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記憶中的齊浩男長風衣、純色圍巾、黑色皮手套,一個傲慢堅硬的男人,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內(nèi)心深處熾熱的感情。這男人性格外冷內(nèi)熱,神秘而剛毅,亦正亦邪。他是警察的兒子,卻被黑道大亨養(yǎng)大,未來的接班人;他崇拜他的養(yǎng)父,為他可以付出一切 。十四歲就敢拿槍殺人,但獨自一人時,他最鐘愛的卻是抬頭仰望星空,傷心的時候,他會獨自出???。他深邃的眼神比千言萬語更打動人心,偶爾一笑,便如冬日陽光般普照,冰雪初融。
曾幾何時,TVB和亞視貢獻了多少經(jīng)典劇集,讓內(nèi)地的80后從小對香港就有了發(fā)達、文明、繁榮、時尚的國際大都會印象。至少我小時候就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理所當然地認為:人與人相處,應該是彬彬有禮又富有人情味的;長大了的女性肯定都有自己鐘愛的職業(yè),在事業(yè)上很成功,愛情上也是獨立有主見的;家庭是很重要的,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親密又互相獨立,既可以在一條長沙發(fā)上聊八卦,又不在一起住,父母也不能為成年子女做決定的,有什么事必須征求他們的意見。除了著名的“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肚餓不餓?我下碗面給你食下”等TVB臺詞,其實還有那句:“香港,是講法律的!”“我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边@句話,從暫時得意的惡人口中對記者說出,也從正直的警察、律師詛咒時說出。法理精神,深植港人心中。今夕何夕,難免讓人唏噓。
《我本善良》,注定是一部會留在港劇史的劇集。所有故事的矛盾,由人物性格和人生選擇帶動,但最初發(fā)起是以大逃港為時代背景,一家人沖散,主角齊喬正被搶救生圈,埋下對親情的渴望、偏執(zhí)和不信任的種子。時隔三十年再看,自然還是有一些缺點,但精細程度很耐推敲,只讓人覺得當年港劇何其輝煌。當時編劇不到30歲,沒寫一個多余角色,所有演員演技在線,整個團隊用心血撐起了這部原本線索過于集中、劇情略為狗血的劇。
一、細節(jié)
《我本善良》的成功一半要歸功于編劇。前半段的庭審戲緊張抓人,律師提問專業(yè)細致,不輸那些律政劇。劇情不著閑筆,有些需要觀眾細心觀察,自己腦補,有些前后呼應,經(jīng)得起琢磨。例如,伊明第一次在健身房洗澡就露出了腳鏈,留下二人情緣線索;而她在倉庫被浩男救的時候還是光腳出來的,和被綁架走的情形一樣;浩男伊明第一次約會看星之后,第二次已經(jīng)是浩男打電話去伊明家了,又有次伊明一走進辦公室就問同事“有人找我嗎?”說明他們當晚就交換了電話號碼,家里和辦公室的都給了(伊明你能不能矜持點2333);后來幾次他們打電話的時候,鏡頭移到伊明桌上,已經(jīng)有了浩男以前擺在床頭的那張單人相,和浩男說的“我不喜歡影相”呼應,又說明了他們愛情的甜蜜,只有這么一張,也給你吧;又如,齊喬正生日事件之后,浩男游了四個小時回家早早睡覺,第二天在客廳碰見父母時,是手拿著風衣,站在靠近大門的樓梯一側(cè)的,說明他當時一早就準備找伊明,結(jié)果臨時被父母叫住一起吃早飯,才推到中午去找伊明,恰巧碰到她與宋醫(yī)生在一起,種種沖突之下導致了當晚的吵架。就因為照顧到各個細節(jié),觀眾對故事的快節(jié)奏遞進并不感到突兀。但同時,劇集又不乏耐心特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浩男和戴安吵架冷戰(zhàn)后的失落,多次用長鏡頭緩緩展現(xiàn),讓觀眾對兩人發(fā)生矛盾和浩男這個角色的變化感覺自然。
二、臺詞和角色
劇里沒有像現(xiàn)在電視劇里注水一樣的幼兒園臺詞,或者像《Friends》里讓我困惑的Phobe和錢錢講冷笑話的方式一模一樣的情況,字字精簡,又合情合理,與人物身份貼合。我極為贊賞的是浩男和伊明只言片語間的機鋒,如:
浩男出獄當晚觀賞月蝕名場面,兩人重聚。此時浩男經(jīng)過四年的反省已經(jīng)有所改變,也通過簽名明白了伊明的心意,而伊明在雜志上畫了個圈主動發(fā)出邀約,惴惴他是否會來。
浩男:“我們約好一起來看星的。”
伊明:“有這樣的事嗎?”
浩男:“有心不怕遲,我希望來得及。我知道有個地方看月蝕很靚,有興趣嗎?”
后來在船上:
浩男:“我對自己根本沒信心?!保ㄗ死?,女朋友又自殺,發(fā)生了這么多事,很難不背負過往)
伊明:“總之我對你有信心。”
浩男(遲疑轉(zhuǎn)身):“我同你在英國到現(xiàn)在頭尾有五年了……”
伊明:“是五年零兩個月。”
浩男(震撼轉(zhuǎn)頭,更遲疑):“我根本不可以當這五年什么都沒發(fā)生過?!?/p>
伊明(堅定看著他):“但我這個人只喜歡往前看,不中意返轉(zhuǎn)頭?!?/p>
浩男:“但我不能保證點什么。”
伊明:“不要緊,我買了保險?!?/p>
哇,不要說浩男欣賞地笑了,伊明已經(jīng)俘獲了我的心了!
又如,因為錯位搭話而妙解的一通電話:
浩男:“我今天已經(jīng)在齊氏返工了。我說過要從頭再來的。”
伊明(低頭):“原來你說的從頭再來是這件事…(我以為你是說愛情從頭開始)其實我也想找你了,我要找資料做一個關(guān)于星的傳說的訪問…”
浩男(打斷):“我需要時間。”(回答的是感情那個問題,聽上去又像指找資料)
伊明:“我不會耽誤你太多時間,我可以找人去取?!?/p>
浩男:“我所有東西都已經(jīng)打包裝箱了。(告別與戴安的往事)你如果相信我的記憶力,我可以說給你聽。”
伊明終于笑了。
媽耶,捂胸口,沒注意到這兩人雙關(guān)互動的戲粉都去二刷好嗎?這么精巧有趣的臺詞真是用心,不注意看可能只會看個熱鬧,不明就里。這段錯位回答說明浩男是密切關(guān)注伊明情緒變化的,也很了解她,這都是愛呀!
編劇會寫愛情戲就算了,寫市井小民也同樣信手拈來。像石長春一家,就是典型的香港市民了,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臺詞生動有趣,讓人捧腹。例如:
石長春去找齊喬正算賬,威脅他不要欺負自己的兒子,說:“阿榮要是有乜嘢青瓜豆腐,我跟你沒完!”他怕家豪和伊明兩姐弟談戀愛搞德國骨科,跟玉冰說:“伊明個女仔是在英國長大的,鬼妹個性,所謂人鬼殊途,是不能在一起的!”
玉冰發(fā)現(xiàn)丈夫還有一個老婆,砰砰摔著刀背生氣:“點嘛?你要來幫這個正宮來斬我這奸妃呀?”
姑媽跟家人說齊喬正帶走惠心:“剛才她那個曹操老公上樓來把她帶走啦!”
而其他角色該是什么性格就一定會說出符合身份的話來,像軟萌的浩兒說的話也同樣是天真單純,沒心沒肺的,感嘆詞拖音較多,性格軟糯;齊喬正手段狠辣,說話一板一眼,決定果斷,等等。
三、表演
這部劇沒有一個演員是拖后腿的。曾江、羅樂林、胡楓這幾位演老一輩的演員,至今仍然活躍,一年拍好幾部片,真是TVB常青樹,從當紅小生演到綠葉,活到老演到老。
曾江飾演的齊喬正,從瀟灑堂皇到陰鷙狠辣微表情過渡自然生動,不過一度讓我覺得這是老套的臉譜化演法。直到看到后面一集,他在晨跑路上亭子里休息,低聲喃喃對浩男說自己老了,那個用胸腔發(fā)出的低音十足的疲憊、老邁、脆弱,是他的演技高光時刻。
而邵美琪,有著一張歐式深遂的臉,頂著一個倔強的蘑菇頭,極有辨識度。我從小心目中的美少女形象便是如此。后來中學時喜歡的內(nèi)田有紀,可謂翻版的邵美琪,一樣的大眼睛短頭發(fā),個性直率不拘。也許正是如此,當年在走廊看到寸頭的猴老板,才會一眼就注意到她吧。本來我覺得石伊明這個角色的魅力歸功于編劇,可是,八點鐘吵架那場戲的長鏡頭,讓我對Miggie的演技信服。伊明和浩男各說各話,伊明因為對浩男前途的深深憂慮,又恰巧醉酒,一改平日理性堅硬的作風,哽咽地哭訴,無助、擔心、委屈,讓人感同身受。
溫兆倫的表演賽高!即使沒有《義不容情》《第三類法庭》《火玫瑰》,影史也會因為齊浩男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而留下他的名字。他那年才25歲,演技吊打如今一眾小鮮肉。他長著一張乖臉,舉手投足有貴公子氣,但這天資并沒有拖累這個角色,以溫出色的表演而罩上一層復雜神秘的色彩。無辜,善良,敦厚,顧家是可以和殘酷,冷靜,極致,霸道集于一人身上的。他去赴約那晚,黑夜中他捕捉到伊明的身影,向她走去,眼睛熠熠發(fā)光,實在太蘇!在假大浪灣不回答伊明的“你確定只想見我一個人?”只輕輕吻了一下她的側(cè)耳,點了下頭,露出一邊的酒窩,哎呀呀!但另外一邊廂,去報復蔣正邦,他不發(fā)一言,只用眼神就透露出邪惡兇悍的氣息。當被伊明逼著去醫(yī)院探望被他打傷的親身父親而吵架時,伊明說我不想做個只一起吃飯看電影逛街的女朋友,我家里事都跟你說,卻不知道你家里是什么樣的,他面色發(fā)白,顫抖著用溫氏聲線降低音調(diào)說:“你想知道些什么?你又想做些什么呀?我十四歲就去打架了!所有人都拿著刀,砍我爸一個人,我當時好怕??!”那兩個“乜嘢”念白極好!突然憤懣中極轉(zhuǎn)直下,語氣軟下來,感覺他在情緒崩潰、情感與理智交鋒的邊緣,控制得太準確,我回味了好久。還有,他和戴安在法庭對峙兩人哭得涕淚交加鼻涕泡都出來的那幾場,感染力好強。
而一眾配角俱讓人信服。玉冰在家豪因公殉職后,大哭的樣子真實動人。家榮快速崛起,得意洋洋欲癲欲狂的樣子,不難預感這個人即將走向滅亡。
四、鏡頭、服裝、BGM和美食
說起鏡頭運用,這部劇常用遠景虛焦轉(zhuǎn)近景聚焦的方式。例如惠心和姑媽談浩男的身世,聚焦的是近景嫁接的盆花,暗示浩男如同這盆花的出身。浩兒和阿榮在酒吧聊天時,遠景的蘇敏在二人位置中間唱歌,暗示她是婚姻中的第三者。還有個有意思的地方,起初在英國時,伊明畢業(yè)和父母去廣場照相,經(jīng)過愛神雕像,而浩男從畫面另外一端走入,正好是愛神射箭的方向,看你還敢不承認你們是官宣CP。
服裝,難以想象這是30年前的戲,放在眼下也還是時尚范兒。網(wǎng)上有關(guān)于伊明劇中的60套搭配,那些oversize的西裝,破洞牛仔褲配及膝長靴,扎褲腳露腳踝配平底皮鞋,項鏈戴毛衣外,針織扭花毛開衫搭高領打底,還有大花披肩,真是非常非常好看!浩男的服裝也非常有時尚意識,而且從跟戴安交往時的有型有款、精致挺括,到和伊明在一起時以牛仔、皮衣、休閑套裝為主的著裝風格的變化,表現(xiàn)在伊明的鼓勵下,逐步放開自我,不再生活在套子里。
那個年代,也是香港音樂的黃金年代。主題曲《笑看風云變》是許志安和梅艷芳唱的,插曲亦是大咖云集:戴安出場和自殺時的配樂是蘇永康的《解釋我深情》,浩男開車送伊明回家裝酷時是張學友的《花花公子》,還有Beyond的《爆裂都市》,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王杰的《為何分離》,梅姑的《心窩已瘋》,林志炫《這就是愛》,草蜢《歲月燃燒》……以及自稱家駒未亡人、亦在劇中扮演蘇敏的林楚麒本人的兩首歌,想想就讓人流淚。
我不會錯過這里面提及的那些家常美食。石長春喜歡買乳鴿上大老婆家,要么就回自己家廚房斬雞,應為粵菜翹楚白切雞吧。哄老婆時會說:“好香呀!這豬肚湯只有我老婆才識得煲!”家榮要出去住,玉冰氣不過也只能答應,嘴上不依不饒:“以后不管多忙,老媽喊你返屋企飲湯你是一定要返來的!”飲湯,傳遞的就是家里的煙火氣和溫度,是香港人生活的一瓣。
五、輪回和呼應
劇里有很多逐對關(guān)系,形成鏡像,觀照出人物的成長和變化。在親子關(guān)系的互動下,更像是家族命運的輪回詛咒。例如,石家榮和他爸爸一樣,也是有兩個女人;而浩兒繼承了媽媽愛情至上的軟弱個性,甘心嫁給不愛自己、只有利用關(guān)系的石家榮,同樣釀成悲劇。
戴安和伊明。浩男對前后兩個女朋友的態(tài)度差別,不光是因為他個人的成長,也因為互動的主角不同而截然不同。對戴安就是一副幫她做決定的霸道總裁樣,而戴安其實并不懂他內(nèi)心在想什么,又喜歡患得患失,因此分分合合,游離在兩個男人間;浩男經(jīng)歷了四年的沉淀,對伊明直言不要想改造他,但情不自禁被伊明影響,逐漸走向陽光、人性的一面。同樣的送不送花,戴安想要收花卻不肯說,伊明是大女人,直接噴浩男“你是來道歉的,連支花都不帶”!后來他們因齊喬正分開,浩男已經(jīng)學會了放手?!拔蚁胛乙院罂梢砸粋€人過?!?/p>
蘇敏和浩兒。蘇敏出身農(nóng)村,善良柔弱,同樣深愛家榮,卻在兩次被背叛后清楚地了解了家榮的自私本性,第三次終于報了警,選擇自己生下小孩,堅強決絕,充滿力量;浩兒在大部分時間是單純到有些愚蠢的,應該是全家人過度保護,又長期生活在國外的緣故,但在徹底失望后,勸蘇敏考慮家榮,離家去做修女,告別所有的生活方式,又是何等剛烈。
石長春和齊喬正。一個是小妾生,一個是領養(yǎng)孤兒,卻因為血統(tǒng)的關(guān)系待遇天差地別,這也構(gòu)成了齊喬正對血緣的極度在意和賺錢發(fā)財?shù)膭訖C。石長春深得大媽偏心,從小欺負齊喬正,長大后還一直用親不親生戳后者心窩子,對女人又嘴上抹蜜兩邊哄,很多事小市民面孔,但大事善惡分明,不因錢而屈膝,這是比石家榮高貴一點的地方。
石長春的兩個老婆。玉冰是房東的大小姐,獨霸石長春二十年,嬌蠻,又善良,明事理,對老公常年占據(jù)關(guān)系的上游。伊明的媽媽是鄉(xiāng)下娶的原配,鄉(xiāng)下女人比較傳統(tǒng),這也讓她后來知道兩個老婆的真相時還幫老公隱瞞顯得合情合理。真是汗顏,即使在30年前的香港,兩個老婆的亂麻就這樣和稀泥地解決了,還真的住在一個屋檐下了?
高俊峰和宋醫(yī)生。高俊峰是建筑師,宋卓軒是醫(yī)生,兩個都是高知階層,可是,高俊峰趁虛而入,對戴安死纏爛打,更用自殺威脅浩男離開戴安,在戴安面前默認浩男打了自己,真是不堪。宋醫(yī)生一直默默守護,見到情敵大度握手,風度翩翩,是威脅最大的男配。
六、愛
其實,這部劇的主線不是愛情,古早的港劇從來不是把愛情當首件事的,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不管發(fā)生了什么跌宕故事,總要往前走的。劇中寫浩男伊明這樣默契十足的情侶著墨亦不多,加起來估計還沒庭審戲、浩男對養(yǎng)父的表白多。
我曾經(jīng)認為,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是最美好的了。勢均力敵,心照不宣,點到為止,難得一個“懂得”。他霸道,她就強勢。他有心病,她手中有藥。浩男出獄后,二人好像很快就在一起了,其實早已互有欣賞,情根深種。他們分手后因家豪身故見面,伊明說:“Auntie沒事吧?”浩男說:“她很好,在休息。家榮這次不會有事的。”各自首先都是關(guān)心的對方。這讓我聯(lián)想到《戰(zhàn)神》里的那對苦命鴛鴦,一個被繼父性侵,一個有身世困擾,他們互相扶持走出陰影,女主畫了一副油畫,是男主浴火重生宛如戰(zhàn)神的樣子,這個情節(jié)震撼我至今。她懂得他的生命力和內(nèi)心呼聲,想要鼓勵他釋放出來,還有什么比這種生命間的理解與欣賞更美的呢?
不過我現(xiàn)在看,倒有另外一番體會。伊明這種只愿意向前看,愛過就愛過,失敗了承擔后果便是的個性,本身就有強大的愛的能力。而宋醫(yī)生,也同樣是個性成熟、獨立溫和的人。伊明和宋醫(yī)生在一起,也會同樣的幸福。長大了,深知哪有那么多恰好匹配的“獨一無二”的人選呢?與其辛苦找那個萬中無一之人,不如培養(yǎng)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萬能適配器。
劇中其他的關(guān)系,有的或控制,占有,有的或利用,欺騙,有的或動心,玩耍,最要命的是簡惠心那一種:只顧著愛丈夫,不關(guān)心外面發(fā)生的事,也不真正在乎兒子女兒愛什么要什么,為了維系家庭,甚至罵兒子不爭氣要去接觸親生父親。這種對惡的縱容,對孩子的無視,是最容易被觀眾忽視,也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親子關(guān)系之一。
最后,我想有句講句:溫兆倫的手好美呀!
小時候超級喜歡的港劇!那時將齊浩男看做是男神!因此也超級喜歡溫兆倫!而且感覺直至今日,都沒有哪個亦正亦邪的角色能達到齊浩男的高度!沒有!齊浩男是唯一的存在!
1989年冬拍攝,倫敦澳門取景,那是港劇最好的時候,是TVB最好的時候,是溫兆倫邵美琪最好的時候。開播22周年,有人做MV以紀之。電視劇里可稱得作品的,沒有幾部。
記得以前表姐曾說過,因為這部劇里的溫兆倫太完美,所以不會去看《義不容情》。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她說這句話的意思。那時候的劇情和演員,怎么就能這么真切呢。
去年在地方臺看見一則溫兆倫拍的性藥廣告,唏噓不已……
要是當年溫兆倫沒有大紅時期結(jié)婚,和媒體打好關(guān)系,做藝人圓滑一點的話,憑他的演技天分,成就一定比現(xiàn)在大很多
心理要多扭曲的導演才能拍出這種電視劇?完全黑白顛倒善惡不分令人發(fā)指。從頭到尾,齊喬正都是一個重視親情和家庭的人,對浩男可謂一片苦心,然而卻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凄慘結(jié)局。道貌岸然心腸狠毒的石常春和臭不要臉的蔣定邦反而被導演塑造成正面英雄。蒼天啊。全劇只有石家兩個兒子死的時候大快人心。
早已久聞“齊浩男之後,港劇再無可戀之人?!贝嗽捯苍S過于武斷,但於我可以肯定,溫兆倫之後,TVB再無可戀之人。正是他演活了這個冷峻孤傲,喜歡觀星,喜歡潛水拾貝殼送女友,在黑與白、義與情之間痛苦掙扎的齊浩男。
TVB劇在人物塑造功力上的其中一部巔峰作,整部看下來幾乎一個廢角都沒有,每個人物都性格鮮明,印證了“人物好戲就好”的定律。亦正亦邪的齊浩男真是帥到掉渣,溫兆倫在《義不容情》后成功轉(zhuǎn)型,跟邵美琪比黎美嫻更配,曾江一個人就鎮(zhèn)住全場,父子情深與反目精彩絕倫,當然還有先善后惡悲慘收場的石家榮
這個劇跟Tvb第一神劇大時代有差距,但是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沒有一個角色是廢的,齊喬正真的太愛齊浩男了。齊喬正撈偏門,可是他愛家護家,試想一下,愛了二十多年的養(yǎng)子走了,女兒做修女了,齊喬正不容易被任何事打倒,唯有親情。他低三下四放下所有尊嚴去求女兒和他回家,他失敗了,瘋魔了,不勝唏噓,Tvb三十年前就能寫出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劇本,后十集所有的鋪墊都展開了,也徹底被溫兆倫和曾江老爺子的演技所征服。演員真是一個殘酷的職業(yè),你無法將演員的現(xiàn)狀和他最好的時期相比,但演員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yè),他塑造的人物,是永生的,是永遠被人銘記的?!褒R浩男之后,Tvb再無可戀之人”。哎,痛心,羅嘉良林保怡黎耀祥這些人都跟溫Sir差不多年紀,而曾江老爺子都這么大年紀了還演了海上孟府,他們都還在堅守為什么你這樣的天才不可以。
那個年代的港劇就是有一股細火熬粥,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自信。每個人都有缺陷,每個人又都在不同的地方體現(xiàn)出善的本性,恩怨情仇飽滿有力。溫sir實在太讓人心動,吻石伊明的時候看官R各種妒忌。。。
溫sir和maggie當年真是顏無敵,演技自如,氣質(zhì)又內(nèi)斂穩(wěn)重,現(xiàn)在TVB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樣的了。只可惜兩個人都情事業(yè)兩不得意。小時候姐多癡迷齊浩男啊,現(xiàn)在知道這種類型的自己hold不住,不過潛水和觀星還是死穴就對了(幸好也沒遇到能戳中的)。PS:現(xiàn)時像浩男這種殺過人的梟雄繼承人就做不得男主角了
到后來 戴安娜被人們遺忘了
挺拖沓的,而且受不了里面的圣母情節(jié)、圣人思想。錯了就要承擔責任,而不是抱著勸和不勸離的想法,拿道德綁架對方,強求對方原諒。
1.這部戲里,女人都是被犧牲的; 2.承諾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誠意; 3.做女人應當做石依明:聰明、自信、開朗、堅定、倔強、獨立; 4.有葉桂枝這樣獨立、堅強、賢淑、大方的媽媽才有石依明這樣的女兒; 5.能不能碰到合適的人是要看運氣的。
一個男人如果連聲音和手指頭都帥成那樣'那實在無話可說了
這是已經(jīng)三十年前的片子了,你能想象我全程盯著男女主角的穿搭感嘆著現(xiàn)在的時裝片里的服化都是些狗屎么。
很欣賞女主的個性:難道你認為我會要一個只是陪我吃飯、看電影的男朋友?我要的是關(guān)懷和尊重!
拍攝三十年后我第一次看。劇本寫的不錯,事情的推動非常講究內(nèi)因和細節(jié)鋪墊,臺詞和表演可圈可點。作者用寫愛情三角戀的形式寫了父子情三角戀,一般人很難有這種三角關(guān)系,但是劇集的安排很合理。曾江演得好,可同類型的人設見過不少;浩南很迷人,可這種亦正亦邪的翩翩公子也不罕有;罕見和珍貴的是伊明的人設以及他們的愛情,女性可以主動追求,心靈相通重要于天天相見。愛一個人要拯救他,而不是和慧心一樣依著他,不放棄自己的原則,但是可以把命都給他。人人都愛浩南可只有伊明才適合成為他的伴侶,幸運是這一點浩南自己也知道。
齊浩男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
第二港劇,第一是上海灘。從此愛上溫兆倫,如果后來不作死,還有羅嘉良什么事嗎?什么都能演,奸滑可比羅嘉良,斯文可比吳啟華,性格可比林保怡,真做的一手好死??!疫情期間又刷了不止一遍,雖然手里還有工作沒干完,deadline催的緊,仍然義無反顧。你見過兩個老婆爭男主的,你見過兩個爹爭風吃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