時,由于繩子的原因從樹上跌落,直到一年后才傷愈。持久的耐心、非凡的勇氣、對動物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質(zhì)在《獵捕》制作組的每一位成員身上彰顯無疑。
前6集的鋪墊,都是為了第7集的升華,即便是食物鏈頂端的獵手,也不得不在爆炸式增長的人口數(shù)量前低頭。我們是否忍心這些美麗的動物從地球上消失?有一些責任和義務是我們必須去做的,就像那個戴著印有英超新科冠軍隊徽帽子的孩子所說:“我長大以后,只想教授人們關(guān)于野生動物的知識?!倍鴱氖屡c野生動物有關(guān)的工作,也是我最初的夢想,你呢?
2 ) 迪士尼自然《我們出生在中國》VS BBC出品的《獵捕》
先后看了迪士尼自然出的《我們出生在中國》和BBC出品的《獵捕》。
后者完勝。
不說拍攝手法之巧妙,
不說冒著生命危險的各種曲折,
也不說斥巨資和耗時五年近景隨拍,
Steven Price的作曲之契合也不提。
我只說,一部紀錄片,不該有人為剪輯的劇情的。
也不該讓畫外音主導整個紀錄片的節(jié)奏,
甚至強勢引導將畫面串聯(lián)成一個故事。
人為的主觀,太要命。
The Hunt的第三集開始,既視感,壓迫感,緊湊感接踵而至。
從小看動物世界,看狂野周末,看Discovery,除了認知并沒有什么太多觀感。
而The Hunt,與其他不同的是,且完勝的是,它記錄的動物和觀眾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
我直觀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死亡的瀕臨,族群,嗜血,等級。
偉大的作品在于,即便是虛構(gòu)的,卻可以和觀者產(chǎn)生聯(lián)系。
可以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Fay話
期待討論
3 ) 《獵捕》:只有人類被詛咒
“在復雜的世界上,捕獵是永不結(jié)束的捉迷藏游戲。最好與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因為你不知道誰在不動聲色地盯著你。”
《獵捕》是BBC在2015年底推出的自然紀錄片。
《獵捕》系列共計7集,分為《最艱難的挑戰(zhàn)》《四季的掌控》《捉迷藏》《海中獵手》《無處藏身》《與時間賽跑》《與捕食者共生》。
系列的視角主要放在捕食者和獵物間的關(guān)系、捕食者的策略等,還記錄了各路科學家以及環(huán)保人士對保護瀕危動物所做出的努力。 David Attenborough爵士將為本系列做解說,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得主Steven Price負責本片的配樂。
《獵捕》評價只需兩個字:好看。
BBC的自然紀錄片素來畫面精美絕倫、配樂觸動人心,這部《獵捕》更是登峰造極之作。
畫面上,每一幀停駐都能拿來當桌面,雨林、凍土層、海洋、草原、極地與各自相宜的野生動物相敬如賓;鏡頭遠近結(jié)合,宏觀上可以鳥瞰捕食者與獵物的戰(zhàn)術(shù)對抗,微觀上能細睹骨骼與肌肉所承載的力與美。攝制組還拍攝到了很多令人窒息的罕見鏡頭,比如,虎鯨聯(lián)合攻擊體型龐大的座頭鯨,可以吐出25米長的蛛絲的達爾文樹皮蛛等。
BGM更是堪稱一絕。配合電影剪輯手法和戲劇性的畫面,鮮明的音樂總是適時出現(xiàn),參與提挈觀眾們的注意投入和情緒轉(zhuǎn)變。細微處見真章,埃色俄比亞狼偷偷靠近大東非鼴鼠時,提琴撥弦與腳步完全同步;隆頭蛛對長腳沙漠螞蟻的每一下錘擊,都與鼓點聲分毫不差。
雖然《獵捕》絕對主角是野生動物,但所有影視作品的(過度)詮釋和解讀最終且唯一的落腳點都是人,并且我既然已取了這么個唬人的標題,這就擺開陣勢唬一唬了。
·除去自然本身,一切皆可質(zhì)疑
我推薦所有顧影自憐、自怨自艾的人都來看看自然紀錄片。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亙古宏大,狹窄的只是自己的人生。
地球原本從容、野蠻、殘忍、包容,這才是世界真實的面目,社會不過是建立在自然的夯實地面上的空中樓閣。
對比自然的真實與永恒,社會顯得矯揉和虛浮。
出生于文明社會的我們充滿安全感。鏡頭里的雨林、凍土層、海洋、草原、極地才告訴我們,自然從沒有什么安全感。
在大自然中,獵殺與躲避是生靈們交流的語言之一,死亡是叢林法則最赤裸的呈現(xiàn),生死更迭猶如如呼氣吐息一樣平常。世界本沒有安全感。
而人類對安全感的需求衍生出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管束與被管束的需求,法律和道德應運而生,同時衍生種種條框與標準。
也即是,對錯、好壞、榮辱、強弱、揚抑、褒貶……一切的衡量標準都是人工制品。
除去自然本身,一切皆可質(zhì)疑。
我們自出發(fā)迷惘、盲從,路途狹窄、逼仄,結(jié)尾空虛、麻木。
一切不過庸人自擾,庸人自擾還不自知。
既然本來不存在該做什么、要做什么、應做什么,那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吧,人活在三維空間里,原本就是360個角度條條是路。
看自然紀錄片的好處之一就是,給作繭自縛的自己松松綁,為畫地為牢的人生開開窗。
并且明白不再抱怨世界對我們的怠慢與傷害,因為世界根本對我們不屑一顧。
·人類并非萬物之靈
《尚書·泰誓上》中說:“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br>這其中的“靈”指的是最有靈性的。
然而,在大家還沒對“靈性”這個詞探討出具體的定義前,大家似乎自動帶入了“靈就是主、是王”的解釋。
當然,在地球進化出來的幾億個物種中,惟有人類進化出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說話和思維的能力。惟有人類發(fā)明了文字,擁有了藝術(shù),創(chuàng)造了政治,發(fā)展了科學。惟有人類走出蠻荒,擁抱文明。自此,人類徹底區(qū)別于叢林。
這是我們驕傲、自負、狂妄、唯我獨尊的資本和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的專欄作家連清川從“人是萬物之靈”這個說法中解讀出了三個涵義:其一:人是萬物的至高者;其二:萬物都以服務和增進人類的福利作為職責;其三:人類的發(fā)展事業(yè)是自然界至高無上的事業(yè)。
確實是何其的驕傲、自負、狂妄、唯我獨尊。
即使是環(huán)保主義者們,在振臂高呼的時候不少人的起手式也是“人作為萬物之靈應當如何如何”。
之前看自然紀錄片的時候模模糊糊就有了些想法,知道看完《獵捕》,才算有了確切的個人判斷。
倘若我們暫且把“靈性”詮釋為明白、通透。把我們的角色定義為“生靈”,而“生”是所有生靈貫穿一生最重大的主題。
恐怕我們這些萬物之kings&queens把“生”這張試卷做的并不怎樣。
對野生動物們而言,他們所有行動的目的只有三個:個體的生存、血脈的延續(xù)、種族的繁衍。
挖下去就是三個字,生,生,生。
這不是它們的義務和責任,這是它們的本能、使命乃至信仰。
多么的專一、堅決、投入、忠誠。
因為目標專一,所以態(tài)度堅決,于是行動投入。
這是對自己、家庭、種族的忠誠。這也是對生命的忠誠。
動物仿佛對人(動物)生沒有任何疑問。
因為如果有疑問,就一定會有猶豫。而對于野生動物來說,任何時刻的猶豫都是自己吹響死亡的號角。
自然界的動物們,不論是捕獵者還是獵物,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從不猶豫,從不停駐,永不放棄。它們從不提問,本能是他們的答案。
那么人類呢?
人類恰恰非如此,人類常有疑問,人類總在猶豫,人類經(jīng)久迷茫,人類擅于放棄。
原因呢?
因為自出生起,生存從不是人類時刻要面對的劫數(shù),拼盡全力才能渡劫,時時刻刻都在渡劫,一分一毫都不能松懈。
脫離了絕境,生存對人類來說不是難題,甚至不是個問題。人類最多擔心生活質(zhì)量,卻幾乎不可能活不下去,雖然人類常說“活不下去了”,不過是因為生活不如意,而不是“要被殺死吃掉”,那才是真正地活不下去。
當生存這個至高無上的答案被人類抽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余的任何答案都并非不容置喙、理所當然。
對自然界的動物們而言,生存是唯一的選擇;對文明社會里的人類來說,生存是基礎(chǔ)供給,我們得空還得找個生存下去的理由。
這真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似乎擁有了選擇和自由的人類,非但沒有用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去豐富生命,反而被迷障住了雙眼忘記了本源。
脫離了叢林法則的人類,比動物多出來的是什么?
是自私和貪婪,脆弱和易怒;
是狡詐卻虛偽,愚昧卻自負;
是懶惰又善妒,暴戾又麻木。
我們并不熱愛生命,也不尊重生命,更毋談敬畏生命。
我們會因為享樂、放縱、悲傷、憤怒而損耗自己的生命;
我們會因為自私、嫉妒、仇恨、貪婪去戕害他人的生命。
為了資源的攫取,我們侵略掠奪,寧可浪費也不分享;
為了地位的提升,我們排斥異己,非我族類死不足惜;
為了權(quán)力的竟逐,我們發(fā)動戰(zhàn)爭,還說是為國為人權(quán)。
人類是星球上極少數(shù)會同類相殘的生物之一。
我們的歷史幾乎就是戰(zhàn)爭史。我們還會為了滿足私欲、發(fā)泄憤懣、宣泄仇恨、乃至興趣使然或者干脆無聊而去殺死同類。
我們自殘、相殘,樂此不疲,永不停息。
對人類而言,生命才是怵目驚心的廉價。金錢、權(quán)力、地位、性欲……太多太多都凌駕于生命的尊嚴與圣潔之上。
我們忽略、輕視、褻瀆、侮辱生命,卻矜矜自得地說:“只有我們?nèi)祟愂窃谏睿渌锒凡贿^是生存。”
我們是欲望鞭笞下的奴隸,還是浪費資源的暴徒;
我們是沉湎于虛無的蠢貨,還是推卸責任的懦夫。
我們是聽不進他言的聾子,還是罔顧內(nèi)心的瞎子;
我們是自以為聰明的傻子,還是標榜仁義的騙子;
我們是被道德綁架的質(zhì)子,還是庸庸碌碌的俗子。
這就是“生活”里的我們的面目。
叢林法則下的動物天真、率直、殘忍,不加矯飾。
文明社會里的人類復雜,做作,偽善,弄虛作假。
在“生”這個簡單的答案面前,動物們拼盡全力去維持住自己作為生命的尊嚴。生死于它們而言只有一線,在那逼仄的罅隙間,它們?nèi)耘f能用奔騰跳躍飛翔潛游,去進行力量的展示、生存的竟逐、死亡的肅烈。一切都是天然的、原始的、野性的美。
在“生”這個簡單的問題前,人類堅持用對錯、好壞、榮辱、強弱、揚抑、褒貶強加題支,以盲從對自己施以暴行,以私欲對他人施以暴行,以漠視對物種施以暴行,以貪婪對自然施以暴行。
我們以一生寫下了一排排復雜的、愚昧的、盲目的、丑陋的、骯臟的公式,仿佛公式的花團錦簇就是我們價值的寫照,那我們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了嗎?我們在追逐什么?這是“生”嗎?
這樣的我們,恕我難以認同人類是萬物之靈。
·只有人類被打開了欲望的閘門
自然界的動物們才是活著本身,以生靈的姿態(tài)莊重而真實地生存。
人類共同的名字和主人是欲望。
我不知道這是升華還是變異,是自主進化還是被動改造。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我認為不在于我們能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說話和思維的能力,不在于我們發(fā)明了文字,擁有了藝術(shù),創(chuàng)造了政治,發(fā)展了科學。
在于只有人類被打開了欲望的閘門。
因此只有人類被詛咒。
從此我們輩輩代代、生生世世都被欲望揮著鞭子向前走去,永不停歇地向前走去。這永恒的欲望是傳說、歷史、故事,是現(xiàn)在與未來,是靜默是歌唱是舞蹈,而人類是永恒的最忠實的擁躉。
講著講著有點喪,我在前面還試圖勵志來著,那就再勵志勵志補救一下。哪怕是屈從于欲望,我也想死在追逐親手所選的欲望的路途上,所以啊,人還是想干嘛就去干嘛吧。
欲望,是我們的罪孽和福祉,是我們發(fā)生早于發(fā)現(xiàn)的詛咒之吻。
4 ) 震撼,經(jīng)典!
溢美之詞不多說,給多少星都不嫌多的。
就說兩處顛覆我三觀的地方:1. the odds are agaist the predator,自然界是處于弱勢其實都是些看似強大的捕獵者,人類世界也許也是如此。2. 一般人認為落后不開化的,國民愚昧的印度為了給野生動物讓出生存空間,已成功遷移3萬人口。想想她的鄰國。
感謝世上還有這么多關(guān)心野心動物的團體和個人。感謝BBC。
以片尾詞作結(jié):If we can't save the planet's most charismatic predators, what hope is there for the rest of the natural world. Wildlife has the power to recover, and people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What happens next depends on us.
5 ) 這是一部每一幀都可做屏保的紀錄片
生活中,除了電影、書籍其次最愛的就是紀錄片,各種BBC、美國國家地理、寰宇地理、CCTV9紀實頻道等等,簡直百看不厭,感覺看此真是既放松身心又漲姿勢。
而就紀錄片來說最愛最愛最愛的必須當選BBC,無論是《野性非洲》《野性澳洲》還是《野性南美洲》又或者《藍色星球》等等一系列令人震撼的野外自然紀錄片,還是《生命進化》《時間機器》等等一系列文史紀錄片,看后都會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xiàn)世界,看到人類的渺小,宇宙的浩瀚,生物的多樣與神秘。
而就在最近背單詞背的百無聊賴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部堪比大片,甚至比大片還要精美的又一BBC大作《獵捕》,從點開第一集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緊張的劇情安排,精美感人的畫質(zhì),跌宕起伏的背景音樂,真正是做到了現(xiàn)在各種偽科技所宣揚的沉浸式體驗。
里面沒有對捕獵者的偏見,沒有對被捕者的同情,只有作為一個旁觀者的冷靜觀察。當你看到鱷魚拼勁全力獵捕一頭牛羚時,你不會感覺痛恨鱷魚,因為你已看到,為了等到這個時刻它甚至已將自己餓了將近一整年。
你也不會斥責北極熊連那么小的海豹幼崽都不肯放過,因為你已看到冰凍時節(jié)過后,它也會因為幾個月吃不上一點食物,而消瘦的猶如一只喪家犬。
你甚至會同情大草原上最令人不齒的鬣狗,因為你看到他們?yōu)榱损B(yǎng)育自己的孩子,而敢于挑釁獵殺比自己身體大幾倍的牛羚,通過團隊的力量,運用合作的智慧,戰(zhàn)勝龐大的獵物,獲得豐盛的食物。
雖然有時會因為看到人類的近親大猩猩獵殺人類的另一近親疣猴時,會略略產(chǎn)生一點不適感,但卻也會讓你更加清醒的認清自然的殘酷與真實。
每一個物種為了生存都會拼盡全力,哪怕付出粉身碎骨的代價,雖然生物鏈已形成,勝者為王,敗者最終只會成為王者的盤中餐,但也沒有輕易放棄或者妥協(xié)的理由。
片中旁白一次次說起,無論獵豹、老虎還是獅子,又或者是北極熊、棕熊、白頭海雕,哪怕作為生物鏈頂端的他們,在獵捕中100次仍然有80次是失敗的,而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失敗中,它們變得更有耐心,更了解對手,更知道怎樣隱藏自己。
任何一部精彩的紀錄片,都離不開一個對自然極其熱愛,對制作要求極其嚴格的團隊,每次看到片尾的花絮,都深深的佩服和感恩這些深入鱷魚洞穴、被北極熊追趕、冒著被老虎吃掉危險的幕后攝影師,感謝他們極具奉獻的付出,才讓我們得以看到這壯麗山河,神奇生物與浩渺宇宙,也讓自己更意識到所處世界的幸福。
6 ) The Hunt
The duels between hunters and hunted are as dramatic as any event in the natural world. The stakes could not be higher. For both, it’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Yet surprisingly, it’s the hunters that usually fail. To have any chance of survival, predators must be perfectly tuned to their own hunting arenas. Every habitat brings a different challenge. The Hunt will reveal as never before the extraordinary range of strategies predators use to catch their prey. But even for the most skillful, success is never guaranteed.
7 ) 純粹的大自然
看這種自然紀錄片,很容易感慨在地球上除了人類,所有生物活得那么純粹,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比如北極熊,對于生活環(huán)境惡劣的北極,一點小小的失誤,就會釀成大錯,每一次捕獵失敗都會使它愈加瀕臨餓死的危險,它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繼續(xù)嘗試。
比如角雕,在叢林中捕獵大型動物,肌肉需足夠強壯,這使得它成為地球上力量最大的鷹,而幼鳥需反復訓練以掌握空中捕獵的技巧,倘若它不能完成訓練,即便父母辛苦養(yǎng)育,它們也會殺死這只幼鳥,給另一只幼鳥讓路。
比如螞蟻大軍,巨大的搜索隊向處女地拓荒,尋找任何生命跡象,大軍路線上的所有活物,都會被絕對數(shù)量壓倒。而兩種螞蟻大軍交戰(zhàn),必然導致一方滅亡,一方興盛,整整一代的白色幼蟲被洗劫一空。地球上最大規(guī)模的捕獵行動,卻由體型最小的捕獵者展開。
比如海豚和虎鯨,必須冒著擱淺的危險捕捉獵物,然而成功率還不到一半。
完美!本年度,我家貓最愛劇集第一名
大自然的法則就一字兒:穩(wěn)!物競天擇沒商沒量。沙丁魚的團滅最震撼!看得我都快哭了!沙丁魚怎么你們了??!OST可以排進top5!以及幕后部分超好看!給BBC大神們跪一生!看到最后一集慶幸始終有那么一群人愿意還動物們一個家園。但是,僅僅這樣就夠了嗎?(名詞解釋:Bait Ball)
當然非常好看,制作也絕對用心。 也許有些苛求,不過我覺得按照這種方式歸類、比對、呈現(xiàn),似乎有些突出獵奇而少了些體系,看完了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神奇的自然
了不起的紀錄片,把獵手捕獵的過程展現(xiàn)的驚心動魄。獵豹的速度,鯨魚的龐大,獅群在風暴來臨前的冷靜,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航拍,慢鏡,第一視角,視聽層面竭盡所能凸顯出大自然的神秘屬性;片頭曲大氣十足,追逐場面的樂章足以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
僅僅拍攝內(nèi)容就非常非常震撼,更何況還拍得那么美。獵手們正在消失,這是本片應該趕緊拍的理由,獵手們優(yōu)美而偉大,這是本片應該拍的根本理由。
超好看?。]有更多的語言了!
感覺好萌,但很殘酷,都是生物本能,壯美。
從來沒有想過紀錄片能拔高到這個程度……尤其第一集的野狗追擊鏡頭高能到爆炸,看的讓人懷疑這是特效??磥砑o錄片只服BBC這話大概還要說很久很久……
牛逼閃閃!看到骨瘦如柴的北極熊,太心塞!
"和女兒一起看"系列. 北極熊抓海豹吃的畫面太逗又太驚人.....
五分嫌少!片頭大銀幕式的包裝,很驚喜!腐國工作者竟能大自然的殘酷拍得如此精妙絕倫,如歸入電影,秒殺絕大多數(shù)的節(jié)奏!自然類紀錄片的敘事節(jié),時刻充滿危險系數(shù)的機位取景,蒙太奇式恰到好處的剪輯,烘托到位的OST,還有老資格專業(yè)解說,BBC至今仍無出其右!
比較碎片,每種動物幾分鐘,亮點在于高清高速攝像和新畫面:藍鯨捕食,黑猩猩合作獵捕疣猴
保持了BBC一貫的品質(zhì),但是論驚艷、震撼力不如Frozen Planet、Ocean 等
BBC又一封神之作。
最后1集講動保。說到底,人類的無度增殖給自己制造了太多困境,只有全球協(xié)作,減少自身繁殖,全力發(fā)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zhì),才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也才能改善人與環(huán)境的緊張關(guān)系。智人本就不是以數(shù)量取勝的動物,只是現(xiàn)在對有些資本和權(quán)力而言,人口仍是他們的工具。
行軍蟻那段真心震撼。
鏡頭神奇得美不勝收,很多鏡頭到底如何拍攝的甚至令人匪夷所思。非常值得看看的一部自然紀錄片。
別說還真的是第一次看記錄片看出了大片的味道。畫面,配樂,講解以及背后的用心全部滿分。觀看感受:震撼,目瞪口呆,嘆為觀止,怎么可以美成這樣,漲姿勢。
生存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