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生能有多少傷痛
沖著BC來的,結(jié)果被TH驚艷到淚流滿面
沒有字幕所以我看的特別認真
認真到后來淚流滿面都沒有發(fā)覺
可是還是很多地方?jīng)]有聽懂(英語太水皮了)
TH演的Stuart實在是太讓人感動激動了
他的演技讓BC女王花容失色(囧rz)
一路的口吃不清
一路的fuck
一路的瘋瘋癲癲
可是沒有人覺得他惡心討厭
反而會萌生一種難以名狀的愛憐
一開始的時候看到Stuart湊向Alexander的時候
我明白鳥為毛同鞋們都說JQ滿滿了
當我看到在路邊的草地上Stuart拉著Alexander的手走路的時候
我終于還是忍不住激動了一把╮(╯▽╰)╭
當我看到Stuart在家里發(fā)瘋的時候裸著身子歇斯底里的時候
淚水那叫一個飆啊
看到Stuart在法庭上無罪釋放然后Alexander跟他開香檳慶祝
我覺得Stuart的世界其實也不是那么糟糕
雖然經(jīng)歷那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
雖然有過那么多自殘的經(jīng)歷
但是他還是遇到了Alexander
也許算是生命中最后的救贖吧
一生當中會有多少傷痛
有誰知道呢
但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
才會變得堅強
2 ) 越是狗血淋頭的事,越要心平氣和的說,less is more
姐去看這片兒的動機也不知道算不算主流——我是沖著湯老濕的憤怒的小鳥去的。結(jié)果湯老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無論是憤怒,還是小鳥。湯老濕絕對是被那對腐國男中罕見的性感大肉唇給坑了,老是被安排去演一些命運崎嶇情緒糾結(jié)的屌絲,相反膚白勝雪的卷福成天端著張白馬臉到處冒充冷艷高智帥。
假如事先不說明原小說是一部人物傳記,男主角Stuart的設定大概會被批說“刻意煽情,不夠?qū)憣崱薄赣H拋妻棄子離家出走,罹患重肌無力只得去上專為殘障兒童設置的特殊學校,遭到同齡男生的欺霸凌辱,更慘的還被親生哥哥(及其同學)性侵,逃到兒童福利院之后更是身陷狼窩……這是杯具展銷會么?
有些人拿到這樣一個擺得滿當當?shù)牟铏C就想往杯具里裝滿聲嘶力竭、哭叫吵鬧、怨天咒地等血腥瑪麗系統(tǒng)雞尾酒把觀眾灌醉,然后大家精神高奮地從父母親戚一路罵到國家社會。這種拿到一包狗血之后恨不能往里擠點洋蔥汁然后拿高壓水槍噴你一個趔趄的做法,很激動很澎湃容易賺眼淚,在好萊塢比較喜聞樂見。然久居鮑市不聞其臭,悲慘的故事又濃渲重染,太重口了味覺也會麻木。
以悶騷見長的腐國選擇把觀眾放進滿是小幽默小溫馨芬芳的蘭室,然后把這包狗血蓋起來發(fā)酵,時機到了就把蓋子略揭一揭,讓狗血的氣味無處不在卻又潤物無聲。
卷福其實就是觀眾代表——Stuart將Alexander歸類為“中產(chǎn)階級”,但是影片沒有過多交待Alex的身世與生活,只是因情節(jié)需要提了下他出身書香門弟,從而避免將他“實體化”。任何在尋常家庭里尋常長大的青年,對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的觀眾都盡可以把Alex作為自己的投射。
而Stuart進入Alex的生活直到成為他的朋友也不是一蹴而就,在兩個人關系的切換點上都有一個細節(jié)作承接,既不破壞這個故事平和的敘事風格和輕松游散的結(jié)構(gòu),又將這種關系的漸進有跡可循卻又自然天成。
在影片初始的動員大會上雖然主持人介紹他是“街友之友”,但是同大多數(shù)人一樣,Alex其實對街友一無所知也漠不關心,表面上裝出很認真做筆記的樣子實際上卻在涂邪。與會者明顯也同Alex一樣,對鐵窗生涯顯然一無所知,都是想當然爾,他們的建議都被Stuart斃了,本來信手亂涂的Alex畫了Stuart絮絮叨叨的“盒子”,意味著兩條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生路線交匯的開始。
Stuart第一次敲響Alex家門時,后者沒有立刻將他作為客人迎進門,泡茶的時候還在腦補小劇場——觀眾此時也認為Stuart確實有可能把值錢的東西順幾樣就跑路的。穩(wěn)當當坐在客廳里為抗議活動“獻計”的Stuart跟Alex就書展開了一場看似無關緊要的閑扯。Stuart問Alex說架上的書他全讀過嗎?讀過的有一半嗎?Alex都否認了。Stuart接著問說這一本書全是講蜂這么細小的動物么?那這一本又是說神馬?Alex回答說就是講紫色。Stuart嘟嚷“這有神馬好說的”。
Stuart,或者說廣大街友們的生活,就是Alex架上的書——擺在那里好像自己識見豐富,但真拷問起來,其實所知甚少。而原小說作者Alexander決定給Stuart寫的傳記就是一本介紹蜜蜂說明淡紫色的書——細小的平凡的事物有比偉人大事更值得說值得看的地方。
接下來,Alex采用Stuart的主意搭乘后者找來的車用“睡大街”的方式進行抗議(Alex被Stuart身上的虱子叮到),至此開始兩人的關系開始由Stuart主導。他建議Alex用“倒帶”的方式寫傳記,請Alex吃黑暗料理,甚至借Alex車錢。
就當觀眾以為Stuart是個行為舉止怪異但良善風趣熱心的家伙時,Stuart用砸得稀爛的家中斷了這種小說里的“反英雄”形象。把故事從溫情小品帶去了更為深入陰暗的地方——他哥哥的自殺,他的憤怒,自殘和傷人的傾向。
Alex漸次了解到其性格中殘酷黑暗的一面(Stuart告訴他自己差點砍死鄰居時,Alex還以為是開玩笑)的同時也聽到了更多他的童年故事,到了可以分享一罐啤酒的交情。
自以為已經(jīng)把握了Stuart“全貌”的Alex帶他去見自己的朋友并且請他們吃黑暗料理并錯誤地把他當成“自己圈子的人”對待,而Stuart用自己第一次入獄的故事劃出了兩之間的界限,至此Alex對Stuart個性中好和壞的兩個極限才算都探了個底。
這就像兩人共同參加的那些動員會:Alex先演說,然后Stuart上臺用他的話震懾全場。Stuart的主導性不但強化了真實感,也避免了觀眾切入視角的“刺探”意味。他不是一個被獵奇的“受害者”,而是與觀眾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好的與壞的。
Alex開始探究是什么原因讓Stuart變成今天這樣——找到了癥結(jié)就能把扣打開。我們曾經(jīng)都是一樣白紙般的嬰兒,為什么一些人會成為街友傳記的主角,而另一些成為傳記的作者?一般人會想到的答案不外乎:怪社會體制不好,怪父母家人不好,怪那人運氣不好。Stuart的庭審結(jié)果和政府免費幫他安的起搏器否定了“這一切都是體制造成的”,Stuart母親的不離不棄與妹妹的體諒包容否定了“家人要負起全部責任”,Stuart自己否認了運氣的原因——有些人遭遇過同我一樣的事,但仍然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Stuart手腳不太利落地系著領帶把故事倒帶回他第一次使用武力自衛(wèi)的時候,他說自此憤怒與暴戾就在他體內(nèi)住了下來,他幾次三番用盡辦法想將這個惡魔驅(qū)逐,“但他為什么要走呢?他也不愿意無家可歸啊”。
這是Stuart所選擇的小說作者Alexander所采取的答案——這個魔鬼游蕩在世界的角落,一旦我們將門開給他,他就會住進來。這部表現(xiàn)手法上并不見花巧動作的電影,在這層意思上吃得很透,片中幾次出現(xiàn)小Stuart倒退的鏡頭分別是他被欺負逃跑的時候和他被繼父命令主動出手之前,這面對暴力的兩種選擇許會導致全然不同的結(jié)果。
影片開頭一幕是從Alex與磁帶中的Stuart老友般地打招呼跳轉(zhuǎn)到他們還沒有認識的時間點,結(jié)尾處是Alex聽完了磁帶,然后跳接到書出版之后,Alex說“我覺得Stuart會喜歡它”。敘事結(jié)構(gòu)是環(huán)狀的,友情的部分則是一直在前進的。
湯老濕的爆發(fā)力和卷福的平靜內(nèi)斂不但都很合乎演員形象(?)及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好的平衡,湯老濕沒有彪戲彪到六親不認的地步,該對手戲的地方還是會注意跟對手的互動。卷福也沒有挖空心思企圖去軋戲或者搶戲,全程退到“線索人物”的地步,直到最后一場對手戲,需要Stuart超然些而Alex動情些的時候,兩個人都控制得恰到好處。Stuart這個角色的亮度更高,但兩位主演始終將飽和度維持在同一水平上,并適當?shù)卣{(diào)換明暗,使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調(diào)性上和諧勻稱,非常配合影片的氣氛。
舉重題材而若輕喜劇,這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一種態(tài)度。
3 ) 你害怕去理發(fā)店么?
你害怕去理發(fā)店么?——這是個什么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我要說什么很重要的東西,我的確只是想問問這個問題。嗯沒錯其實我一直很討厭去理發(fā)店,你當然可以說這又是我為我病入膏肓的拖延癥找的一個借口,但是我的確很討厭去理發(fā)店。
從小時候去的有披白大褂的師傅用推子推頭發(fā)的理發(fā)小屋到現(xiàn)在的各種發(fā)廊,我一直很討厭去理發(fā)店。我很小的時候留得是長頭發(fā),我猜那是我到長到現(xiàn)在為止的生命中唯一一段有身為雌性的自覺并且樂于捯飭自己的尊容的時間。那時候我最寶貝的東西就是長頭發(fā),當然當時我并不會綁,因此每天早上都得讓爹媽外婆代勞,為了把頭發(fā)弄出整潔新穎的發(fā)型,需要比人家早起床半個小時,但是當時我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都堅持了下來。
在小學二年級的某個時間,爹媽忽然說沒有時間,將我強行拖到小區(qū)門口理發(fā)店,沖師傅道“剪短”。我記得當年我慫且弱地哭了,一邊哭一遍大叫著我不要剪頭發(fā)我不要剪頭發(fā)。那是我有記憶以來哭得最強烈的幾次之一【有一次是在3歲那年,爹媽強行將我扔到幼兒園從此每天不能跟外婆在家里玩翻繩或者搭積木,那次我非常牛逼地哭了一個月+;還有一次是小學三年級買了多功能鉛筆盒,似乎是二十塊一個,有很多按鈕和好幾個小盒子,我極其臭屁地帶到學校,沒想到第一天就華麗麗地被人玩壞掉了——當然這兩件事都和要說的沒什么關系于是帶過】,好像到最后整個小區(qū)都聽得見我撕心裂肺的嘶吼,當然并不是傳說中蘿莉的梨花帶雨哭,我那時候的聲色比較低啞,在爹媽還用BP機時,聲訊臺經(jīng)常會把我留言的稱呼署成“先生”。因此那一次鬧得雞飛狗跳,大叔大媽們都抱著孩子抱著狗跑出來跟家母說何必讓孩子剪頭發(fā),家母極其堅定地一擺手,理發(fā)師手起刀落,我及腰長的頭發(fā)就隨著剪子的咔嚓一聲斷了。一路回家,似乎老爹給我買了雪糕或者糖葫蘆表示安慰,但是我依舊慫嗶地抽噎了一路。抽噎到最后幾乎被所有人吼叫“剪都剪了還哭個P”之類的話。
話說我當年其實是個弱智兒童,聽了這話之后想想也對,就抹了把臉屁顛兒屁顛兒玩兒去了,繼續(xù)搭積木拼拼圖。當時上學需要戴小黃帽,路上遇見同學,我還用極其臭屁的語氣說“你看我剪頭了”。對方一臉不屑“我不信,你肯定掖帽子里了”。我很激動地摘了帽子給她炫耀我的短發(fā),并在對方露出的不可置信的神色之中得到了大大的滿足感。
似乎是在這不久之后,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我的人生發(fā)現(xiàn)了巨大轉(zhuǎn)變,之前我是一個極其臭美的、喜歡照相而且會擺各種各樣的姿勢的、雖然唱歌跑調(diào)公鴨嗓但是總樂意給人展示自己的少女。之后我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的和男生在土堆里打鬧的打死不穿裙子的討厭照相懶得唱歌的Tomboy。而且我猛然發(fā)現(xiàn)了小孩是一種很可怕的生物,從此再也不肯抱親戚家的我曾經(jīng)和我老弟搶著抱的妹子。
在大家都不要搬家的時候我家忽然很神奇地要從城市的一頭搬到另外一頭,當然現(xiàn)在都流行買房而我家連原來的房子都已經(jīng)沒有人在住了。當然這是后話。
在搬家之前我又去洗浴中心樓下的一家理發(fā)店理了頭發(fā),那個理發(fā)師是個大叔,他肯定沒有抽煙但是我腦子里他總是叼著根煙,我們一走進去他就賤賤地笑著迎上來說“剪頭啊?”
我媽一把把我推上前說“她剪”。于是我跟著一個面色不悅的女人去洗頭,那女人問“水溫正好么!”其實有點涼,但是畢竟是夏天,而且我不知為何有點不敢提出異議,于是只說了“哦”,于是我用半涼的水洗好了頭發(fā),坐到椅子上,賤賤的大叔說“我們的新剪刀明天才會送到,今天只能用這把舊的,這把舊的有點夾頭發(fā),但是我猜你一定能忍住的喲~”沒等我開口,就聽見我媽說“沒事你就剪吧”。那把剪子一接觸到我頭毛我才明白什么叫做“有點夾頭發(fā)”,幾乎是每剪一下要夾掉一綹,我又開始吱嗷胡叫了,但我只聽見我娘在旁邊極其蛋腚地說“沒事兒,再剪短點兒”。
那一次理發(fā)徹底改變了我對于理發(fā)的印象,從那時起我才知道理發(fā)也是可以疼到你快哭的。不過那時候的我已經(jīng)沒那么慫嗶了,我成功地把眼淚憋在了眼眶里,并且面對著鏡子里的我的腦頂上幾乎沒剩幾厘米的頭發(fā)假笑著點點頭,說“很好”。然后我們滿意地離開了那家理發(fā)店。
轉(zhuǎn)學之后開始有了新鮮的生活,在之前一直以“外向開朗”自居的我開始過上了離群索居的生活,為什么?因為誰都不認識。當然第一個學期過后這種情況有所好轉(zhuǎn)。因為大家都熟絡起來,又過了一個學期,班里面?zhèn)€子比較高的姑娘們開始很有活力地打籃球?;@球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人廢寢忘食,可以讓人逃課可以讓人偷偷從家里跑出去。那段時間用某個老師的話說就是幾個大姑娘和大小伙子天天膩在一起過著沒羞沒臊的日子?!鋵嵅]有沒羞沒臊,最親密的接觸不過是你摔了我把你扯起來,或者我喝完的水瓶給你抿一下,根本沒礙著誰,但是老師們就是覺得很礙眼。
于是在某次考試成功地拿了倒數(shù)第一名,并且被找了N多次家長之后,我媽得出結(jié)論說我需要開始留長頭發(fā)。我對于這個決定表示很震驚并且從心底表示很排斥。但是我似乎從第一次剪頭發(fā)開始甚至在那之前,在家里就沒有一丁點說話的權利,于是只能默默服從。當然我那時依舊不會梳頭發(fā),我們小學有個詭異的要求是小姑娘不許披頭散發(fā)地來上學。【當然這和我初中的“不許穿薄瘦透短露”這種明文校規(gu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還是令我苦不堪言】當時爹媽雖命令我留長發(fā),但是卻對于我的發(fā)型放手不管。當時我覺得只要把頭發(fā)綁成一束就算成功,于是每天都在脖頸根部扎個尾巴,當然這種造型多年以后看來顯得我這個小學生像一個高齡阿姨。不過那時候總也算是完成任務。在此基礎上我家增添了門禁時間,即我在爹媽下班之前必須趕回家,這令我有碟捉雞,這說明我放學之后甚至不能打上一局籃球,這會使勞資的技術和別人相差很遠,不過我很快找到了平衡點,因為如果我提前回家,便可以偷偷地打游戲或者看一些對那年紀的小孩子來說比較啪啪啪的東西。于是我滿意地接受了。
在下一次剪頭發(fā)是升上初中,我的初中不許女生留長發(fā)。暑假里去剪,娘親在旁指導理發(fā)師,要求剪出一個“有女孩氣”的短發(fā)發(fā)型,于是那位偉大的理發(fā)師先生給我剪了一個極其能突顯我的大臉的發(fā)型,額頭甚至是漏出來的。我淡定地看看鏡子里面自己比臉盆還大的臉,搖搖頭說,就這樣吧。理發(fā)師說,多好看,顯得多精神。我媽表示很喜歡,于是我們滿意地走了。
于是新生教育時大家都見到了我完整的一張大臉??赡軙腥擞幸蓡?,為什么我說著我不在乎自己的尊容,卻能記得大臉。答案是新生教育的時候我們拍了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在我的檔案里面跟了我三年。我還記得當時自己穿著一件黃顏色的上衣,臉因為炎熱而變成了豬肝色,上面還點綴著星星點點的汗光。等我們拍完照,班主任清清嗓子對我說,你的發(fā)型不合格,回家重新剪過再來。我難以評述當時的心情。不過我猜母上的心情理應更加復雜,因為班主任大人的指示是“你的頭發(fā)不夠短”,這說明我需要重新剪回當年的假小子頭,而這剛好違背了她的初衷。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等到頭發(fā)又已經(jīng)不剩幾寸的時候,我站起身,帶著勝利的微笑,滿意地走出了理發(fā)店。
高中住校,半月一回家,只停一日。每次理發(fā)母上都覺得太過費時,于是每一次都諄諄教導理發(fā)師“剪短點,再剪短點”。于是我每次剪完頭發(fā)都要在學校過上一段時間戴帽子的日子,如果非要說個理由,那是因為頭發(fā)實在太短,會對自己的性別產(chǎn)生倒錯感。不過也有可愛姑娘會上來揭掉我的帽子,然后我的頭發(fā)暴露在風中,它們沒有凌亂,因為他們甚至無法飄動。于是那姑娘把帽子扣回我的頭頂,滿意地離開了我。
再后來我就上了大學,從牛逼再次墮落回慫嗶,變得耳根極軟而且沒有主張,我不知道為何變成這樣,于是悄悄把惡果推脫到“長頭發(fā)占用了我大腦的營養(yǎng)”這方面。于是我又折騰折騰地剪了短發(fā),這一次剪發(fā)過程中不斷被推薦各種XX,其實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還是處于某種情緒沒有反駁,只是說嗯嗯。于是那一次理發(fā)我花掉了半個月的生活費。而這僅僅是剪短了頭發(fā)。而且是那么一種,用母上的話講很“女孩氣”的發(fā)型,當時我有點崩潰,但是內(nèi)心深處很慫嗶地覺得不能讓人看出我的不爽,我要表現(xiàn)出很得意的樣子。于是我點點頭,帶著滴血的心刷了卡,滿意地離開了。
不過我很久以后就覺得這個發(fā)型的不便之處,于是我又掏了15塊錢,在學校門前各種小吃店之間的一家小理發(fā)店再次動刀。很諷刺的,這一次令我很是滿意——我猜這種價位大概奠定了我的屌絲之路,從500到15的跨越,就是我和優(yōu)質(zhì)女性的差距么?但是我想,不能這么覺得,發(fā)型明明很好看不是嗎?于是我瀟灑地付了錢,并從理發(fā)師的“謝謝惠顧”中感覺到了久違的滿足感。
--------------------------------------------------------------------------
我想接著我的故事說,從那之后,我就真的很少再去理發(fā)店。頭發(fā)總是奇怪地長到一個奇怪的長度,乍一看仿佛文藝青年實際就是一頭強當當?shù)拇琅?。嗯?為什么是牛?我也不知道?br>
是的我看了倒帶人生。倒敘是個多好的敘事手法,自從小學老師教了這個寫作手法之后,我就欲罷不能地愛上了它。Stuart,從死到生,從游民到小男孩,從遍體鱗傷到完好無缺。
——如果你得從人生中選一件事,你想要改變什么?
——我要怎么選擇其中一件呢?那樣的話我就可以輕松地把一切都怪罪在它上面,是不是?……
——One thing Only.
——The day I discovered violence.
你太偉大了不是么?你太偉大了!你是偉大的人,你的確是偉大的人。他們說你對這個社會你對這個制度充滿憤怒,他們說如果憤怒的等級是0到10,那么你就是11。
但是你太偉大了。我的意思是說,不找個抱怨的對象你是怎么活下去的呢?他們把你和你兒子分開了,你生活在街上,我的意思是說,你坐過牢,你試圖把魔鬼從體內(nèi)用小刀割出去或者用火焰燒出去。
……我只是想說你太偉大了。你太偉大了。凄苦之中真的可以不去找個敵人地,頑強地生存著。然后說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完全糟蹋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你太他媽的應該驕傲了,你值得這么做。
所以如果我可以不再害怕去理發(fā)店,其實應該改變的是當我發(fā)現(xiàn)妥協(xié)似乎是一切的解決方式的那一天。
過去是黑色迷霧,前途是茫然迷途。我們站在這個中間點上到底該往哪里走呢。那天我看見一句話說:我總想快點死去,但我每天卻都努力地活著。
多虧總有點好的事情,比如你們在車上唱著歌,比如你們一起去示威,比如你走路拉著他的手,比如買一個木刻的蘑菇綁在車子頂上。零零碎碎的又是記憶又是經(jīng)歷。
或者比如我們少有的那些心情寧靜可以不思考煩心事情的晚上,有時候跟你敲著鍵盤聊著天我就覺得非常幸福。
看完電影的時候按著腦袋哭了一場,這并不是因為什么歐洲的小憂郁。每部電影里面都有主角的一個故事,以及觀眾的一個故事。我只是因為想到了什么事情,就比如那個問題。
你害怕去理發(fā)店么?——這是個什么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我要說什么很重要的東西,我的確只是想問問這個問題。嗯沒錯其實我一直很討厭去理發(fā)店,你當然可以說這又是我為我病入膏肓的拖延癥找的一個借口,但是我的確很討厭去理發(fā)店。
除了倒敘之外其實老師還教過一種寫作手法叫做首尾呼應。
Stuart真的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嗎?我就是不能相信啊,也許是因為當我一開始演他的時候我就愛上了這個角色。我沿著Cambridge的火車道旁邊走著,發(fā)現(xiàn)車軌非常的狹窄,而且當時Stuart是那么的虛弱。我想他也許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或者是被火車呼嘯而過時刮的風吸進去的。不過所造成傷害都是一樣的,并且都表明是一場事故導致。無論Stuart經(jīng)歷過何等痛苦的事,他的一生都可以算是上天的一份禮物。我并不覺得他會輕易的放棄自己。就單單對于我來說,他是一位奇特的超級英雄式的人物。他讓我變得成熟了,而且還讓我看清自己究竟想通過這份事業(yè)獲得什么。 ——Tom Hardy on Stuart
4 ) Hello,Stuart
很多人說從這部片子里看到了中產(chǎn)階級的虛偽,Alexandra書架上沒看過一半的書,看似體面的生活,不明所以的示威游行,但是我只看到了一種日常,一種稀松可見的,許多人孜孜以求的生活。 當Stuart略帶中產(chǎn)階級的品味與幽默驚艷了Alexandra一臉時,他才關注到這個說話含糊,永遠籠罩在麥芽香氣中的流浪漢。Stuart主導了這本自傳的書寫,他要的能吸引平庸小白領的開頭,他震懾人心的結(jié)尾。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有罪,誰也沒有更偉大,因此我們往往忽略了體制的冷漠與人性的麻木。殘疾學校的侮辱、福利院的性侵、哥哥多年的強奸,Stuart不停地反抗,但是沒有人幫助他。這些都是Stuart想要控訴的,殺死那個天真的男孩的社會所容忍的事。許多人經(jīng)歷過像他一樣的事,但是沒有他那樣藝術家一樣的敏感神經(jīng),他們掙扎之后繼續(xù)生活著,有的治愈了,有的永遠壓抑。
Stuart在眾多選項中選擇做一個瘋子,我想他也可以做一個哲學家。他第一次嘗到暴力的甜頭,就無法忘懷那種充滿力量的感覺,同時他又深深后悔,他把這一天當做一個人生不堪回首的起點,悔恨累計到爆點時他想要把身體內(nèi)的暴力用血逼出來。他是一個瘋子,他對自己以暴制暴。深藏在他心中的那個男孩,偶爾還跳出來,他不想傷害任何人。他劫持了人質(zhì)和嬰兒,下樓來卻是一把把她們推出門外,他甚至擔心自己的兒子學了臟話不能做一個懂禮貌的體面的人。這真是一個多么自省又矛盾的存在。尼采說,上帝欲使其毀滅,必先使其瘋狂。那么Stuart可能是另一個版本的尼采。
Stuart與Alexander成為朋友的日子是最開心的,也是最痛苦的。書寫自傳逼迫他回憶了自己三十三年的人生,也讓他剖析自己,當他最終意識到這段日子多么閃光,他的生活多么黑暗。他無力走出罪,唯一能做的就是摧毀罪的存在。上帝并不拯救弱者。
Stuart不是一個例外,我們都或多或少地殺死了曾經(jīng)的自己,但是我們還是掙扎著活著??嗤串a(chǎn)生力量,我們沒有Stuart那樣的瘋狂,于是我們選擇,活著。
5 ) 標題?別再我想不出來的時候叫我寫標題!
當Stuart徒手把夾著炸肉片和番茄醬的吐司壓得扁扁的時候,我覺得他真是可愛得無可救藥了。
看片子的時候我一直試圖找一個詞語來概括Stuart這個人,但是我失敗了。他看上去有那么點像弱智,我想如果這個片子讓其他人去演的話,肯能會出現(xiàn)一個自閉癥兒童Stuart,但其實他非常聰明,Alexander說他是睿智,是的,沒錯。他僅僅只是個肌肉萎縮癥患者和他的dark passange住在同一個身體里。E老師簡直太棒了,我先看了一段幕后采訪再看的正片,簡直被臺前幕后的反差shock了半天,BC在里面真嫩啊,他非常適合金絲邊眼睛,他可以非常搶鏡也可以做好一片完美綠葉,愛死這戲里面的兩人了。
Stuart的媽媽說他不介意和任何人訴說他的故事,那很慶幸他最后碰到了Alexander,我非常羨慕Alexander,一個沒有預知的午后遇見一個人,然后和他一起度過一段跟以往有些不一樣的生活,然后或許最后那個人離開了,但是你似乎有所改變了,好似一段愛情可以做到的那樣。
6 )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卻已無法重來(有劇透)
片中,老濕和卷福的演繹真實到位,各有各的風采,也不枉他倆現(xiàn)在都這么紅。老濕是將斯圖爾特的流浪漢、癮君子身份,聰明幽默又極度敏感,表現(xiàn)得淋漓;而卷福則是把中產(chǎn)階級優(yōu)越感、對斯從一開始的感興趣到后來欣賞最后又心痛他表現(xiàn)細致。
此劇許多地方都讓人捧腹不已,例如斯圖爾特開車從劍橋到倫敦足足用了五個半小時;他在車里對亞歷山大問的手上是什么,回以若無其事的神情“就是虱子啊”;在斯的公寓里,他把炸的肉片放到面包上,擠了一大堆的番茄醬,還用手使勁的把另一片面包壓在上面;亞歷山大在他家里過夜后給他貼上的紙片眼睛嘴巴,還用棉棒撓他。又如亞歷山大看到虱子在手上時的表情;在接過斯用嘴咬的叉子后一直在身上的衣服褲子上擦拭,肉放到嘴邊也是又看又聞又舔仍不敢大口吃下;初次讓斯進入家門后,在樓上沖茶時以為斯會把家中的物品順走,匆匆沖到樓下,并一直張望家中是否有東西不見等等??辞懊娴脑S多部分,都讓我一直以為這就是一部輕喜劇,只是反映流浪漢和中產(chǎn)人士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習慣等等罷了。
但是,當電影一直往前,斯圖爾特的人生故事一直倒帶播放時,許多過往之事便浮上水面。是什么讓斯圖爾特流浪街頭,吸毒嗑藥搶劫,暴力狂躁,傷害了自己的妻子(前妻?)差點把鄰居殺了?是他一開始就有暴力傾向,是他腦子有病,還是?看完后我們會明白,那是因為他小時候哥哥對他的xing虐待,在兒童之家遭到的各種虐待,他的同學對他的暴打,他的繼父逼他對那些不懷好意的同學自行解決時讓他發(fā)現(xiàn)了暴力的威力······這一切改變了原本純真快樂的斯圖爾特,但這一切發(fā)生的這么早,年幼的他又能改變什么呢?正如他自己說,還不如改變自己來得容易。
斯圖爾特最后被火車撞了,是意外還是自殺?我個人更傾向于那是一種人生的選擇:自殺。對于當初發(fā)瘋暴打妻子那段他是感到羞愧恥辱的;對于自身始終沉浸在毒品藥物和暴力中,他是希望能趕走他們解脫出來的(他在后面穿西裝準備參加妹妹的婚禮時說過,他說想把它們燒出來或者割下來);對于肌肉萎縮癥以及嗑藥吸毒后各種后遺癥,他又是無能為力的。自殺,難道不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嗎?或許,那幾個月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和亞歷山大在一起的時光了。他的葬禮中,其他的流浪漢在墓地周圍又唱又跳喝酒仿似狂歡,不也是認為他去了更快樂的地方嗎?
其實,對于斯圖爾特這類我們平時都可以稱之為社會垃圾、渣滓的人,我們都不會有很大的關注??偸怯X得吸毒嗑藥什么都是自找的,暴力傾向嚴重坐牢也是應該的。但是看完倒帶人生,還是讓我有了許多新的感受和想法。每個人的未來,都是深深地烙有他童年的印跡,或許有些人確實是自找的,但像斯圖爾特,絕非是他一開始就愿意希望走到后來的那種境地,只是他可憐可悲的遭遇,一步一步無形的緩緩地將他推入了深淵,他曾經(jīng)掙扎過卻沒能成功脫離反而越陷越深,毀了自己的人生和身體。劇中亞歷山大常說斯圖爾特,對這政 府這體 制還有什么好不滿的?為他提供了免費的公寓,為他免費裝了個價值5000英鎊的心臟起搏器(天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尤其還是為個癮君子免費安裝),最后他的意圖謀殺罪名什么的也統(tǒng)統(tǒng)不成立。確實這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反過來看,每個人都是生活中在特定的社會、特定的時期、特定的體 制下,斯圖爾特的經(jīng)歷不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這樣的體 制下產(chǎn)生的。你可以說他是特例,但事實上童年時受虐待受欺負或者被灌輸暴力思想的孩子又在少數(shù)嗎?
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反映社會問題的經(jīng)典作品,雖然說的只是這么些小人物,但依然能引人深思。不覺得斯圖爾特可恨可恥,看著他倒敘的人生,同情而且也心痛他的經(jīng)歷。因為他始終不是有意去傷害別人,或做些損人利己的事,許多時候他只是無法控制自己而已。聽見最后斯圖爾特的聲音透過錄音帶播出,那略微顫抖的聲音訴說著那些過去的遭遇,我也和亞歷山大一樣,流落滿面。只是,斯圖爾特的人生,已經(jīng)無法重新再來了!
7 ) 轉(zhuǎn):哪一個傷口是致命的(蘇七七)
哪一個傷口是致命的 (蘇七七)
TT:
上個月的信里跟你說起《勇士》,因為喜歡湯姆?哈迪,就去翻他的電影列表,看到一部叫《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的電影。片名很怪吧?一看就很不大眾,很不商業(yè),但這個片子居然匯集了兩個個性帥哥,湯姆?哈迪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想不到他們兩人居然在文藝片里有過這樣精彩的合作,當然,在這個電影里,兩人都說不上帥,湯姆?哈迪那簡直是能怎么糟蹋自己就怎么糟踏自己……
可這真是一個好電影。就是,你本來是沖著帥哥去的,可是后來,他扮演的角色打動了你,再后來,這個電影讓人感動、迷茫,而又清醒、痛苦。它講社會的另一面——反社會的那一面。但它不是用苦大仇深的調(diào)子來講的,也不是用暴力驚悚的方法來講的,它力求“輕松”,用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從日常生活的角度進入一個游民的生活,抱著憐憫和好奇(當然要盡量掩飾好奇,對他人的痛苦的好奇是不道德的)。慢慢地,話被套出來了。過往呈現(xiàn)了。于是,一個“街頭游蕩者、酒鬼、癮君子、反社會分子、街頭吟游者”,他的既專注又空洞含混的眼神,遲緩的模糊的腔調(diào),走路的趔趔趄趄的樣子,所有這些被湯姆?哈迪呈現(xiàn)得惟妙惟肖的表像之后,一個個生命中的創(chuàng)口重新被揭開。哪一個創(chuàng)口是致命的?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
在電影里,本尼迪克特?康巴伯奇演的亞歷山大和湯姆?哈迪演的斯圖爾特是兩個不同階層的人。亞歷山大出身一個中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到冬憩所去打工,因為時薪九英鎊還輪休,他可以有空余時間來從事寫作。為什么要寫作呢?因為全家都是寫作的。亞歷山大的氣質(zhì)是干凈的,有理解力也有想象力、還有很好的平衡感。他身上有種微妙的冷淡,是知識階層的通病。想過去,亞歷山大有充裕的寫作能力,但是他缺乏良好的寫作題材的。因為他的圈子太中產(chǎn),太知識分子,修養(yǎng)太高而痛感太少。他抓住斯圖爾特這個題材時,是不是有一種卡波特寫《冷血》時的興奮心情?但卡波特對題材是赤裸裸的一次性利用,而亞歷山大則有一種英國人的克制和淡定。并且,他的寫作和他的行動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為冬憩所管理者的入獄而發(fā)起抗議行動,陪著斯圖爾特參加審判。他進入了他的題材,與他的題材成為朋友,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斯圖爾特說他的父親是一個賊,母親是酒吧服務員。小的時候父親對母親家暴,后來失蹤了。這是一個底層的,邊緣的社會群體。一些人(可能承受力更強的女性)盡量保持著生活中的正常狀態(tài),比如媽媽,妹妹,另一些人,父親,哥哥,斯圖爾特,他們像是暴力的接力棒,傷害別人,毀滅自己。斯圖爾特在九歲被哥哥和哥哥的朋友性侵,進兒童福利學校時被校長性侵,進少管所,進監(jiān)獄,他33歲時,已經(jīng)傷痕累累,搖搖欲墜。——電影用倒敘來回顧他的人生。他最近一次入獄?第一次入獄?他曾經(jīng)有過的家庭,妻子和孩子?他12歲?他9歲?一直追溯到他還是個嬰兒。與哥哥有一張合照。兩個純潔的、可愛的孩子。等他們長大后,哥哥是自殺了,斯圖爾特,也可能是自殺了。
TT,當電影把鏡頭推進到斯圖爾特童年受到的傷害時,一般說來,邏輯也就是到此為止了。在最柔弱的童年受到的最骯臟的傷害,使人對人的最黑暗的那一面不寒而栗,而不能不對斯圖爾特給予最深的同情。然而,同情是無用的,感慨人性與命運也是無用的。惡魔在人類的頭頂盤旋飛行,有些人幸運地沒有成為目標,有些人不幸成為犧牲品,還有人讓惡魔入駐內(nèi)心。斯圖爾特的哥哥,他是一個讓惡魔入駐內(nèi)心的人?他是斯圖爾特不幸的根源吧?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是不是沒有這個哥哥,就有另一種可能?然而斯圖爾特對哥哥有一種奇特的寬恕?!叭绻膫€事情是決定性的,”他說:“是我發(fā)現(xiàn)暴力的那一天?!币粋€孩子的內(nèi)心只有恐懼,只能承受著落到他身上的殘酷傷害。但是有一天,恐懼變成了難以承受的怒氣,和怒氣一起的是無可挽回的生命被浪費了的感受。
在童年到少年的一天,斯圖爾特在把頭撞向兩個欺負他的孩子身上知道了暴力的能量。狂怒成為他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一種能帶來暴風驟雨般力量的狀態(tài)。但是這種狂怒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在清醒的時候,斯圖爾特比正常人更能清醒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他有一種讓人動容的哀而不怨,他說,也有人也有他這樣的經(jīng)歷,但后來還是過上了得體、正常、有意義的生活。而他也讓惡魔入駐了自己的內(nèi)心,他的不定時的狂暴狀態(tài)什么時候來臨,他并不知道。
“我讓他住在心底,就再也無法擺脫他了。我想把他燒出來,割下來,他只是笑著說:‘不不,我不走?!彼α艘幌拢f:“他為什么要走呢?他也不想無家可歸。”
TT,這是看關于童年陰影與成年暴力的電影中,最讓我淚下的一段獨白。此時此刻,斯圖爾特幾乎有一種圣徒的氣息。沒多久。斯圖爾特死了。他被火車撞死,不知道是不是自殺。磁帶里的聲音還是那樣含糊不清:“我所希望的就是躺下來死掉,我覺得自己如此污穢,又他媽的可怕。我仇恨,攻擊每一個靠近我的人。我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夠逃離這種瘋狂?!?
游民斯圖爾特其實對生活有一些很“正統(tǒng)”的想法:他想賺大錢,他想兒子上商學院,他去亞歷山大的中產(chǎn)朋友家做客時很快樂地開割草機。人類,變成了人群,變成了社會,然后結(jié)構(gòu)形成了,階層分化了。再然后,有些人被從這個結(jié)構(gòu)中拋出去了。他們成為這個社會中的,背面的存在。雖然這個社會不能算太壞,給他一個住處,給他免費治病,但他知道他回不進那個“社會”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和內(nèi)心都被摧毀了?
TT,看完《斯圖爾特:倒帶人生》,回想《勇士》的時候,覺得《勇士》作為主流商業(yè)片,永遠都給親情和回歸留出最大的可能性。可以說那是一種敘事策略,一種對觀眾心理的迎合,但有時候,這種主流電影的溫情與藝術電影的殘酷,也是相輔相成的吧。
七七。
六月。
8 ) 我懂,活著的最寂寞。
對于這部電影的評價,我最喜歡的是偶像小斑姐【星星眼(╯3╰)】用的這個詞
舉重若輕
貼個鏈接,所有的評論里我最喜歡的一篇【小透明腦殘粉QAQ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90900/舉重若輕是一個微妙的境界,向左歪一點,就會變成美國式的輕浮,用刻意制造出來的、歇斯底里的高潮來包裝虛弱的內(nèi)核,好像一個有胸無腦的美女。向右偏一點,就會陷入歐洲經(jīng)典的晦澀,甚至是力度拿捏不當導致的平淡無奇。而把悶騷深刻地印在骨子里的英國人似乎是拍攝這個題材、這個故事的不二人選了。當然了我也是在英國人把它拍出了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我才能這么說【。
我想這部片子一舉攻下評論里許多高淚點人士的重要原因是它從敘事到鏡頭,從演員到場景,甚至配樂里的那種整齊劃一的,內(nèi)斂的氣質(zhì),也就是“舉重若輕”的那個“輕”字。我覺得吧,“內(nèi)斂”并不是指怯怯地束手束腳,而是一種收放自如卻沉靜的整體風格。舉例來說,BC作為承擔了觀眾的視角和切入點的觀察者從頭到尾克制細膩的演法;湯老濕那場著名的“憤怒的小鳥”里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的,11級的憤怒和11級的悒郁毫不矛盾的融合;沒有修飾充滿生活感的影片底色和那些有時讓我產(chǎn)生紀錄片感的客觀的中景鏡頭和穿插的對Stuart家人的采訪。而且不是我愛吐槽米國人,放在美國拍,出租屋里的自殘戲一定會有一種殺氣騰騰的限制級即視感,所以這樣的一部英國出品更讓人覺得珍貴。
評論里很多人提到,是Stuart不抱怨別人,把這難以忍受的人生的原因全攬在自己身上的態(tài)度讓他們覺得心疼,相比于心疼,我的情緒更偏向與一份無力的認同。我們現(xiàn)在在高三總復習,歷史老師一次次重復提醒我們歷史事件是由內(nèi)因推動,外因不是決定性因素。能夠幫Stuart駁倒“他坎坷的人生是黑暗的童年和冷漠的體制造成”的論點同時也能重寫愛因斯坦的著名謊言——正確的版本應該是“天才是99%的天份和1%的汗水”。
有的人天生是鉆石,怎么摔打他的人生都是勵志情節(jié);有的人天生就是刀客特,在宇宙里作了一千年的孽還像小強一樣頑強地活著;而Stuart天生擅長頹廢和波塞冬的兒子擅長游泳一樣是無法改寫的命運。
他生下來就是蘋果,不是被吃掉就是爛掉,多么好的保存技術都只能讓他保持更久的新鮮,而不能改變他終將爛掉的方向。我不知道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科學原理或者是基因相關,如果讓豪斯撬開Stuart的頭也許他會發(fā)現(xiàn)他腦垂體上的小腫瘤阻礙了分泌正常的樂觀激素也是未知【我究竟在說什么【。
太多蘋果因為對自己的定義和命運下意識的恐懼而選擇自欺欺人,把自己一天天爛掉歸咎于溫度和環(huán)境,而我們對Stuart無力的心痛就源于他對自己清醒的認識——看著自己慢慢發(fā)臭和他仍悄悄藏在心里、不可告人的愿望——他記憶里那一天下午四點到五點間的那一個小時,和自己的命運狹路相逢的那一個小時,惡魔如果不曾住下,他的人生也許真的會改道,誰知道呢。
雖然我們都知道答案
惡魔也不愿意無家可歸啊
Stuart讓我喜歡的另一點是,在黑色的迷霧里他順理成章地活得那么純真。他不是不會抱怨的人,他對著市政府吐著唾沫星子大罵女王,但他不會說自己的悲慘都是女王造成的。他瘋狂,但至少他知道自己瘋狂知道自己無可救藥,可怕的是這不是自暴自棄,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至于Alexander,他對于Stuart,與其說是一束光,不如說是回光返照更為貼切。我知道他和Stuart之間建立的這層聯(lián)系讓人心安,讓觀眾心安也讓Stuart有那么點心安,Stuart裝完心臟起搏器給Alexander打的那個電話讓我有那么一瞬間以為結(jié)局會皆大歡喜。表現(xiàn)他們之間聯(lián)系的橋段足夠溫暖,但這些細碎的小幸福遠不足以支撐起Stuart的生活,生活能打碎舞者平穩(wěn)細膩的舞蹈和潛水者生動靈活的關節(jié),也能干脆利落地毀掉一個人。如我所說,蘋果總是要爛的,Alexander也許是個大冰柜,但也阻止不了一個爛蘋果的死去。
在這樣內(nèi)斂的氣質(zhì)的基礎上,那些容易玩壞的手法、:倒帶的劇情、首尾和片中多處的呼應,插入的動畫部分、主人公狗血的人生,都變成了錦上添花,變成了一根根居心叵測地堆積起來意圖打垮觀眾的稻草。如果不認真看,故事似乎沒有高潮。當然我們都知道高潮在哪里,作為我們派出的榮譽代表觀察者,Alexander和我們精準同步地淚流滿面,同時Stuart一如往常坦然地顫抖著脆弱的身體,用含糊的口音和平淡的口氣講述他常人無法想象的人生,然后努力地把襯衫整齊地扎進西褲里。
這片子可怕的地方是,它沒有抄了家伙帶著小弟聲勢浩大地把你打得頭破血流,卻像化骨綿掌打得你內(nèi)傷,第二天早上起來才發(fā)現(xiàn)心已經(jīng)碎了。這是個多么絕望的故事呢,藏在咖喱和金酒背后的無望的人生,卻被理所當然一樣地處理得這么歡快輕松。而Stuart的人生結(jié)束得如同Alexander聽著Stuart錄下的Alexander Only磁帶時露出的微笑一樣輕易。
也許就是應該這樣輕易,生命輕得像他墳墓上的舞蹈。
我總是在想一個場景,油膩悶熱的下午,Alexander,又或者是任何一個觀眾,帶著Alexander偷偷用Stuart的傳記換掉櫥窗里的達芬奇密碼以后露出的愉悅笑容,在Stuart的身側(cè)對他說:
“我懂,活著的最寂寞。”
然后看著那個總是穿不好褲子,露著一半內(nèi)褲的倒霉蛋走向聒噪的鐵軌。
【這個時候張懸出現(xiàn)在了鐵路上大罵“你怎么能這么殺馬特”
【喂
腦子不太清楚,過幾天再改改【并不會
幽默 心碎 殘酷 辛酸 糅雜成一段真實的杯具人生 膜拜Tom Hardy的演技!
如果曾有人懂得你,即使日后失去,那也是幸福一種。
老濕的口水音好可愛啊~女王暗淡了~
哈弟你是如何含著一口痰演完整部電影的= =
在最需要字幕的時候 你卻沒有... 沖著Benedict Cumberbatch來 帶著Tom Hardy走~
Alexander Masters的原書寫得足夠好 David Attwood的導演技巧倒沒什么真正可圈可點的地方 不過 Tom Hardy的表演挽救了一切:很少能有人可將一個徹頭徹尾的游民詮釋得如此徹頭徹尾xD 那個神經(jīng)質(zhì)到骨子里的說話腔調(diào) 及長期吸毒者顫抖 萎靡 無法控制的動作 都表現(xiàn)得不像是演出 而像是真正的紀錄片一般了。
倒帶人生
(非影評)Tom Hardy真乃黑暗料理界廚神
Tom Hardy和Sherlock呀,Tom Hardy演技秒殺阿福,無怪乎獲提名。一個很傷感的故事,一段很凄涼的人生,所幸講述的過程還是滿帶著活潑。英倫式的墮落過程,Tom Hardy還有正面全裸鏡頭。不過看到這樣的故事最后還是不免心中悲從中來,動畫效果加分。
一開始就覺得男主好眼熟,看了很久才想起是誰,蠢到了。。。演技真的太棒啦!
這對二缺cp萌炸了?。?/p>
i just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the more you speak,the more inauthentic.no one wanted to listen what i think is really important,so i got myself drunk and sit here making mad conversations,draging down more to hell.all i aspect is lying down, die.
我只希望,有那么一次,我能從魔鬼的手中逃脫出來。我燒自己,割自己,想逼它出來,可是,它也不想無家可歸啊。
結(jié)尾我流淚了。。。老濕應該憑此角色得奧斯卡。兩個人的夫夫情甚至延續(xù)到了TTSS,里面二缺成了老濕的上司(TOP了)然后對久別重逢的老濕一陣愛的暴打
TH小旁友演得太贊了,所謂激萌激虐不外如是。BC的風頭絕對被蓋掉了啊。絕不自怨自艾的立場實在讓人佩服額。Stu拉阿哥是宗桑,看護中心額老甲魚也是宗桑。
於Stuart的遭遇感到難過,也因為他的境遇而心中產(chǎn)生出惡魔,更讓我意外的是原來Stuart所在意的哥哥Guavy才是造成惡魔的元兇;拍攝手法平鋪直敘,讓我一度看不下去,只好展現(xiàn)出為了看BC的毅力了...Tom Hardy讓我認不太出來,可是演技真的很棒,倒是BC長相一直沒什麼變
開始我想完了,tom在說什么基本聽不懂;中間我想tom太hot了演這樣邋遢的角色還是讓人覺得很hot;看到最后我覺得Stuart是個讓人笑過之后會很心痛的人。tom的演技真是沒話講。還有……他皮納斯真的不大。
流浪漢與中產(chǎn)階級、性虐待與暴力史、出生與死亡、自殺與重生。我始終不能忘記是,Stuart在回想自己過去的生活,如果能夠選擇一樣去改變的話,他選擇的是他發(fā)現(xiàn)暴力的那一天,感覺到自己強大了不止五十倍,但是漸漸發(fā)覺自己開始變得無法自控,憤怒像一頭困獸,霸占了他的整個身體,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TOM的演技真好啊把這個人給演活了!一路的口吃不清,一路的fuck不??冢瑹熅撇浑x手,一路的瘋瘋癲癲我完全花癡狀態(tài)了。從小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坎坷哎到最后遇到那么個人還真是不易。沒字幕聽的好費勁英英語太水了好多連音外加還故意口吃,不過真好~
我用火、用瘋狂都無法把身體里的魔鬼驅(qū)趕出來,我瘋狂地傷害每一個靠近我的人,原來死去是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