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這不是一篇純正意義的影評,是我借電影表達對我兒子的叮嚀。 九月一號,兒子要去他爸爸那里上小學了。我根據(jù)工作選擇地點,我們母子終究是要在地理位置上分開了。七歲半了,從出生時,不,從懷孕時,就一直跟著我(嗯,這是句廢話,是句我愿意細細體會的廢話)。 懷你時還在SY大學任教,站在講臺上也沒覺得太困頓勞累——我就當一邊工作一邊胎教了。出生幾個小時后,你躺在我身邊,那小樣兒吆,什么都小——鼻子小,嘴巴小,手小,腳小——就是眼睛一連五六天不睜開,第七天睜開了,嗯,眼睛也小。我都不敢抱你,太嬌小白嫩了,怕一個動作不合適再弄疼了你。小小的你睡在襁褓里,在窄窄的病床上跟我緊挨著,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你看。打掃病房衛(wèi)生的阿姨幾次好心數(shù)落我這樣不行,說月子里不能累眼睛。嘻嘻,我哪有那樣嬌氣,再說,看我兒子,多養(yǎng)眼。 轉眼你就四歲了。我們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由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我不讓你說成爸爸家、媽媽家,我說都是你的家,組成人員不一樣了,但都有你的一席之地,你都是兩個家的不可或缺的成員——不管你在你哪個家里。 你偶爾提起來怪過我們,好在從沒恨我們——也或許恨過一點兒或恨過一時也未可知,或許是我們做到了盡其所能的方式繼續(xù)愛你的緣故,你總體是健康快樂的成長狀態(tài)。希望你將來也一直這樣,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沒有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平坦的,誰都會遇到困難坎坷,誰都會滋生負面情緒,體驗到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慢慢學會疏導負面情緒,調整好心態(tài),挺難挺難的,一個人默默承受變堅強當然好,但也需要向朋友敞開心扉,互相交流幫助。你要記得,媽媽也是你的朋友,可隨時尋求我的幫助。 我一直想對即將分開的兒子說些話,說些他以后翻看的時候能起點作用的話。這些話,既不能讓他一直活在美好童話里傻樂呵,又不能讓他過早意識到現(xiàn)實的復雜多面而沮喪不安甚至膽怯。前者容易生活里多栽跟頭,或許懵逼一陣子繼續(xù)跌入另一個童話,然后再被現(xiàn)實撞地頭破血流又或懵逼又或跌入童話的另一個極端。后者容易傷害年幼心靈,失去寶貴的想象力,過早嘗到辛酸無奈,甚至絕望,甚至冷血。把握這個度,特別難。如果沒有把握,那我就打算什么也不說。直到看到電影《怪物來敲門 》A Monnster Calls,這個電影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我要對我的孩子講的話。 《當怪物來敲門》是絕對暗黑系電影,此片根據(jù)派崔克奈斯的小說《惡魔呼喚》改編而成,講述了少年康納在面對母親的生死離別之際,遇見怪物樹人,并在樹人的感召下直面內心,擁抱成長的故事。 電影里的怪物樹人是主角男孩康納痛苦衍生的心魔,是現(xiàn)實的影射。他媽媽得了絕癥瀕臨死亡,爸爸另組了新家遠在美國并且沒有條件帶他走。他要跟彼此不喜歡的外婆住在一起。他還被校園暴力欺負侮辱暴打。怪物也是臨死前的媽媽為孩子種下的,它兇巴巴地板著臉孔,急不可耐地把那些殘忍的事情灌輸給孩子。這很殘酷,她知道,但是沒有時間了。 ? 故事里,有利用愛情殺愛人登上王位受人民愛戴的所謂好王子與被冤枉的所謂壞女巫,有壞脾氣冷漠卻治病救人的制藥師與善良卻丟失信仰的牧師,有被渴望關注卻依然孤獨的隱形人。 每個故事,講一個道理。 第一個,人性是復雜的,沒有一直的好人,也沒有一直的壞人,大多數(shù)人是處在兩者之間的; 第二個,信念(或者信仰)是必要的,它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卻能讓你平和面對苦難; 第三個,每個人都是隱形人,并非被人注意到就不孤獨了。孤獨總是存在的,不要試圖擺脫它,要學會跟孤獨相處,那是內心充盈的必經(jīng)之路。 怪物要小男孩說出第四個故事。他不敢,他說說了就會死去。而他寧愿死,也不愿說出真相。面對現(xiàn)實,比死還要難。死,比活著,要容易。終于,小男孩在怪物的引導和鼓勵下勇敢地說出心里的巨大痛苦——“媽媽,我不想讓你走!”他也明白了有些告別,是注定要發(fā)生的,接受事實,是療愈的第一步。 生離死別,人世常見,但對于孩子,過早接觸,他需要幫助。逃避悲傷是人的本能,面對內心,面對現(xiàn)實,面對殘酷,就像是面對一頭突然敲響家門的怪物,你要順從本能害怕地逃避,還是勇敢地與它直視? 你選擇逃避,也就永遠逃離不了噩夢糾纏。你直面它,與它和解,它反而幫助你擺脫了痛苦。直面怪物,直面心魔,直面內心,與它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一個孩子,還不能理解生活的殘酷,但提前遇到了,就得過早成熟。 還有26天跟兒子分離,這個電影很應景,很及時。他才七歲半,還不能理解太多。而我就像電影里的媽媽那樣,要幫助他提前把一些重要東西植入他的潛意識,比如三個故事里說明的道理,比如小男孩康納勇敢講出的第四個故事。 電影太長,就讓兒子看了一些片段,我解說了一些。他為康納的命運唏噓不已,我說你跟他對比,你的媽媽離開你并不像康納的媽媽那樣死去,你隨時可以見到我。你爸爸也不像康納的爸爸那樣不能接他過去一起住,你爸爸創(chuàng)造了一切可能的條件接你過去。我們都在愛著你,以各種形式,不放棄。 兒子從背后摟住我的脖子,說:“媽媽,我也愛您?!? 失去的一切,我都會反省,但不會再糾結過去,不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我已經(jīng)荒廢太多歲月,才學會了往前看,不再辜負余下活著的日子。 分離,既然已成定局,那就勇敢面對吧! 這文字何止是對兒子的叮嚀,也是對我自己。 種下一些目標吧,用汗水淚水心血澆灌,等它抽出嫩綠的新枝,活出生命的盎然綠意。 我本脆弱,為母則剛。
自從媽媽進行化療開始,少年康納(劉易斯·麥克杜格爾飾)就每天晚上都做噩夢,夢中總是漆黑陰暗的天氣,狂風大作,尖叫聲和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緊握的雙手讓他倍受折磨,他總是做著同樣內容的噩夢。直到有一天家里出現(xiàn)了一個不速之客,擁有古老氣息的惡魔對康納說它是由他召喚而來,它要以三個故事交換一個康納自己真實的故事??导{并不害怕惡魔,因為他在面對的事——最心愛的媽媽(菲麗希緹·瓊斯飾)正一步步走向死亡,這是更加恐怖的事情。夜晚讓康納感覺詭異,而他白天的生活也十分難熬??导{的爸爸(托比·凱貝爾飾)離開了他們母子,前來照料他們生活的外婆(西格妮·韋弗飾)又與康納相處的不甚愉快。除此之外,他還必須忍受學校里那些慘淡的日子——老師們夸張的同情以及同學的霸凌。漸漸的,康納發(fā)現(xiàn)惡魔每晚出現(xiàn)的時間都存在一定規(guī)律,并且它所講的意義不明的故事似乎都隱喻著什么,它究竟是死神的使者,還是康納所期待的出現(xiàn)的奇跡,而康納一直不愿意與惡魔兌現(xiàn)的故事,其實是他內心深處最黑暗的秘密
"A boy 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我又何嘗不是。
這部電影簡直就是我的心路歷程,雖然我已經(jīng)是一個26歲的成年人了,但依然在面對親人的不治之癥面前不知所措地像個孩子。我不知應當如何面對這樣的事實,我不敢去問,不敢去想,生怕會觸碰到某個敏感的神經(jīng)。而母親也不敢跟我提,怕觸碰到我的神經(jīng)。于是乎我們就半裝傻的度過了若干個月的時間,也是浪費了的時間。而后,慢慢接受病情,治療病情。如同電影里的劇情一般,治療無果,接受與面對母親的病情惡化與離去。在開頭的若干個月里,我依然心有不甘,覺得世事無情。其實世事什么時候有情過,假如世事有情,那試圖對每個人的有情,畢竟會導致對部分人的無情??粗H人收到病痛折磨你卻無能為力,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那時候的我,愿意付出一切,來換取一點點病情的好轉。
每一句臺詞對有經(jīng)歷的人來說,都是淚崩的點。這部電影不是雞湯,更不是治愈,如果你經(jīng)歷過,你就會知道,這就是現(xiàn)實。親人的逝去是你永遠無法跨過的坎。你所能做的,只有帶著他曾經(jīng)給你的感動和勇氣,繼續(xù)堅強地走下去。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俗套,但活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放手則只需要一秒鐘的沖動而已。
我也是12歲的時候父親過世,母親在外地都沒有回來,獨自承受了很多,沒有怪物先生沒有溫暖懷抱的親人,直到現(xiàn)在31歲我還經(jīng)常從噩夢中醒來,從來沒有和母親談論過這些事,感覺她幫不到我,久而久之也不希望誰來幫我,父親的死都是我的錯,內心煎熬是我應該受到的懲罰,平時生活中的忙碌會麻木感覺,被電影帶出的情緒令我窒息,在漆黑的電影院里哭得死去活來…
看著這個五月的院線片單,方君很想穿越到幾年前,逢人就騙:2017年進口片限額不存在啦。
估計面對一長串的進口大片,他們也會信上七八成吧:《銀河護衛(wèi)隊2》,《摔跤吧!爸爸》,《亞瑟王:斗獸爭霸》,《超凡戰(zhàn)隊》,《異星覺醒》,《守護者:世紀戰(zhàn)元》,《加勒比海盜5》……
這個五月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北美一個月的周末大片加起來,也不過如此吧。
無論如何,它們都是我們預料中的那種進口片,無論出品國家、題材類型、演員陣容、風格特色如何各異,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都很燃。
在這些故事里,壞人動不動要毀滅地球,好人動不動就拯救世界,場面大的,開著宇宙飛船跟外星人死磕,規(guī)模小的,也要在擂臺上拼個你死我活。
在這個五月,唯獨有一部進口片,一樣擁有傲人的特效,卻跟“燃”劃開了清晰的界限。
它是去年歐美影壇的大黑馬,西班牙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履歷上有《孤堡驚情》、《海嘯奇跡》等佳作,并已接下《侏羅紀世界2》的導筒。
《當怪物來敲門》繼承了胡導演對情感的細膩表現(xiàn),去年西班牙上映后好評如潮,在第31屆西班牙戈雅獎斬獲九項大獎。
盡管如此,這部沒有知名IP、跟燃絲毫不沾邊、主打溫情走心催淚的暗黑魔幻,會出現(xiàn)在中國影院,還是讓方君詫異不已。
每天深夜12點07分,是小男孩康納又驚又盼的時刻。
因為那時,巨樹化身的怪物會出現(xiàn)。
它身高十幾米,面目猙獰,聲音低沉,力大無窮。
他憤怒時,渾身血液就變成通紅炙熱的巖漿,把堅固的鐵軌融化成牛皮糖。
他一揮手,大宅子被拆個稀巴爛,他一發(fā)威,天崩地裂,猶如末日來臨。
起初,康納以為那只是個怪夢。何況,他有更重要的事要操心。
母親得了癌癥,各種治療都收效甚微,隨著至親生離死別的迫近,康納被悲傷慢慢吞噬著。
為了照顧母親,他必須跟不和睦的外婆共處一室,冷漠疏離的家庭氣氛,讓他的情緒時刻在暴走邊緣。
離異的父親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口口聲聲對康納的愛,卻分擔不出更多的時間,讓他大失所望。
學校更是個絲毫不友好的場所,康納成天被同學霸凌,老師對此渾然不知。
對于康納來說,生活就被困在一個逼仄的房間,四面的墻都在不斷向內推擠。
現(xiàn)實不斷增壓,他只想尖叫崩潰。
萬般無助的灰暗里,每晚準時光臨的怪物,反而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怪物有一項奇特的愛好,講故事,而且都是些三觀不正、細思恐極的黑童話。
在他的故事中:一個為奪取王位,謀害妻子并栽贓嫁禍的王子,成了受人愛戴的明君;
一個為了拯救孩子而奔走求援的牧師,卻遭到審判和懲罰;
一個長期被人忽視的隱形人,因引起關注而引發(fā)了未曾預料的后果。
康納很不解:這些故事從不按套路出牌,跟他以前聽過的黑白分明、善惡有報的童話,畫風完全不同。
怪物總是做著語焉不詳?shù)慕獯?,讓他更加糊涂?/p>
康納越來越相信,這個只有他能看到、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怪物,遠遠不只是夢境的產(chǎn)物。
而那些暗黑故事,仿佛用一種微妙的方式,剖析著他抗拒又恐懼的生活的真面目。那里藏著所有童話里都沒有的人生課。
從王子的故事,他明白善惡并不絕對,謊言自有存在意義,要辯證地看待世界。
牧師的故事告訴他,心存信仰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隱形人的故事,讓他理解孤獨是生命的常態(tài),獨處也可以獲得自信和尊嚴。
當然,這一切教學并不是免費的。
根據(jù)承諾,康納報要回報一個自己的故事,那是埋在他心靈的暗黑深淵中,最難以啟齒的秘密。
為了完成這次回報,他必須跟最駭人的心魔,做一次面對面交鋒。
相信許多人看完電影都會問:怪物到底是什么?
電影的解答非常開放,就像《盜夢空間》的旋轉陀螺,《少年派》的兩重真相。
在現(xiàn)實主義者眼中,它代表了來自媽媽的教誨,是一個病危的母親給兒子留下的人生遺產(chǎn)。
從精神分析者看來,怪物是康納內心的化身,是他的另一重人格。
魔幻主義者也可以找出證據(jù),怪物其實就是康納的外公,因為它由連姆·尼森動作捕捉扮演,而墻上就有一張尼森飾演的外公的照片。
不過也許,真相遠沒有那么重要。
就像影片開頭的旁白說的,這個故事的主角少年,早不再是個小孩,卻又遠未成年。
而怪物——不管它來自哪里——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幫他完成了成人儀式。
很多人的回憶里,青春就是無憂無慮的代名詞。
家人的關愛,旺盛的精力,純真的友誼,初開的情竇,每天睜開眼,都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等待探索。
生活就像一場多彩的游戲,不管做錯了什么,只要按個重啟,一切都會回到正軌,陽光繼續(xù)在前方照耀。
不過也有像康納這樣的倒霉孩子,他們的青春,與陰郁、失落、迷茫、孤獨和憤怒相伴。
家庭的崩解,親人的離世,逼著他們加速成長,提前與純真告別。
握著病床上母親的手,康納終于明白,成人的字典里,沒有容易二字,只有更多的黑暗。
帶著對離世親人的愛勇敢活下去,是成人必須擔起的責任。
成長是一件可怕的事,不亞于在深夜里,約會一個愛講黑童話的恐怖怪物。
但恐怖的形體,也可以釋放出最溫暖和治愈的力量。
我們看多很多打著治愈旗號的電影,但恕我直言,它們大都表里不一。
虛構一些糖衣包裹的大團圓,釀造一碗香飄四溢的雞湯,把張牙舞爪的現(xiàn)實粉飾成人人都在獻出愛的美好世界,充其量讓你短時間感覺良好,但治愈不了任何人。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擁抱不完美,粉碎虛偽,直面現(xiàn)實的慘痛和內心的魔鬼,這樣殘酷的磨礪,才是治愈心靈的唯一途徑。
畢竟,被現(xiàn)實刺穿的心靈,也只有最冰冷的現(xiàn)實才能凍結回去。
《當怪物來敲門》不是印象中的那種治愈電影,沒有親人的團聚,沒有奇跡的邂逅,沒有最后一分鐘拯救,更沒有“從此幸??鞓返厣钤谝黄稹?。
影片的結尾,康納不過是從一種陰暗,步入了另一種陰暗,他依然眉頭緊鎖,神色沉重。
但我們分明感到振奮人心,此時的他已不再畏懼。世界依然骯臟,他已足夠堅強,足以勇敢而坦然地面對一切的不如意。
這個故事,是關于一個被怪物敲門的少年。他很害怕,也會抗拒,但從沒有假裝怪物不存在。
就像每個終將挑起生活重擔的男子漢,他懂得,殘酷就在那里,不面對,不承認,它不會自己走開。
最終,通過與怪物的邂逅,他完成了痛苦的成人禮,治愈了自己。
其實故事就是那么點故事,起初不經(jīng)意,認為劇情簡介太過刻意,以為所謂最黑暗的秘密看到結尾處也不過如此,可是看完了整部電影,把它帶入到生活中才發(fā)現(xiàn),他說的是對的,電影包裹著兒童片的外殼,骨子里卻是成人世界的黑暗童話。
Lewis可能是我見過這個年紀演技最為成熟的演員,他并不像其他年輕演員將男孩演的那么單純和美好,反而發(fā)揮出一種陰郁的氣質甚至有點暴力,這可能也是為了對應電影開頭所說的With a boy,too old to be a boy,too young to be a man。正是這種年齡上的限制使得Conor知道媽媽對他隱瞞的真相和生活的艱辛,可是他又沒有太強的力量去承擔,可他并不是逃避現(xiàn)實,他潛意識里是希望能夠承擔起責任,能夠說出壓在心底的秘密從而獲得解脫,解脫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受到懲罰,所以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多次同樣的對話: 你不懲罰我?(You're not punishing me?) 這有什么意義(What could possibly be the point?) Conor的內心是煎熬的,他希望受到懲罰,因為他自以為是錯誤的、黑暗的想法,可是每一個回答者都給了他同樣的答案,他好像是松了一口氣,這句話沒有錯,但也沒有拯救他,反而把他推向了深淵,所以他“召喚”了Monster,他希望Monster能夠把他從深淵中救出,于是Monster給他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這里是一個繁榮的王國,有著一個睿智的國王,為他的人民取得了和平,但和平是用某種代價換來的,國王失去了他的三個兒子,一個對抗巨人而死,一個對抗惡龍而死,一個對抗由大魔法師率領的軍隊而死,女王無法忍受喪子之痛,絕望的離去獨留國王一人和他唯一剩下的繼承人——他的孫子,這孩子被撫養(yǎng)成了王子,用他的勇敢和赤誠之心贏得了全國的愛戴,他快成年時,他爺爺娶了新任妻子,可之后國王卻病了,謠言開始蔓延,說她是一個邪惡的巫婆,她給國王下了毒,想為自己奪取王位,幾周后,國王死了,而王子還年輕不能登基為國王,因此根據(jù)法律 女王將統(tǒng)治一年,期間王子有了心上人,她既漂亮又聰明,是一個農(nóng)夫的獨女,全國都覺得他們很般配,然而女王更享受當女王的樂趣,所以她想嫁給王子,王子可不喜歡這主意,他帶著農(nóng)夫的女兒騎馬逃至夜深,他們在紫杉樹的樹枝下停下休息,第二天早晨王子醒來,發(fā)現(xiàn)有人在晚上殺了他的愛人,“女王”他哭泣道,“女王殺了我的新娘!” 村民們滿腔怒火復仇心切,他們暴動了,女王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因為Monster把女王帶到了非常遠的地方,人們永遠也找到她,在海邊的一個村莊里,她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真正殺死王子愛人的卻是王子自己,因為他知道她的死會引發(fā)完全毀滅女王的星星之火,故事的結尾他也成了一個受人愛戴的國王,開心地統(tǒng)治著直到死去。 故事并不像是傳統(tǒng)的王子公主的Happy Ending,因為不會一直有好人,也不會一直有壞人,很多人都介于這兩者之間,每一個故事總有兩面性。故事暗示了Conor內心的秘密其實并沒有錯,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就像王子既是殺人犯,又是受人愛戴的國王,這是Monster安慰并引導Conor把秘密說出口的第一層。 第二個故事 150年前,工廠如野草般生長,樹木被砍河水變黑,天空被煙灰弄得窒息,但仍有綠色存在,在城市邊緣住著一個固執(zhí)的男人,他拒絕改變,仍遵循舊醫(yī)學,使用草藥、樹皮以及用樹葉和漿果制成的混合物,村民們稱他為藥醫(yī)師。這村里還有個年輕牧師,很有見識也很和善,一心只想著教區(qū),他布道反對藥醫(yī)師的舊醫(yī)學,而藥醫(yī)師的壞脾氣和貪婪,讓那些布道更為人所接受了,他想盡可能地幫助社區(qū),但他的生意一落千丈,這讓他憤憤不平。牧師的住所也有一棵紫杉樹,紫杉樹是最重要的治愈之樹,它的果實和樹皮會彈奏,會燃燒,有著生命的悸動,能治愈幾乎所有疾病,只要藥醫(yī)師混合得對。藥醫(yī)師很想要這紫杉樹,但要獲得這些東西他就必須砍了它,但這是牧師所不允許的。牧師有兩個女兒 是他的生命之光,他是一個充滿關愛的父親,為了她們會給予一切,但有一天 兩個小女孩都被可怕的疾病擊潰了,而牧師做的一切都沒幫助,現(xiàn)代醫(yī)學沒有治療辦法,禱告也沒用,什么都沒用,除了找藥醫(yī)師,別無選擇?!澳阍笌椭业呐畠簜儐??”牧師乞求道,“你愿拯救兩個無辜的女孩嗎?”“我為什么要救呢?” 藥醫(yī)師說,“你的布道毀了我的事業(yè),你拒絕把紫杉樹給我,那是最好的治愈之源。”“紫杉樹你拿去吧,”牧師說,“我會宣講有利于你的事,只要你救我女兒,我什么都愿意做。”“你愿放棄你所信仰的一切嗎?”藥醫(yī)師說,“如果那樣能救她們,我就愿意放棄一切?!薄澳俏覜]什么能幫你的了”。第二天 牧師的兩個女兒全都死了,那天晚上Monster再次走動了起來,牧師家被它從底部往上撕裂,可是為什么不是醫(yī)藥師?因為他雖然貪婪粗魯?shù)允莻€治療者,而牧師是什么呢,一個沒有信仰的信徒。 信念是半個救治方式,相信治療方式,相信等待著的未來,信仰是寶貴的(Belief in the cure, belief in the future that awaits.Your belief is precious...)和第一個故事一樣,Monster想告訴Conor事物的兩面性,就像藥醫(yī)師既有壞脾氣又有合理的思想。 有好多事情我們無能為力,我們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相信,Monster暗示了故事的結尾即使擁有了信念,也不會被改變,可是這個故事本來就無關改變,只是有關于自我救贖,讓Conor從深不見底的深淵里出來。所以它讓Conor去發(fā)泄,去毀壞。目的還是一步一步引導Conor說出那個秘密,這是第二層。 第三個故事,也是Monster講的最后一個故事 曾經(jīng)有個隱形人,厭倦了不被人看見,實際上他不是隱形的,只是人們習慣于無視他,有一天隱形人再也受不了了,他好奇如果沒人看見你,那你真的存在嗎,于是隱形人召喚了Monster。 這個故事最短,卻附帶一連串更大的傷害屬性,通過隱形人讓自己被人看見卻愈發(fā)孤單重申事物的相對性,更加劇了矛盾與沖突。 Monster鼓勵Conor要勇敢,隱形人是Conor,從前面看出來Conor是孤寂的,在學校時他甚至沒有一個朋友,有一個俯拍的鏡頭,Conor一個人孤零零站立在涌動的人群中,像一座孤島(沒有人應該是一座孤島啊,幸運的是他最后還有家人,他還有愛),可是他卻又極力否認,對應了他內心的矛盾,既不想讓自己變得可有可無被人忽視,又不想要老師等人對他施舍的同情和可憐,他寧愿"召喚"一個Monster陪著他,可能有人會說Monster不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噩夢啊,其實不是,Conor從一開始就沒有害怕過Monster,而Monster自始至終也只是來拯救Conor的。 Conor的三個夢反映了他的困境,可是意義不重要,終歸還是一個引子,為了讓Conor真正的釋懷,說出他心里最黑暗的秘密。 就是所謂的第四個故事。 他知道媽媽不行了,他一直都知道,雖然媽媽總是告訴他自己會好轉,因為那是他想聽到的,他選擇相信,而不是不相信,那時他開始思考,他有多希望這一切都結束,所以在夢里,他松開了手,他讓媽媽墜落,他再也撐不住了。他并不想這樣,可是現(xiàn)在一切都成真了,全都是他的錯,他只是想結束痛苦,結束他自己的痛苦;那是他最原始的心愿,那是他的本意,卻也不是。就像王子既是殺人犯又受人愛戴,醫(yī)藥師既有壞脾氣又有合理的理想,隱形人讓自己被人看見卻愈發(fā)孤單。因為人類是復雜的動物,知道痛苦真相的同時又相信著安慰的謊言,而這兩者往往都是必要且共存的,真理是什么并不重要,因為真理只存在于他的心里,所以最后Conor緊緊抱住了他的媽媽,說出了那句真心話“I don't want you to go”,終于他能放手了。 片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隱喻,比如用少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是否合理,就像Monster應不應該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里,外婆的出現(xiàn)是逼著Conor認清現(xiàn)實,而校園里的惡霸一句“You're always off in your own little dream world.”直接點明了Conor的“不切實際”,爸爸的出現(xiàn)更是凸顯現(xiàn)實的殘酷,父子倆車上的對話真是讓人心酸: “到了圣誕節(jié),你就來洛杉磯”(And you're going to come to LA for Christmas.) “不行,你那狹小的房子沒空間給我了”(God no, not in your cramped house where there is no room for me) 爸爸是想幫他的,可是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之后終究是有心無力,反而讓Conor變得更加孤立無援。所有人都是造成Conor會“召喚”出Monster的緣由。 他們不僅想把Conor從自我保護的幻想中拉到冷冰冰的現(xiàn)實世界,更想不顧一切的逼著他承認自己是錯的,自己只不過是害怕媽媽的離去。和媽媽一起看《金剛》的時候,Conor曾經(jīng)問媽媽,“Why are they try to kill King Kang?”媽媽說,"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再回到電影結尾處,Conor翻看媽媽小時候的畫冊,才發(fā)現(xiàn)其實他所幻想的Monster早就在媽媽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畫在了畫冊里,所以他所幻想的Monster是媽媽早就跟他講過的故事,而媽媽和他一樣,只是從小喜歡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當時可能也被孤立和歧視,她懂得Conor,懂得“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在他們的世界里Monster是善良的,小女孩可以坐在它的肩上看遠方,這是她的Monster,也是他們的。故事結尾媽媽看向“并不存在”的Monster,什么也沒有說,因為他們之間早已不需要語言去溝通,她知道Monster會永遠忠于他,會永遠的守護著Conor,替她完成她再也做不了的事情。 影片結尾Conor與外婆生活在了一起,也算是Happy Ending,可能她從一開始對Conor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漠不關心(其實也不是不關心他,只是媽媽絕癥病危,外婆心煩意亂,重心不可能在Conor身上),可是就像Conor是媽媽的孩子一樣,媽媽也是外婆的孩子,所以她不可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她想讓Conor離開去和爸爸一起生活,因為她知道媽媽唯一的牽掛就是Conor,她認為Conor對于媽媽的療程并沒有什么積極的幫助作用,甚至還會拖累媽媽,最后兩人并排坐在車里,看似和解的擁抱了但是還是心存間隙,直到媽媽真的離去,不只是Conor的世界,外婆的世界也同樣坍塌,媽媽曾經(jīng)是兩人之間的交集,卻也是兩人之間的阻礙,而她離去之后,反而像從未離開,將兩人牢牢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那時開始,兩人真正的羈絆才開始形成,外婆給了Conor她早就準備好的房間的鑰匙,房間里的裝飾和Conor從前的房間一模一樣,那一刻開始,外婆會把對于媽媽未能施展的愛全部給予Conor。 關于片中的兩個主演,在片中飾演媽媽的Felicity Jones,一位80后演員,自帶奧斯卡影后光環(huán)(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演員提名,提名影片《萬物理論》),第一次見她其實是一月份剛剛上映的《星球大戰(zhàn)外傳:俠盜一號》,作為一個團滅無續(xù)集的影片,抱著開篇就知道必死無疑的心情第一次見到了Felicity Jones,覺得表演不矯揉造作,簡單粗暴能動手盡量不講話的態(tài)度挺是欣賞,可到了《怪物召喚》,開篇就覺得這個演員有點眼熟啊,想了好久才想起來,頭發(fā)短了就不認識了,這個電影里她應該算配角吧,我覺得還不如Liam Neeson大叔的聲音搶戲,給我一種白開水的感覺,雖然也不做作,但就是無感,甚至還一度以為很不知名的新人演員,沒有發(fā)揮出她應有的表演水平,反倒是小男主讓我驚喜連連。 我專門去百度了一下,男主全名是Lewis MacDougall(劉易斯·麥克杜格爾)00后小演員,感覺以前是從來沒見過,看了一下他的電影作品也只有兩部,一部是《怪物召喚》,另一部居然是2015年上映的《Pan》(我就不寫中文譯名了,太愚蠢了),我絞盡腦汁想了一會,終于想起來好像是在《Pan》開頭得孤兒院里跟Levi Miller飾演的Pan是死黨,當時完全沒在意,風頭都被Hugh Jackman和Levi Miller搶走了,嚴格意義上Lewis MacDougall并不算是長得很出色的演員,不帥,不可愛,甚至都沒有古靈精怪,反正我喜歡的小演員的優(yōu)點在他身上都沒有,可是就是這種與眾不同,這一部《怪物召喚》一出現(xiàn),就徹底顛覆了我對兒童主演的,就是所謂童星演繹的認識,原來小孩不一定非得智商不在線,全程裝可愛,賣萌博關注的,也可以是這樣有著憂郁氣質,另類獨行的演繹,總而言之,全片很大的一個加分點都是Lewis MacDougall賺來的。
@balmes 滿滿一個廳哭得稀里嘩啦。Bayona確實還是給人想成為斯皮爾伯格的莫名感,但情緒積累VS煽情說教之間平衡確實掌握得非常好,各種充滿靈性元素的使用也擺脫了工業(yè)流水線的乏味,水彩動畫營造的隱喻世界絕妙,根本沒看夠!小男主非常棒,配樂今年最佳之一。
面對死亡及種種負面情緒的成長故事。水墨動畫段落大贊,全片幾乎每處都有對經(jīng)典恐怖片奇幻片的致敬,F(xiàn)ernando Velázquez的配樂保持了《海嘯奇跡》的高水準。J.A.Bayona這幾部片下來很有當年斯皮爾伯格的影子,期待他的《侏羅紀世界》續(xù)集
我也曾在第四個故事里,想要讓這一切結束,而放開了她的手。從一個陰翳與痛苦,跌入進另一個陰翳與痛苦。
用似是而非的奇幻故事講述如何放手。說教和煽情的痕跡重了,靈氣相應的就少了。扳回一城的是配樂,簡直讓人熱淚盈眶~!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軜淙?/p>
3.5。意外的好,將多種討巧元素進行非常規(guī)的有機結合,在框架之內完成了不錯的反模板嘗試。創(chuàng)作者對于生活的認識、理解之堅定比所述的道理本身更動人。一種值得推崇的說教,一次充滿善意的催淚,一碗不油膩的雞湯,一個有關面對現(xiàn)實(不認為是學會放手)的童話。選角非常出色。
如何學習放手,面對生命中不捨但不得不的離別。用奇幻視角去表達那些憂傷焦慮,但也有溫柔的療癒。穿插故事以水彩動畫表現(xiàn),很美。少年主角Lewis MacDougall演得不錯,Sigourney Weaver和Felicity Jones分飾嚴肅外婆與癌癥母親都十分動人。 J.A. Bayona真心是擅長處理細膩情感的導演
充滿詩意,情感,十足想象力和美感的一部佳作。關于對所愛之人失去的學習,關于生活中如何去抵抗每一個困難的啟示,還有那些成長中必須面對的傷痛與不幸,借由樹的形象和故事一點點的娓娓道來,很難不讓人為之流淚。Lewis MacDougall繼Pan之后又進步了,太有天分!
人怎么能既好又壞呢,不對。
居然沒什么人提《失物之書》?這故事背景設定及前十五分鐘幾乎和小說一模一樣!結合后面看又可說是前傳,當然想象力與敘述方式比小說弱太多。Groot出現(xiàn)后更是內涵大跌。幾個劇中小故事的動畫效果不錯,氛圍似乎想在《潘神迷宮》和《大魚》之間取平衡,但沒做好。主題還是自我確認及不逃避現(xiàn)實。
前半部分溫吞(不過怪物的寓言故事還算吸引人),后半部分煽情(尤其是勾起我太多回憶)。借用母親創(chuàng)造的怪物及他講述的寓言故事來完成與至親生死告別的心路歷程??傮w結構還是偏小說式,原著作者是總編劇的緣故?
過分煽情了。
可能是我預期太高的緣故,以為會是【潘神的迷宮】【靈幻孤兒院】那種西班牙特色的溫情奇幻片,結果只是一部純正好萊塢路線的兒童治愈系,噩夢、怪獸、任務和主線的關系在解讀上很簡單,并沒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怪獸隱喻心境的路子也不新鮮,好在導演的掌控能力不錯,這導演虐人總有一招。
“雖然很愛你,但我終究還是要放下你了。”真實生活像那些暗黑童話,幸福快樂往往不是結局,失望不一定換來希望,在這世界曲折成長,美好仿若蜿蜒河流,偶爾奢求他人援救,終究還需自渡求生。
怪獸作為人物內心幻物出現(xiàn)并呈現(xiàn)主人公心路的戲碼數(shù)之不盡,好在這部電影很規(guī)整也有誠意,動畫的穿插也是詩意到不行。怪物的四個故事,別有匠心,不乏蘊意;當?shù)谒膫€故事完成后,整部電影醞釀出的感情順勢催淚,恰到好處。
一個小男孩的心魔作祟都這么驚天動地。西方人那源于基督教又被現(xiàn)代性扭曲過的自我,似乎只有經(jīng)過巫師和樹妖這種異教傳統(tǒng)才能釋放出來。最后媽媽的畫以及墻上與外公的合影點睛。
相比其他童話故事,它更自我,更掙扎,其黑暗程度甚至超脫了童話界限??导{面對的世界分崩離析,他的痛苦與疲憊不斷反噬,直到蠻不講理的怪物出現(xiàn),種種內心搏斗變得具象化,讓他在經(jīng)受更貼近現(xiàn)實本質的暗黑故事的洗禮后,走向了自我的和解與釋懷。水彩故事很贊,但即便淚點頻仍,也嫌太平緩。三星半。
81/100 幾乎算半個神作了,電影用魔幻的表現(xiàn)方式把一位母親教導孩子(1永遠要辯證的看待問題;2永遠要心存信仰;3永遠不要輕視自己) 的故事展現(xiàn)出來,在過程中孩子找到了自己暴力憤怒的原因,在和自身的和解中成長,治愈程度破表。票房遭遇滑鐵盧實在可惜。
巴亞納的導演水準還是OK,感覺他很喜歡這種偏于陰冷且主題黑暗的故事,暗黑版的斯皮爾伯格。不過本片主題真是太極端了,令人傷感,不可否認電影的目的達到了,但個人不太喜歡
整個情節(jié)還是太刻意了,雖然視覺表現(xiàn)力很強大,但是節(jié)奏、敘事還有主題的表達方式都不是很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