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故事,無需多言
昨晚恰巧看了陳丹青和焦雄屏的對話,那個節(jié)目叫【聚焦】。陳丹青那個老憤青說我們現(xiàn)在的導(dǎo)演不會講故事。當(dāng)時還不太能理解什么叫不會講故事。看了【無須多言】,才真正體會到不會“講故事”的可悲。他們要用光影,動作,暴力甚至色情來做噱頭。不可否認(rèn)的是這些也是電影的一部分,有些會用過頭,而忽略了故事本身。有的還根本就沒有故事。
片中有女主的閨蜜家的保姆,辭了一次又一次,還是被請回來。因為那個保姆還是什么的被誤會成把棒球各種奇怪的東西放到各種奇怪的地方,矛盾爆發(fā),保姆吐槽了女主人一臉,宣泄各種不滿。 正如,女主的女兒看到好朋友跟女主睡在一起的親密樣子,也誤會了,也嫉妒了。片中安排了很多恰到好處的誤會,可以理解,比較容易產(chǎn)生共鳴(哦我也遇到類似的)的誤會來推動情節(jié)。
我覺得最能體會的地方就是片中高潮,女主跟客戶還有客戶的ex老公碰到,后來,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說:“我知道這樣說很土,可是你傷我心了?!币a(chǎn)生這個微妙的感情的諸多因素,導(dǎo)演已經(jīng)鋪墊得很到位游刃有余,到了那幕自然而然地就能體會漢子的感情,這才是講故事。
“Yes,I did not protect us”
如果你覺得莫名其妙不能理解這個大漢的心情的話,我推薦你去看爆米花電影,這樣也不會浪費時間。
人與人之間。真的需要理解,需要妥協(xié),無須多言。正如那個最后還是被請回來的保姆,廚房里的柜子還是有奇怪的梳子,但這些都無傷大雅。那個大漢爾伯特也還是說著他自己風(fēng)格的笑話,
“我要告訴你的是我買了幾個床頭柜”
“不會吧?你真的買了?”
“不,我沒買啦”
不適合的人,不肯妥協(xié)或者不是真正喜歡,分開當(dāng)朋友。一如片中各種前妻前夫,反而是比較和諧。中國人或許做不到,我也覺得我做不到,但是我覺得那樣挺好。
~~~~~~~~~~~~~~~很溫馨挺不錯的電影。
2 ) 無需多言
客戶介紹下認(rèn)識了一個女詩人Marianne;又在另一個朋友的介紹下認(rèn)識了一個中年離婚男人Albert(詹姆斯·甘多菲尼 James Gandolfini 飾)。一開始她對肥肥的Albert并無好感,但在第一次約會之后,她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某些地方挺吸引她的,兩人很快確立了關(guān)系。同時,女詩人Marianne也成為Eva的客戶,她經(jīng)常上門為她按摩,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Marianne向Eva說起她的前夫的
3 ) [Film Review] Enough Said (2013) 6.9/10
Since rom-com for grown-ups has officially become a dying species in Hollywood-land, one must go back a few years to find some decent ones, ENOUGH SAID, the fifth feature of Nicole Holofcener, is a rare movie showcase for beloved TV megastar Julia Louis-Dreyfus, playing Eva, a divorcée who earns her living as a masseuse, and incidentally twigs that the man she is currently dating, Albert (Gandolfini), is in fact the ex-husband of her new client Marianne (Keener), what will you do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Like as not, we might have the same reflexive reaction as Eva, who promptly mines the opportunity to get to know the lowdown of Albert by subtly cajoling Marianne to open up about their failed marriage, presumably it gets her an upper hand of appraisal whether Albert is the right person for her, but rubbed off on Marianne’s negative opinions about him, Eva ineluctably puts strains on their inchoate romance, until, she is finally got busted and has to face the music.
As a trenchant object lesson on “one woman’s meat is another woman’s poison and vice versa”, ENOUGH SAID nonetheless, coats its white-bread central crisis with a glistening cast, Louis-Dreyfus’ comical chops and self-deprecating sharp-wittedness spiritedly rounds off Eva’s commonplace but endearing persona, and Gandolfini (reaping awards-season trophies in his penultimate movie, still missing out a posthumous Oscar-nomination, which colors the movie’s serio-comic tone with a whiff of doleful sadness), excellently imparts an avuncular, rough-around-the-edge vibe and vamps it up with his underutilized funny bone, an image couldn’t be more different from his iconic work in THE SOPRANOS, and audience can certainly abandon oneself in the sparks-fly chemistry between these two veteran performers, plus the icing on the cake from a Bohemian Catherine Keener (overcoming the unsavo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d-mouthing ex-wife with unfeigned spontaneity and nonplussed frustration) and a radiant but sometimes clueless Toni Colette as Eva’s best friend Sarah.
A secondary plot pivoting on a middle-aged parent’s bittersweet acceptance of their child’s induction of adult hood puts both Eva and Albert in the same position and counterpoises the romantic pell-mell with a weepy mood that might hit the movie’s target audience hardest. But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witty, sophisticated and intrinsically funny, ENOUGH SAID might be quintessentially televisual in its building blocks, but no one should disparage its illuminating relationship tenet in the nucleus.
referential entries: Yaron Zilberman’s THE LATE QUARTET (2012, 6.7/10); Jonathan Levine’s LONG SHOT (2019, 7.0/10).
4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片子看完了,
是那種淅淅瀝瀝的敲滴,淺淺地落在心里卻又久久無法散去的觸感。
電影是以兩個離異中年男女的相遇相處相知為主體展開的,
試圖著力描寫的貌似是,當(dāng)遇上合適的另一人,很多話是不需要說明白就能感同身受的。
所以,片名叫無需多言。
真正的合適,就是無需多言的狀態(tài)。
可是,在我看來,電影最想表達的,或者說可能是導(dǎo)演在拍攝中偏離了主體反倒成全另一層含義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中年男女,尤其是經(jīng)歷過一段不算成功的婚姻之后的中年男女,
大多清醒而自知。
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什么樣的另一半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男主或許給女主的第一印象并不樂觀,
但不同于年輕人浮躁的態(tài)度的是,女主還是應(yīng)允了男主的約會邀請。
并且最主要的是,沒有心懷偏見的與其平常相處,
倒很意外的,碰撞出很多的樂趣。
故事在女主的某位女客人出現(xiàn)發(fā)生轉(zhuǎn)折。
女主一邊傾聽女客人對其前夫的各種批判,一邊回過頭來帶著女客人的視角來審視這個一度被她各種滿意和認(rèn)可的交往對象,甚至無意識地投射成功,開始具備了女客人的性格,出現(xiàn)了挑剔。
所幸的是,
女兒好友的媽媽出場了,責(zé)備她不應(yīng)該以長者身份給自己的女兒給予她以為對而其他人并不以為是的建議。
所幸的是,
事情敗露了,給予她足夠時間和空間只體會自己的感受,進而得已總結(jié)。
合適與否,優(yōu)點或缺點,陋習(xí)也好性格也罷,個人意見或觀點的正確與否都不是其他人說了就是的。
是需要跟隨自己的心意,才有的判斷。
這判斷(感受或評價)也僅屬于自己,所以要相信它。不要輕易被其他人的個人感受而動搖。
當(dāng)然,全面考察自然重要。
重點是,全面仔細考察后,不要被左右為難的猶豫迷了心。
問自己,即使如此,我是否仍要這么做?我是否仍要和他在一起?
這就夠了!
因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5 ) 愛情也不過是你退我進--我看《enough said》
黃耀明在歌詞里唱過,“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然而,到了中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里面,實在看不出任何一點美麗,有的只是眼角的深深皺紋、肚腩間層層游泳圈。不過長期以來,國人的普遍概念里,中年以后似乎都不允許有美貌以及愛情存在。但相反的例子是在外國,歷經(jīng)坎坷的中年男女,似乎更能散發(fā)自身魅力。這些魅力與身材、容顏無關(guān),更多地涉及氣質(zhì)、氣度以及胸襟,所以他們才可以更清醒、從容、淡定地追求以及享受愛情。
《enough said》便是這樣一部講述中年男女愛情故事的中年電影。在一個Party上,離異的女按摩師Eva認(rèn)識了肥胖的Albert以及女詩人Marianne。在這之后,Eva開始和Albert約會,盡管他表面看上去如此平庸外加體格肥碩、胡須拉碴;盡管他的臥室沒有床頭柜,他的癖好是購買漱口水。但Eva卻不再挑剔,她喜歡上了這個男人,也許是因為他的廚藝,也許是因為床上的默契,更或許是因為兩個人能夠歡暢喜悅地聊天。與此同時,Marianne也成為了她的客戶,在一次次上門按摩中,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女詩人的一切都是她所向往以及仰慕的。無論精致外表、家居擺設(shè),還是思想品味,那種陌生卻又舒適的感觸圍繞著她,讓她傾心。于是她似乎成了女詩人的閨蜜,會認(rèn)真凝聽女詩人絮絮叨叨講述的所有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包括女詩人那個曾經(jīng)瞎了眼嫁的前夫的細碎往事。她享受著這一切,直到突然有一天,她知道了女詩人口中那個不堪的前夫,就是她如今的愛人。
也許越是表面平靜的女人,越是藏著一顆波瀾起伏的心。猜疑,是瘋狂成長的種子,總在心里,在你不經(jīng)意間,茁壯。于是她開始遲疑,畢竟自己喜歡的男人,卻被自己仰慕的女人棄之如敝屣。于是她選擇了隱匿,選擇了沉默。她或許想用時間,讓自己看清楚內(nèi)心。但秘密總有被撞破的一天,所以當(dāng)三個人面面相覷時,他痛心,她尷尬。但好在最后,她還是去了他的家門口,坐在臺階上一如既往地聊天,溫情再現(xiàn)。Happy Ending的結(jié)局,讓我長吁了一口氣。
代理離婚案子多了,有時候會想,為什么曾經(jīng)熱戀中的卿卿我我,曾經(jīng)相處時的點點溫情,到最后都會變成形同陌路、兩兩相厭。曾經(jīng)那么深愛過的一個人呀,到最后竟然是痛恨。那么到底是什么,讓我們松開了彼此緊握的手?但或許探究過去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一段話,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因為如果有恨,那么是因為還在深愛。不論你承認(rèn)或者不承認(rèn),只有當(dāng)看到那個人時,會深深地釋懷、淺淺地微笑,那才是不愛了。
不過這部片子,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有時候幸福看不見卻撼人心脾,它在心底汩汩流淌?!彼?,愛就愛了吧,不需要遲疑,不需要介意。如同《小王子》里面告訴我們的秘密,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愛情是冷暖自知,愛情是不問出身。愛情是調(diào)皮的荷爾蒙作祟,愛情是內(nèi)心的真正接納。那么欣然接受就好,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與他的過往?
所以,很欣喜地看到Eva在最后做出的那個行為,就像《來自星星的你》里面的一米距離,愛情也不過是你退我進。所以,誰先邁出那一步,又有何干系?畢竟基于愛情而存在的微小的,溫暖的,美麗的瑣碎日常,構(gòu)成了生活的全部意義。
6 ) She was poisoning your perception of me.
女兒即將上大學(xué)的單親媽媽Eva在派對上分別認(rèn)識了一男一女——Albert和Marianne。他們互相都很有好感,于是同樣是女兒將離巢的Albert成了她的戀人,而Marianne則成為她的閨蜜??雌饋鞥va逐漸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生活步入正軌,直到有一天她猛然意識到Albert和Marianne原來是離了婚的夫妻。Albert和Marianne彼此并不知道對方和Eva的關(guān)系,而問題是Eva在發(fā)現(xiàn)此事后也沒有向兩人攤牌。為什么?她嘴上說是因為不想失去Marianne這個朋友(Marianne的才氣和成就是她所羨慕的)甚至Marianne需要她,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出于私心——她想多從Marianne那里打聽到關(guān)于Albert的更多消息和習(xí)性,尤其是刺探兩人為什么會離婚。這可不是出于什么近乎瘋狂的想知道對方一切的愛慕,而是在二次選擇人生伴侶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慎重。結(jié)果,在Marianne不斷的吐槽和抱怨中,Albert以前的種種癖好甚至優(yōu)點現(xiàn)在不知不覺的都變了味,而缺點更是被無限放大。她開始遲疑,開始挑刺,直到有一天,不出意外的,事情敗露了。Albert深感被騙和失望,選擇離她而去。此時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她是那么喜歡這個男人;她沒有探問自己的內(nèi)心,卻任由別人的觀點遮住了眼睛。“Enough said”,無須多言,片名的意思應(yīng)該正是指不要聽太多評論,而要用心感受吧。
短短90分鐘的愛情輕喜劇,導(dǎo)演關(guān)注了子女長大成人離家后父母的情感沖擊(孤單、空虛感),探討了人到中年在二次擇偶時(沒有山盟海誓沒有一見鐘情的)愛情的分量和意義,展示了我們?nèi)绾屋p易受到別人觀點的影響而對同樣的人和事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刻畫了一位母親無意中把別人的孩子當(dāng)做自己的來養(yǎng)的現(xiàn)象。主題是到位了,風(fēng)格也夠“輕”快,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喜”點不足。像主角被揭穿一幕作為全片的高潮,完全可以戲劇性再強一些。這一點,另一位女性導(dǎo)演兼編劇Nancy Meyers幾年前的作品《It's Complicated》(《愛很復(fù)雜》)就做得更好。不過這兩部片在最后都給女主角的愛情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起碼讓觀眾們能會心一笑的走出電影院。
小時候浸淫在Woody Allen片場的Nicole Holofcener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尤其是她那女性特有的視角和感悟,在影評界頗受贊譽,爛番茄的新鮮度常在80%以上。本片是她的第5部電影,全部自編自導(dǎo),也全部跟Catherine Keener合作。不過Keener這次的戲份并不多(雖然一如既往的給力),主角則是兩大電視界明星——《宋飛傳》(《Seinfeld》)中的Julia Louis-Dreyfus和《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中的James Gandolfini。于是我們看到50歲的膚淺易怒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Elaine Benes和躁狂抑郁集慈父和黑幫老大為一身的Tony Soprano像高中生般小心翼翼的談了場戀愛。這聽起來似乎很不靠譜,但多虧兩位主演真實細膩的演繹,使得觀影時的感覺要和諧的多。最終,Louis-Dreyfus喜獲自己的第一個電影類重要獎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音樂喜劇類),而Gandolfini則拿到了演員工會獎和評論家選擇獎的最佳男配角提名??墒沁@一切的一切,都因為Gandolfini的突然去世而蒙上了陰影。Gandolfini是在2013年6月在羅馬度假時因心臟病發(fā)而猝死在浴室的;本片中女主角還曾拿他的體型開玩笑,事后看來很不合時宜。3個月后本片上映,那一天原本是他的生日。片末的字幕將這部他生前倒數(shù)第二部作品獻給他。他的家鄉(xiāng)新澤西則為這位三次艾美獎獲得者降半旗致哀,并把一條主干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7 ) 一部“中年電影”中的愛情真相
1.一部標(biāo)準(zhǔn)的家庭/愛情/治愈系電影,有著正統(tǒng)且保守的結(jié)構(gòu):平靜生活——外部人事介入打破平靜——喚起新希望——希望被打碎——破鏡重圓。完成度尚可,但也就到及格。
2.如果不按既有類型分,這部電影應(yīng)該是典型的“中年電影”。人到中年對生活的唏噓與期許,看似波瀾不驚之下隱藏的欲望與希望的小火花。這樣的電影注定無法選那些俊男靚女擔(dān)綱。那么導(dǎo)演還算大膽地干脆選了個禿頂?shù)呐肿幼瞿兄鹘?,還好他被安排成一個幽默的、有閱歷的男人。同時,女主角穿著隨意,不愛交際,踏實而無聊。
3.電影用以構(gòu)建人物性格的細節(jié)是標(biāo)準(zhǔn)的教材式模式,并不是說它精準(zhǔn),而是說中規(guī)中矩。比如作為按摩師的女主角的幾位客人,不幫她搬按摩床的年輕男人、老人氣濃重的老頭子、不停自言自語強迫癥般的碎嘴女人,這一幕幕接連重現(xiàn),非常巧妙地寫出了中年人為生存努力的艱辛。有些小幽默、有些小無奈。沒有血淚斑斑,也沒有故作輕松,這才是工作與生活的部分真相。
4.中年之所以容易陷入困境,只因為尷尬的年紀(jì)。它不像年少時,一切都正在向著自己開啟,一切都充滿希望與新的可能性,荷爾蒙和自信心每天都在合謀;而它也不像年老時的篤定與通透,面對一個必然來臨的衰敗和終結(jié),無非等待。中年卡在中間,每天志得意滿似乎顯得過于輕佻、幼稚與浮夸,而如果認(rèn)命地服從就又會變成一種自己都不甘的老氣橫秋。故事和事故就都來了。這個年紀(jì)、瑣碎而庸常,但也豐實。
5.人際關(guān)系是最難刻畫的東西,但如果能刻畫成功也最為深刻。中年的人際關(guān)系就更加如此。這部影片呈現(xiàn)了一種復(fù)雜如網(wǎng)的關(guān)系,以及這樣的關(guān)系造成的尷尬。當(dāng)自己的現(xiàn)女友成為前妻的按摩師——這是那種典型的依靠“偶然性”推動劇情的橋段,這個偶然鋪墊得及格,至少在開始的時候算一條隱瞞得還比較成功的暗線,但當(dāng)它被挑明以后,由于觀眾所處的上帝視角,之后的劇情基本上變得不再具有任何懸念。這是個絕對的敗筆。
6.倒是女主角女兒和她的同學(xué)的角色設(shè)定顯得更有意思。女兒處于正在離家上大學(xué)的當(dāng)口,在逃離管束、自由獨立和分離焦慮之間搖擺不定。而女兒的同學(xué)與自己媽媽的親密卻成為了一個“入侵者”,她似乎代替了自己可能空出的位置,而那個姑娘的母親卻認(rèn)為自己的女兒被另一個女人“搶奪”了。這四個女性之間的拉扯關(guān)系中透露出太多不可言說的奧妙情緒,空虛、無助、安全感缺失、以及親昵與距離等等。
7.“人的不完美”是這部電影希望向人們呈現(xiàn)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與人相處,最初總會先看到那些優(yōu)秀的方面,因為那些部分閃閃發(fā)光,注定引人眼球,但交往深入之后,那些暗物質(zhì)開始顯現(xiàn),那些以往不在乎的、原本可以寬容的小小的惡習(xí)都被放大。隨后厭倦出現(xiàn),兩人之間變得越發(fā)不顧及。親昵關(guān)系的一種副作用是對自己行為和語言的徹底放松,惡言、嘲諷和冷漠愈發(fā)頻繁,一段關(guān)系開始走向惡劣。這部影片用男女主人公的新關(guān)系完整呈現(xiàn)了一對情侶相處的拋物線和全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普世樣本。同時,這段關(guān)系也幾乎是對他們各自前一段婚姻關(guān)系走向的翻版。于是,荒誕感被營造了出來。所有關(guān)系幾乎都會走向類似的結(jié)局,平淡、冷漠、厭倦甚至崩潰,那么新關(guān)系是否還具有意義?這部電影的導(dǎo)演顯然無意給出那種純粹藝術(shù)片會提供的殘酷真相,而是給出了一個溫情和俗常的答案。因為過程的激動人心與美好,人們都愿意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即使明知盡頭晦暗無邊。這雖然是一碗廉價的心靈雞湯,但卻是現(xiàn)實中的真實狀況。
8 ) 有點小感動!
知音體話嘮片
“遇其人不問過去,愛其人不問未來 ”
年齡至此,女主仍不明白人和人氣場不同的道理嗎?
男主的前期一出場,讓女主換鞋一節(jié),我就感覺到這個女人是個事媽,之后她不停的嘮叨前夫的不好,也很極品,已經(jīng)離婚了,卻念念不忘前夫的事,本身就是一種病態(tài)。這樣的人要盡早遠離,女主卻一方面因為工作的原因在,一方面因為喜歡女主表面上高大上的作家身份小小姿情調(diào)而不能遠離。女主本身是個非常平凡可愛的普通生活氣質(zhì)的女性,不文藝 ,不矯情結(jié)果卻受文藝大媽的影響,真是!
另外女主與女兒朋友的關(guān)系也是一個看點,很溫馨!
到處都是尷尬的笑容。。。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知音體話嘮片,中年大叔大嬸的小清新不是咱這年齡段能感同身受的,一星送這已逝的James倒數(shù)第二部公映電影。
對白,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探討,按摩身體或心靈。
很白, 卻真實無比的中年小品. 女兒離開家去東部上大學(xué)的橋段還好讓我難過了一陣子. 片尾的"For Jim," 很難想象片中慈父形象的James Gandolfini如今就葬在了我家街區(qū)的另一邊.
這是一部溫情而幽默的成人喜劇,它的幽默之處是低調(diào)而密集的,像電影一樣透著穩(wěn)重的成熟,而在與此同時,也能輕柔地觸碰到觀眾的內(nèi)心。女主角茱莉亞以靈動的表演出色地塑造了一個古靈精怪般的中年女性,她與詹姆斯·甘多菲尼的搭配有不錯的化學(xué)反應(yīng),確實演繹出了無須多言的意境。
很不錯了
是女導(dǎo)演擅長的溫馨小品,對話非??蓯郏心阠hick-flick就應(yīng)該是這樣。好好斟酌臺詞,爛俗的劇情也可以講出新意啊。這竟然就是甘多菲尼最后一部電影了,心有戚戚焉
跟《請給予》一樣,都是那種小成本的獨立小片,帶點生活困惑與感悟。趣味大概是,同時感受愛情初期與婚后多年的情緒,并產(chǎn)生碰撞。極有魅力的甘多菲尼
看到了溫情,看到了愛,歲月靜好!
如果能發(fā)現(xiàn)問題,當(dāng)然不採取立場會更好
精雕細琢的臺詞讓本身較老套的劇情顯得頗有新意。溫馨的中年愛情小品加上完美的兩位表演。甘多菲尼遺作
愛與不愛,對與不對,可能最關(guān)鍵就在于合適與不合適……在被傷害后人都會本能的更加小心謹(jǐn)慎,但若做的過頭,可能真的就會錯過被愛機會。所以,無需多言,放手去愛吧!很治愈很細膩很聰明的一部片子,里面的配樂都很棒,有幾個小細節(jié)導(dǎo)演把握的恰到好處,男主居然不在了,為了大愛的二當(dāng)家再多一星~!
即使是二十多歲獨立的男女也一樣有防備,自我保護機制總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愈發(fā)完善的。
愛無需多言 總要有一個人先勇敢
紅酒型喜劇。還是女主更勇敢一些,盡管慢了些。
一些事是『自己』的,一些事是『我們』的,為何不懂得開口叫人幫你抬一把按摩桌,又為何總隨性地為別人出謀劃策,好在最后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改善。非常知性,非常平實,可能我心理年齡已經(jīng)老到偏愛這種中年人喜劇了吧。R.I.P.Gandolfini,you are brilliant.
這是很糾結(jié)的故事,充滿了諷刺但又不乏幽默??偟脕硎逻€不錯
【B-】原來是中老年題材流水賬愛情輕喜劇……其實片子還可以啦,但我覺得與其自己看不如給我爸我媽看Orz
很溫馨的電影
with F @cinemapolis. 影院里又是空空蕩蕩,只有我倆和幾對老奶奶觀眾。故事由細節(jié)層層剝開,用心恰到好處。喜歡他們并肩而坐時的自然和溫情?;貋聿胖獎〗K時的“for Jim"是給今年六月已故去的男主。第二天和F又說起,記得不只要protect自己,還要"prote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