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期待了很久的一部片,因為之前看了同名原著小說《東京塔》,感動得不行??墒且恢辟I不到碟,沒忍住在優(yōu)酷上看了,有一點點的失望,雖然片子基本尊重原著,但很多母子之間的細節(jié)確實沒有小說表現(xiàn)得好,這也是電影有別于文學的特性,在2個多小時內表達的東西有限。
小田切確實太型,以至于他站著,走著都像是擺POSE,不過他的略帶憂郁的偶像氣質確實符合原著者Lily Franky的形象,有點浪子的文藝青年。
建議喜歡本片的人都去看下小說,我認為小說還是比電影好很多。
前幾天說《永遠的三丁目夕陽2》,將東京奧運會抽了出來,其實在第一集里頭,東京塔的竣工落成是全片的外線。江國香織的書、黑木瞳的片甚至江美琪的歌都在唱東京鐵塔下的幸福。于是,今年又撞上了一部關于東京塔的影片。小田切讓主演的《東京塔》,看過近2個半小時的本片,會對何為主演有個清醒認識,不是《光明的未來》或《彩虹老人院》,小田切讓變化著服裝和發(fā)型,又是難得的大孝子角色。即便如此,他依然排在老媽的演員樹木希林后面,所以,本片最大頭的人物,其實是雅也的老媽(原著作者也是認為如此,右圖是電視劇版?)。
有人一定很奇怪,這年輕時的老媽和晚年時好像啊,OK!來宣布答案了,年輕時老媽的扮演者是文學家內田也哉子,她正是樹木希林的女兒,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像。她上一次客串出演要算到《東京日和》(看來都是文化圈跑的啊),內田也哉子的丈夫則是本木雅弘。樹木希林還會出演是枝裕和的2008年新片,所以看個眼熟總是要的?!稏|京塔》估計還是近一兩年中,最值得日片迷眼尖耳聰去發(fā)掘隱藏配角的片子,遠強于《有頂天飯店》這樣的群像作品。松隆子這樣大配角不說,奇怪她角色在片中好生拘緊。被老外稱為“the chubby-face semi-gormless comedian”的荒川良良、幾乎沒認出來的宮崎葵、不知道在哪里湊著的伊藤步,外加小泉今日子、柄本明等等,被自己用聽聲確認出來的是寺島進,連唱主題曲的都是老牌帥哥福山雅治(有出山的跡象了)。
戲外的說完,講戲內的東西。在看《東京塔》之前,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看完這個綿長的催淚片,沖小田切讓,它是長得有些過了,期待值一下放低,至少影院老板都會恨不得砍它短些。
影片鏡頭什么沒啥好說的,普普通通。中間拖泥帶水的地方不少,但行進算平穩(wěn)。內心獨語出現(xiàn)小時候自己略顯刻意,有些片段也故意煽一把情,但基本上還是比較規(guī)矩。時代在不停變化,母子情,父子情卻依舊。
從大山小路到兩個大煙囪、半截東京塔開始有了點好感,小時候的雅也在鐵軌上放小動物被壓死的場景,愣是想到《泥之河》里的燒螃蟹。時光流轉,小孩子的模樣也是一變再變,右臉頰還有了顆醒目的痣。
結果在童年到長大間,分了兩次看完,最后躺床上看著老媽不堪病痛折磨(真是抱怨讓小田切讓哭得太多了,還好角色是從小一直愛哭),自己也跟著稀里嘩啦一直掉淚。雅也在東京上大學混日子的酸樣,勉強畢業(yè)后又沒工作,拖來拉去,老媽啥都沒怨言,就是給他錢,終于待到他覺悟,好好做人,又接到東京生活。有過灰暗日子的人大概都會清楚些類似的苦澀,就個人而言,基本上也是要錢才伸手,否則都愛理不理。有機會時總是一次次錯失,基本上也沒啥成就可言。在初中時候,自己總是恨不得他們倆離婚算了,回個家都沒幾天清凈?,F(xiàn)在見不著,也不知道還是不是那樣,不重要了的。當然,也不至于看完影片就打個電話去安慰老人說想念他們之類,很多像我這樣的人,表達起感情從來不是這樣的(甚至不大會表達),反倒做好正事才對。
看完片尾演職員表,再一次回想為什么會一再哭了,大概是自己也曾經混得很差,或者現(xiàn)在也不怎么好。家里抱怨過,嘮叨過,按照他們的固定思維來牢騷認為應該找個穩(wěn)定的,有地位的工作,卻沒真正的翻臉不認?!稏|京塔》里的老媽確實完美,除了她自己說的失敗婚姻。分不清這是日式的、東方式的還是世界通行的母愛大義,然而,衡量間,又發(fā)覺雅也的幸福在于他是難得的大孝子,終于日本電影里破碎家庭里畸形壓抑的長大成人終于修煉成了中國式千金難買的浪子回頭型,不多見的親切。這很容易被人打成溫情打成催淚,但誰說家庭不合一定要種出難吞的惡果。我看,都是人的天性。
有批評說片中雅也(小田切讓)畫得并不好,講的葷段子也很差——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看,他確實混得不怎么成功,否則早該發(fā)亮了。問題還有,即便是做不到最好,又有什么關系,因為這樣就無顏見江東父老、家中老母?一定要做得完美才能將老媽的事情搬出來說么,顯然未必。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675482/ 這不算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瞇著了多次,一點兒也沒注意到男主角小田切讓從深色服裝到粉色服裝的轉變。不過,他長長亂蓬蓬的頭發(fā),瘦高的身材,瘦削的臉,嘴角叼著煙,雙手倒騰麻將的形象像極了一個在大學里渾渾噩噩混著今天不知明天日子的三流大學學生。幾年后,醫(yī)院的走廊里,依然瘦高的身材,瘦削的臉,嘴角缺了一只煙沉默著……我不記得他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媽媽躺在病床上化療,無論他穿什么顏色,天都被陰霾籠罩著……
媽媽榮子有兩段場景最印象深刻:
1.離開了爸爸的媽媽有一天對著鏡子化妝,畫了眉,涂了很艷的口紅,臉上是喜悅嗎?和男人約會的時候,兒子吵著要回家,男人為他在游戲機里丟了硬幣,按了“啟動鍵”,榮子連聲道謝,聲音里透出的是喜悅嗎?很多人說媽媽為兒子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可是幸福在哪里?我相信對于榮子,和約會的男人結婚能不能幸福是不確定的,看著兒子快樂的成長的幸福是確定的。她如果曾經有過一絲的心動,也在和兒子的那個擁抱中化為了煙霧,飄走了。ぐるぐる、ぐるぐる……
2.ぐるぐる、ぐるぐる……歲月如梭,15歲的孩子離開了媽媽,15年后兩個人又在東京重聚。不同的是,這次在兒子的家,媽媽老了病了。還是那個熱情的媽媽,做很多的飯菜,招待著兒子的朋友們,套著大鼻子扮著滑稽,還沒開演自己就笑彎了腰,和兒子的朋友們開心的聊起和爸爸第一次見面約會和定婚的事情,怎樣一起跳第一支舞,怎樣很突然的送來聘禮求婚,那樣笑呵呵的,好想在述說一段美麗的往事。
一些年輕的朋友評論爸爸:
“但在爸爸不多的出場里覺得這并不是個壞人,只是懶散而和媽媽沒有緣分而已”“ 爸爸這個角色是我很喜歡的。 用小指指甲輕輕刮著MR.SLIM的煙殼的爸爸,喜歡去咖啡廳的爸爸,灑脫,固執(zhí),隨性的爸爸?!薄?父親是一個胸有大志卻行為懶惰的人,母親是一個追求平和而腳踏實地的人,他愛他們倆,他們倆教給他不同的東西。一個給了他夢想,一個給了他攀爬夢想的繩梯?!?br> 至少爸爸這個形象的改編是失敗的,他實在算不上什么“藝術家”,“胸有大志”,原著里,作者對爸爸很不齒,那樣一個懶散的,醉酒的,混著日子的,毫無責任感的,眼高手低,自私自我到無心無肺的人,一直到媽媽榮子過世后,兒子才逐漸對爸爸釋懷,畢竟媽媽沒有希望她怨恨爸爸,而那個該被怨恨的人也已經老了,算了吧——書里對爸爸也著墨不多,有些場景對我揮之不去:兒子暑假回爸爸那里,可是白天總是在屋里沉睡的爸爸;所謂鼓勵兒子學藝術,只是托托人找找關系,過程中爸爸所有的舉動都讓兒子感到厭惡;來探望重病的媽媽卻沒有什么關切之詞,只是無聊的說著自己的頭發(fā)什么的……總之一個單單為自己而活的爸爸……有可愛之處嗎?絲毫沒有。這個形象在電影里很模糊,或者說他的那些臺詞和演員的那些表演讓觀眾無法真實地感受他,也削弱了媽媽榮子決心離開她獨自撫養(yǎng)兒子的理由。
很喜歡榮子開朗樂觀堅強熱情,卻還是不太能理解她對爸爸的感情。真的沒有怨恨嗎?就算是為了兒子想,他缺少了應有的父愛,榮子也該怨恨的。想來想去,榮子應該是比我更明白,怨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過去的就只讓美好的記憶留存吧!這個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嗎?雖然媽媽們總想給孩子完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雖然兒子沒有父愛,她用更豐富的母愛彌補了。
很多人因為偉大的榮子,還有兒子中學大學的頹廢生活找到了自己曾經的投射而愛上了這部電影,我只為了前者??磿臅r候,我那顆搖擺的心還有點忐忑不安的,翻看幾頁,我的心安定下來。人生,可以從書里找到支撐和經驗,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讓叔翻開媽媽留下的盒子,那張年輕媽媽抱著兒子的照片,我哭了。
打開母親遺物的時候,我也哭出來了。
一部電影是兩小時,一本書是幾天,一生是幾十年,愛長過了生命。
超棒的劇本卻拍得really boring所有的人物刻畫都流于表面又嘩眾取寵比如小雅在火車上看到媽媽的信而哭泣的那場戲本來是很有效果點的,卻由于之前對媽媽這個人物的負重性格和辛苦完全沒有著墨,而導致這個點變得莫名其妙現(xiàn)實和回憶的交錯方式,用的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想拍史實人生、平淡敘事其實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做不到百無聊賴的平淡,就一定要有壯烈的過程、鮮明的目的或者不流于俗套的主題否則就會成就這樣一部長達2小時20分鐘boring的電影ps,小田切讓還是憂郁氣
有中文字幕了,不自覺的,成為小田切的支持者……
沒什么可以打敗支撐著一個家的母親。
小田切是這世上最適合粉(桃)色系衣物的男人!!!!
那天母親涂了鮮艷的口紅,牽她過馬路的瞬間,仿佛鉆入時光隧道。斑馬線變成鐵軌,她牽我哼著歌謠走向病房改造的家?,F(xiàn)在的家是真的病房,可以看到落雪的東京塔,午夜的黃色電波,涂了一半的輪船和扮丑的面具,彼此目送遠行的一趟趟列車。原來長大的代價是,牽住的手遲早要放開,目送的人終于無法挽留。
電影看到一半時,那邊就傳來了您走了的消息,抱歉這么晚才看完,謝謝您一直那么堅韌又優(yōu)雅的活著,也謝謝您在光影中的不斷鼓勵,所有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的無價之寶,給了我繼續(xù)走下去的勇氣,謝謝。
4.5 重看。第一次看的時候,想的是“現(xiàn)在的、我愛的那個lily franky,原來是這樣才成為他的啊?!?這次也依然這樣感慨。如同一個孩童稚拙純真的告白,即使劇作和節(jié)奏上都有乏力之處,情感上的完滿卻不可逾越。母親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一輛永不停止駛往終點的列車,可以同行一時,最終是追不上的,只能放手。曾經牽著彼此走過馬路,有過那樣陽光燦爛的午后,已經足夠了。
#重看#“來不及為你變成好人 我就是來不及說一聲我愛你”永遠有那么多來不及,那么多不甘,自15歲以后分開的15年一事無成,終于可以重聚在同一屋檐下,而子欲養(yǎng)親不待的懊悔,到底要在人間反復演繹多少次。「東京塔」是心中未及目標悵然的投射,是關乎整個家庭變遷流離的象征,當我們還活著還有力氣,一起登到塔頂吧!整體不無冗長煽情,但一波又一波的催淚彈簡直無法抵擋(代入感滿溢),離鄉(xiāng)求學的惶惑與墮入虛無深淵,病床上的痛苦掙扎蜷縮,母親的堅強樂觀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攜手共過馬路全片高光時刻;終有一天死亡將趕上我們的腳步,失去給予我們血肉之軀的父母,于是我們亦失去了來時的路,余生也只能逐著死神奔去。
不斷搬家,幾份兼職,胡鬧的朋友一起吃頓熱乎的就感到開心,非常有都市感,年輕人生活狀態(tài)的描摹,即便沒有過糟糕的過去,也能理解那種真實并感覺親切。交叉敘事結構不錯,跟現(xiàn)實交匯后童年的自己、年輕的媽媽又多次出現(xiàn),很有代入感。探討生死的日影真是多,給人力量與撫慰。平實的美感。顏值普遍很高
哭到抽過去
牽老媽的手過馬路那段………………
母愛就是偷偷聽兒子凌晨時分的色情電臺節(jié)目偷笑卻假裝不知情
我想到了他們,我爸媽。生活有時不是一個人的事,還有那些和自己有交集的人
1偶然決定看這片。開頭一眼看到老板了。一會又看到片警了。2年輕的樹木希林比她自己還像她。其他熟臉不說了。3最后難免兩個人抱著抽紙看完,心里卻增加了不少力量。4小田切后來gaygay的。5這老媽既平凡又不平凡,除了家庭和親情方面的內容,一生教給兒子努力和樂觀。就這么簡單,但非電影大師沒法拍。
看了東京塔,覺得自己好像劇中的人物一樣,一定要對父母好一些啊,其實父母要的都很簡單。
即便在你最落魄的時候,也是一場時裝騷。
隔了六年后重溫這部電影,才感慨它與我的人生重合太多。像是世上另一個我,過著太相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