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泰國劇 泰國 2017
主演:吉拉育·拉翁馬尼 阿妮潘·查南普拉納翁 萍彤·瓦詩娜格 Fon Nalintip Permpattarasakul 桑提蘇克·普羅姆斯利 阿卡納吾·曼格拉蘇 James Rusameekae Fagerlund 納塔帕·寧吉拉瓦 Jab Penpetch Benyakul ?
導演:內(nèi)詳?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此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心理學家認為原型的母親患有“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悲劇由此發(fā)生。除了極端后果的案例外,以愛的名義傷害至親的故事也常常發(fā)生。分享兩個我的身邊事:
第一個故事,大約四五年前,過年大家庭聚會臨近散場,由于我們幾個小輩平時見不到面便提議讓大人們先回家,小輩幾個再聊會。這時,一位舅媽提出反對,執(zhí)意讓我哥馬上跟她回家。舅舅及幾位長輩都勸說這位舅媽讓我哥再多呆一會,沒想到舅媽突然撕心裂肺大叫,并且哭了起來。最后沒有人拗得過她,哥哥不情愿的跟她回家了。那年我哥應該有30多歲了,但在舅媽狂躁態(tài)度下,他的難堪及對于母親情緒的顧及都寫在了臉上。這位哥哥小時候十分頑皮,而如今變得十分木訥,交流起來眼神是閃躲的。我知道他生活在媽媽的陰影里,根本無法自由呼吸。
去年這位哥哥買了一套經(jīng)適房,離他們家現(xiàn)住地挺遠的,新房周圍也沒有什么配套。聽說他打算裝修完便搬離父母。我內(nèi)心是支持的,比起那心里上巨大的陰影,生活配套的匱乏算不上什么。
第二個故事,我的一位朋友說她因為勸她母親看病而母女兩大吵一架。我的朋友說:老人固執(zhí)己見,明明已經(jīng)不舒服卻不愿去醫(yī)院檢查。而老人說辭是:她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清楚,女兒對她過度關注。
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父母對子女的愛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若父母不能放棄占有,只會讓孩子的成年生活壓抑窒息。
子女對父母的愛不是對父母無微不至的掌控,而是應該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父母。隨著父母老去,在家庭事務中的位置慢慢由主導者轉換為了從屬者,子女則慢慢成了主導者。若子女不懂得尊重父母的意愿,只會讓父母的晚年生活失去尊嚴。
中國人的腦子總有“媳婦熬成婆”的思維,當在弱勢地位時咬牙忍,在強勢時則變成了當年最恨的人??膳碌难h(huán),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地互相傷害。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縮減自己的控制欲,不要再以“愛的名義”實行掌控、占有,終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留有彼此呼吸的空間、尊重每一個獨立的意愿,是平等相處的基本底線。如果我有一天我老的不想活了,請尊重我的安樂死申請。
公眾號:祥根的只言片語
很圣母心地說一句,母親死的那一集的劇情讓我心狠抽了一下。之前鋪墊起來的、希望女兒快速覺醒,殺伐果決地逃離魔爪的心情,在面對母親衰老、蒼涼、病弱的狀態(tài)的時候,消退得有點迅速。
我不是覺得“凄涼”就可以被原諒,就可以忽視她做過的、并持續(xù)在做的惡行,也并不是覺得她的惡行“罪不至死”。只是有點不理解,那個曾經(jīng)愛媽媽愛到甘愿舍棄自由的女孩,怎么會在媽媽已經(jīng)奈何不得她的時候選擇了這么一個決絕的結局。
我一度以為這是母親單方面虐待女兒,并用感情上的威脅與利誘從女兒身上得利的殘忍故事。但是當女兒明明已經(jīng)逃到了門邊,卻因母親的哀嚎和呼喊,關上了通向自由的門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是關于扭曲的“母愛”的悲劇。
很難說由“恨或厭惡”引起的虐待,和由“愛”引起的束縛、囚禁甚至摧毀,哪一個會帶來更大的傷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后者用柔情裹挾著的“惡意”,是會被傳染和繼承的~~一個人沒有被善意地“愛過”,是不可能會“善意地愛人”的。
最初,我期待女兒的覺醒,期待女兒的反擊,期待女兒華麗麗地蛻變。所以,我不太能夠接受,女兒是在母親蒼老到無力對抗她的時候下手的。我期待的,是女兒意氣風發(fā),舉著正義的刀,揮向妄圖做更大的惡的母親,斬斷罪孽的因。然后獲得同情、鼓勵和諒解,然后獲得重生。
可能是我被太多狗血的懸浮復仇劇荼毒得太深了,忘了一個在現(xiàn)實中,一個活生生被“圈養(yǎng)”的女孩,是不太容易有被大眾接受的三觀的。
她知道愛,但不太明白??赡芤裁靼祝皇敲靼椎氖悄赣H給她的那一種:愛,同時要被愛所滋養(yǎng)。
可能對她來說,愛是控制,是獲得,是用付出換得回報。所以當兩人被捕后,她把一切都推給了尼克,而自己躲在了后面。因為那是母親教給她的關于愛的方式:母親永遠擋在她的前面,撒一個又一個的謊,偷心愛的東西,騙得所有人的同情獲得別人得不到的優(yōu)待。于是她希望從尼克那里獲得同樣的愛,擋在自己前面,承擔一切。
她曾愛母親,母親也愛她。她愛尼克,尼克也愛她~~~愛她,就應該是那樣子的吧。
或許,她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尼克也不可知?
只是母親“教會了”她愛,也“教會了”她不愛。當她們的關系不再循著當初的軌跡行走,當母親病弱的身體并不能夠把曾經(jīng)的給她,當這樣無力的母親還要剝奪別人給她的愛的時候,她或許想起了媽媽的媽媽。
――她可能想起了媽媽不愛的那個老太太,可能想起了那個老太太大聲呼救時媽媽按大的音量,想起了死可以擺脫很多。
于是乎,她沒有再像上次那樣逃掉了,雖然這次輕而易舉。上次逃跑的時候她還愛著,這次不愛了。不愛了,就會有不愛了的方式――和愛著時不一樣的方式。所以,即使母親已經(jīng)無力阻礙她了,她也依然選擇了這一條路――母親教會她的這一條路。
那個曾經(jīng)和她相依為命的母親死掉了,她震驚了片刻,恍惚了片刻,然后做愛,化妝,離開囚牢,微笑……
她曾經(jīng)愛過母親,現(xiàn)在不愛了~
她現(xiàn)在愛著的尼克,要和她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在一起,她以為會幸福的。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烏鴉電影 公眾號ID:crowmovie
最近,有一部全新美劇開播...
沒有鬼神,沒有怪獸,卻被網(wǎng)友評為“年度最佳恐怖劇”:《惡行》
美國,密蘇里州。
蒂蒂是個單親媽媽,全職在家照顧患病的女兒。
女兒今年18歲了,看起來卻像個小孩,她光著腦袋,戴著帽子,看起來弱不禁風。
因為下肢癱瘓,她總是坐在輪椅上,吃飯要通過胃管來進食,一到晚上還得戴著呼吸器睡覺。
每當別人問起:你女兒怎么了?
蒂蒂就會說出一連串疾病的名字:染色體缺陷、肌肉萎縮、白血病、癲癇、哮喘、眼疾、糖過敏…
即便如此,蒂蒂對女兒依然不離不棄。
她每天按時給女兒喂流食,隨身攜帶各種藥物,時刻關注女兒的病情。
她經(jīng)常對女兒說:我生來就是為了成為你的母親。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但從那以后,就是你一直在帶著我前行。
蒂蒂的舉動感動了街坊鄰居,在所有人心目中,她就是100分的母親。
但是,在這個美好的假象底下,總有哪里不太對勁:
比如,蒂蒂經(jīng)常鬼鬼祟祟地偷聽女兒和朋友的聊天。
在商場,母女倆配合著偷東西...
兒童福利部門來家里走訪調查,她甚至強迫女兒吃下安眠藥…
直到有一天,蒂蒂被發(fā)現(xiàn)身中數(shù)刀,死在家中,而她的女兒卻不知所蹤…
這部美劇于今年3月20號播出,目前已經(jīng)放出兩集。
豆瓣評分8.6,連一向嚴苛的IMDb也給出8.5的高分。
其實,《惡行》的故事改編自2015年美國轟動一時的“弒母慘案”。
這起案件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
2015年6月,母親蒂蒂的Facebook上突然發(fā)了這樣一條狀態(tài):
那賤人終于死了。我宰了那頭母豬,強奸了她那可愛無辜的女兒,她叫得可大聲了,哈哈哈。
蒂蒂的鄰居立馬報了警。
當警察趕到了現(xiàn)場,他們被眼前的慘狀驚呆了:
蒂蒂身中數(shù)刀,臥倒在血泊里,根據(jù)尸體的狀況,她已經(jīng)死了很多天。
然而,她患病的女兒吉普賽卻不知所蹤。
所有人都在擔心,這個病懨懨的女孩,離開她媽媽的照顧,還能活多久?
根據(jù)那條Facebook的狀態(tài),警察很快找到了兇手的地址。
在那里,他們見到了消失的女兒,還有她的男友。
幸運的是,女孩安然無恙,甚至,比失蹤前還要健康。
他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姑娘根本就沒病。
她能跑能跳,不需要輪椅,還長出了茂密的頭發(fā),臉色越發(fā)紅潤,根本不像原來那個弱不禁風的殘疾女孩。
經(jīng)過警察的追問,女孩才坦白。
原來,這起謀殺案全都是她一手策劃——
是她拜托男友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隨著案件的調查,他們逐漸挖出了這家人更多的故事...
1991年,女孩剛出生,親生父親就拋棄了家庭...
她三個月大時,蒂蒂第一次把她帶去了醫(yī)院...
她認為女兒有睡眠呼吸暫停癥,晚上睡覺的時候經(jīng)常會停止呼吸...
然而,幾輪排查下來,醫(yī)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蒂蒂卻堅持:這是女兒染色體缺陷造成的。
有了這次經(jīng)歷后,蒂蒂開始變本加厲地宣揚女兒的健康問題。
一位曾接診過她們的精神科醫(y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明確告訴這位母親,你女兒身上的病癥并不存在。當時她立馬氣沖沖地走掉,還跟前臺的護士抱怨:你們這里的醫(yī)生太不負責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神奇的是,在蒂蒂一次又一次描述下,加上女兒的配合,漸漸地,醫(yī)生也開始相信,這孩子真的有病...
2005年,蒂蒂上了當?shù)氐男侣?,成了模范母親的代表。
她們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出席慈善晚會,接受政府救濟,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除了唯一的問題:女兒根本沒病。
這么多年來,可憐的小女孩一直都被蒙在鼓里,本該是活潑美麗的花季少女,卻長期營養(yǎng)不良,身形佝僂,永遠只能坐在輪椅上…
她一直堅信,母親是在全心全意地照顧自己。
直到2015年,她發(fā)現(xiàn)了這一切的真相...
說回這部新出的美劇《惡行》,它用懸疑劇的制作手法,真實地再現(xiàn)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有網(wǎng)友評論說:溫柔的殺戮,極致的綁架,即使前20分鐘就猜到故事的發(fā)展,但細節(jié)依然讓人毛骨悚然…
不得不說,劇集中這對母女演得太好了,無論從外形到神態(tài),都做到了“神還原”。
影片中,蒂蒂對女兒的操控簡直令人膽顫。
她時時刻刻監(jiān)視女兒,不準女兒化妝、上網(wǎng)、交朋友…只給她穿幼稚的衣服,看低幼的動畫片,讓她保持小蘿莉的狀態(tài)。
她強迫女兒按時吃藥,用導管進食,戴呼吸器睡覺。
在她眼里,女兒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碰就碎。
鄰居女孩給女兒遞了一罐可樂,蒂蒂發(fā)瘋似的沖過來:不,天哪!她不能喝那個,她會休克的!我們今年已經(jīng)去了六次急診室了,我實在不想再去第七次了!
因為半夜偷吃甜食,女兒開始蛀牙。
蒂蒂便不顧女兒的反對,讓醫(yī)生把她的牙齒全部拔掉。
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女兒崩潰痛哭。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這樣的:
半夜,趁著蒂蒂熟睡,女兒偷偷爬下了床,到廚房偷吃甜食。
回到臥室時,蒂蒂已經(jīng)坐在床上等她,她的眼神兇狠而凌厲。
女兒只好乖乖躺到床上,戴上呼吸器。
蒂蒂躺在她的身邊,一邊摸著她的腦袋,一邊深情地哼著歌:寶貝,沒事的,我的寶貝。
女兒背對著她,無助,絕望。
明知道女兒身體健康,卻依然堅持逼她偽裝成一個病人,只為了滿足自己慈母的形象。
這樣的“母愛”,讓人不寒而栗。
心理學家認為,蒂蒂所患上的是“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即通過描述、幻想疾病癥狀,假裝有病,乃至主動傷殘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
這種疾病通常發(fā)生在母親身上,患病的母親會對子女造成非常嚴重的虐待。
去年熱播劇《利器》中,也有相似的情節(jié)。
雖然這兩部劇中的母親,對孩子的控制欲達到近乎變態(tài)的地步,屬于極端個例。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對兒女的過度干涉,我們并不陌生。
還記得去年大火的綜藝《我家那小子》嗎?
綜藝里朱雨辰媽媽對待兒子的方式就引起過熱議。
她要求兒子每天必須喝自己自制的燉梨汁,十年如一日,一天都沒有斷過。
朱雨辰到北京讀大學,她就搬到北京陪讀,去學校報到時,還要爭著幫他鋪床。
節(jié)目里,看到兒子會做飯,她不僅沒有開心,還很心疼,覺得讓孩子自己下廚,是對不起他。
朱雨辰39歲了,他的每一段感情,母親都橫加干預。
甚至還定下了兒媳婦的標準:不能穿太露,必須會家務,要在家里做賢妻良母。
王猛,四川某市高考狀元,北大生物學系本科生,美國常春藤大學研究生。
在外人看來,他是天之驕子,可私底下,他卻12年不愿意回老家過年,6年前,還切斷了與父母的所有聯(lián)系。
這一切,只是為了斷絕父母對他無處不在的“關愛”。
他寫了一封一萬多字的文章,洋洋灑灑地控訴了父母的惡行:
1.從小把他當女生養(yǎng)。
2.從小到大,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審美來置辦。
3.畢業(yè)旅行演變成“炫耀孩子成就的宣講會”。
4.讀大學時,強迫他對親戚“三天一電話,七天一拜訪”
5.日常對他家暴,打耳光、抱摔、掐和羞辱。
教育學者尹建莉曾說過:
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若母親把順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讓孩子童年貧瘠,又讓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但這個世上,總有那么多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孩子成年了,結婚了,都還要事事包辦,橫加干涉…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并不是你的兒女…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然而并不是你的私有物品。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由的靈魂,他們應該被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父母只能給予他們愛,卻沒有權利控制他們。
我奉勸那些企圖掌控兒女人生的父母:有病的趕緊去看病,別用自己的惡行,禍害兒女的一生!
本文同步微信公眾號風和日麗(singthelife)
《都挺好》結局很美好,而現(xiàn)實中并不會這么好。
最近追了兩集美劇《惡行》(the Act),如果要搞一個“世界最毒親媽大賽”,蘇明玉親媽還不夠狠,這部劇里的親媽狠得讓人窒息。
本劇取自真實故事——Buzzfeed爆文《Dee De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Be Sick, Gypsy Wanted Her Mom To Be Murdered》。
Dee Dee是一位看似含辛茹苦的單親母親,Gypsy是她的女兒。母親一直對外宣傳女兒身患多種疾病,從而打造出自己的母愛聚能環(huán),贏得相關機構的巨額補助。
Dee Dee不做公關可惜了,販賣自己的圣母形象,就能置換一套房。
家里堆滿了各種獎杯,合影,Dee Dee在外人看來有著圣母般的光輝。
她把親女兒Gypsy弄得跟白血病患者一樣,剃光頭,而且無法進食,只能通過管子注射流食。
這背后充滿了謊言和陰謀,親媽想讓女兒生病,病得越重越好,這樣才能打同情牌,贏得政府大額補助。實際上,Gpysy是一個健康的女孩。她成為了自己親媽的盈利工具:為了營造出自己的病態(tài),她必須放棄所有的人生樂趣。
就像有的職業(yè)乞丐,為了獲得更多憐憫和金錢,故意把自己的子女手腳摧殘。
最終,Gpysy受不了這種極端虐待,以弒母的悲慘結局落幕。
母親Dee Dee這是患上了孟喬森綜合病癥:
這種病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裝病”博同情,還有一種是照顧者捏造或誘發(fā)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指母親對子女的致命虐待,也叫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癥。
目前醫(yī)學界對孟喬森綜合病癥的起因還在研究中,有可能是因為長期缺愛導致需要在病痛環(huán)境下博取關懷和同情,也有可能是人格分裂。而且對于孟喬森綜合病癥的目的性也存在爭議,有的學者認為這類患者是無意識的行為,是心理疾病,但也有學者認為在特定環(huán)境下,這類患者有功利性表現(xiàn),比如“孟喬森工作綜合癥癥狀”,特指在“職場裝病博上位”的人。
《惡行》里的母親Dee Dee情況復雜多了,她功利性很強,具有極強的控制欲。
她對外把自己的形象包裝得天衣無縫,對內(nèi),給女兒炮制了一套夢幻的謊言。
夢幻,是母親對外對內(nèi)的一種伎倆。
房子外墻是粉色,內(nèi)部裝潢也都是少女風。
從粉紅蕾絲窗簾,到家里的各種粉色擺設。
Gypsy衣著也是走少女風。
粉色代表夢幻,在這個家,粉色更是一種粉飾。
除此之外,母親Dee Dee非常擅長用“童話洗腦術”,每天睡前,母女都要來這么一段“天使對話”。
然后給Gypsy插上呼吸管道......
隔壁小姐姐過來送溫暖,給Gypsy化妝,母親Dee Dee在一旁窺視,神情相當緊張。
隨后,母親讓Gypsy把妝容擦干凈,她是用一種溫和式勸導方法,外表并沒有猙獰的表現(xiàn)。溫柔刀,刀刀致命,也可以用在這對母女身上。
Gypsy很聽話,她稍微有一點點拒絕,但馬上就表現(xiàn)出服從,笑容很有深意。
看到別人給Gypsy遞可樂,Dee火急火燎地上前制止。
母親帶Gypsy去逛商場,看似是母女的歡樂時光......
實則是母親小偷小摸案發(fā)現(xiàn)場......(Gypsy心知肚明)
這一切都被女鄰居看到了......
母親Dee Dee利用Gypsy踩了很多底線:騙政府福利、偷東西......
她沒有廉恥之心,為了給自己的偷竊污點洗白,Dee Dee在鄰居聯(lián)誼會現(xiàn)場發(fā)射“慈母導彈”:火速阻止女兒進食,注射藥劑,送急診。
這招“慈母流星拳”換回了鄰居的理解和包容,小偷污點成功洗白。
這時候我很想采訪Dee Dee:
請問,你為什么讓Gypsy單獨晃悠晃悠這么久?她偷吃甜食,是不是在你的預料之中,借機你就可以上演后面的“慈母光芒”?
他們家有一柜子的藥,都是Dee Dee喂給女兒吃的。
Dee Dee自己只吃其中的安定藥,可見她的情緒失控已經(jīng)到病態(tài)階段。
如果家里有了不速之客,Dee Dee會立馬讓女兒吃下安眠藥,呈現(xiàn)出昏昏欲睡的樣子,她不想女兒有太多表達欲,同時,她需要女兒對外人時刻展現(xiàn)出病懨懨的樣子。
另一方面,女兒Gypsy的危機也慢慢浮出水面。
Dee Dee以為用謊言就能給女兒包裝出一個童話世界。
Gypsy慢慢開始反噬了。
她是健康的女孩,卻每天要接受白血病患者的待遇,日積月累,她必然崩潰。
從Gypsy的日常細節(jié)里,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她和鄰居小姐姐說:我小時候能走路,我媽媽說的......
說完后,Gypsy的表情是這樣,顯得很心慌和不自然,她撒謊的本事還沒有青出于藍。
她晚上會偷偷爬起來吃東西,她很清楚自己的腿能正常走路。
她母親也心知肚明,看到這一切,母親立刻要求Gypsy切換到病人模式。
這說明Gypsy也患有孟喬森綜合病癥。
她習慣戴著“病人面具”,習慣這副病人的軀殼。
她更習慣被母親控制。她似乎背好了一套話術,口頭禪里帶著“我媽媽說的”,可見Dee對Gypsy的精神施法很成功。
然而,Gypsy逐漸也變得不可控,她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
她趁著母親不在家的時候,偷偷上網(wǎng)。
進入青春期的她,對友情和愛情充滿了憧憬。
她會及時刪除瀏覽記錄,說明她主觀能動性很強,有反偵察能力。
Gypsy依然偷偷地喝可樂,吃甜食,一口牙全蛀了。
母親怕外人從中看出破綻(畢竟Gypsy是不能進食的,蛀牙和進食有著直接關聯(lián)),強行帶著Gypsy去牙醫(yī)那把牙齒全部拔光。
Gypsy痛哭一場,這是她在本劇中第一次哭,哭得很崩潰。
她無法面對如此殘缺的自己,小女孩進入青春期后有了愛美的需求,她慢慢在積累自己的本能。
之前面對母親對自己的摧殘,她都是強顏歡笑,這一次她實在笑不出來了。母親在摧毀她的本能,這很致命。
她開始懂得為自己去爭取。
她甚至會試探母親。
頒獎禮之前,母親當著外人的面把假牙拿出來,Gypsy的潛臺詞是:這招又是你故意掐著點作秀的吧?
這時候的Gypsy,有點進退兩難。一方面,她常年戴著“病人面具”,孟喬森綜合病癥讓她習慣這種病態(tài),習慣被別人關懷,甚至習慣撒謊。另一方面,她媽媽的洗腦已經(jīng)根深蒂固,她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反抗。
就像醫(yī)生已經(jīng)開始有所懷疑,專業(yè)的診斷能推翻Dee Dee的謊言。
醫(yī)生想讓Gypsy喝一口可樂,看看有沒有病變。
這時候Gypsy的神情很復雜,嘴里依然念著“媽媽為我好”,但雙眼滿含熱淚。
孟喬森綜合病癥不允許她撕開自己的偽裝,她得繼續(xù)說謊。
她很清楚母親的真實嘴臉,她也很清楚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但她選擇隱忍。
面對母親Dee Dee的極端虐待,Gypsy從最開始的順從,慢慢到現(xiàn)在的隱忍,她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情感。
隱忍是反抗的動因,這時候的Gypsy能量還不足以與母親抗衡,她開始了韜光養(yǎng)晦。
只不過Gypsy的病態(tài)更多元。母親只是患有孟喬森綜合病癥,女兒估計還患有多重人格以及反社會人格。
她的第一人格是病人Gypsy,現(xiàn)在她在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第二人格——美麗漂亮的Gypsy,她渴望正常的社交生活,她更渴望沖破母親的控制。
當母親Dee Dee與第二人格沖突的時候,Gypsy才開始展現(xiàn)出自己的反社會人格,這又叫無情型人格障礙。
后續(xù)劇情要慢慢展現(xiàn)出自己的反噬。
官方海報貼出了不斷長大的Gypsy和她的網(wǎng)絡男友,有了社交網(wǎng)絡,Gypsy的欲望才能得到肆意成長。
這部劇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拋開病態(tài)的母女關系,其實也劃出了一條家庭教育的紅線:
作為家長,不要試圖控制你正在成長的孩子,你可以有一些干預,但絕對不要100%控制。有的小孩情緒很敏感,如果長時間活在被控制的情感中,他的成長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扭曲。
不是每個人都有極強的自我抵御和自我修復能力,很多傷害是不可逆的。
物極必反,Gypsy承受的壓力太大:偽裝成病人,偽裝成媽媽的乖寶寶,偽裝成別人眼中的弱女子......
但她卻無法壓抑自身成長帶來的各種欲望:扮靚、友情、愛情......
Dee Dee以為Gypsy一直都是兒童的心智,100%的可控,卻忽略了人性的成長。
當Gypsy忍無可忍的時候,這時候才是災難。
(人人視頻可以看)
慈善行為本來不是壞事,被人利用了最終成為壞事。劇中的母親蒂蒂女兒吉普西以及男友尼克。毫無疑問全部是精神病人。男友尼克這位很少有人說,我來說說看。
這人十四五歲就得了精神分裂癥,還跳樓自殺過一次。父母把房間封起來了。沒有關精神病院。就這樣過了十年。比起金剛狼那個前男友發(fā)現(xiàn)不好相處就算啦。尼克不會有正常女孩喜歡。因為他是精神病患者,隨時可能殺人。吉普西與其說喜歡他不如說想控制一個人。尼克不清楚另一個人格什么時候出現(xiàn),這是極端嚴重的精神病人,必須長期住精神病院治療,而且他還會自殺自殘,除了精神病外還需要治療身體的傷病。尼克接觸的人就披薩店老板,他看來尼克只是一個傻瓜,烤個披薩掉兩次,所以叫他掛牌子招客人。他可以天天去吃店里的披薩度日,不過沒有多少錢拿。吉普西出現(xiàn)讓他可以做sm的主人,以及真的擁有性生活。然后慢慢精神病惡化,狂暴人格出現(xiàn)。他以為遇到了喜歡自己的女孩,實際上只是被控制。吉普西繼承了母親最壞的一面。他最終判處終身監(jiān)禁不可保釋,雖然是應得的,不過他父母要是除了把他房間鎖起來外早早送精神病院治療也不至于如此。
以“愛”為名義的精神控制——這是我從這部劇里看到的主題。
矛盾的雙方:精神控制者施加者Dee Dee,受害者Gypsy。前兩集基本是施加者洗腦效果甚佳,雙方關系平穩(wěn)融洽的常態(tài)。三四集受害一方開始萌生覺醒意識。五六集是反抗的高潮。最后兩集通過回憶進一步描述這種關系的特征。
比較迷惑人的是后兩集,因為Gypsy對Dee Dee的態(tài)度顯得飄忽不定,讓人懷疑她到底是后悔還是惺惺作態(tài)。我覺得Gypsy自己也不知道,就像所有被這種“愛”洗過腦的人一樣都很難再梳理清楚自己對加害方的矛盾感情。
我最喜歡的是三四集:Gypsy首次在醫(yī)生幫助下看到被解救的曙光,但當面對醫(yī)生單獨問話時,第一反應是解釋Dee Dee這么做是愛自己,幫Dee Dee把這種控制行為合理化(后來全片也一直都在這么做),同時對醫(yī)生的解救行為充滿恐懼。這一幕把這種關系的特征把握得很好。被精神控制的一方剛萌生覺醒意識、認識到這種控制可能并不是“愛”的時候,常常會陷入這種自責,覺得的反抗念頭是不自愛的自取滅亡,自己對不起精神控制施加者,辜負了對方的“愛”,在長期洗腦下已經(jīng)習慣了自我管控。
這種關系不僅常見于父母子女,也見于各種形式的組織,甚至是something bigger。只不過當受害者在一個互相監(jiān)督,互相強化這種“愛”的理念的群體里,反抗的過程就會更艱難。
以前看過這個新聞,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果能給備孕父母組織一場考試,及格了才能生小孩多好,不然有些小孩太可憐了,出生沒得選,攤上這樣的變態(tài)父母。
當下的敘事線和回憶的敘事線連接混亂,節(jié)奏太慢了,且零散。但兩個演員的表演都很好,將母女間的對峙表現(xiàn)的細微又生活化。而且整部劇去塑造這兩個角色的方式,體現(xiàn)了導演的立場。這個媽媽才不單純只是“代理性孟喬森氏癥候群”。希望把節(jié)奏搞好一點,期待接下來的下半場吧
目前大多數(shù)人將Dee Dee的行為歸結為“代理性孟喬森氏癥候群”——劇中也有這樣的導向,照顧者會捏造或誘發(fā)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是母親對子女,是一種最復雜也最致命的的虐待形式?;加羞@種病癥的人,通常會自發(fā)的進行醫(yī)學訓練,并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獲取注意和同情,這與她的行為是吻合的。但該病癥的一大判斷因素是照顧者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得到任何明顯的好處”,這點顯然是不符合的,無論是前夫Rod每月寄去的生活費,還是各種慈善組織給予的房子、旅行,Dee Dee借此獲取了不知道多少好處,我們是否可以猜測她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了這些利益呢?事實上,她并沒有留下任何日記,也沒有任何關于她意圖與出發(fā)點的文件,有些問題我們可以根據(jù)線索找到答案,但這個問題和她一樣永遠深埋于地下了。
美國犯罪故事為毛不改編這個?簡直太美國,太犯罪,太drama了,關鍵是這樣病態(tài)的關系全世界都有,等待被救贖…
案件是2015年7月發(fā)生的,和吳謝宇同一時間,人家都拍成電視劇了,這里才剛剛被抓。。
我以為是一集一個故事才看的,沒想到是一季一個故事…又被逼入新坑了π π
試問誰不想看一個你媽覺得你有病,把你剃光頭給你肚子上開孔逼你坐輪椅還強行說你是弱智的故事呢
溫柔地殺戮,綁架的極致了。
吉普茜一點病都沒有,母親蒂蒂卻到處說她有病,經(jīng)常帶她去醫(yī)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癥,每天給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藥。強迫她坐輪椅,睡覺必須用呼吸機,一日三餐通過導管進食。不能和醫(yī)生說話,不能上網(wǎng),不能和其它人接觸,防止她說出她根本沒病的事實……有醫(yī)生認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喬森氏癥候群”,這是一種照顧者捏造或誘發(fā)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吉普茜根本沒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親。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醫(yī)院,真正應該被送進醫(yī)院的也是她的母親。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戒網(wǎng)癮中心,孩子卻不能把他們送進戒酒中心、戒賭中心。孩子犯了錯,父母可以管教他們;但父母不合格,卻沒有人能拿他們怎么辦。然而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見得都是完美的。我們常常說教育教育,其實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有些父母。
真·圣母婊 果然一個人永遠是父母的孩子直到她要開始自己的戀情和人生 所以荷爾蒙只是早戀的誘因而其結果是導致人格的獨立 看了buzzfeed的原文和照片 真是不寒而栗
當我看完了所有Gypsy原型的采訪后,我真的從心底感嘆女主的演技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好了!
孟喬森綜合征,不過這個母親與其說是精神依賴,不如說是物質依賴吧。她主要是為了詐騙慈善款項,其次才是提升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孟喬森綜合病癥)) 和“利器”裏的母親一樣的病癥 可怕的是這部劇是真實改編的
看,那個媽媽好像你媽啊
女兒的覺醒是從奶油開始的,精彩
第1次看到Gypsy半夜下床走路自如,表示震精,想想當年Gypsy周圍鄰居眼中這個重病可憐的女孩,知曉真相后三觀毀滅的反應,這個案件可怕到詭異。Gypsy在采訪中說除了眼睛有點小毛病外,她身體健康,坐輪椅是被深度洗腦,完全相信Dee Dee都是為了她好。Gypsy想要逃離,選擇謀殺,而未想過自己站起來走路就可以揭穿Dee Dee,她的遭遇外人想破腦袋也無法體會了。Joey King的演出值得一個艾美。劇集對Gypsy的刻畫還是同情的,她轉身離開粉紅小屋時可以說是浴火重生了。
真實案件中的Gypsy表示如果她在坐牢、和媽媽一起生活中選擇一個,她寧愿選擇坐牢
有種 反正你們都知道故事的發(fā)展了 我也懶得好好鋪墊情緒給動機的感覺…
小女孩和媽媽的演技都好厲害,劇情還是真事改編,好讓人窒息的母女關系,不過劇情節(jié)奏還是有些太慢了,我現(xiàn)在迫切想看女兒反擊!
女主的演技絕了!和原型簡直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