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沒有生活常識把觀眾當白癡的故弄玄虛的片子
看完了這部片子覺得很差,上豆瓣看看大家的風向,果然有自己的同好者。但是看著那幫所謂自己看懂了的兄弟們大談什么人性救贖頓悟就覺得無語,我不喜歡這部片子只有一個原因:現(xiàn)實中不可行!
這不是一部玄幻片,這也不是一部科幻片或者包括了非自然元素的片子,這只是一部現(xiàn)實心理驚悚,默認背景是真實世界。好吧, 默認背景是真實世界,那個所謂的CRS就是個純粹眼子,你不可能像片子里那樣惡搞一個億萬富翁,片子本身的邏輯也是漏洞百出,那不管這玩意想表達什么或者說表達了什么,它在講故事本身上就講了一個荒謬的故事,還企圖讓我們以為這是真的。
太多細節(jié)有問題了,說幾個。
一是作為一個億萬富翁,沒有自己的貼身保鏢生活秘書是難以想象的, 一個陌生公司CRS提供的服務,必然要先有秘書或者助理去體驗一下掌握信息才可能親身前去,怎么可能一個人就傻不拉幾的跑去填表,你要說是millionaire還成,billionaire這么做就搞笑了。
更弱智的是他自己開車,還開一寶馬,這是一家大投行擁有者冷血億萬富翁該做的事情?
二是CRS:這個公司的能力未免太大了點,有如此行事能力和操控力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給一個人辦生日宴?別跟我說你花錢了,它們的操控力掙錢還不是易如反掌,缺你那點服務費?即使真的有這種公司存在,也絕對不會給一個billion辦生日宴。
三是那把鑰匙:cashcase的鑰匙是特型鑰匙,那種造型的鑰匙不可能插得進去,如果是普通的小皮箱,主角那么砸都砸不開也很難解釋,更搞笑的是可以插入電梯應急鑰匙孔,要知道國際電梯工程師協(xié)會明文規(guī)定了電梯應急鑰匙的規(guī)格,不幸也是特型的,那種造型的不可能成功使用…… 別跟我說crs夠強大,就算它能偷偷更換電梯鎖芯,能控制大樓管理人員喉舌,他還能控制國家部門的調(diào)查過程?真有這種能力,回去看第二點。
其他的更神奇的比如高空墜物準確落點,水下出租成功脫險這種就算找特接演員表演都會有危險的活動主角一個普通富翁做一次成功一次這種大家都能看到的笑話我就不多說了……
我不想討論片子想表達什么,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過程,表達的東西再深刻也沒有意義。我也不想討論看沒看懂這個問題,能忽視種種的不合理看懂了的同志才偉大……
總之這是一部眼子心理片,竟然還拍了兩個小時……
歡迎拍磚~
2 ) 這一跤摔得可真結實
最后,道格拉斯一轉(zhuǎn)身,跳了下去,腦海里劃過童年的記憶,就像在水中一樣溫暖,同樣透明。砸穿了大廳穹頂,砸碎了自己疲憊不堪不解風情的心。
不說電影里各種各樣的硬傷,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夢,一個堅強男人的夢。孤傲的安于現(xiàn)狀自滿著,卻倔強著不肯承認自己不快樂,去動手打破。即使身心疲憊,寂寞的自慚形穢,還要擺出一幅c'est la vie的樣子,裝作爸爸似的,帶著點點高深的諷刺態(tài)度來過活。
就是這么個成天天人交戰(zhàn),苦大仇深的男人到將近50的時候有香車洋房公司俱樂部,不用孝敬老人,有一個同樣歲數(shù)卻懂得人生的可愛弟弟,甚至還有個一直關心自己卻已經(jīng)離異的老婆?!這就是電影。。這就是你為什么不能一覺醒來被放到了墨西哥;這就是為什么沒人用橡皮子彈煞有介事的朝你開槍,讓你以為自己是個英雄;這就是為什么你每個談過的女朋友都背地里說你不是什么好玩意。。
好吧,你不服氣?!那么這典型裝逼犯式的男人霉運來了。公司洋房甚至車子全沒啦,忠誠的律師看起來不再忠誠,落魄的他只有找到離異的妻子,訴衷情,表懺悔,來借汽車。。最可憐的是后來親愛的弟弟也被自己一槍打死。。于是有個樓,跳吧!
當然,happy ending是這一切都是假的。只是這惡作劇賬單不小罷了。。。
不過說真的,道格拉斯從百米高樓上跳下來,這一跤,摔得也太TM爽了。
我看啊,人生時不時這樣摔摔挺好,否則是在福中不知福,是不?!
來吧!讓我也摔得結實一點!別客氣!
3 ) 好好看電影,不要裝作很牛X
這是第二次看這片,第一次評價只不過是推薦,這次則是力薦。
至此,本人對David Fincher的喜愛之情上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第一次看也覺得如果沒有最后5分鐘,片子會更加有深度,然后看完之后很不理解范先生為啥那么看得開,換作是我不捏死那弟弟才怪。這種感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年輕人嘛,容易沖動些,再加上對生活或多或少有些不大滿意,可是又無力去跟生活抗爭,所以潛意識里也就期待看到在被生活愚弄之后別人的脆弱。生活確實會讓人無奈,但是期待看到別人對生活的無奈這種態(tài)度,就有些變態(tài)了哈。如果片子在范先生跳樓后就結束,那這部片子絕對就應該是憤青必看的了,可生活也沒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多少咱還是對他有期待的。不能從理想主義一下就那么快蛻變成虛無主義者阿,人還是堅強一點的好。
本片立意積極向上,他完整地講述了一個人被救贖的過程。
范先生是巨有錢人,看起來啥都不缺。其實他就是缺少感情,這點可以從他幼年喪父以及與前妻離婚推斷出來。而他對待合伙人的態(tài)度則顯得他是如此不近人情,所以這也就難怪他獨自守著諾大的房子,享受寂寞了。如果說他還對什么人有感情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是他弟弟Conrad了。不過范先生對待Conrad的態(tài)度,好像也不是那么的好,見面就是問Conrad是不是還在磕藥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啥的,看得出范先生對Conrad的關心也就停留在物質(zhì)上。
所以Conrad就找人來拯救他哥哥來了。
讓范先生去找CRS是利用了他對Conrad的些許感情和他的好奇心。然后CRS的拒絕電話則刺激了范先生驕傲的自尊,他憤怒也是正常的,然后游戲就開始了。
范先生從疑惑到恐懼的第一次蛻變是在從的士車逃離之后,他漸漸暴露出他脆弱的一面。范先生很聰明,不然不會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細節(jié),可也就是他的聰明幫他一步一步地配合完成著這個游戲。第一次蛻變之后,范先生遭遇信任危機,身邊的人都在算計他,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影響著他,讓他失去判斷能力,直到他還算信任的Christine成功套取了他的銀行密碼,范先生也就徹底崩潰了。范先生從墨西哥的墓地里爬出來,完成了第二次蛻變。這一次,他變得堅韌機警,走上了一條復仇之路。現(xiàn)在他一無所有,除了一條老命??删驮谒蛩闫戳嗣惨涑龀錆M仇恨的子彈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一切真的只是個游戲,而他的弟弟Conrad死在他的槍下。這時候,范先生完成了第三次蛻變,他陷入了深刻的思索。原本覺得自己破產(chǎn)了的范先生發(fā)現(xiàn)其實他的財富一分沒少,而他那個唯一的感情寄托被他誤殺掉了。咳咳咳,注意注意哈,這時候?qū)а菥妥隽藗€比較了,財富一分沒少,可是死了一個親人,就直接把錢和感情擺在了范先生面前讓范先生選擇了。范先生選擇了跳樓自殺,嗯,沒了感情,人活著也是無趣的很,還不如死了算了。范先生選擇了,可是已經(jīng)大錯已鑄成,哎...
還好還好,樓下有個氣墊接著范先生,范先生沒死成,這時候才是游戲真正的結尾。大徹大悟的范先生終于領悟了人生真諦,原來世界如此美好...
游戲的真正目的是讓玩家蛻變并且給玩家重生的機會。如果片子在范先生跳樓之后就結束,那Conrad不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變態(tài)嗎,那么無聊一人,圖個啥阿他...所以,片子最后結尾刪不得啊刪不得。
重生之前的范先生受盡了各種負面情緒的折磨,重生之后的他還能挺得過來嗎..可是,一個選擇以生命完成自我救贖的人還有什么會看不開的呢...
PS:最后,范先生顯然被Christine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所折服,并且有了私心,可Christine顯然是對范先生說了假話。她還有任務要接,這個世界上需要拯救的不只是范先生一個人哪。我暗自揣測導演的用意,這些看電影的,統(tǒng)統(tǒng)都要被拯救阿...
4 ) 原來一切是場游戲
看這部電影時,驚悚懸疑的劇情引人不自覺地置身其中,最后峰回路轉(zhuǎn)的結局讓人驚嘆原來一切是場游戲。
NicholasVanOrton——一個擁有大量財富和顯赫地位的基金經(jīng)理,自認為什么都不缺,卻一直生活在情感的冰河時期,婚姻破裂,兄弟之間存在隔閡,過著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童年時父親的處事方式影響了他,目睹父親自殺的陰影深深地影響著他的性格,當他48歲時,父親自殺的一幕更是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而他弟弟送給他的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讓他的生活從此緊張驚險,狀況百出,開始感覺有趣,漸漸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不知道應該相信誰,生活在苦惱中,最后由原來的富翁變得一無所有,被人扔到了墨西哥,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生活。當他憑借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美國時,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錯誤,他也在縱身一躍后擺脫了父親自殺陰影的束縛,這一幕幕刺激的場景讓觀眾的心跳不由隨著NicholasVanOrton逐漸加速,但最后的結局讓人由衷的高興。
金錢往往只能滿足自己物質(zhì)上的需求,親情、友情、愛情等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才是真正需要珍惜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財富,使我們獲得長久的幸福感,提高幸福的指數(shù)。
5 ) 觀影 the game 雜感
1.如果我的信息集是某個他人信息集的真子集,而它又是完全理性的。也許我的最好的選擇就是非理性。
2.一個人被擊敗通常是通過一系列意料之外的事件。意料之內(nèi)的事件都會被預期消化而失效。然而,信息完全優(yōu)勢方卻有一個巨大的劣勢:他的對手不需要成功的承受每一次意外帶來的打擊;相反,他只需要在所有的意外之后做出一次意外的反應,如此就可以摧毀之前的一切。
3.某些時候,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另外一些時候不然。有時候可以一勞永逸,另外一些時候不然。
4.不可懷疑系統(tǒng)(上帝?)??傆行┤撕褪轮荒苓x擇無條件的信任。
5.若無畏懼,可不被操控。如何可以無所畏懼?無憂亦無怖?宗教是一解。樂天知命的實用理性是另外一解嗎?
6.誤解,其實比無解更壞。某些時候,有些鑰匙,如愛,可以解決問題。當誤解發(fā)生時,一切不再可能。佛教的解脫依然可行。
7.除非他們沒有目的。不然總會有破綻可尋。但是對有限信息的人而言,做到天衣無縫是可能的。
8.是否存在局外人?
9.其實這個idea和Truman show并沒有太大區(qū)別。It needs an end. This is the key point.破綻就在這里。
10.有限的系統(tǒng)是有邊界的。邊界之外是解脫,也是失靈。若要挑戰(zhàn)系統(tǒng),需要另外建立成功的新系統(tǒng)。Andy has not failed, so will Nicolas. 物與人不同。
11.人的依憑?!叭恕保鐣P系與個人能力(記憶?內(nèi)存?)。
12.反思不是救贖。寬恕和信任呢?
13.誤殺的后果?
14.只有沒有底線的人無法戰(zhàn)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始終都不是一個深奧的想法,最多不過可笑。然而,有可能這就是事實。
15.欺騙是一件壞事。僅此而已?
16.跳樓做結尾并不高明。
17.再加一道意外同樣不高明。
18.如果說有些事情必須經(jīng)歷一次,這個噱頭同樣不高明。
19.體驗也許勉強可以及格。思考0分。
總而言之,真的不高明。
6 ) 我受夠了這種真真假假整人的玩法
現(xiàn)在的片子,所謂這種玩心理的,講人性的,無非是情感牌,想辦法感動到不行(對于我這種其實內(nèi)心很單純的人來說,還是蠻容易感動的。)但是若是單純的煽情,那真是對不起,沒辦法配合。要不然就是出人意料之外,最后結局開放性并且讓人想不到,看完之后可以讓我自己琢磨半天。
很可惜,這部片子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完全不知道最后男一號的弟弟說了一句生日快樂之后兩兄弟抱在一起,周圍的人鼓掌并且每個人面露感動之情算是怎么一回事。
大致情節(jié)無非是一個事業(yè)成功但是不重視親情也米有愛情滋潤的冷酷男人,通過一系列不知所謂的捉弄之后,以為自己沒了錢,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還親手誤殺了自己唯一的弟弟,最后決定跳樓,一了百了。這哥們重重摔下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的一切just a game。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游戲,以為失去的東西全部都還在,于是乎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悲極生樂、感慨萬千。從此以后知道了這世界上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可貴的親情還有愛情。并且最后還跟游戲中的一女子(長得也不夠美)勾搭上了。(完全沒有看出來這兩人是怎么產(chǎn)生感情的,所以覺得男一號最后勾搭那女一號的表情笑得很假,這完全不是發(fā)自肺腑的嘛~~)
這樣子說來,這片子算是一部說教片吧,用直白白的方式告訴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只有錢,你就只是一個空虛的木有靈魂的臭皮囊。
這道理是沒錯,但是我討厭這種說教方式,有點兒假。再說了,玩這么大的游戲,毀壞了這么些個私人或者公共的物品,這要多大一賬單才付得起啊,果然也不是咱么普通老板姓能玩得起的游戲,真不環(huán)保,也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嘛~~
一句話:我受夠了這種真真假假整人的玩法。周末時間我花了兩個小時零六分鐘的時間,真不是為了看這些的。
題外話,男一號的嘴巴長得有點兒意思。
7 ) 哎 這啼笑皆非的游戲
DAVID FINCHER是個出了名無視觀眾智商的導演。從《七宗罪》到《搏擊俱樂部 》,他挖了大大小小無數(shù)個坑,大家就跟著往下跳,并且跳得心甘情愿,跳得樂此不疲。每次當你興奮得以為你已然通曉了真相,他又來個180度的大反轉(zhuǎn),猛地給你一悶棍,一臉的壞笑:"你丫還嫩了點"。最難得的是為了那恍然大悟后的驚喜,觀眾們竟也期待著被涮。不過這部《the game》確實有些馬失前蹄。
嘗試著理解編劇的思路,大概是想要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NICK親眼見證了父親的死亡,潛意識里一直隱現(xiàn)著童年時父親自殺的陰影。這個童年時陰霾的記憶影響了NICK的婚姻關系,兄弟情誼,還有行事風格,弟弟想要幫他走出來,便雇請了某個神通廣大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的組織布下了這天羅地網(wǎng)。
首先容我來感嘆一下這個CRS組織的神機妙算。設置的一道道未卜先知的關卡不算,單說那最后的一跳,一棟大樓四個方向,他怎么就掐算得出尼克會從那個角度撲出來,不偏不倚砸得恰到好處,豈一個精準了得。那么小的一個氣墊,他又是怎么得知風朝哪一個方向吹,稍有差池,我們親愛的NICK就不知被斜拋到哪去了,真是如有神助,活見鬼了。
再說精神承受能力的問題,這幫家伙尺度未免也太大了吧,電梯事故,被丟到墨西哥這些不在話下,把人反鎖在車里丟進大海,他們就料定了NICK會那么冷靜,還會隨身攜帶個門把手,簡直就是魔術師玩水底逃生,堪稱骨灰級別的惡作劇。感慨NICK的和善,換作是我,如果有人放個圖釘在你椅子上,等你破口大罵的時候跳出來喊“SURPISE!”,早就毫不猶豫的還他精準的一拳。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折服于那些惡作劇的想象力。中西美術的張勇老師曾給我們炫耀當年的經(jīng)歷。一早醒來,發(fā)現(xiàn)校園的樹上掛了一圈的自行車,那叫一個飛揚跋扈放肆的青春。想想現(xiàn)在,想象力的匱乏,惡作劇都不上檔次。
故事很多情節(jié)設置的令人費解,邏輯上也值得商榷。硬生生的把那些突兀的戲碼砸給了來不及反應的觀眾。不過電影本來就是制造不可能的,再離奇的情節(jié)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就主題而言,應該是想表達圣經(jīng)里的那句話,“我之前是盲的,現(xiàn)在我能看清一切”,這原應是一場對迷失靈魂的救贖。但是拍出來的效果卻是比較作,有些值得挖掘的東西表現(xiàn)得相當膚淺,比如兩兄弟之間的感情,父親對NICK的影響,都可以成為懸疑背后的原動力和推動力。但是電影的展開把這些可能性都抹殺了,編劇暗含了一個邏輯即無論過程怎樣,只要最后的最后尼克縱身一跳,只是簡單的重現(xiàn)父親當年的情境,那么一切都能迎刃而解,NICK就此過上幸福的日子,多么天真浪漫的想法阿。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都與童年遭遇有關,生命的初期最深的烙印源于父親和母親的形象,基因也好,性格也好,這種影響都是根深蒂固,不可磨滅的。童年的經(jīng)歷對我們的人格鑄型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也許一輩子都生活在童年所形成的諸多模式中而渾然不覺。或者為童年所喪失的所缺乏的需要的滿足所牽制而精疲力竭。表面上看來我們是自由的,實際上我們總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覺地經(jīng)歷著同樣的開始和結束的過程。NICK的成年生活中不斷地遭遇分離、磨難和冷漠,關于父親最后的畫面總是不時地在腦海里“情境再現(xiàn)”,心理學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強迫性重復”,當然,這種再現(xiàn)并不是主觀愿意的,它是一個潛意識過程。 在他的潛意識里試圖通過再現(xiàn)當年的創(chuàng)傷,以期創(chuàng)造機會修復它。然而這種企圖往往是無效的,它不僅不能真正有意義地修復創(chuàng)傷,反而使人不斷地再經(jīng)歷創(chuàng)傷。
事實上,不僅要經(jīng)由那些讓我們痛苦的癥狀,在精神分析中,更重要的事要去了解、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深層的心理需求和沖突,卸除掉在長期生活中鑄就的銅墻鐵壁般的自我防御體系,然后輕裝上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之境。而影片中根本就沒有解開關于父親的那個結,NICK曾試圖向女管家探詢,可也只是不尷不尬,不生不熟的輕描淡寫。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步父親的后塵,正說明了他還沒有解開那個結。莫名其妙大團圓的結局,是慶祝他終于找到了禍首,還是慶祝他的大難不死?他真的被救贖了嗎?他果真重生了嗎?刻意的讓主角復活,導演一定很得意“看,你的死也是被我算計好了的?!彼酪灿刹坏媚?,這種復活在我看來更有一番悲涼。如果沒有最后五分鐘的狗尾續(xù)貂,這部影片給人的思考也許會更深沉。
其實這個片子給我最深的感慨是“信任”二字。當你連自己眼睛看到的都無法相信,當你一無所有,當你無力抗爭,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想到的會是誰呢?
在海底最危急的時刻,NICK倏忽間的冷靜,他告訴自己“it’s just a game”是的,一切的一切,最后的最后,JUST A GAME……
兩個直接感觀:關于劇情,楚門的世界;關于設置劇情,巧妙之極。每天一部電影,踏踏實實觀影,勤勤懇懇寫字。
真難看?。。。?!
荒謬藝術秀,一切都為了娛樂。2023.1.9重看,居然完全不記得看過了。大衛(wèi)芬奇相對早期的作品,開場懸念拉的很足,但是中間節(jié)奏較慢,最大的問題當然在于故事的邏輯不成立,整人玩笑成本投入過高,最后已經(jīng)讓哥哥情緒崩潰到?jīng)Q定跳樓自殺的程度了,然后站起來溫馨的原諒弟弟,甚至懺悔自己這么多年是個混蛋,然后再去追求把自己騙的死去活來沒一句真話的女主,這還把觀眾的智商當人看嗎?
開始搞的噱頭十足,過程也算精彩只是邏輯比較不通,但結尾也實在太吐血了,匆匆收場,溫馨的莫名其妙。搞不懂他弟弟搞這些事到底有神馬動機,劇本完全還可以再推敲的更合理一些。
想起The Recruit里面說的"Everything's a test" 在這里其實everything's the game 很多小細節(jié)設置得很用心 情節(jié)也一波三折調(diào)足胃口 就是開頭和結尾稍顯拖沓 在現(xiàn)實中還是別弄這種游戲為好 不僅不被看穿的成功幾率很小 而且極易造成的結果是反目而非片中所展示的那種大團圓
這不是忽悠人嘛,白跟著緊張半天了。被騙過度,有點惱火~~
陪你玩了兩個小時,搞了半天是治愈系,吐血...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這片子,它很優(yōu)秀,它把好萊塢驚悚片的各種類型片橋段展示了一遍,套著一個故弄玄虛的游戲噱頭,有著一個嚴肅正經(jīng)的主題。劇本的伏筆被分成好幾個,你甚至注意不到,它們就像游戲的通關密匙,照應時的反轉(zhuǎn)就顯得很聰明,把荒誕的故事講的像真的一樣,你可以學學這個?!铩铩铩?/p>
一要為大衛(wèi)芬奇鼓掌,二要為道格拉斯的演技鼓掌。本片爭議的焦點:大多數(shù)人認為,片尾5分鐘,是導演愚弄觀眾智商的5分鐘,把這5分鐘去掉,成全了老式懸疑片。懸疑步步,我是提著一口氣,等著老邁一槍崩了弟弟,再把CRS搗毀。而片尾那縱身一躍,生日大趴體,治愈,溫情,手足情深,忽略百出的漏洞。
I just know it's still a game,LOL
這心理治療完了真的不會瘋嗎親?錢多的沒地用嗎親?
【B-】完全可以作為失敗劇本范例來分析……CRS組織強大的莫名其妙,計劃布局也都過于依賴巧合,結局更是將整部電影質(zhì)量拉低,毫無鋪墊與說服力的反轉(zhuǎn),簡直把觀眾當SB。得虧這片芬奇來拍才這樣具有吸引力,換別的導演就一大爛片。
對大衛(wèi)芬奇這個長期藐視觀眾智商的天才來說,只有這句影評最為合適“《心理游戲》這部電影會讓所有的影評變得黯然失色。巧妙的劇情安排是這部電影的精華所在,恍然大悟之后的那份快感則是難以被語言所復述的?!?/p>
一部被低估的通俗元電影。幾乎是一次對電影“游戲性”的討論:主流電影不追求互動,而追求互動的假象,或者說,追求操縱權的置換(不再與設定權分離,而歸一于“開發(fā)者”)——相對于普遍意義上的游戲,主流電影是一場場導演作為玩家、觀眾同一于主角的反向游戲。最大的自反屬性與趣味是建立在前作《七宗罪》之上的,從道格拉斯如皮特般開槍那一刻起,一種依托于作者序列本身而存在的作者性出現(xiàn)了——《心理游戲》真正的故事梗概是:“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and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box."
氛圍詭秘,新意欠奉。
如果問,有誰敢明目張膽不遺余力地玩弄觀眾,那么大衛(wèi)·芬奇一定在答案之中,豈止于玩弄,結尾還多出5分鐘讓心懷怒火的小孩子氣到砸鍵盤。哈哈哈,好萊塢劇作的典范,極富戲劇性與趣味,又不失內(nèi)涵。
大衛(wèi)芬奇還是走的驚悚范兒,一直保持懸疑,大量夜景燈光視角配樂氣氛渲染的很好,一切元素都為類型片而服務,所以劇情就別太較真了,而且道格拉斯性格的不穩(wěn)定也符合這種成為牽線木偶的人物(DVD封面)設定,配角不錯,還聽到了甜蜜蜜,居然沒看過這片,資料館膠片。
有錢人的游戲,不是嗎?其實完全可以直接派幾名殺手佯裝要把他從世貿(mào)大夏扔下去,這樣也能讓他重獲新生,最后跳樓的鏡頭很漂亮,大衛(wèi)的電影最是把高潮的綻放留在最后,當游戲答案最終揭曉時,估計電影院里德觀眾都像過節(jié)一樣開心,如釋重負……
其實答案很簡單,都是我們復雜了
心理陰影鋪墊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