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減去最后12分鐘的戲,五星。
整部戲里最令人討厭的,是孫同。
他貌似憨厚老實,卻時時漏出本性:虛偽、易怒、自卑、懦弱、貪婪。
他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鄭多多要穿幫的,“憨厚老實”的他,第一反應是什么?說謊。幫多多圓謊。
碰到莫默相親,引起誤會,“憨厚老實”的他,第一反應是什么?說謊。加深誤會。
莫默砸壞他電腦,留下一沓錢做賠償。而他很快領到了單位發(fā)的電腦。賠款呢?裝兜了?您倒是拿去修電腦或者重新買一臺唄。況且后來兩人成了男女朋友,也沒見他提這筆錢。特小家子氣。
還是相親那場戲,他自己要去加深誤會,被揍了,眼鏡壞了,莫默說她給他買一副。嘿,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花別人錢真痛快。
他媽媽裝病住院,莫默給他幾次機會讓他自己坦白,他呢,不僅仍然不說實話,還公共場合大聲吵鬧。莫默作為受騙者,都很克制地說,有事回去再說,不要在這里鬧。真的,能在公共場合鬧的人,沒別的,就是low。
面臨選擇的時候,他首選隱瞞,選一個對他自己來說兩全其美但必須說謊的做法。莫默這里說得特別特別好:“干一次這種事就是干一輩子這種事。今天你能為了工作,明天你就能為了升官,后天為了孩子上學。你永遠會為你自己做惡心的事找借口?!睘槟騝all!孫是怎么回應的?“這怎么就惡心呢?你不能總把人往壞了想。我媽都病了,你還刺激她是吧。”他媽真病假病他心里門兒清,但是這時候他揣著明白裝糊涂,拿出來當武器使。
知兒莫若母。孫母說了:“這可是你自己做的決定?!彼缇涂创┝怂徊贿^前面一直沒有戳穿。
結局。哎。這么聰明的導演,真正的結局,不能拍出來。童話里,公主永遠嫁王子,門客永遠維護王權。就這么回事。
演員選得好,也演得好。非常形象的二代、經(jīng)理、單親媽媽、白富美、大城市土生女白領......
周申、劉露編劇導演,任素汐主演,在《驢得水》之后,這個班底推出他們的第二部作品《半個喜劇》,依然沒有讓人失望,兩個作品都是清新的喜劇,張弛有致,有笑有淚,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是讓你笑笑就完了,而是直接把你的目光引向各種人性問題。
這一次,《半個喜劇》想探討的問題就是,謊言在現(xiàn)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個系統(tǒng)全靠謊言支撐,那么,一旦謊言被揭穿,將會發(fā)生什么事?
▲孫同和莫默,分別由吳昱瀚和任素汐扮演。
主人公孫同,來自東北,漂在北京,同學鄭多多,安排他在自己父親的公司工作,在方方面面給他照顧,一旦試用期結束,還有可能拿到北京戶口。
他生活的短板是,來自單親家庭,家境普通,母親很愛面子,控制欲很強,已經(jīng)包辦了他生活里的所有事,從找對象,到買房子。
▲孫同的母親,趙海燕扮演,她之前出演的最有大眾知名度的作品,是《鄉(xiāng)村愛情》系列。
這不,她已經(jīng)賣掉了東北老家的房子,想用賣房款(再向孫同生父要一點錢)當首付,給兒子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房子還有半年過戶,半年后孫同也結束試用期,拿到北京戶口了,這中間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絕不能掉鏈子。
故事的爆發(fā)點,來自鄭多多。鄭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經(jīng)要和門當戶對的對象高璐結婚了,還去追中學時代的女神莫默。孫同和鄭多多同住,為了替鄭多多遮掩,煞費苦心,但最終還是免不了穿幫。
▲鄭多多由劉迅扮演。荷爾蒙旺盛的浪子,他演得非常自如。
在安慰莫默的過程中,兩個人互生情愫。問題來了,如果和莫默在一起,工作就沒了,戶口也沒了,他媽媽的百年大計就要垮塌了。
鄭多多在不停地說謊,孫同也在不停地說謊。孫同的媽媽更是用謊言搭建起了一個海市蜃樓,在孫同的境況上說謊,幫助鄭多多說謊,甚至在孫同的異性緣上說謊,對高璐的表姐說:他跟女孩子站得太近都會臉紅。
而且,說謊這事,是個系統(tǒng)工程,即便你自己不說謊,也要替別人圓謊,或者在別人的謊言系統(tǒng)里扮演個角色。說了一個謊,就要用十個謊言來圓,就像莫默說的:“干一次這種事就會干一輩子這種事,以后為了升官,為了小孩上學,都要說謊?!?/p>
▲孫同在故事里的幾個高光時刻,都出現(xiàn)在他唱歌的時候。他有個成為音樂人的夢想,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在朋友酒吧兼職唱歌,而且得到了著名音樂人梁翹柏(就由梁老師本人扮演)的賞識,獲得了試唱的機會。彈吉他唱歌的段落,是吳昱瀚親身上陣演出的,歌也是他本身唱的。
但莫默,一個耿直的北京大妞,不喜歡說謊,即便她也不過是來自普通人家,并非孫同理解的“生在天上了”的那種人,但她對行長毫不諂媚巴結,對孫同有所期待,她反復問孫同:“你現(xiàn)在就問問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別管別人行嗎?”
換句話說,你就不要在別人的謊言系統(tǒng)里,充當螺絲釘、腳手架了行嗎?
但孫同雖然生性純良,溫柔體貼,有才華,但他太軟弱了,人的軟弱很快就會被別人發(fā)現(xiàn),一旦軟弱被發(fā)現(xiàn)了,就會被拉進謊言系統(tǒng),去充當螺絲釘。
▲謊言的結果是不可逆的,一場婚禮即將舉行。木已成舟之后,揭穿謊言的代價更大。
這個螺絲釘,一旦當上了,脫身就難了,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自己一點小小的不合作,都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的垮塌,謊言大廈的垮塌,會讓自己的親人朋友陷入危機,而自己也會瞬間陷入大坑,被人指責為不忠不義。
他一旦口吐真言,鄭多多的婚事就完了,他跟鄭多多的友誼也就完了,工作也就沒了,戶口雞飛蛋打,他母親的房子也就白賣了,賣了房子的母親,不得不攥著錢住在姥爺家。謊言這個東西,也會慢慢開枝散葉,漸漸變成和所有人有染,讓所有人都成為它的股東。
所以孫同痛苦地撕扯著頭發(fā),質問莫默也質問身邊所有人:你們要我怎么辦?你們?yōu)槭裁炊疾粸槲蚁胂搿?/p>
也不知他想到?jīng)]有,吸引了身邊人,讓他們拉他入伙,一起修建謊言大廈的,就是他的軟弱。軟弱是謊言的助燃劑。
▲孫同送給莫默的是宜家的玫瑰花,還帶著吊牌。
莫默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所以,她要讓他勇敢起來,把他從這個泥坑里拉出來,讓他從謊言大廈里抽身,哪怕大廈垮塌了也無所謂。她毫不留情地指出,孫同的軟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也把自己在這個謊言體系里的作用看得太重要了。
于是,在醫(yī)院里,在這樣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場所,在護士圍觀,病人倒是非的情況下,莫默當起了醫(yī)生,質問孫同,不合作又怎么樣,不說謊又會怎么樣?“就活不下去了嗎,就沒飯吃了嗎?”
她才是真正的醫(yī)生。
真正的感情,就得是這個樣子,不是請客吃飯,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也不只是財富的并購重組,這些都不重要,感情其實是觀念的沖擊,是思維的博弈,是價值觀的融合,是天崩地裂的精神控制和反控制。
越過請客吃飯和房子票子這個階段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觀念、思維、價值觀,才是兩個人融合的根本,也是分歧的根本。兩個人在一起之后的風起云涌波瀾壯闊,固然來自錢來錢往,更多時候,是來自觀念和價值觀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引起的你死我活。
戀愛不是請客吃飯,而是精神世界里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和博弈。
▲揭穿謊言之后,愛情有了瑕疵,再也回不到到最心無雜念的時候,但也許這樣才最真實。
所以,這是“半個喜劇”,因為,故事的前半段,的確是喜劇,笑料都非常生活化,非常自然,讓人笑得非常舒展,一點都不防備,而不像有些喜劇,你笑得很防備,你知道自己被算計了,你的笑,是他們精打細算傾情操縱的結果,《半個喜劇》,讓人笑得特別清新,特別舒暢。
《半個喜劇》的前半段,是喜劇,但不是普通喜劇,它情節(jié)的動力,矛盾的起因,都來自性,這個令人苦惱的東西。很多地方,讓人想起好萊塢經(jīng)典的性喜劇,以及中國那些用婚姻愛情問題掩護著性問題的婚戀喜劇。
但到了后半段,它就是幾個人在精神世界里的博弈和戰(zhàn)斗了。
說謊,還是不說?揭穿謊言,還是維系謊言系統(tǒng)?在謊言系統(tǒng)里當個棋子,換個安穩(wěn)的生活,還是抽身而去,去過更好的生活?
是聽從莫默的苦口婆心,還是遵從自己的意愿,是把別人的意愿當做自己的意愿,還是挖掘自己意愿里那些齷齪的部分?是建造巴別塔,還是建造謊言大廈?是勇敢起來,達觀一點?還是要繼續(xù)軟弱,目光閃躲?
就像日本作家白石一文的小說集《愛是謊言》的主題:“ 忠實地愛下去,還是老實地活下去?”
忠實地愛,就是揭穿謊言,抖落自己生活里的雜蕪,老實地活,就是繼續(xù)在謊言大廈奔走,當螺絲釘,站好一班又一班崗。
▲高璐由湯敏扮演。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就像白石一文借助小說主人公之口說的:“即便如此,無論如何我仍希望和俊一起活下去。完全不是因為人生很重要,所以要過得有意義之類的理由。只是,在這個悲慘得無可救藥的世界上,我希望自己至少能夠相信一件事。”
在完成相信之前,要經(jīng)歷一番苦斗。
▲主創(chuàng)團隊,編劇和導演都在。
就像《半個喜劇》里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這個片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細節(jié),生活化又另有意味),莫默帶著孫同去配眼鏡,兩個人在柜臺前面,一邊對著鏡子試眼鏡,一邊說話,兩個人的頭和身子來了個錯位。他們換頭了。
這就是愛,愛是換頭術,愛一個人,就要換掉他的軟弱,換掉他的失敗,讓他走出親人朋友布下的天羅地網(wǎng),以及謊言大廈。
說國產(chǎn)喜劇,繞不開的是開心麻花。《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都曾一度成為年度爆款。
除了偏重笑果的喜劇外,開心麻花也有偏重發(fā)人思考的作品。就像《驢得水》, 豆瓣8.3, TOP250,證明觀眾對這片有多喜愛。
這次《驢得水》原班陣容,帶著他們的新片《半個喜劇》歸來,自然讓很多人期待。
本文有劇透。
1
《半個喜劇》和《驢得水》的民國背景不同,這次是個現(xiàn)代都市青年愛情故事。
孫同和鄭多多是老同學,倆人研究生快畢業(yè),鄭多多是正經(jīng)北京人兒,孫同現(xiàn)在算北漂,住在鄭多多的房子里。
但即將結婚的鄭多多,人不老實,很浪。都到結婚的關頭,還偷偷追求初戀女神莫默,準備最后瘋狂一把。
孫同被卷進這件事,被迫在鄭多多未婚妻高璐和莫默面前,幫他兩頭圓謊。
鄭多多達到目的了,準備和莫默斬斷關系。但孫同卻喜歡上了莫默,兩人感情迅速升溫。面對鄭多多和莫默,孫同陷入兩難情境。
故事中幾個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很有張力。尤其有導演的話劇經(jīng)驗打底,影片對空間內的調度得心應手。
比如設計情節(jié)讓鄭多多、共度良宵的初戀女神莫默、即將結婚的未婚妻高璐還有夾在中間的孫同四個人,陰差陽錯同在一個屋子。
下一步他們該怎么辦?他們能怎么辦?
即使是小小的密閉空間,人物關系帶來的緊張感,也能強烈感染觀眾,讓觀眾設身處地體驗那種緊繃氣氛。
同樣是房間內,《半個喜劇》還屢次運用錯位,讓故事更有戲。
錯位帶來誤會,誤會帶來喜劇。就像莫默和孫同母親互相錯認身份,莫默和高璐互相錯認為孫同女友。觀眾開著全知視角看片中人物的立場變化,很有趣。
這樣的情景片中還有很多,戲劇效果直接從人物身上來,讓電影笑點密集、節(jié)奏緊湊。
并且相比舞臺劇風格十足的《驢得水》,《半個喜劇》的場景設計電影感更強。
片中有個段落,眼鏡店對話,用鏡子把孫同和莫默兩人的頭和身子錯位,鏡頭處理照應對話內容,相當巧妙。
2
《半個喜劇》的精彩,得益于人物刻畫足夠成功。
角色不是全壞全好,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和欲望,并因此互相沖撞,迸發(fā)出故事。
任素汐在片中出演的莫默,和《無名之輩》的潑辣、《驢得水》的自由,都不一樣。
這是個內心無比純粹的角色,她敢愛敢恨、堅持底線。甚至這份堅持,正直到他人無法理解。
所以她面對常遠客串的相親男,剛聊很好,準備再發(fā)展看看。但說到對正確的理解不同,以此看到價值觀人生觀不同,她直接就要離開。
至于兩個男性,吳昱翰出演的孫同和劉迅出演的鄭多多,其實是兩個非常典型的角色。
他們是同學,住在一塊,關系也不錯。但兩人看著一樣,其實很不一樣,甚至殘酷的是,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鄭多多足夠富裕,家里背景雄厚。他是花花公子、渣男,謊話張口就來,并且理直氣壯。他深諳社會規(guī)則,生活也順風順水。
孫同來自小地方,家境要普通許多。復讀三年考到北京,感情經(jīng)歷近似白紙。他能在北京立足,戶口、工作、住所都靠鄭多多這個哥們。
兩人的性格模式和他們的境況掛鉤,而他倆的處事態(tài)度,鮮明代表兩個對立面,一方世故圓滑,一方天真理想。
孫同和鄭多多關系很好,是衣服能互相借穿、醉酒能把對方扛回家的那種好。
但問題是這份友情沾染了利益,一旦有沖突,就會出問題。他們沖突的點,是莫默的出現(xiàn)。
雖然片中的故事很喜劇和戲劇化,但情節(jié)和人物,能立住,都很真實,甚至我們能從身邊找到類似的模板。
3
《半個喜劇》不是那種讓你笑完就完了的喜劇,更是在展現(xiàn)我們經(jīng)歷的真實生活。
前面的笑鬧,到后面逐漸成了令人深思的現(xiàn)實討論,喜劇外表下,有著深刻內核。
情感問題,只是一個層面,電影不僅如此。北漂、職場、家長干涉……它涉及當下年輕人經(jīng)歷的方方面面。
尤其關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糾結,集中體現(xiàn)在男主人公孫同身上。
孫同性格比較柔軟,他的處境卻很極端。
一方面是母親的逼迫,賣了老家的房子、裝病撒潑,就是為了讓孫同在北京立足。
一方面又是兄弟的怒火和生活的壓力,鄭多多無法忍受孫同和莫默在一起,給孫同的選擇,要么絕交、要么和莫默分手。
愛情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他無法做到平衡,只能選擇。
擺在孫同面前的問題,看似癥結只是和莫默是否在一起。實際卻是理想和現(xiàn)實、愛情和面包,乃至尊嚴和妥協(xié)的抉擇。
他的痛苦在于沒有最佳選項,他很難像莫默所說的那樣,只為自己考慮,選擇必然都會對他的生活造成巨大沖擊。
《半個喜劇》討論的是一個年輕人該如何在城市里生活,且活的有尊嚴?;蛘甙雌械脑捳f,怎么算做個人。
莫默開頭怒斥孫同,說他是鄭多多養(yǎng)的一條狗,因為他整個人都依靠鄭多多。這樣的形容,雖然刻薄,但再貼切不過。
裴經(jīng)理和母親的眼里,忍是前途無量。但對孫同而言,這是他內心的煎熬。所以最終他選擇活出自我。
在外漂泊的年輕人,或多或少能從孫同、莫默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許我們沒這么戲劇的感情經(jīng)歷,但卻可能曾做出過那些違背本心的選擇,面對相似的生存困境,也很難放下一切為自己而活。
電影除了包袱不斷的喜劇,折射出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也給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就像片名《半個喜劇》,它是喜劇、有笑點,但它也不僅僅是喜劇,喜劇之外剩下的半個,可能是悲劇、可能是鏡子、可能是現(xiàn)實。
到底能從《半個喜劇》中獲得什么,感受到什么,每個人都不會一樣,需要自己去尋找、去體驗了。
三星半。
明線談感情 實際講階層每個人都在自己屬于的階層里蹦噠縣城青年為了拿北京戶口 先可以當富二代的跟班 后可以理所應當接受女生付錢配眼鏡、實地感受默默家條件后展開追求 釋放口和可愛之處是他內心也有一片芳草地 熱愛音樂向往純粹 中產(chǎn)默默高中出國留學 回國后可以小小的堅持下自我 拒絕行長加塞買理財 可以請假去音樂節(jié)瘋玩可以喜歡就買三副眼鏡而不必面臨生活壓力 富二代可以婚前一天睡一個 后果沒啥 依然舉辦豪華體面萬人羨的婚禮 電影描述了事實 提供了政治正確的解決方式 但總感覺差了點什么 結尾中庸些反而更好 以更穩(wěn)妥的方式存活下去 不比撕破一切更好嗎 畢竟大部分我們都是表面惡心自己 內心惡心他人的活著 工作著 為了獲得一些利好 選擇改變自己 變著變著 自己就成了別人口中的他人 真我只能留著一部分 展示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戴好職場面具 同時不惡心自己 真是一場修行
要說國產(chǎn)片里的“爆款制造機”。
它提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口碑有《驢得水》,穩(wěn)坐豆瓣前250寶座。
票房有《西虹市首富》,總榜排名12。
開心麻花,算得上“能文能武”。
就在這個周末。
《驢得水》的主創(chuàng)回歸,帶來這部“國產(chǎn)黑馬”。
朋友圈外加評分網(wǎng)站,都是一邊倒的自來水。
欣欣向榮當中,好像都被這頑強抗爭的勵志故事給治愈了。
也罷。
就讓條姐先開這個口。
《半個喜劇》,也就半部好片。
01
臺詞高密度,夸張小人物。
這是開心麻花電影的典型風格。
到了《半個喜劇》,也一樣。
脫胎于11年前的話劇《如果,我不是我》。
從舞臺帶下來的話劇范,當然一以貫之。
所以,比起概括電影情節(jié)的“段落”這個詞。
它更適合分成“幕”來介紹。
第一幕,人物關系簡單明了。
莫默(任素汐飾)循學生時代的懵懂情絲,來到多多(劉迅飾)家里約會。
而多多。
趕緊提上褲子,還看看身邊一夜纏綿的女郎。
三言兩語。
愣把自己房間說成室友的,把女郎說成室友女朋友。
好一手顛倒黑白的功夫。
第一重錯位,是在這對男女身上。
勇敢追愛,對上混世渣男。
第二幕,攪亂局面。
室友孫同(吳昱翰飾)突然回家,還帶來老媽。
老媽進屋,誤認為莫默是孫同女友。
莫默尷尬,以為眼前是多多的媽。
一個電話。
孫同聯(lián)系上了多多的未婚妻。
等等...
未婚妻???
多多頭頂這個“渣”字,又添上烏漆嘛黑的一筆。
好一場令人窒息的調度。
第二重錯位,戰(zhàn)線拉長。
婚前出軌,撞上“婆媳相認”。
謊言像繃緊的弦,隨時會斷。
第三幕,山呼海嘯。
次日一早,剛跟多多共渡了春宵的莫默直面登門的正牌女友。
孫同下意識亡羊補牢,兩頭糊弄。
對付走未婚妻。
孫同終于跟莫默透了底。
莫默當然氣結。
二話不說,出門直奔多多。
好一出單刀赴會的報復。
可。
本著“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
莫默又停下了。
最后一重錯位,在傷害。
莫默咽下了。
也在這四角關系里種下了。
三幕戲,三次踏空式的人物關系大錯位。
就發(fā)生在這方寸的小屋里。
緊張,快速。
《半個喜劇》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有效的創(chuàng)作邏輯。
但問題在于。
這么高的推動效率,這么多的巧合搭建。
讓小屋里幾人的關系立時架空,懸于真實生活之上。
換句話說。
它變得不可信了。
這個問題,在后續(xù)孫同和莫默的感情線開端之處就凸顯出來。
快意恩仇如莫默。
就算她選擇保護那個蒙在鼓里的女孩,也絕難遺忘這場恥辱。
而孫同。
是恥辱的見證者,更是恥辱本身的一部分。
兩人之間的感情會迅速升溫,直接投入荷爾蒙的懷抱?
未免也太夢幻。
或許你要反問。
電影不就是讓人做夢的地方嗎?
但條姐想說。
電影造夢。
卻不等于白日做夢。
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只在于跟現(xiàn)實邏輯的淺淺連接。
失了它。
再多包袱,也沒法走進人心。
02
三幕過去。
所謂的那“半個喜劇”,已經(jīng)走完進度條。
接下來進入的,是正劇部分。
這個時候。
由孫同和莫默一起種下的那枚種子開始發(fā)芽。
愛的種子,謊言的種子,傷害的種子。
生長成荊棘,刺傷每個付出真心的人。
在赤裸裸的沖突面前。
你忽然發(fā)現(xiàn)。
怎么每個人身上都多了點自相矛盾的人格漏洞?
先是多多。
明明渣得十米開外發(fā)光。
卻能找到一個溫柔聰慧,明媚大方的女友。
就沖他連出軌約會的日子都能忘,前一天晚上還帶姑娘回家的智商。
這么多年下來。
他在女友面前的存活概率能有多少?
如果說反面人物智商欠費情有可原。
好。
老好人孫同總該完整了吧?
他一直以來“為他們好”的自我暗示,早在最開始就被莫默刺破。
工作、戶口、未來都捏在人家手里。
所以尊嚴掃地。
所以,得做人家的“狗”。
可這狗,還是條有音樂夢想的“狗”。
這是孫同身上的陰與陽。
本來也算調和,卻在那場醫(yī)院的戲里爆發(fā)成為矛盾。
是站著相愛,還是跪下活著?
孫同和莫默的這場爭吵,成了整部電影的戲核。
字字誅心。
但,有沒有必要?
倒插門娶了莫默,北京戶口手到擒來。
甚至要是臉皮再厚點,一輩子住女方家房子也非不可。
多多許的一切,莫默都能給。
這一點,連邊上吃瓜的大哥都看得明白。
要是想安心做“狗”。
怎么多多就可以,莫默就不行?
要是有骨氣。
怎么可能說出那番話?
看電影最大的心累和尷尬。
在于眼瞅著主角們吵一些完全沒必要的架。
03
從《驢得水》開始。
導演周申、劉露。
以及他們身后代表的,這群從舞臺摸爬滾打走向熒幕的創(chuàng)作者們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話劇感”。
那么,話劇和電影的區(qū)別是什么?
觀看一場話劇,你觀看的是舞臺、演員、觀眾和現(xiàn)場氛圍的總和。
(劇版《如果,我不是我》)
觀看一部電影,你觀看的是影院投射在屏幕上的拷貝。
這兩者不分高下,只是時態(tài)不同。
一個是進行時,一個是完成時。
從這個角度來看“話劇感”。
它是個中性詞。
往長處看,它代表張力十足的劇本結構。
往短處說,它代表簡單貧瘠的視聽語言。
兩相比較。
如果單論鏡頭設計,《半個喜劇》還向前走了半步。
尤其是眼睛店里的一段,借用鏡面反射巧妙實現(xiàn)了“女男變錯身”的人物速寫。
但更多的,它反倒失掉了《驢得水》的那股反叛。
對社會議題的反叛,對陳舊觀念的反叛。
甚至,是對傳統(tǒng)電影創(chuàng)作的反叛。
到了《半個喜劇》。
它邁出了“話劇”的套子,卻沒在“電影”上站穩(wěn)腳跟。
最可惜的是。
那股“反叛”已經(jīng)被馴服。
不信?
你看故事的結局。
剛剛良心醒悟的孫同甩開懦弱的枷鎖。
另一面,莫默立馬放下終生執(zhí)念的剛直,回上愛的熱吻。
這救贖,也太順理成章了一點。
這滿足,也太“即時”了一點。
觀眾想看什么,忙不迭端到眼前奉上。
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結果,而是精準定位的大數(shù)據(jù)營銷成果。
人生八苦,其中兩味名為“求不得”,“愛別離”。
條姐明白,只要苦澀一日不絕。
這樣的電影就能讓人短暫地逃離真實世界。
但都9102年了。
我們從電影中汲取的力量,能不能更多地來自真誠?
而不是扎堆在一起的知音體段子雞湯。
題材是不是貼近現(xiàn)實與是不是好電影沒關,第二次寫了,都長點心吧
很怕寫成另一個國產(chǎn)電影批判系列,所以把之前寫過的批評《小小的愿望》和《少年的你》的影評貼出來,說明我對這些個國產(chǎn)片批評是一以貫之的。
《小小的愿望》 //movie.douban.com/review/10485740/
《少年的你》 //movie.douban.com/review/10606422/
2019年及格國產(chǎn)院線電影只有《流浪地球》、《哪吒》、《過春天》、《天長地久》、《平原夏洛克》、《南方車站的聚會》共6部,占全年共上映國產(chǎn)片1%左右。
《前任3》號稱反應分手20幾億票房,《少年的你》號稱反應校園霸陵8.3分,我現(xiàn)在去拍個電影表現(xiàn)北漂經(jīng)歷了渣男和遭遇PUA,親人生病進不了醫(yī)院,孩子上學買不起學區(qū)房,這片子就橫掃票房和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了?
還要說多少次,題材是什么和電影好壞無關,這是很難的道理嗎?
在這個相對論這種難度的道理都有UP主給普通人講解的年代,這個道理還用反復強調嗎?
任何題材都能拍出好片也會有爛片,末日求生可以有《流浪地球》,也能有《上海堡壘》。關鍵是怎么拍。
因為《半個喜劇》有堅守原則和不懈奮斗的莫默,有個鳳凰男孫同,有個渣男所以就是好電影,那得奧斯卡豈不是很容易?
脫離這個題材,還有什么?劇情嗎?攝影嗎?配樂嗎?
你在開玩笑嗎?
寫著《半個喜劇》表明自己是個喜劇占比一半的正劇,說自己源于生活的真實,然而看過《何以為家》和《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你才知道啥叫寫實向的。
莫默這種人真的存在嗎?和自己領導行長那樣說話是堅持原則?說自己很有原則的,什么都懂的,然后見面就上床。
渣男都已經(jīng)是富二代了,戶口說解決就解決,那還住老舊小區(qū),還是兩個人合租?還在自己婚禮上繼續(xù)渣,你確定這是真人能干出來的事情?更何況他是結婚之前的狀態(tài)嗎?你婚禮之前一共見過女二幾次?你這種存于程度當個伴郎都算是不負責任吧?
孫同更是前所未見的神人,他的戶口,工作,房子都是同一個人給幫忙搞的,喜歡的兩個女生也被同一個人追過,孫同你的人生里面就沒有第二個男人了嗎?
你說這是喜劇,要夸張很正常。我同意,你要說自己是喜劇,一笑料是否過硬和充足,二不要標榜自己如何如何寫實,你見過周星馳說自己的《大話西游》很寫實了嗎?
再說第一條,既然是喜?。m然人家只說自己是《半個喜劇》),那么你的笑話怎么樣呢?
顯然不怎么樣,前半段還有些笑點,自從臺詞出現(xiàn)那句,“我們公司正經(jīng)理姓付,副手姓鄭”之后,笑果就已經(jīng)開始整體崩塌了,后半部分更是煽情說教遍地。
結論,喜劇不是喜劇,正劇不是正劇,雜糅猶如一朵梅花加一朵桂花,非跟我說這是玫瑰花。
影片開篇20分鐘不是電影,就是一個大尺度春晚小品。
前20分鐘主要發(fā)生在孫同和渣男的公寓中,包袱就用小品中常見的互換身份和巧合梗(比如信號不好以及書包),臺詞更是舞臺劇樣式的,這是電影?
后面說教式的臺詞更是俯拾即是,這是主旋律視頻嗎?
電影結束后導演現(xiàn)場表示,這個電影就是要告訴大家堅持原則也會把事情做成。說他們做《驢得水》的時候就是堅持住了,才有后來的成功。
這個主題雖然雞湯,但是沒有問題,很多電影的主題比這個還要雞湯,比如《當幸福來敲門》里的美國夢。
可是你是怎么表達的呢?就是讓女主罵男主是條狗,讓他來選擇要戶口還是要女主?就是婚禮爆發(fā)一下?
為了讓孫同莫默愛情有障礙就要人為設置障礙,就要搞本不存在的選擇,就要讓渣男說出什么我的女人你碰就不行這些話。
電影鏡頭語言更是無法評價,除了在買眼鏡的地方用了鏡子制造了一個男頭女身的效果外,好像鏡頭就是在拍抖音小視頻。
最后問那些打分很高的,如果鄭多多是個丑男,還有人討論要不要原諒他,還有人討論他渣不渣嗎?
答案是,沒有。
最后的最后,還是我一以貫之的觀點,如果把男女主身體擺放在彼此20公分以內就是甜,就是好,就能滿足云戀愛的意淫,那我無話可說。
莫默不算漂亮,還已知被孫同哥們睡了,這也是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不理解為什么孫同要喜歡她,其實原因不在莫默身上,而是在孫同身上。
分析一下孫同這個人,需要理清幾段關系
孫同和鄭多多,兩人是同學兼室友,孫同住的是多多家的房子,工作是多多給安排的,連戶口都是多多幫忙,從多多給莫默描述孫同,說他小地方來的,窮酸,可以看出,鄭多多高高在上,看不起孫同,兩人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朋友關系,平日里多多對孫同的好,也是一種施舍的關系,就是拿捏住孫同,也提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感,孫同像一條狗一樣對多多忠誠,處理多多和高璐的戀愛問題
孫同和媽媽,孫同他爸媽離婚了,孫同跟媽媽住,一般單親媽媽跟孩子的關系因為多年的相依為命,比一般的關系要特殊一點,也就是盛產(chǎn)媽寶男,孫同考到北京,孫同在北京買房,孫同的北京戶口,連孫同跟誰談戀愛,都是媽媽強加給孫同的想法,孫同作為多多的朋友沒有尊嚴,連作為兒子也沒有一點自我。
孫同和高璐,孫同暗戀高璐,但是多多把高璐追到手,猶猶豫豫的孫同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連高璐誤會孫同女朋友在跟別人相親,讓孫同去據(jù)理力爭,孫同都唯唯諾諾害怕尷尬不敢上前,孫同給人的感覺就是慫,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慫
孫同和莫默,莫默是典型的北京姑娘,敢愛敢恨,敢作敢當,跟孫同形成了強烈對比,莫默罵孫同是多多的一條狗,一條忠誠的狗,極大的刺激了孫同的覺醒,在莫默和媽媽之間,莫默讓他不要考慮別人,考慮自己的想法,喚醒了孫同的反抗精神
孫同戀愛了,他選了哥們喜歡過的人,他選了媽媽不喜歡的女朋友,他覺得他喜歡這個讓他覺醒的女神,他在婚禮上毆打新郎的樣子帥極了,他覺得他在掌握自己的命運
但是他做的事并不光彩,他反抗的時間點不對,間接毀了多多和最受傷的高璐,老實人放飛自我很容易迷失方向,莫默是骨子里的灑脫,孫同不是,所以在現(xiàn)實里,這樣的兩個人并不會長久
這不是愛情片,是一個人向往自由的掙扎
如果你就是生活中的莫默,可能要承受電影所展現(xiàn)的邏輯的各種強奸。雖然電影對鄭多多是抱持著批判的態(tài)度,但態(tài)度實在過于冷靜。就好像一部小說著力描寫了一個殺人狂怎么殘忍行兇,到結尾卻交代這個惡魔被拘留了??吹米屓巳珲喸诤?。
看到鄭多多就犯惡心,看到孫同比看到鄭多多還要惡心。雖然結尾孫同一波洗白,還是難以掩蓋觀影過程中的不適。
就像莫默說的,“你凍死了嗎?你餓死了嗎?”
有吃有穿有住,干嘛要給有錢人當狗呢?奉獻自己還不夠,還要把自己的曾經(jīng)女神(高璐)現(xiàn)在的愛人(莫默)也獻祭出去。
在水坑里,看似無奈,卻根本不成立。
1,孫同沒在水坑里,有吃有穿有住,年輕力壯身體健康。餓不死凍不著。北京戶口也不是活下去的必需品。
2,在水坑里也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孫同沒好意思說,真正的理由是他想“活在天上”的欲望。
“在金錢、權力面前,最先被犧牲掉的,往往是感情”,五年前當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時候,就徹底離開了北京。
《奇葩說》辯題:剛交往的喜歡的女朋友和爭取許久的北京戶口、工作,我要選擇哪個?!
《半個喜劇》,是我心目中的劇本教科書。前半有一種癲狂狂歡的喜劇氣質,人物被丟進一個又一個險象環(huán)生應接不暇,過山車似,緊湊而激烈。一幕幕嚴格結構,而在幕與幕的間隙,有氣口,松下來,透出一口大氣,一個陌生人唱的歌,不為你而唱,又在撫慰你的心。眼淚容易崩不住。后半則是殘酷,尖銳,《驢得水》那種直指人心,質問國民性的尖銳,它質問惡人,也質問慫人,好人微弱的光環(huán)碎裂掉落,我覺得它質問的是我們這個互相回護依偎權力的人情社會,以一個故事的容量。我們依偎權力,吮吸權力,同時權力榨取了我們,碾壓了我們。我們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無辜。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種,打開房門,光線進來,讓我們與房間里的大象直面,不能假裝它不在場。這是我們的命運,悲喜難分。
實話說,贊美都給素汐,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也是票房上會有驚喜的電影,這樣一個敏感細膩又質樸的團隊值得這樣的成功。但私心里,希望我們的才華和作品,給更勇敢和更有光芒的人。
全片的核心喜劇技巧是錯位,很小品(還真就請來了海燕)。影片有意在做強化,來了一連串的誤會,并不斷推動人物關系的展開。調度也都是舞臺范兒的,比較精彩的一筆是眼鏡店“以我之身配你之首”的正反打段落。真正提升電影品質的是后面現(xiàn)實部分的討論。鄭多多是世故現(xiàn)實,莫默是理想主義,孫同是夾在兩個極端之間的大多數(shù)。開頭還挺猛的,現(xiàn)實誘奸了理想主義。而從后續(xù)劇情看,影片呈現(xiàn)了華語片維度里比較健康的性觀念。再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冒犯性”,你臣服于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有借口堵你的嘴,直至你敢于向它揮拳??上ЮЬ车幕夥绞接行┎萋?。高璐好漂亮。
國內少有的既接地氣又三觀正確的商業(yè)類型片,了不起!真正觸及了人生成長中的種種問題:經(jīng)濟、階級、身份、利益和人情世故。它告訴我們,人活一世,貴在真實,不要為自己的各種理由與掩飾找借口——雖然我自詡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但在電影中我也看到了與人相處中時常偽善和油膩的樣子。有時候,我也告訴自己,萬事的無奈都是有理由的,力不能逮,因此于喜劇的外殼之外,這部電影對我而言,或者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一個十足的悲劇。大家在笑聲和若有所思的感慨中離場,生活一切照舊。
用一個典型好萊塢喜劇的殼,講述了一個接地氣的中國故事,造就了一部最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開心麻花作品,前100分鐘的嬉笑真的荒誕嗎?仔細想一想,你周遭的現(xiàn)實或許有過之無不及。當然,畢竟是喜劇,所以故事最后還是有了一個近乎英雄主義的結尾,算是平凡的人們在幻想中對殘酷現(xiàn)實的最后一聲嘶吼。任素汐果然還是在開心麻花電影中發(fā)揮得更加游刃有余,但最喜歡的還是孫同這個角色,不是因為他最后做了你我敢想不敢做的事,而是他前面的表演真實到令人心痛。這部電影還教給你如何看透PUA男的招數(shù),醒醒吧女同胞們,面對PUA男,要相信你的每一次第六感都是對的。
賀歲檔最佳+開心麻花系列最佳 雖是鬧劇開場,卻沒有一味地停留在鬧騰。從約會中看音樂節(jié)逛宜家,到和戀人和父母爭吵的對話,處處充盈著真實。再放置到階級差異的現(xiàn)實背景下,更突顯劇作的深度。嬉笑怒罵過后依舊動人,源自對生活的洞察和創(chuàng)作的真誠。男二演得太他媽好了!PUA本A!渣成這樣都讓人覺得有魅力!
3.5 這部竟然是開心麻花電影里迄今最讓我喜歡的。從第一場戲開始,戲點就密密麻麻地涌上來,無巧不成書,三個主角間的關系拉扯被處理得非常鮮明。就在你以為它朝著一部愛情喜劇的方向發(fā)展時,片如其名,是“半部喜劇”。原來前半部皆為伏筆,完成鋪墊后火速扭轉為對一個個社會痛點的精準打擊,輕巧卻又有力。一個年輕人,要如何在城市里有尊嚴地活下去、扎下根?這不是小問題,而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要面對的時代癥候。
大型PUA現(xiàn)場。穩(wěn)固的男性聯(lián)盟。所有關系都是對權力邏輯的效仿。優(yōu)越的北京人。結尾反轉不是來自自省,而是捍衛(wèi)男性自尊。他們叫它現(xiàn)實。
驢得水主創(chuàng)掌舵,故事層次豐富而有趣。北漂、落戶、靠關系,一邊是需要包庇的兄弟同時吃人嘴短,另一邊是愛情同時需要坦然率真,這樣看似荒謬于生活的人物關系,實則都是生活的精準投射?!拔疑谒疁侠铮阆聛砜纯词裁炊贾懒恕?,鞭辟入里的半個喜劇,直面人生困境的價值抉擇。
整體非常工整,把角色置入窘境和尷尬之中制造笑料的方式也完成得不錯,在包袱之外還想引出一點關于自身的正直與社會普遍潛規(guī)則之間的抉擇問題。但這故事有個大bug,孫同被媽媽逼迫放棄愛情的理由是鄭多多鉗制他的工作和戶口。電影想把這個制造成困境,但這不是困境。先不論那種糊口工作到處好找,只說戶口,唯二用途就是買房不用等五年以及孩子上學方便,可莫默是北京人啊,孫同直接跟她結婚,愛情現(xiàn)實全都解決啊。孩子跟媽媽落戶,房子以家庭為單位買二套,過十年自己隨伴侶落戶,同時擺脫價值觀不合的哥們。一舉多得。難道不是嗎?
生理不適,如坐針氈。我很好奇,9012年了,女性觀眾看到這樣的電影真的不會覺得被冒犯嗎?
除了真實且微妙地展示這個社會的齟齬外,更令人驚喜的是這部電影里對影像化的嘗試:莫默與孫同在眼鏡店里隔著展柜對話的那場戲,鏡子用的真妙啊。
7分,前半段在劇作上設計得還挺有趣的,各種巧合帶來的喜感。后面則轉入社會話題,比之前的驢得水,這部在話題上,相對更有實感。另外,男主真的很可愛,不錯,原來他是《李茶的姑媽》的導演。那就繼續(xù)做演員吧。
片如其名—“半個喜劇”!言外之意,其實有點對標“好的喜劇內核是悲劇”這句話的意思。當然,劇作上也確實是按照這一思路展開的,將喜劇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了巧妙的嫁接,看起來更像是《驢得水》與《夏洛特煩惱》的融合:一半的喜劇,然后另一半留給觀眾生活的思考,沒那么放飛自我,也沒那么沉重。至于喜劇的呈現(xiàn)方式,則是妙用巧合,借用錯位與反差,記憶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是配眼鏡那段,鏡面巧妙搭配男女主,將兩人的性格和性別來了巧妙隱喻。雖然半個喜劇,但值得一看!3.5。PS:沒想到年末電影院貢獻倆世紀渣男,一個叫胡建平,一個叫鄭多多!
這世界就是有裝病的大夫,看戲的護士,姓付的正總和姓鄭的副總。也有賣房把你送上天堂的母親,上去了就下不來。有拿刀架在你脖子上的兄弟,架上了就還不清。這世界就是有人生在天上,有人生在泥地,有人愛一個還不滿足,有人丟了書包以為是愛情。當我們把腳陷入謊言的垃圾桶,至少應該學著勇敢拔出來。
1、開心麻花系列最佳,真誠落地、言之有物的時代喜劇。兩室一廳一廚房一浴室,開篇在極簡的空間中將人物身份關系的錯位發(fā)揮到極致。爆笑-甜寵-扎心,三段風格的轉變自然輕巧,當人物的階級屬性被一點點撕開,夸張的“戲劇”真正成為“現(xiàn)實”的投射。依然有表意過于直白的問題,但扎實的人物支撐足以掩蓋缺陷。男主角太可愛了我可以。Ps:終于把彭磊的歌用對了地方我甚感欣慰!2、有PUA,有城鄉(xiāng)鄙視鏈,有性別權力的傾軋,但為什么是半個喜???恰恰是非喜劇的另一半在嘗試非口號化的催人深省。如果要在喜劇電影中挑Stereotype的刺,那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喜劇了。現(xiàn)實世界明明那么多偏見,為什么置放在電影中就要承受道德的鞭笞。《婚姻故事》難道沒有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喜劇之王》的柳飄飄難道沒有?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1你就是個普通的實習生,領導連你送的禮都不想收。但只要你有一個有背景的哥們兒,領導就會反過來請你吃飯。沒有觸犯他的利益的時候,你就是他好哥們兒。要是觸犯了他的利益,你就只是一條狗。很多時候我們被逼無奈只能做一條狗。但做狗做久了,還是想做一回人。2女人都是福爾摩斯,你以為一切都天衣無縫,但總會露出破綻的。要想不被發(fā)現(xiàn)出軌,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出軌。3父母總是喜歡催婚,總是問你有沒有喜歡的人。喜歡有個屁用。因為不是你在談戀愛,是你父母在談戀愛。你喜不喜歡是次要的,關鍵是你父母喜不喜歡。4“你想要的我全都滿足你了?!薄笆俏蚁胍膯??房子是我住嗎?都是你自己做的決定,不要埋怨我。”叫你要有骨氣的是她,叫你不要招惹多多的是她,事后推卸責任的還是她。聽父母的話有什么用,聽從自己的內心才是正解。
A.選擇好基友,有工作,可升職加薪,有北京戶口,老媽把東北老家的房子賣了,給他在北京買房付首付,跟基友老婆的表姐結婚,走上人生巔峰。B.選擇北京女人任素汐,房子現(xiàn)成的,北京戶口早晚的事,老媽不用再賣老家的房子了,他有了愛情,還可以追求唱歌的音樂夢想,走上人生巔峰!連醫(yī)院里看熱鬧的路人都知道怎么選,那編劇這么折騰半天,男主角的選擇有什么真正的風險和困難嗎?反正他橫豎都是擁有北京戶口走上人生巔峰??!如果讓任素汐的角色沒有北京戶口,一樣是外地人,那才是真的挑戰(zhàn),真的難選,需要男主角糾結,選擇了一個外地女人就是一無所有從零開始。原來編劇折騰了那么久,套用loser做自己的戲碼就是為了給渣男洗白啊,醫(yī)院那場戲反正是救不回來了。其實還是開心麻花那種三觀有點清奇的喜劇,越想越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