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這是什么意思呢?這表示當(dāng)年不惜引發(fā)家庭革命也決心要離開家鄉(xiāng)的她,在臺北奮斗了近二十年,到頭來是一場空。
說到俗女,就要先從她的家庭談起。臺南純樸的鄉(xiāng)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開的中藥行維生。身為長孫女的陳嘉玲,和臺灣十大建設(shè)差不多時間出生,與臺灣經(jīng)濟同步成長。
小時候的陳嘉玲,沒有人陪她玩的時候,她就自己找樂子;沒人陪她說話的時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對話。她是這么寶貝她自己,想盡辦法讓自己開心。
而長大后,即將邁入四十歲的陳嘉玲,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貨真價實地活了大半輩子。愛過人,也被人愛過;被人負過,也負過人。就算現(xiàn)在一無所有,天也不會塌下來。她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要怎么走,但他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違感受,平凡但誠實,普通但理直氣壯的往前走,做一個接受自己的「俗女」。
去年臺劇發(fā)力很厲害,早有爆款《我們與惡的距離》,晚有小清新的《俗女養(yǎng)成記》,近有穿越偶像劇《想見你》。
前段時間追《想見你》追得頭熱,據(jù)說小組有個帖子討論《想見你》和《俗女養(yǎng)成記》誰能拿金鐘獎,當(dāng)時想見你我快追完了,俗女剛開始看,這讓我對俗女更加好奇起來。
待我看完俗女,我覺得它遠不如想見你,甚至匹配不上它的高口碑。
俗女身上不難看到日劇的身影,通過人與人之間平淡的故事,講述某些現(xiàn)實議題,達到療愈人心的效果。
這類故事通常使用「人物驅(qū)動」的敘事技巧,當(dāng)外部事件導(dǎo)致人物情感產(chǎn)生劇烈的變化,這個變化迫使人物反省自身并作出改變。
比如去年大火的日劇《風(fēng)平浪靜的閑暇》就是此類型的典范。活不出真實自己的大島,沒有朋友,在公司處理不好人際關(guān)系,唯一的殺手锏就是她與同事——銷售奇才慎二的 戀愛,慎二是非常好的結(jié)婚對象。但一次偶然機會,在看到同事背后吐槽自己的短信后,又聽到慎二跟男同事否認他倆的關(guān)系——他和她在一起只是因為那方面很和諧,大島當(dāng)場暈倒,第二天辭職搬家,扔掉幾乎所有家當(dāng),背著布包去郊區(qū)租了個房子開始放暑假。在與鄰居交往的過程中,她認識并重建了自我。萍水相逢的鄰居、慎二常去的酒吧老板娘在她重生的過程中承擔(dān)起各種作用。結(jié)尾,她耳目一新,變成了全新的自己。
風(fēng)平浪靜這樣的故事本質(zhì)是「認識自我」的話題,而自我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元素通常包含職業(yè)認同、各種人際關(guān)系等,風(fēng)平浪靜做的好的關(guān)鍵在于人物問題及沖突鮮明,人物的改變自然而有力。而俗女想要做類似的探索。
陳嘉玲面臨的困境是:39歲,作為總裁特助,受到很多工作范圍之外的事情的約束,她不喜歡現(xiàn)狀,但長期忍受導(dǎo)致她不敢反抗。同學(xué)生兒育女,大學(xué)前男友找了個有才氣又漂亮的女朋友,而自己還跟男朋友租房子,感情生活也趨于平淡。
感情方面,自己酒醉后由于脆弱和缺乏安全感,向男友求婚。男友馬上準備了婚戒、求婚和房子,但和男友的感情完全沒有了激情,未來的婆婆控制欲又很強,所以婚姻生活和工作一樣,看不到幸福的出路。
所以她面臨的問題,是成年人大多都會面臨的:社會規(guī)范、職場約束、不滿意的人際或感情關(guān)系,導(dǎo)致當(dāng)下的我不快樂,我如何改變,才能變得更快樂?
不快樂的積壓,以及外部事件來臨:男友來公司找誰是她差點接吻的mark、老板娘來公司把她誤以為老板的小三給了她一巴掌,她做了重大的轉(zhuǎn)變:辭職和分手。
這就產(chǎn)生了這個劇集最嚴重的兩個問題:
1、情感變化引起的沖突事件,從劇集呈現(xiàn)的細節(jié)來看沒有說服力,沖突不夠
為什么辭職?
周末幫老板小三看房,平時給老板娘做保姆。
這只是作為社畜,工作中無法接受的一個非常小的切面。人在職場,就一定有自己無法接受的事實,關(guān)鍵是這份工作有沒有你能接受、可以獲得滿足的地方,再去看無法接受的事實可否忍受。
為什么分手?
更加莫名其妙。劇中表現(xiàn)了他們?nèi)粘]有激情的細節(jié),以及婆婆干預(yù)他們未來婚姻生活作為導(dǎo)火索。這些都是非常表面的問題,決定你是不是要和一個人相伴一生,一定不是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不滿,而是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你,當(dāng)下的你需要什么樣的生活以及匹配什么樣的愛情。如果你愛一個人,維持激情和婆媳關(guān)系這都只是可以解決的問題而已。
只是結(jié)尾對前男友一句「就是不愛了」,是無法說服觀眾的。這就好比我寫一個陳述句:「我遇上一個男人,我好喜歡她」,然后由讀者自省腦補所有這句話背后的細節(jié)來體會這個男人的魅力一樣枯燥且乏味。
2、人物痛下決心又是辭職又是退婚之后,并沒有后續(xù)的主角自省搞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沒有主動克服各種困難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她辭職退婚后,劇集講了什么呢?
一個人居家自由自在,大掃除到頹廢,找工作碰壁,回臺南老家,重遇發(fā)小蔡永森擦出火花,幫蔡永森選舉,經(jīng)歷阿媽去世?;貞浟诵r候的事情,主要就是家庭如何幸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怎么愛自己。
于是在最后面試官問她:「你有想象過十年后的自己,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她突然頓悟,覺得最好的選擇是回到爸媽身邊,買下那棟「鬼宅」。
從39歲的陳嘉玲到小時候的陳嘉玲,劇集都沒有呈現(xiàn)出她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沒有試圖努力去找尋。一個人想要弄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一定不能只是回憶過去,而是要與當(dāng)下的現(xiàn)實連接并試錯才能搞清楚的。
編劇沒有想清楚,或者偷懶了。我們大部分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很愛我們,但不可能我們每一個人在受不了老板的無理要求、找不到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就回到爸媽身邊,雖然回到爸媽身邊很快樂,但是我們?nèi)匀灰鎸π碌膯栴}:接下來二三十年,我要做一份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伴侶能讓我幸福,婆婆有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方我們怎么應(yīng)對?劇集回避了這一系列問題,讓人不免懷疑,編劇通過長篇大論的臺南回憶,掩蓋了創(chuàng)作者自己以及人物逃避面對問題的事實。
以至于,有著療愈式日劇身影的作品,不僅沒有真正達到療愈人心的作用,甚至熬制了一鍋毒雞湯,讓觀眾誤以為只要任性地拒絕無法忍受的事情,就可以自由了。
結(jié)尾的臺詞本身很棒——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作夢又醒過來
你又是幾時開始忘記了
這輩子其實很短
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
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但,怎么喜歡自己,這個問題卻留給了觀眾。
觀看之前想象四十歲無房無車無老公的“魯蛇”煥然一新拯救自我的敘事,等全部刷完淚水漣漣、大呼受騙:“這分明是催淚彈家庭劇。”有些人在未來的地圖里高歌猛進,普通平凡的女生選擇回首來時路,叩問是什么早已嵌入身體,編制成此刻獨特的你、我、她。
地點發(fā)生在金德興中藥行,二姑姑雅子決定不和男友阿德結(jié)婚了,發(fā)出見最后一面的請求,赴約的是阿德母親,雅子堅持要與阿德本人會面,可能最想吐出的那句話是“要我去醫(yī)院檢查能否生育的請求,來自你媽媽還是你?”可惜無人回應(yīng)。她硬著頸項退婚,阿嫲無法理解,卻在聽完兒媳婦添油加醋的描述后,心疼自己的女兒被欺負,拉著老伴想要去對方家拼命。雅子姑姑的事壓在四十歲嘉玲的心里,促使她內(nèi)心生發(fā)出對依托的渴望,不然就會中“孤獨終老”的下下簽。
另一個嫁得好的姑姑回來了,媽媽穿著高跟鞋和紅裙子迎接,在兩個小孩的英文、下棋、打球上充分展示女人的好勝心,妯娌間的明爭暗斗影響到小孩子,嘉玲不再想和育萱講話了,連和她一個被窩睡覺的阿嫲都不自覺偏向客人,姑姑認為調(diào)味料、豬油不健康,阿嫲和媽媽聯(lián)合藏起來,最后的一曲“豬油之舞”,是掛著面子等客人暴風(fēng)雨般席卷過境后的家庭大和諧。
笑臉堆外人,冷臉對家人,等到喜氣洋洋把客人歡送走,反手關(guān)起門,才開始安撫家人。嘉玲在這一課里,學(xué)會客氣迎合老公的母親,把婚紗和新房的選擇權(quán)拱手相讓。
蔡永森和嘉玲作為玩伴一起執(zhí)行秘密任務(wù),給阿娟和阿誠傳遞愛慕的情書,信不小心遺失,被阿嫲傳給街坊,直捅到阿娟的母親那里,貌似體面的父母為了保留面子狠狠地撕開教養(yǎng)、管教孩子,嘉玲的家人像是被突然點醒,發(fā)現(xiàn)阿玲長大了,是個需要被隔離的女孩子,需要道德的教化,保護女孩子免受男人的侵襲,她和蔡永森漸漸有了分別,不可以一起去“秘密基地”。是應(yīng)驗了房東太太無心的評論:“年輕人不要沒名沒分的,住在一起同居不好啦。女人家要留一點讓人探聽,不然會被人講話的?!彼砸Y(jié)婚嗎,還是因為二姑姑的陰影?其實預(yù)兆早就存在:提不起勁的性事,虛張聲勢的男女,一個以月事為借口,一個寧愿選擇《星球大戰(zhàn)》,只是外界和習(xí)慣把她們推到脅迫同意的邊緣,陳嘉玲把綴滿水晶片的臺燈按得噗噗直響,在明滅的光中,映襯著委曲求全的大蝴蝶結(jié)婚紗,男人戴著眼罩安然入睡,她有些心事。
姨媽從日本帶來的咸魚,阿嫲舍不得扔掉,媽媽的朋友慧萍阿姨做好的菜包明顯有蟑螂蛋,媽媽不好意思拒絕,她們都視而不見逼迫小孩子吃掉。阿嫲找帝爺公給阿玲抓了中藥,爸爸覺得用藥過量,拿不定主意,婆婆嚴厲地要求爸爸執(zhí)行。爸爸不放心,親自試藥,反倒害病,阿玲聰明地沒有遵行。小孩發(fā)現(xiàn)大人的一些話,聽了,結(jié)果有問題,她們會責(zé)怪你自己不會分辨,盲從,不聽更可怕,她們會軟性地磨到你必須同意。嘉玲在一片狼藉的辦公室,開始回想,這些大人所說的規(guī)則,長大后社會制定的森嚴秩序,她聽話地一路點著頭支撐到現(xiàn)在,到底從哪里開始出錯?
阿公因為“二二八事件”被抓進警局關(guān)押,放回后對執(zhí)法人員產(chǎn)生深入骨髓的恐懼,嘉玲撿回一份《民主真諦》的傳單,被他一頓大罵。阿公隨口騙嘉玲說:“你是你父母在垃圾桶撿回來的?!彼嘈帕?,覺得無家可歸,想要背著書包一個人尋找親生父母。阿公為了尋找阿玲一個人去警署報案。等找到嘉玲,警員、撿垃圾的流浪漢、阿玲的父母、阿公、阿嫲、蔡永森和其它小孩,大家一起其樂融融的喝酒、吃飯。阿玲能夠感受到爺爺?shù)膼?,這是她生命的源泉和底色。所以當(dāng)她弟弟北上來接瀕臨崩潰的她時,她決定回臺南老家。
嘉玲與班長成為好朋友,她們家鋪設(shè)著華麗的公主房,有溫柔美麗只說國語的媽媽,因此契機,嘉玲的兒時夢想轉(zhuǎn)變?yōu)橐粋€家庭主婦,干凈香噴、溫良恭謙做好可口的飯菜,等待丈夫和孩子回家。她啟動糾錯機制,覺得臺語不夠高級,看劇低俗,連碰見阿公也出于虛榮,假裝喊“陳爺爺”,等到她目睹班長爸媽吵架的情形,抓住華美袍子上的虱子時,才發(fā)現(xiàn)幸福的源泉不是財富,而是溫暖的家人。
家里人發(fā)現(xiàn)了陳嘉玲與江顯榮無法結(jié)婚的秘密,因為江顯榮寄來了印有其它女主姓名的婚禮請柬。嘉玲想起小時候爸爸攢了好久的錢想要換個新摩托車,結(jié)果媽媽偷偷挪去給她報了鋼琴班,因為覺得她不夠像女生。結(jié)果她學(xué)不會,揠苗助長不可行,爸媽開開心心地退學(xué),帶著她一頓好吃好喝,三個人坐在回臺南的客運上呼呼大睡。寶貝女兒如今感覺并不寶貝了,被爸媽含在嘴里,花費爸爸的辛苦錢捧出的女兒,放到野外仍是普通到無法辨認的萬千花從中的一朵而已,就像鋼琴這種精細高雅的樂器,她永遠學(xué)不會。
阿清叔叔和阿文爸爸代表不同的分野,一個帥氣花哨在外面晃蕩,一個老實本分在家中幫忙,阿清看不起阿文,總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爸爸最愛的那一個,會有不一樣的前途。阿公不聲不響、最寵愛幺子,舍不得給阿文一萬元換車,轉(zhuǎn)手就給阿清做生意。阿清胃口大到想拿老房子的房契典當(dāng),這時沉默的阿文才站出來,阿公越過跪下的阿清問阿文,只有他才是能和他平等對話、背負重擔(dān)的男人:“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會怎么樣呢?”沒人知道最終阿清是否拿走房契,他只是再一次來無影去無蹤如變魔術(shù)般離開,不再回來。現(xiàn)在是阿文對阿玲重復(fù)那經(jīng)典的一問,他是在捫心自問,阿玲不結(jié)婚、不出去工作又怎么樣呢,當(dāng)時阿公怎樣無可奈何地面對阿清,這時阿文為人父也懷著同樣的心情。
阿嬤去世了,嘉玲就如何安排阿嬤的后事和姑姑吵得不可開交。她想起阿嬤那時候苦練一首歌:“親像斷線風(fēng)吹,雙人放手就來自由飛…想來想去決凍辜負著青春夢”,她錯以為阿嬤想把這首歌唱給阿公聽,其實她是獻給年輕的自己。阿嬤做了六十年的陳李月英,做到累了,她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名字,做爸媽的心肝寶貝時是“阿月”,和同齡朋友間稱呼是“月英”,都很簡單輕快,直至嫁了人,做到母親、奶奶,名字越長,也越來越無人提起,就這么被框在阿嬤這個稱呼里,無法自由。
嘉玲在留臺南還是臺北之間掙扎,弟弟給她傳來影片,她要去臺北讀師范時,爸爸拿起相機叮囑每一個人把想說給嘉玲的話錄給她,原來”嘉”的意思是“很好、很漂亮”,玲是“很好聽”,所以嘉玲對于大家來說就是那個“又好又美”的小孩,不論她現(xiàn)在如何。
理智冷靜的大人都有一路走來的轍痕,那里還站著被爸媽寶貝、爺奶疼惜,臉上堆滿嘟嘟肉、滿不在乎地歪腦袋想問題的小孩。逼迫婚姻的父母,也會疼惜受到輕視的女兒;獻給客人的客氣,也會留有三分體己給親人;無法開口的性教育,不能細致講解,只能拿出釋迦,惡狠狠警告;阿嫲和媽媽教導(dǎo)有些錯誤,在生活照料上她們習(xí)慣了從不敷衍;為了找回孫女,阿公硬著頭皮也要上警局;操著“高雅”的國語、睡在粉色新房,沒有家人的愛,不會自行涌出溫暖;爸爸沒什么前途,守著中藥鋪這一畝三分地,媽媽拿他買車的錢送阿玲去學(xué)鋼琴,他無甚怨言,反倒自己充當(dāng)嚴厲的監(jiān)督者;阿清心性不定,阿玲遲遲不婚,在爸爸的眼里,他/她仍然是無可奈何的寶貝;阿嫲有時勢力、有時偏心、有時固執(zhí),但是對阿玲來說,她永遠是為她憂為她喜為她好的親阿嫲,所以她才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撒掉骨灰,還她自由。
小時候她們是比我們高,老是板著臉管教的大人,她們自身也有很多問題,教育方法陳舊、思想觀念迂腐,有時候還喜歡拿捏腔調(diào)裝腔作勢,長大后她們是親人,她們變得更老,身體機能退化,需要我們照顧,像是成為“累贅”,但是沒有這源源不斷的愛和滋養(yǎng),我們不可能成長地這么美好順遂,成為這千萬花從中似乎與鄰近的那一朵,別無二致的黃玫瑰。只有你,能將我輕易分辨。因為走來的一路,生命早已纏繞牽絆千萬遍。
第一次在豆瓣上發(fā)長評,獻給我最近深深陷進去的一部劇——《俗女養(yǎng)成記》。
最初是聽了好友的安利,她說這劇我一定喜歡。我其實之前也看公眾號安利過,但是默默看了一眼演員表,發(fā)現(xiàn)沒有熟悉的名字,還是口音嗲嗲的臺劇,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點開了第一集。
一集還沒看多久,我就發(fā)出了和劇中女主同樣的問題:陳嘉玲(女主名字),你怎么把自己活成這副樣子???看著鏡頭里這么狼狽的女主,四十歲了竟然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這得是怎樣的一個人,背后又是怎樣的家庭啊。而且劇情也沒有多吸引我,險些棄劇。
后面還是咬著牙看下去,隨著后續(xù)劇情主人公的回憶展開,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啊哈,小時候的陳嘉玲很聰明很可愛嘛,她的家人也好可愛呀,原來周圍都是家人滿滿的愛意啊。
那再看看長大后的女主呢?四十歲的陳嘉玲,因為受不了老板的不知分寸的壓榨和油膩辭掉了干了多年的工作,和戀愛四年馬上要步入婚姻但卻沒有激情花火的男友提了分手,為了逃避丟了工作還毀了婚約的現(xiàn)實,被弟弟揪著灰溜溜地回到了臺南老家。
四十歲的陳嘉玲,沒有工作,沒有結(jié)婚,沒有生孩子,但是那又怎么樣呢?她可能會把事情搞砸,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亂,但是她有主見,有能力,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做事有邏輯有條理,最重要的是她歷經(jīng)彎彎繞繞,終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還有深愛她的人,這些就夠了。
俗女又怎樣?平凡的一生中,誰又不俗呢?但這部劇讓我看到俗女也可以活成最好的自己。其實不光是陳嘉玲,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事無巨細關(guān)心女兒本本分分又時而化身糊弄學(xué)十級大師的爸爸,活在上個年代有點守舊卻盡最大努力愛著子女但其實也想做回自己的阿嬤……劇里的每個人物都那么真實那么平凡,卻又那么可愛那么打動人心??磩r總是會不經(jīng)意就淚目了。我私心還很喜歡女主弟弟的支線劇情。
總而言之,這家人真的太好太好啦?。?!
五星推薦!?。?/p>
——2022.2.19瓜的第一封豆瓣說長也不算長的長評。
(今天還是一個好朋友的生日,在這里悄咪咪地再次祝她生日快樂,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呢??)
這是一部女性成長史,其實。
縱看是陳嘉玲從小到大跌跌撞撞后經(jīng)歷過迷惘與回顧,再重新找到自己的過程。橫看則是呈現(xiàn)了祖孫三代的女性在不同世代背景下的差異性,而這差異卻又不約而同的殊途同歸,在某個當(dāng)下各自找到可以說服自己安身立命的理由,進而與自我和解,這和解可以是一種遲來的女性自覺,一份甘于平凡的達觀,也可以是一劑沉潛后頓悟出的豁然開朗。
阿嬤曾因為陳嘉玲的二姑姑悔婚而脫口而出:「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蛊鋵嵟_語有這么一句俚語更能貼近原話──揀啊揀,揀到一個賣龍眼的。意思是適婚女性眼光太高,七挑八揀后就只能「撿剩的」。
在阿嬤那個年代,比起自由戀愛,終生大事更多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當(dāng)下并無法理解,相對自由的下一代對于婚姻的選擇不再只是托付終身而已?;蛟S在她的認知里,除了了卻子女終身大事的責(zé)任外,嫁得好的大女兒比起選擇獨身的二女兒更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不是阮不肯等,時代已經(jīng)不同,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想法。』
當(dāng)屬于舊時代的阿嬤在舞臺上溢于言表地緩緩唱出《純情青春夢》,透露的不僅是對女權(quán)意識的萌芽,也是由衷對于傳統(tǒng)女性價值的一絲反骨。雖然朦朧,但也許在小嘉玲的內(nèi)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所謂的「淑女」從來都不存在于別人的眼中,只活在自己的心中。
阿嬤,承襲舊時代的女人-陳李月英,在走過大半人生后對著陳嘉玲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希望死后能把她的骨灰灑在汪洋里,從此自由自在,不再是別人口中的醫(yī)生娘、頭家嬤、陳媽媽,也不再是某人的老婆、媽媽、婆婆、阿嬤,而就只是原原本本的自己,那個曾經(jīng)被喚作「阿月」的李月英。
或許此時的她終能理解當(dāng)初女兒那寧愿被貼上剩女標簽也要做自己的堅持吧,劇終沒有針對母女兩的和解多做琢磨,稍嫌可惜了點。 不得不說阿嬤這條線鋪陳之完整不下于陳嘉玲,由她帶出來的世代交替感大概會讓有相似回憶的六、七年級生(7、80后)都不約而同地憶起自己的阿嬤吧。
而作為兩代夾心餅的陳嘉玲媽媽,處于舊時代與新時代的過渡期,這時代的女人大概被視為最任勞任怨的一代。不管是孝養(yǎng)上一輩,還是教養(yǎng)下一代,盡管使出渾身解數(shù),卻總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能解救自己于無盡的繁忙家務(wù)中。
所幸,嘉玲媽有個體貼的婆婆,那個表面迎合偶爾回來挑剔炫耀的女兒,私底下卻能與媳婦同聲共氣跳起「豬油之舞」的婆婆,誰才是自己人自是不言而喻。這大概會讓為人媳婦的委曲求全得到莫大的精神慰藉吧。
有個體貼怕老婆,喔不,是疼老婆的先生,更不由分說是嘉玲媽媽的福氣。那乍看不怎么靠譜的老公卻往往是家人間最佳的調(diào)和劑,不管是對永遠好高騖遠的弟弟的寬容、對明顯偏心的父親雖感到委屈卻能理解的接受、夾縫中求生存的本事使得他在母親與妻子偶爾的碎念下也能游刃有余,消化于無形;「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大概是樂天知命的陳晉文畢生的座右銘吧。
因此,有著這兩大支柱的支持,我們看不到逆來順受的受氣包、也不見牙尖嘴利的欠腳(精明)媳婦,更不可能發(fā)現(xiàn)控制欲超強的媽媽。盡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人皆有之,吳秀琴卻也懂得兒女的快樂才是身為人母的最大安慰,比如那臺用來滿足一時的優(yōu)越感卻落得塵封下場的鋼琴; 比如那一通通打去「婦女新知」想要同理兒子性取向的詢問電話。
「妳一個人自己在臺北,要好好照顧自己,其實媽媽也不一定要妳怎么樣,妳讀書可以讀到這樣,我就已經(jīng)覺得妳很棒了,只要妳可以平安健康,這樣就夠了。」 「有時我也在想,他活到現(xiàn)在三十歲了,這么大了還不敢跟別人說,也是很辛苦。我也很想告訴他:『阿明啊,其實媽媽都知道,你不是一個人而已,不用這么孤單?!弧?/span>
即使再怎么跟女兒冷戰(zhàn),即使對兒子的同性傾向再如何不知所措,想讓他們都知道媽媽永遠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這是身為母親的她所能給予的最溫柔的愛。
陳嘉玲,一個永遠不像臺北女生的臺南女生,臺灣十大建設(shè)差不多時間出生,和臺灣經(jīng)濟一起長出來的六年級(70后)女孩理應(yīng)在這樣家庭氛圍的浸淫下與自己從小對未來的殷切期盼中,長成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淑女」,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經(jīng)營著一個美滿幸福的婚姻、就像新時代的都會女性那般干練而優(yōu)雅。
然而,實際上的她在臺北奮斗了近二十年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上不下地沉浮于世,年近四十,生活過得越來越麻木,心情卻越來越浮躁,當(dāng)夢想成了疲憊生活里的奢侈,當(dāng)婚姻成了逃避世俗眼光的借口,這才驚覺自己的人生曾幾何時成了光鮮亮麗的相反詞,鏡中的自己成了面目可憎的陌生人。 原來到頭來,沒能長成「理想中的大人」這件事是個多么痛的領(lǐng)悟。
這樣的設(shè)定,不管是任何年代的女人多少會有點感同身受而膽戰(zhàn)心驚,害怕自己的未來成了這副模樣,懷疑這難道是自己現(xiàn)在的寫照,或是彷佛重新看了一遍自己斑斑的血淚史。
往往,我們都是從別人的故事里望見了自己的影子而有所共鳴。
這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其實。
「親愛的陳嘉玲, 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作夢又醒過來; 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這輩子其實很短, 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 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劇尾,當(dāng)屏幕同時呈現(xiàn)大小嘉玲一起漆油漆的那幕,屏幕前的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內(nèi)心被震了一下?好像是腦海里某個卡住了很久的齒輪莫名地開始動了一下,接著發(fā)出了陣陣刺耳的輪軸聲,一個齒輪接著嚙合過另一個齒輪,吃力卻緩緩地傳動了起來。啊,是了,原來我內(nèi)心也住著一個陳嘉玲,死硬派的那種。該是有多久沒能好好與自己對話了呢?是不是丟失了兒時那個曾經(jīng)無比純真快樂的自己? 也許是該這么對著自己說的: 對不起,虧待了妳, 謝謝妳,挺了過來, 還有,我會好好愛妳。 從現(xiàn)在開始,從這里開始。
人生的難題即便軟弱與逃避都不可恥,那些狗屁倒灶的是是非非都會變成日后可以讓自己噗哧一笑的笑料,曾經(jīng)以為看不透的事、過不了的坎,到頭來都會舉重若輕而能隨喜自在。
有人說:「憂郁的人,其實就是活在過去的人,而焦慮的人,其實就是活在未來的人?!?/span> 未來的不可測,逝去的無法得,那么,就活在當(dāng)下吧,處理好當(dāng)下可以處理好的事,也許是一種心情的轉(zhuǎn)換,也許是一份工作的取舍,也許是一段感情的去留,也許……不過是眼前急需安撫的饑腸轆轆。
『當(dāng)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么宏偉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韻律?!?/span>──卓別林
同為六年級女孩的導(dǎo)演嚴藝文這么說:「女孩們請記得,不論你幾歲,都請一定要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span>
愿與所有的「俗女」們共勉之。 ============================================== #全劇的演員Bravo #哪來橫空出世的小嘉玲_吳以涵 # 旺福的主題曲真是大加分 #好看的喜劇總能在笑淚中撫慰人心
??恭賀《俗女養(yǎng)成記》 榮獲第55屆金鐘獎— 最佳迷你戲劇獎、 戲劇類節(jié)目剪輯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 ★★ 請勿擅自抄襲或剽竊內(nèi)文,目前不接受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侵權(quán)必究 ★★
很可能是下一個陳嘉玲的我點下了4星。不好意思,這部電視劇不是一部瑪麗蘇愛情劇,告訴你年近不惑還能甩掉媽寶男友獲得英俊瀟灑開朗陽光ABC年下男。
它的主題其實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正視自我。
要說整部劇中引起我鼻子一酸差點想哭的情節(jié)是什么,我會說是陳嘉玲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傷透了家人的心的那一刻。其實這一幕在劇里出現(xiàn)了幾次。
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為我自己也常常覺得自己并沒有達到家人和世俗社會所謂的標準和期望,而盡力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成了我的期望。
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終日惶惶恐恐地活在所謂‘他人的期望’里。
作為社會性,群居的靈長類動物一員的我,活著,或者僅僅只是為了不成為黑壓壓中的隊伍中那個拉車尾的人也不成為大隊中勇猛當(dāng)先的亮點。
于是,我活得很累。我看著隊伍,被迫邁動步子追上隊伍,又要小心不要過分特殊成為關(guān)注點。
陳嘉玲難道不是如此么?受到大學(xué)前男友結(jié)婚的刺激就酒醉沖動跟江大榮求婚,害怕被老板娘老板責(zé)罵即使受氣也不讓手下的小姑娘點破她的難,被Mark似有似無的邀約誘惑到回家就覺得患得患失。
她不想結(jié)婚,她也不想給老板和老板娘的破事擦屁股,她也不是對Mark有好感,但是她差點都接受了。
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面前這些又好像很符合社會的合格標準。
我們被教育,在差不多的年紀讀書,就業(yè),戀愛,結(jié)婚,生子。
沒有好的學(xué)歷,沒有拿得出手的工作經(jīng)驗,沒有六位數(shù)的工資,沒有美滿的婚姻,沒有生個娃,我們好像就一事無成。
到頭來,畢業(yè)了,工作了,結(jié)婚了,生子了,在一地雞毛蒜皮的日常擠壓得不能呼吸,好不容易得到片刻清閑后,突然意識到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只是盲目地追趕著所謂的標準。
就好像,阿嫲開始羨慕嘉玲一個人瀟灑,回顧一生后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過了個什么樣的日子一樣。
此時,一個問題就很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在腦海:
“那我到底要怎么樣跳出來這種焦灼的狀態(tài)?”
我們這些普通人,又不是電視劇女主角,總不能一氣之下把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甩了,然后跟狗屁公司說掰掰,帶著不多的存款跑去浪跡天涯窮游到底吧???
雖然或許是我井底之蛙不自知,但是講句實話,去異國他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拍照打卡,腳踏一雙斬男5050,吃一頓1000元人民幣的大餐,入住超五星高級酒店,真的不會讓我突然解決所有問題然后過上完美人生。
即使讓我遇上一個會飛天遁地?zé)o所不能一夜七次器大活好英俊瀟灑家財萬貫深情款款的完美男人且表示非我不可必定要執(zhí)子之手白首到老也不會讓我好受一點。(原來我還是四字成語還是會不少的哈哈。)
因為,褪去所有夢幻,你會意識到鏡子里面倒影的自我依然是個無可救藥的垃圾。
于是腦海里面的聲音又響起:
"那到底怎么辦才能好過一點?”
我想,解決答案不在無止盡的物質(zhì)當(dāng)中,也更加不在苦苦追逐的他人之中。
答案只在我們的手中。
大結(jié)局中,陳嘉玲依然無業(yè),依然未婚,甚至連存款也因為買了房子而徹底清零,年齡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歲,她卻笑得比任何時候都要坦然而美麗。
我們無比恐懼著的自我。正如劇中的小嘉玲對生滿雜草的屋子害怕不已。
而結(jié)尾中,陳嘉玲笑著對年幼的自己說:“其實這里一點都不可怕,快進來看看吧。”
于是,那些恐懼,都跟著鼓起正視自己的勇氣一起煙消云散了。
那些恐懼啊,都是自己制造出來的可怕。
真正的事實是,你沒有那么好,也沒有那么糟。
只要一步一步地前進,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的,管它個狗屁社會標準。
一無所懼的我就是最好的我。
-----------
寫在后面:
當(dāng)一部故事不僅僅是用龍傲天或者超級英雄或噱頭去提供觀眾獵奇和粗暴簡單的快感,而是讓觀眾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去思考去接納自己抑或是改進現(xiàn)狀的方式的話,那么于我而言,就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
什么40歲的普通OL突然找到白馬王子過上幸福生活真是太扯了。
大部分的我們,都只是普通觀眾。我們面對著生活中各種瑣事和困境。
所幸這個是流量的時代,普通的我們占據(jù)了人群中的大部分, 也讓影視組有信心將普通人的日常瑣事與困境帶至熒幕,也算是一件好事。
我從來都是對普通人的故事更有共鳴。就好像比起大導(dǎo)演王家衛(wèi)的作品,我更加喜歡許鞍華的人間氣味。
陳嘉玲姓陳,我也姓陳。
陳嘉玲是一個生在臺南,卻一心想去臺北上學(xué)、生活、工作的女孩,她在高考報志愿的時候偷偷把臺南師范大學(xué)改成臺北一所遠不如它的學(xué)校。我生在北方,但在高考報志愿的時候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成了南方的學(xué)校。我只想離開那個一年有一半時間都是霧霾和沙塵暴的、在黃土高原上的家鄉(xiāng),去遙遠的南方一個人生活。
陳嘉玲上大學(xué)之前,家里人爭相為她錄視頻。阿么和爸爸叮囑她一定不要和壞男孩子們打交道;阿公拿出塑封珍藏的陳嘉玲小學(xué)時候的作文,跟她說這樣子就不會泛黃了;媽媽雖然因為她改志愿而不開心,但是滿眼擔(dān)心,因為寶貝女兒要離開家而流淚。我上大學(xué)之前,三叔不停地跟我說,不要被人騙了,女孩子一個人在外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姥姥給我做了兩整套的床單被罩,開心地說,我終于要去大城市里;姥爺保存著我從小到大的獎狀,爺爺奶奶逢人就夸自己孫女去南京上大學(xué)了;媽媽和我說,她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和我打電話的時候。
陳嘉玲在臺北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收拾東西回家住,家里永遠有熱乎乎的飯菜。我在南京不開心的時候,可以買一張回家的票,從機場出來一定會有很多人接。
陳嘉玲有一個談了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朋友,時間很長,但是分手了,之后他很快就和別人結(jié)婚了。在阿么的告別儀式上,他從臺北趕來。陳嘉玲和他說,你千萬不要再愛我了。他說,拜托,我老婆比你年輕比你漂亮還比你善解人意誒。我也有過一個四年的男朋友,一起長大,時間很長,但是分手了,之后他很快就有了新的女朋友。我說,我不能接受我們就這樣分手了。他說,可是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在一起四年了。剛才手機相冊提醒我Spring memories,打開一看是19年春天在省府街上拍的花。
喜歡這部劇,是因為它真實、細碎又感人。我能在故事里看到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想起自己的回憶。
好羨慕陳嘉玲這一家子哦!特別是爸爸,簡直中國電視史最好爸爸第一名,雖然覺得她踹大榮踹得任性,但想想我是一天也沒體驗過這么有愛的家庭生活,可能在愛里富養(yǎng)大的女兒才有這樣的無所畏懼吧
建議大陸不要拍女性題材電視劇了,臺劇和美劇夠看了,沒必要再浪費資源金錢時間去拍那些假模假式的女性主義。
它最終導(dǎo)向的還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家園回歸,假設(shè)有一個地方永遠向你張開懷抱,且里面的家人仍能暢通無阻地和你使用同一套語言系統(tǒng),真正的接納和包容。殘酷的現(xiàn)實是,共同的語言系統(tǒng)在成人離家后難以尋回,這不僅是我們與父輩,也是父輩與他們父輩的共同命運。也許的確有一個地方是隨時隨地可退守回歸予取予求的,我稱之為回憶。如果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家庭,一個人的人生會柔軟很多。最后二十分鐘的大團圓,的確溫潤了干枯的心,母親接納兒子的心路歷程在在是叫人心向往之的愛的證明。而都市里那些無路可退的陳嘉玲們,人生半途想轉(zhuǎn)身清零的出路在哪里,哪里能覓回童年時那間不敢踏入的鬧鬼屋,并親手刷成自己的童話夢?于是我份外惦記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子,堅決拒婚的姑姑,偷寫情信被毒打的阿娟,她們后來如何了?可有獲得與之匹配的自由與人生?
臺劇已不再是偶像劇的天下,而內(nèi)地劇現(xiàn)在的走勢卻在倒退。
陳嘉玲是幸運的 有愛她的爸爸媽媽阿公阿么 有絕望后揪著她起來洗干凈一起回家的弟弟 還有回到老家以后有從小陪伴他的蔡永森(已經(jīng)離婚恢復(fù)單身)在等她 還有只要157萬臺幣的獨棟帶庭院溫馨小宅子可以買 還有阿么告別式上特地從臺北跑來的不管怎樣都愛過她的前任 還有在臺北欣賞她一直想幫她的Mark給她機會與小女生們競爭面試高薪工作…… 在她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情有義 一個女生也只有在戲劇里才能同時擁有那么多 然后瀟瀟灑灑的說一聲 啊我要做回自己 這要怎么說呢 就是這部戲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真實的 刻畫的淋漓盡致 連帶著軟糯的臺語都咿咿呀呀的動聽 而五星的點是因為把這些細枝末節(jié)成功聚集在一起就是戲劇了 演員的演技都太到位 栩栩如生 棒!
“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主旨就是這句了,好笑又好哭。阿嬤去世那集特別感人,讓我也回憶起外婆給我講物理化學(xué)和紅樓夢,叫我傍晚千萬不要在落日下看書,躺在床上給我講道理,看她坐在房子的東側(cè)邊與人閑聊邊織毛衣的小時候。尤其喜歡陳竹昇的表演,讓人完全忘掉他就是肚財。驚喜是居然還有吳慷仁客串。
好看的喜劇總能在笑淚中撫慰人心,兒時的回憶簡直太經(jīng)典,足夠超越時代與地域,彷佛是你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故事。小嘉玲實在太會演、太可愛了,應(yīng)該說這家人實在太可愛了,每一個眼神與互動都搭配的天衣無縫。 真的好喜歡陳家這家人-偶爾固執(zhí)偶爾溫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嬤、樂天知命又詼諧的嘉玲爸、任勞任怨也是最重要支柱的嘉玲媽,還有浸淫在這樣氛圍里成長成鬼靈精的小嘉玲,與長大跌跌撞撞后終于找回自己的陳嘉玲,或許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熟悉感, 跟著笑鬧、動容,也回望了曾經(jīng)無比純真的自己。 好看的喜劇,值得推一個~
里面的爸爸是一百分的爸爸
我知道你會做我的掩護,當(dāng)我是個逃兵。
好看,跟韓劇《請回答1988》差不多的類型,真實幽默,演員演得非常感人。
五星!竟然還有吳慷仁!小孩子怎么可以演的這么好,吊打鹿晗!用插敘的方式講一個女生的生活,很治愈。
我們終究長成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樣子, 但他們依然接受愛著我們...我們也要學(xué)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愛自己.
也許是今年最佳臺劇,喜歡它遠甚于《與惡》
怎麼可以做到又這麼好笑又那麼好哭啦!
好羨慕她40歲一事無成轉(zhuǎn)身還有愛她的家人,一如既往的青梅竹馬,她退回去可以有踏實的依靠,而一些人如果退只會更傷更痛
要有很多很多的愛才能養(yǎng)出一個陳嘉玲。最喜歡的兩個片段,一個是小姑子走了,婆婆和媳婦在廚房跳舞;一個是阿嬤唱《純情青春夢》給自己。
還需要多少年,大陸電視劇會把39歲女性作為女主,那我們與臺灣的距離就還有多少年。//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性格中的一個面向,大兒子其實是爸爸有點兒慫且循規(guī)蹈矩的那一面,而小兒子是爸爸梳油頭穿西裝的這一面,看起來更得體的一面。
看了推薦馬上開始追劇,真的很好笑了,而且陳嘉玲小時候的故事那些我覺得更好玩,小女孩演技也超棒。但說實話看到最後的結(jié)局很失望,赤裸直白總結(jié)下來就是:小地方的女孩不管怎樣努力進了大城市過上了更優(yōu)質(zhì)的生活,她犧牲了青春戀愛和婚姻家庭,最後還是拋不開世俗眼光必須結(jié)婚。明明遇上了更好的高富帥,輾轉(zhuǎn)一番推辭拒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鄉(xiāng)下老家和離過婚且收入不如自己只是小學(xué)時暗戀自己的男同學(xué)結(jié)婚。所以,這是教導(dǎo)現(xiàn)代女性:「別瞎jb折騰了,妳看妳們到了40歲結(jié)果不還是要這樣“返璞歸真”回到“小確幸”的生活才是真理和王道」嗎?那請問現(xiàn)代女性還唸什麼書?努什麼力?像陳嘉玲阿嬤那樣一輩子連字都不認識不就行了?早早結(jié)婚嫁男人相夫教子就可以了?越想越氣,本來打4星,寫完短評決定再減一顆星。這種廉價的人生哲理不分大陸和臺灣!
你原諒了生活,生活就原諒了你。當(dāng)你走進鬼屋,才明白恐懼來自你自己。當(dāng)你能夠選擇放棄,你才知道,什么是你值得擁有。
“一日平安一日福,條條大路通羅馬”。原來人生的道理,阿嫲早就講給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