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oving pictures~ why do we care"
兄弟倆的18部作品里評價比較低的一部,但就個人而言真的很喜歡,借古諷今(雖非兄弟倆本意但也做到了由外諷中):有極大話語權像一部巨大機器一般運轉的制作方,被捧在手心里哄著的搖錢樹女明星,男女不拘、私生活混亂、有藝術追求、卻無力抗拒硬塞進來的小鮮肉演員的劇情片導演,不受重視付出收獲不成比例怨氣沖天的編劇團,靠挖掘各種花邊小料構建并維護龐大讀者群的雙胞胎 “記者”... 你方唱罷我登場,搞得為妥善安撫各方的制片人焦頭爛額,盡管如此,這位一身本領愛崗敬業(yè)又顧家的制片人在收到某實業(yè)誠懇拋來的高枝時稍加思索便予以拒絕,初看或覺不解,但想到2015年奧斯卡頒獎禮上Neil Patrick Harris的opening就能明白了 — 通過想象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造夢的過程是有魔力且令人欲罷不能的,這就是 “moving pictures~ why do we care”
除了能看出兄弟倆對于電影行業(yè)那份深入骨髓的熱愛,這部群像影片里每一個角色都被塑造得既鮮活又可愛,這里要特別提一句,那個演技著實不咋地但熱情真誠態(tài)度認真自我認知準確忠誠度極高還很有膽識的小鮮肉動作片演員真的太招人稀罕了 ??
2 ) 挖挖科恩兄弟新片中的”好萊塢“梗
昨天剛去看了科恩兄弟的新片《凱撒萬歲》,雖然是周五晚上,紐約時代廣場旁最大的電影院,本該人滿為患,人流攢動,但是好像因為周日美國人喜聞樂見的“春碗”(超級碗橄欖球賽)即將上演,美國人民仿佛都回家準備開趴,整個電影院里人真是出奇得少。。。。
當然這部電影在美國的口碑也是兩極分化得厲害。
<圖片2>
有影評人說這是一部諷刺佳作!
<圖片1>
有影評人說這部電影太不娛樂!
而就普通觀眾評分而言,現(xiàn)在IMDB只有7.3,不像某些電影一上來就虛高到8以上
IMDB上的普通觀眾也表達出各自的意見
這位觀眾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對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具有自反性的(self-reflexive)的精彩評述,當然不得不提這位觀眾應該是位”電影學者“(= = 都能用到“自反性”這個詞), 他認為這部電影給他提供了很多值得討論的話題。
<圖片4>
不過也有普通觀眾直接開噴,太糟糕了,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最差的?。。?!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確實有點悶,科恩兄弟確實是想讓我們回到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讓我們看看那時候的電影是怎么拍的。當然作為一部喜劇,它也有點“太輕了”,它的笑點很多都來自好萊塢體系中那些十分尷尬的場合。好萊塢大工廠作為“資本主義的一環(huán)”為了賺錢,有時候經(jīng)常會有一些外人看起來很不適合的安排和變動。
不過我很同意下面這位影評人說的:
<圖片5>
這部電影是個好萊塢影迷的“神梗片”,能把這些梗挖出來是個很奇妙的感覺。
1.Capitol Picture
<圖片6>
其實Capitol Picture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科恩兄弟中的電影,它其實也是《巴頓芬克》中的制片廠。然而在這部電影中,這個制片廠有著強烈的指代性,它仿佛就是那個逝去的電影帝國--米高梅。
米高梅可以說是從有聲片的產(chǎn)生到二戰(zhàn)后期最偉大的電影制片廠之一,米高梅擁有著那個時候最璀璨的明星陣容,包括費雯麗,瓊克勞馥,克拉克蓋博以及之后的朱迪嘉蘭,金凱利,弗蘭克辛納特拉。米高梅也擁有著天才的制片人團隊,包括制作過《綠野仙蹤》《雨中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MGM音樂劇電影的Arthur Freed。米高梅也擁有著非常成熟的電影發(fā)行體系,它擁有Loew’s電影院。然而隨著1948年的派拉蒙法案的發(fā)表,米高梅從制作到發(fā)行的垂直壟斷被迫解體。
為什么說這個制片廠就是米高梅?首先喬治布洛林他所飾演的公關人員Eddie Mannix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供職于米高梅。而錢寧塔圖姆的角色,仿佛也致敬了金凱利,MGM音樂劇時期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2.喬什布洛林的角色
<圖片7>
<圖片8>
Eddie Mannix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真實的工作與電影中一樣,為保護明星的個人生活隱私和公眾形象而“公關”。這部電影非??鋸埖貐s也非常真實地描述了Mannix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生活方式。另外,歷史上的他確實是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這種虔誠也成為影片中的一個“?!保斔ぷ鹘Y束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神父禱告,神父都覺得他禱告得“太頻繁”了。
不過Eddie Mannix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尤其是在他擔任美高梅副總裁期間,他可能與一場謀殺案有關,這個故事也被翻拍成了一部電影,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30411/3. 喬治克魯尼的角色和他在戲中演的電影
<圖片9>
<圖片10>
雖然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角色是凱撒大帝,但是他所出演的這部”戲中戲“很像是1959年版的《賓虛》。當然賓虛本身也是米高梅在1950年代拍攝的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4. 斯嘉麗約翰遜的角色
<圖片11>
斯嘉麗約翰遜在電影中的角色仿佛是Esther William的翻版,她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與“花樣游泳”相關的MGM音樂劇。她最有名的影片就是國人很熟知的出水芙蓉,因為出水芙蓉,她在美國被譽為“Million Dollar Mermaid”(百萬美元美人魚)。當然影片中那個“帶孕拍戲”的梗也確實是出自Esther本人。
5. 埃倫瑞奇的角色
<圖片13>
埃倫瑞奇的角色并沒有強烈的指代性,但是他的角色屬于好萊塢“B級系列電影”中常見的Singing Cowboys(會唱歌的牛仔),這種類型的演員包括Roy Rogers和Gene Autry。他們的影片在國際上沒有知名度,但是在美國國內(nèi)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婦孺皆知。說到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的B級片,并不指的是色情暴力,他們這種影片成本很低,劇本很糙,影片內(nèi)容不是騎馬雜耍,就是唱歌跳舞。如果真要拿一個國內(nèi)的文化進行類比,就像國內(nèi)觀眾喜聞樂見的東北二人轉。這種影片的受眾群體是美國的三四線小城市或者農(nóng)村。
<圖片14>
Roy Rogers
所以影片中有一個段落是這樣的(當然也是本片先導預告片的情節(jié)),當滿是美國南方鄉(xiāng)下口音的埃倫瑞奇被派到一部都市上流社會的A類電影,可想而知,會有多么的尷尬和搞笑。
6. 錢寧塔圖姆的角色
錢寧塔圖姆,毫無疑問,絕對是取材于《起錨》中的Gene Kelly。
<圖片16>
不過,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還是在”金凱利“的政治傾向上,因為當時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時代,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右傾化的”美國文革“。而1938年成立的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簡稱”HUAC“),對整個美國的左傾人士進行調查,審判和清洗。1947年,好萊塢業(yè)界首對被稱為“好萊塢10君子”的共產(chǎn)黨人士進行審判,他們被列入黑名單,不允許參加電影的制作和拍攝。
<圖片17>
而好萊塢一批民主人士,包括金凱利本人,也包括Humphrey Bogart,Lauren Bacall等著名演員和導演,在HUAC對”好萊塢10君子“(The Hollywood Ten)進行聽審會期間,聲援共產(chǎn)黨人士,這批人被稱為第一修正案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First Amendment)。
<圖片18>
不過影片最后在錢老板的政治傾向上開的玩笑有點大= =,我就不劇透了。
7. 蒂爾達斯文頓的角色
<圖片19>
蒂爾達斯文頓飾演的角色翻版于著名的好萊塢“八卦新聞”的專欄作者Hedda Hopper。她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好萊塢專欄就像如今網(wǎng)紅的微博一樣火遍美國。她那”百變的“帽子(有人稱之為“funny hat”)成為了那個時代美國的文化符號。而在HUAC期間,她也是早期幾個懷疑好萊塢內(nèi)部有左派分子的人之一。
<圖片20>
去年,海倫米倫在《特朗博》也飾演了她。
<圖片21>
8.一伙神秘人物???
<圖片22>
這幫人,他們是誰?
他們可能就是“Hollywood Ten”,一幫美共的擁躉,一幫馬克思主義者。
他們長期被好萊塢資產(chǎn)主義的工業(yè)體系剝削,所以他們想要站起來反抗整個工業(yè)體系。當然歷史上,好萊塢,這個聽起來非常夢幻的地方,已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次工人大罷工了。最大的一次罷工,是從1945年10月5日開始的,由制片廠工會聯(lián)合會組織的一場長達6個月的罷工。這場罷工最后甚至演變成了一場警方和制片廠工人之間的暴力對抗,10月5日那一天也在歷史上被稱為“好萊塢黑色星期五”(Hollywood Black Friday)
<圖片23>
總之,雖然影片本身的質量不能與很多科恩兄弟的經(jīng)典影片相提并論,但是他們讓我們直接回到60年前的,那個我們既熟知又陌生的好萊塢。
3 )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看這部電影,先記住一句話:”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科恩兄弟電影的價值觀越來越傾向于傳統(tǒng),但是是經(jīng)過思考乃至反叛之后的傳統(tǒng)回歸。傳統(tǒng)價值觀是敬重王權(政府和統(tǒng)治),并不放棄信仰,懷揣著上帝。記得96年冰血暴的結局嗎?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科恩兄弟給予的結局。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主題不清晰,中心不明,可是科恩兄弟的電影從來都和哲學掛鉤,我必須說,如果對哲學缺少常識,這哥倆的電影很容易讓人一頭霧水。從我看過的科恩兄弟電影來說,它們的主題幾乎都無比清晰,只是涵蓋在諸多電影符號當中,如果解開這些符號,會發(fā)現(xiàn)完全沒什么特殊之處,片名就已經(jīng)點開了一切。影片主角Edie Mannix的符號就是凱撒!他統(tǒng)領一個戲班,大電影公司,電影內(nèi)容就是他處理了電影公司中幾個明星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勾勒出幾乎近代世界政治的符號,影射了傳統(tǒng)的牛仔精神(西方騎士精神在美國的延續(xù)),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上流社會,共產(chǎn)主義,和上帝信仰。而導演所傾向的是傳統(tǒng)價值觀,從片名就可以看出,他的主題是王權、階級在歷史中的毫不停歇,縱然你反抗他,厭惡它,可是這個套路從來就沒有失效過和停止過,所以一開始就是Edie Mannix(凱撒)的工作不論白天黑夜,最后的結局時,又再次強調,大大的behold的大字報,王權和政府,直到永遠。而世俗生活之外的信仰,也需要保持生機和理性的敬畏,就像喬治克魯尼最后的那段演說, 因為即便你吃飽了,喝足了,性生活過完了,虛榮滿足了,世俗的一切你都獲得了,而人的深層問題,從來都沒能解決,所以才能體會到那段演說的感動。這是一個血淋淋的現(xiàn)實:王權從來沒有也不能消失,因為人的欲望沒有消失;信仰也從不能被愚蠢的丟棄,因為欲望的滿足從來沒能真正解決生命的問題,只是緩解了一下。
4 ) 麻煩是不斷的 人生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中度過的
很早就想看這部電影,因為覺得各種好萊塢明星扎堆很熱鬧。沒想到在杭州青芝塢的逆光小舍里,打開電視選擇電影里的第一個電影就是《凱撒萬歲》。原本就是放輕松看爆米花的心態(tài)看這部電影 沒想到給到我小小思考和回味的機會??贫餍值芤廊话阎S刺,暗喻,思考雜糅得很棒。
蓓蓓的電影世界:
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這部電影基本上是發(fā)生在30個小時之內(nèi),一個好萊塢制片人&危機公關高手的一天生活。還沒天亮,就開始有人不斷的找他,讓他幫忙解決各種麻煩事兒,而且找他的個個都算是公眾大人物,每一件事都那么棘手也那么重要,我都覺得他壓力好大。他的工作就是幫這個造夢工廠的所有明星規(guī)避輿論和各種危機風險。
跟著他的腳步,順便見證了造夢工廠的造夢日常,又把我們大眾的視線拉回到好萊塢黃金時代。那是一個明星云集,歌舞盛行的時代,也是我最愛的老一輩明星正當年的時代。
[1]斯嘉麗扮演的魚美人分分鐘把我們拉回到《出水芙蓉》。但是下一秒,我們就看到斯嘉麗熒幕外的火爆脾氣,以及好萊塢背后的潛規(guī)則。當年《出水芙蓉》的女主角確實有帶著身孕跳水拍片的記錄,所以,斯嘉麗這一角色也是在暗喻這段熒幕背后的小八卦。
[2]曾經(jīng)的脫衣舞男查寧塔圖曼這一次讓人分分鐘感受到金凱利的復活,也就是當年歌舞片盛行時代,經(jīng)典電影《雨中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男主角金凱利。我當年可喜歡他了!愛死他了!脫衣舞男查寧塔圖曼也跳起了踢踏舞,簡直金凱利附身,看得我荷爾蒙都要迸發(fā)了。當然,這一次,科恩兄弟也借查寧塔圖曼暗喻了一把當年金凱利的政治傾向。所以,科恩兄弟每一個明星的選擇都是有考究的。在資本主義這個大工廠里運轉的每個人都有著標桿性的象征。
[3]其實《凱撒萬歲》除開制片人的角色,非要在明星云集扮演的明星云集里面挑一個大頭明星主角的話,那就是我們曾經(jīng)的鉆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畢竟他被綁架了,他的這個棘手事兒是其他明星的幾倍,讓制片人都產(chǎn)生了“算了吧,我不想干這份該死的工作”的沖動了。他當時正在拍攝的大片也有一種暗示當年狂砸鈔票拍攝《賓虛》的暗喻。
有意思的是 ,他就是一個被資本主義大工廠腐朽的明星“制造”,卻被卷入一場共產(chǎn)主義的洗腦中,但是扮演的角色又是對faith的折服。最后,他那慷慨激昂的表演卻因為忘記了“faith”這個詞語而卡殼。不知道科恩兄弟這樣巧妙的安排是不是也是在表達一種好萊塢資本運營的無奈。畢竟,誰都得生存。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挺重要的 ,電影里面最重要的角色其實是耶穌,但是耶穌卻從來一個正臉都沒有露過。在片場,各種角色有各種等級劃分,他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卻在現(xiàn)實中是屬于臨時演員那一檔。嗯,有意思,我不太懂西方人的信仰,但是也被這種諷刺給狠狠撞擊了一把心靈。
當然還有這兩位大明星扮演的角色,他們的演技也是分分鐘讓我折服。一個眼神,就能夠把一個角色傳達到位,也是沒誰了。果不其然撐起目前好萊塢一線巨星的地位。
現(xiàn)在我們該回歸我們這部片子的制片人了。不知道為何,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當然,我這個小屁娃處理的可不是那么棘手而麻煩的大事兒,但是這種工作狀態(tài)也是讓人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劃等號感。每天,我的工作就是被各種找我處理各種不同的事和人給安排完畢了。家人找我的事兒,我就像這個制片人一樣,電話里 嗯嗯 答是答應了,但是安全不知道她們說的是什么,因為根本抽不出心思來關心家人找你的事兒,自動的把他們的事兒劃分到“不急不重要”到范疇兒。當工作遇到特別麻煩的事兒時,確實有一種讓人想要逃離的挫敗感。因為你會覺得這樣子的事兒永遠不會停止,你用了各種方法,嚼勁各種腦細胞去解決,不知道答案,隨時一顆定時炸彈懸起的這種心理真的不能夠再認同。
但是,當問題一個一個迎刃而解時,你會又能夠重拾信心繼續(xù)做下去。就像制片人在懺悔室里說道的那樣: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我現(xiàn)在做的事兒是對的。是的。我現(xiàn)在做的這份工作有太多壓力,太多難受,太多不堪,太多麻煩,太多心累,但是我覺得我現(xiàn)在做的事兒是對的,我還想繼續(xù)做下去。因為,麻煩是不斷的,人生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中度過的。加油,自己。
5 ) Professional Person
片子拍得這么戲謔,讓我覺得嚴肅的討論片子的主題,有點滑稽。不過轉念一想,有眾多的致敬,宗教和無厘頭的討論做背景,我下面將要寫的內(nèi)容,自有一種令人捧腹的效果,也算得上是一種科恩精神。
是的,我認為這部電影在講職業(yè)分工對于人的異化。哈哈。
Channing Tatum戲劇性的跳上潛水艇并回身擺了一個Pose,就像由他出演的歌舞片里,他也以同樣的動作從桌子躍上了梯子,并回身擺了個Pose。甚至在電影的空間里,你都已經(jīng)分不清他是在表演另一部歌舞片,還是要叛逃到蘇聯(lián)去。
最終,工作吞噬了一切,將我們的全部都卷入了其中,沒有什么工作之外的生活,沒有什么職業(yè)之外的人格,你的工作就是你,你就是你的工作。
可愛的西部片明星在等待女演員的時候掏出了繩索打發(fā)時間,他連吃意大利面都不能放醬汁,因為這樣可以用面條來打個結,成為牛仔的另一條繩索。兩位歌舞片明星甚至在約會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唱起歌來。兩位八卦女記者相似得甚至分不出彼此。
最為傳神的,是那位everage Joe。每當電影公司需要一個“普通人”的時候,Joe就會來完成這個任務,他是一位”職業(yè)普通人“, a professional person。
Hail,Profession!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巨大的片場就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正在工作的魚油工廠。每天幾千次的重復同一個動作,時間像凝固了一樣緩慢的爬行,每天下班之后的疲勞甚至讓我累到不想思考。周圍的人都眼神空洞,語言干癟。我敢說,如果我也成年累月的在這里工作下去,最終我也一定會變得和他們一樣,聽到一個長一點的句子都會覺得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圍。
在我一周唯一的休息日,為了逃離這份職業(yè)對我的吞噬,我決定去看一場現(xiàn)代芭蕾的演出。如此巧合的,演出的壓軸作品,主題居然是在戲謔的表現(xiàn)職業(yè)分工對人的異化。同樣的幽默風格,編排,燈光和音樂都極致的精美。表演結束的那一瞬間,我在想,每天重復的表演同樣作品的舞蹈家們,和他們所戲謔的對象——像我一樣的廠妹們,真的有什么本質的差別嗎?
科恩兄弟用他們的電影告訴我們,沒有什么差別,即使你是一位舞蹈家,一位大明星,你也逃不出被異化的命運。
那么,又是什么讓Eddie Mannix覺得這份管理雜技團的工作是這么的正確,比管理一家航空公司更為正確,即使難到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繼續(xù)做下去,也不愿放棄?
因為這份工作會時不時的給人帶來一種幻覺,一種忘記了自己正在工作的幻覺,一種藝術而不是商業(yè)的幻覺,一種英雄而不是牛仔演員的幻覺,一種神圣而不是無意義的幻覺。
在Hail,Caesar最后的場景中,克魯尼充滿激情的表演讓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專心致志的聽他發(fā)表充滿神性的演說。在那短暫的一刻,他們是真正的被打動了,一種神圣的幻覺照耀著所有的人。
可笑的是,這位神的信徒居然連信仰的必要條件是faith都能忘記,使這短暫的幻覺像一個肥皂泡一樣破滅了。
在魚油工廠工作了9天之后,我終于忍無可忍辭職了。辭職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電影院看了Hail,Caesar。為了打發(fā)電影開始前的時間,我去買了一張彩票。彩票銷售員的臉上帶著和斯卡利 · 約翰遜一樣燦爛的假笑。
走出電影院之后,我苦笑著想,如果真的還要繼續(xù)活下去的話,還是去找一份正確的工作好了。
6 ) 科恩兄弟開啟猴年觀影之旅——北美新片《凱撒萬歲》漫談
記得2015年,第一支《凱撒萬歲》預告片公布時,有消息說,科恩兄弟坦言自己拍攝的這部新片,其實不是喜劇片。不過,看到電影的預告片,我們真心是不相信的。直到2月5日電影公映,觀眾們才真正理解,導演們沒有騙人。
如果這段喜感的預告片,只是一些支線劇情的橋段拼湊,那電影的主線又是什么,又該以怎樣的方式打開呢?從外媒的評價來看,我們不得不提到兩部科恩兄弟的前作,以做鋪墊。正好也為國內(nèi)大部分的影迷,在等到《凱撒萬歲》的資源之前,可以先用來解解饞。
1991年《巴頓·芬克》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0年代左右,紐約一位優(yōu)秀的劇作家:巴頓·芬克,來到好萊塢創(chuàng)作B級電影劇本。他待在一家氣氛詭異的旅館里,試圖專心寫作。但是總因為一連串怪事的發(fā)生,而無法專心創(chuàng)作……
影片的主演:約翰·特托羅,是大家熟悉的變形系列中的倒霉警察。這部《巴頓·芬克》是當年,第一部在戛納電影節(jié)同時獲得金棕櫚、最佳導演、最佳演員3項大獎的電影,并且還是評委們一致通過的。你會發(fā)現(xiàn)演員:約翰·特托羅,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參與了很多科恩兄弟的影片《米勒的十字路口》、《謀殺綠腳趾》、《逃獄三王》等等。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非常適合科恩兄弟筆下那些,怪異且荒誕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那些現(xiàn)實與虛幻無縫連接的劇情故事。
說回這部,由約翰·特托羅出演的《巴頓·芬克》。光是一個劇作家,向好萊塢編劇的轉型,無論是從藝術向商業(yè)的轉變,從取悅觀眾走向取悅制片公司老板,一位編劇的內(nèi)心掙扎與糾結,就充滿了戲劇色彩。然而,科恩兄弟總是在他們最擅長表現(xiàn)的離奇故事中,添加社會與宗教的諷刺和暗喻,從而使得他們的影片,在架構上充滿了黑色幽默的劇情,在主題上又可以從多方面來解讀,滿足了廣泛大眾的口味,還能讓影迷們不斷的找尋解讀的方式,從而充滿了觀影的快感。
這部《巴頓·芬克》就有這從圣經(jīng)解讀,以及從社會現(xiàn)狀與個人意識角度,兩方面解讀的可能性。這聽起來就令人興奮,就像當人們發(fā)現(xiàn),喬治·克魯尼領銜主演的《逃獄三王》,其實故事架構與荷馬史詩的《奧德賽》巧妙重合,而其中又充滿了醉人的鄉(xiāng)村音樂。趣味地展現(xiàn)了小人物一連串的遭遇,游吟詩人、最后的審判,以及最后眾人被洪水沖走,都可以用史詩來解讀,影片在好看之余,又滿足了作者與觀者之間,創(chuàng)作與解讀的樂趣。
科恩兄弟,這一對電影+哲學的組合,往往有著很高的概括能力,他們能用一個典型的人物,去代表一個群體的力量。用一個個體的意識與行為的矛盾,去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在主流意識與自由意志之間的思維困境。一些有意思的名字作為符號,暗示人物的立場和狀態(tài)。當然,還有他們最擅長的夢境,虛幻與現(xiàn)實的切換,讓他們的影片充滿了驚悚與懸疑的特質。
有人說《巴頓·芬克》是晦澀難懂的影片之一。不過,如果僅以一個編劇的故事角度切入,你會看到一連串辛辣有趣的橋段,詼諧的諷刺好萊塢體制、著名作家的窘迫。還有主角人物巴頓·芬克,即懦弱又自大的兩面性。之后,對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離奇的兇殺、火災等橋段的不解,會引領觀者進入更深一個層次的解讀,關于社會癥結、反主流的自由意志覺醒,讓影片變成了,人物與自己的靈魂摔跤,不斷在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穿梭的深刻作品。
更甚者,如果對宗教與圣經(jīng)略知一二的人們,當然如果是西方的觀眾,將更加直接的拿到,科恩兄弟在劇情中,加入的那些圣經(jīng)故事,讓一切離奇的橋段,劇情的轉變,都得以解釋的通。有人說科恩兄弟的宗教情結,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往往是他們拍攝影片的出發(fā)點。而他們總能讓影片充滿了黑色幽默的同時,又令人覺得劇情另有深意。
這部《巴頓·芬克》,對好萊塢體制的自嘲,更多的關聯(lián)了1940年前后,戰(zhàn)爭年代的集體意識。而到了最新的這部《凱撒萬歲》中,更多的表現(xiàn)了1950年代,戰(zhàn)后盛極一時的好萊塢制片公司,在繁榮的表現(xiàn)下,內(nèi)里的一團爛帳。并且,其中更多的展現(xiàn)了,50年代那些令人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劇作,可以說也算的上是一種情懷的追憶。而片中的一眾卡司,每個人都代表了那個年代最受人歡迎的類型片主角,讓我們在懷舊的同時,還可以輪番享受帥哥美女的愉悅。
這就是預告片里,我們看到的,美好的上個世紀50年代的好萊塢,令人捧腹不止,欲罷不能。不過科恩兄弟從來都不會,只是給我們講一連串的笑話,在享受得以看到攝影機背后故事的同時,科恩兄弟繼續(xù)通過宗教的元素,帶領我們探討,一位在好萊塢制作公司風生水起的高管,是如何在工作與信仰之間,求得平衡與救贖的。如果要體會,一個男人在生活與宗教之間的矛盾,我們繞不開另一部科恩兄弟的作品《嚴肅的男人》。
2009年《嚴肅的男人》
科恩兄弟多年來的作品,全部都是男性主題,用一個男人,廣泛的代表人。而這部《嚴肅的男人》中,體現(xiàn)了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員:拉里·戈普尼克,遇到了生活中的重擊,妻子的外遇、工作的轉正、財務的危機,這一切的一切,另焦頭爛額的拉里,只能求助于猶太教的拉比,來幫助他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這部影片中,科恩兄弟選擇了從猶太人和猶太教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生活與宗教之間的關系和矛盾。
影片同樣充滿了冷幽默,一個男人煞有介事地站在屋頂之上,這也是他唯一能夠到達的,生活的制高點了。隨著拉里的困境不斷加劇,他從低到高的拜見了三位拉比,卻都無法改變生活的命運。而他又作為無辜大眾的代表,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毫無頭緒與應對之策。小人物的無力感和逆來順受的心里,令觀眾們深感同情。而影片所要說的一切,科恩兄弟都放在了影片開頭的寓言故事里。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不速之客來訪,到底是好心人還是惡魔,你永遠都無從知道。
影片中提到的“薛定諤的貓”理論也是一樣,一切都存在著不確定性,而男主角拉里卻無法理解這種不確定性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脫離了單純的因果關系,太多的問題沒有答案。無論是,第一個拉比讓他換個角度看問題——問題繼續(xù)惡化;還是第二個拉比讓他無視問題的存在——能做的只有等待;最高級別的拉比干脆不語。經(jīng)過一番生活的洗禮之后,面對比自己遭遇更慘的哥哥,拉里終于說出了那句,有時候,生活的艱難,你只能自己幫自己。
一個人,是天使還是惡魔。一件事的發(fā)生,是命運還是隨機。都在于你自己,究竟是用推理演算、等待結果,還是接受隨機的事實。影片中,很多事情,都是只交代了結果,妻子要與外遇對象結婚了,唱片店無故寄來驚人賬單,哥哥被警察抓住,這一切都沒有交代確切的原因,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而當男主角拉里,為了金錢改動了學生的成績,影片結尾卻黑云壓城,龍卷風欲來,而拉里接到了醫(yī)院的來電,讓他面談。這一次,似乎又是交代了原因,沒有交代結果。
影片的好看,還在于雙重的男主角,父親拉里和兒子丹尼。這一點從電影的開篇就可以看出,父親在接受體檢,兒子上課偷聽隨身聽,準備還錢給一個小胖子。這兩條線到了影片結尾,兒子面對著龍卷風的襲來,沒有說出還錢那句話,父親則接到了醫(yī)院的來電,從而影片結束,嚴謹?shù)膶R惠呑有叛霆q太教的父親,從低到高的拜見拉比求助,卻沒能走出困境,反而被生活玩了一把。而兒子正在經(jīng)歷猶太教的成年禮,從一個孩子邁入了一個男人的旅程,見到了父親都沒有機會拜見的最高拉比,卻沒得到什么高深的啟示,而是找回了內(nèi)心最想要的隨身聽,被告知了幾句歌詞,令人深思,就像影片的主題一樣,這一切可能有意義,也可能毫無意義。
科恩兄弟這部《嚴肅的男人》,雖然少了犯罪喜劇的橋段,但是卻同樣充滿令人意外的支線劇情,還有離奇的夢境。夢境的穿插,是科恩兄弟用來揭示人物內(nèi)心的慣用表現(xiàn)手法。從《米勒的十字路口》、《撫養(yǎng)亞歷桑納》到《老無所依》中,夢境的插入與自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筆。而在《嚴肅的男人》中,更是接二連三的用夢境插入,表現(xiàn)了主角拉里對異教徒的恐懼,對于情敵的懼怕、對于鄰居女人的情欲,等等。如果單獨把科恩兄弟每部電影的夢境橋段拿出來說,一定也是一篇雄文。
2016年《凱撒萬歲》
而除了夢境之外,綁架則是科恩兄弟最喜歡的劇情設置,對于綁架的戲碼熱衷,從他們的《冰血暴》、《撫養(yǎng)亞里桑達》、《謀殺綠腳趾》等等作品,被綁架的對象,從女人到孩童,這次的《凱撒萬歲》也是同樣。這樣使得影片,同時擁有犯罪和喜劇的類型片色彩,成為標準的黑色幽默混合體。而其中的戲劇性,關于綁架的原因和結果的探究,對于觀眾極具吸引力,屢試不爽。同時,對于劇作者,綁架橋段中的懸念,包含著人質與綁架者之間、綁架者與犯罪目的之間的雙重沖突。
《凱撒萬歲》要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科恩兄弟的編劇技巧和犯罪喜劇的類型片市場,當然還有一眾卡司的加盟亮相。影片在經(jīng)典懷舊、辛辣自嘲的同時,主線卻更神似《嚴肅的男人》。前者講述了“Hard Life”的困境,而《凱撒萬歲》講述了“Hard Job”的抉擇。
<圖片10>
故事以電影公司主管:艾迪·曼尼克斯,在一個雨夜的凌晨5點,在教堂的告解室向神父懺悔開始。到第二天早晨的7點,艾迪·曼尼克斯在時隔27小時后,第二次出現(xiàn)在告解室結束。影片圍繞這位Capital Picture的主管,從他的工作中,看到電影明星的幕后生活,電影制作的各種環(huán)節(jié),游走在放映廳、剪輯室、各大攝影棚之間,揭示熒幕背后的囧事與趣事。
影片的內(nèi)容,用了大量的經(jīng)典懷舊橋段來填充,其中明星們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從西部片、史詩片、嚴肅戲劇、芭蕾音樂劇,到雨中曲舞蹈劇,這些早期類型片的穿插重現(xiàn),是另影片豐富又好看。而影片的懸疑劇情,來自喬治.克魯尼飾演的Baird Whitlock的被綁架。中間對于綁架者的面目揭露和他神奇的再次回到片場的經(jīng)歷,只能用他名字的諧音來解釋,Baird “With luck”——幸運的Baird。
影片的大主角,Capital Picture制作公司主管Eddie Mannix,其實名字更像是 Eddie Man Fix,就是麻煩的解決者——一個Fixer。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在他兩次懺悔之間,27小時之內(nèi),他接二連三的處理棘手事件,同時糾結在是否跳槽的選擇之中。他的工作狀態(tài),更像是那個裝不下贖金箱子,怎么都扣不上,但是艾迪還在努力的嘗試,就像他常常覺得自己無法負荷的工作,不過當別人問他,需不需要換一個箱子時,頓時箱子完好的合上了。
影片中有很多人物設置的亮點,比如把女八卦雜志的主編,變成雙胞胎的姐妹。拍攝劇情影片的嚴肅導演:勞倫斯,由拉爾夫·費因斯飾演,被大老板硬塞進去的動作片男演員害慘。還有滑稽的共產(chǎn)黨員的學習小組,關于歷史與經(jīng)濟的一體化論調。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女演員:DeeAnna Moran,未婚先孕,導演又拒不負責,還得艾迪出馬,找人幫忙擺平。深夜的蘇聯(lián)潛艇現(xiàn)身,黨員的秘密接頭,竟然還帶著狗前去,最后更是為了這只狗損失慘重。
劇情不多說,接著說說影片里的宗教情節(jié)。影片中的一個橋段,破天荒的聚齊了四位神職人員,一起討論關于正在拍攝的影片中,耶穌誕生的故事。以確保這個橋段沒有冒犯到任何一個教派,于是四位神職人員:東正教、新教、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以及猶太拉比,關于“The Nature of Christ. ”的大辯論就開始了。有時覺得,這樣的橋段也就科恩兄弟敢放,還能駕馭。其中關于:耶穌是不是上帝兒子?上帝是個單身漢?上帝愛耶穌、上帝愛每個人、上帝就是上帝,等等一系列的爭論,令人聽得無言以對,拍案叫絕。
影片的最后,喬治.克魯尼飾演的Baird Whitlock,回到片場,在老板艾迪的一頓教訓后,完成耶穌的誕生最后一組鏡頭,當他激情的念著臺詞,講述耶穌的眼神里充滿光芒,這是來自一個神,一個真相的光芒。莊嚴的瞬間,感動了拍攝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不過很快,他就忘詞了,然后悻悻的罵了一句:“Son of bich.”,這樣的橋段,總會令你覺得,太科恩了。
<圖片13>
深夜里,艾迪獨自走向片場,默默的站在三個十字架前面。經(jīng)歷的27小時的工作,回到告解室的艾迪,向神父訴說著與昨天相同的懺悔,自己欺騙了妻子,沒有戒煙成功,這太難了。不過最后他又問神父:“做簡單的事,會不會是錯的?現(xiàn)在的工作很難,非常難,有時覺得自己做不下去了,但是感覺上是對的?!?,神父回答:“上帝希望我們做對的事,內(nèi)心的感覺是來自上帝的旨意,這是上帝說話的方式?!薄?
于是,艾迪瞬間從告解室的凳子上彈了起來,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對于另一份工作的邀請,其結果不言而喻。影片中,對于艾迪的故事,一共給了三段話外音的講述,最后旁白說:“故事就這樣開始,故事也是這樣結束,如此而已。艾迪的工作永不會完結,將是一道永恒的光芒。這段關于Hard Job,But Right 的故事也隨之完結了。50年代的好萊塢盛事,就是這樣被一代人被創(chuàng)造的。
影片用討喜的上個世紀好萊塢情節(jié),五部類型片的穿插,在混亂的工作中,跟隨男主角一起,經(jīng)歷懺悔與抉擇,這一次,科恩兄弟,給了我們情懷與笑話,給了我們懸疑的劇情,還有深意的宗教探討。這27小時在好萊塢發(fā)生故事,令人們紛紛感覺意猶未盡??贫魈匾馐褂昧伺c《巴頓.芬克》中,相同的電影公司名稱,就好像虛構世界中,一直存在著Capital Picture公司一樣。據(jù)說男主角:艾迪.曼尼克斯,更是有著人物原型,一位早期效力于米高梅的著名人士,專門幫公司和巨星們解決各種問題。
影片中,眾神職人員說,上帝是分裂的。而共產(chǎn)黨說,人體是分裂。也許科恩兄弟在闡述,每個人也都是充滿矛盾的分裂體。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面對難題,而哪一個是對的,只有自己知道。
2016年2月8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7 ) 困難的去做簡單和對的事
要不是畫質和演員,眼花懷疑一下這是部用無數(shù)老電影經(jīng)典片段拼剪出來的故事,鏡頭取景十分刻意使用老電影運鏡方式,倒是呈現(xiàn)出一種做作的幽默感,拿多少老片橋段作梗您自個兒數(shù),雖然就故事而言,是一個沒有科恩味兒的輕松喜劇故事。大牌明星演員智商堪憂,小報記者圍追堵截,困難的去做簡單和對的事。克魯尼史詩大片一臉海斯頓正氣,塔圖姆歌舞踢踏金凱利上身,斯嘉麗出水人魚威廉姆附體。
8 ) 凱撒萬歲,科恩兄弟對信仰的嚴肅探討
我認為科恩兄弟的電影牛逼,就在于他們能把對重大問題的嚴肅探討,包在輕松荒誕的殼里。看熱鬧的和看門道的可以各取所需。這部《凱撒萬歲》就是最新的例子。
明星、懷舊,荒誕、諷刺,綁架、丑聞,這些點足夠成為噱頭,讓《凱撒萬歲》好玩、好看。
但是科恩兄弟真正要干的事情,正如共產(chǎn)編劇聯(lián)盟對克魯尼(以下除了主角,主要以演員名代替角色名)所說,是在劇本中夾帶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私貨。
這篇評論幾乎全篇都有劇透,所以不再提示。但是由于討論的是表層之下的解讀,所以不得不如此。親愛的讀者選擇立刻離開還是繼續(xù)看下去。
說一部作品有多層的解讀,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切入點,露個破綻告訴受眾,“我要說的不只是你看到的”,看到的人,就可以走進去
我看的時候,明確意識到這一點是在Mannex看《凱撒萬歲》的毛片時。
克魯尼和一眾演員、燈光布景表現(xiàn)完美,由遠而近一鏡到底,穿過人群走到十字架下,超特寫落在臉上時,他忘詞了。
大費周章一番卻功虧一簣,而廢掉無用的素材卻放給負責人看,不有些蹊蹺么?
接下來,大家紛紛提醒克魯尼,他忘記的那個詞,就是
Faith
是的,在我看來,《凱撒萬歲》說的是信仰。
從這角度去看,一切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解讀。比方說,主角姓Mannex,就是說,這是一部講人和信仰的電影。
接下來,就從人與信仰的角度,看看《凱撒萬歲》講了什么。
50年代的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機。
在花團錦簇之下,Capitol影業(yè)充斥的是婚外情(女星約翰遜和導演蘭伯特——Highlander主演)、同性戀(導演費恩斯和男星克魯尼)、酗酒等行為;
亞伯拉罕教四派代表人在教義的火熱探討之后,對劇本和角色交口稱贊,并不真正關心自己教派的現(xiàn)狀。
宗教信仰一片衰敗,意識形態(tài)就會占領相應陣地。代表好萊塢頭腦的編劇聯(lián)盟,拋棄了宗教信仰,投入了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主義的懷抱。
如果只到這里,那《凱撒萬歲》所做的還只是呈現(xiàn)層面。接下來,他們(再次?。┥钊胩接懥巳祟惖奶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他們告訴觀眾,Mannex是無力的。他的控制感,全是幻覺。
妻子告訴他兒子希望換一個在棒球隊的位置,他徹底忘了,結果兒子在新位置上很開心;
約翰遜懷孕需要結婚,但孩子的父親蘭伯特已婚,斯嘉麗無法跟他結婚,于是Mannex想出假收養(yǎng)的天才計劃,結果約翰遜和喬納希爾一見鐘情立刻結婚;
斯溫頓(姐妹)一直威脅Mannex要曝光克魯尼和費恩斯的同性戀丑聞,他左支右絀想用新的八卦換來封口,結果信源錢寧叛逃蘇聯(lián),丑聞永遠無法再見天日;
克魯尼被編劇聯(lián)盟綁架不知所蹤,Mannex焦頭爛額完全束手無策,結果新來的動作演員埃倫瑞奇無比機靈立刻平安帶(都說不上救)回了男星,損失也就一天不到。
這四件事上,Mannex的努力全部白費;而這四件事全部發(fā)生在同一天當中,究竟是太多巧合湊到了一起,還是如《圣經(jīng)》所言,“God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呢?
接下來,他們呈現(xiàn)了不同信仰下的人及其境遇。
喪失信仰的一眾好萊塢人群,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克魯尼聽了一次共產(chǎn)主義布道,立刻想要加入,被Mannex痛搧一頓后,又回到了一片空白的狀態(tài);
信仰共產(chǎn)主義的錢寧和眾編劇,失去金錢和自由(叛逃蘇聯(lián)的錢寧相信也是這樣的境遇);
信仰(廣義)基督教的Mannex和埃倫瑞奇(來自德州或南方其他某州的人,不信教的概率太小了),則風雨過后終見彩虹;
這里一個重要人物是Mannex救下的剪輯麥克多蒙德;沒有她的妙手,埃倫瑞奇拍的言情片就是一坨shit,他跟Mannex都不好過。喬爾讓自己老婆上鏡可不是隨便安插的角色。
最后,他們把落腳點放在了“選擇”。
Mannex是個虔誠的教徒,不僅每天懺悔,(在他看來)所犯的sin也頂多是背著老婆抽煙;雖然打了克魯尼,但也把克魯尼從走向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路上拉了回來,對他的教徒身份而言,未必一無是處。
而本片中他面對洛克希德的offer,不僅是份工作,其實是一個悠關正邪的大哉選擇。
在本片中,洛克希德是做為邪惡誘惑的代表出現(xiàn)的。
他們參與的是能“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氫彈研究;
他們提供的是一次次不斷加碼的金錢誘惑;
最重要的是,招募Mannex的獵頭每次都會遞煙給他——只要Mannex在這一點上失守,就等于被攻破心防,接下來的隱喻不言自明,說他是Mannex的撒旦也并不為過。
在影片最后,一直搖擺的Mannex在牧師的啟發(fā)下做出了選擇,拒絕了邪惡的美好誘惑,選擇了心中艱難但right的道路。
至此,科恩兄弟對信仰的呈現(xiàn)和探討,終于告一段落。他們的態(tài)度,也明顯不過了吧。
翻回頭來說,是不是可以說科恩兄弟面對當前的信仰狀況,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呢?
而看到這里的你,對自己一開始的選擇,又是怎樣的感受?
Coen兄弟又拍喜劇……饒了我吧。
逃獄三王的續(xù)集。資本主義大勝共產(chǎn)主義。
對資深觀眾來說,猜謎的樂趣是有的,只是劇作太松弛。
三星半。奇異觀感類似《美國騙局》和《一步之遙》,明星數(shù)臉年代喜劇,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視聽語言,整體風格上致敬50年代,美術布景精致華麗。但各種揶揄反諷卻尷尬失水準。問題出在之前科恩最厲害的劇本和剪輯上,結構松散,離最佳效果還挺遠的,回爐可能還有救。
失去了精巧的劇本結構,東拼西湊,為了湊梗而拼劇情,完全多余的斯嘉麗那條線。失去了原本的思想性,橫下心全民娛樂及向老時代致敬。整體質量全線下降,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余暉即使這樣看來依舊充滿魅力,劇情意外地流暢,觀影體驗尚屬上乘。不過政治部分的諷刺實在有點過了,不知道老白會不會來玩命。
實在不敢相信這是科恩兄弟導演的,這是好萊塢版的建國大業(yè)嗎
科恩兄弟的喜劇玩票大亂燉,講一個基本不用睡覺的好萊塢制片人。劇情沒想到跟預告片不太一樣,雖然和巴頓芬克有對照,但本片主要還是搞笑。借本片還可以抒發(fā)自己對許多經(jīng)典好萊塢的喜愛并致敬,也不錯。錢老板一展歌喉,舞技沒話講,并且那首歌翻譯成中文大概是“沒有妞就攪基”吧。。??
【B-】故事無聊拍的不錯,說讓伍迪艾倫拍的,交給他估計沒三小時下不來。
二叔和錢老板這倆配角戲份不多卻出奇精彩,Hail Caesar的最后一場戲也莫名洗腦,看似粘性很差的架構執(zhí)行起來竟無比順暢,但幾乎不見科恩兄弟招牌的深刻氣息,歸根結底還是部充滿玩票性質與對黃金年代一份情懷的娛樂片罷了。
科恩兄弟賀歲大電影,明星多,段子多,好笑就行~
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戲仿非常到位,細節(jié)比較出彩,黑和幽默都在,可惜分量太輕。
質感與趣味是真沒的說,可惜是個無核心事件、無核心人物甚至無核心主題的三無產(chǎn)品;要是再碎一點沒準還能產(chǎn)生奧特曼式的無序,然而幾大段的致敬棱角分明,讓電影更像是果盤而不是雜碎湯。
3.5 群星閃耀的卡司都只是露個臉而已,對好萊塢黃金時代各色人物的致敬模仿,以及所引出美國娛樂產(chǎn)業(yè)之外的政治背景,可惜科恩兄弟拿手的劇本結構游戲卻沒有成功在人性回歸上觸動到觀眾。而且剪輯也略尷尬,故事線與場景之間的聯(lián)系和對應,特別是主線故事與致敬橋段的喜劇效果,都沒有剪出來。
電影遇到電視產(chǎn)生困境,電視遇到電腦產(chǎn)生困境,電腦遇到智能手機產(chǎn)生困境。但它們至今都仍未消亡。
又不好好敘事又不好好玩諷刺,最后變成四不像。關鍵是連喜劇也算不上吧。
6/10。科恩兄弟寫給好萊塢的和解書,這部飽含信息量作品每個段落都混入了影史秘聞的內(nèi)行梗,致敬了不可褻瀆宗教、片場懷孕、文人灌輸共產(chǎn)思想、gay導演潛規(guī)則的時代萬象,拍成一場無腦喜劇的大馬戲,戲劇沖突嚴重被分散,但刻畫角色行為的功力仍然很強,比如扇巴掌令明星學乖和剪輯師領帶卡住回放等。
國師有三槍,科恩兄弟有凱撒萬歲。躺平任嘲的好萊塢黃金時代,靠明星打醬油、一鍋亂燉出奇葩。連科恩兄弟都開始拍春晚了,真叫我傷悲...
迷影與信仰
7.3 還是科恩兄弟擅長的黑色喜劇,不過這次有些堆砌元素的傾向,核心是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副線敘事元素又多又支離破碎,沖突的解決跟主角沒多大關系,不過用到的制片廠體系梗實在太多了,其中黑名單編劇綁架明星一起學習共產(chǎn)主義最后還要對著蘇聯(lián)潛艇致敬也真是黑到不行了。
除了回顧5060年代的好萊塢 這片子到底在干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