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每天休息的時間看完了分上下兩集的一共四個小時的哈姆雷特電影。
講了哈姆雷特的叔叔殺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而登上王位,并且娶了他的老婆,哈姆雷特為父親報仇的故事。故事以哈姆雷特,及其母親,還有叔叔死去,作為結局。真的是一部悲劇。故事中的臺詞特別多,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話,發(fā)人深省。同時,又能看出那個時代的一些弊病,比如說哈姆雷特的喜歡的女人因落去水中而亡,因為判定是自殺,所以都不能對她的靈魂進行禱告??戳穗娪?,看到了主人公的勇敢,善良,正直以及聰明才智。
果然,大師的作品一般人看不懂。。。捂臉
看完了肯尼思·布拉納自導自演的《Hamlet》,四個小時的長度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舞臺劇,墳地的那一幕就像是舞臺劇的布置。
肯尼思飾演的哈姆雷特是一個瘋狂、滿溢著怒火卻又時時刻刻不被理智與現(xiàn)實所節(jié)制的人。內在的復仇欲望與外在現(xiàn)實條件的不允許造就這一個猶豫不決的王子形象。父王的駕崩與母親的迅速改嫁造成了哈姆雷特內心的虛無感,而透過父王的鬼魂得知仇人的真面目才是哈姆雷特瘋狂的真實原因。說是瘋狂我卻覺得仍有些不恰當,外表的瘋狂恰是內心燥郁的體現(xiàn),渴望復仇、藉慰先王之靈,然而現(xiàn)實中卻找不到叔父謀害自己父親的真憑實據(jù),自己能聽信的唯有鬼魂的密語,在他人看來不過是瘋言瘋語。這場復仇的悲劇,就正正是以哈姆雷特的瘋狂串起來的。所以,哈姆雷特才只能安排一群伶人演一場戲中戲,讓人發(fā)掘叔父心中的潛藏的良心不安,告發(fā)叔父的弒兇罪行。戲中戲的美妙就在于此。
最后哈姆雷特與奧菲莉亞的哥哥決斗那一幕也是挺有意思的。奧菲莉亞的哥哥奧斯里克就像是個低配版的哈姆雷特,同樣是留學途中得知父親被殺匆匆回國,同樣復仇心切。不過,不同在于復仇心切的奧斯里克著了奸詐油滑的國王的道,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最后奧斯里克與哈姆雷特兩個將死之人完成了諒解,王子也完成了復仇。不過那狡詐的叔父還害死了自己奪權目的之一的王后,背上又多了這么多罪孽,等待他的唯有來自地獄的苛刑吧。
這場悲劇是一場時代的悲劇。正因如此,擁有黃金之心明星般的哈姆雷特的隕落才讓人特別惋惜。劇中處福丁布拉斯所說的“因為假如他曾登基即位, 那他必定是個英明的君主?!币粋€賢明的君主最初也是最后的命令不過是命令英國把兩個奸詐小人處死。哈姆雷特的悲劇也恰恰是時代錯位的悲劇,從父親被殺開始哈姆雷特的人生就已經(jīng)急轉直下,to be or not to be從提出來開始就注定是悲劇。這個時代不允許存在如黃金一般閃耀的心。我們能做的只有像霍拉旭一樣,身為丹麥人,卻有古羅馬人的精神,將這黃金之心通過故事轉述下去。
為莎翁以及演員的演技打四星。
面目蒼老的哈姆雷特看著好出戲,甚至可以和他叔父演情侶。
看結尾的大混戰(zhàn)時,真的是一直在笑。感受不到悲劇的洗禮,但好笑是真好笑,不知道為啥??赡苁且驗闊舻粝聛碓宜绹醯臅r候哈姆雷特像個人猿泰山,可能是大家躺在撲克牌一樣的大廳瓷磚上時的莫名喜感(這個宮殿布景我真的很想吐槽,它更適合愛麗絲漫游仙境,而不是哈姆雷特),可能是你刺我我刺你哈哈哈我刺中你了什么我居然也被刺了的小學雞互啄感(可能和戲劇的表現(xiàn)方式有關?),總之,像看部喜劇。
四個小時完了之后,都沒力氣感慨終于看完了。這感覺可能像看屈原在你面前吟詩四小時,你還要追著字幕努力看那些字組合起來到底是什么意思。
附上看電影時特別喜歡的王子名言:
“而且,你就是塊海綿!
堂堂王子怎么能回答一塊海綿的話!”
四小時確實有點長。看過朱生豪譯本,看過現(xiàn)場原聲話劇,都不太感冒,不知道此劇有什么經(jīng)典之處。 真是中有林黛玉,西有哈姆雷特,看到什么都要大發(fā)感慨,一長段臺詞,而且也不覺得臺詞有多好。不過演員的表演還是挺有看點的。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一段,流放途中一段,被帶入戲。改成電影,運用電影的鏡頭很成功。場面調度和運鏡真難。布景、道具的細節(jié)也還考究。不經(jīng)意就發(fā)現(xiàn)熟悉的面孔算是彩蛋吧。
這一年,凱特·溫斯萊特參演了這部莎翁電影;同一年,大西洋彼岸有一位美國小鮮肉也主演了一部莎翁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后現(xiàn)代激情版》。第二年,兩人共同主演的愛情大片席卷全球,賺足眼淚,他們蜚聲國際。
花了大概三天的時間才看完這將近四個小時的電影…莎翁的戲劇語言真的是完美的無話可說(不過,…哎,感覺像是又聽了本尼飾演的Sherlock,就是聽不懂,囧呀??)
說回這部電影,莎翁的戲劇還是適合舞臺,改編成電影,總體還是不太適用,電影這個形式完全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大段大段人物的內心獨白,用電影的方式呈現(xiàn),便是無聊的自言自語,夸張的自我表演,以我的視角來看,就像是從監(jiān)控鏡頭中窺看,感覺劇里的所有人都瘋了??,大大削弱了劇場演出的親密感,和觀眾的情感代入。
哈姆雷特應該是沖動和克制的結合體,他瘋狂,充滿怒火,但時時刻刻被現(xiàn)實壓制,又猶豫不決的王子,但電影里的hamlet我感覺只剩下瘋狂了,結尾的決斗更是毫無節(jié)奏感可言。
而且,作為一個顏狗,這個王子著實有點老
莎士比亞太有智慧了,看問題怎么會那么全面那么透徹呢,太令人祟拜了。同樣都是人,人家的思維怎么會這么高瞻遠矚這么一針見血呢。自嘆弗如啊~雖然看過這本書,但是還是看完電影后才會對全劇悲慘的結局而感到惋惜,惋惜哈姆雷特的命運,其實從必須復仇的開始就很心痛他的命運,這份命運他不得不擔負啊
看每個版本Hamlet都會被不同的細節(jié)觸動,肯爵這版應該就是海報上那個瞬間,王子一襲喪服,背對歡慶人群,滿天花瓣如紙錢灑落,他像個被全世界拋棄的孩子。宮中傳聞,王子瘋了,果真瘋了,何必在意那些身外的新仇舊恨,但倘若清醒得很,他又怎么會是Hamlet。想陪他被放逐天涯,卻不想做他的奧菲莉婭。
我真是太純潔了嗎 看過青少版的書和48版電影的我 竟然從未想到哈姆雷特和奧菲莉亞睡過。。。還有Kenneth果然是Olivier的死忠粉 居然也染白頭發(fā) 居然也在小拇指帶戒指。。。這一版和前作有一樣的問題--演員年齡的問題 這版奧菲莉亞有點弱 我還是更喜歡48版
這版牛逼之處不僅是全本搬演,關鍵是保持了常規(guī)演出中的思辨性與崇高感之外,將莎劇本應有的三俗氣質給挖掘出來,且兩塊并行不悖,水乳交融。背景上,感覺像改到了1848革命左右,又做了個新解讀。
長長的四個小時,優(yōu)美的臺詞,哇唔,演員演的好好喔~
徐濤……哈姆雷特周志強……國王克勞狄斯鄭建初……王后格爾楚德齊克建……伶王耿莉華……伶后李立宏……霍拉旭徐小青……奧菲莉婭白玉林……奧斯瑞克郭政建……掘墓人甲郭金非……羅森格蘭茲徐光宇……福丁布拉斯張涵予……波洛涅斯 貴族等高揚……老國王鬼魂凌云……伏提曼德 水手等嚴安……馬塞路斯 神甫等王博……女報幕員 女情報官 黑女人等趙曉明……雷歐提斯 英國使節(jié)等王明軍……弗朗西斯科 吉爾頓斯坦等宣曉鳴……勃納多 瑞納多 盧西安 努斯上尉 掘墓人等當兒子的時候,看過《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 黑白片奧利弗版 孫道臨經(jīng)典國配,如今也是一把父親年紀了再看這版,依然是譯制經(jīng)典,而且這樣的大部頭也不可能復制了。
凱特扮演的奧菲莉亞有和王子的香艷鏡頭,她瘋掉后躺在地上抽搐的動作就是做愛動作,這個設計很天才!結尾砸掉老王雕像的設計也很棒,俄狄浦斯是無處不在的存在,以前是干掉老王,現(xiàn)在是干掉老大。
可能是唯一一部一句不刪的《哈姆雷特》電影,背景仿佛移到了托爾斯泰筆下,拍攝手法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哈姆雷特少了年輕人的迷茫,卻也多了幾分壓抑滄桑,奧菲莉亞非常美,但二者都不夠瘋
4小時版,感覺臺詞幾乎一句都沒刪……終于看到一個幾乎完全符合想像的哈姆雷特,簡直感動,爵爺版叔父也別樣的好~只是,妹子的爹感覺從fool變成了陰謀家,以及,某些配樂和大片feel的鏡頭是扣分點~
華麗的用詞,優(yōu)美的比喻,憂郁而勇敢的王子。。。最終還是個悲劇。。。這一版比黑白那版要稍微差一些。。承認有點先入為主了。。不過還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娏彝扑]
狂躁版哈姆雷特,毫無王子的貴氣?Laurence Olivier版的氣質遠勝Kenneth Branagh,對比之下都覺得Olivier版高貴年輕多了,那份誰也無法模仿的憂鬱如影隨形。如果王子就是K這樣大吼大叫著去復仇,分分鐘要被滅,有點智商行嗎?演成了個傻子。四星是衝著劇本與莎翁臺詞(演員對著大段大段臺詞在念白,卻又演不出空王冠裡的感覺,何不直接改成話劇更好,拍什麼電影),以及Kate Winslet的奧菲莉亞尚可,雖美不過48版的,倒也有其獨特風格。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好多遍才強行看完,催眠作。
開始因為肯爹是抖森的恩師而關注他,看了Wallander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地萌上,回頭搜他作品才發(fā)現(xiàn)就是他自導自演了我少年時代大愛的那版弗蘭肯斯坦。亨利五世和無事生非都是完美改編莎劇的杰作,今天看了這版《哈姆雷特》還是被徹底震撼。單說肯爹的臺詞功力,高亢激昂時有金石之音,低吟細語時百轉千回。
最接近原著小說的一部哈姆雷特。
這版真是太好看了??!服裝布景攝影都太美了!!服裝師太懂,只有肯尼爵穿的是短款西裝緊腿褲身材太好了??!沒有字幕看還是有很多很多聽不懂的地方,于是就顯得里面的配樂特別到位??夏峋舻墓防滋夭粌H是個悲劇人物,更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特真實,而我心中的凱特一直是少婦,所以看她演少女怪怪的
有,不夠多。繁華的劇院功底,靈感都出自在那上面。不是太大的靈感。親愛的霍拉旭,請為我放棄天堂之美,而忍受冷漠之人間的痛苦,講出我的故事(向死之一種)。
Kenneth Branagh這個舞臺劇版的找了好久,后來終于淘到了碟
重新標記/這可能是第一部調整了時代的哈姆雷特電影長片 這種做法是否成立先不說但這個調整顯得不接地氣,尤其是鬼魂的成分跟這種近代設定不符。另外這選角和形象有點太接近了都分不清誰是誰了。這部最有趣的地方,一個是鬼魂段落采用的neuro-image形式,快速剪輯局部大特寫,這就打破了寫實剪輯,開啟了一種意識狀態(tài);另一個是空間的封閉性(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尷尬的設定,因為設定在一個近代王國,王宮并非是中世紀堡壘,不居于軍事要地,而只是一種鄉(xiāng)下的居所,宮外恰恰不應該是一個"危險”區(qū)域,而是屬于王宮后院,所以這個設定很奇怪)但格外突出了這個虛構空間的封閉性。一句話,我就是不喜歡Kenneth。
年代感混亂是這部電影的致命傷。影片為影片的現(xiàn)實主義化下了很多改編的工夫,使戲劇舞臺上簡略的換幕輪換登場的人物終于能在電影里用各種伏筆說圓了。但結果可能因為美國人不讀歷史變得很假,各種細節(jié)很精致,但很多都完全錯了。雖說鏡頭語言也不錯,但還是擺脫不了大段戲劇念白在定鏡長鏡頭中的尷尬。
看了四個小時的未刪減版本,過癮
每次看莎翁劇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英語太差。??夏崴共祭{在這里面真是英氣?。¢L鏡頭里全都是自己爆棚的莎翁專家的信心!溫絲萊特少女范兒也無人能敵!70mm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