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前位置:首頁 愛情片 索拉里斯

    索拉里斯

    評分:
    0.0很差

    分類:愛情片美國2002

    主演:喬治·克魯尼  娜塔莎·麥克艾霍恩  維奧拉·戴維斯  杰瑞米·戴維斯  約翰·趙  ?

    導(dǎo)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猜你喜歡

     劇照

    索拉里斯 劇照 NO.1索拉里斯 劇照 NO.2索拉里斯 劇照 NO.3索拉里斯 劇照 NO.4索拉里斯 劇照 NO.5索拉里斯 劇照 NO.6索拉里斯 劇照 NO.16索拉里斯 劇照 NO.17索拉里斯 劇照 NO.18索拉里斯 劇照 NO.19索拉里斯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故事發(fā)生在遙遠的未來時代,對于人類來說,外太空早已經(jīng)不再是萬分神秘的存在,他們在那里建造了空間站,展開了對外太空星球的調(diào)查。心理醫(yī)生凱文(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飾)的好友吉巴里安(烏爾里奇·圖克爾 Ulrich Tukur 飾)是一名科學(xué)家,此刻他正帶領(lǐng)著助手們在名為“普羅米修斯”的空間站里進行工作?! P文感到十分的不安,因為他收到了來自吉巴里安的求救信號,與此同時,普羅米修斯空間站失去了和地球的聯(lián)系,為了保護朋友,凱文決定前去一探究竟。當凱文到達空間站之時,他震驚的發(fā)現(xiàn)吉巴里安已經(jīng)自殺身亡,緊接著,一系列詭異的經(jīng)歷讓凱文堅信這一切都和一顆名為索拉力的行星有關(guān)。

     長篇影評

     1 ) 困惑與釋疑,以及何為真實

    重看時想到幾點,簡單記一下:

    1. 飛行員伯頓在離開后有一段長達六分鐘的鏡頭,拍攝的是他乘車穿過城市高架橋。第一次看雖然贊嘆導(dǎo)演把握到了空間無盡的科幻感,卻也困惑為什么要拍這么久。這次才明白,老塔是用這個鏡頭再現(xiàn)伯頓駕駛飛行器穿越Solaris時的狀態(tài)。拍高架橋而不是直接構(gòu)造Solaris的場景正是其高明之處。

    2. 我忘記了哈莉的連衣裙需要剪開的這個細節(jié),所以又被觸動了一下。而且有一點要注意:第一個哈莉被送走后,第二個哈莉出現(xiàn)時,是自己拿了剪刀剪開衣服的,也就是說,她保留著第一個哈莉的記憶——正是明白了這一點,第二個哈莉拼命把門扒開后重傷的樣子,才讓克里斯那么痛苦自責(zé)。但Solaris仍然沒徹底懂得人類衣服是怎么回事,它以為就是用剪刀剪開。

    3. 數(shù)了一下,第二個哈莉出現(xiàn)后,又有三次她是穿著那條連衣裙,裙子后面都是沒有開口痕跡的。一次是去實驗室抽血時,一次是去圖書館給斯諾特過生日,最后一次是和斯諾特一起扶著克里斯回床上休息。抽血前她撞門導(dǎo)致自己重傷,去圖書館前她試圖服毒自殺,最后克里斯生病前她是喝了液氮自殺??瓷先ビ袃蓚€可能:其一,重傷或自殺的哈莉雖然緩過來了,但在克里斯不注意時又經(jīng)過了徹底“重生”,其二,哈莉的連衣裙也可以“自愈”。無論是哪一種,都加重了她并非人類的意味。
    (當然,也許是我想太多,導(dǎo)演就是樂意讓她穿那條裙子罷了。)

    4. 最后克里斯跪下抱住父親腿的場景,與倫勃朗的《浪子回頭》極其相似,宗教意味很濃,個人覺得與上帝無關(guān),但與宗教本身“重愛輕智”的傾向有關(guān)??死锼沟墓?,是說他選擇了“回歸”情感。片中克里斯之外的兩位科學(xué)家都是堅持不將Solaris制造的“客人”作為人類對待,而克里斯卻對重生的哈莉一如對待妻子,盡管他也有掙扎,但還是以能否感覺得到“愛”而非物理意義上的構(gòu)成形式來定義“人”。那個浪子回頭式的姿勢,就是在強調(diào)這個選擇。

    倫勃朗《浪子回頭》

    5. 自殺的科學(xué)家留下的錄影,初看時會以為他是為自己有“客人”而羞愧,不開門是試圖隱瞞客人的存在。但往后看會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說自己做不到把“客人”不當人看待,不肯開門也是擔心另外兩人要對“客人”做的事。自殺的原因,則是自己無法處理理智與情感之間的矛盾。

    6. 關(guān)于何為“真實”,曾經(jīng)與朋友有過一次討論。當時對她說,什么程度才算“真實”,其實不是看一個人多么徹底的與你彼此了解,而是這個人的存在曾經(jīng)多么深刻的影響過你。存在的形式是不重要的,哪怕只是一個幻影。放在這部電影里,Solaris這面鏡子照出來的不是人類自己,而是人類內(nèi)心最渴望與之相伴的“生命”,當你愛時,他們就是具體真切的人,至于他們的物質(zhì)構(gòu)成是什么,真的不是我們用得著耿耿于懷的。

     2 ) 索拉里斯是面鏡子

      《索拉里斯》是老塔觸碰科幻類型的一部作品,雖然老塔的電影已經(jīng)有夠玄乎,但不妨老塔在類型里玩出自己的意境,以至于觀眾在看這部沉悶的電影,需要很大的定力,需要強迫自己進入老塔的世界,而非獻媚般的類型電影,給予觀眾視覺的快感,他如同宏大的哲學(xué)名著,需要被嚴肅的對待,考驗的是觀眾的認知水平。在此時,觀眾和創(chuàng)作者的關(guān)系被完全顛倒,但并不讓人感到生厭。作為后輩的我們,倒應(yīng)該去瞻仰這部偉大的作品,不僅是在于它是繼《2001》之后,再次顛覆了科幻電影的類型母題,同樣,在宇宙的大背景,再次回到人本身,給予人最精確的定義。

      電影里,索拉里斯作為謎一樣的存在,是科學(xué)家們最想探究的地點,無法預(yù)料的是,在進行登錄后,索拉里斯里,所發(fā)生的詭異事情,也讓人們對它抱有更為復(fù)雜的情感,也就在每個個體情感的背后,這個謎一樣的星球,倒成了人自身欲念的觀望。

      從頭到尾,老塔并沒有給索拉里斯一個明確的解釋,卻細致的借觀察員之口,描述索拉里斯的形態(tài),不追根刨底,才顯其恐怖。從表象來看,索拉里斯就是宇宙的鏡面,存在的目的僅僅在于投射和模仿,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念和性質(zhì)的,如同中介般,只有傳輸和放大的效果。他作為一個量子化的概念,在被人的意念所放大后,是做一個單向傳輸?shù)墓δ?,將意念物質(zhì)化呈現(xiàn)在意念本體的眼前,這就造成了前飛行員在索拉里斯飛行時所看到的情形,以及凱爾在空間站所遭遇的事情。但索拉里斯不僅僅是一面鏡子,老塔在展示星球的時候,是以江水和湖面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索拉里斯的表面的,這也就表明,實際上,索拉里斯作為鏡子僅僅是一個表面的現(xiàn)象,他更似湖面,鏡子下面,有深不見底的混沌和深淵,你若要究其被物化的實體下所存在的意義,你只會得到如“海底撈月”般的結(jié)局。索拉里斯上,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不存在任何的意義。

      所以,當科學(xué)家來到索拉里斯空間站之時,在遇到“鏡面反射”情境,也就崩潰了,這不外乎心理學(xué)家凱爾。崩潰的緣由,在于揭示自己最原始的念想后,個人的道德,社會觀念的崩塌無以支持精神的完整,人繼而選擇逃避。說明白些,就是欲望是驅(qū)動人前進的主要動力,本我的存在意義遠超于自我和超我,在戳破這個現(xiàn)實之后,人無法繼續(xù)生存下去。所謂“原罪“心態(tài), 大抵如此。仔細來看,展現(xiàn)人的脆弱又何止這一點呢,在對待未知的新生事物時,人往往為了守護原有的平衡不被破壞,會肆意妄為的將新事物扼殺在搖籃中,不留情面,除非這樣的”新事物“過于強大,人才會去尋找交流的方向,這就是凱爾和老飛行員所交流的內(nèi)容: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先殺戮,后交流。這僅是作為人類的大群體來看,把群體細化成個體,才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重重矛盾,是無法用言語能表達的,電影里,三個科學(xué)家的相互猜疑證實了這點。這樣的矛盾會因為因時間而誘發(fā)的自我膨脹,使其發(fā)生爭論,成為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線,即使任何人的結(jié)局都是殊途同歸。而在進行科學(xué)的探索中,科學(xué)與道德的困境,逐漸引發(fā)的矛盾也會毀掉本身的人格。上述來看,在老塔的電影里,人是何等的脆弱,人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在電影真正引人關(guān)注的是凱爾的妻子,不僅在于她是電影里唯一重要的女性,非常有氣質(zhì),同時她在詮釋“索拉里斯”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老塔安排給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悲劇,是最“低級”的造人神話。造就哈莉的悲劇,在于男性那近乎變態(tài)的“愛”。這涉及到電影里“機器”身份的認知水平,哈莉和凱爾的母親在凱爾夢境里混為一體足以說明了凱爾對于哈莉定時是模糊的,連他對于的“愛“是否還在,他都無法確定,這就使得我哈莉在經(jīng)過索拉里斯的投射后,只知道凱爾所知道的,同時缺乏對自我的判斷,她只能從凱爾的言語中充實自身。所以,女性在空間站上,僅僅是作為男性幻想的產(chǎn)物,無法確定主體的同一性,這不僅發(fā)生在于索拉里斯的空間站,在那,索拉里斯只是強化了這種效果,女性作為男性視欲的中心,引發(fā)的呼喚機制,都是和兩性關(guān)系息息相關(guān)的。而哈莉作為慢慢被填充的“克隆物”,所達成的愿望就是凱爾所期盼的,在呼喚機制被建立之后,凱爾無法接受自身的邪念所引發(fā)違背邏輯的事件后,他的愿望變成了:為維持道德原則而將自身的意念所消除,可看做是一次變異的凈化,哈莉因愛則需貫徹凱爾的思想,因此,她的最終目的和凱爾變得一致,就是殺害自己。所以,在故事的結(jié)尾,當男性的思想被凈化后,女人就消除了存在的痕跡。其實,跳脫出電影,仔細觀察其生活,你就會發(fā)現(xiàn),和哈莉一樣的女性,就在你的身旁。

      再造地索拉里斯的世界里,作為被凈化的環(huán)境只剩下父子(男性)的存在,這里還持有聯(lián)系唯一純粹的情感便是鄉(xiāng)愁,所以家鄉(xiāng)和父親,構(gòu)成了凱爾的天堂,“弒父”的環(huán)節(jié)被打破,女性的缺席加強了男性的主導(dǎo)地位,道德觀念的崩塌再次會在這個被異化的索拉里斯世界里,牢固的建立起來。這可不是桃花源,這是舊觀念的復(fù)辟。人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循環(huán)中,死而復(fù)生,毫無進步,這樣的觀念倒是和《云圖》有著共同點,《云圖》則過于簡單了,結(jié)局牛頭不對馬嘴,在深度上也差了幾個檔次。再次的,這部作品要和1968年的《2001》比起來,后者關(guān)乎著進化,則光明的多。在老塔的《索拉里斯》里,我們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進步,我們只是卡在環(huán)形里,為難自己,打死不出來。所以,老塔看到的只是人性的灰暗,作繭自縛的絕望。

     3 ) 影評

    《飛向太空》講述男主蘇聯(lián)科學(xué)家凱爾文因老友吉巴里安之死來到索拉里斯星球上空的空間站,在此之前他與父親告別,聽退役宇航員提起星球上海洋會變成涌動的淤泥,上空出現(xiàn)了巨大的孩子的幻影,而這孩子正是另一去世宇航員孩子的樣貌,凱爾文當時不以為然,認為是宇航員的幻覺。在家中帶著妻子的照片,飛向太空。

    空間站在幾十年來因為異常與人員自殺,研究毫無進展,已經(jīng)只剩下了最后兩個科學(xué)家,隨和的斯納德和冷峻的薩托里奧斯,二人對此地的情形吞吞吐吐,只說可能會看到其他人。男主打開老友的錄像想要知悉他自殺的緣由,吉巴里安說等他了解這里情況之后就會知道死并不瘋狂,他們采取了對海洋發(fā)射X光射線想使之屈服,這時男主感覺到門外有東西,卻一無所獲。在找薩托里奧斯時談話時發(fā)現(xiàn)他房里有人劇烈地敲門,里面有一個小男孩。追問無果后男主回去看錄像,錄像帶中一閃而過出現(xiàn)老友的女兒,老友問他是否看到了,他說怕斯納德他們看到她,他只能死,斯納德他們想幫他,但是他們無法理解。

    晚上男主睡下,醒來看到妻子哈莉坐在窗邊,走過來吻他,男主以為在夢中,直到意識到不對。不是在夢里,哈莉不可能到這里來,眼前的人穿著與照片中妻子一模一樣的衣服,有著一模一樣的相貌,她似乎無意地踢走了床邊的槍,隨意走動看到了照片卻沒有認出自己,直到照鏡子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照片中的人,她說自己好像忘記了很多事,但她能叫出男主的名字。男主嚇得滿頭大汗,想要逃走,哈莉不讓,說她似乎必須看著他,不能離開,又在隨后談到了斯納特。男主頓時明白這詭異的事必然與索拉里斯星球相關(guān),騙哈莉穿上宇航服,卻發(fā)現(xiàn)她自己的衣服沒有拉鏈扣子,只能撕開或者剪開,于是剪開衣服騙她去了火箭,說自己稍后就來,關(guān)上艙門讓火箭發(fā)射,里面?zhèn)鱽響K叫。

    (前半部分到此為止,上半部比較枯燥漫長,懸念是星球的秘密是什么,而且讓人有預(yù)感女主會再次出現(xiàn),呈現(xiàn)效果結(jié)果非常像人鬼情未了和倩女幽魂,而且衣服的設(shè)定讓人想起“天衣無縫”的典故,仙女的衣服是不用針線縫的。比較吸引人的是關(guān)于真理與道德的討論,上半部分相對來說讓人覺得不太有趣。另外看上去劇組很窮,對空間站的設(shè)置似乎過于日常了,走的不是硬科幻的路子,女主演技奇怪,所以昏昏欲睡。)

    斯納德來安慰男主,所有人都經(jīng)歷過這一情況,解釋由于放射射線,海洋作出了回應(yīng)。海洋是一個生命體,可以探測人的思維,將思維中的東西物質(zhì)化,不會被真正毀滅。男主說他遇到的是死去十年的妻子哈莉,而哈莉仍然有可能會出現(xiàn)。又安慰男主不要過于自責(zé),他們受夠了巴吉里安。次日哈莉果然又出現(xiàn)在了男主的房中,男主讓她過去,她用剪刀剪開自己的衣服(記憶保留),二人春風(fēng)一度。(特別聊齋,只要膽子大,什么都能睡。而且睡完立刻舊情復(fù)熾,畢竟男主對妻子有感情。)次日,男主想把多余的衣服丟掉(哈莉第二有了第二件相同的衣服,而第一件的衣服也仍然在),結(jié)果不小心關(guān)上門,但是外面沒法打開,里面?zhèn)鱽韯×业捻懧?,哈莉竟然徒手把鐵門撕開,渾身是血倒在男主面前。男主慌忙去拿紗布給她止血,卻發(fā)現(xiàn)她迅速地自愈了,哈莉清醒過來,說看不見男主非常害怕,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男主心生不忍。

    斯特納來電話讓男主過去開會,男主帶著哈莉過去并向人介紹這是他的妻子。薩托里奧斯開始介紹基本情況,將這些出現(xiàn)的“人”稱為客人,與人由原子構(gòu)成不同,他們由不穩(wěn)定的微中子構(gòu)成,但在索拉里斯有著穩(wěn)定的力場。薩托里奧斯將哈莉稱為樣本,男主再次強調(diào)他是自己的妻子,薩托里奧斯建議他給哈莉做個血液檢測以便使他清醒,血液在強酸中再生了。薩托里奧斯問要不要做個解剖被男主嚴厲拒絕了,薩托里奧斯說這至少比解剖兔子更人道,男主回答殺了哈莉就像砍掉自己的腿一樣疼,何況哈莉在撞門時同樣感覺到痛。薩托里奧斯說男主很幸運,能夠跟他們產(chǎn)生情感聯(lián)結(jié)。(后面男主說自己對其他人有罪這一部分沒完全看懂,是因為他有人性而看到其他人的冷酷,仿佛沒有手腳一般嗎?)

    男主與哈利一起觀看他帶來的家庭錄影,看到了他童年時美麗憂郁的母親,開朗的父親。母親與哈莉驚人的相似。哈莉照鏡子說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只要閉上眼就不記得自己的樣子,隨后問起了男主的母親,他母親恨她。男主原本想說謊兩人沒見過面,但哈莉可以探測男主的記憶指出了真相,后來因為哈莉與母親的沖突男主只能一個人離開了一段時間,既沒有和母親一起,哈莉也不愿意一起。

    次日斯特納來找男主,提出兩個計劃,一個是將男主的腦電波轉(zhuǎn)化為射線傳給海洋,讓海洋理解,說不定能夠消除這些“客人”;另一個是微中子殲滅計劃。并邀請他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

    哈莉暗中聽到怨憤大哭,又因為男主送斯特納離開距離太遠昏迷過去,(也有可能是男主動了哈莉死的念頭,哈莉就死了一次?)直到男主回來才轉(zhuǎn)醒。醒來后哈莉問男主自己到底是什么人,男主不愿意回答。哈莉說出自己推斷的結(jié)果,哈莉已經(jīng)服毒死了,她是另一個哈莉。男主默認,哈莉問起男主這幾年的近況,以及自己的死因。男主說因為一次二人爭吵,他搬走了,但是遺漏了自己的實驗室樣品,因為氣憤不過過了幾天才去找哈莉,她已經(jīng)死了。哈莉說自己不會睡覺,“它”總環(huán)繞著她,不止在身體里而且更遠。

    宴會上斯納特姍姍來遲,衣衫不整,剛剛與他的“客人”親人有一場殘酷的別離。各人談?wù)撚^點看法,薩托里奧斯指責(zé)男主不工作,認為哈莉根本不算人只是復(fù)制品,哈莉自白她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像人,而他們才是真的殘酷。男主跪倒在哈莉身前。宴席散去,男主回來發(fā)現(xiàn)哈莉已經(jīng)可以一個人沉思,二人欣賞《冬獵》,又恰好遇到失重30秒在一起心靈平靜。

    次日哈莉服用液氮自殺,結(jié)果經(jīng)歷了痛苦又恐怖的復(fù)活。男主表白即使她不是哈莉他一樣愛她,想與她一起在空間站生活。此時男主的腦電波傳給了海洋,海洋有了變化。男主感受到了愛與痛苦,理解他來到這里的意義就是探尋愛的原因。斯特納回答了吉巴里安實際上是死于羞愧。男主說是羞愧拯救了人類。男主開始高燒,夢到回到兒時的家中母親照顧他。

    醒來后,哈莉消失了,在斯特納兩人的幫助下實行了微中子殲滅計劃。男主回到地球,回到家,在室內(nèi)的父親卻對水流如注滴在自己身上恍若未覺,才發(fā)現(xiàn)其實仍然在索拉里斯星球建造的島嶼上,但他依然跪倒在了父親身前。

    賞析:電影與其說是科幻題材,不如說是哲學(xué)題材。主題上愛與人性比較好理解,羞愧的副主題是關(guān)于人為人類的無人性而羞愧,也為出于良知和愛背叛人類的想法羞愧,另外還有人與非人,導(dǎo)演塔可夫斯基的觀點是人對于外太空的探索實際仍然受到人性的限制,應(yīng)該往更深處了解人性,人類需要人類。這并非一般的科幻電影,如果去除科幻的背景,放入中國古代的聊齋其實大多數(shù)劇情仍然能夠成立,因為愛是共通的,區(qū)別在于蘇聯(lián)的社會背景隱喻的官僚主義、對科學(xué)真理的追求與人性形成對立,而中國一般是批判自私自利或者功名利祿,偶爾還有孝道的出現(xiàn)。有的妖或鬼天生自私自利;有的妖變得越來越像人,比如白素貞,映襯出許仙的自私絕情;有的妖如聶小倩被樹妖姥姥控制卻因為愛情得以有了自我意識。妖作為非人,映襯出人性的復(fù)雜,也映襯出人對于自己最珍貴的愛的失落。從非人到有人性,《畫皮》的主題其實也是這個,從經(jīng)驗、記憶到自我意識,再到懂得愛、痛苦和犧牲。

    電影的哈莉顯示的特性有不死、復(fù)生,探測記憶,因記憶而生,具有學(xué)習(xí)能力,從不能離開人而存在到能夠獨立生存、不死與復(fù)活象征著永恒,但無法死去其實也是一種痛苦。讀取記憶相當于讀心術(shù),也因此展開了她與空間站人們的心理博弈,同時還有從記憶深處獲取情感,懂得情感。另外導(dǎo)演的觀念其實偏唯心,哈莉來自男主的內(nèi)心,代表著男主的良心,也就是良心的外化,愛哈莉意味著保護自己的良心。

    看第三遍時候發(fā)現(xiàn)其實鄉(xiāng)愁算是一條隱線,男主第一次殺死哈莉后斯納特教他用碎紙站在鼓風(fēng)機錢模仿樹葉的沙沙聲;男主反復(fù)回憶起的母親既是情感的根源,家的依戀與隔膜,也是一種鄉(xiāng)愁,離開母親之后的后悔;《冬獵》一圖出現(xiàn)在男女主一起宴會后賞畫心意相通的時刻,也在男主發(fā)燒時夢到母親的家中,《冬獵》一圖可能就是俄羅斯的雪景與煙火人家吧,和男主的童年相似??赡苄呃⑹莵碓从谀兄魉监l(xiāng)?因為愛上哈莉相當于背叛人類,哈莉也意識到男主的深層依戀是家鄉(xiāng),所以沒有讓男主留在空間站與之相守。

    女主的衣服是一條線索,比較沒看明白的線索還有關(guān)于睡眠,除了睡眠是人的特點和睡眠接近死亡以外有什么。

    后面是經(jīng)典的臺詞,尤其是臺詞中導(dǎo)演顯示出的思辨,令人敬佩在蘇聯(lián)背后是偉大的俄羅斯民族,繼承著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的文化。

    專家梅森吉爾:我們在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人類建立的知識體系恰恰限制了知識的無限擴展,前進受到了限制,所以就在后退。

    (男主在父親家中與宇航員的討論)

    凱爾文:我對真理感興趣,你卻想用偏見說服我。我不會憑沖動做事,我有具體的目標,我不是詩人,要么撤走空間站,宣布索拉里斯危機;要么用極端手段,比如用放射物掃描那片海洋。

    宇航員伯頓:不行。

    凱爾文:為什么?不是你說的研究必須繼續(xù)嗎?

    伯頓:你想要毀滅我們目前還不能理解的事物?對不起,不能為了知識犧牲一切。知識只有建立在道德上才正確。

    凱爾文:是否道德卻是人類說了算,記得廣島嗎?

    伯頓:那就別讓科學(xué)不道德!(后凱爾文認為伯頓看到的只是幻覺,二人不歡而散)

    (男主形象:愿意為了真理犧牲道德,理性冷靜的科學(xué)家,非人文主義者,僅存的依戀遺憾是妻子哈莉,與后面觀點的改變形成對比。伯頓的觀點也有部分是源于索拉里斯星帶來的。)

    (中間感情部分基本不分析了,放在劇情介紹里。直接進入臺詞經(jīng)典的斯納特生日會。)

    斯納特:現(xiàn)在這個情況庸才或天才都沒有用,我們才沒興趣征服宇宙,只想把地球擴展到宇宙邊緣。我們不知道怎樣對待其他世界,我們不需要其他世界,只需要一面鏡子,我們拼命去接觸,可是永遠沒有結(jié)果。這是人類愚蠢的困境,為自己害怕的目標而努力,我們根本不需要,人類只需要人類。

    (簡析:這段話相當于導(dǎo)演的心聲,對于探索外太空的反對,在觀念中外太空只是人類的一面鏡子,人類不知道如何去對待其他世界,只知道用自己的方式。電影中表現(xiàn)的方式體現(xiàn)為用射線掃描海洋,引來海洋的報復(fù),再采用了腦電波計劃看似相對溫和,實際上仍是只為自己考慮,最后的微中子殲滅計劃才是根本。對人類來說這或許是科學(xué)探索,實際就是傲慢、冷酷和殘忍。一開始宇航員伯頓和男主的討論說到這是不道德的,男主以為道德與否是由人類決定的,實際體現(xiàn)著人類中心。在交往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方,而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一般習(xí)慣似乎應(yīng)當是反思人類中心,做到換位思考友好相處,但是塔可夫斯基給出的結(jié)論是人類不需要另一個世界,只需要自己,把自己當做鏡子就足以看出人類是怎樣的,也就是內(nèi)向反省。同時也正是鏡子這一思路反映了空間站人們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內(nèi)心,不敢面對內(nèi)心,想要殺死自己內(nèi)心的愛只能造成越來越冷酷或者愧疚。Ps.這里其實很像仙俠劇出現(xiàn)的夢中的妖魔,但仙俠劇一般處理方式是克服自己的恐懼,而和這里出現(xiàn)自己最想念最愛的人不一樣。)

    薩托里奧斯:求知是人的天性,你卻認為知識使人類有罪,做事要一時興起。請問我親愛的同事,你來索拉里斯看什么?你工作了嗎?除了迷戀前妻,你對什么也沒興趣。你就是這樣履行職責(zé)的,你已經(jīng)脫離現(xiàn)實了。對不起,你完全是多余的。

    斯納特:夠了。……別說了,克里斯,咱們別吵架,畢竟今天是我生日,我的好日子。

    哈莉(流著淚說):當然,我覺得克里斯·凱爾文比你們兩個更可靠,在野蠻的環(huán)境里他很仁慈,你們卻假裝與你們無關(guān),認為“客人”這是對我們的稱呼,是外部事物,是干擾。但它來自你們,是你們的良心??死锼箰畚遥苍S他愛的不是我,他只是保護自己,他希望我活著?!叭藶槭裁从袗鄄⒉恢匾?、“每個人的愛都不一樣”,但克里斯沒有,說這些話的人是你們。我恨你們所有人。

    薩托里奧斯:那我問你......

    哈莉:請別打斷我,畢竟我是女人。

    薩:你不是女人,你根本就不是人。懂嗎?如果你真有理解力。沒有哈莉,她死了。你是個復(fù)制品,機械制造的復(fù)制品!副本!矩陣!

    哈莉(扶額,看向男主感覺到他的動搖):對,也許吧,但我……我……正在變成人,我一樣有深切的感受,相信我,現(xiàn)在我沒有他也能生活了。我愛他,我是人。

    (男主跪倒在她腳下,薩托里奧斯喊他站起來)

    斯特納:人類?。∥覀兛偸菭幊?,我們正在失去尊嚴和人性。

    哈莉:不,你們是人,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因此而爭吵。

    (前情:哈莉吞液氮自殺又復(fù)活,男主表白后醒來,看到走廊上昨天哈莉自盡后留下的雜亂環(huán)境,撿起一幅畫著三條狗的畫,似乎含義是人類共同體。)

    斯特納:你的腦電圖起作用了,海洋正在活動。

    男主:人們說:“只要同情,就是折磨自己。”也許是這樣?!巴纯嗍股钭兊藐幊疗鄾?。”但我不接受,不,我不接受,難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本身也是對生活的傷害?不,當然不是。記得托爾斯泰嗎?記得他愛不了全人類的痛苦嗎?已經(jīng)又過了多久?我想不起來了,幫幫我。我愛她,愛是只能體驗的感覺,永遠無法解釋。人只能解釋概念。你愛你可能失去的:自己、女人、祖國。直到現(xiàn)在人類仍然做不到去愛。明白嗎,斯納特?我們太少了,幾十億人里只有幾個!也許我們來這里就是為了體驗人類愛的原因。

    (男主步履蹣跚,斯納特和哈莉一起扶著他)

    凱爾文:吉巴里安怎么死的?你還沒告訴我。

    斯納特:以后再告訴你。

    凱爾文:他不是死于恐懼,而是死于羞愧,羞愧這種情感將拯救人類!

    (哈莉毀滅之后,男主躺在病床上醒來。)

    凱爾文:最后還是不能在一起。斯納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折磨?

    斯納特: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對宇宙的感覺,古人的理解已經(jīng)很完美,他們從不問為什么、為了什么,我們卻陷入了無休止的循環(huán)。

    (男主與斯納特聊)

    斯納特:一個人高興時絕不會在乎“生命的意義”之類命題,這些問題應(yīng)該等臨死前再問。

    凱爾文:但我們不知道生命何時結(jié)束,所以才這么匆忙。

    斯特納:不要匆忙,最幸福的人是對這些該死的問題不感興趣的人。

    凱爾文:有些問題就想知道答案,但這些真理需要神秘來維護:幸福、死亡、愛的神秘。思考這些,就像知道了死亡的日期。不知道何時死亡,我們仿佛就在永生。

     4 ) 不要把科學(xué)難題變成愛情故事

    《索拉里斯星》,是波蘭作家、哲學(xué)家斯塔尼斯拉夫·萊姆最為著名的科幻小說,也是公認的科幻史杰作。小說虛構(gòu)的索拉里斯星是一顆雙恒星系統(tǒng)下的全由海洋覆蓋的詭異行星,種種跡象表明,那一整片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這激發(fā)了人類與其溝通的興趣。

    小說主人公克里斯(心理學(xué)家),由于好友在索拉里斯空間站神秘死亡而前往調(diào)查,與那里僅剩的兩名科學(xué)家斯諾特(控制論專家)和薩托琉斯(物理學(xué)家)共處期間,自己已去世十年的妻子哈莉出現(xiàn)在身邊,他進而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遇到了相似的事件,而好友也是因為這一原因崩潰自殺的。

    逝者復(fù)活,是索拉里斯星對人類記憶和心理的物化復(fù)制行為,這顆星球似乎在通過使用神秘力場而聚合中微子形成人的擬態(tài)實體,以思考和理解人是什么。

    好了,人是什么,進而生命是什么,這個終極問題,就是萊姆以哲學(xué)思維架構(gòu)科幻小說的基礎(chǔ),也是這部小說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之一。另外幾個原因包括:虛構(gòu)了一個近似于神的超出人類經(jīng)驗的行星生命體、虛構(gòu)了一段精彩豐富的索拉里斯科學(xué)發(fā)展史、描述了索拉里斯星令人震撼的擬態(tài)活動場景、觸及了情感與理性的相互愚昧與相互自負問題,等等。

    下面從小說的最后一句話進入今天的正題:

    “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滿足、譏諷和磨難嗎?不得而知,我只是深信,殘酷的奇跡還會不斷上演。”(by:克里斯)

    1972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將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索拉里斯星》,電影的結(jié)尾,對這句話進行了推演:索拉里斯星在接收了克里斯的全腦電波轟擊之后,醞釀了更大規(guī)模的擬態(tài)行為,不再僅僅復(fù)制記憶中的一個人物,而是隆起一座島嶼,將克里斯記憶中的家園、年老的父親,甚至是狗、樹木、公路一一復(fù)制出來,并且復(fù)制了可以直接呼吸的地球空氣,克里斯最后跪在父親腳下,進入到時間在記憶和現(xiàn)實中無限綿延下的未知、無措之中。

    由文學(xué)改編而來的電影,我們通常會以忠于原著或不忠于原著來給它貼標簽,前者的典范比如《魔戒》三部曲或《權(quán)力的游戲》前四季,后者例子很多,不勝枚舉。

    是否忠于原著,其實根本上不該是個問題。因為如果電影的職責(zé)是復(fù)原文學(xué)的敘述場景,那就太無趣了,除了投讀者粉絲所好、出售情懷之外,實在別無意義。好的文學(xué)改編電影,首先是好的電影,也就是說,無論對原著的忠實度有多高,電影自己必須自洽、完整。

    撇開忠實度的問題,我們只看電影的好壞。好的例子比如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極盡音響和視覺的可能,所達到的效果不輸于原著,而對這一題材的思考深度,更是影響和幫助了克拉克的小說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和小說是同步創(chuàng)作的,而小說的后三部,沒有庫布里克的參與,克拉克越飛越高、越寫越差)。

    反例同樣來自庫布里克,《洛麗塔》的失敗在于庫布里克對細微情感的把控力遠未達到,而電影也因此顯得在情感上不太可信(他的這一問題在臨終前的《大開眼戒》中已不存在了)。

    回到《索拉里斯星》,史蒂文·索德伯格在塔可夫斯基30年后再拍《索拉里斯星》,從原著中提取了愛情這一大俗賣點,而對電影特效、故事邏輯、反思價值等等不管不顧,整部電影一塌糊涂,不值一提,而他這種糟糕的做法,塔可夫斯基早已在斯諾特對克里斯的對白中警告過世人:“不要把科學(xué)的難題變成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br>
    改編電影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仍然是原創(chuàng)的問題,這里舉兩個塔可夫斯基《索拉里斯星》中非常細微的例子來說明:

    1,哈莉第一次復(fù)活于克里斯身邊時,在談話中走到鏡子面前,看到鏡中的自己,對比了照片,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哈莉。

    這個細節(jié)非常精彩,萊姆在原著中有一個同等精彩的細節(jié):哈莉的裙子是一件完整、無法解開和脫下來的裙子,他們只好以剪刀剪開。哈莉是索拉里斯星從克里斯的記憶里復(fù)制的實體,它復(fù)制了物質(zhì)形態(tài),但并沒有理解裙子的原理,而哈莉這個實體誕生之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是誰”。塔可夫斯基增加的這個細節(jié),讓萊姆的設(shè)定更可信了。

    2,斯諾特將紙片撕成紙條貼在通風(fēng)口上,告訴克里斯,這是吉巴利安(克里斯正是因為吉巴利安之死來到此地)發(fā)明的方法,讓你在睡覺時,可以感覺聽到了樹的聲音,薩托琉斯雖然對此不屑一顧(物理學(xué)家的自負),但也貼了紙條。

    這個細節(jié)也是塔可夫斯基的精彩創(chuàng)作,他直抵一個根本的人類處境:對情感、感官、記憶的需求,無論是理性派還是感性派,都是一樣的。這是對萊姆設(shè)置的人的對立性的更生動的細化和表現(xiàn)。

    這樣的細節(jié),建立在導(dǎo)演對原著的深刻思考和認真理解之上,而這一基礎(chǔ),是所有作品得以成立的基礎(chǔ)之一。塔可夫斯基比其他導(dǎo)演的優(yōu)秀之處,就包含這一素質(zhì)。

    這樣的精彩細節(jié)還有很多,不一一舉例了,再說塔可夫斯基的兩個比較大的精彩改編之處:

    1,電影中的圖書館場景非常少,最長的一次是斯諾特生日時邀請克里斯(哈莉隨行了)和薩托琉斯在圖書館聚會,除去幾人對復(fù)制人、科學(xué)探索、信仰等討論外,最精妙的是失重三十秒時,燭臺、哈莉和克里斯在圖書館漂浮起來的場景,這一場景可以說是科幻電影中對失重表達最美的一幕。

    而圖書館是原著中非常重要的場景,克里斯多次進入圖書館中查閱的行為,萊姆花費了大量篇幅,并通過克里斯閱讀的視角,串聯(lián)起一個完整的索拉里斯行星科學(xué)發(fā)展史,期間也完成了他對科學(xué)、哲學(xué)、想象力等的深刻反思。而萊姆對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不太滿意的原因,從此處也可以猜想一下,也許恰恰是一個理性主義者與一個感性主義者的不合。

    2,塔可夫斯基將飛行員貝爾通設(shè)定為克里斯父親的朋友,電影開頭的幾十分鐘,緩慢而沉著地鋪墊克里斯的內(nèi)心狀態(tài)的過程中,細致交代了貝爾通在索拉里斯表面的奇異經(jīng)歷和后續(xù)在科學(xué)委員會的遭遇,并且以一個長達六分鐘的貝爾通坐車穿越東京高架橋的場景來表現(xiàn)這個人的狀態(tài)。這種做法是完全塔可夫斯基式的,或者說,是風(fēng)格化的。

    這種風(fēng)格顯然與萊姆是背道而馳的。在原著中,關(guān)于貝爾通的經(jīng)歷,克里斯是在圖書館讀到的,他也并不認識貝爾通。這個情節(jié)設(shè)定上的巨大改動,是因為兩位作者關(guān)注的主題完全不同:萊姆關(guān)注的不是個人,而是人類的普遍問題;塔可夫斯基關(guān)注的是個人,他以此來思考人類的普遍問題。

    所以,塔可夫斯基和萊姆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而他對原著的改編也是一種必然。這種必然表現(xiàn)了作者的強大和完整,也才有可能促成一部作品的獨立、完整。改編的問題,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取舍的問題,到這里,這個問題甚至已經(jīng)不再存在了,任何好的作品,都是一種獨立的全新的創(chuàng)作,而原著,僅僅是一塊材料、一個起點,這樣的材料和起點,還需要很多:改編者的精神、情感、審美、風(fēng)格等等,以及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語言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5 ) 鏡向之海:索拉里斯的一次失誤

    不接受批評!不接受批評!不接受批評!

    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很想知道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與母親的關(guān)系。這是我看完整部影片后一直勾引我的一個郁結(jié)。

    索拉里斯。能讓人意識深處的執(zhí)念具象化的神秘之海,學(xué)習(xí)思考人類種種復(fù)雜行為的詭迷之海,從某種文本指向可以說是人類映照自身的魔鏡??臻g站所有科學(xué)家都被魔鏡之海下衍生了“客人”。

    凱文的客人是自己十年前死去的妻子。與其他人相比,他的客人實在完整太多。因為他是由凱文對妻子清晰的隱痛具化而來。照理說這位客人應(yīng)該是凱文內(nèi)心執(zhí)念的唯一對象,

    其實不然。

    因為索拉里斯失誤了。洞悉人類內(nèi)心弱點的魔海失誤了,人類情感復(fù)雜,魔海并不能準備拿捏人類情感的噴發(fā)點,或者隱藏的出口,但是它會學(xué)習(xí)。不止一次,“哈麗”透過意識深處的探索,窺視凱文記憶隱秘之處,遇見了另一個女人。凱文的母親。第一次也許他們是在看錄像帶,“哈麗”突然說那個穿白色大衣的女人恨她,她記得清清楚楚。魔海探測到凱文內(nèi)心可能自己都不曾察覺的意識流露。

    那就是迷戀母親。不然他的妻子不會和他母親驚人的相似。

    凱文內(nèi)心深處的執(zhí)念是兒時母親在的甜蜜生活。(注意:他爸爸房子里出現(xiàn)的是阿姨)因兒時的迷戀,成年之后找了一個和母親相似的女人并不離奇。十年前凱文妻子的死因是什么?自殺。為何自殺?凱文離家,她覺得他不愛她。也許爭吵過,那是外話。但是,哈麗本身也許感知到丈夫的愛摻雜了許多模糊的情愫。在此不深究了。

    客人“哈麗”通過學(xué)習(xí),她是不同的,因為能感覺到微妙的情感流泄,基于愛(感知凱文的愛,回應(yīng)凱文的愛)她越來越像人類,最后不可抑制地愛上凱文。她能探知到凱文母親作為一個不可撼動的隱私,不去糾結(jié),努力學(xué)人,渴望得到人的意識,以人的身份回應(yīng)凱文的愛。

    但是

    不要把科學(xué)問題當作愛情問題。

    人類需要人類。

    這是通過科學(xué)家之口現(xiàn)身的巨大矛盾點。站在真理的一方,事實就是事實,“哈麗”是復(fù)制品,不配為人,這扼殺了“哈麗”,現(xiàn)在個人情感一方,人類的復(fù)雜性決定了人之生活需要情感本身,需要愛。

    不管是哪一種觀點。都足以令凱文倍受煎熬。但是他們忽略了正在努力學(xué)習(xí)為人的“哈麗”。她首先絕望了。

    倘使使凱文回歸現(xiàn)實(回到地球),她會消逝。倘使他一直活在空間站,固然可以廝守終生,但在真理上凱文永生永世活在虛妄當中。墮落之海。且不提凱文本身情感的高度憋壓(母親,亡妻)使其崩潰。所以,他們注定走不了一起。

    面對“哈麗”離去的事實。凱文如是說。

    索拉里斯海終于停止了再發(fā)送客人來。它根據(jù)凱文的思維點波制造了一模一樣的兒時之境。而凱文也得到了圓滿的真相。通過復(fù)制的“哈麗”,他尋求到完整的愛,認識到更徹底的自身。

    這一次。他選擇留下。

    不討論老塔的哲學(xué)思考,什么典型塔式風(fēng)格。鏡頭技巧。很空

    謝謝

     6 ) 聚念成人

    博爾赫斯在小說《圓形廢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幾年辛苦,不斷
    想象,聚念,終于慢慢形成了他的兒子。故事的結(jié)尾是,他本人在一場大
    火中發(fā)現(xiàn)自己不怕灼燒,才明白自己也是一個幻影,一個別人夢中的產(chǎn)物。
    這樣一個本來只是活在你的腦海中的幻影,她(他)可能是你夢牽魂繞但
    已死去的愛人。但有一天,這個已死去的人卻又活生生地在你現(xiàn)實生活中
    出現(xiàn),你會怎樣?《飛向太空》(Solaris)中的克里斯就碰到了這樣的情
    況。索拉里斯星球上神秘的稠狀液態(tài)海洋可以探知人類內(nèi)心中最隱密、細
    微的意識所在,并把它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即把腦中的影象變成實體的存在。因
    此星球上基地中的幾個成員周圍開始出現(xiàn)莫名由來的嬰兒、女孩、克里斯
    的妻子??死锼沟钠拮庸愐蚺c他吵架自殺而已死去10年了,這一直是克
    里斯心中痛苦的郁結(jié)所在。而這一因痛苦而清晰的印象反而讓哈麗的再生
    顯得相對完整,其它還活著的那兩位同事則產(chǎn)生的是嬰兒和發(fā)育不全的株
    儒。這個新出現(xiàn)的哈麗雖然和過去的哈麗在形體上一模一樣,但她不知哈
    麗的過去,也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她的背后操控還是那個液體海洋,一個在
    不斷學(xué)習(xí)人類情感的神秘之物。這是影片故事中最奇妙的地方,新哈麗在與
    克里斯的接觸中,不斷了解著克里斯與哈麗的過去??死锼挂灿勺畛醯捏@慌,
    (第一個哈麗再現(xiàn)時,克里斯是驚慌的把她騙入火箭發(fā)射艙中,點火發(fā)射送走
    了事。但是不管用。隨著睡眠來臨,哈麗又一次靜悄悄地坐在屋間里椅子上,
    上一個哈麗留下的外套還掛在椅背上)克里斯慢慢開始適應(yīng)、接受,以至幾
    次不忍心接受同事摧毀哈麗的建議,而返回救她,和她在一起。新哈麗也在
    這個過程中學(xué)會了愛,她愛上了克里斯,也即某種程度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
    那個過去的哈麗?,F(xiàn)在的她無法接受當前這個矛盾的境況:克里斯因她的存
    在而困擾。最終她一如過去的哈麗自殺一樣,選擇了喝液化氮而死。雖然克
    里斯將她短暫地召回復(fù)活,她最后還是選擇了離去??死锼购退耐乱搏@
    得了解救,恢復(fù)了平靜,因為他們又能回到常態(tài)的生活。影片的結(jié)尾沒有明
    確說克里斯是否回到了地球上父母的家里,到這里一切開始混淆下來。似乎
    液態(tài)海洋根據(jù)克里斯的記憶,在海洋的表面復(fù)制了克里斯在地球上生活的地
    方,遠看象一個島嶼。島嶼上似乎生活著克里斯及他的父母,他們的行為按
    照可能的狀況發(fā)展。
    塔柯夫斯基在這樣一個奇幻故事下實際仍然關(guān)注著我們的情感世界。他在片
    中的結(jié)論似乎是我們不要用所謂科學(xué)的方法去探求這個情感世界,雖然片中
    克里斯的同事對發(fā)生的這一切都有合理的解釋。但他的解決辦法是只有摧毀
    它。但摧毀不是辦法,只能帶給人們更大的傷害。人類的情感世界的確是個
    神秘所在,它大概是我們這個世界中最讓人困惑,也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我
    們對它不完全了解,但至少可以接受它,和它泰然相處,雖然它有時以讓人
    不知所措的方式出現(xiàn)。那神秘的意識海洋。

     7 ) 索拉里斯:電影與小說,兩份答案

    這兩天重看了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順便把萊姆的原著也找來看了。2002年索德伯格翻拍的那個也看了,不過除了溫情脈脈之外,對任何深入性的東西都未做進一步的探討,因此我的評論也只限定于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和萊姆的小說。有人贊美這是最好的科幻電影之一,但是我覺得,這可能是相當好的電影,但是未必算是最好的科幻電影。雖然這是一部好電影,而且涉及了標準科幻題材,太空站、宇宙飛船、未知的星球,但是好的科幻電影并是涉及了科幻題材的電影,而是問了真正的科幻問題的電影。

    劇情并不復(fù)雜,索拉里斯星球上的航天站出了點事故,飛行員克里斯·凱爾文去探明原因,到那里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種種詭異的事情,駐守的三名科學(xué)家中,跟他最熟悉的吉巴里安已經(jīng)自殺身亡,另兩名科學(xué)家也都神神叨叨,不知道在折騰些什么。而凱爾文自己也遇上了種種莫名的問題,并且遇到了他已經(jīng)死去了十年的妻子。后來發(fā)現(xiàn)航天站上的其他人或者其他類人體,都是索拉里斯星球大洋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皮層之后派出來的實驗品,最后在掃描了凱爾文的大腦點圖并且發(fā)向大洋之后,大洋停止派出了新的試驗品。萊姆的妻子也采取了行動消除了她自己的存在。

    在萊姆那里,小說一點都談不上晦澀,wiki 的第一句話就講得很清楚:Solaris 探討的是: the ultimate inadequa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species. 其中的邏輯也不復(fù)雜。在我們的大部分科幻電影和科幻著作中,我們想象中的外星生命都是人形和類人型,或者至少有著和我們類似的心靈,或者其他的可見的形狀。但是外星生命為什么要是這樣?在語言方面,姜特德的《你一生的故事》中的語言已經(jīng)夠復(fù)雜了,然而最終還是被我們所理解。而在在萊姆那里,這種智能體直接就是大洋,甚至連地球意義上的生命都不一定能算,因為不能復(fù)制和繁衍自己,這點超出了大部分科幻的想象,而到最后,我們跟大洋也沒能建立起任何有效的溝通方式。小說里大量地敘述了人類對索拉里斯的研究,并且成功地杜撰了一門索拉里斯學(xué)出來,上百年來人們?yōu)檫@個問題反復(fù)地爭論,然而到頭來不過是為這種溝通的不可能性徒然添上一個注腳而已。

    在塔可夫斯基那里,電影要復(fù)雜得多,除了人性、愛,這樣常見的塔可夫斯基命題之外,電影里涉及了幾個科幻故事中也常涉及的命題,例如人和非人的關(guān)系,這正是菲利普·迪克極為熱衷的話題,《銀翼殺手》從頭到尾就在探討這個問題,不過在塔可夫斯基那里就是一筆帶過,未作更多的探索。而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在小說那里,小說問的是這種人根本的局限:

        “我們要解開宇宙之謎,我們就做好了一切準備,這就是說,我們做好了忍受寂寞的準備,奮斗的準備,也準備殉道和死亡。出于謙卑我們沒有大肆聲張,但我們有時確實再想,我們很了不起。然而,這不是事實的全部,我們所顯示的這些意愿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我們根本就不想征服宇宙,我們只是想最大限度地延伸地球的邊界。某個星球有可能完全是沙漠,就像撒哈拉一樣,另一個星球可能被冰雪覆蓋,就像南北極一樣,或者是熱帶景象,就像巴西的原始森林一樣。我們博愛且又尊貴,我們不想征服其他人種,我們只想向他們傳播我們的價值,并作為回報,接受他們的全部遺產(chǎn)。我們自認為負有交流的神圣使命,一種騎士氣概。這又是一個謊言。我們尋找的是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世界。我們沒有人以外的世界的世界的需要。我們需要的是人自己的鏡子。對其他的世界我們無從著眼,摸不著門道。我們由這個世界而來,也窒息于這個世界。我們想尋找按我們的樣式理想化出來的圖像;我們尋找一顆星球,尋找一種文明,比我們的星球、我們的文明更完美,我們希望再其他星球找到的,是以我們的蒙昧過去為原型的東西,它也許已進入更高的進化階段,但它也一定是基于與我們文明中一樣的進化原則。可是另一方面,對那些我們不能同意的東西,我們就會奮力反擊,最后只剩下我們從地球上帶來的純粹地球的純粹美德,人類的英雄主義的功德碑!我們就是受這一道德的指引飛到這里,我們到了這里就是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是另一方面,當真理顯示出來時,我們卻要隱瞞真理,我們不能忍受不同于我們的真理!”

    而在電影里,這段話變成了:

        “…在這種情況下,庸才和天才都是一樣的毫無價值,我們沒有興趣征服宇宙,我們想把地球延伸到宇宙的邊界,我們不知道怎樣處理其他的世界,我們不需要其他的世界,我們需要一面鏡子。我們一直在為接觸而努力,可我們從來沒有接觸上,我們陷入了一個愚蠢的人類處境,為了一個他害怕的目標掙扎,為了一個他不需要的世界而費勁心力。人類需要人類。”

    這兩種基調(diào)完全不同,雖然同樣是從斯諾口中說出,但是在萊姆那里,這是一種我們的局限的悲嘆,小說的結(jié)尾也是這樣的一種無能為力,面對神秘莫測的索拉里斯大洋,我們完全不能理解。而在電影那里,電影的結(jié)尾更加神秘莫測,大洋的孤島上克里斯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我們甚至不能明白這究竟是現(xiàn)實還是大洋的幻境。當海若轉(zhuǎn)向了那副氣勢恢宏的《雪中獵人》的時候,整個電影的基調(diào)也就開始從外轉(zhuǎn)到內(nèi),從我們與他者世界的關(guān)系轉(zhuǎn)向了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也是另外一個略帶點科幻色彩的《潛行者》所涉及的問題,是塔可夫斯基自己極為熱衷的問題。

    在面臨他者的時候,我們需要不需要外部世界?正是在這點上,小說和電影給出了兩份完全不同的答案。

    對于塔可夫斯基來說,神秘莫測的索拉里斯大洋不過是面鏡子,用來審視自身的一面鏡子。這個沒什么太多的問題。塔可夫斯基實際上是在重申了那個古老的命題:“人,萬物的尺度”。我以前寫過一篇《為什么讀科幻》,我們必須承認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因為我們畢竟是人,我們不可能超出我們自身來思考。小說也畢竟不得不用人類的語言寫成。

    但是,很多出色的科幻作品總是在擴展我們以往的定義,在面臨他者的時候,都在反思我們作為人自身的局限,相應(yīng)地,也在擴展我們作為“人”的概念,一步一步地顛覆我們一些習(xí)以為常的觀念。而問題是,塔可夫斯基審視的我們自身,絕對沒有超出一個西方甚至是俄羅斯的視角。他并不是把這個概念擴展得更廣,而只是鉆得更深。當海若長久地凝視《雪中獵人》的時候,我們想到的這只是某個特定文化的產(chǎn)物,其他的元素還有巴赫的音樂,勃魯蓋爾,丟勒,安德烈·魯勃寥夫的畫。就是說,塔可夫斯基一點沒有試圖去掩蓋他自己的文化背景。這可恰恰是一個科幻題材的作品所千方百計地避免的,大部分科幻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會想盡可能地擺脫作為某一個個體作為某個特定文化產(chǎn)物的特征,因為科幻更多地把人當作一個種族來看待。

    在塔可夫斯基看來,我們連對自身的探索都未完成,怎么能去飛向太空?塔可夫斯基過多地把我們束縛在此時此地。他繼承了俄羅斯思想的反思傳統(tǒng),同時他又是一個生活在冷戰(zhàn)時代的人,在他看來,我們的文明的毀滅絕非是危言聳聽,因而他的憂慮完全可以考慮。但是有意思的是,冷戰(zhàn)時期也恰恰正是科幻的黃金時期(不是科幻小說史意義上的黃金時代),那個時候的科幻作家們擁有驚人的活力和想象力,后來科幻的題材里,以文明毀滅為背景的題材也太多了,Matrix, Fallout, 基地,等等等等,在這些故事里,我們現(xiàn)文明的毀滅絕非是世界的終結(jié),甚至是另一種新文明產(chǎn)生的基礎(chǔ)——無論是更好活更差。大部分科幻都有著不同程度樂觀主義,人在探索的時候是絕不會縮手縮腳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終是一往無前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俄羅斯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區(qū)別之一。

    塔可夫斯基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評論:

        我覺得影片具體呈現(xiàn)了“意識”這一概念,它得到了很好的表達。問題在于,影片中有著太多偽科學(xué)的招數(shù)。軌道空間站、器械,所有這些都使我深深地感到厭煩。在我看來,現(xiàn)代的、科學(xué)的東西象征著人類所犯的錯誤?,F(xiàn)代人過于關(guān)心物質(zhì)性發(fā)展以及現(xiàn)實的實用性的一面,他就像一頭食肉動物,只知道索取,從而使得人類對超驗世界的興趣消失殆盡。今天的人類就像蚯蚓一樣:一條吞食泥土的小管道,身后留下的是一小堆一小堆的泥土。假使某一天他吞食了整個大地,使大地因此而消失,那么我們不必感到震驚。如果飛入宇宙使我們遠離了首要問題——思想與物質(zhì)之間的和諧,那么這一行動能有什么用處?

    事實上,萊姆對塔可夫斯基的這個改編也極為不滿意,雖然兩人在拍攝中做了不少的溝通,但是依然缺乏最根本的認同,電影里的探索幾乎完全是內(nèi)在的??苹玫耐庖聨缀跏峭耆槐匾?,這個故事完全可以拋開這個外衣依然成立。那段著名的失重30秒,也未必比《鏡子》里的那段懸浮更能動人。其他的一些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向,突如其來的大雨,反復(fù)地在《鏡子》,《安德烈·魯勃寥夫》里出現(xiàn),這些影像都更讓我們想到這是一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而不是一個常見的科幻電影。

    最后,我總覺得庫布里克應(yīng)該是這本小說最好的改編者。小說里面描寫的壯麗的紅色日出和藍色太陽升起的時候,一下讓人想起了2001一開始極為著名日出,小說里面描寫的變化莫測的大洋的景觀,又讓人想起2001里最后穿越星門的那段神秘莫測。我想,如果真的有人能把萊姆的探索和描寫給具象化的話,那一定是庫布里克。庫布里克既不缺乏圖像上的想象里,也不缺乏對科幻問題的真正理解。而小說的終極主題,和2001里最后的那個星童的寓意有著殊途同歸的感覺。不過遺憾的是,庫布里克似乎是涉足了一個題材之后就再也不會涉足第二次的人。

     短評

    必須承認我的觀看方式出了差錯,科幻不是理解《索拉里斯》的入口。它的姿態(tài)不是眺望未來,而是回望過去。即便飛向太空,人類要面對的還是自己,是人性,是最不可捉摸的愛。那緩慢的詩意不是文明的神跡,而顯露出內(nèi)心最隱秘的感情。水是一種最高精神,是意識的化身,把回憶都淋濕、浸透。最后一個場景真叫人感動啊。

    6分鐘前
    • 晚不安
    • 推薦

    不要把科學(xué)問題當做愛情問題。塔可夫斯基和庫布里克,一個是飽含了對全人類的愛。一個是完全沒有進入人類情感的世界里頭。

    8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推薦

    用「飛向索拉里斯」的概念呈縱橫向的統(tǒng)攝與探討渺小人類的最基本單位:愛。飛向太空即飛向人類自身,老塔的電影不能單純聽和看(視聽的影像之詩),更像是一種依附于哲學(xué)之上的閱讀經(jīng)驗(警世啟示錄)

    10分鐘前
    • Jeannels
    • 力薦

    我最愛的電影里能排top 3。有一種濕漉漉的特別的美。

    12分鐘前
    • naoko
    • 力薦

    同樣是科幻,庫布里克談人機、談歷史、談?wù)軐W(xué),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還原預(yù)測,無所不用;塔可夫斯基則一如既往地談情感、談回憶、談宗教。塔氏極強的的內(nèi)省力注定他只會把科幻當作人生的鏡子、懺悔的神父,以至于整部電影中最驚人的部分不是哈莉的數(shù)次出現(xiàn),而是克里斯在夢中對媽媽的一聲輕呼。

    13分鐘前
    • 圓圓(二次圓)
    • 力薦

    本片與[2001太空漫游]和[阿爾法城]一同被視為哲理科幻巔峰之作。塔可夫斯基緩緩流動的詩意長鏡頭貫穿全片,節(jié)奏慢得考驗?zāi)托?但令人回味無窮。沒有特效和奇觀,只有對人性的拷問與自省。索拉里斯海仿佛一面鏡子,投射出人類亙古難解的關(guān)于自身的弱點與疑慮。高速路,水草,大雨,神乎其神的結(jié)尾。(9.5/10)

    17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8/10。老塔以詩意的力量洞察大地與心靈,開篇從房屋旁湖泊平搖到濃霧灌木中人物的雙腿/上搖至臉部,浮沉河蚌、棕馬跑動、鳥鳴的美景旋即切換成耳朵特寫,仿佛聆聽生命;單調(diào)狹長的日本高速路和幽暗隧道,當男主角在陌生異化的空間站感受亡妻/親情的愛,太陽雨中門前給父親跪下凈化了羞愧之心歸屬家園。

    19分鐘前
    • 火娃
    • 推薦

    正所謂“大師是給人指引方向的”,只是后來得道者們的作品很多都比這個要有趣了。

    20分鐘前
    • 荔枝超人
    • 推薦

    塔科夫斯基將波蘭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的經(jīng)典科幻小說《索拉里斯星》搬上銀幕,由于看過小說,所以對于情節(jié)還算了然于胸。影片在獲得1972年戛納影展特別獎之前,塔可夫斯基曾被要求將高速公路上漫長的五分鐘黑白鏡頭剪短,他毅然拒絕道:“我故意弄這么長,好讓觀眾中的傻瓜們早點離開。”

    24分鐘前
    • stknight
    • 力薦

    真是影院嗜睡者無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29分鐘前
    • 嬰兒葛葛
    • 還行

    #057#在索拉里斯星,人的意識可以通過海洋而被投射成為血肉之軀的實體,在這里,意識與存在的問題被具象化:你對愛人的愛幻化成的人究竟還是不是你愛的人?如果說《2001太空漫游》通過生與死、渺小與偉大的對立來譜寫太空《奧德賽》,那么《索拉里斯》則是一部迂回徘徊漫游三界的《神曲》。

    32分鐘前
    • Alain
    • 力薦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只是假定了太空這一特殊環(huán)境來闡述思想,換言之題材只是表達塔式哲學(xué)的媒介。他通過索拉里斯之海來引導(dǎo)觀眾——以形而上的思想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在這點上,塔可夫斯基與庫布里克是共通的。老庫展示了科技與人類的未來,老塔提出的則是如何自知與自省,至于愛這么復(fù)雜的事情,讓我們在無垠的宇宙中思考吧。

    37分鐘前
    • 康報虹
    • 力薦

    #重看#siff@影城;人類困境的醒世恒言,索拉里斯如記憶之海,復(fù)刻的鏡像世界,更是生命進階的飛升,無論冰冷太空艙抑或家園湖畔,他的夢境里永遠是父母相愛的時光,愛超越所有科學(xué)命題,星穿里無法說服我的一一兌現(xiàn);結(jié)尾堪比2001般震撼,他跪在父親面前,熱淚盈眶。

    38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力薦

    我想找條出路,到底有沒有出路,我信佛,這有沒有幫助。我試圖接近幸福,可什么是幸福,我概念模糊。

    40分鐘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薦

    老塔這片太小看科幻了~不過話說回來,能把一個SF按著聊齋的思路拍出來,也真是一種技能。。。以及我終于知道為啥討論interstellar有人拉出老塔了,這就是愛/就是人性的思路真是夠了。。。

    44分鐘前
    • Woodring
    • 還行

    雖然表面上只是一種簡單元素的編排,但不知道為何會給人一種力量之感。這種大師的長篇大作之所以長,大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催眠人。

    49分鐘前
    • 惡魔的步調(diào)
    • 力薦

    @BFI Southbank 有些地方抽象得讓人抓狂,是完全超越理解力無論如何努力也夠不到的沮喪。披著科幻外衣的老塔還是在各種地方露出它的本來面目,影廳里所有人似乎都在各自不同的某個時刻black out,結(jié)束全場松一口氣= =

    54分鐘前
    • Lycidas
    • 推薦

    此片講的不是人類如何理解宇宙,而是宇宙該如何理解人類。。。

    56分鐘前
    • kylegun
    • 力薦

    很多人說老塔這部電影拖沓,我就一直沒看。慚愧至今才看,毫不覺得沉悶,每幀都喜歡。原來,觀影體驗永遠只能是私人的,無法與人感同。當電影里的克里斯譫語道,吉巴利安不是死于恐懼,而是死于羞愧。我才意識到,老塔把很多事物都看成了鏡子,甚至連太空也是一面鏡子,它是自我的問題,是人文和道德的問題,是愛的問題,而非科學(xué)的問題。這世上,理解從來都是稀罕事。不如在自我這條道上一條路走到黑,反倒可能在另一個心靈里激起漣漪。

    57分鐘前
    • 夜第七章
    • 力薦

    “人類需要人類”到最后解謎的關(guān)鍵靠的竟然還是外美史常識,噗。人物存在不小問題,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缺乏說服力,便難談打動。諾蘭好萊塢,塔氏好難嚼;諾蘭的愛是萬能貼,塔氏的愛是神秘源。雖然前者被后者秒殺,不過事實證明這倆拼愛的說起虛無混沌的時候都拼不過沒愛的庫布里克。

    60分鐘前
    • 徐若風(fēng)
    • 力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