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當初我們想要的生活
剛看完10集,和開頭真是急轉(zhuǎn)直下啊,但是這才是生活吧,總不能就如第一集般坐坐吃吃聊聊說說,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還的去付賬單、一日三餐,如同消逝的歲月,正如三枝最后的質(zhì)問,我們最終曾經(jīng)珍視的東西都是會忘掉的吧,看著聽著眼淚止不住的流,什么時候我們就這樣過上了現(xiàn)在的生活,上學時年輕時我們想要的生活那?看過金庸古龍,那些飛揚的日子那?義氣不已自信滿滿的朋友那?最后的三枝、太郎富足的小康不是想要的嗎?不是長大的很好嗎?不是也算成功人士了嗎?為什么不開心?為什么會哭會醉,為什么會陪他們一起傷心?我們忘了什么,不忘又如何,還要死守這沒人來的店、只有流浪貓?zhí)焯鞎淼暮笤簡幔康降资裁词窍胍?,想要的得到了就會滿足?三枝大喊這說“完了完了”的時候,不也是看到同學的成功嗎?那不也是每個人想要的嗎!這才是我們困惑的吧。
另外小田切真是萌啊,一個大男人,嘟著嘴鼻影重重的說話,溫柔溫暖,和三枝的撒嬌真是萌化了,但是一點也不娘,就這樣慢慢的劇把人感動的不得了,日劇還是溫馨如初。
2 ) 永遠的櫻之屋
即便在以平淡著稱的日劇里,這部劇也顯得格外慢。
民謠一般的音樂始終不徐不疾,演員幾乎從來不大聲說話。
比起后半段,我更喜歡前半段。
什么都不改變,劇情一點起伏都沒也好。就連遇上天使這樣超自然事件也不發(fā)生都好。
就那樣平平淡淡的,活在一個時間仿佛都停止的空間里。
以為自己永遠不會變老。
以為大伙兒悠哉閑哉的生活一定是有什么意義的,雖然都說不出來這意義是什么。
這更像是貓的生活。
太陽出來了,就伸展身子享受陽光;倦了,就小睡一會;到了吃飯的時間,就去吃飯。
這種生活對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魔力。
看《三丁目的夕陽》的時候,也對龍之介開著破破爛爛的雜貨店,掙扎著寫小說的生活很向往。他的生活就像那間店一樣破爛,但總覺得很溫暖。
從那個時候開始,也萌生了在一個小小的地方開一家書店的想法,最好是海邊的小鎮(zhèn),養(yǎng)一只拉布拉多,傍晚牽著他一起享受夕陽和海風。如果身邊還能有老婆和孩子那就更好不過了。
讀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沖動。
說起來,應該是在我明白了人生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從來都沒存在過的東西的時候,便有了這種,與其急迫,不如慢悠悠死去的想法。
在那個晴朗的午后,太郎和三枝終于想通了非洲饑荒和中東戰(zhàn)爭和自己沒有一點關(guān)系,就算可以理解,但因為太遠了,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說的寬一點,生活其實和我們也沒有太多關(guān)系。
所有要緊的事情,只是因為你覺得要緊而已。
同樣的,所有的愛,恨,苦,樂和我們的關(guān)系,也沒有想象的那么近。
人近中年的時候,如果不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種東西里去,這種恍惚感就會很快膨脹起來。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種東西叫做家庭與事業(yè)。
什么不甘心,什么悔恨,等你埋怨自己是個笨蛋一千遍以后,就會明白,所有痛苦根源都是欲求不滿。
所以,好想有一個櫻之屋這樣的地方。
不但可以寄存兒時的回憶,還可以安置當下的生活。
噢,差點忘了說了。
龍也的出現(xiàn)真是好大的驚喜。
喜歡藤原龍也本人自然不用說,他出演的角色也好有力。
堅持了他永遠不演正常人的作風。
對人生懷疑的時候,龍也的那句話可以作為一個評判:“過了30歲的時候,不是會回顧自己的人生嗎?然后我震驚地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沒有。”對于這個年入一億的人來說,他說的當然不是錢。
每當灰心喪氣的時候,就用這句話來評判一下吧,也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呢。
3 ) 點心之家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的故事
轉(zhuǎn):
點心之家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的故事。 時間的新和舊在流動中的對比悄悄出現(xiàn),關(guān)于某種生活意義的討論也暗含其中。這種意義不是什么好壞的爭辯,而是距離的顯現(xiàn)。人生的進度條不斷拉長的時候,你所看到的每一幕,和之前、再之前、再再之前、最之前的那一幕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別。沒有人能倒著走回去,可是人人都能去扭過頭去,看一眼那條走過來的痕跡。
幸運的人,還能看到那些腳印,再有些人,曲折得看不見,在有些人,連轉(zhuǎn)過頭這個動作都忘記了。忘記了,變成一無來“自”,只能悶著頭往前走,往前走,像五年后體面從容的太郎一樣,只顧悶著頭做一道又一道高級菜品。
當你在做這道高級菜品時,你會去想背后的代價嗎??赡苁且徽贿z忘的櫻屋。
4 ) 我在深夜想起一個午后
推薦給朋友后,他的一句評價讓我感觸很深。他說,光是看他們幾個坐在那里吃零食就已經(jīng)要哭出來了。終于在第三集結(jié)束后的深夜想起了他所說的這一幕,坐在石凳上吃些味精味兒刺鼻的廉價零食可能是此時我能想到最舒服愜意的瞬間,當然最最重要的、最最不能少的還是夕陽。少了這個一切都不對味兒了,只有這個時間最為舒心。結(jié)束了一天,卻還沒有天黑,在太陽落山前這段時間就像攢出來的好吃的,可以慢慢品味,做什么都有意義,靜止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所謂一分鐘頂一小時的黃金休息時間,睡覺也不及它來的治愈。
為了安撫自己盡快入睡,我拼命想回憶出自己也曾有過的如此一般的瞬間。想起最符合安睡標準的,還是初中周五的放學后。因為大學地理位置獨特,場地頗為 mini,我讀過最大學校居然是我的初中。大到我現(xiàn)在仔仔細細的回想,竟然完全想不起來它南邊的盡頭長得什么樣子,真是細思極恐。當時我會強迫幾個關(guān)系好的姑娘在周五放學后陪自己去探險。為了培養(yǎng)探險伙伴我還逼迫自己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夕陽下,穿過小樹林,路過我最愛的食堂(真是羞愧),嗅覺判斷出今晚寄宿生的伙食。小心穿過寄宿生和老師的宿舍樓,偷看刷好涼在窗邊的鞋是什么顏色,多大碼,幻想出一個宿舍里奇妙狗血的人物關(guān)系。不經(jīng)意出現(xiàn)在窗邊的臉總是這個學校最神秘的人,不論男女美丑,那一瞬間都會被我意淫成遇見真命天子的瞬間。這種瞬間就會被自己鄙視的情感延續(xù)到我第一次看《墻頭馬上》,發(fā)現(xiàn)最讓我心動的命運起點竟然還是它。一路吐槽自己的穿過高中部的門洞,這個時候簡直是世上最考驗個人氣場的時刻,獨自來到高中部的初中生,必須要拿出大學生的成熟表情才可以“安全”度過這段道路,這一刻關(guān)系到初中生的榮耀與尊嚴,每次都覺得自己發(fā)揮欠佳,下次要改進。穿過高中部就到了圖書館了,我和它的感情是永遠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我常去的書架不超過三排,但更新很快,就像不斷轉(zhuǎn)到面前的回轉(zhuǎn)壽司(對不起我餓了,剛剛還看了孤獨的美食家第五季),必須要趕快吃掉新來的心情導致整兩年我?guī)缀跻惶炜赐暌槐荆斎荒嵌螘r間作業(yè)基本靠早上十分鐘趕完,成績是屎(謝謝初中班主任沒有視我為渣滓現(xiàn)在還會找我玩)…選好新書走出圖書館的感覺幸福的要哭,需要強行感慨人生的那種幸福。飯后甜點是要去音樂教室的走廊偷聽新來的音樂老師彈鋼琴,或者是合唱團練歌,然后吸吸鼻子離開。
最后在大操場上散步一圈,再裝作不在意經(jīng)過籃球場斜眼看看班里最帥的男生在不在,如果能碰到一句“你怎么還沒走啊”,那就是頭等大獎了。這時不管包里裝著多惡心的言情小說,都要回答“我去圖書館借本鬼故事”,一酷到底,完美……
這時基本太陽已經(jīng)落山,可以去車站和上班族一起擠車回家了。相信我,那一刻,上班族的憂傷,我懂得。
再也無法復刻的是那時的校服,深惡痛絕的校服唯一讓我敬佩的就是,我可以在學校隨意穿梭,因為只要穿著校服,我就是nobody,社交恐懼的人會瞬間明白我的意思。不得不承認那段時間成績不好,家庭關(guān)系也處理的也并不優(yōu)秀,放學不想回家是主因。我信服壓抑的環(huán)境下更容易釋放思想,可是詩意的一瞬間確實需要天時地利。
既然還是影評,就繞回來說一句,摯愛日式生活劇的原因是,在失眠的深夜,回想以前,那些無意義的時刻才是我最為喜歡,最為寶貴的帶有情感的記憶,因為那一刻的記得的不是環(huán)境、事件,而是那一刻的我。
5 ) 郊區(qū)小人物的春夏秋冬
本以為,這種節(jié)奏慢劇情散的深夜劇,追的人不會多,但追到尾的,就是真愛。然而,我勉強地心不在焉地熬完了最后一集。覺得,唉,不給力。
日本是個城市化很高的地方,離開市中心很遠,也依然是城市的感覺。此劇刻畫郊區(qū)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還是成功的,只是在下看不下去這種有氣無力的故事。
要說敗筆,是最后一話,太郎突然就“開竅”,一下轉(zhuǎn)到五年后的場景,跳躍過大。
小田切讓似乎是個有爭議的主兒,對他的評價趨向兩極分化,不知為何。
6 ) 接受而后忘卻
昨天發(fā)布會結(jié)束去地鐵的路上,渴的不行,三元橋那邊摩登大廈間有一條快餐小街,中間有一個超市,我在門口拿了瓶水進去結(jié)賬,店里一個60歲上下的阿姨坐在柜臺里面,她看著我說,小姑娘,拿那邊架子上的水,外面的水太涼。我乖乖去架子上拿了瓶蘇打水,阿姨說,這個有點甜哦。我付完錢擰開水瓶蓋,阿姨說現(xiàn)在喝,外面涼。我說太渴哦,阿姨說你們走路走得多。喝完水,阿姨說,把水放書包里,拿在手里冷。我把后面的書包拽到前面來,把水放進書包里。
出門繼續(xù)走去地鐵站。
晚上回來,辭職了。
今天沒去上班,幾個小時把這部劇看完了,看著就上起了昨天的那位阿姨。
小城里也許走哪都會遇到熟人,在北京的冬天也可以遇到這個暖心的阿姨真是溫暖。
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有些職業(yè)免不了被淘汰,老人在這些事情上有時候比年輕人更看得遠,看得開。
聽說一個詞,社會性斷奶,太郎在奶奶賣掉店之前,是不是一直躲在爺爺為他建造的這個小花園、小王國里呢。而奶奶住進了養(yǎng)老院,太郎認真做菜,成為被社會接受并認可的人,卻忘記去看奶奶,得到的失落在他們得知奶奶病重的清晨將他們淹沒,他們又開始回想在店里的時光。
童年一起見過河童,成年后又一起抓過天使的玩伴,以為對方永遠不會老,卻也在醉酒后說出,都會忘記的,以前以為特別珍重的,以后都會忘記的,就像你忘了去看奶奶,我忘了我為什么要寫劇本。得到的失落。
生活困難,卻安然自得。生活快起來了、好起來了,又開始懷念。
其實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想太多總會讓事情變得復雜,而復雜是有人在作怪,而不是整個社會怎么樣了。
比起生活的水深火熱中的烏克蘭人民,小學同學的遭遇更會讓我們流淚和懺悔。
比起奧運會,好朋友的電視劇更重要。
這就是人性的可愛,也是人性的美好。
關(guān)心可以關(guān)心的人,感謝可以感謝的人,努力可以努力的事,生活就是一直走,別回頭。
接受一切,感激一切,而后忘掉一切。
7 ) 去日留痕
戀上一間食雜鋪
東京平民區(qū)的小巷子,一些上個世紀的木制棚屋還沒被拆除,在快節(jié)奏的國際化都市邊緣,這里的時光仿佛是靜止的,只有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頓,他們才會記起這個少時常常路過的角落,在此駐足,拾掇些許吉光片羽的記憶。名為“櫻屋”的一家破舊的食雜鋪就散落在這樣的棚屋區(qū)當中,與棚屋區(qū)的命運一樣,食雜鋪也照舊留不住被裹挾在社會快速發(fā)展中的匆匆過客,孩子們不再來這里購買零食,他們更愿意興奮地期待便利店剛上架的新鮮零食。月利潤只有區(qū)區(qū)三萬日元的“櫻屋”只得在無奈中苦苦支撐。
這間被時代拋棄的食雜鋪是TBS于今年十月份推出的深夜劇《小小食雜鋪》的基本場景。在紛繁林立的日劇市場中,深夜劇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的檔期一般在橫跨午夜的二十分鐘左右,由于觀眾一般都是深夜拖著疲憊身體回到家中的上班族,所以題材都以治愈系為主,戲劇性被刻意削弱。在日本的深夜劇中,較為有名的是小林薰大叔主演的《深夜食堂》,這部由漫畫改編而來的劇集因其琳瑯滿目的美食和每集一個治愈系的故事,在中國也收獲了不少粉絲。盡管劇集簡短,播出時間在深夜,但這些年,精品深夜劇的收視率偶爾能媲美黃金檔,因此,TBS也以“水劇”(“水”即星期三)為名,加入了深夜劇檔期的競爭,而TBS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便是《小小食雜鋪》。
雖說是深夜劇,《小小食雜鋪》卻集結(jié)了一波豪華的主創(chuàng)陣容,主演小田切讓和尾野真千子自不必說,前者是日本“國寶級”的帥哥,后者則是被河瀨直美從古樸的奈良農(nóng)村中發(fā)掘出來的實力女星,一直活躍在日本的藝術(shù)片創(chuàng)作中。這部劇的單集中也會偶爾出現(xiàn)大咖客串,比如,藤原龍也。本劇的導演則是憑借《編舟記》代表日本送選第8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石井裕也。小田切讓的慵懶和童真、尾野真千子的質(zhì)樸、和石井裕也的生活細節(jié)掌控能力在《小小食雜鋪》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細細想來,這三者均不擅長一波三折的外露式戲劇沖突,更多的在于營造一種隱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心理流變。而石井裕也的細節(jié)式幽默和小田切讓的雅痞風格則賦予了本劇在懷舊和溫情色彩之外的一份輕松的釋放感,令沉下心去觀賞本劇的人們難以抑制地戀上這間瀕臨倒閉的食雜鋪,你甚至會在他們咀嚼兒童零食時,在屏幕前像孩童一般咽下口水,想起自己在年幼時的放學時光。
愛上一群失敗者
《小小食雜鋪》中,無論是貫穿全劇的幾位主角,還是偶爾登場的單集角色,無一例外都是一群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皺盐荨钡慕?jīng)營者太郎(小田切讓飾)雙親早逝,爺爺奶奶靠著簡陋的食雜鋪一手把他拉扯大,爺爺后來也敵不過歲月而離開人世,太郎只得與年邁的奶奶(八千草薫飾)相依為命,盡管經(jīng)營狀況堪憂,太郎還是決定要為了奶奶堅守下去。本質(zhì)上,太郎是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逃避者,與其說他在堅守著“櫻屋”,倒不如說是“櫻屋”像一處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一般守護著他的童心與善良,當然,也在客觀上定義了他在世俗角度作為loser的存在,所以他會把辛辛苦苦去工地上夜班打工的錢全花在了大保健上,去鋪墊他在生活上的空白。
常來“櫻屋”消磨時光的還有太郎的三個死黨:發(fā)小三枝,澡堂老板島崎,學弟金田剛。三枝想成為劇作家卻對自己毫無信心而遲遲不敢行動,島崎和太郎一樣守著一家無人光顧的澡堂終致破產(chǎn),金田剛適應不了職場競爭逃回了家鄉(xiāng)……四個人整日花大把時光聚在食雜鋪的后院里,一邊吃著給兒童吃的零食,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度日,像極了幾只無所事事的老貓。
劇情以他們四人的聊天為契機串聯(lián),而每集出現(xiàn)的新人物都是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他們生命中的舊人。比如推動主體劇情發(fā)展的禮子,這個太郎和三枝的同班同學如今成為了單親媽媽,她帶著孩子回到這里,卻和太郎續(xù)上了一段往日沒來得及開始的舊情。
《小小食雜鋪》探討的是人們在歲月流逝中漸漸遺忘的真正重要的東西,所以會從四個生活逃避者的眼光去看那些舊人,看他們的成功和光鮮,又立刻把光鮮背后的代價曝露在他們面前,使人們在一聲嘆息中去反思自己苦苦追求之物的真正意義,因為只有生活本身,才會留下痕跡,從這個角度講,《小小食雜鋪》的劇情并不會完結(jié),因為它把戲劇之外的生活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而生活會一直繼續(xù)。
8 ) 櫻屋
在這個嚴重霧霾的冬日,大結(jié)局了,雖然后面的劇情有些崩,但他真的是一部有歡樂,有感動,有治愈的零食店。
成長就是不斷忘記的過程,我們都忘了童年也是痛苦的。-第一集 其實痛苦的何止童年,大概我們都忘了吧,忘了好,想起來的都是快樂。
最終陪伴我們的,我們留戀的,都會離我們而去嗎,那就好好珍惜擁有的那段時間吧。-第四集迷之感動 離別是注定的,差別只是離別時懷著怎樣的心情。
無論是鼓足勇氣活在自己的幼稚世界里,還是鼓足勇氣去追求夢想,無論如何都要鼓足勇氣走下去。-第六集 在自己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他人的道路看似平坦不適合你。
阿剛不會再來了吧。-第七集 阿剛再度出現(xiàn),仍然樂呵呵的吃著零食,說沒事,這都是天命,讓人淚崩。
最后,奶奶把櫻屋賣了,大家的秘密基地、世外桃源沒有了,太郎和三枝都成了沒有根的人,三枝忘了最初為什么要當編劇,太郎忘了去看奶奶,櫻屋是大家的根。雖然太郎的西班牙餐廳依然叫櫻屋,哪怕開在原址,也不是那個loser天堂的櫻屋,回不去的還是回不去了。
小田還真是熱愛深夜劇的好演員啊,好久不見造型正常且?guī)浀恼5男√锴凶屃恕?/div>
那些在不斷前進的時間洪流中堅守的某些人或物或事,終究會被時間所打散。賣掉的櫻屋,老去的奶奶,庭院里曾經(jīng)的伙伴都是如此。但即使如此,也不要忘了門口的招牌,不要忘了米糠腌菜的味道,要記住最初的夢想是什么,還要做一個既成熟又童心未泯的任性的大人啊。本季最喜歡的劇。
所有的失去都是不可挽回的。有舍有得是個神話而已。
一個客人也沒有的小食雜鋪,櫻屋小小的凌亂的后院,是比《深夜食堂》更遠離人煙的世外桃源,包容了一群失意的人,和失意的人生相互陪伴出的溫暖。最終店鋪關(guān)閉,有人當上廚師,有人做了編劇,他們都進入了主流社會,肩負著主流社會承認的價值,這是人生的殘忍,即使記憶永遠恩慈。
觀看片子的時候,書桌上鋪滿零食和糖果,書籍被粗暴地堆放聚在電腦兩旁,腰至腳踝纏上厚厚的格子薄毯,雙手緊緊握住熱騰騰的水杯。明明是一個冷颼颼的雨夜,卻有暖暖的陽光。難得舒坦。
二十分鐘好短,一集根本不夠看啊,好喜歡
打著治愈的旗號,結(jié)果完全是致郁劇嘛!從小住到大的房子,為了冤案賣了;相依為命的奶奶,不得不分開生活了;相識多年的伙伴,出車禍死了;一直被欺負的女同學,好不容易找到真愛,又得絕癥了;最后雖然發(fā)了財,可那是2020年的事,怎么看也是幻想啊……
真的 看不下去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懶漢般的小田切讓吧。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5年度最佳!
3.5;人生就是永遠在告別,到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孤身一人對抗世界時,就是長大了;奶奶宛如定海神針,守住舊時光的最后一篇樂土;后半段腦洞開得太大,天使音笑死我了。
這種淡淡的,溫暖并且?guī)c治愈的劇真是大愛啊。
年度最佳!石井裕也x渡邊崇的尷尬美學和懷舊氣息太讓人動容。其實生活大致上就是如此,最簡單純粹,最無法預料,亦最超現(xiàn)實。最不引人注意的人身上偏偏閃爍著無法忽視的高貴,最難以想象之處暗暗藏匿著至美。過往在停不下來的時間里注定分崩離析,你無法駐足只能滿心哀傷地回望。
小田切讓打完夜工回家路過大橋,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大川端偵探社吧…
200分鐘,一部長電影。棒。話說沒一個字幕組翻譯成《小小零食店》的,奇怪。點心之家(雖是直譯)/糖果之家(更怪了)不詭異嗎?又不是生產(chǎn)點心或糖果的鋪子。另外中國有管小賣部叫食雜鋪的地區(qū)?
還是喜歡前半部分,在后院吃著零食懷念舊人。后面的進展有些不懂,特別是天使那兩集。
石井裕也早就該拍這種短劇,讓那些嫌他的文藝片節(jié)奏有點拖的人閉嘴!
不管世界怎么變 認真變老才是正經(jīng)事
大人だろう?勇気を出せよ!大人だって、忘れないでよ。
看了一集,節(jié)奏挺好,小田切讓這一款好似國內(nèi)都沒有見過。
時間會沖淡一切,以前明明覺得很重要的東西,明明看的那么清楚的東西,都漸漸地忘記了。5年后的近未來,揭示了一個錐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