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Penny Dreadful的編劇John Logan據(jù)傳本人是Eva Green的粉絲,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撰寫打造了Vanessa Ives這一角色。乍看之下這個角色幾乎是人人都會愛上的那種“理想女神”,美麗、堅強、善解人意但是又不失之于古板無趣。恰恰相反,她身上的黑暗、神秘和誘惑力至少和她光明的一面一樣吸引人,甚至在性魅力上來說更加吸引人。角色的塑造當然很成功,也非常有觀眾緣,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角色的塑造乃至她的成功都充滿了男性主義的視角。
Vanessa在劇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她的兩面性:一方面她堅韌地包容和滋養(yǎng),反映傳統(tǒng)社會中賦予女性經(jīng)典的“母性”角色的一面。劇中其他主要人物不論社會地位和內(nèi)心各種心理陰影,在她那里似乎總能找到包容和安慰。S1中德古拉手下的一個男孩被馬爾科姆爵士一眾人抓住后囚禁于地下室,神智不清中每每呼喚Vanessa。馬爾科姆曾經(jīng)問他為何要找Vanessa,男孩的回答幾乎代表了劇中所有瘋狂追尋Vanessa的雄性心態(tài):“Why does everybody want her? So nurturing,isn’t she? ” Vanessa從廣義上代表的是“自然”,是那個和人為力量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相對的自然。自然神秘而永恒,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一切、包容一切。而回歸母體,回歸自然幾乎是每個在這個險惡世界求生生物的本能。
然而另一方面,Vanessa又是邪惡之母,是帶來“人類”全體滅絕的終極恐怖存在。這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另一面態(tài)度:自然同時代表著力量和毀滅。有生既有死,生生死死,輪回不息。在這生死輪回中,人的存在是短暫、脆弱而渺小的,而自然是神秘、永恒長存、無情地看著這生死輪回一遍遍上演的。人可以膜拜自然,利用自然,但是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和掌握自然。因此女性原始豐饒的生育能力對男人而言既神秘又有些莫名的恐怖。經(jīng)典男性的形象是“超人”,“超”意味著超越自然性、動物性,男性在征服改造自然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經(jīng)典女性的形象是“神性”的,代表安穩(wěn)、亙古不變的春華秋實、出生死亡的輪回。很多遠古文明中,包括羅馬(基督教之前),南美等,都崇奉大母神一類的角色,形象常常是個豐乳肥臀的女性。這位神祇除了掌管生殖,往往還掌管刑罰和死亡,正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從而對代表自然的女性這種又愛又畏的矛盾心理。
Vanessa這一角色堪稱是男權視角下對女性這一雙重矛盾印象的現(xiàn)代版演繹。伊森的阿帕奇父親對著Vanessa道出了所有男性的心聲:“You’re one evil fertile bitch. You’re the love of all our dreams and the terror of all our nightmares”。然而不管是被捧上神壇的圣女也罷,還是被唾棄的邪惡賤人也好,在男權世界的傳統(tǒng)觀點里女性唯一不能切合的角色就是和男性一樣的凡人,有血肉,有同樣生理缺陷和需求,有人性的各種優(yōu)點缺點。女性因為生育和照看幼兒的生理機能被牢牢綁在“天然動物性”的角色里,很難實現(xiàn)社會意義上的“transcendence”。因此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父權社會女性無法成為“主體“,永遠只能作為被動的、次級的”客體“存在。Vanessa“邪惡之母“的身份,換成是相似的男性角色必然會被設定為邪惡本身,而不會變成別別扭扭的“邪惡之父”。就算表面上把她捧上了天,作為全人類生殺大權的掌握者,她也還是個“客體”,無法主動地創(chuàng)造和毀滅。她的功勛和罪過要通過她的丈夫或兒子才得以間接實現(xiàn)。
再來說說Vanessa的“原罪”:女性的性魅力。男性作為“超人“的特性,希望對周遭的世界有掌控感,因此對自然、尤其是讓自己失控的動物性有著本能的排斥。吸引越強烈原始,排斥感就越強。所以女性的原罪就是她們的性魅力。S1中一眾男性角色在破譯了路西法的預言后曾經(jīng)討論,為何Vanessa被認定為邪惡之母,以及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帶來末日的多是女性,(如:埃及的阿姆奈特)。馬爾科姆爵士說了大實話:女性對男性這種性誘惑力和基于性魅力上的掌控力普遍被認為是“邪惡”的 (怪罪外界誘惑比深究自身的禁不起誘惑容易的多)。所以Vanessa每次開啟自己邪惡的一面(從第一次勾引Mina未婚夫被路西法附身,和格雷一夜情后又被附身,最后淪為德古拉的新娘)的契機全部都和她放縱的性行為有關。這一點在表現(xiàn)傳統(tǒng)男權世界壓抑女性性欲和性快感上如此明顯,以致于女性自己都將任何“性快感”內(nèi)化為邪惡和墮落。對比之下,格林和劇中那么多男男女女,不論死人還是活人地亂搞也沒見引出什么世界末日的預言來。
Vanessa從格林家回來發(fā)病后,維根斯坦醫(yī)生其實對馬爾科姆爵士說過一段心理分析,認為Vanessa的病不是什么惡魔附體,而是人生早期受過性創(chuàng)傷,所以在一些“變態(tài)”性行為(和格雷那一段是有點兒虐待的意思)中激發(fā)出潛意識深處的負疚感,因而作出了應激性反應。這一段分析實在精彩。Vanessa遭遇的種種,既可以順著劇中故事明線按照天使惡魔的設定解釋,又一路暗含著各種從維多利亞晚期興起的心理學尤其是性心理的分析。從S1中維根斯坦到S3中心理醫(yī)生對Vanessa的分析都反映了傳統(tǒng)男權社會對女性性心理造成的扭曲和壓抑。
此外,劇中很多設置,尤其是Vanessa被送入精神病院的部分也不是編造,而是維多利亞時代確實存在的社會現(xiàn)實。女性任何的心理問題,不分析她們的處境和社會根源,動不動就被歸咎于“女性癔病”或“神經(jīng)癥”。如果任何女性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合當時社會規(guī)范的“女性行為”,從對撫養(yǎng)孩子沒有熱情到“性欲過?!?,都有可能被認為是“精神病”或發(fā)瘋的表現(xiàn)。甚至有些時候僅僅是親屬、丈夫為了傾吞她們的財產(chǎn)也可以編造她們有病,而將她們送去精神病院。而那里種種打著科學名號的“治療”,多是慘無人道的虐待。劇中Vanessa所忍受的高壓水擊,身體束縛,甚至終極解決方案“切顱術“全部都是當時這類精神病院實際進行過的操作。
Logan為女神所寫的劇本,恰恰反映了女性在當時社會里即使被架上神壇也難逃的被壓迫和犧牲者的身份命運。希望維多利亞時代后已經(jīng)200年的現(xiàn)代女性能在享受追劇的同時,對自己的性別有更加覺醒的意識。
三季追完了 原來是部愛情文藝片/適合細節(jié)控和學心理學的 節(jié)奏有點慢 如果不是有演員魅力撐的話 早就棄了 畫面挺美 Sir Malcolm超帥 (有胡子比較帥)尤其最后一季 一開始因為女兒的關系恨女主 后來應該是愛上女主了 但因為看她長大當她女兒 而且還跟她老媽有一腿 所以下不了手 女主骨子里就是戀父情結 羨慕閨蜜有這樣的父親 后來勾引閨蜜的未婚夫 以及BF狼人 德古拉 都跟Sir Malcolm一種類型 高 有胡子 德古拉竟然還是個博物學家 講故事那段瞬間回到女主童年聽老頭講故事的感覺 這戲有很多佛洛依德元素 自從女主半夜去敲Malcolm房門把老頭嚇到之后 就一直回避她 之后女主就去找狼人安慰 狼人意識到她跟Malcolm有糾葛 也有狼人自身原因 沒在一起女主當時是準備擺脫老頭的陰影跟狼人一起的 后來女主也寫信給Malcolm沒得到回應的情況下 最終投向吸血鬼德古拉的懷抱 挺女權的戲 這戲男人骨子里都有點懦弱 遇事逃避的多
Penny Dreadful S03E09 大結局的片頭搖籃曲"A Prayer"(禱告)至今記憶猶新,惹人哀慟,為悲戚至極的結局奠定基調(diào),最終以華茲華斯的《不朽頌》收尾,凄美詩意縈繞全劇始終:
But there's a Tree, of many, one,
A single field which I have looked upon,
Both of them speak of something that is gone;
The Pansy at my feet
Doth the same tale repeat:
Whither is fled the visionary gleam?
Where is it now,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但是,眾樹中卻有一樹,
還有我曾打量過的孤獨曠野,
他們一起訴說著,某些事物的殄滅:
三色堇在腳邊
重復同樣的流言:
那如幻的光輝逃到哪里去了?
那榮耀和夢境,現(xiàn)在哪里去了?
"A Prayer"由Tom Kitt作曲,Sophie Meade演唱,部分歌詞改編自流行于十八世紀的兒童睡前禱告詞"Now I lay me down to sleep",最早版本可能是Joseph Addison于1711年3月8日發(fā)表在《旁觀者》雜志(The Spectator)上的一篇文章中:
When I lay me down to Sleep,
I recommend my self to his Care;
when I awake, I give my self up to his Direction.
之后的版本是印刷在《新英格蘭啟蒙》(The New England Primer)上,這是數(shù)百萬殖民者和早期美國人的主要教科書,由英國記者本杰明·哈里斯(Benjamin Harris)于1688年首次編譯出版,通常被稱為“新英格蘭小圣經(jīng)”,但其不僅在新英格蘭而且在整個美國殖民地和大不列顛部分地區(qū)都廣受歡迎:
Now I lay me down to sleep,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keep
If I should die before I 'wake,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take.
"A Prayer"
by Sophie Meade
When I was young
And scared of the world
My mother would sing me a song
A tune that I keep in a sacred place
Because I know that my life won't be long
It tells of the place where you go
When your time here on Earth is through
A beautiful place we call heaven
Is it true?
Please God I pray that it's true
'Cause once this land was heaven on Earth
Green hills were all you could see
But now it's soot and steel and brick
So it looks more like hell to me
And each day brings more and more suffering
And each night is silence and fear
And I wake to the sound of your voice
But you're not here
Why aren't you here?
So now I lay me down to sleep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keep
Please let me die before I wake
So the Lord my soul, can take
Then maybe I'll finally find you
'Midst the beauty of paradise
And you'll sing not of dying
But living
Wouldn't that be nice?
Wouldn't that be nice?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從第一季逐字逐句地看到現(xiàn)在。當凡妮莎深邃的眼透過屏幕看向外面,我就陷入了這部劇里。 很多人說看不懂第一季,那是因為可能他們真的不適合這部電影般的挽歌,她的藝術性遠遠大于普通的電視劇,英式的臺詞,黑暗的背景,各式各樣的人間鬼怪構成了一部逐光史詩。 一切都源自于一個女人的恐懼。 人的欲望能有多恐怖? 身邊人對欲望的懲罰能有多恐怖? 當人面臨未知的事物是否恐怖? 當自己發(fā)現(xiàn)逐漸被失去該會有多恐怖? 凡妮莎的恐懼形成了最主要的一條線,使故事顯出了濃厚的神學色彩和人性深度,它們靈念合一,倫敦天空蔓延三季的霾都似乎融化在凡妮莎的眸里。 第一季像是被撕碎的高貴油畫,扔在倫敦街區(qū)的下水道旁,我們看到性欲,看到貪欲,看到骯臟,看到貧窮,看到報復,看到創(chuàng)造,看到腐朽。 不老的英俊男子,和害女兇手住在一起的男爵,美國來的牛仔,蒼白抑郁的科學家——出賣身體的妓女卻有著最純潔的笑容,各種拼圖形成了破碎的開始,著實很多人被畫面吸引,被演員吸引,但其實并不能看懂什么,那種神秘直到第一季最后凡妮莎在精神病院的回憶里才徹底爆發(fā),將所有路人不懂的角色貫穿為一體。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看的人更多了,很多人甚至跳過第一季直接看第二季。
沒錯,第二季有最震撼的床戲和更加戲劇性的女巫因素,也有更多恐怖元素(很直觀的狼人巫術)加入,比起云里霧里的第一季來說,著實更為吸引人。但第二季才是表現(xiàn)他們演員演技和劇情的震撼精華。 托尼獎獲得者,最傳奇的百老匯女星加入飾演了cut-woman(凡妮莎的老師),交代了女主靈力和巫術的由來,這個堅強的老婦人真的把我驚到了,她拯救凡妮莎被燒死時我眼淚都飆出來了。女主的演技不用多說,依舊閃光,可惜因為她太美,又有高人氣的老鱉美恐和一個四十幾歲情懷女演員的夾擊,入圍了金球女演員卻顆粒無收。 接著討論一下第二季幾個重大閃光。路西法通過女巫的線直接向凡妮莎展開掠奪,男爵放下仇恨,和牛仔狼人并肩保護女主。不老騷男的線輕輕一過,卻能讓人把隔夜飯都吐出來一地??茖W家創(chuàng)造的大兄弟和純妓女也綻放了光彩。 具體的自己看,不過妓女心智復蘇和不老騷男在一起革命…我倒是挺期待,雖然覺得不老騷男比較臟,但也都算不死族吧。 第三季終于上映了,很開心,在一口氣看完前四集之后,時隔一年的凡妮莎悲傷著拿著信件,“so we walk alone ” 路西法被凡妮莎摧毀后的新惡魔誕生,靈體路西法貪圖她的靈魂,野獸德古拉垂涎她的肉體,同時出現(xiàn)的線索仿佛吹響戰(zhàn)爭號角,而且這場戰(zhàn)爭只有女主一個人。不死人的革命,我覺得靠一個小姑娘并不靠譜,等后續(xù)情節(jié),大兄弟是精神病院送飯的倒是大吃一驚,他的線冰冷又充滿人性的光輝。 至于那頭傻狼,抱歉我對美國平原線沒什么興趣,我覺得那頭狼有些過于懦弱了,也許不敢面對自己?畢竟我不知道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否也經(jīng)歷過凡妮莎的adversity。 總之,這部劇不是大眾化的,但對于任何一個癡迷黑暗的人來說,對任何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她都是滿分。 生與死的恐懼,是她的精髓啊。 ————這里是殺回來寫劇終評論的蒼苔——深刻人物解析——給看不懂的小伙伴一個方向——
看了大結局三遍后,又回顧了第二季,在這個中秋夜晚,耳旁伴著蠢直舍友吃飯聲,無心背單詞的我決定寫完,給自己,也給這美麗的十四行詩一個結局。 事后接受采訪的主創(chuàng)說他們一點也不后悔,其實公司提出繼續(xù)預訂,但他們覺得應該到了最后一行的時候,所以讓我們放下突然結束的執(zhí)念,好好品味品味這個一點也不低俗的低俗怪談。 前文中我表示出對西部狼人線極度的不解,后來才得知,這段線表達的是救贖,更深層的是錯過。 狼人一開始不是狼,父親是資本家,為了財富,他屠戮過原住民,可是當看到手中淋漓的鮮血,他選擇了贖罪,加入原住民,抵抗侵略者。但是個體的人無法面對命運,原住民的老狼殘忍又機智的進行了祭祀,得知下一任狼主就是這個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類,并且將拯救世界于黑暗。狼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帶領原住民,又傷害了自己的家人,親兄弟母親和哥哥的孩子。 狼人又背負了一層愧疚和罪惡,他懦弱地逃走,不敢面對一切,不敢面對自己。第三季就是他找尋自己的過程,可笑又真實的是,他到最后也無法面對自己,只有爵士大叔幫他,老狼逼他,他在救凡妮沙時才勉強接受了自己,可是面臨的卻是親手殺死自己的愛人。 凡妮沙為什么接受德古拉?因為當信仰和圣光遲遲不給回應,當承受的太多,她也會被壓垮。她在第二季勇敢的站起來,可是所有人都離去,命運齒輪無法轉回去,造成的傷害已經(jīng)造成,失去的愛人已經(jīng)失去。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內(nèi)心的黑暗,要是我我馬上咽砒霜,她那么累作一下是人之常情,極度失落的接受命運賦予她真正得自己后,她面臨的卻是和她真正渴望的違背的現(xiàn)實,濃濃的宿命論感,她注定得不到和狼人結婚生子的幸福,她注定死亡來換去黑暗褪去。 她順從了她本該順從的兩方,順從了黑暗,也順從了光明。其實世界整體都沒變,變的只是沒有了凡妮莎,也沒有了我最愛的電視劇。 媽的。 大表哥最后劇終旁白如下
大表哥就是那個整體沒多大變化的可是個體變化很大的一份子。 復活究竟意味著什么?所有已經(jīng)離去的東西回來了就是好的嗎?你有沒有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全劇最有深度最怕觸及的問題。你失去的父母愛人寵物,當他們從墓中爬出,蒼白僵硬,你還能愛他們嗎?他們還能愛你嗎?這幾個問題自己想,就看懂了這條線。 莉莉和科學醫(yī)生和格林。這三對冤家,一個是癡情創(chuàng)造者,大男子主義的化身;一個是不老怪物,美麗富裕先進的化身。哪個好?一個給了愛卻失去自由,一個給了自由卻給不了愛,看來看去最可憐的還是女人。也恰恰惡狠狠的表達了一個主題,愛就是不能有自由。 結局出人意料,科學家面對莉莉講述那個時代女人的經(jīng)歷后,竟然妥協(xié)了,犧牲了愛,給了她自由。這個告訴我們,沒什么是溝通解決不了的,只要他愛你,那變數(shù)就很大。男人還是喜歡鮮活的,不喜歡死寂的。(男人想上天,尤其是直男) 格林告訴我們,時間可以退化萬物,包括愛人的能力。體驗過所有的感覺就是冷漠和極度的厭倦。他覺得有興趣的東西,碰一下捧一下,然后呢?無聊了,拌一下?;盍四敲淳?,骨子里還是大男子主義。 那個跟隨莉莉的小女孩選擇站著死,不愿跪著生。 她的光芒蓋過最后的凡妮莎,我也會貫徹這個。我他媽寧愿站著死,也不要跪著活著。 整體是首完整完美的詩,悵然若失后發(fā)現(xiàn)每個伏筆都已填完,一貫精致華美。原來凡妮莎并不是女主角,這是個感時千古不變的靈鬼悲劇。 主角是無限的生死,不變的疆域。
就這么沒了。。。
看到Eva Green聽到她說話就頭腦空白了。
我是eva腦殘粉
居然就這么劇終了,狼人親手殺死自己心愛的黑化女主,這不是X3的故事么……Abel Korzeniowski后兩季的原聲碟還不出我真的要罵人
那些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在這部劇里讀出來,是多么的天然契合。
推薦給任何對哥特文學有哪怕一點點興趣的人。大段大段像是從19世紀哥特小說中直接摘出來的華麗臺詞從演員口中說出有著舞臺劇一般的效果;服裝布景也很棒。Eva Green本人就是活著的femme fatale的定義。
女神已走我心已死,14年以來最喜歡的劇,Eva從影以來最好的表演。
Dracula出現(xiàn)了 編不下去 把女主搞死 全劇終
本劇最大的敗筆是所有角色都塑造的不錯除了女主。女主如唐僧,三季以來原地踏步,也怪每季主線無一例外都關于XX想要女主的submission。前兩季的看點是毫無血緣關系的主角團如何像家庭一樣聯(lián)合起來戰(zhàn)怪,本季線散怪老且cliche,亮點寥寥,幸好結束了。
一部完全失衡的劇,女主仿佛趕檔期一樣急轉直下地黑化,反而讓第四集近乎完美的劇本和表演更加突出。一個房間,兩位演員,三個角色,“一為惡靈,一為野獸”,另一個是被全世界拋棄卻仍然堅持信仰的女人。好一臺戲。Rory的臺詞功底熠熠生輝。唯一遺憾的是鋪陳了這么大的設定,卻只配一個倉促潦草的結尾
匆忙的劇終季,唯有狼人返鄉(xiāng)之旅劃上了句號。其余的故事線均草草收尾,化身博士、弗蘭肯斯坦新娘的女子軍團、包括主線德古拉陰謀在內(nèi)都無疾而終。特別集總是格外好,本季是白色房間。大結局如詩如畫。
雖然劇情牽強不少但是本身帶來的藝術和哲學思想已遠遠超過劇情的需要。可是這基調(diào),這如莎士比亞般的臺詞,這令人不得不愛的#溫妮莎#支撐著我到最后一幕,全劇終的同時也是新的開始吧。
什么鬼了,劇終慢走不送。
后幾集快進看的,劇情越來越?jīng)]意思了
這不是一個理智評分 劇情全三季也就2星……… 但顏值即正義 再加上小醫(yī)生和Mr.Clare那么可愛 所以… 4星拿去
前面是組隊打怪,打到最后才知道是吸血鬼愛女巫,女巫愛狼人的三角戀情,中間還夾雜著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和道連·格雷的畫像。女巫不死,折騰不止。女巫一死,戛然而止。
結局倉促不理想,應該是黑發(fā)女神把德古拉玩死才對。惡狠狠地殺到這里,怎么可以就這么投降了。
showtime一生黑,不說了
這才是戲劇啊,畫面打光服裝場景臺詞表演全部牛逼。不曉得為蝦米頒獎季沒有大放異彩。第4集還能更牛逼一點么?基本上就一個場景,兩個演員走完整集。我勒個去。
這大概是去年到今年最愛的一個系列劇了。要說鋪陳太大倒也無所謂,此片最引人入勝的是它宏大的宿命感和哲學觀。每個人物的出場,故事的展開似乎都若有似無的在提醒觀眾:即便超越神之上,你我也終將孤獨,無法逃脫。在這份痛苦里,唯一甘美而稍縱即逝的大約只剩友誼與愛情。情感總是最好的致幻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