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y和Marry在燭光下各自寫日記。Matty回憶:我父親曾要我們把日記寫成兩欄,一邊寫早上我們認為哪些事會發(fā)生,另一邊寫晚上哪些事真的發(fā)生了。Cranford里的每個人物,似乎都有這樣一份可以早晚靜下來的心境,享受薄曦初現(xiàn),夕陽西下。
Have a try like them, if you can.
這一部是我看豆瓣強大的9分評級,才選出來看的.因為不是特別出名的名著,當(dāng)然英國的女作家一直都是小眾喜歡的對象.沒有多少像Jane Austen那樣出彩的名作家.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曼城附近的小城Cranford,名不見經(jīng)傳。鎮(zhèn)上的人們都淳樸可愛。遵循舊條規(guī)、見識短淺的極限,就是鬧出很多笑話。特別是Gossip Lady們每每看到什么新到貨的衣服,或是新人來到小鎮(zhèn)時,那種激動的表情,簡直成了那時代英國鄉(xiāng)村的代表性表情了。
Elizabeth Gaskell感覺和Jane Austen有點像,因為時代相差不遠,又都是沒出過遠門的女作家。我想起有人評價Jane Austen是在“象牙上面作畫”的作家,在小鎮(zhèn)上鄰里之間的家長里短中寫故事。她們的小說透出一個時代和國家最真實的一面。
剛看了一集多一點點,什么母牛穿外套還有貓咪吃蕾絲花邊的場景,確實幽默又諷刺,讓人看到女作家可愛和細致的一面。
適合慢慢看的小品劇,英文發(fā)音很好聽,畫面也很美。
當(dāng)電影越來越接近尾聲,小鎮(zhèn)的人們,各自心中的秘密,都漸漸揭曉開來……不管是在等待中體味愛的真諦的Matty,還是為兒子不惜犧牲一切的伯爵夫人,還是,忠誠善良的管家,或是失去母親將弟妹們撫養(yǎng)長大的Sophie,每一個人懷揣著不一樣的故事,卻一樣細膩善良的心。
彈琴、閱讀、做禮拜、上街角的雜貨鋪買布藝、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召開郊游會……哦,對了,還有絕不可少的Gossip!這就是小鎮(zhèn)人們平凡而樸實的生活內(nèi)容。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營著不算富有的小日子,卻在細節(jié)處,透露著精致:english high tea,old peotry anthology,lovely hats,letters with handwriting…… 有那么一瞬間,讓人仿佛置身于只要有愛,一切都那么和諧、美好的理想境地。因此,當(dāng)城市的鐵路,計劃延伸至小鎮(zhèn)時,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出來,捍衛(wèi)這片寧靜的土地。
相比之下,在現(xiàn)代城市里,環(huán)境和食物被嚴(yán)重污染,人心也被磨得越來越混沌,還有多少人在心中,會有“家園”的印象和感覺呢?
Cranford是英國著名女作家Elizabeth Gaskell筆下一部恬淡的園林小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這部作品從鉛字搬上熒幕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因為它并沒有印象中BBC經(jīng)典擅長的Austen式的大愛大恨,Dickens式的大起大落,即便是由AD來改編,這也還是一群老小姐的八卦故事。但當(dāng)她們展現(xiàn)出那一張張或嬉笑怒罵、或猜忌驕橫、或善良純真的面孔時,你一定會為之莞爾,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再平淡生活,也充滿著無窮的樂趣。至于這部作品究竟哪里精彩,只有看過此書你才能有所體會,我也不想再多費筆墨贅述,攪了大家的讀興。如果你是蓋斯凱爾夫人的讀者就不要錯過這部BBC最新改編的5集古典迷你劇——Cranford。
為打造這部經(jīng)典的英格蘭鄉(xiāng)村風(fēng)情畫BBC絲毫不敢怠慢,可愛溫柔的馬蒂小姐由老牌女王Judi Dench扮演,其他演員還包括Philip Glenister,F(xiàn)rancesca Annis,Michael Gambon,Lesley Manville,Imelda Staunton,Julia McKenzie,Greg Wise,Julia Sawalha等等。
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說它是鄉(xiāng)村風(fēng)情畫并非我噫人獨語,片頭果然就是采用鋼筆淡彩風(fēng)格,很是清新。這部由強大的卡斯們撐起的佳片,就連年輕的Dr.Harrison都顯得比羅馬里表現(xiàn)得好,不知是不是和老太太們一起飚演技的結(jié)果,比起Austen系列改編得更為輕松流暢。幽默詼諧,含蓄精致,喜歡BBC古典的朋友們你們絕不會失望的。
第二天的收視報告更是令人振奮,去年Jane Eyre的平均收視為6.6 m,想當(dāng)年Bleak House也是以7 m打頂,而Cranford首播便以8m(29.2%)將ITV的I'm a Celeb壓在身下,足見其實力,這也是今年看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不負BBC盛名的佳片,所以盡管只看了一集,我還是毫不猶豫給了5星,熱盼下周的到來。
Cranford beat ITV's Celebrity Crap?。。?/div>
5 ) BBC 的古裝新劇
BBC 的古裝新劇
Jan 13th 2008newlightBBC & 電視觀感
今天晚上可說是 BBC1 的古裝夜了,接連播出了兩部新拍的古裝劇。先是新劇《拉克瑞斯到坎德福特》Lark Rise to Candleford 的第一集,然后是新劇《理智與感情》 Sense & Sensibility 的第三集結(jié)局篇。BBC 拍起古裝劇十分得心應(yīng)手,既提供娛樂享受、又有賞心悅目的時代細節(jié)、同時演員表演出色,在這之外,難得是還能發(fā)掘新意,滲入當(dāng)代視角。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2008)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根據(jù) Flora Thompson 的小回憶錄改編,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jì)末,Lark Rise 和 Candleford 分別是貧困的村莊和附近富裕的中產(chǎn)小鎮(zhèn)。主角是從 Lark Rise 窮人家庭來到 Candleford 郵局工作的少女 Laura Timmins (新人 Olivia Hallinan),郵局主管 (有專門的稱呼叫 post-mistress) 是獨立善良的 Dorcas Lane (Julia Sawalha,在另一部 BBC 古裝劇 Cranford 中演鄰居的女兒 Jessie)。那時女人已經(jīng)可以在(當(dāng)然還是很小的)郵局中獨擋一面,讓我驚訝。郵局是小地方信息的交流中心,確實是 Laura 見世面的最好的地方。從第一集看,這部作品比較關(guān)注的是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與社會地位的差異,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矛盾。在這里,Dorcas Lane 用了“social classes”這個詞來解釋不同的社會階層,在古裝劇中,頗有新鮮感。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2008)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拍了十集,是否有第二季很難說。BBC 這方面的記錄并不良好,前兩年另一部很受歡迎的古裝劇 Lilies (設(shè)在1920年代的利物浦貧民窟)就只拍了一季。不過據(jù)說 BBC 為劇集搭建了街道背景,如果收視理想,有希望繼續(xù)拍下去。
Cranford (2007)
說起劇集長短,不能不說最近播完的另一部 BBC 古裝劇《克蘭福德》 Cranford。對于 Cranford,能找到的批評意見,大概就是太短了。這部同樣是設(shè)在19世紀(jì)英格蘭鄉(xiāng)村(即 Cranford)的劇集,有幾位老將壓陣(Judi Dench, Eileen Atkins, Imelda Staunton, Michael Gambon),都帶著 Dame 或是 Sir 的頭銜,被人戲稱為“女勛爵之戰(zhàn)”(Battle of Dames),又有年輕的俊男靚女角色,加上劇本寫得十分精彩,劇中金言警句不斷,有時讓觀眾忍俊不禁。唯一缺點是劇情發(fā)展太快,幾乎一集就要掛一個主角,至少可以10個小時的故事,5個小時就匆匆講完了。不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名我們,許多現(xiàn)在很容易治愈的疾病,在維多利亞時代很可能威脅生命。
即使 BBC 仍然想繼續(xù)拍 Cranford,要再次把這么多名演員召集在一起,相信十分困難,所以不大可能有后話了。
Sense & Sensibility (2008)今天播完的三集 Sense & Sensibility ,是引人注目的重頭劇集。BBC 請來了古裝片老手 Andrew Davis 來當(dāng)編劇。這次的改編,并不是在情節(jié)上出新,而是營造出一種回歸質(zhì)樸的氣氛,于是 Dashwood 姐妹,固然是秀外慧中,卻談不上明艷照人。而德文郡的天空,多是陰云密布,海岸線上則是凄風(fēng)惡浪的日子居多。Dashwood 一家的海邊小屋,遠看似世外桃源,實則簡陋而寒酸。(如果你想在實地度假的話,這座德文郡的海邊度假屋的旺季價格是每周1千1百英鎊。)
與李安的版本相比,那些陽光燦爛的英格蘭鄉(xiāng)村景色在這里幾乎是一種奢侈了。在女主角的選擇上,這個版本的 Hattie Morahan 和 Charity Wakefield 雖然不出名,但自有特色,并沒有給 Emma Thompson 和 Kate Winslet 比下去。男主角方面,演 Edward 的 Dan Stevens 似乎太帥太年輕了。
另外,我還很喜歡這個08年版 Sense & Sensibility 中的音樂。作曲是 Martin Phipps。
http://taohuawu.net/2008/01/13/bbc-08-period-drama/ 6 ) 女勛爵之戰(zhàn)
2008年9月21日晚,第60屆艾美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的諾基亞劇院隆重舉行。美國PBS引進的BBC經(jīng)典名著改編迷你劇《克蘭弗德》(Cranford)出現(xiàn)在7月17日公布的獲獎提名名單之上,不由得讓人一陣驚喜,這給美劇獨霸的艾美獎吹來了一陣優(yōu)雅溫馨的古典英倫之風(fēng)。雖然不出預(yù)料,最終《克蘭弗德》敗走天使之城,但還是讓人覺得遺憾。不出預(yù)料是因為艾美獎畢竟是美國人的游戲,遺憾的是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迷你劇。無論是制作班底,還是細節(jié)處理,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敘事方法,《克蘭弗德》在BBC經(jīng)典名著改編迷你劇的歷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英國,這部戲有“女勛爵之戰(zhàn)”之稱?!芭畡拙糁畱?zhàn)”這樣的叫法會給你一種什么印象呢?對于看多了臺劇、韓劇、日劇的中國觀眾來說,它不禁讓人想起了《金枝欲孽》、《女人天下》和《大奧》等表現(xiàn)宮闈女人爭斗的電視劇集。如果你期待看到宮闈陰謀和女人之間爭風(fēng)吃醋的話,那么《克蘭弗德》絕不是什么好看的電視劇,因為它根本與宮廷毫無關(guān)系。女勛爵們并不住在宮中,而是住在一個名叫克蘭弗德的小鎮(zhèn)上。而且此戰(zhàn)非彼戰(zhàn):此戰(zhàn)乃演技之戰(zhàn),并非宮廷里的權(quán)力斗爭。
制作班底
《克蘭弗德》制作班底強大,演員陣容豪華,其中很多都因為戲劇藝術(shù)上的成就而被英國女王冊封,各個都具有勛爵的稱號??颂m弗德這個小鎮(zhèn)自然成為這些老藝術(shù)家飆戲的舞臺。喜歡英國電影和英劇尤其是BBC電視劇的觀眾在這部電視劇中會發(fā)現(xiàn)不少熟悉的面孔。飾演過《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的女上司以及《莎翁情史》中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奧斯卡獎得主朱迪·丹奇在此劇中扮演性格柔弱、極其善良的女主角瑪?shù)贍柕隆ふ步鹚梗⒁源私谦@得本屆艾美獎最佳迷你劇女主角的提名;曾出演《哈利·波特與鳳凰令》、兩次獲得勞倫斯·奧利弗獎的演技派女星伊梅爾達·斯坦頓在此劇中扮演風(fēng)風(fēng)火火、自信十分勇敢豪爽的波爾小姐;出演過多部英國電影和電視劇的艾琳·阿特金斯在此劇中扮演克蘭弗德權(quán)威人物德博拉·詹金斯,并獲得本屆艾美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可敬的鄧布利多的邁克爾·甘伯恩扮演悲情的赫爾布魯克先生,還有在深受全世界觀眾喜愛的1995BBC版《傲慢與偏見》扮演愚蠢而無自知的傻妹妹麗迪亞·班內(nèi)特的朱莉婭.薩瓦爾哈,她出演了因為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姐姐而兩次錯失婚姻的杰西·布朗。
此外,《克蘭弗德》還網(wǎng)絡(luò)了像弗朗西斯科·安妮絲、朱莉婭·邁克肯錫、德博拉·芬德利、芭芭拉·弗林等英國老戲骨,而戲中年輕一代的演員陣容也不容小覷,個個在演藝界都有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如西蒙·伍茲、露絲·拜恩、克勞德·布拉克利等。克勞德·布萊克利在英國乃至是世界都算是赫赫有名、演技不俗的女演員,她曾出演2005電影版《傲慢與偏見》中的夏洛蒂·盧卡斯一角,在英美合拍的著名電影《高斯福德莊園》中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但是在此劇中也僅僅只能扮演詹金斯家的女仆瑪莎, 雖然戲份很重,但身份還是覺得委屈(誰讓她在這部戲中碰上了這一群戲精呢?)2001年的《高斯福德莊園》明星云集,當(dāng)年曾有這樣的說話:“在英國,明星們不是去霍格沃茨魔法學(xué)校,就是去參加高斯福德莊園的狩獵活動了?!倍犊颂m弗德》卻同時網(wǎng)聚了霍格沃茨魔法學(xué)校的魔法師和高斯福德莊園的獵手,而且還要加上BBC的當(dāng)家老將和小將,稱其為“女勛爵之戰(zhàn)”實在是恰到好處。
劇本與時代
《克蘭弗德》是由英國著名女作家蓋斯凱爾夫人的三部小說改變而成。其中一部就是《克蘭弗德》,另兩部分別是《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醫(yī)生的自白》。之前BBC曾經(jīng)改編過蓋斯凱爾夫人的兩部作品,一是《妻子與女兒》,一是《北方與南方》,在BBC的古典名著改編迷你劇中一直處于經(jīng)典地位。對于蓋斯凱爾夫人的作品,中國的讀者(不是觀眾)最為熟悉的可能是《瑪麗·百頓》。但是BBC從來沒有翻拍過這部作品,反而是這些不被中國文學(xué)界重視的小說卻備受BBC的青睞,而且部部精品?!镀拮优c女兒》(另譯作《錦繡佳人》)在服飾和發(fā)型上可謂精雕細琢,力求完美,音樂獨特,風(fēng)光無限;《北方與南方》敘事特別、愛情深刻、人物豐滿、故事感人。而蓋斯凱爾夫人的這部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維多利亞時期獨特的英倫田園風(fēng)光,寧靜祥和、幽默詼諧、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平淡如水卻甘之如飴,平凡人事卻蕩氣回腸。
在英國,十九世紀(jì)中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工業(yè)化進程加速,英格蘭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克蘭弗德卻依然如故、與眾不同。它是位于柴郡距曼徹斯特越20英里的一個小鎮(zhèn),居住著貴族與中產(chǎn)階級的后裔。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來說,克蘭弗德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他們對于發(fā)生在英格蘭的變革置若罔聞,甚至采取抵抗的態(tài)度,試圖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習(xí)慣和傳統(tǒng),害怕外界對社區(qū)的侵入破壞自己保持了如此之久的高貴傳統(tǒng)和生活品味。然而,貴族和中產(chǎn)階級在大工業(yè)時代來臨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沒落。由于不屑于經(jīng)商,不想放下架子去學(xué)點技藝養(yǎng)家糊口,他們僅能靠祖上的積蓄生活,到了這個時代自然已經(jīng)非常拮據(jù),但他們卻恥于談?wù)撠敻?,認為那是天下最為粗俗的話題。這樣一來就引出了很多在現(xiàn)代人看來很可笑的事情,比如說到別人家做客不能超過一刻鐘,不能沉浸在談話的歡愉中而忘掉時間,但同時還不能看著鐘表,因為那樣很不禮貌。在沒有客人時晚上兩個蠟燭要替換著點,以保持兩個蠟燭的長短相等,給人感覺是一直在點兩支蠟燭,同時還自我安慰,美其名曰“高貴的節(jié)儉”,而當(dāng)聽見外邊有腳步聲時就馬上把兩支蠟燭都點上,以顯示自己還能用得起兩只蠟燭。吃橘子不能吸吮,因為那樣的吃法太不高雅。上床不能雙腳蹦上床,因為很粗俗。不忍心宰殺誤掉進石灰坑被燒掉全身牛毛的奶牛,更不忍心它被凍死,就給它穿上了法蘭絨外套。還有珍藏的家傳之寶花邊蕾絲,據(jù)說是上個世紀(jì)由法國修女制成,平時舍不得穿戴,為了保持光澤就用牛奶對其進行清洗,不幸的是貓咪把這條緞帶認作了美味吃進了肚,于是只好灌進吐酒石,貓咪的一陣痛苦之后,緞帶終于重見天日……這些生活瑣事看似迂腐可笑,卻處處體現(xiàn)著最為純樸的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友情,也正是工業(yè)時代最為缺乏的真摯情感。
無論人們怎樣拒絕變革,變革還是悄悄地入侵著克蘭弗德。年老的醫(yī)生已難以勝任自己的工作,新來的年輕醫(yī)生從倫敦帶來了具有革命意義的新治療方法,在克蘭弗德都引起了騷動。鐵路要穿過克蘭弗德,克蘭弗德傳統(tǒng)的精神支柱————極端保守但是為人極其善良的德博拉·詹金斯也去世了,克蘭弗德在悄悄地變化,盡管表面上風(fēng)平浪靜。德博拉的妹妹瑪?shù)贍柕率且粋€深受姐姐影響、沒有主見卻十分善良的可愛人物,年輕時因為不忍傷害家人拒絕了赫爾布魯克先生的求婚,三十年后重逢,物是人非,但感情不變。德博拉的缺席讓瑪?shù)贍柕掠辛诵碌挠職?,但是卻沒有應(yīng)有的運氣,赫爾布魯克先生得了病去世了。這卻讓女仆瑪莎因禍得福,得到了和心愛的木匠交往的許可?,斏渤鐾猓苋ヒ娝那槔?,而木匠正在為死去的赫爾布魯克先生送棺材的路上。老一輩的愛情失敗了,新一輩的愛情卻獲得了豐收。此外杰西·布朗與瑪?shù)贍柕陆?jīng)歷極其相似,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家人而兩次錯失婚姻,當(dāng)她滿以為自己要像瑪?shù)贍柕乱粯映蔀槔咸幣臅r候,事情卻發(fā)生了轉(zhuǎn)機:愛人從印度的回歸怎么能說不是驚喜呢?可觀眾預(yù)料不到的驚喜還在其后,那就是瑪?shù)贍柕戮靡咽⒌艿鼙说玫幕貧w。這個個性叛逆的牧師之子從小就與克蘭弗德原先的保守氣氛格格不入,他不屬于克蘭弗德,因此很早就遠走他鄉(xiāng)。而變化中的克蘭弗德又重新接納了他。他的回歸不也在證明克蘭弗德的改變嗎?與瑪?shù)贍柕孪嗨频倪€有蘇菲·哈頓,同樣是教長的女兒,結(jié)果卻是如此不同,瑪?shù)贍柕履贻p時拒絕了赫爾布魯克先生的求婚,盡管三十年后重新有了勇氣可最終卻輸給了一去不復(fù)返的時間,而蘇菲和闖入封閉的克蘭弗德社區(qū)的年輕醫(yī)生的愛情雖因為家庭和誤會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坐上了駛出教堂的馬車。遠走他鄉(xiāng)的彼得趕了當(dāng)時的時尚,參軍并去了印度,在印度只是寫過一次信,許諾送給自己可愛的姐姐瑪?shù)贍柕乱粔K印度平紋細布作為她的結(jié)婚禮服,但是這塊平紋細布從來沒有送到,彼得此后也杳無音信。三十年后的瑪?shù)贍柕乱廊绘萑灰簧?,彼得帶著?dāng)年的諾言回到了克蘭弗德,平紋細布雖然遲到了三十年,可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畢竟彼得回家了,而這塊遲來的平紋細布也完成了自己應(yīng)有的使命,趕上了繼任教區(qū)長女兒蘇菲的婚禮。怎能說蘇菲不是瑪?shù)贍柕碌纳永m(xù)呢,那條從印度遲來的平紋細布不就是兩者之間的紐帶么?克蘭弗德居民無法抗拒無常的命運和時代前進的無情步伐,但是他們總有內(nèi)心的寧靜和真情為伴,而且從不缺乏節(jié)制和內(nèi)省,和感受生命和生活真正含義的能力。
克蘭弗德是一個平靜卻不乏喜怒哀樂的地方。人需要在平靜中尋找生活的真諦,需要用一顆平和的心觀察、體會看似平淡卻深藏奧妙的生活?!犊颂m弗德》就是如此,總是觸及觀眾內(nèi)心最為柔軟的地方,僅僅在五個小時內(nèi),讓觀眾體會到了一生中要經(jīng)歷的貧窮與財富、世俗與文雅、流言與真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喧囂與平靜間的對立沖突,和一生要體會到的憤怒、失望、驚喜、恐懼,幸福等無數(shù)情感,以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往復(fù),這種往復(fù)不是單純的原地踏步,而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前進過程。
原著的敘事方式很特別,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自己在克蘭弗德的所見所聞,因此在國內(nèi)還被譯成《克蘭弗德記事》。但是作者并不是像流水帳一樣記錄著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而是圍繞著一個主題——變化。用作者自己在書中做的一個比喻來描述小說的敘事極為恰當(dāng):就像多個線頭系成的長線,五彩斑斕,卻是一線。這樣特殊的敘事方法對改編者來說是雙刃劍,好的一面是可以很容易往《克蘭弗德》揉進其它故事,這也是為什么揉進了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醫(yī)生的故事之后,《克蘭弗德》仍不讓人覺得別扭和突兀。不好的一面就是這樣獨特的視角很難通過電視來表達。敘事者瑪麗·史密斯這一角色在電視這種載體中很難達到在書中所擁有的地位,反而讓人覺得多余。
BBC官方網(wǎng)站上傳來消息,2009年圣誕之際《克蘭弗德》第二季將登陸B(tài)BC一臺。是的,克蘭弗德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這群演技爐火純青的“女勛爵”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與感情沖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7 ) Cranford 小鎮(zhèn)姑娘
Cranford是Elisabeth Gaskell夫人(南方與北方,瑪麗巴頓)的小說。內(nèi)容其實很簡單,百多年前的小鎮(zhèn)生活細節(jié),一如維多利亞時代英格蘭鄉(xiāng)村的典型結(jié)構(gòu),小鎮(zhèn)的主角是老小姐們+牧師+醫(yī)生。聽到Cranford改編成BBC 古典小劇集的時候,覺得很驚訝。因為這樣的故事,沒有什么波瀾壯闊的劇情,蕩氣回腸的羅曼史,很難想象在什么故事都要灑上三斤狗血,唱出sex,money,blood的主基調(diào)的現(xiàn)如今,還有人愿意去看兩個世紀(jì)前這些帶著古老蕾絲草帽的老小姐們雷打不動的社交禮節(jié),聽她們東家長西家短的gossip嗎?
帷幕拉開的時候是1842年的六月,克蘭富德鎮(zhèn)上的兩位姐妹Miss Jenkyns和Miss Matty正在塵封好久的客房里打掃,因為她們故友的女兒Mary Smith受不了年齡幾乎和自己相仿的后母,寫信來要和她們同住。在克蘭福德鎮(zhèn)上,Miss Jenkyns 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她個性強烈,對任何事物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是妹妹Miss matty賴以依靠的生活指南,也是小鎮(zhèn)老小姐社交圈中的精神領(lǐng)袖。除了她們,Miss Pole是小鎮(zhèn)流言小道消息的發(fā)布源,這位小姐精力充沛,對一切充滿好奇,敬業(yè)精神一如我們時代的怕怕拉奇。她們保留著經(jīng)年不變的社交習(xí)慣,互相拜訪的時間只能在午后,禮節(jié)性的拜訪不能超過15分鐘,連在餐桌上吃汁水多的橙子也成了挑戰(zhàn)禮儀的小敵,最后格守規(guī)矩的Miss Jenkyns只能建議大家各自帶橙回房。在這樣封閉刻板的小世界里,能驚起一灘鷗鷺的只能是外來的陌生人了。
退役的上校Captaine Brown帶著一對女兒入住了Miss Jenkyns和M iss matty的隔壁,小女兒不久病故,大女兒Jessie不愿丟下老父親,三次拒絕了求婚,她的落寞讓mary smith格外揪心,暗地幫助她。鎮(zhèn)上的醫(yī)生招來了新的助手,來的Dr Harrison居然是一個單身漢。恨嫁心切的Caroline是另一對老小姐中的妹妹,從此就開始了半真半假的病人生涯,以求得醫(yī)生的注意和獨處機會。而偏偏醫(yī)生卻對小鎮(zhèn)牧師的女兒sophy一見鐘情。不久,圣瓦朗丁節(jié)來了,(真沒想到百多年前的情人節(jié),也開始流行互送卡片和鮮花),卡片在小小的鎮(zhèn)上穿梭,加上Miss Pole驚人的想象力和傳播能力,引出讓人笑破肚皮錯綜復(fù)雜的誤會。
在這些主線的背后,死亡在歡笑里卻如影隨形,Miss jakens在盛大的花園茶會后突然去世Miss matty年輕時候的追求者又浮現(xiàn),造化弄人,在她以為幸福重又來臨時,對方卻在旅行后病逝。幾乎每一個分段的劇集里,就有一個人物因病死去。
在這樣的小世界里,她們都是那么平凡的人,快樂和悲傷都是那么的簡單和純真,唱得差強人意的歌曲,一首在爐火邊朗誦的詩歌,一束小花,一幅曾經(jīng)愛慕過人的側(cè)影,都是她們平靜日子最純粹的歡欣。而在她們刻板的社交禮節(jié)后,友誼卻是那么根深蒂固,Miss matty因為銀行倒閉,差點要生活潦倒,小鎮(zhèn)上這些其實根本不富裕的老小姐們卻暗中集會,立下書面契約,和Miss matty分享她們自己菲薄的收入。Mary為了jessie和sophy的愛情,象小福爾摩斯一樣尋訪。所有這些,讓我們原諒和接受了她們的刻板,她們瑣碎的gossip也變得那么的溫馨。簡奧斯丁曾經(jīng)說過自己的作品就當(dāng)是兩寸象牙雕,微細中見出整個世界。我想這是對克蘭福德鎮(zhèn)最好的形容。Bits of Ivory.
這樣的克蘭福德其實也是我們自己已經(jīng)失去的簡單快樂的世界,我想起來,是自己的童年。
其實我也是一個小鎮(zhèn)姑娘,那東海邊的小鎮(zhèn)里,當(dāng)年不也象克蘭福德鎮(zhèn)一樣,天真的日子,平靜的劃痕。夏夜在青石板的小橋上乘涼,春日在開滿苜蓿的田野上奔跑。端午日的麥油干,六月潮水后的海螺,挑肩走巷的豆腐生,冬夜敲梆,悠長的“小心火燭”聲。外婆的手牽著走街串巷和老婆婆們話家常,青瓦上長著苔蘚,落下的長長影子,她們手上斑駁的首飾。那時候我從那條長街一路走到盡頭,一路都是認識的鄰里,可以一路招呼到頭。小吃攤,黃包車夫,衣裳鋪子,修鞋匠,都是熟識的,見了面問起來你可是王家姑娘,爺爺可好,外婆可好。
如今,自然一切都湮沒了。
克蘭福德鎮(zhèn)的人們那么抗拒著鐵路的來臨,她們說那是克蘭福德鎮(zhèn)的終結(jié)。那么抗拒著,它還是無法抵擋地來臨了。富有想象力的人說那代表著無限的機遇,我們終于迎來了modern age。可我們知道,那樣寧靜的生活從此一去不回。那東海邊的克蘭福德鎮(zhèn)也這樣一去不回,淹沒在,工廠,制造業(yè),房地產(chǎn),甚至于洗發(fā)小店的潮水中。
作為一個忠實的BBC古典劇集粉,我?guī)缀蹩幢榱私晁龅娜抗诺鋭〖?颂m福德鎮(zhèn)給我的驚喜感動和歡愉超過了幾乎所有簡奧斯丁,喬治艾略特,或者狄更斯改編劇。這是我自己也始料不及的。Judi Dench演繹的Miss Matty是那么的寧靜和天真,卻又那么動人心弦,以前我一直覺得她只能在agressif的角色上發(fā)揮,我錯了。Imelda Staunt給出的Miss Pole有著驚人的喜劇效果,卻同時讓人覺得十分窩心感動。Eileen Atkins雖然只有兩集,但是一個刻板卻內(nèi)心溫柔的Miss Jenkyns讓人難以忘記。Michael Gambon,Greg Wise。。。。。我想也只有BBC才能出動這樣的演員陣容和人力物力去改編這樣一個古典名著。如果你是一個英劇或者英國電影的愛好者,那么這里的人物從配角到主角都將是我們熟悉并熱愛的演員。英國的演員永遠有著別人沒有的氣質(zhì)和才華,在這里得到又一次的證明。我愛BBC。
8 ) 《克蘭弗德》:溫馨美好的帶入感
(芷寧寫于2009年11月10日)
自看了BBC于2005年改編拍攝英國19世紀(jì)著名女作家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夫人(Elizabeth Gaskell)的《南與北》后,便對BBC改編拍攝蓋斯凱爾作品的水準(zhǔn)十分認可,繼而對07年同樣改編自蓋斯凱爾同名原著的《克蘭弗德Cranford》(又譯作《克蘭福鎮(zhèn)》)心向往之,何況該劇集還有朱迪·丹奇、邁克爾·剛本等老戲骨參演。
蓋斯凱爾的作品,往往用筆細膩而風(fēng)趣,她塑造的克蘭弗德小鎮(zhèn)的人物,特別是老派保守的小姐們,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她筆下的人和事又都充滿了溫情,鎮(zhèn)上的人即便有很多的小毛病,即便彼此間偶爾觀點相左,但都十分善良,在鄰里朋友遇到困難時,都默默的支持或給予匿名的幫助,并讓那種資助隱形化,不讓對方尷尬。在她的作品中,一貫滲透著時代特點,社會變遷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如《南與北》中工業(yè)產(chǎn)業(yè)化對英國北方的影響,在《克蘭弗德》里,保守的小鎮(zhèn)也面臨著改變。
1842年的北部小鎮(zhèn)克蘭弗德,也和彼時的其他地方一樣,正經(jīng)歷著時代的沖擊,從表面上看,位于柴郡的克蘭弗德守舊寧靜一如往昔,當(dāng)外界發(fā)生變化時,它依舊維持著原有的面貌和道德準(zhǔn)則,不曾有過改變。但事實上,改變的觸角已悄悄抵達,曼徹斯特通往克蘭弗德的鐵路即將穿過勛爵夫人(弗蘭西絲卡·安妮絲飾演)的領(lǐng)地,連最保守的勛爵夫人也對此無力抗拒,改變將不可避免……
可以說,該5集迷你劇制作精良,畫面旖旎,表演細膩而充沛,還原了蓋斯凱爾筆下英國小鎮(zhèn)的風(fēng)物,原野草坪,綠色山川,居室環(huán)境,人物服飾,人文關(guān)系,小街風(fēng)貌,就連街上的水坑都再現(xiàn)地一絲不茍,更主要的是該劇復(fù)活了書中的一群性格各異的老女士們。
在彼時的克蘭弗德,一群富有且終身未嫁的老小姐們主導(dǎo)著這里的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輿論,她們作風(fēng)正派,談吐得體,熱愛閱讀,在姐姐黛博拉(艾倫·阿金斯飾演)去世后,馬蒂小姐(朱迪·丹奇飾演)成為老小姐們的中心。不同于姐姐立志不嫁,馬蒂年輕時有過美好戀情,但她為了照顧彼時生病的母親,婉言謝絕了托馬斯。暮年時,再次相遇的兩人準(zhǔn)備以他們特有的舒緩而深情的方式續(xù)前緣,可歲月不饒人,托馬斯(邁克爾·剛本飾演)突然生病故去……
鎮(zhèn)上常出現(xiàn)奇聞趣事,如貓吃了花邊,需要催瀉,奶牛跌進了石灰坑,救出來后,被毀了皮毛的奶牛穿上了衣服。而年輕的哈里森醫(yī)生(西蒙·伍茲飾演)的到來,讓這個鎮(zhèn)老中青三代女性的代表都砰然心動,哈里森和牧師年輕漂亮純善的女兒蘇菲一見鐘情,而30多歲的老姑娘、年過五旬的寡婦卻都誤以為醫(yī)生鐘情于她們,于是小鎮(zhèn)上的人們過了段悲喜參半的生活。
發(fā)生在小鎮(zhèn)上的事,涵蓋各個階層,除了尋常人家,還觸及社會兩極。女仆和木匠情投意合;窮人區(qū)的小孩迫不得已偷竊;孤獨守舊且江河日下的老勛爵夫人,表面威嚴(yán),其實內(nèi)心善良,當(dāng)管家要求她減少支出辭退仆人時,夫人表示,辭退了他們,就斷了他們的生計,如那個只管撥鐘的殘疾人,離開勛爵府就會無依無靠。
劇中的觀念沖突之一發(fā)生在管家和勛爵夫人之間,例如管家想培養(yǎng)底層貧苦孩子,教他識字,夫人卻堅持認為窮人不需要學(xué)識,學(xué)識是專屬于貴族的。崇尚新思想的管家也有偏狹的一面,在一次和制帽女士的交談中,他意識到自己對知識女性有偏見。
另一個觀念沖突體現(xiàn)在人們對鐵路的態(tài)度上,多數(shù)人擔(dān)心原有的社會秩序會因此而崩潰,因為它意味著將攜來大量的流動人口和不安定因素,其中生于此長于此的老女士們態(tài)度尤為堅決,老邁的退休軍人布朗上尉剛因修鐵路而謀得差事,鄰居黛博拉老小姐就極力反對……所有這些觀念沖突和思想對撞,準(zhǔn)確再現(xiàn)了彼時的思潮,很具代表性,仿佛一副19世紀(jì)英國小鎮(zhèn)的風(fēng)情畫,
就像發(fā)展不可避免一樣,有些事物總要翻過一頁。黛博拉突然病發(fā)辭世,不必看到工人潮涌進她家鄉(xiāng)的那一天。管家工傷慘死,將自己的財產(chǎn)留給貧民少年,要求他去讀書,將來建立助學(xué)基金,并借錢給入不敷出的勛爵夫人。其中,夫人和少年的最后一次談話,十分觸動人心。時代真的在變了,人的思路也必須跟著改變,不過,無論怎么變,其中美好的部分,永不褪色。
艾倫·阿金斯飾演的刻板嚴(yán)厲又不失溫暖的黛博拉老小姐十分傳神,在前兩集中相當(dāng)抓人眼球,讓觀眾以為她是女主,可惜在第二集結(jié)束時,黛博拉去世。朱迪·丹奇的馬蒂小姐,和她近年來的銀幕形象很不同,給人一種那個時代有身份小姐的貞靜悠然之感,還有那么點柔中帶鋼——年老的她送走了姐姐,送走了即將展開的黃昏戀,經(jīng)歷了破產(chǎn),遭遇捉襟見肘的生活……即便經(jīng)歷了很多,她依舊在親友的幫助下,勇敢走出困境。馬蒂和即將成為老姑娘的鄰居凱西在很多方面很相似,她們都親手送走了親姐姐,都為了照顧家庭錯過了好男人。她們之間的一席談話,令人感慨萬千。
在馬蒂家客居的年輕的瑪麗(麗莎·迪倫飾演),像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人,觀眾以她的親歷見證了克蘭弗德的故事,看到了每個人的悲歡喜樂。最后,在瑪麗的努力下,人們消除了對哈里森醫(yī)生的誤解,凱西和遠在印度的上校也終成眷屬,馬蒂將遲到近30年的弟弟從印度帶來的白紗送給蘇菲做婚紗……
在劇集結(jié)束時,片尾的音樂緩緩響起,令回味蕩漾期間,仿佛于不知不覺間,已伴隨克蘭弗德一輩子似的。驀地想起B(yǎng)BC凱特·哈伍德的所言:“既是輕喜劇,又帶來情感上的沖擊,是小鎮(zhèn)歷史和生活的真實寫照,死亡和不可預(yù)期的顛覆、幸福和悲傷頻繁地交替出現(xiàn),所以當(dāng)你看完一集的時候,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經(jīng)歷了這么多?!?br>(該影評博客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0085828_d.html)
一群老小姐的八卦故事。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滿無窮樂趣。
他說會結(jié)婚時候為她送上最美麗的薄紗做婚紗,她未嫁人,直到成為老嫗,目睹至親至愛相繼去世,時光流轉(zhuǎn),物是人非,太多需要去承受的東西,最后虛掩的門后閃出微笑的弟弟手捧薄紗,而她再也沒機會穿了
我覺得這個的好看程度超越了《唐頓莊園》,甚至覺得它的主題是“消亡”,每一集都有人因為疾病和意外離去,Cranford小鎮(zhèn)也在工業(yè)化的進程中,寧靜被打破。相當(dāng)真實且不狗血。對貴族、中產(chǎn)階級以及勞動階級的刻畫平均客觀,無美化和貶低之意。好多細節(jié)都好喜歡!
不同于簡奧斯丁,Cranford將小鎮(zhèn)放在歷史的大環(huán)境下,描寫了小鎮(zhèn)的生活瑣事及時代變遷給小鎮(zhèn)帶來的影響。
“倫敦從沒有這樣過”“你不是在倫敦,你在Cranford”
kimberley nixon 簡直是仙女
對英國的鄉(xiāng)村故事有著深深的迷戀,除了不發(fā)達所以有點駭人的醫(yī)學(xué)技術(shù),還有嚴(yán)苛的階級觀念,其他一切都很美好。吃橙子的片段很好玩兒,特意嘗試了一下,就跟喝橙汁一樣。
細膩動人的英式田園畫卷
太美好的年代,太美好的小鎮(zhèn)生活,太可愛的老小姐們,太溫暖的家長里短,還有傷感的離別
看完之后舍不得這群可愛的寡婦和老小姐,舍不得美麗的克蘭弗德,Mary Smith雖然出乎意料的沒有感情戲,但憑借她的英勇果敢,俠義之舉,還是贏得了我心。
相較之下,Sophie的愛情最為不值一提
哈哈哈,老太太們有點可愛。歡樂,悲傷,痛苦一樣不差,這才是生活。
我最愛的BBC迷你短劇。
婦女特色。
2016年11月重看,依舊讓我動情落淚;死亡的陰影并未覆蓋小鎮(zhèn)生機,可愛的老太太們在家長里短中制造著生活的波動,有笑有淚,有變遷留徙,有歸鄉(xiāng)團圓,為未果的感情親手畫句號,接受現(xiàn)狀坦然迎接改變,最好的永遠在未來。最后一集太催淚。
你無法將目光從任何一個角色上移開,甚至是賣帽子的,你無法不愛任何一處場景、道具甚至光線,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一流的,滿滿的治愈系,滿滿地正能量。
最后一集淚目了,Dr.Harrison 無限美好。
透過蕾絲花邊和田園風(fēng)情看到19世紀(jì)英國小鎮(zhèn)的清新雋永。隨著工業(yè)化的到來,小鎮(zhèn)寧靜的生活也將逐漸消失,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還是如此改編名著最好,沒有浮躁的sex,blood和violent,忠于原著和時代特征
這個卡司太恐怖了。。注定了不會是部一般的劇目
陣容強大,言辭機敏。富變革期的朝氣(移風(fēng)易俗、科技新知、男女等權(quán)、平民教育)又有古典田園的溫度(esp1&4)搭配恰到好處的小幽默智慧和大家庭觀,這部背投于柴郡的劇熔適量的溫情、寄望和樂觀于一爐,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維多利亞中期鄉(xiāng)鎮(zhèn)畫卷。女性形象出眾奪目,最后一集收尾見功力。適合臨睡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