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克萊德好猥瑣啊,活該被電死
故事發(fā)生在一戰(zhàn)時期的美國,野心勃勃,出身卑微的窮神父兒子克萊德從小就渴望躋身上流社會??巳R德來到他的叔父家廠子里打工,不顧叔父的禁止私通女工,在其懷孕后又始亂終棄,又與一貴婦私通,傷心的舊情人要揭發(fā)他,他一怒之下殺人滅口,最后也只得命喪電椅。嘿嘿,美國的陳世美,結局真是大快人心!克萊德格里菲斯先生=負心漢白眼狼,美國男人要引以為鑒。
2 ) 陽光下曬出個麻子點。。
和朋友介紹的時候竟然錯念成 in place of the sun. 囧到。
我沒有看過小說,但覺得那個男主一眼望過去就是把一副好皮囊裝扮好了去吃富家軟飯的小白臉,看他那賣乖的勁兒,是奴才怎么可能殺得了人。那個工廠的女孩子成了炮灰,那個年代真是保守,意外懷孕就要結婚,原本也沒什么錯,可是氣急敗壞起來想讓人憐憫也比較難了,我真是不忍看。導演有點”過分了”,排她這樣的戲份,顯得angela女神更加嬌小動人。。這點就沒有那男的會賣乖,哎,雖然是同一階層的人,情商卻相差甚遠。另說那女生的爸爸竟然會同意把寶貝女兒送給他,如果不是怕劇本太長,正常情況下這不是有悖常理?。大人看事情也那么不清楚嗎?女兒心癡成那樣我也是醉了。看伊麗莎白應該是靈動機敏的女人,怎么導演給她分配個陷入情網(wǎng)里拔不出來的夢露式角色。想到她現(xiàn)實中令人扼腕的婚姻史,似乎能找到一點點理由?。。他們兩位最后還來個我愛你你愛我至死不渝。。。呵呵,真的是好entertaining的說……orz
3 ) Composition Analysis
Produced in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A Place in the Sun is using classical aspect ratios. The director is very good at utilizing the frames to displa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When George first arrived at his uncle Mr. Eastman’s home, Mr. and Mrs. Eastman and their daughter sat down in a sofa, while their son stood up confronting him, implying the hostile and contempt towards him. The two spaces within frame describes the divide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last century America. The director also manages the shots between George wit Alice and George with Angela very differently. The extreme long shot of the lake scene when George and pregnant Alice are on a boat displays the sense of powerless. However, on the same lake that George and Angela dated, the director uses long shot to medium shot to show that when the couple is together, the surroundings become less important.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ake by changing the angles and patterns of the camera. When George and Alice are together, they are always at a distance. When George met Alice in the theatre,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the frame includes two other couples besides them. A bored old couple and a young couple with temporarily intense passion. One implies the late life of the working class, while the other suggests their short and hopeless love. When they were walking back, a pedestrian walked across them, a policeman expelled them, and the heavy downpour forced them to stay together. Even in the kissing scene, the two bodies are not very close. Whereas with Angela, they are many close-ups such as dancing in the ballroom and driving in the car. Nevertheles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time he saw Angela on the highway, these scenes are always not stable, not in a horizontal line, trying to show that their love is only a fragile dream for George. Also on the highway, the billboard is on top of George, the vertical line suggests that he looks up to the life of the capitalists, but he can never reach to the same status as them.
4 ) 電影史上一片孤獨的云——懷念Montgomery Clift(蒙哥馬利·克里夫特)
一片孤獨的云——懷念《郎心似鐵》男主角Montgomery Clift(蒙哥馬利·克利夫特)
一
克里夫特是一片云,靜靜飄過每一片不屬于他的土地。找不到駐足的理由,也沒有期待的歸鄉(xiāng)。
在那場車禍毀掉了他臉部完美的線條、在皮膚下留下令他永遠也不可能復原的金屬殘渣之前,英俊的蒙哥馬利.克里夫特被稱為是“嘉寶以后最適宜于拍攝的臉孔”。
同時,作為出自百老匯的驕傲,蒙哥馬利.克里夫特是40年代的演技派巨星。他在每部影片中的出現(xiàn)就宛若優(yōu)質的標簽。他影響了一班方法派演員,如馬龍.白蘭度就對他推崇備至。
也許是命運獨特的安排,擁有高貴氣質和完美外表的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孤獨,脆弱,并且成為了那個時代極度禁忌的同性戀者。在溫和的外表下,他藏起他的緊張、悒郁,不為人說。他借助酒精和藥品暫時離開了它們,可是醒來后它們依然如影隨形。因為流言蜚語可能會毀掉他的前程,他被迫隱藏起他真實的性傾向,他被迫蒙在他和他的密友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陽光照耀之地》(舊譯《郎心似鐵》)中將他塑造為頂級的性感偶像,造成了“陽光照耀之下”的克里夫特的假象。
二
40年代,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和馬龍.白蘭度成了青少年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后,曾給他崇拜的人蒙哥馬利.克里夫特打過一個電話。可惜當時電話那頭的蒙哥馬利心不在焉。迪恩死后蒙哥馬利才看到他演的電影。一次酒后他哭著對朋友說,他很后悔。
后世的我們也替他們后悔。如果他們相識,很可能會成就一番偉大的友誼。因為他們太像了。蒙哥馬利.克里夫特,他的英俊、敏感、他的易碎,他處于堅強與脆弱之間的頹美的氣質,都在詹姆斯.迪恩身上找得到。而且他們都把電影中的傷感帶到了生活中,令人痛惜。但如果說詹姆斯.迪恩的憂郁帶點孩子氣,帶點拒絕長大的決絕,那么蒙哥馬利就像一個心智滄桑的兒童,把他的憧憬和榮辱都提前預支了。
三
蒙哥馬利并沒有什么演藝血緣。父親是華爾街的股票經(jīng)紀人,母親則是中產(chǎn)階級家庭婦女。他出生在1920年10月17日(與麗塔.海華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地紐約一直都是他最喜歡的城市。他長得確實非常漂亮,遠遠勝過他的兄妹。13歲時,蒙哥馬利的戲劇文學老師將他推薦上了舞臺,他第一次上臺就落落大方,松弛自信。母親直覺到兒子的天才,于是鼓勵他跨入演員行列。一年后蒙哥馬利第一次成了主角,他英俊,優(yōu)雅,泰然自若,儼然是舞臺上的主宰。以后的三年,他在百老匯的名聲日響。其時好萊塢正物色新人,蒙哥馬利的英俊面孔吸引了他們的視線??上麩o意離開舞臺。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邀請與挽拒,18歲的蒙哥馬利終于站在了水銀燈下,完成了他的處女作《紅河》。這部經(jīng)典的西部片里,他扮演約翰.韋恩的兒子。父親和兒子同樣堅強,免不了愛恨交加。西部荒原壯闊的朝霞映照著克里夫特年輕的側影,眼神里有少年人特有的明朗。可惜這明朗轉瞬即逝……
第一部電影大獲成功,往下他陸續(xù)接演了幾部名片:
《陽光照耀之地》(《郎心似鐵》)里,蒙哥馬利是個負心漢兼殺人兇手,為了娶有錢的表妹(伊麗莎白.泰勒扮演)將礙事的舊情人推進水里??捎^眾對他怎么也很不起來,反而替他找出種種理由:他這樣深處社會底層的苦孩子,為了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難道會拒絕伊麗莎白.泰勒的美意?如此黑白不分的偏向恐怕只能歸結于蒙哥馬利獨到的演技和一個演員與生俱來的魅力。
1953年在希區(qū)柯克的懸疑片《懺情恨》中,蒙哥馬利的魅力再次發(fā)揮了殺傷力。這次他扮演一個好心的神甫,屢屢被壞人誣陷。他無辜而恐懼的表情令觀眾心碎。雖然結尾好人被還以清白,但蒙哥馬利終究沒能夠像觀眾希望的那樣與女主角鴛夢重溫,在臺詞里他說要把一生獻給主。英俊高貴又神秘的年輕神甫總是惹人遐想,何況他身上又確實藏著不可說的隱痛。蒙哥馬利在片中郁郁寡歡的樣子日后成了他的經(jīng)典神情。
同年拍攝的《亂世忠魂》里,他扮演的那個號手從頭至尾就是這種表情。好不容易愛上一個舞女,姑娘卻不想嫁給一個普通士兵。珍珠港事件爆發(fā),號手被誤傷在同伴槍下,以身殉職。號手死去的場面有點不可思議:他躺在那兒,臉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嬰兒回歸到大地懷里……
四
銀幕上蒙哥馬利難展歡顏。即使笑了,也帶一絲無言的苦澀。在銀幕上他幾乎沒有詮釋過完美的愛情,總是受傷或遺憾??尚Φ氖牵@一切與他真實的生活又如此相似……
蒙哥馬利有一段時間是劇團成員Phyllis Thaxter的同性男友,而事實上他最熾烈的激情都傾注在一位男演員的身上,這對同性戀人如膠似漆直到1942年對方進入海軍。這是銘刻在他心中一生一世的愛情。但在電影史上留下佳話的卻是他與伊麗莎白.泰勒不棄不離的多年友誼。他們相識于《陽光照耀之地》,對手戲四目交匯,石破天驚。銀幕下,兩人也是相互吸引。哪一個青年男子又能抵得住泰勒那絕倫的美貌?可惜有些事情終究是勉強不來的。比如性的取向。他們的感情只能停駐在愛情的門外,友情的門口。這反倒成全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也許同愛情相比,友情始終是風清云淡又余韻綿延。泰勒的歷次婚姻風云變幻,而蒙哥馬利,始終站在他身后靜默如昔……
在多年后伊麗莎白的同名自傳電影里,是這樣描述兩人的相識的,伊麗莎白到片廠的第一眼就愛上了蒙迪,在戲里,她假戲真做的向他奉上初戀,在一場吻戲中,她熱烈的吻他,但導演卡聲剛落,他立刻跑開了。
伊麗莎白上門拜訪,卻看到他與一男子正親密地依偎在一起,她嚇的立刻退了出來,蒙迪在花園追上了她,蒙哥馬利很遺憾的問她:"你恨我嗎?"即使在今時今日的美國,同性戀都無法獲得公眾的認同,在四十年代等同于禁忌,但伊麗莎白戰(zhàn)勝了個人的感情與世俗的偏見,她握著他的手反問:"恨你?蒙迪,我愛你!"
于是兩人化感情為友情,成就了一段相伴終身的寶貴友誼?!?
1957年的一個深夜,蒙哥馬利應邀去參加泰勒在別墅里舉辦的一場晚宴?;貋淼穆飞显卩l(xiāng)間小路上不知怎么迷失了方向,駕車與一棵大樹撞個滿懷。
泰勒聞訊趕到現(xiàn)場。那個時刻她表現(xiàn)出了異于常人的勇敢和鎮(zhèn)定。她抱住蒙哥馬利的頭,把他撞碎的牙齒一顆顆掏出來,以免噎住他的喉嚨。他的血染紅了她纖細的手指……這個場面總會使我想起《陽光照耀之地》的一幅劇照:陽光的手從窗外伸進來,撫摸著兩人的輪廓。蒙哥馬利靠在泰勒肩上,微微閉著眼。仿佛孩子靠在母親懷里。很溫暖,很踏實又有點孤獨……
這次車禍讓蒙哥馬利整整休息了八個月,他的半邊臉扭曲了,下巴變了形,唯一可以擺脫痛苦的方式只有喝酒,嗑藥……沒人知道他是怎么熬過那些日子的,終于有一天,奇跡般地,蒙哥馬利找回了作為一個演員的自尊,他又開始拍片了,一直拍到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五
1966年7月23日,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因心臟病突發(fā)死于家中,那年他46歲,只演了17部電影,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他的兄妹一直都難以接受他是個癮君子的事實,因為在他們面前他未曾把真相流露絲毫。死亡來得毫無跡象。蒙哥馬利說過:“愈接近終結之處,生命愈繁花盛開……”
伊麗莎白曾一度希望與蒙哥馬利在銀幕上再續(xù)前緣,在此之前他們已合作過三部影片。據(jù)說她曾自掏腰包說服導演啟用蒙哥馬利擔任一部電影的男主角。本來事情已經(jīng)有了眉目,可惜由于蒙哥馬利的驟然去世而讓這一切化為泡影……
蒙哥馬利死后,泰勒對記者說:我深深愛著他,他是我的兄弟,我最昂貴的朋友。
私下里,她告訴她的朋友,蒙哥馬利死后很多年,她每次看到他的名字,仍然會黯然神傷。
六
蒙哥馬利.克里夫特一生多次榮獲奧斯卡提名卻最終與之擦肩而過。與此同時,銀幕故事里他身邊美女如云:伊麗莎白.泰勒,凱瑟琳.赫本,甚至瑪麗蓮.夢露,但他至死一身。
電影幾乎是他全部的生活。他的溫和底下是熱情和好心腸。他很少傷害人,除了傷害他自己。銀幕上他悲傷的笑容,他低沉的聲線,他質樸帶點笨拙的步態(tài),濃密的眉毛下堅定又躲閃的眼神。在銀幕上,當你注視他的時候,已看盡了他一生的悲哀。
克里夫是一片云,靜靜飄過每一片不屬于他的土地。找不到駐足的理由,也沒有期待的歸鄉(xiāng)。
對這個世界來說,他注定不是歸人,是飄泊的過客
5 ) A PLACE IN THE SUN
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既使這種窮小子愛上富家女拋棄糟糠的橋段已被演譯過無數(shù)次,它還是可以輕易抓住觀眾的心。
竟然同情男主。汗一個先!=_=
雖然現(xiàn)實中陳世美人人喊打;但在電影里,編劇用一系列伏線讓男主的所做所為有了可以被理解的理由:鄉(xiāng)下來的窮小子投靠富有的親戚。在這里,他遇上了心中的女神——美麗可愛的親戚家的世交之女。但他只能遠遠的望著她,偷偷地愛著她。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在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他選擇了向現(xiàn)實低頭,他和自己一樣的平凡女子交往,把她藏在了心里最深最深的那個角落。命運卻在這時和他開了一個最最甜蜜的玩笑——在機緣巧合下,他得以接近心中的女神,并和她相戀。接下來的一切不難想像。和前女友不能分手的情況下,他起了殺機;卻在最后一刻無法下手。但因為意外,前女友還是身亡。于是在她最后時刻和她在一起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為頭號嫌疑犯!所有的證據(jù)都對他不利;百口莫辯的他被入罪!死刑。唯一讓他得以欣慰的是,女神沒有拋棄他。在他被行刑前,她去了探他,向他述說對他的愛永遠不會改變。
年輕時的伊莉沙白泰萊的確艷冠群芳:小小的心形臉龐花一樣嬌艷,盈盈纖腰不勘一握。。當她一身黑裙前往監(jiān)獄時,像是誤入人間的精靈,那么憂傷、那么美麗。。蒙哥馬利比記憶中還帥,雖然不算太高。(MS帥鍋們都長不高?)
PS,不太喜歡電影的中文名“郎心似鐵”,雖然算是點了題,卻全然沒了英文原名的意境。差太遠。
6 ) 郎心似鐵?
20歲之前的泰勒真是美的無法讓人抵擋.蒙哥馬利更可以說是風華絕代.這對無論是戲里戲外都是金童玉女的組合就讓這個電影讓人無法拒絕,而郎心似鐵的譯名則顯得稍為不當.這部電影可以說與原著美國悲劇偏差很大.多數(shù)人觀看完電影的感覺并不是感慨于原著的現(xiàn)實主義,破碎的美國夢,而是痛心于男主與女主之間的愛情與男主最后的結局.
原著美國的悲劇倒是較為強烈的表現(xiàn)了郎心似鐵這一說法.這是一部痛斥20世紀初美國泡沫經(jīng)濟假繁榮的景像的小說,由于貧富差距過大,對于金錢的欲望勝于一切,這代美國人對于金錢的欲望勝于一切,也誕生了無數(shù)像主角克萊德一樣為了金錢不顧一切沉溺于美國夢的美國人.小說具體而又詳細地描述了一個出身社會底層的男孩克萊德,為了步入美國上層社會,贏取富家千金桑德拉的愛情而謀殺已懷孕的貧窮女友羅伯達的故事,最終被推上電椅的故事.小說著重于對克萊德的性格心理的變化,對美國社會方方面面,以及甚至對于美國兩黨之間的政治斗爭黑幕都進行了寫實的描寫,現(xiàn)實且無情.
而電影可以說是與原著大相徑庭.首先,電影的人設選擇.已經(jīng)是好萊塢大紅大紫的風華絕代男星蒙哥馬利,與簡直“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不到20歲的泰勒,這對無論是戲內(nèi)還是戲外單位金童玉女組合只讓人感到驚艷.
接著,就是內(nèi)容的改變.導演巧妙地將原著的內(nèi)容進行了大量的變化.首先是男主喬治與女主安琪拉之間的愛情故事是整個電影的主線.從電影初的初見喬治對安琪拉目不轉睛,到電影中的熱戀,到最后告別的依依不舍的熱吻,我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兩位絕世佳人之間令人驚羨萬分的愛情.此處更要感謝導演的精巧的鏡頭處理,誕生了多處經(jīng)典畫面,如跑車中由于勞累喬治歪頭睡在安琪拉的懷中的安詳畫面,又或是潛鳥湖旁擁有完美身材的安琪拉穿著泳衣與憂郁男神喬治相擁,此處同樣喬治靠在安琪拉身上.
實際上,完美的二人組合的愛情光芒壓過了一切,無論是在所有方面都與安琪拉差距甚大的女工(抱歉沒記住名字)抑或是喬治有著謀殺懷孕女工的想法,又或者是法律判決喬治死刑,這些點都不是最重要的.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的腦子里絕不會是喬治這個渣男或是喬治就是為了錢與地位追求安琪拉等想法.你只會沉溺于他們之間的美妙愛情無法自拔.
這可以說是導演編劇的才華橫溢吧.將一流的小說改編成一流的電影(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同樣,將原著的現(xiàn)實主義改變?yōu)殡娪暗钠寺髁x,將“郎心似鐵”改變?yōu)椤袄尚乃扑保@種主題的變化真乃神來之筆.
講個笑話,一個臺灣朋友到大陸后跟我說,他們那邊把海賊王譯為倭寇歷險記,將蠟筆小新譯為一個五歲的智障兒童,又將犬夜叉譯為狗雜碎.這些說法的真實性有待考證,然而譯名與作品不符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名字在很多時候只是個代號,我們不要被名字而誤導,從而失去了對內(nèi)容的判斷.
最后,再次推崇一下這部電影.雖然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這種看似三角戀的劇情很是老套,但是仔細看完整部電影,其中的一對絕代佳人的浪漫愛情絕對會讓你眼前一亮.
說是愛情片又感受不到真愛,說是黑色片又幾乎沒有懸念,只好當作偶像劇看嘍。攝影和配樂水平不低,伊麗莎白美艷無方蒙哥馬利依舊面癱(所以奧斯卡影帝提名是怎么回事??。?/p>
美國悲劇和A Place In the Sun都是好名,屌絲愛白富美是真理,缺啥愛啥。大家閨秀有她們的愛法,只能對平民女第一次約會就企圖推倒,一時滿足欲望、填補寂寞,往后是災禍與悲涼。追逐太陽,眼睛會被光線刺瞎。
其實是很憂傷的故事呢。。但我基本被美色所惑。Clift竟然可以同時邪氣又木訥,Liz個身材。。。唉 一比 真只能說現(xiàn)在的人都殘得不成樣?。?/p>
I love U,I've loved you since the first moment I saw you,I've loved you even before I saw you.
一道機會成本的論述題。當機會成本為零時,與女工的愛情自然成了唯一的資產(chǎn),直到遇上安吉拉,如果仍舊選擇與女工在一起,那他放棄的成本也太昂貴了,本能地選擇更有利的其實并沒有錯,只是人的感情不是商品,被選擇之后遭到拋棄必定會反擊,這時候的機會成本便是人的良知了,而良知的代價又是多少呢?
這譯名真好
“美國悲劇”。最后有些拖,因為故事強行把作案動機用愛情來解釋,閉口不談男主對上流社會財富和身份的追求... 真是個渣而不自知的混蛋吶,當然罪魁禍首還是天差地別的兩種生活。Monty Clift和Liz Taylor簡直好看得不分上下,多半時間我都沉溺在他倆巔峰狀態(tài)的絕世的美顏里
【上海影城4K修復】喬治·史蒂文斯代表作,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劇本、攝影等6項大獎,根據(jù)德萊賽[美國悲劇]改編。不平衡構圖、黑色電影式的布光風格,第一次進屋的情愛戲幾乎全黑拍攝,既規(guī)避審查,又暗示兩人關系的不可曝光性與晦暗的前景。幾個長鏡頭很出彩,泰勒與克利夫特相擁疊影收尾。(9.0/10)
#重看#@影城;他也并非沒有后悔過,他也曾生出一絲憐憫的心意,當被質問到那決定性的一刻究竟在想什么,他眼里竟流露出無限悵惘的想念,這一刻的軟弱正是決定他悲劇的致命性格特征;家庭的宗教背景與母親反應也值得回味;兩個雕塑般的美人。
這片子的疊化鏡頭用得很好呢
8/10,這部被稱為“好萊塢黃金時代最美的男人和最美的女人演繹的愛情故事”其實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在影片的后半段,它已經(jīng)從一個愛情故事升華到一種人生境遇的深度刻畫。雖然后來的不少影片都有這部影片的影子,但這絲毫不會影響這部電影給我?guī)淼母锌?。蒙大帥哥和泰勒大美女的個人魅力,以及美妙絕倫的黑白攝影都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有好幾場對手戲都拍得非常美。
近日有位影史著名美女伊麗莎白·泰勒去世,想起存了一部她出演的片子,想看看.當年那么年輕.還是有遲暮一天.哎,人.一輩子為啥子,就為個感覺而活
泰勒轉型成功,不過這片核心是克里夫特,看到德萊塞原著仿佛立馬明白了什么,他最擅長描寫鳳凰男女的血淚奮斗掙扎史,犀利尖酸甚至諷喻刻薄,但電影后半部分陷入了好萊塢時局約束下的和稀泥式草率結尾,男主原來還能更有爭議性??死锓蛱氐谋硌莶挥谜f了,那一代很多演員的演技都有種我見猶憐的感覺。
第一個鏡頭男主角實在非常非常帥哦!經(jīng)典劇情經(jīng)典模式
在這個事實中,哪些行為是有罪的,哪些行為又是無罪的,也許連當事人自己都無法說清楚。只有上帝有權判決人的罪與非罪,可是上帝又如此沉默,于是法律就冒充了上帝的角色。
完美的范本之作!克利夫特是超級迷人地!當然,德萊塞美國悲劇絕對不是這個樣子。但是改編劇本機體完整。從一系列重要場面的固定鏡頭設計,到細節(jié)處的指意性鏡語,喬治斯帝文斯的表現(xiàn)同時具備經(jīng)典性和創(chuàng)造性。
7/10。美國悲劇拍成了矯飾的美國夢,女工的愛情是排解寂寞的權宜之計而與富家女結婚是改變身份的現(xiàn)實之計,突出了富家女愛的單純悲痛欲絕,把女工丑化成甩不掉的錯誤來掩蓋主角的渣男行為,對宗教和不公平審判的批判縮減為正視良心的懺悔和律師重演現(xiàn)場時的正義憤怒,報紙疊畫表現(xiàn)時間的手法也很老舊。
全片幾乎沒一個角色討人喜歡,劇情也挺流俗。男主耷拉個肩,過寬的肩墊也許以前看起來很帥,但現(xiàn)在只讓人感覺雪上加霜。瑟縮的神態(tài),尷尬生硬的微笑,不知所措的舉止。女工在懷孕后愚蠢地逼婚,還癡心妄想兩人結婚后過平凡的生活,拒絕接受對方是個不甘于平淡生活的野心家。大小姐對男主的愛簡直是莫名其妙,典型的有錢人家閑得無聊,愛上一個”憂郁的神秘英俊”的男人。叔叔似乎只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慷慨。 這個野心家比起《賽末點》中的男主,似乎太過“簡單淳樸”,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完全沒get到蒙哥馬利的帥氣,皮膚太差了。玉婆的外貌也沒有特別打動我,還是更喜歡英格麗褒曼。
鳳凰男的故事也就那樣,講的一般,倒是那點戲外傳聞更有趣,據(jù)說玉婆得知蒙哥馬利·克里夫是同性戀后,主動拉他出演本片,維護他性感正面的小生形象,我覺得他倆應該和查理與安吉拉的相處模式一樣,玉婆扮演母性的保護角色。
當你心中燃起惡意時,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惡人。伊麗莎白泰勒果然美得禍國殃民,如果我是男人也要選擇一樣一副美得天真,坦蕩不怕失去一起的女人。而棄婦之所以面目可憎也有其道理??少F的是,一部黑色電影到最后還是褒揚了愛情。他就是要死也忘不了泰勒的香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