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海外劇 土耳其Turkey 2016
主演:Hande Er?el Burak Deniz Sultan K?ro?lu K?l?? G?zde Kocao?lu Evren Duyal Betül ?obano?lu ?zcan Tekdemir Hazal Eylül ?elik Canan ürekil ?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不能說毫無美感,也不想用“狗血”“糟?!钡仍~一棒子打死,但確實不能懷著第一季的情懷去期待——它,不配!于是,當我以割裂的眼光、娛樂的心情,極為理智地看完前四集講述的《渣男棄愛逐夢演藝圈》后,我暫且把它歸到“下飯劇”之類。
誰想,第五集讓我從中間回憶向開始哭到了結尾,沒止住眼淚又倒回去看了一遍。仿佛第一季的德歐從沒有離開,最后在沙灘上擁抱的還是最初的少年。給朋友發(fā):“我真的好感動好感動啊……但不同于第一季被震撼的感動,而是俗氣的感動。”怎么會這樣?
導演確實不珍愛這些角色,確實把第一季的純凈美麗統(tǒng)統(tǒng)糟蹋了打碎了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確實“破碎”本身的手法也不怎么樣、了無章法與美感…但是,現(xiàn)實里就是有這么多糟心、背叛、兜兜轉轉和委曲求全。而第五集硬是在殘缺不堪的現(xiàn)實里湊了個圓滿的結局,雖然相當分裂,但觀劇真實的反映讓我無法自欺——我確實希望他們能這么走下去的啊。又或許正是因為面對的結局足夠海市蜃樓,我這份虛妄的寄托、無理的共情,也就成立了。
(看完很久了不知怎么評,終于選擇在這個考完試頭痛的夜晚打開了詞條,想借生理疲勞盡可能留下些無所顧忌僅憑直覺的話。)
EP1:(5月28日)
心心念念,時間終于走到日歷上標記的位置。
看完有點失落,相較于第一季的靈氣逼人,第二季稍顯笨重。鏡頭語言生硬,人物割裂,伏筆又沉不住氣。透著人為干預感,少了自然流淌的輕盈和韻味。
劇情直白粗糙,事件走向剛露個頭,就立馬能猜中后面。比如演到德騎電瓶車去學校遲到,就猜到現(xiàn)在的同居不可行。所以后面再鋪墊德一次次的調早鬧鐘,一次次的在路上耽擱時,我的注意力便從劇情中溜走,開始走神。當歐因為心疼德,主動提出讓德搬回宿舍住時,我的內心:呵,果然。一種毫無驚喜的印證,透著麻木和不耐煩。
伏筆沉不住氣,降低了沖擊力。前面剛講“暗適應”,緊跟著就發(fā)糖:在劇場的黑暗中,德跟歐甜蜜互動。接著又扎刀:孤單失落的歐再次閉眼,德未出現(xiàn),新的男性角色走進視野。伏筆埋的太短,太淺,劇情推進和情感堆積不夠,大大降低了觀眾的驚喜感,也就沒了“哇,好妙,原來在這里等著我”,這種智識上的爽感。
人物性格有割裂感,德突然就行了,歐突然就變成木頭了。德的外放和主動很突兀,他是個謹慎又有秩序感的人,突然地親親抱抱舉高高,讓人很不適應。而歐,妖精一樣發(fā)散魅力的人物,突然就枯萎了,整日傷春悲秋嚶嚶嚶。因為鄉(xiāng)愁,和來到陌生城市的不適,讓妖精變成小哭包,網紅有了社交問題?在我看來,更像為了激發(fā)矛盾,強行改變人物特性。
當然,還有客觀原因。曖昧期是一段關系的高光時刻,確認關系后的磨合最枯燥?;▓@里的玫瑰美得勾魂,某君惦念許久,終有一天,有幸剪下插入瓶中,接下來便是心如止水,只道尋常。
也有巧妙的地方,比如德忙著劇團的事,沒空陪伴歐。這段時間,他衣服的顏色基本都是黑的,象征他男友身份的缺失。又比如對德母親角色的處理,本以為她會是全劇最大的阻礙,結果卻是她對兒子情感狀況早已察覺并選擇包容,出人意料,又讓人動容。
會繼續(xù)看,但不會抓耳撓腮。
水土不服的椰子,遠離海邊和潮濕悶熱的夜,粉紅泡泡消散了。
………………………………………………………
EP2:(6月4日)
濃墨重彩,空間壓抑,像夏夜密不透風的濃妝。
劇情零碎分散,情緒來不及堆積和醞釀。東邊飄來一團烏云,西邊降了一場雨,南邊又露出一縷天光。我是該看云、雨、天光,還是變化?
………………………………………………………
EP3:(6月11日)(四星改為三星)
“賓客滿座,這杯梅子酒,見證了愛情的開始和結束?!?/p>
德把感情問題,寫在只有學長能看的筆記本上,明晃晃:快來鉆空子,寂寞空虛冷。
參演學長的戲,更像是為德辦的一場測試,結果令人唏噓。經不住誘惑,像偷吃了伊甸園的禁果。又是約定,這次換作與旁人,好像也能真情實意。
第一部:你落在后面,我愿拉著你一起前行。
第二部:你落在后面,我嫌棄又沉默,偷偷看向旁人。
第二部最大的作用,是把第一部的美好硬生生摧毀了:原來王子和公主的結局,并不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往后的日子伴隨著痛苦、不確定、以及無數(shù)次精神游離。
神神叨叨,心性易變,不叫深刻。要看深刻,要看人性,我何不去看紀錄片,或直接在現(xiàn)實里結結實實摔上幾跤。生活的本真已夠深刻,我無須再從愛情文藝片中習得。我看它,是想從瑣碎生活中短暫逃離,體會稀有的悸動、美好、光和希望。
模模糊糊的色調,模模糊糊的角色,不論從視覺還是心理,都是昏昏欲睡,霧蒙蒙似噩夢一場。
……………………………………………………
EP4:(6月18日)(三星改為二星)
德,請脫下你的紅色月亮背心。
它是屬于普吉島上的率真少年,不是你這個縮著脖子,弓著背,眼神迷迷瞪瞪,整整夢游了四集的搖擺男。
“戲一拍完,就跟學長撇清關系?!蹦銖哪膬簩W的渣男語錄?歐兒生氣離開,你不去追,站在樓梯口干嚎?這次又是穿著扶?;ㄒr衫去道歉,這是求和專用戰(zhàn)袍?
這么容易因戲移情,勸你盡早放棄做演員,省的誤人誤己。
接吻戲上集放一遍,這集又放一遍,導演是擔心我們死的不夠徹底,再補一刀?
跟第一部有關的東西:碰腿、月亮背心、扶?;ㄒr衫,全化作一把把尖刀,刺向觀眾心頭。把這些美好意向惡心化,摧毀第一部構建的世界觀,到底是為了什么。劇的口碑,收視率,演員,導演,金主爸爸,制作團隊,到底哪一方能獲利?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我實在想不通為什么。
第二季不如不拍,連累第一季像個悲劇。從沒來過曼谷該有多好。但愿普吉島的海灘,椰子,扶?;?,能成為夢游人的燈塔。
……………………………………………………
EP5: (6月25日)(完結)
隨著海灘上德和歐兒背影的遠去,第二季落幕。
閉上眼睛,想第二季到底講了些什么,一片混沌。像打翻了的顏料桶,在滿地狼藉下,由著性子胡亂涂抹,導演自以為梵高再世。配上看似現(xiàn)實,實則毫無邏輯的臺詞,讓第一季里哭出鼻涕泡的德,在第二季的多場情感戲里,竟像個游離場外的觀眾,眼淚都擠不出兩滴。
至今聽到第一季的歌曲,情緒仍會翻涌,無數(shù)的場景在腦海里閃現(xiàn)。是椰子,是扶桑花,是月亮背心,是夜晚的沙灘吊床,是樓梯下的緊緊相擁,是海底寂靜無聲的吻,是“別把我的時間給別人”,是“可以”,是“萬里迢迢江水未曾把我阻攔”。
普吉島的夏天,帶給我的美好感受,照進了生活。手機里有了戰(zhàn)歌,相冊里存著無數(shù)的劇照,梳妝臺新添椰子味香水,書桌上擺著關于bkpp的臺歷,三月十一日的位置,用彩筆細細標注。
而第二季播完,只剩下厭惡。對導演,對故事,對角色,對色調和畫面,甚至是對曼谷。
導演太貪心:日本航線,韓食店,中國元素。
又太傲慢:依托第一季的東風,內心卻瞧不起小情小愛。
還特別愚蠢:想玩高深,大講現(xiàn)實。結果整個劇播完,也沒講出個子丑寅卯。薅了一地雞毛,導演拍拍屁股走人了。
想把亞洲幾個國家的觀眾討好個遍,卻又不肯實打實花力氣,只浮皮潦草糊弄一番。導演實乃糊弄學高手,花架子第一名。再延伸到劇,那就是不愿沉下心認真研究,全程帶著愚蠢的傲慢,想當然地拍了個皮毛,皮下全無半點骨肉和血脈。整個故事懸浮于海上,泛著眩暈的色調,脆弱地經不起任何一個小小的浪頭。演員不入戲,觀眾更不能共情。
第一季結束:我相信德和歐兒,定能沖破重重阻攔,堅定在一起。
第二季結束:我相信德,定會繼續(xù)出軌。
第一季://movie.douban.com/review/12973387/?dt_dapp=1【已完結】
第一集:
1.這里第一季中有埋伏筆,可能德會考慮復讀,但是看這里的學校名字,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二志愿
2.一家人擁抱的鏡頭也是從三人的近景到遠景的,配樂不知道大家聽出來了沒有,是第一季里面,他倆和好的一起騎摩托那一段音樂,不過這一段音樂就換了節(jié)奏,比較舒緩,第一季一直害怕被媽媽知道,怕他不接受,這里用這個曲子也是暗示一家人從心底里接受和好
3.媽媽好像一直比較的迷信,比如第一季里面的邁左腳,這里把符文放在枕頭底下辟邪,然后兩個人在海洋館的鏡頭,如夢如幻,一邊告訴大家媽媽接受了,另一邊兩個人站的地方又是一個佛像被沉入水底。還記得第一季的時候拍了很多寺廟的鏡頭,這個鏡頭就很有深意,而在印度把佛像放進水里有祈求風調雨順的意思,(佛教本身就是印度傳入國內的)而且周公解夢中提到,夢見佛像在水里有誤會化解重歸于好的意思,不得不說導演真的很會
4.這一段親吻兩個人的眼波流轉,氣氛升溫開始,原先的路人嘈雜的背景聲一下子戛然而止,兩個人的眼里只有對方再也聽不見任何聲音,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兩個人從屏住呼吸的試探靠近,到動情擁吻,慢慢的背景音樂才一點點起來,一段非常優(yōu)美舒緩的和弦,有點像第一季的時候兩個人摸胸那一段一樣(這段純音樂在國內音樂app沒有上線,可以去Naodao Bangkok官方賬號聽)然后劇情開頭的時候就買套的問題側面寫了他倆已經do了不止一次了,但是鏡頭卻只著重拍了這個親吻鏡頭,還記得他倆的初吻也是在海洋里的,這里就不在水里了,是暗示兩個人的情侶關系目前已經在臺面上,被接受了
5.這里兩個人在街道談起雙方在演藝事業(yè)的心愿,準確提到了是我們一起走到那一天,這里我覺得應該不只是說的德和歐兒的心愿,更是bkpp他倆的心愿
6.追劇的時候看到黑暗中的玫瑰花這一段我就猜到了,德肯定會用這個伎倆來撩歐兒的,果不其然后面確實是,德看到玫瑰花這段有一段節(jié)奏慢慢向上的鋼琴聲,后面歐兒看到臺上的德的時候卻用了另一段音樂,就是他倆在海洋館親吻那個bgm,后面導演應該會在每一次他倆感情升溫的時候都會放這段浪漫的曲子,浪漫輕快的和弦來表達兩個人心貼心的狀態(tài)
7.他倆的吵架的伏筆已經埋好了,歐兒本身是一個內心比較纖細敏感需要陪伴的人,在新的環(huán)境里,交朋友這一塊歐兒屬于慢熱的類型,但是他主動邀請女同學吃飯,還打給以前的好友,還有主動的打招呼,努力積極融入社交圈,又給媽媽打電話,但是還是想家,需要陪伴,德在追求自己事業(yè)的同時如果忽視了這一段,后面肯定會有吵架的
8.這個Q一定是個彎的,他是主動介紹自己把歐兒拉入自己的朋友圈的,歐兒哭的時候,也是他第一個安慰,然后給歐兒弄冰沙,偷看歐兒,還非常心機的把涂了指甲油的手放在了歐兒的腿上
8.這里雙方的新朋友登場對歐兒的名字發(fā)表了看法,但是這里德朋友提到歐兒的名字怪怪的,德沒有出面解釋,歐兒就很尷尬的撇嘴,然后德就直接轉移話題給歐兒介紹學長學姐們了
9.這里可能大家沒有看懂,這是歐兒第二次在黑暗中睜開眼睛,看場景應該是他一直在等德,有椅子有舞臺,然后那束花就被帶到了派對上
10.這里說第三次睜開眼睛,是在派對上,但是伏筆已經出來了他睜開眼睛之后迎面走來了一個人就是Q,(情敵來了,德自求多福吧)這里兩段睜開眼導演把他放在一起講,就是要刻畫歐兒寂寞失落的心情,兩次失落疊加之后的效果是雙倍的,這種缺少陪伴然后又有人趁虛而入,兩個人后面肯定是要吵一架的
【第二集】
1.這里開頭特地寫了德在學習表演時候的喜歡,熱愛,反襯后面的歐兒的不自在不愉快
2.這里歐兒總是去Q家里,拒絕飲酒這里其實還說不上有多不愉快,但是后面他們提到說是明星隨便就幾十萬輕輕松松,劇情有提到金學姐多次面試都不過,然后加上這是德自己喜歡的熱愛的事業(yè),被人嗤之以鼻他是直接剛回去了,但是這里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德跟這群人是沒辦法共處的,三觀不同,伏筆
3.紋身算是兩個人爭吵的第一部曲,雖然最后德當場表示接受,但是實際上他是很擔心歐兒可能學壞了,后面肯定還有爭執(zhí)
4.這一段表演練習,刻意單獨拿出來,是為了后面的導演的挑刺和兩個人做伏筆的,后面老師對于這段表演的點評也是跟前面德的如魚得水相互反襯,他倆在表演里獲得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歐兒是不自在的
5.這里歐兒的眼神其實有點身在心不在,他其實對于表演沒有太多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看德的表演,他更多的是以一個陪伴者的身份,對比后面他在廣告課上的竊喜,狀態(tài)差很多
6.這里就是我前面說的,伏筆閉環(huán)
7.這又是伏筆,這里是埋下了一個種子,后面跟德的爭吵中會再說
8.選擇在浴室拍這段,其實這是一次相互坦白心事的過程,是沒有遮掩需要剖白的一段戲,從歐兒大大方方的說出自己因為女氣被拒絕,想換專業(yè),這個都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是歐兒自我的一種赤羅展露
9.吵架干嘛非要cue第三個人呢?這里又繼續(xù)伏筆了,金姐躺槍(吵架錯誤示范,請廣大直男朋友千萬不要學)
10.這段的音樂原本是循環(huán)沒有起伏的,是從歐兒坦白自己已經去旁聽開始戛然而止,德是驚訝沒有跟自己商量擅自決定,沒有告訴自己
11.這里這個語氣就是非常瞧不起那幫人,也覺得那幫人把歐兒帶壞了,前面就埋下的伏筆,這里閉環(huán)了
12.這里德提出自己的質問,就是覺得歐兒擅自決定沒有告訴自己,歐兒問出以后又道歉兩個人又稀里糊涂的,德說大不了再回來他是就覺得歐兒又三分鐘熱度,根本沒覺得他會好好學,只是因為跟著那幫人學而已,但是他還是妥協(xié)了,第二次吵架告一段落,其實他倆之間的問題根本沒有攤開來,兩次矛盾都沒有徹底爆發(fā),后面肯定是要有一次真正爆發(fā)才能解決的
13.這里回應第一集德兩個人許愿的伏筆,歐兒卻中途退出了,德心里的氣球是越來越大了
14.這里把德生氣的點列出來了,面試被拒,發(fā)消息給歐兒還不理,說是學習廣告實際上在玩兒,遲到,加上這段時間的妥協(xié),累計起來的氣球突然就被拓普這句話戳破了
15.這里德講話真的超難聽的,真的一點面子都不給留的,說完這段是我也忍不了
16.這里德音樂也是從歐兒說完就戛然而止的,但是這就是回應之前的伏筆,看到德抱了金姐,又吵架的時候拿金姐做對比,歐兒確實是吃醋的,順嘴就說出來了
17.其實這里德也是吃醋才說這些話的,因為歐兒三分鐘熱度習慣了,他以為歐兒喜歡自己也是三分鐘熱度,認識了新朋友對自己的注意力就少了,改變了很多,他直接說不喜歡跟那群人鬼混,其實從這個層面來說兩個人對于另一半忽視冷落自己有不同的反應,歐兒選擇自我消化,給自己找新的朋友認識新的人接觸新鮮事物轉移注意力,德就不同,他是直接把矛盾點丟給歐兒的,體現(xiàn)了他的幼稚和占有欲
18.這里兩個人話趕話吵架的時候,背景音樂有越來越重的鋼琴聲,到三個敲擊的音,調越來越高,體現(xiàn)的是人物心理的心跳越來越重,用這樣越來越高的三個音提現(xiàn)歐兒的問題之后期待回答和害怕回答的兩個心理
19.特意拍了德跟柴的對話,和這個領帶。后面應該會有兩個人畢業(yè)的閉環(huán),這里應該是個伏筆
20.關于金姐去做空姐的原因其實在前面已經有提到了,現(xiàn)實跟理想就是有差距的
20.這里問金姐什么時候做的決定,其實在前面浴缸的時候,德也問過歐兒什么時候決定是去廣告的,德同時回憶了兩個人,就是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被拋棄背叛的,他要一個人孤獨的走這條路
21.這里柴打過電話,聯(lián)系不上,但是前面柴跟歐兒已經留了聯(lián)系方式互粉了,所以這里是柴通知歐兒的
22.這是德第一次正面的道歉,沒有別扭了,之前第一季的時候他倆每次吵架,德想和好的時候都是問要不要補課,說明德也是在成長的
23.其實德在某些方面真的還挺孩子氣的,他即使是懂得道理,他還是要鬧一場,他就是覺得自己是被拋下的那個
24.德的內心世界比歐兒還要敏感,他對于這份感情的看重比他自己以為的還要深的多
25.這里為什么是兩個人都要發(fā)誓對另一半的愛從始至終都沒有變,一如從前,歐兒就淚崩流淚了呢?還記得前面他倆吵架的原因嗎?德說歐兒變了很多,是歐兒問是不是自己變了就不喜歡自己了?德回答的是可能吧,所以對于歐兒來說,他也很害怕德不再喜歡自己,兩個人對于愛不會改變做出了承諾誓言
26.還記得第一集他倆第一次提到關于愛不愛的話題,經過第二集吵架,他們相互承諾會永遠愛,但是新的預告卻丟出一個問題【愛真的不會變嗎?】感覺是個伏筆,最后兩個人在月亮下和好擁抱這段音樂也很美,但是沒找到是個什么曲子
(持續(xù)更新??)
看回應可以直接下拉到最后一段,看到那么多人夸第二季現(xiàn)實我真的反感??本文初版寫于2021.05.29,可能語氣會越來越激烈,請見諒
第一集播出后…………………
來到曼谷,這兩個人就是bkpp,而不是德和歐兒了,放在劇中這是很影響劇情的事。(看了第三集緊急更正??這qio實只是架在兩人身上的狗血人設而已)
目前的劇情中,幾乎看不出這兩個人是從普吉島走出來的少年,他們沒有從那里帶出什么東西,也沒把什么東西留在那里。(當然除了口頭提到了想念)
可能一大部分是因為新導演對舊角色的理解不深入……
德和歐兒的關系表達也不像普吉少年的戀愛一樣延續(xù),德只在歐兒面前發(fā)憨但在外人面前臭屁+蜜汁自信的,在學習上是認真且堅定的,這些不在了,歐兒那些勾起人欲望的小心機,也沒了,留下的就是一種表面的甜和傷感,我覺得這些是成長中保留下來的他們兩的特點。
(還有個不舒服的觀感:他們看起來是情侶,但不像是一同成長起來的少年,他們兩個的默契應該是你說上句我知道下句,而不是把話說直白)
還有其他舊人物
德對于華哥是有些許愧疚感但又有感謝的(因為他嫉妒他哥的能力,但華哥又常常幫助他),但目前劇情華哥的作用就是“家里有我這個人”
媽媽對于德是一定壓力的(因為對于德的過高期望讓德覺得自己不努力讀書做的更好,且媽媽的觀念又是中式守舊的),但卻用“兒子你過的幸福就好了”這樣來膚淺的化解兩人存在的矛盾
他們的日常細節(jié)中普吉島并不是成為過去,而是普吉島并不存在,他們是從曼谷成長起來的人。他們的房間的布置細節(jié)中也沒有看到普吉島的元素,他們的物品中沒有普吉島的東西。試問你從家鄉(xiāng)出來真的不會帶些什么東西嗎?
我覺得這真的是個新的故事……
——2021.06.05看完第二集后更新——
第二集開頭找回了一些原來的感覺,
可能第一集在趕時間去介紹新的人物,擠出時間解決上一部的伏筆,讓新導演很慌亂,節(jié)奏崩塌。在第二集時終于找回了一點他自己的節(jié)奏,德和歐兒同屏的比例也多了很多,當我以為快要能接受的時候……
看到德跟學姐抱在一起的時候又不對勁了,回想起丹和德的關系,即使德追求著丹的時候,也從來沒有主動跟丹有親密的肢體互動,甚至丹主動的時候德還在逃避。德跟學姐的故事線是“夢想的影子”,但是拍的實在是曖昧感十足
當看到歐兒就因為別人覺得他不夠man想轉系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歐兒曾經說的他到底有多努力才當上的表演社長。
這怎么兩人越長越回去了?
說一個我深扒第一季下來的結果是:即使歐兒看起來嬌弱,但他比德更堅定且成熟。
他早就知道自己在柏石與德之間更愛的是誰,他知道德吃醋鬧別扭并主動讓德敞開心扉。(處男事件,還有兩人在船上的“不要把我的時間分給其他人”,是歐兒主動去讓德開口)
他在丟下紅內衣的時候自己完成了身份認同(而德需要華哥與丹幫助下才完成)
歐兒最后是靠自己考上的大學,德卻因為情緒落榜。
而打敗歐兒的只有一個:【我不確定你喜歡我】
所以他有兩次崩潰,
一是在地毯上德摸到歐兒胸部的時候瞬間冷靜下來不想再觸碰。
二是在兩人海底下輕吻過后,依舊不承認兩人的關系是愛情。
第二部雖說是以歐兒的視角,實則在弱化歐兒在兩人中的定位。
德在口頭上,行動上都完全表達出“我喜歡你”的意思,為什么歐兒依舊缺乏安全感,脆弱且容易被動搖?
歐兒就像個嬌弱的女人好不容易找到丈夫當依靠一樣,什么都在征求德的意見,什么都先為德著想,做個決定還得祈求,時刻都在道歉,失去你我就活不了,在德學長餐桌上的談話看起來就像德就像在談論自己的賤內。我甚至有一種物化女性的作品嫁接到同性作品上的恍惚感
德也像得了狂躁癥一樣,不爽歐兒的圈子就直接吵,不爽學姐暫時放下夢想就發(fā)脾氣,解釋了又不聽,你第一集不是那么尊重學長學姐,現(xiàn)在在他們面前發(fā)脾氣臉咋能那么大呢,真的像直男癌上身一樣。
【2是1+1=2,而不是單獨的2】
再次回答對人物性格的割裂的問題,在新環(huán)境下人物肯定會有所改變,但需要事件的支撐,為什么從那樣轉變成這樣。性情大變不是換個背景就變了,不建立在第一季的基礎上真的很難有說服力。
不過導演的故事內核還是抓準了的,就是在不同時間空間下當情侶頻率不同步時的矛盾。
但是第二季的仿佛在趕進度一樣,據(jù)說是要創(chuàng)作一個陪伴成功的故事,所以時間跨度太大了。(用字幕表現(xiàn)時間流逝真的是連學生都看不上的手法)
真的覺得第二部應該be,用一整部時間詳細探尋相愛的人是怎么分開的(雖然這樣可能就沒第三季了哈哈)
第三部講破碎后的重聚,最終走向成功,兩人各自走過荊棘,卻再難遇見如此契合的人,被社會考驗過的人,就會覺得情感上的小事不過爾爾。
Coming of age 也可以完美的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真正內心,接受自己愛的人是男孩,接受自己的身體無法改變,從迷茫的,脆弱的成長為堅定的自信的
第二部:接受對方,接受對方與自己的習慣,喜好,圈子,家庭,身體的不同,接受為了對方而調整自己,接受即使你們相愛某些地方依舊難以改變
第三部:接受社會現(xiàn)實,接受你們兩人的愛情并不能改變這個社會,接受來自外界對你具有審判性的目光甚至肉體上的傷害,接受來自來自法律,醫(yī)學上的歧視,(最后希望的結果是)你們兩個人依舊能發(fā)光,能給別人帶來力量,推動整個群體在社會的發(fā)展。
雖然我依舊會看完,但對以愛二的影評就到此了,看了第二集覺得之后應該也沒有什么變化,但我肯定了一個事情就是他們也不是bkpp了,是架在他們之上的狗血人設。不過不影響我依舊喜歡bkpp,依舊為bkpp的共同成長熱淚盈眶。
此篇評價僅從人物及部分劇情設置方面分析的。如果有人想看從物品和動作細節(jié)分析的(目前僅限第一季)可能會新開個貼分析吧。
有人私信我問是怎么拉片的,Adobe Prelude,是比PR更輕量化的,標注(我最常用),選段,粗剪的軟件,適合混剪篩素材,逐幀拉片,和協(xié)作創(chuàng)作繁雜的影視項目
————2021.06.11看完第三集后更新—————
純吐槽,不想看可以直接往下拉,說了不更了我就是忍不住————————————
第三集,我哈哈哈哈都氣笑了,純吐槽,我已經點了炸雞(剛拿到還是脆的不用微波爐加熱)邊吃邊看了
Pmeen應該20年內拿不到導演位了
建議改名成《丈夫對我家庭冷暴力的那四年》
如我所說,依舊延續(xù)著家有賤妻的設定。
看歐兒想要看日志被拒絕這段真的,我怕德脫口而出“你想看我隱私,難道你在懷疑我嗎?”
德對學長說“我想讓你夢想成真”的時候,我心想德的設定可能是夢想奴嗎,誰的夢想是演員就對誰有好感
事兒媽男友,老雙標,鳳凰男,pmeen對他親手塑造的這些點還挺堅持的。表現(xiàn)出來就是躁郁癥,選擇塑造這樣的角色的導演和編劇真的建議看看心理醫(yī)生
??!
現(xiàn)在說到重點??導演最激怒大家的原因是,把那些只屬于德和歐兒的小心思用在了其他地方。(影視作品中這樣做通常表現(xiàn)對以往關系的漠視與復仇)
1.
歐兒的那對基友碰腿特寫,德跟學長的碰腿
2.
I promised you the moon 作為第二部劇名,以及劇中劇的本居然是跟別人演還是bg???有???兩位主演們不配?再次覺得改名成《丈夫對我家庭冷暴力的那四年》真的很適合好嗎
3.穿過寺廟禁閉的大門
4.單純的,生理性的doi也具有了功利性(還有這段能不能拍的有點美感,整體看起來跟G.V比只差沒有露點了,pmeen借鑒作品的時候不要覺得doi就是G.V那樣好嗎【樓主男生,鈣片吃的還行】)
5.穿著“月亮”的背心跟學長排練親密的動作,他的眼神像是想要真正進入學長的內心世界一樣,并主動說出“我能親你嗎”
最后激吻的動作我能確信導演對男同情感表達的理解僅停留在G.V水準,只能隨意揮霍著肉體。但凡看過幾部經典同性片也不至于這樣《春光乍泄》《戰(zhàn)場上的快樂圣誕》《call me by your name》這幾部沒有看過,你總要把《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第一季》看完吧,???????
……………………………
看了第三集的penguins 奉勸各位去微博b站看考古糖洗眼睛。依舊能確信bkpp是真實相愛的兩個人,就當?shù)诙臼欠劢z做的的AI換臉。
…………
按照導演畫的劇情曲線4.5集是個深V,別想了就是he,預測一下劇情線,從歐兒發(fā)現(xiàn)德跟學長激吻。
4集:
歐兒發(fā)現(xiàn),德歐吵架,歐兒撒氣找他閨蜜團的那小土豪,德自我糾結,德道歉。
5集(別想了肯定he):
歐兒道歉,兩個初和好,有共同表演一起努力,學姐學長幫助,學姐矛盾解除,表演中小插曲,表演完成,兩個各自完成了自己我價值,全員he
預測于2021.06.12,預測中80%建議拿刀直接來收了我
——————
2121.06.19第四集后更
——————
曼谷德和歐兒真的幾乎都沒有顯現(xiàn)出讓人能喜愛的點,很難有正面的表達,兩人性格的缺點被單獨拎出來完全放大,但是優(yōu)點全喪失,沒有人能對第二部的德歐能愛起來,是這樣嗎?
不想細寫了,自己體會吧。
pmeen毀滅吧,就這樣。
——————————————
??回應下那些說第一季是夢幻的烏托邦,第二季才是現(xiàn)實的人??
真的醒醒吧,第一季現(xiàn)實到你感覺不到才能說出這種話。
boss用細膩的自然流露來講了一個讓觀眾相信的故事,相信那個普吉島,相信德和歐兒。
只是在穿插著人文風景與用心設計的鏡頭下過于浪漫才覺得夢幻,但是東西本就是普吉島本來就有的東西啊。
——
1.喜歡的人小動作,不現(xiàn)實嗎?
2.那些試探性的眼神,激怒了朋友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道歉,不現(xiàn)實嗎?
3.德對哥哥能力比自己強而嫉妒,被媽媽給予厚望的壓力但不敢對媽媽宣泄,對自己性取向與傳統(tǒng)觀念的矛盾,不現(xiàn)實嗎?
4.歐兒爸爸給他的壓力,“考不上就繼承家業(yè)”,沒有目標的那種不甘心,對于愛被否認之后的失去理智,不現(xiàn)實嗎?
5.丹對德的試探,對德的失望,對學美術的執(zhí)著,不現(xiàn)實嗎?
6.柏石卑微的愛,他能感受到自己是工具人,但依舊去爭取愛,愛而不得,最后在大哭之后才放手,真的不現(xiàn)實嗎?
7.逗比小隊的勸架,聊美女,聊處男情節(jié),真的不現(xiàn)實嗎?
8.德放棄名額被歐兒拒絕,「我給你了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你真的不懂我想要什么」
這樣的誤解還不現(xiàn)實嗎?
——
再來看第二季的所謂現(xiàn)實的表達。
所謂的pmeen探尋的愛情是會變的。
(因為第二季實在太難有記憶點我還回看了再次臟眼)
我能接受歐兒寂寞需要朋友,但是為什么還在回味閉眼123想德的時候就能欣然接受那個小富二代的邀請。
我能接受歐兒換專業(yè),但是僅僅因為在自己專業(yè)上受挫就在廣告課上被老師夸了就決定換,理由也太蒼白了
最重要的是,我接受德的出軌愛上學長,但是你能不能給我鋪墊深一點,花了那么久,崩潰過幾次才跟歐兒在一起,就因為自己的夢想是當演員,因為學姐做為榜樣的崩塌,這個時候得到了學長的鼓勵,又跟學長排他寫的關于前任的劇,就尼瑪覺得走了心靈的溝通,就TM來幾個面部特寫就愛上了?
明明這是最重要的轉折,需要德和歐兒的關系在多維度的崩塌才可以合理下去的結果,你給我這樣?
——
還有,不管是情感破裂,夢想崩塌,
那些負面的事情是讓人成長,而不是刺痛大家,如果有人細心在意的話,第二季人物設定(即使是在pmeen更改后的設定下),人物都是沒有成長的。簡單來說就是“即使你經歷了那么多事情,你都沒有從那些事情上學習到經驗”,再換句話說就是“即使踩坑了3次,下次看到坑依舊去踩”是沒有人物弧光的,第一集的曼谷德歐和目前第四集的德歐,在性格上,待人處世上,是沒有變化的。
依舊是知道不應該做的事情做了,又要祈求歐兒原諒的德。依舊是一直確認愛不愛他,缺乏安全感的歐。
所謂的coming of age 變成青春傷痛文學真的屬實惡心。
以上就是我對《丈夫對我家庭冷暴力的那四年》完全評價,心累不會再更了……
怕有人誤解我,我在開頭再寫一點吧。第一,我覺的出軌的情節(jié)很氣人,但是劇的邏輯是沒問題的。第二,我所說的很多同性戀現(xiàn)象,大多是以中國大陸的為主體說的,也只是想為大家提供一個事實角度。第三,盡管這個第三者狗血劇情很多人不想看,但它也不是沒可能發(fā)生,不過我認為以本劇的基調,應該更多的將筆墨聚焦于如何解決由于一地雞毛的現(xiàn)實所導致的隔閡,而不是小三這類略顯粗糙暴躁的導火劇情。第四,導演雖然有些急躁,導致劇情的轉變太快,里面的心路歷程也沒有描寫清楚,但我覺得他的本來立意我是大致理解的,也就是反應一部分現(xiàn)實問題,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就這樣。
其實看了那么多韓腐,泰腐,臺腐之后,去年的我看了一集以愛后,我了解了這部劇的不同,我也看到了導演的野心:導演對待這部劇更像把它當作一部細膩,娓娓道來的電影,(不管從王家衛(wèi)式色調,還是Call me by your name式的音樂都能看出),而不僅僅是磕糖的浪漫BL劇,導演想拍的不是Bl,是真正的同性愛情,是同性愛情在不同時期可能出現(xiàn)的縮影。
第一部的歐德還只是十六七歲的少年,不管是德對丹,歐兒對柏石,還是歐德之間的感情,當時在普吉島上的他們,對感情,對愛情都是純粹的,他們所考慮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愛不愛我,你想不想和我在一起。這是一種夾雜著荷爾蒙的沖動,以愛出圈的點也正是在于它在講這樣純粹和沖動的感情時,以一些十分勾人的細節(jié),直擊了我們的內心。椰子味洗發(fā)水,喂薯片,在閣樓上想親又欲言又止,水下無法抑制的吻,之后的猶豫,歐兒對自己性別的一瞬遲疑與怨恨,德半自我感動半不顧后果的把學校名額讓給德。所有的這些細節(jié),都把那些暗戳戳的我們青春時期的悸動拍的淋漓盡至,浪漫又真實。
在這樣的訴說中,德和歐的性格也逐漸顯現(xiàn)了。
德其實算個夢想主義者。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夢想著當演員,并且也以非常有效的努力方法一步步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他對自己的夢想,是堅定而毫不猶豫的,他對于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希望與幻想。但德同時也是個猶豫的人,他對于同性感情,或者說對于所有新的,意料之外的事物,都是猶豫的,在和歐兒在一起的過程中,德幾乎是沒有主動過的,基本上推動感情發(fā)生變化的都是歐兒,德之所以把學校名額讓給了歐兒,也并不是因為它完全突破了對于同性戀這一現(xiàn)象的猶豫,而是因為對的歐兒的喜歡與悸動,這樣的感情雖然很濃厚,但同時也是不成熟的,也正因為如此,這一給沒有考慮歐兒感受的付出,當時也產生了IG那一幕的矛盾。德的本質一直沒有變,他依然是堅定的,固執(zhí)的,對于新事物難以接受的。
歐兒其實算個現(xiàn)實主義者吧,歐兒細膩,敏感,怯懦但卻同樣勇敢。他怯懦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勇敢的展現(xiàn),證明自己,反抗身邊環(huán)境的質疑甚至是壓迫。他勇敢于正式自己的感情,正式自己對于同性戀的身份,并且直球地追求,向德表達自己的喜歡。同時歐兒更能接受新事物,并且聰明的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妥協(xié),這在第一季中就初有體現(xiàn):比如歐兒會在自己的高考志愿中想著填報商業(yè)相關的專業(yè),這是德絕對不會做的事。
德和歐兒的性格基本可以說是相反互補的。
(歐兒和德的性格塑造與家庭有著很大的關系,德家庭雖然沒那么富裕,但哥哥和媽媽從小對他就非常寬容且充滿鼓勵,歐兒的家庭雖然富裕,父母也很愛他,但他們對于歐兒還有有一種掌控,一種強烈的期待)
看了第二季的前三集,我只想說,其實第一季的人物性格,基本上是沒有改變的延續(xù)到了第二季,而兩人的性格,加上環(huán)境的推動,也導致了一直到第三集德出軌的情節(jié)。
第一集的主要矛盾,是兩人由于學校不同,安排不同的導致的無法見面,性格使然又導致兩人融入環(huán)境的速度完全不同,由此完成了落差,兩人的處理方式也跟大多數(shù)情侶,像歐兒這樣心思細膩的一方選擇了妥協(xié),我只能說些很現(xiàn)實,也是生活中極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只能說非常合理。
第二集主要矛盾,是對在現(xiàn)實所造成的打擊下,歐兒的審美等變化,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當然第一集的矛盾也并沒有解決,有所延續(xù)。)長期見面變少導致了德忽略了歐兒內心的心理變化,也沒有感受到歐兒由于無法演繹強迫自己演繹與自己大相徑庭德角色所造成的不適感,失落,對表演之路的質疑。而德一直泡在熱愛演戲的社團中,加上他能很好地融入環(huán)境,兩人的心理狀況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德也依然延續(xù)了第一季猶豫的個性,對于歐兒轉專業(yè),紋身的行動產生了猶豫,甚至有些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想法。這也成為了導火線,使得德和歐兒在聚會的飯桌上爭吵。這個時候我看到好多友友開始說這個是PUA了,我覺得并不是啊,在一段戀愛關系中,本來就會希望對方做出自己期望的行為,做不到的都話就會產生委屈,生氣,這也正是為什么德當眾說了歐兒。這就跟女朋友收到直男男朋友不喜歡的禮物,明明可以留下卻因為工作關系還是異地所產生的憤怒,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委屈,生氣。在第二集的最后,兩人看似和好了,可關系之間卻有了一些隔閡,這個隔閡也導致了第三集的劇情發(fā)展。我只能說,這真的也很合理。
第三集的出軌我雖然也很生氣,但也并不是德和歐兒之間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也許交往第三年發(fā)生這樣的事稍微有點早,但如果德和歐兒之間的隔閡無法解決,也許在交往的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這樣的矛盾也很可能會出現(xiàn)。德猶豫的個性在第三集之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歐兒的審美,性格都有很大的變化,這導致了他對歐兒的喜歡產生了猶豫,遲疑,質疑。而學長柴卻依然熱愛著表演,與德的夢想,本來所期望的歐兒完全一致,這也是為什么德對柴產生了好感。盡管最后出軌這件事我也很氣憤,我的預想本來是德發(fā)展這段感情中的不對,可能會因為契機跟歐兒分開一陣子,沒想到是這樣的。但以我的想法,我并不覺得第一季的德和第二季的德不是一個人,他們就是一個人,自始至終的性格都沒有任何變化,我雖然對劇情感到氣憤,但我覺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大家都說同性之間的愛是純粹的,美好的,但我想說他同時也是脆弱的。因為它不像異性之間的愛情,還有父母,社會,結婚之類的多種因素加之愛情延續(xù)關系,同性之間的愛情延續(xù)關系,僅僅就是靠著互相的喜歡與依戀,如果這份愛中產生了質疑與裂痕,很有可能會導致這段關系直接破裂。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同性并不想談戀愛,而是僅僅追求單純的性關系,因為很多人經歷戀愛之后明白了這份愛情的脆弱,最后變得不再信任愛情了。當然,也有很多能支撐很久的愛情,但那是需要兩個人智慧,耐心,堅定不移的堅持的,能做的這點的通常都是更加成熟的人,而不是德和歐兒這樣的大學生。
最后總結一下,我也氣德的出軌,但我并不覺得這部劇的走向離譜,它完全是有理有據(jù)的展開的。我覺得第二季導演的都本意就并非是想要讓我門磕糖,而是想讓我們更加真實的感受的真實的同性愛情,第二季中的各種矛盾,完全是有可能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
所以沒磕糖的友友麻煩你們不要暴躁的改低分,而是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它究竟合不合理。畢竟能這樣真的反應同性愛情的劇并不多,我不想讓它被罵的一無是處,請你們把它當作一部細膩的電影來對。其實像王家衛(wèi)春光乍泄里何寶榮也出軌,也很渣,但觀眾們并沒有一味的罵他,而是更多的思考了王導想表現(xiàn)的這段真實又復雜的感情。
更新一下
我嚴重懷疑導演小學作文都寫不好,因為你的主旨確實體現(xiàn)了扭曲的愛情觀。你自己前面覺得愛不能永恒,這兩人怎么還能和好?
聽說大結局He了,私密馬賽,我知道現(xiàn)實因為以前太愛對方復合的也有,但我個人真的覺得出軌有第一次可能就有第二次。
德會出軌有跡可循,但我想看歐兒獨自美麗,猛錘出軌渣男,私密馬賽,你可以反映現(xiàn)實,但這個結局真的有點太負面了,pmeen你到底想為哪部分人提供心靈港灣。美好愛情主義者你丟了,現(xiàn)實的愛情主義者你也丟了,這樣拍真的很容易誤導那些曾經被劈過腿的人,你會給這些人重重的一拳,我真的??
算了,總之,希望大家遠離的德這樣的男人,這個從第一季開始就固執(zhí),幼稚,看似優(yōu)秀但內心脆弱的普信男。也希望大家該斷則斷,雖然他有可能改過自新,但以后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你質疑這段感情,一但出現(xiàn)裂痕,傷口,總會有疤的,總之這種跟出軌男復合的事情請慎之又慎,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但請保持頭腦清醒?。。。?!別讓他利用你真摯的情感。
PP看起來發(fā)ig像官宣了,快樂起來吧。請大家多多關注bkpp,畢竟這個劇本來就是他們的cp項目。
總之,祝大家擁有美好的愛情。
我終于看完了第三集。也許是我的心理建設做得太到位,也許是情緒已經消化完,也許是我強迫自己站在編劇視角,看下來竟然沒有我以為的那么難受。當然,E03之前還抱有的期待也消失殆盡,畢竟劇已過半、無力回天了。
實在太可惜??上У讲环治鰹槭裁纯上視恢彼恢牡夭?。所以這也是一篇必須完成的分析。也許論文式長篇大論,但治好了我自己的S2E03 PTSD。準備許久,那么來吧。
先放一個目錄,如果太長就拉到自己感興趣得部分看吧:
(一)上篇回顧:以愛到底說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軌」劇情攻擊性強,但沒有OOC
(三)劍走偏鋒:觀眾憤怒、惡心、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差在哪里:與Part One技、藝、人的全面差距
E02 之后的上篇分析,主要目的是抽出Part One 故事梗概,并且說明從劇作角度而言,Part Two并沒有劇情脫線、人物崩塌。這個觀點在我被劇透E03 出軌情節(jié)之后有過劇烈搖擺,但是冷靜下來之后,我還是回歸到了之前的結論。
為什么竟然接受了這種情節(jié)后文再說,先回顧一下前面的結論,因為也是今天分析的基礎。主要有以下六點:
1. 劇本故事本身的寫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也即之前寫過的:
首先,故事需要一個人物,人物會有一個欲望,這個欲望與他的身份有關,實現(xiàn)這個欲望他需要解決一些問題,他會做出一些動作、也遇到一些阻礙,然后他會去想辦法克服困難,但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他被某些關鍵事件影響,至于他最后有沒有實現(xiàn)他的欲望這個結果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他一定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獲,與故事最初的他有不同了,這個不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想要傳達給觀眾或者讀者的主題。
2. Part One的故事梗概總結下來就是:
一位高考前夕遇到已經決裂少年好友的高三生如何決定放棄理想大學提前錄取資格的故事,故事最大的懸念和看點就是他與那位對未來沒有想法的富家獨生子好友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及其如何影響對主線,結局就是他雖然沒考上理想大學但是得到了成長和愛情。
3. 劇本結構是屬于單線敘事,劇情聚焦于核心問題的解決,阻礙主要發(fā)生在兩人之間,而非環(huán)境或他人。除兩人關系的變化以外其它的劇情,對于核心問題的解決其實沒有太大影響。這也是為什么甚至放棄了出柜這種金手指劇情的原因——本來出柜在多數(shù)LGBTQ劇里都是可以化解兩人之間任何矛盾的利器。
4. 德的欲望是「成為演員」,歐兒的欲望是「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這一點仍然是貫穿Part One和Part Two沒變的,也是劇情發(fā)展依托的主線。
5. 兩人關系的變化仍然是最大的懸念,Part One的關鍵在于「德是否能接受自己喜歡上歐兒」,而Part Two的關鍵在于「愛是否能一直不變」。
6. 以愛的內核和主題在兩部也是統(tǒng)一的,是成長、是對自我認知的明確、是人生更自由,而德和歐兒,是這個內核發(fā)展出來的一體兩面:對人生目標一直明確、感情上呆頭呆腦的德來說,成長是「本來就是你喜歡誰都行的啊」;對感情一直明確、人生目標虛無縹緲的歐兒來說,成長是「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幸福就好」。(如果這一點沒分析錯的話,這個目標Part One已經滿分完成,希望Part Two至少能完成六成,PMeen有點良心吧,別虐完歐兒啥也不給他)
詳見之前的分析「以愛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Part Two 真的人設崩塌、故事脫線嗎?」
而故事方面出乎之前分析預料或者我還在等待解釋的部分主要是以下兩點:
1. 主視角/核心主角問題。Part One是明確的德主視角、獲得成長的也是他,而歐兒的成長比較不明顯,之前認為Part Two一定是歐兒視角展開、歐兒會是主要事件的推動者,但E03 為止,事件主要還是圍繞德在展開的,歐兒單獨的成長線鋪得都很弱。倒是OST數(shù)量目前明顯偏向歐兒/PP,在劇外給了歐兒更多的情緒釋放。(順便說一下Hold me tight這首真的太適合PP了,用Billkin的話說就是被PP詮釋得非常sexy;而Fake news有種「歌詞傷心欲絕、曲子快來跳舞」的跳脫感,不知道是否有其它寓意。)
但如果從獲得觀眾共情的角度而言,歐兒是Part Two的主導還是比較明確的?;叵隤art One我們大多數(shù)時間是陪德一起經歷因為歐兒而導致的情緒的跌宕起伏,而這一季,兩人關系帶來的情緒變化大多是由歐兒帶領我們體驗的,我們會不自覺代入歐兒的視角。
2. 基于上面的第3點和第5點,兩季都不會安排「實質第三者」,這里指的是(大寫加粗)主動破壞兩人感情的第三方。Part One的「虛假第三者」包括丹、柏石甚至是德媽,但兩人關系的關鍵其實只在于德的想法。我現(xiàn)在仍傾向于這種觀點,柴也并不是「實質第三者」,但是PTSD了我話先不說那么滿。
天啊我竟然要分析這個。先聲明一下,情感上我非常抗拒這個劇情,不僅因為非常喜歡 劇本、表演、畫面、BGM無一不優(yōu)秀的Part One,也因為德歐已經成為永遠熱戀的少年留在我心中,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改變。并且與劇有關也無關,我也內心大喊過無數(shù)次BKPPSZD,雖然只磕人間真情不磕xql,但這種沖擊性的劇情發(fā)生在由二人發(fā)展而來的角色上,確實令人窒息。
但人劇分離、再抽離觀眾視角之后我在想,這個劇情真的脫離了德的最基本設定了嗎?德的「出軌」是必要的嗎?
剛剛回顧過,「德」這個人物的「欲望」一直都是「成為演員」,他明確、堅定甚至執(zhí)拗,而且非常努力。
到什么程度?Part One里他為了「 考入最好的表演系」而「一頁一頁抄寫單詞加深記憶」「做了一箱單詞卡便于隨時抽背」「 吃藥比吃飯多」「 成績已經非常好但為準備高考還是去參加補習」,同時 「 參加各種比賽、準備面試、爭取提前錄取資格」。連歐兒也說看到他背后下的功夫才知道,他看起來的毫不費力只是因為非常努力。
來到大學,他為了「學習演技」剛入學就「摸到戲劇社去自薦」「即便不能上臺也要當場務」「每天排戲」,「不斷試鏡」又不斷失敗,身邊的同路人一個一個離開但他還是堅持。
與歐兒總是允許也能夠給自己多種選擇不同,德就是這樣一條道走到黑的性格,用百分之百的付出去達到目標,一旦集中過頭就會忽視其它的一切,甚至包括之前他所珍視的。
所以當歐兒成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的時候,他「花自己復習的時間去幫助歐兒」「把詞卡和所有復習資料都給了歐兒」「剪了自己的輔導書給歐兒做成語冊」,以至于「放棄已經觸手可及的提前錄取資格」,可以說他已經給出了他能給的一切、什么也不剩了。
德與歐兒的關系穩(wěn)定下來之后,他的「Super Objective」(S2E02關鍵詞,即戲劇中角色貫穿始終的「終極需求」或者說是「欲望」)在他心中的位置又逐漸占了上風。與第一季的中文學習不同,學習表演這條路他走得并那么順利,克服重重阻礙的過程耗費了他太多心力,導致他在不知不覺中無法對歐兒那么在意了。
這也是S2E01-E03的主故事線,不僅體現(xiàn)在劇情中,E02和E03除德歐以外集中的角色也都是德的表演朋友圈中的,甚至每一集使用的關鍵詞都與表演相關——除了E02的「Super Objective」,E01是「Ice Breaking」(破冰),即演員之間消除陌生感的過程,E03是「Memory Recall」(記憶喚起),演員調動自己記憶來相信自己處于角色中場景的方法。
表演學習很難靠自己完成,必須依靠他人,而且練習的方式對一般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侵略性,需要一定程度上克服本能。而E03就是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侵略性對于德的影響。
德本來是比較抗拒非親密關系下的肢體接觸的,要知道是他教歐兒「兩個人手肘或膝蓋碰在一起而沒有躲開就說明他們互相喜歡」的,也就是他知道這個界限。所以剛開始他無法完成「允許接觸練習」。但要「成為演員」,他必須克服。所以以他的性格,他一定會想辦法做到。
焦躁之時,柴告訴他「Memory Recall」(記憶喚起)這種方法,從自我出發(fā)去找到類似的體驗,觀察生活、再把生活中的一切感覺都當作表演的養(yǎng)料。甚至包括初ye體驗。這點本來德也覺得有點抗拒,但柴德吃飯之時德感受到方法的神奇之處,也給德打開了新的大門。他相信了這個方法,為了達成目標,他也一定要學會。
然后他上頭了。這還是與他本身的性格有關。
德走的應該是「體驗派」的方法,除了「Memory Recall」還有寫角色日記。這個方法要求演員“從自我出發(fā)成為角色”,需要演員本人放大自己與角色的交集,哪怕只有一點,再把這一點在表演中下意識表現(xiàn)出來。就拿直男演同性戀舉例,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偽裝成同性戀,而是將自己內心中對于男人的好感挖掘出來,成為角色,用自己同性戀的那一面來示人,才會在表演中不著痕跡。(參考:周申答“表演藝術中的「體驗派」、「方法派」、「表現(xiàn)派」分別指的是什么?”)
柴希望自己和德做到的也是這樣。但德因為急切地想解決無法入戲的問題,投入過度了、沒有顧及到其它。他原本就因為柴是他唯一僅剩的同路人、指導者而對柴抱有極大的信賴,又發(fā)現(xiàn)生活中兩人也有相似之處如都是重口味,在他獨自堅持夢想的路上又得到了這位懂得其中艱辛的前輩的鼓勵,再經過練習中的放大,這種仰慕就逐漸開始變得跟喜歡更像,他自己也發(fā)現(xiàn)了。
相較而言,歐兒目前為止在人格上比德更加成熟,對于感情的堅定與意志與德對于目標的堅定一樣,他善于捕捉自己和其他人感情上的變化,處理上也都比較及時果斷,會直接表達、當面詢問,不會拖著,有對象了就干脆利落拒絕其他可能,而且知道自己的極限、也比較喜歡在舒服的狀態(tài)下努力,不會把自己逼到某種程度。
而德的性格中不僅完美主義、目標至上,而且一直都有沖動的成分,行動比腦子快,第一季中他親丹、親歐兒,都是在對自己心意并不明確的情況下的沖動之舉。他也一貫有點幼稚又別扭,會逃避問題不去解決,明明發(fā)現(xiàn)與歐兒的溝通變少、歐兒的變化他內心也還沒接受、知道自己對柴產生了好感,但他什么也沒做,任其發(fā)展。德還愛歐兒嗎?應該還愛。但他在E03時愛柴學長嗎?可能也愛。非常傷人,但是這也確實是他的性格弱點。他也只有在遭遇重大打擊的時候,他才知道除了夢想之外,他真正還在乎什么。
所以德親柴的情節(jié)是OOC嗎?我覺得不是。這是德過度集中于他當下的目標、試圖解決達到目標中途中遇到的阻礙、過度投入導致的,對象是他尚未明確自身感情屬于哪一種的前輩、又看到過這位前輩與其他人不因愛而接吻,他沖動的性格、不堅定的感情,也成為催化劑。這確實是德可能做出的無數(shù)選擇當中的一種。
但這個情節(jié)是必要的嗎?我也覺得不是。人是復雜的、角色的選擇是可能有很多的,而最終選擇哪一種行動取決于導演和編劇的取舍。這個情節(jié)只是沒有OOC,但絕對不是好的選擇,不如說很爛吧。因為德親柴這個劇情的攻擊性過強,不僅攻擊主角本身、也攻擊主角的人物關系,甚至攻擊到了觀眾。接著分析。
首先明確一點,以愛的觀眾絕對不是抱著來看無腦小甜劇的期待來看第二季的,既然主題是Coming of Age,那一定是會面對很多變化和問題。而且Time changes everthing, 荷爾蒙減退之后的感情經過三年之后很難如初,可能有現(xiàn)實原因、可能感情變淡、可能分手決裂,觀眾都已經做好準備接受變化。
然后第一季也不是純純的柏拉圖愛情,雖然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但也是有情欲成分在的,甚至可以說是第一季最為出彩的部分。因情而動,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再然后,劇本角度來說,劇情發(fā)展到中點,確實需要一個有烈度的沖突事件產生看點,調動起觀眾的強烈情緒,如生氣、難過,再想辦法去安撫、舔舐觀眾的傷口,最后反轉讓觀眾滿足結束。
但為什么在此基礎上,德的「出軌」情節(jié)仍然引起觀眾暴怒呢?是因為第二季導演忽視對于烈度的掌握,明顯想要劍走偏鋒,來一次毀滅性攻擊之后再絕地求生,讓劇的主題得到最大化的表達。也不管多少觀眾已經被毀滅了,還有沒有機會求生。
而他這個劇情讓人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我認為在于功利性過強、觀眾失去共情。
一是德的行為變得功利。德的性格弱點在第一季就已經非常明顯了,那為什么當時雖然大家都罵德「渣」開玩笑說他「真德不行」,卻沒有真正怪他呢?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誠的。
德因為說了重話去給歐道歉,他只是想道歉。
做成語冊子給他,他只是想幫他。
把名額讓給歐兒,只是因為想給他。
哪怕是親歐兒,也只是很想親他。
沒有其它目的。
而第二季,德隱藏著想要「把體驗拿出來用」的目的去跟歐兒睡覺,直覺上無法接受。過程越美好,越感到惡心。
不僅如此,他還在明知自己已經動心的情況下「把體驗拿出來用」在柴身上。德確實「不干凈」了。
這是劇情對于主角的攻擊。
二是導演本身的功利性??赡苁且驗榈谝淮螆?zhí)導、又是編劇出身,第二季導演的自我意識非常強,他追求劇情的烈度、追求自我表達,更在乎是否表達出來他想表達的,角色是他的工具,他只想利用他們而不在乎他們。
說到底成人的世界里有功利性也并非不可,愛情不會一直那么純粹,但是觀眾需要被說服這種改變是必要的,才能夠繼續(xù)與主角產生共情、愿意隨著他繼續(xù)經歷故事的發(fā)展。但導演完全不想說明,那讓觀眾如何去接受,曾經用滿滿熾熱真誠建立起來的感情一下子變得功利了呢?同樣的劇情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坦誠告訴歐兒他的目的,比如在親柴之前強調德對于解決問題的焦躁,可能效果會完全不同。
這毫無疑問是導演對于觀眾的攻擊。
所以這個情節(jié)不是必須有、即便要有也可以有更好的敘事方式?,F(xiàn)在的設計讓觀眾對于主角失去共情,對任何一個故事而言都可謂是滅頂之災了。劍走偏鋒需要高超技藝,不然就是兩敗俱傷。
平心而論,如果脫離第一季,第二季沒有那么差。德媽知道德歐在一起給兩個孩子護身符、海洋館的眾目睽睽下親吻、歐兒數(shù)到十睜眼發(fā)現(xiàn)沒有德、德歐吵架之后潑過來的一盆水,就這幾場戲讓我一直對S2抱有期待。
只是與第一季一對比,還是顯出各種差距。懷著第二季為什么不直接換個名字另起爐灶的憤慨,雖然已經花了端午兩天的假期寫了這么長了,我也就是想把這種差距明明白白擺出來(如果端午多放兩天我甚至都想再另開一篇長文分析貼)。
一是技不如人。這里主要指講好一個故事的技巧。
第二季想用冷冽現(xiàn)實劈開第一季的炙熱美好,可以明顯感知到這種意圖,但是導演的一個重大失誤就是,沒有掌握好敘事節(jié)奏。每一集一個困難,節(jié)奏這么統(tǒng)一又來得突然走得急促,又不是打怪升級類劇情每集一個boss打完就完事。第一集歐兒的思鄉(xiāng)病好了第二集你倒是交待一句???第二集德遭遇打擊之后是怎么堅定信心越挫越勇的你也倒是說一句???不用臺詞,鏡頭語言也行啊,觀眾不傻能看懂。比如第一季,歐兒決定自己參加高考之后他做了什么?只要給一個幾百張詞卡都已經從「不會」那一筐到「會」那一筐的鏡頭就夠了,就很明了歐兒絕對是在認真?zhèn)淇剂瞬⑶倚Ч诲e。甚至于還細心呼應了之前總錯的詞,“傷心”(不知道記錯沒),他也會了。
而又是另一個問題引發(fā)的,就是一集一年這個非常死板的節(jié)奏。所以每一個劇情都必須在一個規(guī)定的、不變的時間內完成,造成有些劇情的未能完整展開、有些劇情顯得多余。前者比如歐兒轉專業(yè)之后兩人的變化以及歐兒為什么突然變成紅發(fā),后者比如E03德跟柴的相處刻畫過多導致喧賓奪主,其實即便要交代德為什么會親柴,只要意圖明確一兩場戲完成足矣。而最為關鍵的德歐兩人關系的變化反而缺少中間步驟的呈現(xiàn)、也缺少大量充實的細節(jié)、甚至沒有交代清楚動機。
劇情詳略和節(jié)奏的失控,也導致觀眾無法適應每當新的一集出來時劇中其實已經過去一年了,這一年里劇中人物已經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所以才每集都有OOC的討論出現(xiàn)。
二是藝不如人。這里主要指對故事的藝術表達。
第一季經得起360各種維度分析和解讀的原因是,它確實以不同方式提供了足夠豐富的細節(jié),隱藏在劇情中。你可以從畫面、顏色、BGM、道具等一切你想得到的角度切入,然后都會發(fā)現(xiàn)它們經過精心設計,都有其意義,也服務于劇情。
比如如何表達喜歡一個人還不明確?PBoss并不直接說,他選擇先讓角色迷戀上對方身上的氣味來傳遞。但是氣味如何通過畫面表現(xiàn)出來呢?通過觸覺。而椰肉看起來、摸起來都很像肌膚,所以歐兒就變成了椰子味兒的。(其實也是PBoss自己喜歡椰子味)
這種「以物敘事」的手法在另一個情節(jié)里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就是德放棄提前錄取資格決定重新復習參加高考、翻開他剪掉的詞語書的時候。書已經被剪得全是坑洞無法復原,就像他對歐兒的感情也無法回頭了,因為他已經付出了所有;這本書是之前兩人補習時用的,也代表了兩人共處的時光,也同樣一去不回頭;而書中美好的詞都已經給了歐兒,剩下的所有詞都消極而灰暗,跟當時德的心情也呼應起來。不用其它渲染手法,只是這個表達能力,我就已經要跟德一樣嚎啕大哭了。
第一季中這種近乎Magic的表達太多了,知道劇情也每一次都會被打動。而這種藝術表達手法在第二季近乎全無。第二季基本上所有劇情都非常直白,也挖掘不出什么東西。
此外,第二季導演對于鏡頭調動、人物走位、動作設計等表達的運用能力也遠遠不足。比如抓背這個設計,第一季中既是兩人之間的秘密,也是情欲的信號,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兩人的成長——小時候的抓背長大之后再做,意義就不同了。類似的設計在第二部不僅一個沒有,而且除了海洋館用了海面之下的親吻,其他第一部已經鋪陳好的那么多設計全都沒了。好像德與歐兒和觀眾一起在普吉島發(fā)生的一切、以及觀眾通過第一季知道的兩人之間的秘密,都消失在海里了。第一季淪為第二季背景板,就起到了介紹人設的作用。
三是人不如人。這里是指人對于作品的追求。
與第二季導演不同,PBoss對于劇的抓馬程度沒有那么高的要求,而是要求扎實程度。他做第一季的時候的標準是「十年之后再來看也不會后悔」,他對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拍的是電影,只是用電視劇的方式播出來」,他順便想達到的目的是「希望看過劇之后大家都想去普吉島玩」,他思考的是「我們要向社會傳達什么、劇會引導什么方向、考慮每句話會不會讓人想到什么、延伸出什么別的含義、會不會有負面影響」。
他對于如何寫出讓人高度入戲的劇本是這么說的:「理解人類是最基本的,理解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是什么,能夠理解那種狀態(tài)。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也可以,我們可以感知,通過采訪和探索自身。只是要首先理解人類。」
他對于自己筆下或者鏡頭里的角色,是有愛的,就是有缺點的德、不完美的歐兒,獲得了觀眾共情和喜愛。他甚至也說過,對于德他的想法是,「如果未來這個孩子長大了,他可能遇到其他男生、也可能喜歡其他女生。沒必要被定義,順其自然?!刮液芟肟纯慈绻荘Boss,會如何講述德變心的故事。
而第二季導演,我只想用Fake News的一句歌詞,「既然不愛又為何要假裝告訴我」。你都不愛你的角色,還指望觀眾會愛他們嗎?而且這不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角色,不屬于你,不要把他們僅僅當作導演的工具人。
7500字,從天黑寫到天亮,又從天亮寫到天黑,確實是一篇論文的數(shù)字,還是查重率應該都0%的全手打(如果萬一真的有在校生拿去交課程論文,起碼點個有用再關注下我吧,其它地方使用的話麻煩發(fā)個私信問一下,不要學之前人人視頻拿了就用還備注錯名字)。我都懷疑會不會有人看完。但是我寫完了,真開心。至此我自己的E03 PTSD已經痊愈,希望之后的E04和E05不要又給我整懵了讓我緩這么久。沒時間再寫這么長了。
坦白說,第二季演員陣容一出來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妙,第一季所有配角都不參演?(第五集最開心就是看到他們重新出現(xiàn),哪怕戲份基本為零,特別是丹)
按照第一季的人設,柏石應該是高材生才對,不可能考不上曼谷的大學,還有丹,是為了自己學業(yè)一開始遲遲不愿意跟德戀愛的,肯定要考上首都最好的大學啊,不然大家都去哪里上學了?都出國了?結果看完第一集,只有最吊兒郎當?shù)哪聛砹寺?,還是WhatsApp頭像那種形式出現(xiàn)。
為什么會這么安排?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強捧新人,我有充分理由相信第一部制作的時候沒有人會預料到它會成為一部現(xiàn)象級作品,所以第一部基本都是新人面孔,當?shù)谝徊勘t之后,nandao自然想往第二部塞旗下想捧的藝人。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吧,但是第二部一下子全部換新人且配角戲份超多的情況也真的不多見;而且這造成了每個角色形象都很單薄,你根本無法跟他們共情。
比如出現(xiàn)在街頭海報中的Top哥,你會覺得他是很大的角色,結果他在這部劇里毫無存在感,絲毫沒有一絲絲大明星的樣子,也沒有對劇情有任何推動,他的人設真的就是“那個海報里的明星”。
都已經是男一號了,還有空天天陪這群小咖吃中餐,德歐吵架了也不勸架,就在那邊眉來眼去不知所措,Hello你不用忙著在片場軋戲嗎這位大哥?
自己都這么大牌了,學姐要去當日本航空空姐了,你就不能在片場靠關系給她一個小角色?(第五集揭露竟然是女朋友???)畢竟這部電視劇感覺所有配角都是靠關系進來的呢!
學姐也是醉了,一會兒又要當演員一會又是導演,不是舞臺劇都被選上優(yōu)秀項目了要參展嗎?參展后完全沒有名氣?畢志飛都能拿到投資你還認識Top哥你拿不到?而且她跟Top第三集之后基本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很明顯就是來混個臉熟。
這一季真的太多這種不知所謂的角色了!最明顯就是,他們如果從第二季消失,你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也不會想念他們的角色,但我會很想念普吉島的朋友們和丹。
那個柴哥就更奇怪了,第一集不是跟著一個男人走了嗎?怎么第三集就跟女人接吻了?然后片尾又跟德接吻?人設是什么?性向流動的接吻機器?明明知道人家有男友還跟人接吻,接完吻還要德忘了歐只記得他?我現(xiàn)場抓你浸豬籠哦婊子!
然后歐這邊的狐朋狗友,那個Q不是“第三者”人設嗎?第三集倒是德先出軌了?那第一集結尾為什么歐看到的是他?是剛好他站在那嗎?第四集了他也還是沒有跟歐告白,那眉來眼去個什么勁?有這功夫可以去眼科醫(yī)院掛個號了哈。
第一季可是每一個片尾都超有深意,“可以嗎?”“可以?!爆F(xiàn)在呢?睜開眼看到一個隨隨便便的配角然后跳舞?然后另外兩個我完全名字都不記得的人就他媽在一起了?曼谷這么多基佬的嗎?
劇情就更他媽離譜,一個上了普通大學結果戲劇社里有Top哥這種大明星?一個上了全泰國最好的戲劇學校結果老師天天逼著直男演基佬、基佬演直男?講話溫柔一點選角導演就覺得人家娘?拜托第一集的時候德可是還涂了口紅哦!這他媽是我認識的曼谷?這會兒就反同了?不是隨隨便便兩個配角就在一起了嗎?編劇人格分裂?
強行拉矛盾就更不用說了吧,歐有錢買車沒錢打車?德如果窮你給他打車錢不行?實在不行你開車接他上下學不行?(或者把車借給他開更簡單)兩個人非不能住一起?強行牛郎織女?曼谷是有多大?曹縣?再說了德完全看起來不像窮的樣子啊,他窮的話他還會跟學姐吵架?不理解學姐需要賺錢養(yǎng)家的苦衷?
就因為被廣告課老師表揚了,考上了最好的戲劇學校就突然要轉系?什么爛劇情?!德那邊就更無語,第二集完全可以看作是“德和學姐的撕逼”;第三集可以看作是“德和學長的出軌”,一切都莫名其妙,歐的戲份在這一季感覺是街上賣椰子水的配角。紋身吵架?沒有必要哈,紋的那個茶壺也太丑了!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茶壺哈。
花了十幾年才接了第一次吻,還要在水下接吻。開場第一幕就他媽買避孕套?不是我就問你哪里做???海底下一邊游泳一邊做嗎?還是回德家?(難怪媽媽到了曼谷就猜出來了,不是猜到了就聽到了哈)媽媽求的菩薩也沒啥用哈,你兒子都他媽搞上其他野男人了。
而且我也沒有樣貌歧視哦,但學姐真的沒有觀眾緣哈,也不好笑,我為什么要一直看她的戲份???懷念第一季的丹,第一季就是,哪怕丹和柏石都是競爭選手,但你完全不討厭他們,反而很喜歡。而且第一部真的好多細節(jié)啊,紅色的扶?;ǜ{色的扶桑花,通過上色時候的選擇表明了自己的內心,是一個亞洲人才懂得細膩表達。
還有用中文寫的“敵人”跟“親密”,風吹動作業(yè)本的鏡頭真的可以截圖下來做海報。第二季就一直“一個月后”、“八個月后”,你不如直接“四年后”快進到普吉島開夫妻民宿或德來了中國演了王家衛(wèi)的戲哈。攝影也不美,有些鏡頭歐的頭都被切掉上半部分,大部分都是人物大特寫,一點意境也沒有。
妝發(fā)我也是不懂,看過第一季幕后的話,會發(fā)現(xiàn)柏石和莫德這種配角,發(fā)型都是特別設計的。這一季感覺就是胡來,念的是廣告學又不是時裝,染個大紅發(fā)是打算當大姨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一定要染發(fā)的話,歐適合高冷的灰白。德也變得好丑,完全下頭的發(fā)型和妝容。
硬討好中國市場沒必要哈,又沒有中文主題曲,又不演中國舞臺劇,喝醉酒了說中文???幾個菜啊喝那么醉???討好日本市場就讓學姐去日本航空做空姐?學姐看起來也不像是會說日文的樣子呢,泰國全員語言天才?
就完全真心的不懂第二季在講什么,感覺在說演藝行業(yè)多難,德追逐演藝圈的故事。問題是,這是一個為了喜歡的男孩子放棄了自己大學入學資格的人啊。為了學校的破話劇老婆都不要了?可能?那你放棄啥入學名額啊,沒啥必要啊。我們到底看的是愛情片還是曼谷《逐夢演藝圈》???好累啊我對這些學長學姐野雞都沒有興趣,只是想看甜甜的戀愛啊。
那些說第二季很真實,真實的愛情就是這樣子的人給我他媽閉嘴吧!我不知道愛情啥樣子嗎?但我就是喜歡第一季里那種純愛啊,我自己得不到還不能幻想一下嗎?看個純愛劇還要被喂屎,第一季結尾才在一起的就開始拍出軌戲?導演家開高鐵的嗎?中國速度嗎這么快?
廣告植入也很明顯,第一季也有亞航啊樂事啊就完全不突兀,考試結束哥哥獎勵亞航機票反而讓人覺得哥哥人太好了,這一季只要一舉起OPPO手機我就生理不適。樂事好像就出現(xiàn)了一次?贊助商應該很他媽生氣吧。
第一季看完了會讓人真的想念普吉島,人美景也美,想去冰店吃愛玉,想去老街散散步,想去海邊的懸崖看夕陽,這一季呢?看完想去曼谷潑糞。挺棒的,下頭了,Nandao自己作死,強捧新人,不好意思現(xiàn)在BKPP我都不想磕了,公司倒閉吧。
一部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這部劇中讓人看到的不能只有情愛。我有在這部劇看到我所想看到的掙扎,放棄,堅持。上一部讓我覺得它能成為經典的電視劇是陳情令,可惜了真人cp毀了一部劇。這個劇我希望能跳脫出情愛。讓以后想起來可以說我在劇中感受到什么,而不是只有bkpp是真的,太狹隘。
第一集我們到了新的城市,這個城市沒有熟悉的海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甚至和你名字一樣熟悉的普吉小吃,但是有我和你。
第二集我們有了不同的目標,在你放棄表演的那一刻我好像被拋棄一樣,我曾為你放棄提前錄取的名額,客是你覺得你自己并不適合,讓我一時之間懷疑了自己,也氣你的不堅持。 第三集,當我們背道而馳越走越遠的時候,旅途中你遇到的意外,你如何能避免? 如果是我,我應該不會避免,我坦然接受我在與你漸行漸遠中被其他事物吸引。 人是會變得,人也永遠會被那些看似美好且朦朧的人和事物吸引。 在我愛你的那些年,誰能保證沒有對任何其他事物動心? 我們沒有敗給世俗,沒有敗給親情,我們失敗在人原來是會變的。 無論開始有多么美好,過程中有多么動心。結果依舊可以那么慘烈。
我喜歡柴這樣的人,生動,有趣,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這樣的人本身就是致命吸引。我理解你的不能自控,也遺憾你的不能自控。
第四集我們分開了,我不能自欺欺人的說你還愛我。這一集在整季中并不是很出彩。沒有太大的感觸。
第五集的最開始歐兒和朋友泳池邊的對白讓我覺得就到這里吧。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你會為了他的成就而開心,也放過了自己,這好像是我能想象的到的最好的結局了。
但后來你們又相遇了,再次遇見我依舊對你怦然心動,我覺得也好,因為無論怎樣的重逢,怎樣的結局我都能坦然接受。
我愛過你,喜歡過別人,最后發(fā)現(xiàn)我依舊愛你如初。
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海邊,盡管過程不盡如人意,但結局自己滿意就好。
第一季的藤井樹氣質消失了 像一切曖昧終結之后的索然無味
劇情照進現(xiàn)實,互相愛著對方的BKPP。
背叛者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p>
評價一律如此走低,是因為大家都不愿意看神劇走下神壇。然而事實上沒有人能永遠生活在像是世外桃源的普吉島,也沒有人會一成不變不會長大,不會變得復雜,同樣沒有人能愛一個人一直等在原地?,F(xiàn)實和理想本就存在太大的鴻溝,有裂縫再正常不過。但人們不愿意看見,也不愿意去承認,這種裂縫存在于每一段關系里,只要有光照進來就能看見??煽吹搅芽p了,分開了彼此,卻還是想要廝守的兩個人,可能才是現(xiàn)實中大部分愛情的模樣。如果這樣來看,并不是編劇太爛,而是人們討厭有裂縫的感情??涩F(xiàn)實不是童話,愛情就是不完美的,哪里又有完美的愛情呢?
為虐而虐,狗尾續(xù)貂。別和我說什么現(xiàn)實向,人設都崩了。5分,平庸的續(xù)作。和第一季差太多。
勇健說:“背叛者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钡诙静皇堑職W,為了歐放棄考試名額、費盡千辛萬苦想要和歐在一起的才是德。
第二集把德寫的像個精神病 寫不出好的劇情就別拍 寧愿德歐永遠停留在普吉島
劇情就…沒啥意思,越來越像個唯美MV。
有驚喜。 歐兒數(shù) “1 2 3 4……”然后睜開眼這兩段太好了,pp表現(xiàn)很棒,BGM應景,就氛圍感拉滿!預告完全騙人…不是媽媽的阻攔,不是社會的惡意,不是小三的爛橋段…唯一有關的是時間讓彼此“成長”,“陪伴”顯得尤為重要,這恰恰是BKPP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標簽(告訴我這不是紀錄片是什么?。。。W蛱熘辈サ臅r候billkin透露,5集會拍完5年的故事,時間跨度大,人物環(huán)境各方面都在變化,不能以看part1的心態(tài)直接延續(xù)來看part2。其實我覺得這一部導演更內斂,很會拍內心戲啊~人物塑造很棒啊~pp眼神絕了!billkin吻戲絕了!有幾個場景絕對是本色出演啊啊啊啊
我已累計刷了第一季7、8次,從臺詞、配樂到構圖……實在有太多太多喜歡的地方,德與歐兒的故事已經很完整了,真得不需要有第二季。如果一定要有,那么請換個名字。叫《長大成人》或者《曼谷大學生》,與愛無關,更別說“詮釋”了,一點心動的感覺都沒有,何來“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沖著今天這一集 它的總評分就不配評分上9分了 對我來說 第二季到這一集就已經結束了 看的時候我已經把這輩子會的臟話全說了 如果不是不能發(fā)出來 我可以不重復的罵十分鐘??我可以理解導演想表達一些感情里會遇到的狀況 但那么相愛的兩個人 為了對方可以放棄夢想可以對抗世俗的兩個人 你讓他出軌?!腦子里進屎了吧??我真的 為我今天看了這一集而給自己道歉 臟了我的眼睛??
失去了第一季最吸引我的特質 變得普普通通
這一季終于搞完了,真的好雷。能批評都地方太多了,導致已經無力吐槽了。
20201121:第二季不結婚很難收場;20210610:第二季不be很難收場。
如果結局是BE就回來改成兩分。
從海報釋出的那一刻就篤信不會壓錯寶,大概十年之內這都會是我的泰劇天花板了?!ň帉д娴臍绨桑@輩子跟你們不共戴天)被第三集打臉,我可以接受他們之間在學業(yè)、夢想、交際圈、生活方式等一切問題上有分歧,只要這是在合理的人設框架和情節(jié)基礎之上,但絕不接受他們對彼此的感情不忠誠。德為了歐甚至能夠放棄寶貴的大學名額,編劇筆下卻變得如此自私和不懂珍惜,這已經是對觀眾、對這個項目、對BKPP最大的不尊重。我的五星只給留在普吉的兩個少年。
好真實的男通訊錄故事,曾經掙扎出柜的老公如今背著自己在外面做0,被傷害是不是每個太爛德磕藥雞的宿命
掉分掉的這么嚴重,是因為大家只想看耽美偶像劇,而導演想講一個更真實的同性故事。(當然導演水準的確有點點下降,但為了這份“想說現(xiàn)實故事”的心,我覺得值得獎勵四星
什么狗屁玩意兒,一個鏡頭能無限摻水加長,換了個什么狗屁導演真是的
和第一季比差太多了吧,現(xiàn)在看起來就和普通泰腐劇沒啥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