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愛情片 燦爛人生2003

    燦爛人生2003

    評分:
    0.0很差

    分類:愛情片意大利2003

    主演:路易吉·洛·卡肖  阿萊西奧·博尼  索尼婭·貝加馬斯科  瑪雅·珊薩  法布里齊奧·吉福尼  杰絲敏·特麗卡  里卡多·斯卡馬喬  安德烈提多娜  瓦倫蒂娜·卡妮盧提  卡米拉·菲利皮  莉迪亞·維塔萊  Claudio Gioè  斯特凡諾·阿伯蒂  ?

    導(dǎo)演:馬可·圖利奧·吉奧達(dá)納?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猜你喜歡

    • 更新HD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 更新HD

      不知戀愛的我們

    • 更新HD

      簡·奧斯汀毀了我的生活

    • HD國語

      藍(lán)色太陽宮

    • HD

      撩妹大師

    • HD國語

      匠魂

    • 正片

      百戰(zhàn)將軍

    • HD中字

      今天開始世界屬于你

     劇照

    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1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2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3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4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5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6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16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17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18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19燦爛人生2003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馬里奧(阿萊西奧?博尼 Alessio Boni 飾)和尼古拉(盧伊吉洛?肖卡 Luigi Lo Cascio 飾)是親密無間的兩兄弟,但是酷愛詩歌的馬里奧卻在考試中因為與教授意見相左而不及格,相反尼古拉投其所好的表現(xiàn)贏得了醫(yī)學(xué)教授的好評拿到了高分。他們幾個朋友相約去畢 業(yè)旅行,但是馬里奧卻帶來了另外一個不速之客——他從精神病院搭救出來受傷的女孩佐珍(杰絲敏?特麗卡 Jasmine Trinca 飾)。于是,兄弟倆決定陪她尋找親人。在一片革命洪流之中,馬里奧棄筆從戎,選擇做警察,而尼古拉則漂泊異鄉(xiāng)成為了精神科醫(yī)生。佛羅倫薩的大水,讓兄弟倆重逢,此時尼古拉已經(jīng)和鋼琴師朱莉安成為伉儷。而馬里奧則對攝影師米雷拉一見鐘情。他們的感情同樣經(jīng)受著社會動蕩的考驗……   本片片長6個小時,通過講述意大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反映了意大利從1966年至2000年的社會巨變。

     長篇影評

     1 ) 燦爛的人生,喧囂的歷史

    史詩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講述大人物推動大歷史的,特征就是宏大,描述了一批英雄人物的歷史命運(yùn)和重大事件,比較典型有《埃及艷后》《戰(zhàn)爭與和平》等。還有一種是講述平凡人在歷史背景下的生活,把歷史帶入平凡人的生活中去,讓歷史推動個體的發(fā)展。我認(rèn)為這種電影來的更自然,更能在歷史的平靜中震撼人心。毫無疑問,《燦爛人生》就是這種史詩級的電影。


    我非常喜歡這種把平凡人放到歷史進(jìn)程中去的設(shè)定?!稜N爛人生》在長達(dá)40多年的時間跨度上娓娓講述了巨變中的意大利歷史對不同的人生軌跡的影響。這段時間無疑是意大利戰(zhàn)后最混亂的時期,大洪水,學(xué)潮,工人暴動,足球世界杯小組被淘汰到奪冠,黑手黨橫行,菲亞特工廠大裁員,紅色旅恐怖組織的興起... 每個歷史點(diǎn)都在推動著劇情和人物的發(fā)展,他們即在歷史中相遇,又在歷史中分隔。

    1. 電擊療法

    電影中第一個歷史背景點(diǎn)就是電擊療法治療精神病。電擊療法正是1938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學(xué)家切萊蒂和比尼發(fā)明的。弟弟馬迪奧在醫(yī)院兼職照顧女孩佐珍時發(fā)現(xiàn)她在接受痛苦的電擊治療,馬迪奧于是和哥哥尼古拉一起把女孩帶出準(zhǔn)備送回家,在一個火車站因照顧不周而導(dǎo)致佐珍被警察帶走。兄弟倆人命運(yùn)從此開始分道揚(yáng)鑣。

    2. 意大利在足球世界杯小組賽上被朝鮮隊淘汰

    小鎮(zhèn)的廣場上,兄弟兩人同佐珍坐在一起,背景正是意大利隊被淘汰的那一刻。這成了三人在全劇中最開心的一段回憶。

    3. 1966年佛羅倫薩城大水災(zāi)

    佛羅倫薩國家圖書館在大水中損壞嚴(yán)重。哥哥作為志愿者趕到弗洛倫薩救災(zāi),弟弟所在的部隊也趕來救災(zāi)。哥倆在這個歷史背景中重逢了。哥哥尼古拉也在這里與未來的妻子朱莉婭一見鐘情。佛羅倫薩城廣場上朱莉婭彈起了一首莫扎特鋼琴曲,這時的意大利無疑是平靜的,也帶給了人們?yōu)暮笾亟ǖ南M?。后來,長大后的女兒和媽媽朱莉婭相認(rèn),也是在這個國家圖書館門前。電影首尾呼應(yīng)的自然而感人,一段歷史見證了一個普通家庭將近三十多年的人生。


    4. 都靈學(xué)潮及暴動

    六七十年代是意大利社會最動蕩的時期,工人不斷罷工。最嚴(yán)重的事件是1968年3月發(fā)生在羅馬朱利亞區(qū)的街頭械斗,在這次械斗中有500名學(xué)生和大量警察受傷。還是學(xué)生的哥哥尼古拉和朱莉婭一起參與了學(xué)潮,他們僥幸躲過了警察追打,知道朱莉婭已經(jīng)懷孕的尼古拉決定不再參與政治斗爭,但是朱莉婭卻越陷越深。同一時刻,當(dāng)了警察的弟弟馬迪奧因暴力毆打?qū)W生而被調(diào)職西西里島,在這里認(rèn)識了攝影師美拉莉。那一天,在海邊的遮陽傘下,馬迪奧告訴美拉莉自己名叫尼古拉。電影發(fā)展到這里達(dá)到了一個小高潮,歷史再一次影響了幾個平凡人的人生軌跡。至于為什么馬迪奧要用哥哥的名字,有太多的解讀和討論。我認(rèn)為這是馬迪奧內(nèi)心的投射,他潛意識里意識到了美拉莉的最終歸宿。


    5. 紅色旅

    紅色旅是一個意大利的極左翼軍事組織,成員是一些激進(jìn)的工人和學(xué)生。這個組織通過搞恐怖暗殺等活動對抗政府。在影片中,哥哥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婭加入了這個組織并一心要干革命。朱莉婭受到了組織的洗腦決心要丟下女兒離開家庭。絕望的尼古拉沒能阻擋朱莉婭的出走。電影鏡頭里這一刻讓人印象深刻,從朱莉婭身后望去,擋在門前的尼古拉顯得單薄而無力, “讓我走,讓我走…”朱莉婭眼神驚慌,帶著一絲恐懼。而尼古拉眼睛看似木訥地凝視著對方,絕望中透著一絲悲涼。歷史又一次投射到了這個家庭,身為精神病科醫(yī)生的尼古拉,身邊有個精神走向極端的人,他卻沒能及早覺察。紅色旅對朱莉婭的影響導(dǎo)致了后面一連串悲劇的發(fā)生。


    6. 菲亞特大裁員

    菲亞特的大裁員在意大利歷史上也是重重的一筆。直接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的動蕩。在影片中,兄弟倆共同的高中好友也在裁員之列。與片中自卑的馬迪奧形成鮮明對比,天生樂觀的好友并沒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動力,他開始創(chuàng)業(yè),最終也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在生活命運(yùn)拋棄了你時候,你會選擇哪條道路?


    7. 意大利首例精神病人狀告精神病院虐待案勝訴

    身為精神科醫(yī)生的尼古拉這次直接參與了這個歷史。他幫助精神病人打贏了官司并解救了飽受虐待的佐珍。自從車站分別后三人再次聚首,人生的軌跡已經(jīng)改變,相對無言中透著悲涼的氣氛。


    8. 1982世界杯意大利奪冠

    博物館中,尼古拉帶著女兒去見朱莉婭。意大利奪冠的聲音從保安的收音機(jī)中傳出,尼古拉沒有勇氣回頭去看朱莉婭,女兒莎拉覺察到了身后的人,回頭看了一眼卻沒能認(rèn)出媽媽。一邊是人群慶祝奪冠熱鬧的歡呼聲,一邊是一家人在博物館冰冷壓抑的場合中相互窺探。


    9. 意大利司法部大法官法爾科內(nèi)在西西里遭黑手黨殺害

    1992年5月23日下午,意大利司法部刑法司長、被視作反黑手黨“旗幟”的著名法官喬瓦尼-法爾科內(nèi)在西西里島被黑手黨炸死。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尼古拉找到了在西西里拍攝法官葬禮的攝影師美拉莉。相同的地點(diǎn),海邊的遮陽傘下,尼古拉知道了弟弟留下了個孩子。時空再次交匯了,同一個名字,不同的人,尼古拉與女?dāng)z影師墜入了愛河。

    電影的結(jié)尾無疑是溫暖的,一個家族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痛苦后生生不息,歷史還會前進(jìn),生活也要繼續(xù)。

     2 ) 燦爛人生

    最難以忘記的是,Giorgia重新出現(xiàn)后,兄弟兩人也不知是誰說了,“我想當(dāng)時我們都愛著她。”
    年輕時的兩人帶著瘋女孩的那次出行真是最美好的時光,一路上有女孩枕著Matteo酣睡時哥哥掩不住欣羨之色的捉弄,也有Nicola溫柔體貼的無微不至。然而忽然間一切就讓被警察帶走的女孩驚慌失措的眼神打破。
    Nicola繼續(xù)前行,而他身后的Matteo卻沉默地踏上了返程的旅途。其后佛羅倫薩抗洪相見時的一個擁抱,父親死時返回羅馬途中的激烈爭吵,20年內(nèi)兩人確實并未再有太多交集。我們看到的是人生乃至人性的兩面,卻還要為其間掙扎維系的血濃于水唏噓不已。

    看完整部電影后再重新回顧的片斷之一,有瘋女孩發(fā)現(xiàn)Matteo看到自己日記之后的歇斯底里,我記得那上面寫了Matteo的名字。大雨中試圖自我辯駁的Matteo在哥哥的勸說下倉皇離去,而后者不出意外地安撫了女孩。被雨淋濕的Matteo一側(cè)臉部的特寫陰郁低沉地出現(xiàn)在了鏡頭前。身后Nicola的發(fā)問沒有得到任何回答。
    17年后打開屋門的Matteo欲言又止,送別的Nicola依然是一句困惑的“怎么了”。對方笑了笑,迅速地走入了夜色。
    也不知那夜是不是在Matteo縱身一躍之后,才下起雨。

    Matteo之死在一瞬間突兀無比,此時電影還余下兩個小時,要講其后的20年。瞬時空白的思緒開始往前捋,從那夜哭訴著找上門來的Mirella和警局里的窮兇極惡,到另一夜望著女人背影猛的一個急轉(zhuǎn),到多年前與父親的最后一面,到一次失控的襲擊,到學(xué)生時代一次離經(jīng)叛道的自我表達(dá)。
    看到母親珍藏的Matteo學(xué)生時代全A的成績單,我們應(yīng)該還沒有忘記多年前坐在教授面前的Nicola,甚至清楚地記得那位老人說:“你的成績本應(yīng)得B+或者A-,但是因為你的態(tài)度,我給你一個A?!?br>理所當(dāng)然地,我們?yōu)镸atteo的迷人、驕傲、自我、孤獨(dú)、反叛、矛盾,甚至是難以理喻而無法自已。在面對Nicola時卻不失一刻從容與淡定??晌乙矝]有忘記他對被自己投進(jìn)監(jiān)獄的Giulia說,“嫁給我”。

    記得上一部看至流淚的意大利電影是[兒子的房間],昨晚面臨Matteo死后的片斷又有了相似的沖動。母子三人的哀痛是在走出Matteo公寓之后才昭示的。蹣跚的母親松開了手里的三本書,妹妹Francesca哭著撿起,而另一邊的Nicola也早已淚至失態(tài)。
    而Matteo與哥哥一家趕回父親葬禮的片斷更是難忘。暴怒失控在下車后瞬間化為軟弱的眼淚,他和Nicola在陰冷的夜色中緊緊地?fù)肀г谝黄稹?br>母親的死訊由醫(yī)院的孩子不連貫地讀出,兩鬢斑白的Nicola去到海邊小城在墳頭擺上一束花,業(yè)已平靜的還有時代。

    印象中最深的一個淡出般的鏡頭停留在Giorgia似空白卻又飽含神情的臉。隨著點(diǎn)唱機(jī)奏響的一曲[A Chi],我們希望或者肯定,Matteo本可以向前一步。
    他沒有走到那一步。多年后變得和當(dāng)時的他一樣高大挺拔的年輕人踏上他從未駐足的土地,來信告訴另一位父親Nicola,“生活正如你所說的那樣美好”。
    落日因此是完美的句號。

     3 ) 【有劇透】青春無解 但年華正酣

    這部六小時的影片或許是我看過的所有電影里最長的了。
    2010年,這個冗長的故事發(fā)生了三次。第一次是一月從北京飛往圣彼得堡的旅途中。長途飛行的盡頭是濕潤的眼眶和來不及回頭的念想。只聽得氣流呼嘯的聲音,看不見黑夜里窗外的云層。
    第二次在四月的布拉格,和彼時喜歡的人牽手走過最初和最后的蜜月,頭倚著他的肩一起看這部電影。他說,我覺得Giulia跟你很像啊。大笑。因著激進(jìn)?唯獨(dú)沒想到我給我們之間畫上句點(diǎn)時也似Giulia一般偏執(zhí)。
    最后一次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從貝爾格萊德到莫斯科的飛行中。再次剩我一人茫然不知在中途何處跨年,讓那些相遇分離在眼前徐徐閃過,讓如釋重負(fù)的心再生感傷和掛念,讓濕潤過的眼眶再濕潤一次。
    有始有終。

    A chi sorriderò, se non a te?
    A chi, se tu, tu non sei più qui?
    Ormai, è finita è finita tra di noi
    Ma forse un po' della mia vita
    è rimasta negli occhi tuoi!
      
    倘不是對你,我還能對誰微笑?
    我還能對誰綻放笑顏,若你已不在這里?
    現(xiàn)在,往事已矣。
    我卻把生命里的一部分留駐在你的眼眸里。

    Matteo和Giorgia在點(diǎn)唱機(jī)前分享這首歌的時候也是兩顆心最接近的時候,對望的眼神里似有兩人宿命般的一生。
    多年后在精神病院里找到她,Matteo問她,你還記得很多年前嗎,我們年輕時那個夏天。
    她別過臉嘟噥一句,“瘋癲?!?br>落下一滴淚來。
    那個夏天的火車上她枕著他的肩安然入睡,Nicola在對面掩飾不了笑意說,“你們很般配?!?br>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Giorgia是Matteo和Nicola的起點(diǎn)。因著她兩兄弟選擇了各自不同卻吻合自己個性的人生。動機(jī)都是一樣的,不滿現(xiàn)實與同情心。只是Matteo用一種激烈的方式做了一枚撞向墻最后粉身碎骨的雞蛋。Nicola用愛身邊每一個人的方式溫和的去改變這個世界,卻不能阻止他最愛的兩個人(Matteo和Giulia)走上極端的道路。
    Matteo是所有人的盡頭。因為他,Giorgia終于是獨(dú)自走出了她幽閉多年的小屋,找到了世界上另一個最愛Matteo的人Mirella。不再年輕的Nicola牽手Mirella。Matteo的兒子Andrea圓滿了老太太所余不多的人生,最后還實踐了四十年前兩兄弟未竟的愿望。

    歷史事件做串聯(lián),愛情連綿不斷上演,唯有理想才是所有故事的核心。
    老頭對老太太說,現(xiàn)在結(jié)婚率這么低,我決定再娶你一次。他們的理想該是嬉笑怒罵著白頭到老吧。在面對時代變遷和家庭的巨變時,都表現(xiàn)出了堅韌,智慧和幽默感。
    Matteo,Nicola和Giulia的理想都是改造社會。三個人選擇了迥異的人生道路。多年后的Matteo縱身一躍結(jié)束自己短暫而又無奈的一生的時候,Giulia在監(jiān)獄里虛度年歲卻不見自己的信念曾給這個世界以有益的改變的時候,唯有Nicola依然從容帶笑的播撒同情心,履行少年時許下的職責(zé)。
    溫情和耐心才是給人生上色的那一抹光線。

    六個小時很長,容量很大,卻沒有一秒的多余。
    一場戲終了時難忘的,
    送Giorgia返鄉(xiāng)的雨夜里Matteo無意中看到了Giorgia的日記本,上面寫著都是他的名字。
    Giorgia被警察帶走,兄弟倆卻都無能為力。兩人的人生道路就在Matteo依然坐上回羅馬的火車時分道揚(yáng)鑣。
    Matteo對Mirella說,自己叫Nicola。后來Mirella給照片命名為:自稱為Nicola的Matteo。
    Matto看到警察局墻上貼著的通緝犯照片里有一張熟悉的臉。同事告訴他,如果在街上遇到,可以一槍斃了她。
    在兩人相約的新年夜,沒有等到Matteo的Mirella在街上走著,而Matteo的車此時就跟在她的后面。最后他還是掉頭走了。這就是永別。
    Nicola幫助警察抓住了Giulia,告訴她自己要娶她。Giulia拒絕了。而后在看到Nicola寄去的樂譜時痛哭失聲。
    出獄的Giulia見到長大成人即將結(jié)婚的Sarah。Sarah接受了自己的母親,還告訴她,一個新生命正在孕育中。
    Giovanna問Nicola時隔多年是否還認(rèn)同當(dāng)年在明信片上所寫:“眼前所見一切都如此美麗?。?!”Nicola說,我不認(rèn)同那三個感嘆號。
    Nicola和Mirella并肩走在莊園里,Matteo的手仿佛搭在了早已互生愛意的兩個人肩上。最后一點(diǎn)隔膜終于煙消云散。
    Andrea和女友踏上去往北極的路,最后一幕午夜月圓。青春的故事還在延續(xù)和傳遞著。而他的父輩們的青春終于定格成雋永的史詩。

    如何能到達(dá)堅強(qiáng)的渴望 偏偏人生路口我總選錯了方向 路上有風(fēng)風(fēng)里有夢夢里是我 亦步亦趨蹣跚的步伐 但情已多時就算全上心頭 仍不免走樣
    昨日黃花會隨風(fēng)散落難收 傷心時候更要記得歌唱 多想能給你難忘美麗時光 翩翩起舞時候我總踩錯了步伐 忽明忽滅閃爍誰的戲碼 但情已多時就算人早散盡 仍頻頻回望

     4 ) 陷落在青春里

    當(dāng)一切已成定局時,我們總是會頻頻回首,發(fā)現(xiàn)過往如此美好。那時我們對將要到來的苦難和疼痛都還沒有知覺,我們擁有一顆敢愛敢恨的心,那時一切都有可能。

    有些東西是注定要讓人熱血沸騰的。

    Matteo和Nicola送Giorgia回家的旅程是那樣的美麗,典型的意大利的夏日,攝影師仿佛帶著青春的過濾鏡,所有的圖像于是鍍了金似的,流動著溫和明快的調(diào)調(diào)。水洗似的透明感讓人激動不已。還有被風(fēng)拂動的思緒,裊裊繞繞,盤旋而起。當(dāng)Giorgia在火車上枕著Matteo的肩膀安睡時,她第一次走出了戒備的屏障。她的睡眠那樣安詳,讓兄弟倆的眼神染上溫柔的霧氣。 當(dāng)他們在雜貨店里為了意大利隊輸球而歡呼時,當(dāng)Matteo在自動售賣機(jī)上為Giorgia點(diǎn)歌時,他們的心息息相通起來。

    A Chi,F(xiàn)austo Lealie 的歌聲讓我陷落。據(jù)說這首歌原來是來自美國,它的原版歌詞如下:

    I am so hurt
    Much more than you'll ever know
    Darling I am so hurt
    Because I love you so

    而Fausto重新演繹了它,他的身音充滿了一種被壓抑著的痛楚,仿佛能穿越時空,穿越堅硬的殼。

     
    我不懂意大利語,所以我無法參透這首歌的意思。我只知道他大約在說,當(dāng)我憂傷無比時,我到底要向誰述說呢?這世上會有誰了解我并愛我象你這么多?

    我愛上這部電影,象少不更事的孩子不可救藥地第一次墮入戀愛,不容置疑,全無余地。Giorgia在我眼中,代表著一種清澈,純潔和執(zhí)著的力量。她象一朵初放的羞澀的花,散發(fā)著一種柔和卻有殺傷力的氣息。她年輕時的固執(zhí)和笑容都打動我。

    Matteo在我眼中像火焰一樣。他有一顆最敏感的心,他總是把心里復(fù)雜而細(xì)致的情感隱藏起來,而后辭不達(dá)意地與人交流著。他曾經(jīng)熱愛文學(xué),曾經(jīng)在圖書館里為Giorgia讀詩,安靜而無人的圖書館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去處。而后他又在圖書館里第二次邂逅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女人美拉莉。書在Matteo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沉迷于書中,來逃避對生活中的自己的不滿。美拉莉曾經(jīng)指責(zé)他,熱愛書,是因為書可以由他決定什么時候拿起和放下。而他的母親在他跳樓以后,坐在他的屋里,看著滿屋的書,仿佛浸潤在他的靈魂之中。最后母親挑了幾本他的書抱在懷里走,象抱著當(dāng)年的那個嬰兒。當(dāng)書滑落在地時,她眼里的痛楚那么深刻,就好像她不能抱住那個她摯愛的兒子。他不僅放下了書,也放棄了他的生命。

    他是唯美的,所以父母的吵架讓他認(rèn)得婚姻是不美好的。這個一直拿A,是父母眼中的驕傲的好學(xué)生,因為不愿意屈從于迂腐的老師,而不得不品嘗考試不及格的后果。他是父母和兄弟眼中最才華橫溢的那一個。這么個人,為了不能如愿地救出Giorgia,不能淘到生活中的公道,伸張他為之而奮斗的正義,棄學(xué)從軍。他離現(xiàn)世是遙遠(yuǎn)的,他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他的心被他的理想主義和激情的火焰灼燒而后干裂,他的堅硬,堅硬到無從彎曲,所以注定要破碎而后斷裂。無論家庭的溫情還是愛情于他而言,都是杯水車薪。他的心是自我封閉的,在這一點(diǎn)上,他與Giorgia是如此接近。

    我在看到他們第二次相遇的時候,淚水盈眶。他們恪守一個距離,不肯讓別人靠近。但其實他們的兩人的心有著相通的能力和經(jīng)歷。

    “還記得我們年輕時的那個夏天嗎?那時的你是怎樣的?那時的我又是怎樣的?我們還去投幣聽音樂,好嗎?”我以為,Matteo是在克服著內(nèi)心對溫情的抗拒,用愛情的語言對那個離他咫尺,卻被多年的創(chuàng)傷阻隔在千里之外,無數(shù)層壁壘之外的Giorgia說話。在此之前,他路過羅馬,曾經(jīng)想去看年邁的父母,他與他們擦肩而過,就像他后來選擇與深愛他的美拉莉擦肩而過一樣。Matteo一直在躲避愛,他只對那些相對于自己而言更脆弱的生命流露他的柔情。比如Giorgia,比如對年幼的孩童。他到底是否是在懲罰他自己。

    Matteo的一躍而下,讓我想起頤和園里李緹的一躍而下。從六十年代到2000年,影片里意大利的社會發(fā)展和變遷,讓我總會聯(lián)想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那些歷史的沉重的篇章,和我們周遭環(huán)境的迅速裝換。那一代人以青春和生命為代價的實踐。而生活中更通常的是,時間打磨掉青春的棱角,而歲月終于在我們的面頰和心里都重重地劃上了刻痕。我們所付的代價到底是什么?

    我猜測婁燁是否多少受到這部片子的影響。我不斷地質(zhì)疑,頤和園的故事是否可以拍得更好。我想起我的兄長們,在圓明園的水邊放歌的群情激昂,想起那些被理想燃燒的眼睛和年輕的心?!罢垶槲页磺鲑惽媚沁z忘了的古老言語,請用那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歲月給于我們什么,又從我們這里拿走了什么?我們的目光開始閃爍,開始回避正視別人的眼睛。我們開始隨波逐流,我們開始擁有現(xiàn)在,然后淡忘曾經(jīng)。而那些努力象斷了線的風(fēng)箏,仍然飛著吧?有誰還能找到那個線頭,讓它越飛越高呢?

    還是回到電影上。意大利的文化似乎更崇尚家庭,意大利不曾經(jīng)歷中國文革時的人揭發(fā)人,人背叛人,人投靠權(quán)利,人背棄價值觀的信仰大危機(jī)。所以,在意大利的電影里我們會不斷遭遇家庭的包容和友情的溫暖。

    那個年幼時的妹妹對Matteo說,長大了我要嫁給你,也要嫁給Nicola。妹妹,仿佛是這個家庭的凝聚力,她代表著善良,平和及穩(wěn)定。

    那么大姐呢?大姐仿佛是社會規(guī)范下的正義之眼,她會規(guī)勸早年的Nicola送Giorgia回一個更好的精神病院,會代表整個家庭去停尸房認(rèn)尸,會幫助Nicola把Sara的母親,那個暗殺行動中的工具交付法律。

    還有這部電影中的母親,她的眼睛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老年人的眼睛,清澈而有力,寫著忍耐,寬容,愛和韌性。在她的房間的墻上,掛著Matteo小時候的成績單。她背著Matteo去照看Matteo的朋友。她的心中有多么深厚的愛,也就有多么深厚的痛。以致于我感謝電影在結(jié)束前送給她一個孫子,Matteo的兒子。

    這篇文章寫到這里,我注意到自己還沒有化任何筆墨在Nicola身上。而Nicola似乎是生活中的美好的化身。他幾乎具備了理想男人所需的各項素質(zhì)。年輕時的他就寬容而正直,而這些品質(zhì)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在他和Sara, Sara的母親,他的家人,他的病人和他的朋友的相處中,無一例外,我們都看到他的美德的閃光。

    他是執(zhí)著而有行動能力的。這樣的他,會在第一次沒有救出Giorgia以后,化悲痛為力量,選擇了去修精神病科。也是他終于在幾年后找到了Giorgia,并幫助把那些虐待精神病人的人,繩之以法。

    他是浪漫而堅定的,他會在Matteo拋下他,又與卡路他們失去聯(lián)絡(luò)后,仍然獨(dú)自啟程。他會在對Giulia一見傾心時,追隨去都靈讀書。并在那個城市扎根繁衍下去。

    他知道怎樣應(yīng)對生活的考驗和打擊。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抉擇。他是我們理想中的模樣,有一顆善感而堅強(qiáng)的心。有看破塵世的慧眼,還不滅的對未來的希望。

    但Matteo打動了我的心。Matteo讓我落淚。大約人總是傾向于愛生命中的脆弱和真實。

    這是一場368分鐘的旅途,對于觀眾來說。這更是我們的青春寫照,在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沒有辦法寫它,就像你不能去寫你最愛的人,你需要時間和距離給你勇氣。而寫完以后,我還暫且不能看它,還有諸多的想法仍然沉淀在心里,重重還澀澀地,說不出口。


     5 ) The Moment of Deadly Weakness

    It was a six hours long Italian movie. It was shown in a small theatre in SF’s Richmond district, very close to Pacific Ocean. I knew nothing about the movie, besides its length, before went in the theatre. I went because Gui thought it was worthy. I always trust Gui’s taste in movies. We were well-prepared, carried a small shopping bag full of various healthy soft drinks: chocolate soy milk, mango juice, and water, cookies, and chocolate, plus a small pillow for Gui’s back. It felt like a school field trip. Since the movie was shown in two parts with half an hour intermission in between. We only bought tickets to see the first half first. Left our option open in case we wanted to give up on the 2nd half. We ended up watching the movie in full. Before the second half started, we walked up and down the quiet street bathed in brilliant afternoon sunshine. The ocean is visible not far off,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Accidentally discovered a lovely coffee shop, too. (The coffee shop was named ‘Simple Pleasure Cafe’, with loads of old sofa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plus a piano!) I liked the movie. Couldn’t get my mind clear of the story well into the evening. A few words from the ever so eloquent Anthony Lane: "This is how people find love in “The Best of Youth.” They meet in a small kitchen, where one of them calls the other a klutz for not being able to work the coffee machine. They talk about college, and exchange a look. That’s it. And this is how people make out: they fumble warmly in a car, beside a phone booth, with no music surging to their aid; unless you count the Roman rain outside, with its soft percussive beat. "All of which confirms 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verifiable human conduct. “The Best of Youth” runs, though never dawdles, for an easy six hours, with barely a false note. Directed by Marco Tullio Giordana, it was commissioned by Italian television; here it has already shown at Film Forum, in two three-hour chunks, and will play at Cinema Village before heading elsewhere across the country.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 not to sacrifice a couple of your evenings for the sake of the Caratis, the lightly bound clan at the heart of Giordana’s epic; not, I should add, because they will offer you a pulsing escape from your own family life but precisely because the rhythm of their pleasures and scarrings will, over time, come to seem like a consoling echo of your own. When a movie starts, as this one does, with a dad interrupting his son’s homework and asking if he can help move a TV set, you know you are on home ground. " Warning, if you plan to watch the movie. Stop reading now. Don’t want to spoil your experiences. The story confirmed my conclusion about suicides once again, which was that suicide was never a premeditate decision. It was triggered by a spur of the moment weakness, loneliness. Maybe it was piled up by all kinds of depression and bottled up feelings left unexpressed. But that moment was never pre-determined. So there were many “what-ifs”. And all the “whatifs” might have would have prevented the tragedy. If someone they love would call at that moment, if someone they cared about happened to be with them, happened to show up, even if some stranger suddenly interfered at that moment, all would have turned out okay. That led to what the character in the movie, Nicola, concluded for himself, that he shouldn’t have left people he love alone. He always thought “people has the right to live however they pleased.” But sometimes the ones we love are not as strong as we perceived. They needed our voice of reason to nag them. They needed reassurance of love and the feeling that they were needed. The modern world, especially the western modern world’s politeness, and the respect for privacy sometimes led to deadly consequences. Because we are all so alone. We needed to know we are loved and we are needed. Constantly. That’s why I think gun is such an evil weapon. It helped that moment of weakness plunge into the abyss, with no return, no second chance. It was so final, so quick and so deadly. A couple of more interesting points about the movie: # My friend's Gui's comment: I kept thinking about the movie, too. Of Matteo’s death. Then a “side thought” came to me: if the actor wasn’t so beautiful, would I care as much? I doubt I would (I imagined if the charactor was played by… say, Matt Damon). Matteo was intelligent, sensitive, and well-meaning, but behaved quite a bit like a jerk. His beauty seems to be the thing that completes the package and makes it compelling. But if this movie was a novel — as many critics compared it to — it would be a different matter. Visual elements are always so simple and powerful. My Reply: I was actually thinking that the major mis-calculation on all Matteo’s friends and family made was the “intelligent” part. How he always got A’s. Everyone assumed that because he was highly intelligent so he must know what was best for himself. But Intelligence is overrated, not just in the case of Enron. Beauty certain helped. It, like you pointed out, perfected him even more. Turned him into a god, who could do no wrong. But gods do all kinds of stupid things, don’t they? They could get away with their deeds because they are immortal. - Anthony Lane’s Review from the New Yorker, Issue of 2005-04-25IN TRANSLATION : http://www.newyorker.com/printables/critics/050425crci_cinema

     6 ) 從陽臺上一躍而下,馬迪奧不再是個同性戀

    導(dǎo)演在鏡頭中為馬迪奧的性取向留下了草蛇灰線。

    1983年12月31日,馬迪奧從警局回到妹妹家。生性與家人疏遠(yuǎn)的馬迪奧能夠出現(xiàn)在新年夜的家庭聚會上,對于別人來說已經(jīng)是個驚喜。他嘗試著融入溫馨的氣氛中,和家人一起玩桌游,謹(jǐn)慎地不脫去外套,以防槍套和手槍被大家看到。

    當(dāng)他在小屋子里和媽媽討論應(yīng)該把槍放在哪里時,他是很想徹底讓自己和其他人一樣成為這個家里溫暖的一部分的,可是也是在這個時候,與母親相顧無言的尷尬讓他終于放棄了嘗試。有些事情真的做不到。他謊稱警局有事,悄悄離開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公寓。幾分鐘后,在一片煙花之中,馬迪奧從陽臺翻身墜下。


    很多評論都分析了馬迪奧自殺的必然性:耿直又善良的性格讓他無法接受現(xiàn)實無法改變的落差。極少數(shù)評論提到,馬迪奧的同性傾向。

    這不是一部同性電影,是否關(guān)注到馬迪奧的性取向,對于觀賞影片而言不會出現(xiàn)理解上的斷層。不過如果能夠從性向上注意到馬迪奧的不同,會多一個因素去理解他的性格表現(xiàn)和最終的悲劇。

    事實上,導(dǎo)演在影片中對于馬迪奧的性取向給出了幾次暗示。

    影片開場后不久,馬迪奧和尼古拉一起去參加舞會。有一組鏡頭是這樣的。

    馬迪奧的手規(guī)規(guī)矩矩地放在女伴的腰部以上

    與女伴交流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眼神四顧

    下一個鏡頭就切給了尼古拉。

    尼古拉已經(jīng)沉醉其中了

    再下一個鏡頭:

    女伴明顯靠近,目光盯著馬迪奧的嘴唇意圖索吻

    馬迪奧迅速把臉移開左顧右盼

    是因為馬迪奧今天憂郁屬性爆發(fā)了嗎?

    不一會兒,馬迪奧在舞池中間旁若無人地自嗨

    也許舞會上的女伴并不是馬迪奧的菜?幾天后,馬迪奧帶著尼古拉和朋友們?nèi)フ易约赫J(rèn)識的妓女玩。

    馬迪奧出門前從書本拿出藏好的私房錢,換上干凈的襯衫,在篝火邊等待時也很確定妓女會來,看起來輕車熟路的樣子。然而在妓女的嘴里:

    馬迪奧“很古怪”

    至少對于妓女來說,馬迪奧同包括尼古拉之內(nèi)的其他“客戶”訴求不一樣。


    影片中段,馬迪奧驅(qū)車去找了另一個性服務(wù)者,也就是給了他項鏈的那個人。

    小臂、手部和臉部的輪廓剛毅,嗓音厚重,唇膏潦草地畫到了嘴唇以上,可見這名性服務(wù)者并不是一個天生的女性。委內(nèi)瑞拉雖然不像泰國那樣以人妖聞名,也是存在變性者的。比如2014年國際變性人選美大賽的冠軍就是來自委內(nèi)瑞拉,當(dāng)時媒體也有報道。

    問題在于,馬迪奧找變性性服務(wù)者,是“饑不擇食”還是“有意為之”?答案還是要到上一組鏡頭里找。

    出門前喝水

    開車出門前,馬迪奧獨(dú)自在廚房,用杯子接了一杯水,一邊喝一邊若有所思,鏡頭很短。第一次看到這里我有一點(diǎn)小小的疑惑。我想很多觀眾都會認(rèn)同一點(diǎn),即使電影時長達(dá)到了366分鐘,導(dǎo)演也不是一個濫用鏡頭的人。這樣一個主要人物的單人鏡頭,它的用意是什么?

    40分鐘后,影片給了答案。

    1983年12月31日,從家庭聚會上,可以說是“逃”回公寓的馬迪奧,給美拉莉打電話不通,再次從廚房接了一杯水,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最后一杯水

    放下水杯,馬迪奧打開了陽臺的門。

    喝水,就像是馬迪奧的條件反射。從導(dǎo)演的角度出發(fā),喝水是一把象征著“孤寂”的鑰匙,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扇門,這扇門對于馬迪奧來說就是——“我要去做點(diǎn)讓自己真正輕松的事情”。

    上一次他選擇遵從內(nèi)心,去找一個身為男性的性服務(wù)者;這一次他選擇從陽臺一躍而下。


    這是意大利。出于天主教的原因,意大利在西歐國家里更為保守。

    影片開始的1966年,馬迪奧拿好了私房錢換好了襯衫準(zhǔn)備出門前,撞見了爸爸媽媽的爭吵:爸爸為了拿到資金擴(kuò)大生意,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出去,媽媽憤怒不已。最終妹妹緩和了這次家庭糾紛,不過媽媽一時間還是無法原諒爸爸,氣鼓鼓地和小女兒說:“可惜國家不許離婚……”

    1972年,意大利才立法允許離婚。

    電影《意大利離婚》,就是講在無法離婚的背景下,移情別戀的貴族為了逃離圍城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對待婚姻已然如此,對待同性戀可想而知。

    從去年大火的電影《完美陌生人》里,我們可以管窺意大利對于同性戀的保守態(tài)度。故事發(fā)生在當(dāng)下,即使面對從小長大的一群好朋友,人到中年的深柜男依然要小心翼翼地守住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性向不小心被人所知后,他面對的是單位粗暴的解約、朋友恩斷義絕的質(zhì)問。

    時間倒回到上個世紀(jì),連轟轟烈烈的同性平權(quán)大背景都沒有了。

    影片里,爸爸來到尼古拉家探望小孫女。爸爸看到尼古拉依然用兩個手指敲打字機(jī),提出要幫忙。尼古拉知道了爸爸身患絕癥的秘密,沒有拒絕爸爸的好意。

    整理庭審記錄的過程中,尼古拉讀到,受審的精神科醫(yī)師懲罰性地對病人使用電擊療法,并且這個醫(yī)師認(rèn)為同性戀是一種疾病,需要特殊療法(電擊)治療。爸爸回頭認(rèn)真地問:

    這一段“同性戀不是病”的臺詞,有與沒有都不影響當(dāng)時的語境,加上了,是導(dǎo)演的善意。好像在一個平行時空里,家人可以徹底接納真實的馬迪奧??墒乾F(xiàn)實中,當(dāng)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認(rèn)為同性戀是一種精神疾病。


    馬迪奧有一套自己的善惡標(biāo)準(zhǔn)。

    他可以在考試?yán)镯斪怖蠋?,偷出遭受電擊的精神病人、以暴制暴救下?zhàn)友、和帶著小孩子圍觀兇殺現(xiàn)場的家長對罵、毆打找人頂罪有恃無恐的毒販。為了他所認(rèn)為的“正確”,馬迪奧做了許多超越世俗規(guī)則、不計自身后果的事。

    在“愛”這個問題上,他的善惡標(biāo)準(zhǔn)失靈了。即使去找妓女,和愛慕自己的女孩一夜耳鬢廝磨,他也無法欺騙自己的感情。他愛不上女人。

    被壓抑的同性戀會導(dǎo)致多種多樣的問題,其中的一類問題就是可能會帶來畸態(tài)的家庭關(guān)系。一個人無法忍受親人認(rèn)識的自己是一個不真實的自己,于是他選擇回避,刻意疏遠(yuǎn)了親情關(guān)系。

    調(diào)職回到家鄉(xiāng),馬迪奧沒有告訴家人。開車路上遇到年邁的父母在路邊蹣跚而行,他沒有停車打招呼,徑直開走。

    那么多次,馬迪奧敢賭上自己的人生去堅持做對的事,難道連和父母打個招呼的勇氣都沒有么?

    是的,就是沒有。這不是不孝順,這是一種無法和自己妥協(xié)的懦弱。

    下一次馬迪奧聽到自己父親的消息,是他的死訊。


    1984年的元旦,一家人來到馬迪奧的公寓。

    眼看著一屋子遺物,媽媽想帶點(diǎn)什么走,她用懇求的口吻說服兒女們幫忙帶一些書回去。書,是馬迪奧摯愛一生的東西。寒冷、衰老、悲痛的媽媽只能抱得住幾本書。

    出門時看到工人正在清潔馬迪奧的血跡,媽媽再次情緒崩潰,剛剛還當(dāng)寶貝一樣抱著的書被她重重扔出去。她生自己的氣。

    前一天晚上,兒子突然造訪,即使多年疏遠(yuǎn),母愛的本能還是讓她感覺到了兒子的異常。整個屋子里,她是對馬迪奧關(guān)注最多的人。

    想關(guān)心又怕打擾,除了說幾句客套話,媽媽只能敏感而小心翼翼地笑著。

    太晚了。媽媽既不知道馬迪奧的憂郁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去向何方。一個母親只能靜靜地看著兒子從世間流逝,無所適從。


    后注:

    有豆友在評論中認(rèn)為把馬迪奧的性取向歸為同性戀有過度解讀的嫌疑。我去外網(wǎng)搜索了一下影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找到了影片的宣傳資料。地址如下: http://www.public.asu.edu/~srbeatty/466/TheBestofYouth%20Pressbook.pdf

    資料中的一部分是馬迪奧的演員Alessio Boni的采訪,里面提到了他對于角色形象塑造下了許多功夫。其中有一個段落就在講馬迪奧的性別認(rèn)知,演員認(rèn)為馬迪奧有很強(qiáng)的性別認(rèn)知模糊(a strong sexual ambiguity ),“He has a strong – repressed, undisclosed - homosexuality. ”并且采訪中也提到了妓女認(rèn)為馬迪奧“奇怪”,以及馬迪奧要找異裝癖(a transvestite )性服務(wù)者的情節(jié)。

    Matteo has a strong sexual ambiguity, a problem with women, but nonetheless he still feels attracted by them. He falls a little for Giorgia (Jasmine Trinca), but is unable to understand her silent love declaration beside the jukebox. He falls a little for Mirella (Maya Sansa), but is unable to return her generosity. He has a strong-repressed, undisclosed-homosexuality. In the beginning while bringing his brother and friends to a whore, we see him already with changed features. She's going to be the first one to tell us that Matteo is "weird". And during the years, prostitutes are going to be a fixed appointment, as substitutes for the real women he doesn't want or does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last one will be a transvestite.

    補(bǔ)充翻譯一下這段英文,只把英文放在這里又沒有翻譯,確實是我懶了,也影響了很多朋友理解影片。

    Alessio Boni

    Alessio Boni這樣理解他所飾演的Matteo這一角色:

    Matteo有著一種強(qiáng)烈的性別模糊,在與女性打交道時存在障礙。盡管如此,他仍然會被女性吸引。他有一點(diǎn)喜歡Giorgia,但是卻不能理解在點(diǎn)唱機(jī)旁她那種緘默的示愛;他也有一點(diǎn)喜歡Mirella,卻無法回報她的慷慨付出。Matteo的身上有著被強(qiáng)烈壓抑的、無法示人的同性情結(jié)。
    在影片的開始,Matteo帶著自己的兄弟和友人去狎妓,人們就可以看出這個角色身上的不同尋常。這里的妓女將是影片里第一個告訴觀眾Matteo有點(diǎn)“奇怪”的人。多年以來,每當(dāng)Matteo不想,或者不知道如何和女性打交道時,跑去尋訪性工作者就成了他的固定習(xí)慣,他把這些人當(dāng)做是真正女性的“替代品”。Matteo的最后一個風(fēng)塵伴侶是一名異裝癖。

    相信Alessio Boni的這番話來源于編劇、導(dǎo)演和他自己對于角色的理解,并且他把這種理解留在了影片中角色的身上。

    好的演員對于好的角色塑造常常是在豐富的人物小傳的基礎(chǔ)上,我想表演者對于角色的解讀更貼近于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不過在文藝作品評價上,我是一個“讀者/觀眾至上主義者”,影片傳遞了什么觀點(diǎn)、傳遞了多少觀點(diǎn),讀者/觀眾的主觀感知才是重點(diǎn)。

    文藝作品不是語文考試的閱讀理解題,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答案”。馬迪奧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觀點(diǎn)更重要。

    當(dāng)時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在刷了兩三次電影之后,我個人從前面文章里面提到的情節(jié)中感覺到了一些可能性,去網(wǎng)上搜索類似的觀點(diǎn),卻發(fā)現(xiàn)中文網(wǎng)絡(luò)上類似的討論很少(其實英文網(wǎng)絡(luò)上也不多,畢竟是意大利電影,還是時長6小時的小眾文藝片),因此想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如果有其他觀眾搜索類似的內(nèi)容,他們至少可以找到點(diǎn)東西。換句話說,上面的觀點(diǎn)不是一個“定論”,而是一個“坐標(biāo)”。

     7 ) 往事值得反思— 《燦爛人生》觀后

    連日來忙著觀看早晚的美國網(wǎng)球賽,電影看得少了。下載了一部意大利2003年拍攝的電影《燦爛人生》,發(fā)現(xiàn)它竟然長達(dá)6個小時!一天看一點(diǎn),拖了近一周才看完了它。

    是部好電影! 在豆瓣上評分達(dá)到9.4,有54,883人評價;IMDB評分也高達(dá)8.5,21,341人次投票。兩個網(wǎng)站的TOP250 排名中都沒有算上它,估計是因為其超長的形態(tài)。當(dāng)年它參加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一種關(guān)注”欄目,是分為上、下兩部放映,每部3小時,后獲該項目大獎;隨后在影院公映,但主要還是在電視上以4集的mini系列劇形式公映,每集1.5小時。

    影評人“褻瀆電影”的評語概括了影片內(nèi)容:“6個小時,1個家庭,44年的時間跨度,一晚上看完一群人的一生,太完美了!★★★★★”(2012-10-27)

    我對對此片感興趣,是因為它寫的是和我同齡一代人的人生,即上世紀(jì)40、50年代出生的一代。影片從上世紀(jì)60年代寫到本世紀(jì)初,主角們開始時還都是些未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相似于我們國家“文革”前的“老三屆”(它一般指當(dāng)時尚未畢業(yè)的66、67、68屆初、高中學(xué)生,其實也應(yīng)該包括當(dāng)時還沒完成學(xué)業(yè)的各屆在校大學(xué)生,他們也一樣地卷入了失學(xué)、革命、下鄉(xiāng)的歷史浪潮之中)。電影中展現(xiàn)了60-70年代席卷世界、歐洲的“紅色風(fēng)暴”。以馬特奧和尼古拉兩兄弟為首的一家人,在漫長的40年中,經(jīng)歷了意大利戰(zhàn)后最混亂的時期,大洪水,紅色學(xué)潮,工人暴動,足球世界杯小組被淘汰到奪冠,黑手黨橫行,菲亞特工廠大裁員,紅色旅恐怖組織的興起,等等歷史事件,兄弟姐妹、父母、愛人、孩子的命運(yùn)都被糾纏了進(jìn)去。編導(dǎo)以青春時期對理想、革命、愛情的選擇為主題,運(yùn)用“性格決定命運(yùn)”的法則,展現(xiàn)了一幅耐人回味與共鳴的社會人生畫卷。

    影片拍攝于本世紀(jì)初,還是使用的膠片拍攝(查IMDB上,底片用的是Super16mm,拷貝用的35mm膠片),制作精良;遵循了電視電影“小屏幕”的要求,特寫、近景多,人物肖像拍得特別成功。當(dāng)然,幾個意大利演員的出色外部資質(zhì)及表演也極為添彩。

    我之所以沒有打滿分,是感覺用了如此巨大的篇幅,編導(dǎo)的立意還是狹小了一些,對涉及到的社會思想和政治問題的涉入過于淺薄,影響了作品的“歷史史詩”分量。

    不過,我還是向沒看過的人推薦該片;特別是我們這些出生于40、50年代的人們應(yīng)該去觀看它。在我們已經(jīng)進(jìn)入耄耋之年時去回憶往事,你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不如煙”,而是厚重又豐富,非常值得去回首與反思!

     短評

    6個多小時,長得不像話,讓人想寫詩,不寫白不寫:美國往事意難平,步履不停愛且行。美好何需添感嘆,燦爛寂滅總關(guān)情。體制自由各孤影,他朝黃梁幡然醒。一生幾屆世界杯,人間正道是悲憫。

    9分鐘前
    • 狄飛驚
    • 推薦

    昨晚,獨(dú)自三瓶燕京啤酒之后,是一部六個小時的電影,意大利的《燦爛人生》。第二遍看它,感觸愈深。電影是關(guān)于兩兄弟和身邊一些人的事,四張碟,六個小時,故事從1966年進(jìn)行到2002年,應(yīng)該可以說算是意大利的近代史了。關(guān)于歷史兩字,實在不怎么喜歡,以前接觸的無非是課本上堂而皇之的一些玩意兒:某個年月某個人某件事,缺乏細(xì)節(jié)的幽默與驚喜,看了如同嚼蠟,無趣之至。關(guān)于細(xì)節(jié)的印象,建立在一次影視賞析課,那是看了《天使艾米莉》之后,老師布置了一個當(dāng)堂的作業(yè):每人寫十個細(xì)節(jié)。實在分不清像艾米莉迷戀把

    11分鐘前
    • 國王死在栗樹下
    • 力薦

    雖然有點(diǎn)長,但絕對是每一個人值得一看的好電影。從一個家庭(具體兩兄弟的家庭)的成長,大到囊括意大利的歷史變遷,小到每一個個人的領(lǐng)悟,轉(zhuǎn)折,和生老病死??吹梦覝I流滿面,而且極度想家,也想擁有一個家庭。Everything that exists is beautiful?。。∫苍S青春以后就不再相信感嘆號了,但是世界依然美好。

    14分鐘前
    • 思陽
    • 力薦

    "「眼前一切都很美麗」,還有三個感嘆號,你現(xiàn)在仍然認(rèn)同嗎?" "我不認(rèn)同那三個感嘆號.."

    18分鐘前
    • 段落
    • 力薦

    人生如夢,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幾度哽咽。黯然銷魂,唯別而已。燦爛人生,生生長流。

    20分鐘前
    • 蘆哲峰
    • 推薦

    動蕩年代年輕人的青春理想和生活。是很難得的,每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立場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卻依然異常飽滿的故事。明明不可解的矛盾最后被友情和親情的溫情脈脈遮蓋,可我還是接受溫情牌。故事比立場有力,人物比態(tài)度有力,忘不了Matteo那在漫天煙火背景下的縱身一躍。

    22分鐘前
    • 有必要
    • 力薦

    我電影名單里永遠(yuǎn)的第一名。影片里充滿了哭泣,但不是為賺取你的淚水。影片里充滿了悲傷,但不是為賺取你的悲傷。影片里充滿了堅強(qiáng),但不是為說教你堅強(qiáng)。你是馬迪奧,你也是尼古拉。

    23分鐘前
    • 凡町
    • 力薦

    從耐心上來講。。我是不推薦的

    25分鐘前
    • Touma
    • 推薦

    平民史詩也可以如此回腸蕩氣。366分鐘里濃縮了40年的時光流轉(zhuǎn),用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徐徐描繪意大利戰(zhàn)后人事變遷。對積重難返的社會,導(dǎo)演顯然是如第一男主一樣的溫和改良派,并把人情置于理念之上,這點(diǎn)相信也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劇情演進(jìn)的前后呼應(yīng),結(jié)尾的輪回與傳承,精妙絕倫。

    30分鐘前
    • Pearciac
    • 力薦

    OMG!本來只是為了練習(xí)意大利語聽力,但是從BGM,美術(shù)設(shè)計,情節(jié)節(jié)奏,人物呈現(xiàn),還有借由一個家庭還魂的歷史那個水乳交融。那些我曾經(jīng)去過的城市,讀過的故事都有了新的面孔……下次去意大利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吧。能handle這種超長片而不叫觀眾走神不讓敘事或人物跳針的,都是大才啊~~~

    35分鐘前
    • 小斑
    • 力薦

    他讓激進(jìn)的朱莉婭彈得一手好鋼琴,讓暴躁的馬蒂奧成為一個書迷,讓美瑞娜在失去馬蒂奧之后得到兒子,讓尼古拉在女兒離開后重新得到愛情。他端詳、雕刻、安撫每一個輾轉(zhuǎn)反側(cè)的靈魂,讓你覺得世界可以變得更好,正在變得更好,還會變得更好。

    38分鐘前
    • 青陌
    • 力薦

    6個小時,酣暢淋漓,波瀾壯闊,又見微知著,充滿人性光輝(完美承接了貝托魯奇的<一九零零>);我堅信每個人都會從這部人文史詩電影里看到自己靈魂的投影,去尋找生活的真相、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本質(zhì)!——真的無比燦爛,無比輝煌?。?/ 追加:近十年來已反復(fù)重看了五六遍,這是在絕望中讓我重拾信仰的圣經(jīng)!

    43分鐘前
    • GIVIND
    • 力薦

    對于我這種極其沒有耐心的人來說這就是一部罪大惡極的爛片=。 =

    48分鐘前
    • 周一一
    • 較差

    我愿肝腦涂地地深情推薦這部電影。所謂“人生中不能錯過的六個小時”,我看,可遠(yuǎn)不止六個小時,因為,看完一遍還會想看第二第三第四遍。我記憶中的意大利,我所不知道的意大利,真實溫暖或熾烈燦爛的感情。漫溢于所有的畫面。

    50分鐘前
    • 舞!舞!舞!
    • 力薦

    6個小時,1個家庭,44年的世界跨度,一晚上看完一群人的一生,太完美了!★★★★★

    55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力薦

    三星到四星到五星躁動中的平靜最后勝出

    56分鐘前
    • Caesura
    • 力薦

    六個小時真有閱盡人生之感,雖然這種人生仍不免理想化,過于美好總叫我恐懼;自由的代價是死亡,可是為了追求生命中最微小的幸福和最飄渺的美,即使死亡也不足惜;要有多大勇氣重溫歷史重溫回憶;蒼老的愛情多么美麗,為了等到那一刻,漫漫長夜,我愿意等。

    59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我們應(yīng)該以怎樣的方式來愛這個世界?是馬提奧那樣寧為玉碎,朱莉葉那樣飛蛾撲火,還是像尼古拉那樣柔情似水?追尋自由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到底怎樣才能用愛換取愛?這些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從來也得不到回答,多少人的一生就這樣枉惘而過。數(shù)度落淚,想給六星。

    60分鐘前
    • 亞比煞
    • 力薦

    你有沒有試過,看完一遍,立馬跳到影片前10分鐘看幾分鐘,恍如隔世?!铩铩铩铩?/p>

    1小時前
    • 坍塌
    • 力薦

    愿每一個骨子里住著馬迪奧的人,都像尼古拉一樣溫柔的活著。

    1小時前
    • 歆曼
    • 力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