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分類:歐美劇 英國 2021
主演:莉莉·詹姆斯 艾米麗·比查姆 安德魯·斯科特 艾米莉·莫迪默 多米尼克·韋斯特 多莉·韋爾斯 約翰·赫夫南 沙扎德·拉蒂夫 安娜貝爾·穆利恩 比蒂·埃德蒙森 詹姆斯·弗蘭切威勒 阿薩德·包伯 Steve Garti 威爾·基恩 杰克·巴頓 馬克·坦迪 戈德莉芙·范·登·布蘭特 瑪莎·威斯特 莉莉·阿斯佩爾 喬安娜·大衛(wèi) Connor Catchpole 艾瑪·凱特 Mabli Jên Eustace 奧利·希金森 艾麗克斯·凱利 勞里·謝潑德 Aki Omoshaybi Kitty Arc ?
導(dǎo)演:艾米莉·莫迪默?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Emily Mortimer導(dǎo)演處女作The Pursuit of Love呈現(xiàn)的風(fēng)格不禁令人大感意外,明亮鮮艷,飽滿暢快,詼諧幽默,原本對英國貴族的兒女情長不太感興趣,沖著Andrew Scott還是看了,反正才三集,沒想到被劇中這對表姐妹的愛情與成長吸引住,她們倆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跟隨她們回望二戰(zhàn)前與二戰(zhàn)時期人的境遇,個體的選擇與命運被大時代左右著,同時個人亦反過來影響著大時代,不過此劇不是Any Human Heart那種通過主人公視角帶出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名人的宏大敘事,遂沒有蕩氣回腸的氣魄,重心聚焦于Linda與Fanny這對表姐妹各自迥然相異的人生走向,她們對愛情的不同理解決定了她們的人生選擇,是像Linda一樣做個bolter宛如脫韁野馬縱情享樂恣意揮霍生命,還是效仿Fanny安分守己相夫教子承擔(dān)責(zé)任,這個問題放在當下提問依然不過時,拋夫棄女固然勇敢大膽,可肩負責(zé)任養(yǎng)育后代難道就不需要勇氣,Emily Mortimer大膽使用多首不符合年代背景的流行音樂唱出人物心境與調(diào)動觀眾情緒,并通過振聾發(fā)聵的臺詞賦予百年前的女性故事以現(xiàn)代性。
Fanny的母親正是名副其實的bolter,F(xiàn)anny的安靜保守是對母親的反抗,然而Fanny亦有動搖的時刻,當她開始不滿于現(xiàn)狀時,母親對她說:Don't let your children get in the way of your life, darling, don't waste your time being useful, time is precious, please don't never be greedy, don't think you have to be good all the time, sometimes being good kills you, just as painfully as being bad can,貪婪自私是人類的天性,不要不貪婪,不要不自私,做個世俗眼中的好人跟做壞人一樣痛苦,生命只有一次,要為自己而活。
Linda對Fanny說:Sometimes I don’t think we’re born women at all, it’s like your wings get clipped and then everyone’s so surprised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fly,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是男權(quán)社會賦予你女人的屬性,讓你成為一個女人,他們剪斷了你的羽毛,卻驚訝于你竟然不知道如何飛翔,而在特定的條件下,男人亦會成為女人。
看似安于現(xiàn)狀的Fanny卻對Linda出逃美國嫁人的妹妹說:Marriage is wholemeal bread, it's not ambrosia and honey dew,婚姻不是珍饈美味楊枝甘露,而是難以下咽的全麥面包,其實她心知肚明卻一直默默承受,而性感滿溢又迷死人不償命的Merlin在Linda第一次結(jié)婚前就對她說過更直白的話:Love's got nothing to do with marriage,愛情與婚姻毫無關(guān)系,Merlin對Linda的愛反而比愛情更長久,F(xiàn)anny對Linda的愛比生命更長久,Linda在夏天熾烈地燃燒過,遂在秋天安靜地凋落。
默默生活久了 很久沒有追求精神上面的東西 然而自己對精神層面又總有各種想法~ 比如愛情 感情… 人其實活得就是一個精神 沒有了感情和精神 活著就像行尸走肉
與其說這是一個劇 倒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shù)品 其實很多地方邏輯上并不真實 但我卻很喜歡 我總是從fanny和linda身上看到自己 這兩種人都很純粹 現(xiàn)實中的人是不會這么純粹的 好人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好 壞人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壞。我總是看到自己的很多方面
劇中有句話重復(fù)了很多很多遍… 她們兩個互相離不開 互相是對方的精神支柱 “ i am lost without you.”我覺得不管是導(dǎo)演還是這本書的作者,都在強調(diào)這句話 我有時候挺羨慕他們的這種關(guān)系的 生命中能有這樣一個存在 一個精神寄托 可能不管到哪里都不會覺得很孤單吧 每次聽到她們這么說 我都會羨慕一下 然后回想一下 自己人生中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開放和保守其實也是完全離不開的 開放自由的靈魂最終也需要回歸 不然就是無根的野草 會有止不住的悲傷
全劇最后一幕是幾個女人的對話,我感觸挺深的,兩位年紀大一點的女性,一位是放蕩自由戀愛過很多次的,一位是保守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一點的說希望以后女性能選擇自己是誰,而不是選擇嫁給誰。想想現(xiàn)在中國 女性不是還在選擇嫁給誰嗎?
劇里L(fēng)inda總是這樣對Fanny說,其實對于Fanny而言同樣如此。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候欲望占據(jù)了道德上風(fēng),你想要不顧一切地去做些什么,你也許知道你不應(yīng)該這樣做,但你知道這樣你會很開心;你應(yīng)該堅定地留下來守護,也許并不快樂。這是每個人心里都會有的兩面,劇里將它夸張化,化成兩個角色,Linda和Fanny。
劇里L(fēng)inda和Fanny不是極端性格的兩個人,更像是同一個人做出的不同選擇,劇里以此努力傳達出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
Linda沒有受過教育,F(xiàn)anny受過教育。
第一集交代兩個女主家庭背景時提到專制的Uncle Matthew,他討厭受過教育的女性,他認為接受教育的女性十分可悲,喪失女性魅力:“她們已經(jīng)擁有她們需要的一切,教堂、馬廄還有網(wǎng)球場,為什么還想要逃離呢?你們不需要去那些中產(chǎn)階級的學(xué)校,學(xué)習(xí)誰是喬治三世?!?/p>
他評價Fanny:“曲棍球運動讓你的大腿和門柱一樣粗?!盕anny聽到后大哭離開了。
是否受過教育看似是個二元對立的設(shè)定,但在本劇開場,無論女性是否受過教育,其實都處于被“壓制”的弱勢位置,F(xiàn)anny會被無禮的話語傷害到——哪怕她知道這不是事實。
受過教育的女性,也可能是被囚禁的女性。
即使Fanny后面與知識分子結(jié)婚,也未能參與他們的談話。
沒有受過教育的Linda遇到了啟蒙“恩師”Lord Merlin,他說:“你應(yīng)該受教育?!?/p>
“你的個性極其浪漫,我能遇見前路坎坷。學(xué)習(xí)對你而言很重要,雖然我擔(dān)心,也許已經(jīng)太晚了?!?/p>
劇中強調(diào)女性教育, 說到底不只是認字、計算這種實操技能,也不只是美學(xué)的知識,更多的是通過學(xué)習(xí)不同的知識滲透獲得明辨是非的思考能力,可以擁有不那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被強權(quán)壓制的自我。
劇里有一個情節(jié),是二戰(zhàn)即將開始前Linda的女兒來向她告別,Linda對女兒說她不認同在英格蘭有麻煩的時候獨善其身地離開,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女兒回應(yīng),我也只能乖乖聽話而已。
“但你是希望留下的,對嗎?”
女兒回答:“不,我不想留下,這里有空襲。”
等到跟Fanny兩個人獨處時,Linda說:“我太生氣了,你的孩子怎么看待空襲?”
“坦白說,她們其實挺期待的?!?/p>
“那就好,我還以為他們這代人都這樣呢。”
雖然沒有直說,但劇中這里渲染出Linda較為少有的屬于自己的原則堅持,她沒有能力說出這是什么感情,但她其實有這種判斷,她知道她女兒這種淡然的態(tài)度是不應(yīng)該的,但她也無能為力。
Fanny是sticker,Linda是Bolter。
Linda的三次愛情故事,分別代表了女性在一生中容易被吸引沉淪的三類范疇:金錢的奢靡、崇高的理想、性愛的沖動。
Fanny知道自己是sticker,但Linda不認為自己是Bolter。這段時間Linda跌跌撞撞了許多回,都會對Fanny說,幸好有你,如果沒有你,我將迷失我自己。Fanny就像她的錨,無論她離開到了哪里,都能回歸的家。但從Fanny的角度來看,Linda的存在何嘗又不是她內(nèi)心欲望的外化呢?Fanny自詡自己的人生要求她成為一個有同情心又招人喜歡的人,但她也是個自私的一面,也有自私的想法和欲望,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但內(nèi)心住著一頭獅子。”Linda敢愛敢恨的生活實際上是Fanny沒有擁有的生活的那一面的代償,她們倆的關(guān)系更像是風(fēng)箏,F(xiàn)anny是控制線軸的人,Linda是實際上飛到天空中的紙鳶,沒有實際飛到空中的Fanny同樣獲得了放飛風(fēng)箏的快樂,她們之間有著微弱線的聯(lián)系,那么脆弱又那么堅固,她們是一體兩面。
最后Linda問,“你覺得如果爸爸允許我們?nèi)ド蠈W(xué),像Fanny那樣聰明又有學(xué)問,我們還會這樣不顧一切地想要脫離他嗎?如果我沒有逃跑,我就不會遇見Fabrice,也不會有如此幸福的結(jié)局?!?/p>
而劇里的Bolter不只Linda一個人,還有Fanny的母親,真正的野馬。
在Fanny心里,她一直無法忘懷被母親拋棄的痛苦,母親為了尋找自己真實的人生而拋棄了自己,難道她不愛她嗎?她不會愧疚,沒有責(zé)任心嗎?
Fanny母親的回答是:“我不能在逃離的時候還帶著孩子。”
“那你不應(yīng)該留下嗎?”
“可憐的Fanny,希望你永遠不要貪心,不要覺得自己一直都要做個好人,有時候做好人很痛苦,就像做壞人一樣痛苦。”
個人理解在這段無解的被拋棄的關(guān)系中,也許被母親帶在身邊的孩子未必是快樂的,也許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一生;看似被母親拋棄的孩子,雖未能時常相伴,但能平穩(wěn)長大。誰能說哪種才是最好的選擇呢?沒有最好的選擇啊,只是做出了選擇。
劇中最后一段話點明了全劇主旨:
“我們暢想一下,很多年之后,到了這些孩子的孫女那一代,可以不僅僅只有逃離和堅守兩種選擇,不只是Linda或者Fanny,不管和誰結(jié)婚,都能決定自己是誰?!?/p>
兩個女孩子追逐的不是主流世界觀里認為女人應(yīng)該追逐的愛LOVE,而是在追愛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尋找自己的模樣。我也很喜歡Fanny在劇開始時介紹Linda的句子:“她是我在這世上最喜歡的人類?!边@個詞用的真好。
今年為了學(xué)習(xí)幾乎拋棄了看劇,結(jié)果無意就看到這么好的一英劇,《追愛》,即便達不到年度最佳,起碼也是4月最佳了。
如今想要看到?jīng)]看過的橋段也太難了,其實這劇一開始讓我有點厭煩,但琳達在巴黎車站大哭而那法國人站在旁邊大笑的一段令我爆笑,而后持續(xù)好笑,一直到結(jié)局,沉默、落淚、長嘆。這比《我的天才女友》好太多了吧,第三集的鏡頭太美了,恍惚以為是《信條》附身。只能說流行與不流行的差別不太大了,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火的,哎!
琳達這一生都在到處尋找,有資義、共義、本國人、外國人、跟自己相仿的、跟自己相差很多的、合法的、違背倫理道德的,但其實到頭來,全是一個樣。
每個人都會覺得別的地方的人更差,有時候又會覺得別的地方的人更好,其實哪有什么地方不地方,最后都是人。
道德與罪人,全是他人的評判,人類最可惜之處在于,總要為了他人的評判而活著。
不要總是追“愛”,要追真正的愛。有一致的信仰、愛好、追求,并不等于結(jié)婚,因為結(jié)婚不等于愛。愛,是全世界最純粹的唯一,跟其他任何無關(guān)。但這份永遠追逐還是令人觸動的,像《飄》。
安德魯斯科特,總是演到最智慧的角色,也是神奇。此月中我與人交談時還突然想起《倫敦生活》。這里他最不“愛”琳達,最不“愛”女性,也卻是劇中所出現(xiàn)的男性中最真正最長久的愛,所以,愚蠢的人類啊,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了嗎?
芬尼演員在這里竟然這么美,她小時候一定是像洋娃娃。她說了一句話,同樣令我爆笑:“我發(fā)現(xiàn)這場戰(zhàn)爭對我們這些女性來說其實是很棒的機會,戰(zhàn)爭對于女性真是一件好事?!?/p>
芬尼,一直在思考。小時候,寫日記;成長中,接受教育;當經(jīng)歷一切后,總結(jié)感悟人生。
這就是受教育的重要性,男權(quán)模式下為什么會不允許女性接受教育,不是女性天生不適合,而是如果所有女性接受教育,就不再會有像琳達這樣的人了,也會逐漸使像芬尼這樣的人覺醒。這也是為何安德魯斯科特最開始見到琳達,就想讓她上學(xué),可琳達在生命最后一段時間,還是在說“如果”。
劇中人在最后一幕說:“我希望在幾十年后,這些孩子的孫女,可以不僅是留或走,可以不僅是芬尼或者琳達,可以決定自己是誰,無關(guān)結(jié)婚的對象。”如今,英國的女性不用再像這二人一樣,只有兩種選擇了,真好。
不過,有些事情也是亙古不變的。人這一生需要愛的其實太多了,這世界是又好又差的,但這才是世界啊,蠱惑了眾生,讓人不斷追逐,卻從來不能把控。
想來琳達一生其實也沒有真正見到全部的世界,最該接觸的,恐怕是佛法,無苦集滅道,才是她最終的追求啊。
如果芬尼和琳達能夠就那樣在一起,也很好。人類對于“在一起”的認知什么時候才能跨越原始階段,天啊,趕快步入真正的文明吧!估計,要等到生育革新的那一天,無論任何性別、任何地區(qū)的人們,都能真正從傳統(tǒng)意義的繁衍中解脫出來。
這次看這部劇,特別像大學(xué)畢業(yè)前那段時光,還突然想起了那部《彼岸是天堂》,雖然我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劇情了,但我還記得當時的自己。
比較特別的是,上月開始讀一本書,《倫敦的最后一家書店》,同樣也是圍繞二戰(zhàn),圍繞英國的兩位女性,講述兩個好朋友的一生。
最最特別的是,上月底,我得知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位女性,要離開北京,離開我。
我想這樣的人生“劇本”一定是我自己在來到這世界前,自己寫的,以提醒我,人生的“劇本性”。
你以為你一直按部就班,但其實混亂得不行。
你以為你總是叛逆,但卻只是重復(fù)。
這漫長又短暫的一生?。“?!
首先很想吐槽一下英劇必死主角的毛病……不過這部還算可以接受,沒有邏輯死。 對于我而言Fanny這個角色關(guān)于“堅守”的固執(zhí)和“逃離”的排斥與向往的矛盾是很能體會的,倘若她身邊沒有Linda這樣一股風(fēng),她也許并不會為此糾結(jié)甚至嫉妒。她會不會在夢里多次過上那種人生,那種母親的、閨蜜的放縱自由的人生,也并不影響她會一直堅守在原地。 Linda這個角色自己說了太多了,她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追的是什么,所以一生都是一陣風(fēng),出現(xiàn)在很多人的生命里的鮮活的一截。只想說Lily James好可愛哦,她好適合這么驚艷的角色,唐頓里就是的,大家心里的小玫瑰。 Merlin……這個角色設(shè)置得我開始恨了,完全是我喜歡的那種為心愛之人接下所有苦難的,一把傘。風(fēng)吹拂的路上經(jīng)歷多雷暴大雨,傘都會竭盡全力照拂她,還作得毫不費力。說實話我總會嘗試拉郎一下這種角色和更“懂事”的相方,比如Merlin和Fanny好像就符合我的一種審美??刹粫?,只有風(fēng)雨來臨時,傘才有意義。 “梅林愛了她一輩子,她不知道。”這個彈幕出來的一瞬間我才從Linda的死里面回過神,開始替在她“耗費“生命的途中陪伴著一起“耗費”自己的傘悲傷起來。 Fanny母親是個貫穿全劇的線,bolter,其實也是逃離者,是Fanny心中永遠想觸碰卻厭惡的形象“楷?!薄?wù)撈饜鄄⒉皇鞘裁春币姷氖碌恼撜{(diào),真的很像休格蘭特在四婚禮和葬禮里說“什么等待摯愛的話,只會讓人寂寞一生”。其實一直理解這些在感情里很灑脫的人,他們只是看得太清楚了,才選擇活得模糊一點??墒?,正是因為每一次都能和上一次一樣認為是最后的、最偉大的、此生的愛情,才是人類試探性向本能發(fā)起的勇氣吧。 也很喜歡這段臺詞:“我們希望多年以后,這些孩子的孫女們可以不僅僅只有逃離和堅守兩種選擇,不僅僅可以成為琳達或是范妮,無論和誰結(jié)婚,她們都能決定自己是誰。” 雖然不是每個時代都能讓女性意識覺醒徹底,但至少每個時代都有女性正在覺醒。
Linda只是一只一直被關(guān)在籠子里不甘被馴化的小野獸,一旦逃出牢籠就發(fā)足狂奔,但又沒有方向,全屏動物般的本能四處亂撞。她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有的快樂來自男人以愛為名義的認可。別再說什么女孩只有當bolter和stayer的選擇,那可是大變革的轉(zhuǎn)折點。不說許多杰出女性吧,同樣是大時代變遷下的舊貴族,《唐頓》的小姐們也能獲得成長。只能說LINDA他們家就像是貴族里的紅脖子,受教育才是女性成長的必需。
BBC的鏡頭一如既往精致,很愛兩個女主角的扮相。看兩個女人從少女時代到結(jié)婚生育,她們互為對方的鏡子和風(fēng)向標。
Linda不止一次對Fanny說過:“沒有你,我會迷失方向。”
可是當時社會劃定的女性的道路只有兩種: bolter和stayer,在我看來就是要么dang婦,要么賢妻良母。
Linda浪漫的天性在小時候被父親壓迫,長大后逃離家庭又在眾多情感漩渦中掙扎,受盡情傷卻依然想追尋真愛。Fanny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由于從小被母親拋棄,她的一生都困于理性和責(zé)任,從不愿拋下家庭和孩子,她的生活相對來說乏善可陳,因此她只能觀察和記錄Linda顛沛流離,為愛輾轉(zhuǎn)的生活,并羨慕著如風(fēng)般自由的朋友。
兩個人的友情一直在接受考驗,卻歷久彌新。Fanny是Linda最堅實的后盾,Linda是Fanny放不下的牽掛。
少女時,以為找到真愛就不再寂寞,其實只不過從一個籠子跳到另一個籠子。不同的是Linda不信邪地一直換籠子,浪跡天涯式地追愛,甚至為了濫情的法國公爵甘愿成為被圈養(yǎng)的金絲鳥。
戰(zhàn)爭再次為她們的命運渲染出共同的背景,兩個女人再次同時生育,步調(diào)一致,F(xiàn)anny把Linda從廢墟中接走,一大家人開始相依為命??上В琇inda的健康在那么多年的損耗中殆盡,這一次生育奪走了她的生命。
現(xiàn)在看來困在大宅子里的無所事事躺著,讀書,問“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的少女時代,反而是兩個人最溫馨的日子。
Fanny最后感慨說女人的一生只有兩條路,bolter和stayer,但希望后來的女人能有更多的選擇。那個時候女性工作仍是少見的。
現(xiàn)在我們的確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可以不結(jié)婚,可以不生育,或者可以選擇少生??上Ы?jīng)濟下行的時代,女性是首先被波及的——求職更艱難,被迫回歸家庭。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跳出設(shè)定好的框架,一切從尊重自己和愛自己出發(fā)。
比預(yù)想好看,也比從前的版本趣致,在夸張作態(tài)的全員演員中,Emily Beecham還是很有分寸。
親愛的,一直做好人有時候與一直做壞人一樣令人痛苦。所以,做你自己。
希望女孩未來能有更多人生選擇,不只有bolter和stayer兩種選擇。
Lily 演瘋批交際花確實太像大小姐撒嬌了一點,還不如年輕時的Emily Mortimer自己來。
見長評《在夏天熾烈燃燒》,love's got nothing to do with marriage, marriage is wholemeal bread, whoever invented love ought to be shot, don't let your children get in the way of your life, darling, don't waste your time being useful, time is precious, please don't never be greedy, sometimes being good kills you, just as painfully as being bad,
Lily James一如既往呱噪,并不討喜。
對于這種全憑感性去全力追求想要的生活、愛情、感覺,我是羨慕中帶著欽佩的,源于教育源于天性,就像另一個女主角一樣終其一生囿于理性與責(zé)任只能去觀察去承接,那就像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可以窺探出無數(shù)的令人驚訝的可能。當然,或許不生育就不會有責(zé)任,不生育就會有另一個結(jié)局,誰知道呢。詹莉莉開始忘記自己是個美女了,盡管哭戲仍然尬,但總體上還是非常有進步。服裝梳化也都很棒,個人很喜歡。
I’m lost without you ??
一種“永遠無法原諒母親,卻可以一次次向閨蜜伸手”的友情。/“Sometimes I don’t think we’re born women at all, it’s like your wings get clipped and then everyone’s so surprised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fly.”我更愿意看到這樣flawed but unique的女性角色,可以不目標明確,可以不從一而終,可以輕易投入愛情并在沉溺時篤定,又會在抽身回望時矢口否認。Be a bolter,自私又自由。/四十年改編了三次,英國人對Nancy Mitford是真愛了
“我們希望多年以后,這些孩子的孫女們可以不僅僅只有逃離和堅守兩種選擇,不僅僅只能成為琳達或范妮,無論和誰結(jié)婚,她們都能決定自己是誰…”結(jié)局讓我哭崩了??
場景如畫,這審美無敵,此外最后設(shè)計的fanny和老公的對話,fanny和她媽媽的對話都是點睛之筆,兩種極端的人生,無論哪種,都可以活出自己
很喜歡這種不缺錢的人用戀愛浪費青春的劇,啊,女人
just for AS……
好可愛的劇hhhhhhhh后面AS的戲份會多一點嗎,好喜歡這個角色,剛要棄的時候他就出現(xiàn),然后不爭氣地繼續(xù)看
沒有想的那么差,莉莉詹姆斯挺適合這種感情充沛的角色的。我只是覺得很不公平。因為更善良更隱忍就要做別人的港灣,做記錄別人的旁觀者。而另一個人做自己,卻獲得了那么多喜愛,在別人生命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我覺得不公平。最觸動我的是女敘述者在火車上幻想自己在巴黎過著不羈的生活。我不能接受僅僅是在閣樓里的一次激情就可以化解這么多年的嫉妒和委屈。我不知道。還是想要更做自己一點。
瘋批美女熱烈又短暫的一生…Fanny撿起達洛維夫人放到暖氣片上烘干太有愛了…那個可以從閣樓窗戶出去的樓頂我真的很喜歡
如果你覺得琳達很蠢,其實她是整個二十世紀人類的縮影,從保守的父親叛逃到共和的丈夫,又從共鏟的情人叛逃到資本主義,從一個主義流浪到另一個主義的懷抱,沖動盲目,易受誘惑,動不動壓上整個前途并且每次都損失慘重,永遠無法安定,總是一地雞毛。人類的歷史何嘗不是一個渴愛的蠢女人追愛的故事,每個主義都曾被我們當做信仰,最后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都是渣男。
Lily James 真適合演這種天真無暇的富家小姐,可是戲外怎么會跟戲內(nèi)演她爹的演員搞在一起。。。???♀?以及這結(jié)局。。。也好吧。。。
求求您先把莉莉詹姆斯換了吧,除了服化道和Andrew Scott沒啥看頭
溢出紙篇的浪漫,時而詼諧時而深刻的快節(jié)奏情緒跳躍;每段戀情與歷史社會變化的粘連,亦是關(guān)于女孩到女人的覺醒與宣言。自編自導(dǎo),我們Emily Mortimer怎么就那么有魅力...!毫不懷疑她以后還能有更好的產(chǎn)出~ Emily Beecham的表演也幾乎是壓制式的,“Fanny”和“Linda”兩人的情緒照面以及交流的傳遞,需要很強的默契來協(xié)同完成。但另一人完成得純留下展示,缺少任何表面之外的語言- - 正如她近來大多數(shù)作品一樣,浮夸造作;Emily卻很好的把這個“書寫者”,又是“親歷者”之間的角色反差都抓住了?!綜arey Mulligan、Billie Piper、Patsy Ferran、Gugu Mbatha-Raw、Gemma Chan…只是隨便列舉些更能拿下的演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