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叫做《單純理性限度內(nèi)的宗教》,在看《潛伏》的時候,一直聯(lián)想到這本書的這個名字。
1.每個女人的出現(xiàn)都是命運的轉(zhuǎn)折點
這當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間諜片,但我也完全能夠認同一種可能會被認為非常女性化的視角,就是把它看做一部徹頭徹尾的言情片。
通觀整部《潛伏》,余則成認識中共、加入中共到堅定不移地信仰共產(chǎn)主義理想,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都與女人以及愛情有關(guān)。前兩者主要是因為左藍的緣故。在重慶為中統(tǒng)效力的時候,余則成雖然全心抗日、同情中共,但畢竟還是心向黨國,他和左藍在陜西會館的那一次爭執(zhí)就是明證。對國民政府內(nèi)部的種種不滿的確是真,但完全不足以使其背叛黨國,所以左藍本人也一度認為她策反余則成失敗。余則成加入中共,實屬無奈,完全是因為國民黨基本把他當作一顆棄子,置其生命安全于不顧。他中彈后為中共所救,實際上已無他路可走。但在這種絕境中他之所以并非截然不甘愿地踏上他不得不走的道路,只是因為他懷揣著對左藍的感情,以及對與其共同生活的期望。所以中共內(nèi)部也把他定義為“僅僅為一個女人參加革命的人”。
對余則成來說,結(jié)實左藍無疑是他人生最大的轉(zhuǎn)折點,也是他一生命運的真正開啟。與左藍的愛情,是浪漫的、理想主義的,這和左藍身上折射出的信仰是一致的。左藍參觀天津的時候,他的上司對她強調(diào)了一句話:“革命的愛情最浪漫”。還有左藍與蘇聯(lián)的幾次并列:圍巾、共青團員之歌和去蘇聯(lián)的進修,統(tǒng)統(tǒng)暗示了這一點。她本身就是一個風花雪月般的人,她帶來的信仰也是一種風花雪月般的信仰。似乎是極美的,但是卻絕空虛。當然不是說左藍同志的信仰不實不真,而是對余而言確實是這樣,這可能是因為他對這位初戀情人(貌似是)信仰共產(chǎn)主義的前前后后都不甚了解,也更因為他和左藍之間的感情就是這種風花雪月的感情。
所以真正奠定了余則成最后信仰的建立的,毋庸置疑是翠平。之前說余與左是風花雪月的感情,最大的證據(jù)是在左藍和翠平這兩個女人的對比中呈現(xiàn)的。比如余第一次吻翠平,翠平突然提到左藍,令余頓時興味大失。他勸翠平“必須要學習如何談戀愛”,從這其中可以窺見他與左藍的戀愛模式。但是在終日的打打鬧鬧中,在有驚無險的一次次危機中,更是在同甘苦、共信念的精神契合中,余與翠平之間磨礪出了一種相濡以沫、堅忍不拔的愛情。而余真正信仰共產(chǎn)主義也是在這期間,所以他的入黨介紹人就是翠平,這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自己的一句話道破個中玄機:“左藍給過他一種信念,但這種信念的力量確實翠平給他的”。
最后命運給他安排的卻是與他姻緣最深,不斷在人生路上不斷相遇的晚秋。全劇最后以他對著他和晚秋的結(jié)婚照黯然的表情結(jié)尾,標志著他一生情感與命運的歸宿。這樣一個表情作結(jié),也正說明了這條情感線路,才是《潛伏》真正的線索。
2.真正的悲劇不是英雄死了,而是英雄結(jié)了婚
那么好評如潮的《潛伏》說到底只是一部言情片了?只是婦孺老幼茶余飯后的消遣之作了?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情感線索的確是《潛伏》的真正主軸,但這個主軸比起講講才子與佳人(或者女英雄)之間的羅曼史,蘊藏著深得多的內(nèi)涵。為了說清這個內(nèi)涵,就必須調(diào)轉(zhuǎn)方向,再回頭來說說作為潛伏中真正主角的男人們。
潛伏中的男人們數(shù)量著實不少,分布于各方陣營的各個層次。但其中刻畫最細膩、最有意味的,還是余則成、李涯和吳敬中三人。這三個人性格截然不同,身份立場也毫不重疊,在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亦敵亦友的互動中,故事呈現(xiàn)給我們的除了一段段精彩的斗智站之外,更有這些心機深沉的情報人員隱藏至最深處的真心。
李涯這個人頗為重要,雖然他心狠手辣、詭計多端,但在一竿中飽私囊昏庸無能的國民黨官員中,他仿佛一張干凈的白布,沒有任何忠誠上的污穢。也許在之前的種種行為中,還看不出他所表現(xiàn)出的對黨國的忠誠是為公還是為私,但在天津瀕臨陷落的最后時刻,他依然盡忠職守孜孜不倦地展開黃雀心動,尤其在與懦弱膽怯的南京特派員的對比中,我們終于得以看清他心中的一份真誠。他曾經(jīng)說:“錢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边@句話聽上去相當冠冕堂皇,但終其一生,我們可以看見他說的是肺腑之言。當余則成終于拿到黃雀計劃100人的正式名單時,也是在廖三民與李涯同歸于盡后,余表達了對李的一種肯定。這種肯定雖然有策略性的因素,但筆者相信也一定有真誠的因素。這可能就是余則成對這個整個天津時期所遭遇的最大的對手最后釋出的一份敬意。
李涯這個人是有信仰的,這使得他散發(fā)著血腥臭的身上同時擁有著某種高潔。雖然他也憤世嫉俗,他也不滿當局,雖然國民黨并沒有如共產(chǎn)主義般強烈的信仰。但李涯所做的一切,從不為名為利,最多也只能說為權(quán)為勢。但后者與信仰其實是很難分離的東西,而吳敬中這個人,恰恰就是看清了這二者的關(guān)系的人。
如果說李涯和余則成的內(nèi)心世界像是結(jié)構(gòu)復雜、懸念迭起的推理小說,那么吳敬中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篇邏輯嚴密、言辭生澀的論文——如果你掌握了門徑,你很容易就能讀懂。但如果沒有找到門徑,那你一輩子也不可能讀懂。
吳站長有很多的名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比如“你要做的就是活著,過生活”,比如“我得到了什么?除了衰老和貪污的來的那些好處”。而當余則成說“您得到了少將的軍銜”的時候,吳敬中的眼中閃過的是對權(quán)力徹底的厭倦:“我年輕的時候也好斗,早看破,早解脫”。
吳對余有一份知遇之情,這份情也是到故事的最末尾才真正浮出水面。他欽點余去天津站,顯然就是為了把他培養(yǎng)為自己的心腹。但在擁有權(quán)力和資源的時候,他始終沒有真正把手中的東西向余傾斜,而是一直玩著高超的領(lǐng)導藝術(shù)。只有到了危難時刻,他對余的那份特殊的器重才真正暴露無遺。他竭力拉余離開,他力邀余跟他下海,也許還可以說有利用的成分,但他對余說的話,實際上包含了一個前輩能給與他所關(guān)愛的后輩的最大情誼。因為“早看破早解脫”這句話,其實是吳敬中在知天命之年,回首自己為國效忠的拼搏之路,大徹大悟的一句真心話,也是他作為一個長輩、老師,能教給余則成的最切要的貼己話。
可惜余則成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也沒有理解吳敬中說這句話的真義。也許在結(jié)尾處的那個頗有“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感的表情里,他已經(jīng)參悟了這句話的含義。只是那個時候,畢竟為時已晚。
朋友說《潛伏》是個悲劇,我當時立即想到了布萊希克所說的:“真正的悲劇不是英雄死了,而是英雄結(jié)了婚”。 我相信每一個看懂了《潛伏》的人,在看完最后一集的時候感受到的是巨大的迷惘與無措,而絕非是巨大的悲傷。沒錯,《潛伏》無疑是個悲劇,雖然男女主角經(jīng)歷了種種危機畢竟都幸存下來,但是布萊??说恼擖c一點也沒有錯。具體到這部片的情況的話,《潛伏》真正訴說的東西不是信仰,而是信仰的破滅。
無論是李涯、余則成、還是吳敬中,都曾經(jīng)是英雄式的人物。然而,除非在最激情的年代死去,不然英雄終會看破真相。真相就是他所為之奮斗的,也許是根本不值得的。這句話,就是吳敬中一直想要對余則成說,但終于也沒有能夠說出口的話。
3.單純情感限度內(nèi)的信仰
信仰與政治的牽扯,最后總是讓英雄慨然長嘆,郁郁而終,這樣的情況似乎古已有之,而至今亦并未有任何改變。但是,真是只有“早看破早解脫”一途么?中國英雄的唯一出路,仍然只有釋老之萬法皆空,或者逍遙天地么?
我想不是這樣的。《潛伏》中說的也不是這樣的。
余這個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他仿佛是為了做間諜而生的。他深諳個中的游戲規(guī)則,也深得隱藏和掩飾自己的精髓。但就像他對翠平說的,他在翠平面前是真的,沒有絲毫掩飾的。一個文弱的知識分子,一個喜歡逗女人玩的惡趣味大老爺子,喜怒哀樂、容顏舉止,通通都是松弛自然,收放自如。
余則成這個人真正的理想,不過就是和心愛的人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而吳敬中何嘗不是?
吳敬中抗戰(zhàn)一勝利就命下屬接來自己的夫人,才引發(fā)了這一連串的故事,這個命令有做給上面看的部分,但難道不是反映了這個人注重家庭的一種內(nèi)在傾向么?所以他在勸余離開的時候才說“要活著,過生活”,“你跟翠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過安定的日子”。
這樣的話對余則成而言肯定是充分贊同的,但他始終相信只要解放之后他和翠平就能擁有這樣的生活,一如他未背叛國民黨時曾經(jīng)和左藍打賭,認為只要抗戰(zhàn)勝利國家就可以安定,他們就可以結(jié)婚過日子。一次又一次,余則成選擇了單純的信任,和天真的憧憬,而現(xiàn)實也一次又一次擊碎了他的安居夢?!盀楣伯a(chǎn)主義奮斗終身”,是一種犧牲了一個人所有的生活的奮斗么?那么這種奮斗又保護了什么?意味著什么?
然而我絕不是對共產(chǎn)主義信仰,乃至信仰這個詞本身有任何疑慮。人是需要信仰的,不一定非要是一個需要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信仰,也許只是相信善、相信人性、相信希望,也許只是不害人、不逐利、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日子。這些難道不也都是信仰?
在和袁佩林對話的時候,李涯曾說:“我不為立功,為黨國消除所有的敵人,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抗日如此,反共也是如此?!庇终f:“和平了,大家都是神仙?!?/p>
其實人心的盼望與渴求,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為什么這些相似的盼望與渴求最后集結(jié)而成的信仰,卻往往成為剝奪了人追求這些渴望的最大儈子手呢?
其實有一件事是非常明確的,但卻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是信仰要求我們?nèi)⑷嗣??是信仰要求我們?nèi)ニ烂矗课矣X得不能直接這樣說。一個信仰如果教導我們?nèi)⑷?,去死,那是多么可怕的信仰??!是形勢迫使我們殺人,亦是形勢迫使我們?nèi)ニ馈.斖饷娴氖澜绨盐覀儽频缴娴膴A縫的時候,在茍延殘喘和英勇就義之間,我們可以做出正當?shù)倪x擇。但這絕不意味著信仰本身叫我們?nèi)⑷?,或者自殺。這就是為什么余則成無論如何不能除掉晚秋而要冒險把她送往西柏坡的原因,也是廖三民必須與李涯同歸于盡的原因。
戰(zhàn)之罪也,何故歸于信仰本身?
一種信仰,必須如脫離利益之掌控一般,脫離權(quán)力之掌控,它才有可能純粹,有可能產(chǎn)生真正的力量與價值。政教分離,絕非荒唐之言論,而是當下必行之形】勢。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千百年來的孽根深種,難道不是到了應該連根拔起的時候了么?
然后,一種信仰,必須真符合人心,符合常情,它才不會偏頗、過激和扭曲。就像當余則成有余太太陪在身邊的時候,他信的最真,信仰不是僵死的教條,也不是抽象的理念、空洞的口號。當然信仰也不是革命的欲望、暴力的欲望、發(fā)聲的欲望。真正的信仰,應該是粹取于人心中最普遍也最真切的那些天性,那些本質(zhì),也是切實流露于人倫日用每一處的具體表征。它不指向單純的“理”——一種脫離了具體的情境與活生生的人心的高全理論;亦絕不能指向“欲”——無論是與生理相通的諸欲望,還是更加隱蔽的心理深層之欲望;而必須嚴格限定在“情”的范圍內(nèi)。
這里的“情”不是情緒的“情”,亦不是不受約束控制的感情的“情”。以《潛伏》為例的話,余和左的才子佳人式的戀情還不能達到這個“情”的高度,而唯有余和翠平之間的夫妻恩愛才能達到這層含義。這個“情”也是“情狀”、“情實”的含義,就是它永遠關(guān)注于當下,關(guān)注于細小的、具體的、瑣碎的人間世,關(guān)注于每一個情境和境遇。
就好像翠平曾經(jīng)問余則成:“你究竟是要去看牌子(情報信號),還是真心要和我散步?”余則成的回答很妙,也很真誠:“都是”。
這是一種單純情感限度內(nèi)的信仰,愛自己的妻子,也是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妻子,也就堅持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如果說我從《潛伏》中看到了什么可以叫做“希望”的東西,那么我想就是“都是”這兩個字罷。
余則成和翠平,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兩個人。甚至余則成的扮演者孫紅雷自己也說,最初的時候余則成無法接受翠平,他自己也無法接受。于是,余則成到底愛不愛翠平,如果愛那又是為什么,就成了被議論最多的話題。
我覺得,毫無疑義,余則成是愛翠平的。是愛,不是搪塞敷衍,不是假戲真做,更不是順水推舟,也不是代替左藍。翠平?jīng)]有代替左藍。余則成把自己的心留出了一塊小小的空間,把左藍放在那里了,沒有人可以觸碰。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愛翠平,對他來說,翠平和左藍同樣重要,她們各自在他的生命中占據(jù)了不可替代的位置,雖然她們是那么的不同。
是的,翠平是一個農(nóng)村姑娘,她粗魯,土氣,沒有文化,一根筋,但是,她不狹隘,她不庸俗,她不卑怯。在認識余則成之前,她已經(jīng)是一個百煉成鋼的戰(zhàn)士了。在她的語言里,也許沒有信仰、理想、主義這些抽象的詞匯,就算她曾經(jīng)在復述別人的話語時使用過這些詞,她的頭腦中也不會有這些形而上的概念。但是,嚴酷的戰(zhàn)場,親手趕走侵略者的偉大經(jīng)歷,使她充分地知道自己是在為什么戰(zhàn)斗,知道戰(zhàn)斗必須要付出什么代價。因此,她有著不亞于任何人的忠誠,她堅強、機敏、勇敢、鍥而不舍,還有,她義無反顧。正是這種義無反顧,使她充滿了力量。
而余則成是一個有大愛的人。這種大愛,使他能為了一個信仰,一個理想舍出身去,也使他突破了知識分子的局限,穿透粗魯?shù)耐獗恚缓蠒r宜的舉止,土氣的裝扮,毫無可行性的建議,感受到了翠平身上的這種力量,并且被這種力量鼓舞著,最后完成了自己作為一個自覺的革命者的成長。在聽說延安失守的時候,正如對羅掌柜承認的那樣,他想到了失敗,他害怕失敗,他感到迷惘,他有過一瞬間的消沉;而翠平,在聽到延安失守的瞬間,馬上想到的是應該拿起槍去戰(zhàn)斗。余則成用羅掌柜的話給翠平解釋了戰(zhàn)略性撤退的必要,但是,他沒有同時感受到翠平身上那種戰(zhàn)士的激情嗎?他沒有欣賞這種激情的力量嗎?我認為,他有。
正如劇中旁白所說的那樣,是左藍給了余則成一種信念,是左藍給余則成指出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在到達那個光明的未來之前,包圍著他的只有陰冷和黑暗,而在那個陰冷黑暗的世界里,翠平是他唯一的溫暖和光明。營救秋掌柜成功以后,回到翠平面前,他無須抑制自己的興奮之情,他像個考了滿分的學生一樣驕傲,他毫無防備地說“喝口酒吧”,他放松身體小步跑向酒柜,他被翠平的老白干辣得面紅耳赤而不須任何掩飾。要知道,此時他和左藍已經(jīng)重遇而左藍還沒有犧牲。但是,囿于身份和紀律,他不可能和和左藍盡情地分享他的興奮,也不可能在其他任何戰(zhàn)友面前像一個孩子一樣毫無節(jié)制地慶祝。能夠和他分享快樂的只有翠平,因為翠平的純粹,同時也因為他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了翠平這個生活上的伴侶。這個時候,對他來說,和翠平同住的這座小小洋樓,已經(jīng)不再是一座遮風擋雨的建筑物,而是一個家了。只有回到這里,關(guān)上門,他才能摘下面具,為自己真正高興的事情高興,為自己真正擔憂的事情擔憂。在這個世界上,這是唯一安全的地方,他可以喜怒形于色,可以安然入睡,甚至可以喝醉。沒有人能拒絕,也沒有人會拒絕這種安全,這種溫暖和光明,哪怕內(nèi)心強大如余則成也不例外。
左藍的犧牲,可以說一瞬間抽空了余則成的所有希望,支撐他的,只有左藍的信仰,和她留下的那本《為人民服務》所傳遞的信念。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成為一個殉道者,燃燒自己,緩慢地,謹慎地,盡可能安全地,去實現(xiàn)左藍曾經(jīng)給他指出的那個光明的未來。對他來說,沒有幸??裳?,所有的,只有責任。這個時候,是翠平用她的愛使余則成重新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還有幸福存在。而翠平的愛,正如她的信念一樣,義無反顧,毫無保留,充滿力量。這種力量,感染了他,鼓舞著他。翠平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逐漸成熟起來的同時,余則成也被翠平的力量鼓舞著,從還多少有些懵懂的,左藍的追隨者,成長為一個堅定的,可以去鼓舞別人和感染別人的革命者。
在和翠平的愛里,余則成無疑是被動的。但是,被動不代表他就不珍惜這份愛,不代表他的愛就不深沉。正因為如此,在翠平說他會裝的時候,他才會被深深地刺痛,他才會說“不該這么說我”。對他來說,在這個充滿了算計和陰謀的世界里,只有對翠平的信任和依戀才是真的,盡管他不敢承認,盡管他作為一個殉道者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但是他不能否認,也不能忍受別人的否認,尤其是翠平。所以,他說“不該這么說我”,凝視著翠平的背影沉默片刻以后,他又說“我就是個騙子”。所有的矛盾,都在這兩句話里。
但是,如果信任和依戀都不是愛,那什么才是呢?
他不敢接受翠平的愛,他不敢承認自己的愛,但是他無法徹底地壓抑這份愛。他會開一些親昵的玩笑去逗翠平,他會出神地凝望翠平的背影,他會聽說翠平病了而慌得忘了關(guān)門。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他把翠平看作一個特殊的女人,早在那次突如其來的擁抱之前,他就已經(jīng)把翠平看作一個特殊的女人了。沒有月光,沒有悄悄話,沒有拉手,但是,翠平對他來說確實是特殊的。這種特殊,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擁抱,變得明朗而實在起來。
他不再掩飾,不再逃避。除掉陸橋山以后,他在保密局的辦公室里略顯無賴地擠到翠平身邊,目不轉(zhuǎn)睛地欣賞翠平驕傲的笑臉,拿起翠平的手說和他的智商完全不相稱的廢話。一部《潛伏》,我連續(xù)看了三次,每次看到這里,都能感到幸福從這個男人的心底洋溢開來,充滿熒幕,一直涌進我的心底,使我鼻子發(fā)酸,眼眶發(fā)熱。如果說他們身處的是龍?zhí)痘⒀ǖ脑?,那么保密局的辦公室就在老虎的鼻子底下,隨時可以聽到老虎的呼吸。沒有擁抱,沒有親吻,沒有甜言蜜語,但是這種老虎鼻子底下的,只屬于他們兩個人的幸福,卻顯得愈發(fā)美麗和濃烈。
余則成開始對未來有了一種渴望。他為之奮斗,愿意為之獻身的那個未來是美好的,沒有戰(zhàn)亂,沒有困苦,一切的陰冷和黑暗在光明之下瞬間消散,空氣是由幸福和快樂組成的,所有人都像神仙一樣。但是,作為一個殉道者,他并沒有在那個美好的世界里給自己留出一個位置。是翠平,使他開始想象,在那個美好的世界里,他所愛的人一起,像神仙一樣,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幸福和快樂,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再由孩子講給他們的孩子們聽。就像他曾經(jīng)憧憬抗日勝利后,和左藍一起過柴米油鹽的平靜生活一樣,和翠平的愛使他再次獲得了憧憬屬于自己的未來的力量。而這個未來,是充滿活力的,是由他和翠平,和他們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戰(zhàn)友們,以及犧牲了的左藍們一手締造的,恢宏壯麗,令人振奮不已。他不再是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夕那個拘謹木訥,謹小慎微的知識分子了,現(xiàn)在的他,是一個有信仰有理想的人,是一個獨立堅強的戰(zhàn)士。他要和他所愛的人一起去為那個理想奮斗,并且,享受奮斗的成果。
這可能是余則成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之一,不亞于和左藍的初戀。他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殉道者了,即使仍然在刀刃上行走,也有一種愛的力量,使他可以保持平衡。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他要保住這份幸福。因此,在翠平暴露后,他竭盡全力彌補翠平造成的漏洞,做好所有準備以后,輕輕地握著翠平的手,溫和而堅定,帶著寵溺地說:我不想讓你犧牲,我還想跟你一塊迎接解放呢。所有的愛和希望,所有的擔當,都在這短短的一句話里。所以,當不得不讓翠平轉(zhuǎn)移的時候,在翠平留下一個燦爛的微笑毅然離去的一瞬間,失去翠平的恐懼猛然襲來,使他無法呼吸,手足無措,冒險奔向窗口,拉開永遠不能拉開的窗簾,貪婪地看著翠平的背影,不愿放過最后一秒。
左藍走了,信念還在。失去了翠平,所有的溫暖和幸福便隨之而去。如果說左藍的犧牲使余則成死過一次的話,那么,翠平就是那個讓他重新活過來,并陪伴他成長的人。在他的生命中,翠平無可替代。晚秋不能,左藍也不能。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怎么能不愛翠平?
《潛伏》并不是間諜片,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職場教程。余則成的經(jīng)歷,有絕對的現(xiàn)實意義,他用親身體驗,教導我們?nèi)绾卧陔U惡的職場生存。而現(xiàn)今的職場,比余則成面臨的環(huán)境更糟糕,我們都是在狂濤駭浪里潛伏的小人物。
所以,研究專家“余則成”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吧。
1、辦公室里只有兩種人,主角和龍?zhí)住?br>在《潛伏》里,每個角色都有個性。只龍?zhí)追堑珱]性格而且還專業(yè)送死。
職場上也一樣,想要過的輕松,不想往上爬,那就只能做一輩子的龍?zhí)住?br>作龍?zhí)椎膲奶幘褪牵核退滥阆热?,功勞全沒有,裁員先考慮。
現(xiàn)在的職場絕不是養(yǎng)懶人的地方,你要比別人生存的好,就唯有當主角,讓別人去做龍?zhí)住?br>你不能踩著別人肩膀,就只能做他人墊背。
2、每個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毀滅世界也可以。
胸懷大志是做主角的首要條件。
譬如余則成的信仰,站長的貪錢,馬奎和陸橋山要當副站長,李涯為了黨國事業(yè),這些都是大志,而有理想存在才能為此奮斗。
在職場上,你若沒有一個奮斗目標,就不可能進取的往上爬,到最后只能淪為龍?zhí)?,成為別人的犧牲品。
所以不管毀滅世界,還是成為第一首富,你都必須心存志向,以此為目標。
3、別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別人的理想,而是你自己的。
當提起大志時,有人會想到企業(yè)目標,想到企業(yè)文化,想到老板慷慨激昂的演說。
忘了那些吧,老板的理想只是老板的,而職場上,你是獨立的。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被輕易忽悠。
《潛伏》里,不管站長還是戴笠,甚至是余則成自己都會提到黨國的事業(yè)。而實際上,他們心里都清楚的很,一切都該以自己為先,自己的大志才是可奮斗的目標。
不管別人有什么理想,要牢牢記住自己的大志,這才是立命之根本。
4、如果真的沒大志,那就為錢奮斗。
《潛伏》里,站長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解甲歸田的時候,如果不是為了錢,誰要當這個官呢。所以賺錢是人最主要的追求。職場上很危險的局面,就是老板用理想籠絡人,想讓人不拿錢白干活。
但真的肯不要錢干活,那你就是沒價值的,既然沒價值,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金錢是唯一衡量你價值的東西。你真的一無所求的話,那就為賺錢而奮斗。
5、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潛伏》里似乎每個人都聰明,其實翠平也很聰明,可為什么她就狀況不斷,最后還暴露身份。
就因為她不夠小心。
職場與此一樣,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不聰明的人,最多笨拙一些,事情做的差一些。而在職場上,這不是很大的罪過。
但不小心就隨時會觸犯到別人的利益,犯下得罪人這個職場大忌。
到那時,穿小鞋都不曉得是為什么穿的。管牢嘴,能風花雪月的時候就少議論同事,能說人好話時就別說壞話。
這就是余則成的生存之道。
6、你說的每句話,老板都會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
別奢望你私下說的話老板就聽不到。老板能知道一切,這是真理。
就像余則成給左藍寫信,自以為夾在書里沒人知道,而實際上,他落下的每個文字,每句話都有人注意。
在職場上完全相同,只要你不是一個人自言自語,就得擔心談話對象會把話傳出去。
而經(jīng)驗告訴我們,每一句對公司的議論,最后都會傳到老板耳朵里。
所以你跟任何人說話時,都要好好想想,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
不該說的絕對不能說,可說可不說的也閉嘴。
7、偶爾對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
余則成和站長關(guān)系亦師亦友,可謂是站長的鐵桿親信,兩人之間時不時有促膝長談。
記住,促膝長談是種手段,而不是真的讓你什么都說。偶爾的交心,說些無關(guān)緊要的私己話,能讓老板覺著你貼心。
而事實上,從沒一個上司會對你真的交心。
切忌一熱淚盈眶,就把心窩子都交出去。
被出賣的,永遠是交心的那個。
8、不管什么時候,裝傻總是最不易犯錯。
在《潛伏》里,余則成看起來傻傻的。當別人問起一些緊要問題時,都會裝傻,罔顧左右而言它。
這實在是很高明的生存術(shù)。
金庸也曾經(jīng)說過,他年邁耳背后,該聽見的話就能聽見,不該聽見的話就聽不見。
當有人要你當面表態(tài)站隊,要你選擇事情的方向,不管你怎么選都是錯的。
那么裝傻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沒選擇時最不易犯錯的方法。
別擔心裝傻的樣子很拙劣,即使每個人都看出你在裝傻,可他們依舊拿你沒辦法。
真正倒霉的是那些明確表態(tài)的人,有這些龍?zhí)谞奚趺匆草啿坏侥恪?br>
9、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在剛開始時,余則成向左藍隱瞞自己是軍統(tǒng)特務,向呂宗芳隱瞞左藍是激進分子。余則成覺得自己能掌控大局,可實際上,他才是對方棋盤上的棋子。左藍和呂宗芳早就決定把他發(fā)展成共產(chǎn)黨了。
在職場上,總把自己當最聰明的人,一定是做龍?zhí)椎拿?br>真正聰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該精明時精明,不該精明時裝傻。
10、一定要有靠山,但比靠山還可靠的,是讓自己有價值。
余則成向來是有靠山的人,一開始的呂宗芳,后來的站長,甚至是戴笠。正是這些靠山
的存在,才讓余則成多次轉(zhuǎn)危為安,不引人懷疑。
但比靠山更重要的,是余則成本身的價值。
如果沒有軍統(tǒng)背景,呂宗芳絕不會拉攏他。如果沒有立下大功,戴笠也不會青眼相加。
如果他不能幫站長弄錢,也不可能獲得庇護。
所以在職場中,和上司們搞好關(guān)系是一門必須的功課,為自己找好靠山很重要。
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價值,以致于每個上司都必須拉攏你。
1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卻不一定是你的人,這層意思一定要明白。
當一個上司對你說,你是他的人時,心里一定要清楚,上司并不是你的人。
你是他的,他是他自己的。
在潛伏里,馬奎曾經(jīng)是毛人鳳的侍衛(wèi),按說有此大靠山該有恃無恐才對。但馬奎一出事情,毛人鳳立刻就躲了。
當你的事情與上司的利益有沖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出賣你。
無論何時都要記住,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別相信上司故作親近的話,那隨時都會是陷阱。
12、上司說他對你很放心,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站長經(jīng)常對余則成說,我對你很放心。可事實上,站長對余則成的試探調(diào)查從沒停過。
如果上司真的對你放心,他根本不用經(jīng)常提及。
真正的信任,是通過行動表現(xiàn)的。當上司愿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職場斗爭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現(xiàn)。
而上司口頭說對你放心,則反而要當心了,很可能你做了什么,讓上司產(chǎn)生你不忠的懷疑。
13、站在上司立場上想問題,站在自己立場上辦事情。
當上司相信你,讓你做一些事情時,心里必須要有本帳,別傻兮兮的什么都做。
你要站在上司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解上司為什么要做,能達到什么目的。然后再以自己的立場抉擇,有些做,有些推脫。
就算是象余則成這樣看似對站長忠心耿耿的人,也不是什么都會做的。
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去做,不符合利益的想法推搪。
用做了的事情取悅上司,而不做的事情則讓上司知道,你已經(jīng)完全盡力了。
14、上司突然垮臺,不要驚慌,獨自完成任務,然后借此再找到新的靠山。
《潛伏》里,余則成和呂宗芳被派去南京刺殺叛徒。而呂宗芳突然犧牲,余則成并沒有慌張,反而獨立完成任務,成為軍統(tǒng)大功臣,完成了事業(yè)轉(zhuǎn)折。
在職場里,經(jīng)常發(fā)生上司突然垮臺的事情。
如果你不幸遇見,千萬別驚慌,獨自完成手上的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精彩。
而這就是你將來安身立命的資本,你可以借此找到新的靠山。
還是那句話,必須要讓自己有價值,這比有人罩著你還重要。
15、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
余則成并非總是聰明的,他與黨組織相比就是弱者。余則成不懂得“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這個道理,所以他從一開始做潛伏工作,一直到大陸解放后還必須做下去。
甚至與翠平生離死別,沒有得到個人最佳結(jié)局。
“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和“讓自己有價值”這兩句話間并沒有矛盾。
價值是體現(xiàn)在關(guān)鍵處,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地方才要突然爆發(fā)的。而無關(guān)痛癢時,尤其是做些沒功勞只有苦勞的活,別做太好。
永遠干得好,就會一直干下去。若讓人覺得,你只有做庸碌工作的才能,就算干到累死,你也沒有爬上去的那一天。
16、一定要有缺點。
在職場,一定要有缺點。即使象余則成這樣,也并非完美,他會故意暴露一些缺點給人看,譬如感情,譬如貪財?shù)取?br>
一個完美而毫無缺點的人,為遭人嫉恨,會被人敬而遠之。如果連上司都對你敬而遠之,那職場之路就危險了。
所以聰明人會故意暴露些缺點,尤其是無關(guān)痛癢的缺點,讓上司以為他能拿捏住你,那才是最安全的境地。
但缺點絕不可致命,卻不能是你真正的短處,只可以是風花雪月時談起的余興節(jié)目,和人套近乎有余,想以此要挾則沒門。
17、高你半級的人,往往是最危險的,同級的是天然敵人。
如果已經(jīng)有一官半職,那對這句一定感同身受。
象余則成那樣,比他高半級的馬奎、陸橋山甚至李涯都十分危險,處處拿他當假想敵。
因為高你半級的人會有危機感,怕你隨時都可能與他們平起平坐,所以有機會他們就會打擊你。而不管高半級還是一級,都是上司,他們給你穿小鞋就危險萬分了。
而同級的人是必然的敵人,只要你們的上司不是傻瓜,就一定會挑撥手下爭斗。
這是中國五千年來的帝王術(shù),是國粹。
18、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話,這樣說一句假話才有人信。
這是《潛伏》里很明顯的情景。余則成說話并不總是假的,反倒有九句是真話。正是這樣,他才能得到站長的信任,以致于連去臺灣都要帶著他。
職場中,九真一假也是最佳法則。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人是得不到上司信任的,只有忠心耿耿,幾乎不說謊的人,才能夠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騙到所有人。
你要當老實人,老實人才能取信于人,沒有別人的信任就沒有關(guān)鍵時的謊言。
說謊只需要在最最關(guān)鍵的時刻,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
19、把每個慌話都當成性命攸關(guān),這樣說謊就不會內(nèi)疚。
職場上很關(guān)鍵的難關(guān),就是怎么過自己心理關(guān)口。有些人天生不會說謊,一說謊就內(nèi)疚。
這時候,就需要想起你的大志了。當一個人有志向,有理想,有信仰的時候,他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余則成為了完成任務說過謊,殺過人,也做過很多壞事。這完全因為他有信仰在支撐,所以并不會內(nèi)疚。
而你也要記住,每個謊言都可能是性命攸關(guān),如果過不了自己的心,就可能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這么想了,你還會內(nèi)疚么?
20、每個人都站在惡的那一面,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善。
最后講一句關(guān)于理想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有利于自己理想的則是善,不利于別人理想的則是惡。
因人們各有各的立場,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別人眼里,你必然站在惡的那面。
你永遠都是自己的善,別人的惡。
但怎么樣才是真正的大善,怎么樣才是大惡呢?
為實現(xiàn)理想說一句謊,這是惡,但不是大惡。
而如果你的理想是毀滅世界,那才是大惡。
譬如你以事業(yè)紅火,同事幸福為理想,那么就算為這個理想做了壞事,也不過小惡。
行大善而為小惡,歷來被圣人們不齒。
可圣人自己也這么做。如此的圣人可以從孔子、孟子、王陽明一直排到更近更近。
儒教里有知行合一的法門,就是要你明白,只要理想大善,便可無所不為。
然而,
你必須真的確信自己的志向是善的。
就像余則成一樣善。
最近十幾天,每天晚上七點半,我和我老婆都會準時坐在電視前,看《潛伏》。因為我徹底被《潛伏》迷住了,在此之前我已經(jīng)有很多年沒有這樣一集不落地看一部電視劇了。
今天晚上我看的那個臺會上演《潛伏》的大結(jié)局,聽說結(jié)局很悲慘,還有很多人對這個結(jié)局表示憤慨——因為我事先已經(jīng)大概了解了結(jié)局,所以昨天晚上當我看到余則成讓翠平撤離的那段戲,我的心徹底碎成餃子餡兒了。
關(guān)于《潛伏》最后的結(jié)局,我想起了這兩天看的《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中有一篇孟靜對《潛伏》編劇兼導演姜偉的訪談,后者說這是他“最滿意的一個結(jié)尾,很完美”,他還說:“很多資料沒有解密,從公開資料來看,有些人結(jié)局非常好,比如李克農(nóng)、熊向暉,有些人很慘,這是這一行一代人的結(jié)局,信手拈來大團圓,對得起這些人嗎?”
看了這段話,我原諒了編劇對則成同志和翠平同志的“殘忍”,雖然那比死別更悲慘,但某種意義上,這個結(jié)局反而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在我看來,《潛伏》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它是一部很人性化的、家庭倫理肥皂劇式的諜戰(zhàn)劇,而它骨子里又是極度的理想主義,這是它最打動我的地方。
在接受各種媒體采訪的時候,導演姜偉反復說《潛伏》是一部關(guān)于信仰的戲,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關(guān)于理想主義的戲。
信仰就是別人代替我們在思想?雖然可能沒有這么絕對,但信仰和口號一樣,它在很多時候的確是很可疑的。
在《潛伏》里,余則成幾次談到信仰,但說實話,我并不認為余則成有多堅定的信仰,他有的只是年輕人特有的理想主義,這種理想主義很簡單、很樸素,就是希望這個國家能變得更好,這個國家的人能活得更好。
理想主義意味著一無所獲?對于個人來說也許是這樣,但對于這個世界來說,年輕人的理想主義卻是一種很重要的推動力——這一代年輕人的理想主義碰壁了,失敗了,下一代年輕人的理想主義緊跟著又登場了,又開始戰(zhàn)斗了。
前一段時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位名叫李子勛的心理專家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老人的文化,一種權(quán)利與等級的文化。尊卑有序,上下有別,年輕時的謙卑是為了成年后的順從。順從的文化是一種因循守舊的文化,未來中國要成為世界之林的強者,重視年輕人,以年輕人的意志來結(jié)構(gòu)主流的社會意識,鼓勵年輕人的自由、創(chuàng)意、驕傲,是必由之路。”
很令人向往的一段話,只是我們這一代人還年輕的時候估計是趕不上這樣的中國了,但這沒什么,因為我們還是能做一點事兒的,例如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動中國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我們至少還可以努力避免自己在步入中老年之后成為這種改變的阻力,努力避免自己成為下一代年輕人的敵人。
最后一集說明了,打入敵人內(nèi)部的諜戰(zhàn)故事必然只能寫到49年為止。49年對于諜戰(zhàn)故事而言,就如同童話故事結(jié)局的盛大婚禮。至于婚禮之后信仰會不會破滅,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目前看過最好的諜戰(zhàn)劇,人人有金句。吳站長:時間就是頭野驢……
電視劇的成功主要在于編劇?!稘摲返木巹】梢宰鼋炭茣耍?jié)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的前10分鐘一般都有一個小懸念,接近中間處解決,再設(shè)一個大懸念,快到末尾處解決,結(jié)尾再留一個鉤子。一個手雷作為伏筆,從第二集埋下,一直到最后幾集又用上了,設(shè)計很精巧。
一部少見的精品,能有幾部這樣的作品,中國電視劇就大大超越了中國電影。
所有高管都應該向吳站長學習,所有不夠高管的,就學學余副站長,其余,向李涯致敬!
剛剛看完,最感慨的是三個地方:秋掌柜的舌頭,廖三民的死,翠平抱著孩子在山坡上等待永遠不能見到的愛人。尤其是最后一個。忍不住淚流。無數(shù)革命前輩舍生忘死,取義成仁,可換來的是什么呢?看看眼前這個物欲橫流,精神和信仰卻嚴重缺失的世界,不知道他們在泉下有知,會不會在墳墓里哭泣。
余則成原型吳石,50年在臺灣暴露6月犧牲,電視劇裡的結(jié)局政治寓意太明顯了吧?凌晨五點看完這個結(jié)局鬱悶得我不得不又找了個喜劇片安撫了一下。。。
大部分諜戰(zhàn)劇都是男人戲,女性在里面簡直是愚蠢的化身(即使質(zhì)量很好的《懸崖》、《黎明之前》),但《潛伏》里姚晨的角色卻很鮮活,雖然也會失誤,但人物的思維邏輯是可信的,而且值得尊重。事實上她作為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女性游擊隊員,也在另外一個層面上改變了余則成,堅定了他的信仰。
這部劇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傳統(tǒng)的諜劇,有一個欲語還說的結(jié)局,故事中翠萍的結(jié)局是孤獨的,一生只能在一座孤山里守著孩子渡過,甚至男主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而最終也會忘記她。所以這還是一部男子主義電視劇,但也映射也現(xiàn)實,那個時代,熟悉的人不熟悉,陌生的人因為信仰走到一起。
為什么翠平不能和余則成在一起?。?!我再也不相信組織了!?。?/p>
信任是一種滑稽的好感。
余則成說:我喜歡潛伏,刺激。。。
真的可以算是中國諜戰(zhàn)劇的巔峰了,余則成的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劇中的演員演技都杠杠的,現(xiàn)在拍的很多諜戰(zhàn)劇都演技感人啊。姜偉導演也是真的厲害他拍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很經(jīng)典,期待他的獵場
達到國內(nèi)諜戰(zhàn)劇的高峰了。毫不追求獵奇效果,很踏實的片子。除了孫紅雷,扮演站長吳敬中、李涯以及陸橋山的一眾演員均演技精湛。放眼望去,國企領(lǐng)導一個個都他媽是吳站長……
佛龕是國民黨的余則成,深海就是共產(chǎn)黨的李涯。這倆我都喜歡,獨不喜歡的唯“信仰”二字。然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p>
懷念電視劇30集還集集精彩不注水的年代
小眼余則成,大嘴翠萍,老狐貍吳站長,笑面虎陸橋山,忠心耿耿李涯,信仰為天左藍。每個人都出彩,唯獨組織不靠譜。
在內(nèi)地電視劇還在模式化的時候 這部片子對節(jié)奏感的把握已經(jīng)把其推到了:《越獄》高度。
結(jié)局真是便宜了那個叫晚秋的女人了,可憐的翠平?。。?!
結(jié)局悲涼,革命的成功以犧牲個人為代價,特別是劇中的兩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