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畫到電影,從cosplay到動漫流:看日本電影中的動漫質感
文/不一定驢驢 2005年11月
1、從cosplay、《NANA》時尚風潮談起
2005年的好萊塢,羅德里格斯極為虔誠地把弗蘭克·米勒的黑色漫畫《罪惡之城》送上了銀幕,并以此名利雙收。在日本,改編自當下最紅少女漫畫家矢澤愛同名漫畫的《NANA》引爆票房。2005年影壇的話題之一--漫畫改編電影的時尚。
2003年,北村龍平《百人斬少女》的成功,給日本影壇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上戶彩小姐橫劈豎砍的刺客“安云”造型,比之《殺死比爾》中的烏瑪新娘不遑多讓,也讓動漫發(fā)燒友們歡欣若狂。每況愈下的日本電影,籍此尋獲了一條復活的甬路--cosplay(注①)。
2004年松尾鈴木的《戀之門》(羽生生純 原畫),更為直白坦率地以“cosplay”和“漫畫同人志(注②)”為題材,美少年松田龍平、玩偶般的“卡哇依”少女酒井若菜,都是不可多得的cos人才。同年矢澤愛漫畫改編的《下弦之月》,則由美型少男成宮寬貴和少男殺手栗山千明出鏡(二人也曾出演《百人斬少女1&2》)??∧袔浥姆勰玞os秀,是這類電影成功的關鍵。
松尾鈴木在《戀之門》中直言不諱地表態(tài):少男漫畫是小孩子的專利;少女漫畫才是今昔主流?!栋偃藬厣倥?》的敗闕和最近《NANA》的空前火爆,則證實了松尾的讖言。改編自小山雄老式打斗漫畫的《百人斬少女》,續(xù)篇在失去北村龍平那樣一流的導演,余下的很OUT的少男漫畫cos自然無人買帳。而《NANA》完全不同,甚受年輕女性觀眾追捧的它,縱令不具備真的電影魅力,只要在角色扮演方面下足工夫,同時保留原著里所向披靡的時尚前衛(wèi)元素,成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繼《下弦之月》的小試牛刀,矢澤愛當下最IN的《NANA》匯集了美型少男成宮寬貴、松田龍平、玉山鐵二,及“被上帝保佑的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中島美嘉、與觀者共鳴的懵懂少女宮崎清,絕不啻一席官方的cosplay饗宴。龐克、視覺系搖滾、Vivienne Westwood的服裝,失澤愛本人的拜物主義與偶像崇拜(儼然一本時尚“圣經”),化身為《NANA》主人公的崇拜行徑(譬如主人公奈奈崇拜娜娜,娜娜崇拜“性手槍”),與觀者對《NANA》的崇拜,達成了三位一體式的律動。電影版的推出,可謂把這股律動白熱化了,原畫中原本就忠于現(xiàn)實的服飾、音樂、美型少男等,得到了璀璨的、讓人眼花繚亂卻又合乎情理的現(xiàn)實詮釋。目前《NANA》的票房已近四十億日圓,超過了純愛電影《電車男》,預計將成為今年度日本電影的賣座冠軍。
少女漫畫電影cos票房節(jié)節(jié)勝利,而少男漫畫電影化則一敗涂地,與前者形成強烈反差。除《百人斬少女2》遭人詬病,近年來還有改編自藤子不二雄A漫畫的《忍者小精靈》,飯?zhí)镒屩蔚摹洱堫^》(望月峰太郎 原畫)等讓人大失所望的電影。少男漫畫若想贏取票房,仿佛只有訴諸動畫電影劇場版了。
那么,少男漫畫真的不適合改編為真人電影么?漫畫改編電影難道僅是一場時髦的cosplay?縱令這個事實成立,少男漫畫在日本影壇舉足輕重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據(jù)筆者觀察,少男漫畫盡管匱乏成功電影化的典范,卻委實對日本電影--尤其1990年代以后的--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2、新一代導演的動漫傾向
日本電影,自打誕生就以其細膩質感和遲緩的節(jié)奏著稱,這是它的最大特征。平緩遲鈍的剪切、靜謐悶默的畫面,缺乏戲劇性的矛盾沖突,最大限度地縮短了銀幕與現(xiàn)實的距離。溝口健二的那種“一個鏡頭主義”、全景鏡頭,小津安二郎的固定機位長鏡頭等,樸實自然的緩慢風格,構成了日本電影藝術的特征,即所謂日本的性格的體現(xiàn)。
日本電影傳統(tǒng)稟性的“慢性子”,在現(xiàn)代化的步伐中歷經了兩次自覺革新的“提速”。第一次發(fā)生在受歐洲新浪潮影響“日本新浪潮”(1960年代),第二次是1990年代以后。
在冢本晉也的《鐵男》中,主人公從臉部皮膚薅出一根鐵屑,陽器變做螺旋鉆,后腳跟兒生出噴氣筒;行定勛的《Go》,杉原以一擋百、大鬧籃球館,暴走的他,更倏然失重似的一躍踏上了藍天;渡邊謙作的《血色之槍》,殺手葉山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嘔出了二十年前吞噬的子彈……這些橋段,可以用超現(xiàn)實主義及黑色幽默的邏輯加以解釋,然而,對深受動漫文化浸淫的觀者和作者而言,卻是心照不宣自然而然的情節(jié)。
九O年代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常常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融會動漫的思維概念與趣味,有時是無意識的。少男漫畫式的想像力、日式漫畫的詼諧夸張,加劇了日本電影的節(jié)奏。這是日本當代電影--尤其新銳導演作品--的顯著特色。
當下日本新銳導演中名列首位的,非北村龍平莫屬。這個二十幾歲便踏上影壇的動作片導演,近年來受到了東寶公司的器重。從《百人斬少女》到“哥斯拉”的收山之作,其“王牌大導”的超級地位愈加鞏固。生于1969年的北村龍平熱衷動漫和電動游戲,這不僅體現(xiàn)在他電影題材的動漫傾向(八成以上的作品取材于少男漫畫,為游戲《合金裝備:孿蛇》客串拍攝短片),在其影像風格和意蘊上更可見端倪: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節(jié)奏流暢、要言不煩,注重形式造型美感,把格斗場面表現(xiàn)的“身臨其境”是拿手好戲。其“身臨其境”,即是指類似于電動游戲中玩家與機器的“互動性”。
少男打斗漫畫與格斗游戲,是北村取之不盡的素材。他影像中的格斗魅力不在格斗本身,而在于格斗前夕的奢華鋪陳。他經常會選取森林的空地、山地斜坡、封閉的密室等作為戰(zhàn)斗地點,尤為注重氛圍的營造,對格斗場景、挑戰(zhàn)者“對峙”的精心雕琢,顯示了與通常動作片截然不同的趣味。
與北村龍平想埒的,是大導演三池崇史。暴力cult的他,其實是個骨髓里透著動漫質感的異才。從《Dead Or Alive》到《殺手阿一》(山本英夫 原畫),三池的cult才能在少男漫畫的孕育中開花結果了。在原本是寫實風格的《Dead Or AliveⅠ》末尾,兩位主人公間的對決在驟然間變得超人荒誕化了,由肩扛火箭筒到“氣功波”,少男漫畫中的慣用情節(jié)在三池的改良下,意想不到地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此,三池影像早前的寫實格調發(fā)生了動搖,他擺脫了黑幫片模式的羈絆,并最終由暴力片導演嬗變?yōu)槿帐絚ult片宗師。從《牛頭》、《斑馬人》(山田玲司 漫畫)到最近的《妖怪大戰(zhàn)爭》(水木茂 原畫),三池采用楚楚動人的、少男漫畫式的“兒童”的視角,在跟自己藝術觀趨于一致的虛構“動漫”情節(jié)中悲戚地揶揄現(xiàn)實。此外值得一提的,三池最重要作品《拜訪者Q》女主角,是青林堂漫畫家內田春菊。
其他新銳導演,有擅拍懸念推理片、因《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佐藤文也 原畫)而奠定其“堤式”迷幻影像的堤幸彥??植榔瑢а蒿?zhí)镒屩危拔奶岬剿淹路逄擅靼嵘狭算y幕。從漫畫家變?yōu)閷а萆矸莸氖?,廣告師出身的、徹頭徹尾的“動漫主義者”石井克人(去年他推出了講述“人妻”成為漫畫家故事的《茶之味》),前文提到的《血色之槍》導演渡邊謙作,以及最近有些復古傾向的行定勛等等,實在大有人在。
除本土導演,亦有他國導演從日本漫畫攝取養(yǎng)分。譬如近年蜚聲遐邇的韓國導演樸贊旭那部贏得戛納評委會獎的《老男孩》,便源自日本漫畫。
所謂電影中的“動漫質感”具體指什么吶?我們且來看今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審之一的中國作家阿城對樸贊旭《親切的今子》的評價。他說:“好的電影應該在于‘減法’,他(樸贊旭)做的是‘加法’。就像在西藏5000公尺上的高原,看上去反倒跟平原沒什么差別?!?br>
這讓我想起攝影與繪畫的本質區(qū)別:攝影恍若一種“減法”,繪畫類似于“加法”。樸贊旭的“加法”,從某種意義上說約莫是電影中“動漫質感”的寫照吧。
3、漫畫到電影:賦予靈魂
日本電影與漫畫的淵源,可追溯到早期的電影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溝口健二、伊丹萬作、新藤兼人、市川昆、黑澤明……這幾位曾經叱咤風云的影壇巨擘,在繪畫方面亦有非凡才能。早年的日本電影在拍攝前,一般都由導演先繪制出每個分鏡頭的草圖--被稱之為“影畫”的東西,再進行實拍。筆者曾有幸見識了稻垣浩、岡本喜八、伊丹十三的“影畫”手稿(注③),其構圖輪廓、人物神態(tài)與動作的設定,以及“透視”布景和“速度線(注④)”的應用,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日本漫畫。難怪會有漫畫家石井隆、內田春菊等人自信地躋身影壇執(zhí)起導筒吶!
漫畫改編成電影時,正類似于那個“影畫”的橋梁地基,起了電影草稿似的作用。漫畫所具有的構圖、角色對白、畫面剪切等先天優(yōu)勢都是文字類初稿所無法比及的。
巖崎昶曾在《日本電影史》中談到日本電影與文學的關系,他認為:電影作者大抵是抱著自卑的心態(tài),希望通過改編“高級的”文學作品來提到自己作品的藝術水準(注⑤)。更明確地說,即電影為低于文學一級的較通俗的藝術,據(jù)筆者觀察,這種說法即便在今天仍是成立的。而今天與文學扮演著同樣角色的漫畫同電影的關系,恰跟文學與電影的關系相反,源于漫畫的電影大抵是勝于漫畫的價值。
樸贊旭《老男孩》舉世公認的成就,是最好的佐證,在日本國內,這樣的事例更屢見不鮮--
深作欣二的《大逃殺》,改編自高見廣春的漫畫,不論知名度抑或藝術價值,電影版都遠在原著之上。漫畫原作講的是一個叫作“大東亞共和國”的國家如何強迫孩子們去殺人的故事。深作父子對原作做了大幅度的改動,將時空設定為未來的日本,政府以“治暴”的名義,將一個班的42名學生囚禁孤島,命令他們自相殘殺,最后幸存的一人是這場殺戮戰(zhàn)的勝利者。這部影片其實是深作藝術世界的拓展與變奏,以漫畫為藍本,是深作與青少年直接對話的窗口。深作不乏陳酒新裝地在其罕見暴力的背景下奏響一曲人性的美麗贊歌,擬定一個關于人類私欲、妒忌、背叛、與自相殘殺的曠世預言,并以此影射出日本社會潛藏的危機。
三池崇史的《殺手阿一》,同樣脫胎自暴力漫畫。三池為這個不堪入目的、充斥低俗骯臟趣味的蕪穢品,嵌入了具有藝術張力的、三池式的Sadism與黑色媾和狀的靈魂--以其意識流和荒誕夸張的手法,抹掉了人的道德良心的概念,籍施虐者與受虐狂之間病態(tài)的依存關系為軸,誘導出一座現(xiàn)代文明社會陰翳下的“魔獸都市”。即是說: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蟄居著一只惡魔。鹽田明彥反倫理道德的《月吟》,改編自喜國雅彥的漫畫。鹽田冠以樸實細膩的紀實鏡頭,譜寫了一曲唯美哀矜的、褻瀆青春與純潔的masochism故事,游蕩于天堂與地獄的縫隙,美丑之間僅系一線之差。這樣的藝術魅力皆是原著漫畫難以觸及的高度。
在日本獨立電影、地下電影領域,漫畫也是很搶手的影像素材。像青山真治和豐田利晃那種傳統(tǒng)派技法的、拍攝“悶片”、匱乏動漫質感的電影作者,亦拍出過響當當?shù)挠陕嬀幐牡碾娪?。新生代獨立導演奧原浩志去年拍了一部《乘坐藍色的車》,改編自少女漫畫,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比起時下《下弦之月》《NANA》等所謂主流電影的cos秀,至少要澄清的多。
注①:costume play的簡略寫法,指穿著有關動漫人物服飾打扮成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
注②:指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將各自創(chuàng)作的作品集結成冊,不由商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而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間流通者,均可稱同人志。
注③:出自紀錄片《女稅收官2拍攝花絮》:1988年周防正行導演。
注④:漫畫符號之一,是用來表現(xiàn)速度感的一種效果線。
注⑤:《日本電影史》,第115頁,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版。
http://www.blogcn.com/User9/buyidinglvlv/index.html 我知道的,你從來不上網(wǎng),也基本上不知道怎么使用電腦,更不會知道我寫字的這個地方,不管他在外人眼里是怎么樣的熱火朝天,我知道的,我都知道,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想在這里寫下來一些東西給你,知道你看不到,但是我還是想寫,怎么說,算是一種方式的紀念吧。
這是我們都很喜歡的一部漫畫,對的,唯一不同的是,我是基本上完完整整的看過全集的人,而你是只看過零星的圖片的人,可是就是這樣,只要是喜歡的東西,就會深深的吸引住我們,不在乎攝入的深淺。
娜娜和奈奈,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人,我不太喜歡取類比項,但是我們也是這樣的吧,兩個在外人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一個冷若冰霜,一個熱情似火。可是我們始終都知道的,能成為好朋友的兩個人,一定有著很深很深的相似之處,骨子里面,我們都是很剛強的人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感情。在沒有看《NANA》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我們之間感情的這個問題,因為我總覺得沒有什么問題,我們之間熟悉的就像親人那樣,好像我們已經認識了很長很長時間,我伸手,你就知道我是在找水喝,去麥當勞,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吃圣誕和香芋派,指甲油,你一定會用很深很深的紫色,而唇膏,你有會用很淡很淡的櫻桃紅。所以我總是淡漠了感情這個字眼。直到我看到了娜娜為了八子和巧的事情而那么難過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一種很熟悉的東西從內心深處爬了上來,我在想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有一天也會是屬于一個男人的吧,就算你總是對我說,你不想找,不想找,就算你到現(xiàn)在二十幾歲了,唯一的一次戀愛就是為了玩弄人家,就算到現(xiàn)在和你一起隨便出去吃個飯都會有男生上來搭訕,人家上趕著追你,你總是以嚇唬人家為樂
但是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們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分開的,或者說,要分別到兩所房子里,甚至兩座城市兩個國家里居住吧,盡管你總是說,我們回去上海,我當醫(yī)生你當翻譯,我們用自己掙來的錢一起租一所房子,有著漂亮的風景,過我們想了二十幾年的生活,就像娜娜和奈奈一樣,但是我明白,終會有一天,會有一個巧一樣的男人帶你走的,他會是一個明白你的一切頑固與偏執(zhí),但是會包容你的一切好好愛你的人,你們會有屬于你們自己的美好而幸福的生活,你也終于不會再戲弄他了,你會好好的愛他。那是你的歸宿,你美滿而命定的歸宿。
但是那個時候我會是什么樣子呢,我不知道,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我會和娜娜一樣的不知所措,我們之間的關系好像不像一般的姐妹淘那樣粘粘的,我們沒有什么私房話可以說,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要分享,但是我們只要在一起,只要在彼此身邊,就是幸福的,不過說什么干什么,都是好的,可以很久很久不聯(lián)系,但是不會生疏,不會生對方的氣,因為我們心里深深的明白,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怎么說,知己吧。你一直在身邊,照顧著我,關心著我,體貼著我,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陪伴著我,包容著我的一切任性。我們從相遇到現(xiàn)在,沒有經過什么大風大浪的,只是默默的走在了一起,而且還將默默的走下去。
你一直在嘲笑我的就是我的那種努力,你說未來的事情不可知,走一步算一步吧,你說,干嘛總是糊想八想那么多。
是,我總是會多想,這是我改不了的毛病,就像我原來看到你總是不想接觸社會,不想去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一些最近本的常識,于是我就暗暗的想決心一定要自己變得很強大,強大到有一天,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受阻力,強大到有一天,你可以不用顧忌太多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和娜娜很像的一點就是,我們總認為你們是那么的脆弱,總是想用自己的同樣不那么硬朗的肩膀扛起你們的未來,就像娜娜總是覺得八子很單純,所以想把她交付給善良而懂得珍惜她的申夫一樣。
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兩點:你們也是在慢慢的長大的,其次,我們既然能成為朋友,那么本質上就都是那么倔強而獨立的。
就像奈奈很清楚為什么自己要選擇巧,她說,她沒有那么單純。就像我每次見到你,都會覺得你在成長著,你在盡自己的所能去學習一些東西,去適應一些東西,你在讓自己盡量的能生存在這世界上,并且努力地想讓自己生活得好好的。你甚至都在學習著怎么樣去照顧我。
不約而同的我們都在讓自己的夢想著陸在現(xiàn)實上。
看到娜娜在電視上對奈奈說,八子,你的夢想我會實現(xiàn)的。我忽然間想明白了,其實除去了婚姻,還有工作,還有家庭等等很多會讓我們各自過各自生活的因素,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永遠都不會分開的,因為我們是彼此在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我們有著共同的夢想并且努力的為之奮斗了這么多年。
我想我以后不會去想一些東西了,因為確定了我們是永遠在一起的。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世界上另一個我。
原來做過一個關于顏色的測試,對應著白色,我選擇了你,上面解釋說,白色代表靈魂的另一半,是雙生子。
電影雖然沒有原著的情節(jié)那么細密,但依然淚點滿滿。
奈奈和娜娜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人住在了一起。
選擇愛是勇氣,選擇失去也是勇氣。
但,不要卑微地服從愛。
所以,奈奈在看到男友抱著別人時,在娜娜大聲喊著“自己的男人要自己搶回來”時,
毅然決然地說:我再也不想要看到他。
所以,娜娜在送別本城蓮走時,微笑著和他說笑,最后哭著奔出車廂。
她說她要唱下去,但不是為了蓮。
許多個夜里的黯然傷神像一支催長劑,不斷要求我們長大和堅強。
學會什么是真正的愛,什么是真正應該堅持的。
卻總是在戀戀不舍時,又不得不裝做瀟灑地放下。
許多的遺憾,許多的事故。
當她們分離后,成長、傷害、新的際遇和離別仍然繼續(xù)著。
大段大段的感慨像秋天里一地的落葉,
我們踏著踏著,聽著聲聲脆響,
深吸一口氣,悄悄地對自己說“一切都會好的”,
終于忍不住大顆的淚水墜落。
這部電影有彥井俊二式唯美的日本雪景和我的dream house 707, 這些在我看完之后都變得不深刻, 現(xiàn)在的我, 心里想的是:有個閨蜜真好。
我想每個女孩心里都有兩個NANA, 一個是乖巧可愛,一個冷峻獨立, 通常大部分都會被父母師長馴服成乖巧可愛型的,長大后,即便自己不騎泥反骨, 交了這類的朋友都會讓父母擔心,勿誤交損友等教條肯定會嗡嗡嗡。。繞梁三日。
在看奈奈要帶娜娜回家的時候我就擔心娜娜到他們家后會被奈奈的爸媽側目, 還好,他們不像我爹我娘,如果菜菜子我交了這種朋友, 肯定被教訓三天。
所以菜菜子成了小菜老師,每天道貌岸然地誤人子弟,很讓長輩放心。菜菜子的閨蜜都是淑女, 家庭夢想多是嫁個有錢人,很踏實。
但是啊, 我期待一個像娜娜那樣的閨蜜,外表冷酷另類,內心清醒, 獨立,有夢想,有堅持,要超越自己愛的男人,能把廢棄的木材釘成一套餐桌椅,陪伴閨蜜度過失戀的低迷期。。。
爸爸說不要期望別人能為你做什么,要想想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那我就不要期待閨蜜了, 自己立志成為像Nana這樣的閨蜜。
很好看的電影,中毒一樣喜歡兩個nana--奈奈和娜娜。性格完全是南北兩極的女孩子,都極致可愛,并沒有特別波折的故事發(fā)生,最愛滲透式的表達方式,是關于女人的友誼并不是講宿命的電影,娜娜像極了sd娃娃,奈奈到像是梁靜如和李心潔的混合體,不會點評,喜歡就是了,鄧格里格隆迪東,大家都看看吧。
跟漫畫差太遠了,真一的扮演者很幻滅~
中島美嘉好帥?。?!有她在身邊,哪里還需要男朋友呢??
很多人心里的NANA就是MIKA這個樣子的
這部日本片子,竟然沒嫌慢。不管是干什么的,感情有時候就是單純直接而簡單的。是吧。每個人心里的孩子啊…… nana最后說:“不可以了。不能像從前那樣一起生活。我也有我的執(zhí)著。但偶爾這樣見面也很好,可以互相擁抱和談天。然后不覺間變老了,執(zhí)著和虛榮都沒有了,又不愛唱歌了,我也可以與你回去那老家?!?/p>
喜歡美嘉,她真瘦。
真的就是原著中的娜娜,每次音樂一響起,腦海中都是那個拿著麥盡情唱歌的女孩,深色的嘴唇玩世不恭的樣子,內心善良溫柔的孩子。
刷著煙熏的中島美嘉,就是我容易被吸引的型
想要里面的道具!據(jù)說拍電影的時候矢澤愛還把Vivian Westwood的限量版戒指給中島美嘉了?。。∥疫@口水啊
中島美嘉的聲音在里面是個巨大的亮點 短發(fā)女生很有愛
她們在707室生根發(fā)芽,并肩趟過這個無比乖張而驕傲的青春。那些留在那年707室里的記憶依舊只是屬于兩個人的小秘密,留給她們彼此呼喚的一樣的名字:NANA——永不消失的羈絆;或許再過多年之后,奈奈一個人順著河邊慢慢散步著,忽然聽到身后熟悉的聲音喚“阿八”,猛的回頭看去,什么沒有。
改編得不錯,音樂贊。就是演員太雷了
娜娜酷,奈奈嗲。娜娜外表冷如冰,內里是團火;奈奈柔情似水,內心純潔如月光。讓章司和蓮都閃開,祝娜娜和奈奈在一起。
選角很重要,真心的~假如不是中島美嘉這片估計就毀了。不過故事還是太理想化了一點,怎么才能擁有愛而又不改變自己的自尊和軌跡呢?大概只存活在漫畫里吧。
忍不住吐槽下,松田龍平長得好像孫楠啊。。健一演不羈的騷年演得開心嗎。。
宮崎葵居然不是生下來就是性冷淡臉!松田龍平倒一直是
蓮太讓人失望,太難看了啊。。。。
蓮 長的太丑
喜歡宮崎あおい甜美的樣子,很忠實于原著,背景道具服裝等等都力求完美。
最贊的是漫畫作者和導演清晰的定位,兩個迥異的女孩結伴,繼續(xù)過著迥異的人生,但創(chuàng)作者并未站在制高點對這些選擇做出傾向性的評判,這或許就是對女性的寬容,只要活出自己,怎樣活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