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也愛你病痛叢生的靈魂
樸贊郁是一個真正黑暗的導演。
但他最黑暗的地方,是他把玩“黑暗”的姿態(tài)比別人都要來得深入、細致、長久,而且天知道,他真的愛它。
所以當某天,在我第五遍也許第六遍重溫《老男孩》之后,剛好獲悉他要拍一部愛情片,我就想,這事兒不靠譜,但是太酷了。
果然,片子拍出來有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的怪誕美感。
當我看到開頭,少女切開手腕面無表情好像切開一只白蘭瓜,然后認真將電線插進汩汩流血的傷口再以膠帶細心固定,最后接通電源的時候,我很放心,我知道我將看到的仍然是那個黑暗的樸贊郁,不管他潛伏在多么明快的表象下面。
樸贊郁毫不珍視兩位主演的美貌。
他將Rain聞名遐邇的六塊腹肌隱藏在寬大病號服下面,而林秀晶清麗的面孔上則有兩條詭異的黃眉毛,他讓他們頂著傻氣的發(fā)型,穿著難看的衣服,像幼稚園初班生一樣莫名其妙地相愛。
我得說樸贊郁這種暴殄天物的態(tài)度真是高明,它保證了整部電影氛圍上的渾然。
一間精神病院應該是怎樣的?
大致上它應該像《飛越瘋人院》和《夢旅人》中那樣充滿規(guī)訓與懲罰,應該緊張、昏沉、四處暗藏制度的陰影和殺機。
但是不,那不是樸贊郁的那杯茶,這一回他“反題正做”,他的精神病院是童話系的。
認為自己是個機器人的少女英君,決心殺光那些帶走她外婆(這位慈祥的老人家認為自己是耗子)的“白衣人”。
但她面臨兩個障礙
——
其一,她克服不了自己的同情心(七宗罪之首,其余的還有:悲傷、不安、猶豫、白日夢、負罪感和感激之情)。
其二,她的電量不夠了。
于是她請求能夠偷走任何東西的一順把她的同情心偷走。
之后她開始在幻覺中槍殺護士,卻終因體力不支昏了過去。
要知道作為機器人,英君只以充電為生,從來不吃人類的食物。
為了勸說英君進食,一順跟她說,他發(fā)明了一種米飯電子管,可以把米飯的卡路里轉化為電能。
于是秘密的機械間里,他在英君后背上開了一扇門,把米飯電子管安裝進去。
呵,這一幕真是趣怪動人得很,難為樸贊郁他怎么想出來的。
基本上,這部電影是關于身為異類的苦難與幸福。
就是當一個人生活在不懂得她的人中間,她會以什么方式悲傷,以什么方式快樂。
由于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慣于抹殺差異的時代,這個時代不愿意承認那些它所謂的“正常”,其實只不過是一些“普通”。
因此精神病院的作用就是,收容被剔除的“不正?!保⑶?,如果有可能的話,矯正之。
??略凇动偘d與文明》中談及,瘋癲概念的功能之一,是令人想起那些未馴化的本性的神話力量。
真的,想想看電影里胖女人的薄荷油冰凍果子露襪子和柿子襪子,它們相互摩擦會使人體懸浮,在睡眠中飛行。
而一順可以偷走星期四,偷走球技和禮貌,甚至偷來別人的歌喉為英君唱歌。
這世上把自身想象力發(fā)揮得最淋漓盡致的是兩種人,天才和瘋子,而其實我們根本無法真正區(qū)分他們。
樸贊郁說過一番話我很喜歡,他說,描寫人生的希望和愛,其實比訴說人生的失意和悲觀更難,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復雜與艱難的世界,但你不能以一種偽善方式來敘述,這才是最大的挑戰(zhàn)。
而今次他稍稍放軟了心腸,留下一道縫隙,放愛進入。
他通過反社會青年和機器人少女的故事告訴我們,大愛臨頭,機器人也無所謂。
我仍記得巖井俊二在《夢旅人》里有多絕望,少年時每到結尾那一聲槍響,漫天飛起黑色鳥羽,我都會十分矯情地哭起來。
但好在《機器人也無所謂》是以一個大遠景收梢,那是暴雨過后的清晨,日出東方,天蒼蒼野茫茫。
有些傷痛或者永不能治愈,但那有什么關系呢,我也愛你病痛叢生的靈魂。
2007-7-17
2 ) 心不在焉的眺望 Not Park's best - but that's ok
2005年的威尼斯到2007年的柏林,樸贊郁都沒有錯過競賽,但拿到的都是藝術創(chuàng)新、突破敢斗之類的獎項。這不能說明更多問題,但唯一的可能在于樸贊郁在改變,而這改變可能是反方向的或者暫時的走錯方向。
這是樸贊郁在三部曲之后的一次輕松之旅,然而不能說這是轉型,樸贊郁字典里沒有轉型這一詞,即便是《JSA》,也跑到柏林晃幾圈才回來,解釋《I'm a Cyborg, But That's OK》也變得晦澀起來,比如它的大遠景結尾,比如現(xiàn)實與幻想的交叉散落。
還有,親愛的影迷們,不管樸贊郁這次會有或者真有何等失水準,比如和香港的舒琪老師一樣批評的“肆無忌憚”和“自我陶醉”,或者嫌它拖沓冗長并表示如果只有半小時四十五分鐘那就是趣味卻不失精悍。從后者的說法來看,如果成為短片《N.E.P.A.L》或者《Cut》的長度更為合適些,不過這樣激起的反應就是粉絲會哭爹罵娘。以下我會注重從《N.E.P.A.L》與《Cut》的角度分析和《I'm》的聯(lián)系,遺憾的是很多人應該都沒看過。對于粉絲那亦是更無可能的事情。
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等待今年的《Evil Live》,這才是樸贊郁精心準備的吸血鬼大作,也有可能跳票到奧運年,畢竟一年一部總讓人不太放心,奶牛型導演總容易讓人提心吊膽。
精神病院的前世今生
比如你在開頭見到林秀晶給自己充電的鏡頭,又是割又是綁,也許你還在想這樣的開場很有風格呢,整齊干凈的工作服,協(xié)調(diào)如一的步驟,空洞的眼神和林秀晶一個人異數(shù)般存在的畫面。工廠里的廣播聲和醫(yī)院里講解的交錯,可以反應過來這是樸贊郁,不一定就是開頭的齒輪轉動上的A PARK CHAN-WOOK FILM字樣。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精神病醫(yī)院的故事,工作人員監(jiān)視看護著所有的病人,他們不時坐成一個圓圈進行放松治療。林秀晶突然露出的那口牙(事后可以知道那是一個主要的線索物假牙)和絕食者的目光無神倒可以嚇一嚇,機器人的代表果真是個精神病患者。嘴中啃蘿卜喂養(yǎng)耗子的奶奶最初是觀眾們眼中的恐怖人物,不過醫(yī)院病人可是他們的樂子。
可以說精神病院的來歷源自《N.E.P.A.L》,尤其是在看過林秀晶被人推著在走廊來回介紹不同病人時的流暢鏡頭,講述身份的移換,完全的另一個世界。充分意識到為什么那么多人對前半程印象十佳,那完全是種實力在握的體現(xiàn)。
依然不認為《I'm a Cyborg, But That's OK》有比帶著人權之名《N.E.P.A.L》中緊握的雙手來得更切實際,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
與《Cut》的聯(lián)系則是綁在奶奶和醫(yī)院其中一個精神病患者背后的“松緊帶”,其實也不是松緊帶。就是一根長長的伸縮性能極好的綁在腰間折磨人無法往前跨步的帶子——在《Cut》里那成了仇視完美者對付導演的一個手段,背后則是導演長期承受的精神不安與風險束縛。
在《I'm》中,這是被強制使用的一種工具,奶奶被送兒女們視為“怪物”送往醫(yī)院,連蘿卜也別想啃。
反抗社會與溝通阻絕是一個大主題,由于語言不通就被投入精神病醫(yī)院,反之,語言相同而思想不通更該被投入精神病醫(yī)院,這就是《I'm》里的形色患者們,而不僅僅是適應不良青年和機器人少女。稱其為現(xiàn)代社會的犧牲品再合適不過,樸贊郁所要反映的則是作為一種無處可歸的希望。親人的冷漠對待,自我隔絕與無法被人理解,多少躲在每個病人的后面。Rain在片中的戴面具、逃避縮小、隱身想法以及用偷竊證明自己存在等等。
哦,傷心啊,我好傷心?。?br>
林秀晶在埋奶奶遺物時唱著這簡單的歌詞,留意了下居然是埋了三樣東西:鼠標、假牙、骨灰,埋前者真是有趣。后面還有如敘事文一般的米飯之歌,冒著蒸汽的白米飯……,奶奶的腌蘿卜,冬天、春天、夏天的白米飯,看似無拘束的懷念之情。
《I'm》有很多臆想妄想而并不真實存在的場景,它們設置得有些隨意,除去大量醫(yī)院工作人員在場的場景其他都可以歸為虛構而不真實,比如大地下室還有結尾的廣闊天地,這很難被論證為存在的真實。
而容易被看出來的劇情拖沓,即為Rain和林秀晶大量增設的對手戲,kiss充電升溫乃至食堂言語教授吃一口飯的段落??捎兴鼈?,影片也才105分鐘,不可否認眾病人的頓不作聲和整齊鼓掌來得相當做作,這還不包括與前兩部長片同樣空、遠、全的結尾,旭日與彩虹,烏托邦,絕對的幻想,反之空想則是本片無法承受的結局。
《老男孩》中吳大修回到學校時記起往事一段打破時空的剪切、交相出現(xiàn)的人物印象猶存,跟林秀晶在《I'm》片中回憶奶奶被媽媽叔叔阿姨幾人送往精神病醫(yī)院的下午有其相通之處,搶奪收音機,摔破,交錯剪輯的畫面交待了人物的完整過往。然而,樸贊郁不僅無法解決“復仇”的生滅始末,對于收尾《I'm》,同樣來得有些力不從心。存在與活著的理由沒能解決任何問題,同時拋出這樣的一個解決方式真有些輕浮。主題沉重,結尾只能放點希望之光,心不在焉的眺望。
3 ) 忍不住贊一個
雖然是很少看韓片的我,還是忍不住要稱贊一下這部奇思妙想的愛情電影。
精神病院里的女孩,在她幻想的世界中用雙手食指伸出的鋼鐵機關槍對周圍的白衣大夫們做無差別的激烈掃射,而大夫們則在她的臆想中紛紛倒地、慢鏡的運轉中竟頗有些吳宇森般的暴力美感——不得不說是很酷的構思、很酷的分鏡和很酷的故事。
好吧,我承認我不喜歡Rain,但他和女主角在這部片中的表現(xiàn)還是讓我感到驚艷。
不過,再好的演技也會需要優(yōu)秀的編劇來支撐。你可以把這部片當作單純的喜劇來觀賞,也可以從中一窺人類心思的究竟——故事中精神病院里的人們,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材自現(xiàn)實中普通人的種種心理障礙。
機器人也無所謂——什么時候中國也能具備這么優(yōu)秀的編劇呢?我真的很想知道。
------------------------------------
http://www.leeforce.com 4 ) 愛也無所謂
樸贊郁的片子一向以來暴力,血腥,充滿無法摒棄的恩仇。
但這次很意外,他會拍一對精神病患的愛情。這讓我想起李滄東拍的《綠洲》,對精神患者而言,愛情顯得更直接單純強烈而不可替代。與《綠洲》的悲涼基調(diào)不同的是《機器人也無所謂》是小王子救落難公主的過程,是個溫暖人心的過程。
當RAIN出場,總是把夾進屁股的褲子拽出來的時候真的挺可愛的,作為帥酷小天王能做這樣真是相當難得。
雖說片子主要展現(xiàn)的是精神病患的愛情,但是其中還是有樸贊郁影片中普遍存在的深刻的傷害,女主角和像老鼠一樣生存的奶奶在一起,父母姨夫姨母忽然闖進來把奶奶交給了白衣人,從那時開始,她的生活完全封閉,她對奶奶是老鼠而自己是機器人深信不疑,怕身上的機械壞掉而不肯吃東西,并且對自己沒能救出奶奶耿耿于懷。而RAIN則是從小被不負責的媽媽拋棄的孩子,他只記得母親對他說每天晚上要好好刷牙,而母親帶走了家里的一幅電動牙刷,于是他會在別人談論母親的時候非常生氣,但身上卻隨身帶著有母親照片的盒子,他喜歡偷所有人的東西,并以能偷掉別人的壞毛病和習慣在精神病院成了英雄。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女主角幻想自己的同情心被偷走了,變身報仇女神,對醫(yī)院進行大屠殺,醫(yī)生到處逃竄,到處是沾滿鮮血的尸體,而背景音樂卻是愉快的鋼琴曲。就從這個鏡頭還是能感受到樸贊郁的氣息,在報仇中得到莫大快樂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看著這個畫面聽著這個音樂,心里永遠無法不隱隱作痛。
另一個是,RAIN因為知道女主角再不斷絕食就要死,于是騙她給她安裝米飯能量轉化器,他甚至都準備好了,所有能發(fā)出機械修理的聲音,當他一再承諾給女主角終身維修米飯能量轉化器,她終于在他的指導下吃下第一口飯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他為她安裝的米飯能量轉化器在她瘦小的身體里開始運轉,于是抱著她那么地快樂地笑了。
他只是幫助她更好地活在機器人的幻想里,愛不就是這樣嗎?
在她絕食的時候也絕食;在她想奶奶的時候幫她找到奶奶;在她快要失去生命的時候挽救她;在她想死的時候,與她結伴而行。
當兩個徹夜淋雨的身體在微亮的晨曦中擁抱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愛。
5 ) I'm a Cyborg, But That's OK
《再造人之戀》,今天打開豆瓣,褒貶不一,亦屬正常。貶的人說故事結構混亂,拖撻,主題不分明,人物行為欠嚴密邏輯性。
高原湖泊旁圍繞著的雪山,我很為之嘆服,可我更愛那些湖邊無名的花朵,細細小小的,色彩斑斕,自生自滅。多數(shù)人是不懂得欣賞花的,懂得欣賞的話,就不會把它們修剪成自己希望的模樣。所以,它還是在那兒好了。
電影不行,它生來就是要給人欣賞的。
有幸的是,誰也修剪不了它,它成型后,就在那了,你愛就愛吧,不喜歡拉倒。
對于樸贊郁導演,這是我第一次貓他的電影,相信以后會找其它的來貓。沒有對比性,不知道他以前拍的深刻的揭露人性的電影是啥樣的——也就不會像一些喜歡他的人,對這部電影有所失望。
這種心情很可理解,我喜歡蒂姆伯頓,但他的《僵尸新娘》就多多少少令我失望。
但這部電影,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望。它生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心里沒有對它的模樣抱有既定的期待。
話扯遠了。
英君的奶奶一直想告訴她:活著的目的
可是每次當我們和英君一樣,堅耳恭聽,卻只見到奶奶糯糯的無聲的嘴唇。
一順和英君根據(jù)口型猜了半天,猜出結論是奶奶說英君是個原子彈。
挺惡搞的一個答案,但是很可愛。不是非得得出活著是為了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發(fā)光發(fā)熱才有真正的人生。對于英君而言,她一直確認自己是個機器,只是沒有說明書與使用手冊罷了,奶奶告訴了她,她就是個原子彈。這就是她的人生主題了。
一順愛英君,保護英君是他的主題。
王家衛(wèi)的經(jīng)典臺詞: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要做的事,其它人或者覺得佢好岸居,但佢覺得值得。
精神病人被夸大的癔想癥,彼此配合著表演,顯得童真而夢幻。一順是個慣偷,他能偷走別人的性格、技能、同情心,只要他能想到的,都行。正常人會罵他一句:神經(jīng)病。沒錯,他就是個神經(jīng)病,所以他在病院里,就具有了特殊的偷竊能力。他偷走了紳士先生的禮儀,這位先生走路是倒退的稱為法庭禮儀,對別人的任何過錯都歸疚于己。紳士先生被竊后變得輕佻驕傲,當一順要還他禮儀時,他哭喪著臉說:可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想要了。
我稱之為電影的隱喻。
隱喻在電影里隨處可見,可圈可點。
英君被一順偷走同情心后,開始了她的復雜計劃。她的手指就是槍頭,狂射向白衣醫(yī)護人員,一瞞一個準。槍擊鏡頭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有這樣的創(chuàng)意十足,貌似血腥,實則荒誕無稽么?
后來她躺在病床上,絕食使她奄奄一息,醫(yī)護人員給她吃的,她恨恨地望著對方。手指槍頭的子彈,疲弱地射不出來,咚一聲掉地上了。
電影里那些熱愛幻想,創(chuàng)意十足的精神病人,比現(xiàn)實生活中整天板著一臉的人,要有趣得多。他們不被理解,被放逐,與常人無法溝通。醫(yī)護人員有的只是醫(yī)療常識,但溝通起來,困難異常。
愛上一個人很容易,理解她,保護她卻談何容易。
一順理解英君,對于英君的絕食,他推心置腹地代入了英君的世界,他想:英君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于是具有電工技能的他,“發(fā)明”了米飯電子能置換裝置。
他跟英君說要把這個裝置裝進她的后背,英君脫去上衣,瘦弱伶仃的后背,英君調(diào)過頭來望了一眼后面,好奇地信任地。
當他用尖刀對著后背比劃的時候,我很擔心他的病會影響判斷,造成英君的血肉模糊。擔心很多余,他很可愛地用畫筆畫了一個小門,然后咔咔一聲(打開他的牙刷盒),把小門開了。他說:哇,好多積塵!
然后對著英君的后背,輕輕地吹著,打掃了一下機器里的塵灰。
英君又是信任地,乖巧地轉頭望了一眼。
裝置終于裝好了。
英君開始進食,對絕食多日,以聞電泄充饑的她,顯得很艱難。吐出還沒咽下的米飯,英君大聲地哭泣,她說:要是以后裝置壞了怎么辦?
這倒是個現(xiàn)實問題。
一順拿出一張名片,上面有他的頭銜:家庭電子維修師傅,有他的電話。還有宣傳語:生命有保障。
可愛得冒了翻。
如果有一男人,很愛你,很理解你,能夠代入你的世界,思你所思,并且竭盡全力保護你。
是個神經(jīng)病何妨?
英君是個神經(jīng)病,一順也是。正常的人,如你我,愛情里也難有這種純粹。
電影,它給我什么,它讓我感受到什么,那就是什么好了。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挺好。
電影不是非得要標榜著:深刻明確有指導意義的主題!
敘事結構非得:有條有理,合情合理!
人物性格非得:百份百地合乎想像合乎邏輯!
這樣的電影,也會挺無趣吧。
電影蒙太奇,使你內(nèi)心進入一種飄浮的時空,當你進入角色的世界,角色也進入了你的世界。
就跟王小波的小說一樣,你可以說他不知所云,也可以很愛他。關鍵是你與導演有共鳴。你的內(nèi)心有一塊柔軟的地方被觸到了。
我就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它:童真、有趣、令人感動!對現(xiàn)實世界的隔膜與冷漠也刻畫得有紋有理。
你可以說我膚淺,在大話西游前,喜歡周星星的人多被標上“膚淺”的標簽。可是某天,這種狀況改變了,大家以喜歡周星星標榜“高深”。
如果只聽從自己的心,是喜歡就是喜歡。
那么就這部電影而言,足以給我理由再重溫。
6 ) 精神病也無所謂.
本來開始打算看個熱鬧的.畢竟是兩個很出名的韓國演員的陣容.以為又是什么偶像愛情片,結果...我預料錯了.
感覺導演是很用心的.臺詞有的很有幽默感.讓人不至于看的很悶.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們的各種可愛行為的確把我逗笑了.
影片整體的色彩很艷麗.也很時尚的感覺.穩(wěn)定室的裝飾看似像某個MV的布景一樣.其實想想,之所以四周都是軟墊應該是怕病患企圖自殺吧.綠色的選擇也很好.給人心情舒暢的感覺.
Rain的乾坤轉移神功串聯(lián)起每個病患心底的世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時時都第一個主動沖出來認錯的大叔.導演寓意其實很明顯.但我估計大多數(shù)看此片的人還是不會理睬那些的.
女主角的機器人情結實在頑固,不過最終還是被溫柔的Rain說服了.親情,在可愛的小女主人公心里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借非正常人去比喻正常人們內(nèi)心的缺失和空洞.導演的目的做到了.至少在我這里做到了.輕松的配樂不會給人太大的壓抑感.但影片結束我還是不僅習慣性的想了很多.
一部電影或者一個活動一本書一個人的演說都不能足以喚起全人類的良知.
前兩天我母親回來說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人開著自己的私家車瘋子一樣沖出來,幸好差一點.為何現(xiàn)今的世界社會讓如此多人們?yōu)槲镔|(zhì)賣掉自己的靈魂,丟棄自己的良心.瘋子一樣的追逐物質(zhì).他們真的快樂嗎?!我家門口經(jīng)常會有一個女乞丐坐在那里.最近很少看到她了.但每次看到她,她總會把自己撿來的食物分給她身邊幾只流浪狗吃的.或許她是有錢人的話也不會這樣了吧.人之初性本善.但生存環(huán)境的轉變也轉變著我們每個人.希望世界有天可以真的和平.
順便摘一下我抄的女主角那本夢幻小書中的所謂"七宗罪":
1.同情心
2.憂愁悲哀
3.慌張不安
4.猶豫不決
5.虛空幻想
6.罪惡感
7.感激之情
呵呵.我猜導演是在說反話:)
另外,描寫精神病的電影我看得不多.另一部就是被神話一樣的夢旅人.我看的沒什么感覺.可能我更習慣韓國人直白的表達方式吧.后者比起此部.深度差太多了.
敢情這個丑男就是迷倒了萬千小女生的Rain…
我愛你導演!你拍什么我都愛!我愛胡蘿卜!我愛胡蘿卜小姐!
6/10。樸贊郁將青春元素揉進視角跳躍頻繁、自我幻想的敘事模式,看不到一般青春愛情片的人物情節(jié),而是設置巧妙的創(chuàng)意構建神經(jīng)質(zhì)的個人世界。女主角借一種睡眠飛行法被大甲殼蟲帶出病房,飛向天空布滿彩虹的大草原,見到日夜思戀的外婆,或將手變?yōu)闄C槍大肆槍殺醫(yī)生的場景也充滿想象力,贊美人性善良。
好爛好爛好爛好爛?。?!好好爛?。。?!
精縮成20分鐘短片后也許能掩蓋住著電影的傻氣,傻死了
奇思妙想天馬行空的精神病世界, 所謂真實與幻想, 對每個人來說的意義都不同. 樸贊鬱還是很陰暗, 不可能乖乖講一個好故事, 不過多少有些溫情, 這種將人性放大的詭異正是他的風格. 沒有被電影感動, 卻再一次情不自禁欣賞流暢的鏡頭感和優(yōu)美的配樂, 后者很贊.
說不上好不好,不過好電影不應該讓人看得這么累,除非是推理片
樸贊郁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過要好好講正常人的故事,喜歡帶有神經(jīng)質(zhì)氣息的影迷大概會義無反顧的愛著他的電影吧。(原來男主就是那個貼在我家這邊麥當勞店里墻壁上已經(jīng)快要十年的帥哥——Rain啊,以前好像還看過他拍的《忍者刺客》來著)
不要歧視老人,不要歧視精神病人,我只能理解到這地步了……
最奇葩的戀情。很多精神病患者,各自活著自己的幻想里。女主角認為自己是機器人,不吃飯要靠充電,男主角就是萬能小偷。電影很有意思,演員都演過我喜歡的電視劇。林秀晶的白眉很有特點,演技也凸顯出來。結尾很讓人淡定??上Ч适潞墁嵥?,回憶各自的一些病發(fā)原因,這段戀情到底是啥發(fā)展搞不清楚。
《美麗的瑞士小姐》,那段歌詞背得妥妥的,每天唱,現(xiàn)在只記得you oh la~dy
看不太懂,但很動人。必須在電影院看,效果很棒【電影資料館】
完全被中文名字騙了,果真看片兒還得看導演,要是用《我是生化人,沒關系吧? 》這名就早就看掉了。腦洞很有意思,確實有想象力而且暗黑又有愛,關鍵是大家都很認真而且真的相信的樣子;結尾有點虛弱甚至有點過快了,總覺得還應該有點什么。橡皮筋奶奶那段被戳淚點。吻戲也很有特色,吻得很帶感呢。
「我承認我沒有耐心看完,就忍不住給它打了個“神經(jīng)病”的tag?!惯@個短評眞的昰笑死我並且說得正中我下懷!! 有樸贊鬱的影子 但不像樸贊鬱的電影。拋開血腥暴力 玩起了小淸新 囉囉唆唆原來就是講了兩個神經(jīng)病的愛情故事。主演討厭 劇情討厭。所以 爲了證明我曾經(jīng)深愛過樸贊鬱 我決定給這部電影打一星。
在拍完沉重嚴肅的“復仇三部曲”後,樸贊郁改拍起一部愛情小品。本片開場便是眼高手低,以工人跳起整體的機械舞,來營造詭異的氣氛,接著以白袍人,精神病院,禁閉室等,來暗喻戲中的醫(yī)院不過是被權力秩序所駕馭下的監(jiān)獄。但樸贊郁似乎有意以戲謔的手法加以處理,把精神病院幻化成一個遊樂場,用一切自娛自樂的方式蓋過原本悽悽慘慘的氣氛,夾雜在其中,是一段純真得似乎有頭的理想化的愛情,拯救了這個有些不可理喻的世界。雖然整體難免有些一廂情願,但也說明了編導對人世間依舊存在一種美好幻想。
樸贊郁確實不是一般人物??!這部以精神病人為主角的電影拍得是相當清新可愛了,天馬行空,想象力爆棚!樸贊郁放下復仇,放下暴力,照樣牛B!
記得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提過,“robbers”通常是代表著做夢人的父親。樸一順這種不斷幫忙偷走(拿走)別人東西的行為,冥冥中也彌補著英君從未提及過的“父親”角色吧。 成功讓英君吃飯那場戲好好玩,其他病人都在自動自覺遵守著一順的指令,跟英君保持一致步驟進食,場面像百老匯舞臺劇,可以拍出來的spectacle,很認真在強調(diào)著這種瘋狂本身和表演有多相似。
樸贊郁最萌最少女的一部片子。開頭富士康的深焦自殺,喚醒毀滅兵器少女的生之欲,被偷走的心,結尾的彩虹,在蝙蝠中是太陽……注,俯拍的大逃殺很帥,毛襪子起飛,自動售貨機對話。剛好想到金基德,發(fā)現(xiàn)他的片屬于當時看的好爽哦,過一陣導演都不記得了……
韓國精神病院
迄今最喜歡的韓國電影,常常去餐廳吃飯時,我都會四處觀察周圍有沒有在充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