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0年代到現在,不記得看過多少遍了。那個年代是港劇的輝煌時期,而《我本善良》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沒有之一。從片頭片尾曲、劇情、人物塑造都非常喜歡。
溫兆侖飾演的齊浩南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性格外冷內熱,神秘而剛毅,亦正亦邪,像天蝎座男生。他是警察的兒子,卻被黑道大亨養(yǎng)大,未來的接班人;他崇拜他的養(yǎng)父,為他可以付出一切,卻被生父的正義和真心聲聲召喚;他與戴安娜深深相愛,卻缺少溝通和理解,甚至害戴安娜指認殺人,并為養(yǎng)父頂罪入獄;他與石伊明是天生的一對,卻在嫉惡分明的女友和強勢而黑暗的養(yǎng)父之間難以選擇。其實從頭到尾,雖然齊浩南有邪氣冷峻的一面卻并未做過一件壞事,身處惡的環(huán)境,他的心其實一直都是善的。在遇到石伊明之后,由冰山逐漸變暖。
“齊浩男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
——曾子航《香港制造--香港電視劇黃金20年珍藏版》
深得我意。
邵美琪飾演的石伊明,個性獨立、善惡分明、倔強堅定,其高傲的性格與浩南如出一轍。一襲蘑菇頭短發(fā),深色長款大衣造型,氣質硬朗,濃濃的英倫風,即便在現在也一點都不過時。她有個取了兩個老婆擁有兩個家庭的荒誕爸爸,在與母親毫不知情地在英國相依為命二十年后發(fā)現了父親的秘密,來到香港去了解父親生活的城市。在英國,她遇到了躲避追殺的齊浩南,命中的真命天子,一見鐘情。在香港,她因為當記者的原因,知道了浩南與戴安娜的案件。從在獄中開始關心和支持浩南,引為知音,出獄后墮入情網。然而伊明極力主張浩南與正義的生父團圓,拒絕與養(yǎng)父再同流合污,陷入矛盾和糾結,在爭斗中為浩南擋了一槍,從此失明。最終結局是好的,兩人終于在初識的英國相聚,幸福地在一起。
從此,邵美琪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時光流逝,紅顏變老,也不會改變她展現過的美麗、堅強還有過硬的演技。
曾江飾演的橫跨黑白兩道的梟雄齊喬正,真正的亦正亦邪。對家庭,他是好丈夫好父親,一雙兒女美滿如斯,對外富甲一方,慈善家對浩南視如己出,前期努力不讓他沾染黑道之事,也算是一種保護,當浩南蒙冤殺人之后也曾想過自首去救兒子。然而,他販毒走私,對黑道之事心狠手辣,當浩南的生父出現以后,內心的天平發(fā)生了嚴重的偏移,猜忌、陰冷、不折手段,屢次迫害蔣定邦,最終自己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眾叛親離,死路一條。
曾江的演技絕對是棒棒的,齊喬正也好,83版黃藥師也好,深入骨髓的亦正亦邪,強大的氣場確實很秒人。
羅樂林飾演浩南的生父蔣定邦,英國警察,性格木訥,講原則,具正義感。因過分忙于工作忽略妻小而又因大火誤以為妻兒已死而與慧心浩南分離二十年?;氐较愀劬犞?,因查辦齊喬正案件,親手逮捕了親生兒子齊浩南。而后知道其身份,努力想修復關系,讓兒子回歸正途,遭受齊喬正的迫害,其新婚妻子蘇靜也成為了犧牲品。最終,邦SIR將齊喬正繩之于法,并和浩南母子團圓。
羅樂林塑造過很多警察形象,一腔正氣,與曾江一正一邪,互飆演技,相當過癮。
關于這部戲,似乎想說的話說不完,謹以梅艷芳演唱的主題曲為本文畫上句點。
誰能跳過無形界線
規(guī)則法理充斥世界千萬年
誰能賜我無窮勸勉
將我路線一生志向改變
從來無后悔 現實我改編
休說蒼天注定 堅決跨過目前
命運那許虧欠
沿途如有你 伴在我身邊
蒼天戲法縱使騙人總膚淺
沿途如有你 以真心相見
迎面暴雨縱使不幸免
亦笑著置身長路看風云變
溫兆倫這個名字被我深深記住要源自經典的《義不容情》。我驚嘆丁有康竟可以壞得如此徹底,叫人咬牙切齒,不寒而栗。當時看著演員表我想,這個溫兆倫是個天生的大反派。后來發(fā)現,他一直半紅不紫地出現在無線劇集里,偶爾在無厘頭的電影中也露一下臉,角色可以歸為兩大類,反派和喜劇。也許他很難成為一顆巨星,但他擁有一個真正屬于他自己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他的面孔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這個角色叫作齊浩男,這部劇集叫作《我本善良》。
齊浩男是九十年代香港TVB長劇中的一個另類主人公,很難用好壞、善惡這樣的尺度加以衡量。他的命運是對人類本性與后天環(huán)境之爭的一次深刻演繹。他是警察的兒子,卻成長于黑道家庭,他崇拜熱愛他的養(yǎng)父,卻又隔不斷來自生父的聲聲召喚。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流于意表還是力透紙背,就要看演員的內在力量了。
總覺得齊浩男一定是天蝎座,天蝎的守護星是冥王星,守護神為統(tǒng)治地獄的生死神普魯托。這是很極端的星座,往往外表冷漠安靜,內心波濤暗涌,性格偏激、憤世嫉俗,深陷愛恨交加的桎梏難以自拔。浩男的魅力即來自于這冰與火的糾葛爭斗,長風衣、單色圍巾、黑皮手套,裹起了一個傲慢堅硬如冰山的男人,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內心深處熾熱的感情。這男人十四歲就敢拔槍殺人,但一個人獨處之時,他最鐘愛的卻是仰望星空,最傷心的時候,他會獨自出海痛哭。面對黑幫追殺他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可是竟會羞于說出“我喜歡你”。這個人物只能由天蝎座的溫兆倫來詮釋。鏡頭下他沉默深邃的眼神比千言萬語更打動人心,偶爾粲然一笑,便如冬日陽光普照,冰雪初融。
提到《我本善良》里的溫兆倫,就無法避開他最天衣無縫的搭檔邵美琪,他們在這部劇集里成為一對難以超越的永恒情侶。齊浩男與石伊明,他們相象如孿生,卻又相隔至兩極。都是那么驕傲固執(zhí),不肯讓步,倫敦初見,本該是驚艷,卻硬被他們拆成兵刃相向。然而骨子里,浩男是深藏著一點兒孤僻和悲觀,伊明卻是執(zhí)著于信念真理。伊明該是獅子座,很強勢的性格,不留余地,咄咄逼人,懂得欣賞黑咖啡的純粹味道,內心充滿陽光與愛。片中邵美琪短短頭發(fā)、長風衣、翻領套頭毛衣、粗織花色大披肩,永遠高揚著脖頸,緊抿著嘴角,似乎誰也不能讓她低頭,所以那一彎低頭落淚才更動人心弦。只有這樣的女子,才能用五年的時間打開浩男緊閉的心扉,才能讓這個天蝎座的男人學會放聲大笑。
香港和倫敦是他們愛情的兩端,一邊是血雨腥風,一邊是柳暗花明。當年看兩人在倫敦那一集華彩段落,艷慕不已,浩男終于摘下他那冷峻的面具,坦誠赤裸如同嬰孩。從此這座城市在小女孩的心里扎了根,我也渴望長大后能有一人,攜起我的手走在倫敦一望無際的大草坪上,買一棟古代仙人隱居的房子作為鄭重約定,從此不離不棄。多少年后我才驚覺,原來倫敦是我和我心愛之人的拼殺之地,香港卻是相愛的伊甸園。
星座書上說,天蝎是生死之門,溫兆倫的齊浩男,就在生與死的邊緣不停打轉,不住抗爭。但人很難爭過自己的本性,他愈聲嘶力竭強調自己和養(yǎng)父感情的牢不可破,愈膽戰(zhàn)心驚知道他們已漸行漸遠。他雖然一再對生父疾言厲色,卻掩不住對骨肉親情的關切,對正義與光明的切切向往。
邊緣如刀口,每一轉都磨人肝腸。鮮血淋漓之后,浩男最終脫下了黑夜鑲著金色光邊的披風,選擇簡單和明亮。他和失明的愛人相擁的一刻成為定格,幕布緩緩落下。我知道他將隱入人群,魅力也將隨之褪去,和身邊每一個普通人融為一體。溫兆倫是好演員,無論什么角色,他都能演得絲絲入扣。但遇到齊浩男是他的幸運,因為他在其中釋放自己的靈魂。齊浩男之后,溫兆倫再沒有遇到令人如此難忘的角色,所以幕落的這一刻,也成為他的定格。
出處:
http://graceding80.spaces.live.com/blog/cns!2FD69329EBF66AB!139.entry用幾天的時間又重溫了一遍我本善良,以前愛石伊明多,再看一遍,愛死了齊浩男,又冷酷又溫柔又大男子主義又像個小男生般幼稚,最關鍵的是,真的很帥很帥啊,現在覺得那句“齊浩男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一點都不夸張,再沒人比溫兆倫的齊浩男更迷人更有魅力了~~花癡完畢~回到正題~
第一次看,還很小。斷斷續(xù)續(xù)的,劇情也不連貫,卻對石伊明印象深刻,蘑菇頭,眼睛很漂亮,以及她對浩男說“不要說再見,再見就是還會見面,還是說拜拜”時的表情,當時就知道這兩人之間一定會發(fā)生驚心動魄的故事。第二個有印象的人,是浩兒,或者說是浩兒和家榮的感情,可惜,這段記憶有偏差,我一直以為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第三個有隱約好感的人,是家豪,沒什么原因,只是覺得這個警察有點帥。
第二次看,大概是五年前。40集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關注最多的是伊明和浩男的愛情。伊明對浩男的愛情開始得很早,而那時浩男身邊還有一個DIANA。和獨立明朗的伊明不同,會跳芭蕾的DIANA是溫柔內斂的,她愛浩男,卻不懂他。浩男沒給過DIANA機會走進自己的內心,而他也從未想過真正了解DIANA的想法。這也是他們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阿SAM出不出現,他們都注定要分開,只是時間問題。伊明不同,她從第一次見面就看見了浩男不為人知的一面,而且她會把自己的不滿大聲說出來,所以,浩男和她在一起會特別放松。愛情,真不是先來后到的事,只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合適才最重要。
第三次看,就是前幾天。我還是喜歡伊明和浩男的愛情,話說TVB的幾段愛情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齊石戀以及笑看風云里的包林戀了。文龍和貞烈的愛情充滿了溫馨的小細節(jié),雖然悲劇結尾,卻讓人覺得溫暖。而浩男和伊明,是最讓人心動的愛情,兩個個性十足的人,在一起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和五年前的感覺略有不同,我覺得伊明是幸運的,她能和浩男在一起,不僅是因為她的性格,也是因為浩男的改變,而這改變無疑是DIANA帶來的。浩男是愛DIANA的,只是那時候的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達愛,所以他用自己的固執(zhí)和自尊推走了DIANA。DIANA的死對浩男打擊很大,我想這也是他后來和伊明在一起時懂得退讓的理由,一段失敗的愛情是會讓一個人成長的。當然,也只有面對伊明,浩男才有可愛幼稚的一面。他們去英國旅行的那段,真是甜蜜十足。伊明帶浩男見她的老師同學,看著浩男侃侃而談,伊明的眼里滿滿都是愛,還有驕傲,自己的愛人得到朋友的認可,確實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齊浩男確實很有魅力,我好像在第三次看才真正意識到。他獨自出海時的孤獨落寞,他對齊喬正的尊敬維護,他對浩兒的關心疼愛,他面對DIANA指證自己時的悲痛絕望,他和伊明在一起時發(fā)自內心的快樂,以及他面對生父和養(yǎng)父時的痛苦抉擇,他的矛盾和痛苦,他的情義和堅持,不知道是不是溫兆倫演的太好了,即使他每次為了齊喬正都傷害最愛他的人,卻還是讓人心疼。
再說齊喬正和蔣定邦。從妻子和兒子的角度來看,齊喬正無疑是成功的。簡慧心說的沒錯,他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雖然他不是一個好人。齊喬正對浩男是真心疼愛,就像很多人希望子承父業(yè)一樣,他從小就培養(yǎng)浩男,為了將來更好地接替他的生意,盡管這些生意不正當,可是,在他眼中,這是繼承,一個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齊喬正是自私的人,所以,他會懷疑浩男對他是否忠心,盡管浩男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自己的忠心不二,可他還是不自信,越是在意就越是極端,最后終于一發(fā)不可收拾。而蔣定邦,只是一個好警察。
我最厭惡的人,是石家榮。全劇也是他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的過程。起初,他只是個有野心而又善于鉆營的人,雖然他帶著目的接近浩男和浩兒,但是對待其他朋友還算有點義氣,可是,從他為了保全自己而拋下蘇敏去英國找浩兒結婚開始,這個人的人性就徹底沒了。和齊喬正相比,石家榮壞的特別猥瑣。卻偏偏有兩個善良單純的女人愛著他。真是諷刺。
還有兩個人,我不喜歡,一個是石常春,一個是方菱。石常春就是一個愛占小便宜的市井小人物,心眼不壞,卻惹人厭煩。而方菱,其實沒什么明顯缺點,我只是不明白家豪為什么會愛上她。她是齊喬正的情婦,可是得到金錢以后,她又不滿足了,我覺得齊喬正說的沒錯,一個情婦應該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能要求太多。而方菱,想要錢的時候有齊喬正,想要感情的時候有石家豪,世界上不應該有這么好的事情。所以,家豪死了,可是,方菱卻不知道。編劇對她太善良了。
下一次重溫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也許又會有不同的感觸。
現在最深的感觸是,溫兆倫的演技實在是太好了。
曾幾何時,TVB和亞視貢獻了多少經典劇集,讓內地的80后從小對香港就有了發(fā)達、文明、繁榮、時尚的國際大都會印象。至少我小時候就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理所當然地認為:人與人相處,應該是彬彬有禮又富有人情味的;長大了的女性肯定都有自己鐘愛的職業(yè),在事業(yè)上很成功,愛情上也是獨立有主見的;家庭是很重要的,父母與子女關系親密又互相獨立,既可以在一條長沙發(fā)上聊八卦,又不在一起住,父母也不能為成年子女做決定的,有什么事必須征求他們的意見。除了著名的“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肚餓不餓?我下碗面給你食下”等TVB臺詞,其實還有那句:“香港,是講法律的!”“我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边@句話,從暫時得意的惡人口中對記者說出,也從正直的警察、律師詛咒時說出。法理精神,深植港人心中。今夕何夕,難免讓人唏噓。
《我本善良》,注定是一部會留在港劇史的劇集。所有故事的矛盾,由人物性格和人生選擇帶動,但最初發(fā)起是以大逃港為時代背景,一家人沖散,主角齊喬正被搶救生圈,埋下對親情的渴望、偏執(zhí)和不信任的種子。時隔三十年再看,自然還是有一些缺點,但精細程度很耐推敲,只讓人覺得當年港劇何其輝煌。當時編劇不到30歲,沒寫一個多余角色,所有演員演技在線,整個團隊用心血撐起了這部原本線索過于集中、劇情略為狗血的劇。
一、細節(jié)
《我本善良》的成功一半要歸功于編劇。前半段的庭審戲緊張抓人,律師提問專業(yè)細致,不輸那些律政劇。劇情不著閑筆,有些需要觀眾細心觀察,自己腦補,有些前后呼應,經得起琢磨。例如,伊明第一次在健身房洗澡就露出了腳鏈,留下二人情緣線索;而她在倉庫被浩男救的時候還是光腳出來的,和被綁架走的情形一樣;浩男伊明第一次約會看星之后,第二次已經是浩男打電話去伊明家了,又有次伊明一走進辦公室就問同事“有人找我嗎?”說明他們當晚就交換了電話號碼,家里和辦公室的都給了(伊明你能不能矜持點2333);后來幾次他們打電話的時候,鏡頭移到伊明桌上,已經有了浩男以前擺在床頭的那張單人相,和浩男說的“我不喜歡影相”呼應,又說明了他們愛情的甜蜜,只有這么一張,也給你吧;又如,齊喬正生日事件之后,浩男游了四個小時回家早早睡覺,第二天在客廳碰見父母時,是手拿著風衣,站在靠近大門的樓梯一側的,說明他當時一早就準備找伊明,結果臨時被父母叫住一起吃早飯,才推到中午去找伊明,恰巧碰到她與宋醫(yī)生在一起,種種沖突之下導致了當晚的吵架。就因為照顧到各個細節(jié),觀眾對故事的快節(jié)奏遞進并不感到突兀。但同時,劇集又不乏耐心特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浩男和戴安吵架冷戰(zhàn)后的失落,多次用長鏡頭緩緩展現,讓觀眾對兩人發(fā)生矛盾和浩男這個角色的變化感覺自然。
二、臺詞和角色
劇里沒有像現在電視劇里注水一樣的幼兒園臺詞,或者像《Friends》里讓我困惑的Phobe和錢錢講冷笑話的方式一模一樣的情況,字字精簡,又合情合理,與人物身份貼合。我極為贊賞的是浩男和伊明只言片語間的機鋒,如:
浩男出獄當晚觀賞月蝕名場面,兩人重聚。此時浩男經過四年的反省已經有所改變,也通過簽名明白了伊明的心意,而伊明在雜志上畫了個圈主動發(fā)出邀約,惴惴他是否會來。
浩男:“我們約好一起來看星的。”
伊明:“有這樣的事嗎?”
浩男:“有心不怕遲,我希望來得及。我知道有個地方看月蝕很靚,有興趣嗎?”
后來在船上:
浩男:“我對自己根本沒信心。”(坐了牢,女朋友又自殺,發(fā)生了這么多事,很難不背負過往)
伊明:“總之我對你有信心?!?/p>
浩男(遲疑轉身):“我同你在英國到現在頭尾有五年了……”
伊明:“是五年零兩個月?!?/p>
浩男(震撼轉頭,更遲疑):“我根本不可以當這五年什么都沒發(fā)生過?!?/p>
伊明(堅定看著他):“但我這個人只喜歡往前看,不中意返轉頭。”
浩男:“但我不能保證點什么。”
伊明:“不要緊,我買了保險?!?/p>
哇,不要說浩男欣賞地笑了,伊明已經俘獲了我的心了!
又如,因為錯位搭話而妙解的一通電話:
浩男:“我今天已經在齊氏返工了。我說過要從頭再來的?!?/p>
伊明(低頭):“原來你說的從頭再來是這件事…(我以為你是說愛情從頭開始)其實我也想找你了,我要找資料做一個關于星的傳說的訪問…”
浩男(打斷):“我需要時間?!保ɑ卮鸬氖歉星槟莻€問題,聽上去又像指找資料)
伊明:“我不會耽誤你太多時間,我可以找人去取?!?/p>
浩男:“我所有東西都已經打包裝箱了。(告別與戴安的往事)你如果相信我的記憶力,我可以說給你聽?!?/p>
伊明終于笑了。
媽耶,捂胸口,沒注意到這兩人雙關互動的戲粉都去二刷好嗎?這么精巧有趣的臺詞真是用心,不注意看可能只會看個熱鬧,不明就里。這段錯位回答說明浩男是密切關注伊明情緒變化的,也很了解她,這都是愛呀!
編劇會寫愛情戲就算了,寫市井小民也同樣信手拈來。像石長春一家,就是典型的香港市民了,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臺詞生動有趣,讓人捧腹。例如:
石長春去找齊喬正算賬,威脅他不要欺負自己的兒子,說:“阿榮要是有乜嘢青瓜豆腐,我跟你沒完!”他怕家豪和伊明兩姐弟談戀愛搞德國骨科,跟玉冰說:“伊明個女仔是在英國長大的,鬼妹個性,所謂人鬼殊途,是不能在一起的!”
玉冰發(fā)現丈夫還有一個老婆,砰砰摔著刀背生氣:“點嘛?你要來幫這個正宮來斬我這奸妃呀?”
姑媽跟家人說齊喬正帶走惠心:“剛才她那個曹操老公上樓來把她帶走啦!”
而其他角色該是什么性格就一定會說出符合身份的話來,像軟萌的浩兒說的話也同樣是天真單純,沒心沒肺的,感嘆詞拖音較多,性格軟糯;齊喬正手段狠辣,說話一板一眼,決定果斷,等等。
三、表演
這部劇沒有一個演員是拖后腿的。曾江、羅樂林、胡楓這幾位演老一輩的演員,至今仍然活躍,一年拍好幾部片,真是TVB常青樹,從當紅小生演到綠葉,活到老演到老。
曾江飾演的齊喬正,從瀟灑堂皇到陰鷙狠辣微表情過渡自然生動,不過一度讓我覺得這是老套的臉譜化演法。直到看到后面一集,他在晨跑路上亭子里休息,低聲喃喃對浩男說自己老了,那個用胸腔發(fā)出的低音十足的疲憊、老邁、脆弱,是他的演技高光時刻。
而邵美琪,有著一張歐式深遂的臉,頂著一個倔強的蘑菇頭,極有辨識度。我從小心目中的美少女形象便是如此。后來中學時喜歡的內田有紀,可謂翻版的邵美琪,一樣的大眼睛短頭發(fā),個性直率不拘。也許正是如此,當年在走廊看到寸頭的猴老板,才會一眼就注意到她吧。本來我覺得石伊明這個角色的魅力歸功于編劇,可是,八點鐘吵架那場戲的長鏡頭,讓我對Miggie的演技信服。伊明和浩男各說各話,伊明因為對浩男前途的深深憂慮,又恰巧醉酒,一改平日理性堅硬的作風,哽咽地哭訴,無助、擔心、委屈,讓人感同身受。
溫兆倫的表演賽高!即使沒有《義不容情》《第三類法庭》《火玫瑰》,影史也會因為齊浩男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而留下他的名字。他那年才25歲,演技吊打如今一眾小鮮肉。他長著一張乖臉,舉手投足有貴公子氣,但這天資并沒有拖累這個角色,以溫出色的表演而罩上一層復雜神秘的色彩。無辜,善良,敦厚,顧家是可以和殘酷,冷靜,極致,霸道集于一人身上的。他去赴約那晚,黑夜中他捕捉到伊明的身影,向她走去,眼睛熠熠發(fā)光,實在太蘇!在假大浪灣不回答伊明的“你確定只想見我一個人?”只輕輕吻了一下她的側耳,點了下頭,露出一邊的酒窩,哎呀呀!但另外一邊廂,去報復蔣正邦,他不發(fā)一言,只用眼神就透露出邪惡兇悍的氣息。當被伊明逼著去醫(yī)院探望被他打傷的親身父親而吵架時,伊明說我不想做個只一起吃飯看電影逛街的女朋友,我家里事都跟你說,卻不知道你家里是什么樣的,他面色發(fā)白,顫抖著用溫氏聲線降低音調說:“你想知道些什么?你又想做些什么呀?我十四歲就去打架了!所有人都拿著刀,砍我爸一個人,我當時好怕?。 蹦莾蓚€“乜嘢”念白極好!突然憤懣中極轉直下,語氣軟下來,感覺他在情緒崩潰、情感與理智交鋒的邊緣,控制得太準確,我回味了好久。還有,他和戴安在法庭對峙兩人哭得涕淚交加鼻涕泡都出來的那幾場,感染力好強。
而一眾配角俱讓人信服。玉冰在家豪因公殉職后,大哭的樣子真實動人。家榮快速崛起,得意洋洋欲癲欲狂的樣子,不難預感這個人即將走向滅亡。
四、鏡頭、服裝、BGM和美食
說起鏡頭運用,這部劇常用遠景虛焦轉近景聚焦的方式。例如惠心和姑媽談浩男的身世,聚焦的是近景嫁接的盆花,暗示浩男如同這盆花的出身。浩兒和阿榮在酒吧聊天時,遠景的蘇敏在二人位置中間唱歌,暗示她是婚姻中的第三者。還有個有意思的地方,起初在英國時,伊明畢業(yè)和父母去廣場照相,經過愛神雕像,而浩男從畫面另外一端走入,正好是愛神射箭的方向,看你還敢不承認你們是官宣CP。
服裝,難以想象這是30年前的戲,放在眼下也還是時尚范兒。網上有關于伊明劇中的60套搭配,那些oversize的西裝,破洞牛仔褲配及膝長靴,扎褲腳露腳踝配平底皮鞋,項鏈戴毛衣外,針織扭花毛開衫搭高領打底,還有大花披肩,真是非常非常好看!浩男的服裝也非常有時尚意識,而且從跟戴安交往時的有型有款、精致挺括,到和伊明在一起時以牛仔、皮衣、休閑套裝為主的著裝風格的變化,表現在伊明的鼓勵下,逐步放開自我,不再生活在套子里。
那個年代,也是香港音樂的黃金年代。主題曲《笑看風云變》是許志安和梅艷芳唱的,插曲亦是大咖云集:戴安出場和自殺時的配樂是蘇永康的《解釋我深情》,浩男開車送伊明回家裝酷時是張學友的《花花公子》,還有Beyond的《爆裂都市》,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王杰的《為何分離》,梅姑的《心窩已瘋》,林志炫《這就是愛》,草蜢《歲月燃燒》……以及自稱家駒未亡人、亦在劇中扮演蘇敏的林楚麒本人的兩首歌,想想就讓人流淚。
我不會錯過這里面提及的那些家常美食。石長春喜歡買乳鴿上大老婆家,要么就回自己家廚房斬雞,應為粵菜翹楚白切雞吧。哄老婆時會說:“好香呀!這豬肚湯只有我老婆才識得煲!”家榮要出去住,玉冰氣不過也只能答應,嘴上不依不饒:“以后不管多忙,老媽喊你返屋企飲湯你是一定要返來的!”飲湯,傳遞的就是家里的煙火氣和溫度,是香港人生活的一瓣。
五、輪回和呼應
劇里有很多逐對關系,形成鏡像,觀照出人物的成長和變化。在親子關系的互動下,更像是家族命運的輪回詛咒。例如,石家榮和他爸爸一樣,也是有兩個女人;而浩兒繼承了媽媽愛情至上的軟弱個性,甘心嫁給不愛自己、只有利用關系的石家榮,同樣釀成悲劇。
戴安和伊明。浩男對前后兩個女朋友的態(tài)度差別,不光是因為他個人的成長,也因為互動的主角不同而截然不同。對戴安就是一副幫她做決定的霸道總裁樣,而戴安其實并不懂他內心在想什么,又喜歡患得患失,因此分分合合,游離在兩個男人間;浩男經歷了四年的沉淀,對伊明直言不要想改造他,但情不自禁被伊明影響,逐漸走向陽光、人性的一面。同樣的送不送花,戴安想要收花卻不肯說,伊明是大女人,直接噴浩男“你是來道歉的,連支花都不帶”!后來他們因齊喬正分開,浩男已經學會了放手。“我想我以后可以一個人過?!?/p>
蘇敏和浩兒。蘇敏出身農村,善良柔弱,同樣深愛家榮,卻在兩次被背叛后清楚地了解了家榮的自私本性,第三次終于報了警,選擇自己生下小孩,堅強決絕,充滿力量;浩兒在大部分時間是單純到有些愚蠢的,應該是全家人過度保護,又長期生活在國外的緣故,但在徹底失望后,勸蘇敏考慮家榮,離家去做修女,告別所有的生活方式,又是何等剛烈。
石長春和齊喬正。一個是小妾生,一個是領養(yǎng)孤兒,卻因為血統(tǒng)的關系待遇天差地別,這也構成了齊喬正對血緣的極度在意和賺錢發(fā)財的動機。石長春深得大媽偏心,從小欺負齊喬正,長大后還一直用親不親生戳后者心窩子,對女人又嘴上抹蜜兩邊哄,很多事小市民面孔,但大事善惡分明,不因錢而屈膝,這是比石家榮高貴一點的地方。
石長春的兩個老婆。玉冰是房東的大小姐,獨霸石長春二十年,嬌蠻,又善良,明事理,對老公常年占據關系的上游。伊明的媽媽是鄉(xiāng)下娶的原配,鄉(xiāng)下女人比較傳統(tǒng),這也讓她后來知道兩個老婆的真相時還幫老公隱瞞顯得合情合理。真是汗顏,即使在30年前的香港,兩個老婆的亂麻就這樣和稀泥地解決了,還真的住在一個屋檐下了?
高俊峰和宋醫(yī)生。高俊峰是建筑師,宋卓軒是醫(yī)生,兩個都是高知階層,可是,高俊峰趁虛而入,對戴安死纏爛打,更用自殺威脅浩男離開戴安,在戴安面前默認浩男打了自己,真是不堪。宋醫(yī)生一直默默守護,見到情敵大度握手,風度翩翩,是威脅最大的男配。
六、愛
其實,這部劇的主線不是愛情,古早的港劇從來不是把愛情當首件事的,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不管發(fā)生了什么跌宕故事,總要往前走的。劇中寫浩男伊明這樣默契十足的情侶著墨亦不多,加起來估計還沒庭審戲、浩男對養(yǎng)父的表白多。
我曾經認為,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是最美好的了。勢均力敵,心照不宣,點到為止,難得一個“懂得”。他霸道,她就強勢。他有心病,她手中有藥。浩男出獄后,二人好像很快就在一起了,其實早已互有欣賞,情根深種。他們分手后因家豪身故見面,伊明說:“Auntie沒事吧?”浩男說:“她很好,在休息。家榮這次不會有事的?!备髯允紫榷际顷P心的對方。這讓我聯想到《戰(zhàn)神》里的那對苦命鴛鴦,一個被繼父性侵,一個有身世困擾,他們互相扶持走出陰影,女主畫了一副油畫,是男主浴火重生宛如戰(zhàn)神的樣子,這個情節(jié)震撼我至今。她懂得他的生命力和內心呼聲,想要鼓勵他釋放出來,還有什么比這種生命間的理解與欣賞更美的呢?
不過我現在看,倒有另外一番體會。伊明這種只愿意向前看,愛過就愛過,失敗了承擔后果便是的個性,本身就有強大的愛的能力。而宋醫(yī)生,也同樣是個性成熟、獨立溫和的人。伊明和宋醫(yī)生在一起,也會同樣的幸福。長大了,深知哪有那么多恰好匹配的“獨一無二”的人選呢?與其辛苦找那個萬中無一之人,不如培養(yǎng)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萬能適配器。
劇中其他的關系,有的或控制,占有,有的或利用,欺騙,有的或動心,玩耍,最要命的是簡惠心那一種:只顧著愛丈夫,不關心外面發(fā)生的事,也不真正在乎兒子女兒愛什么要什么,為了維系家庭,甚至罵兒子不爭氣要去接觸親生父親。這種對惡的縱容,對孩子的無視,是最容易被觀眾忽視,也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親子關系之一。
最后,我想有句講句:溫兆倫的手好美呀!
對于我本的喜愛,或許自己都難以表達??戳诉@么多年的港劇,基本把每一段時期的代表作都一覽無遺,然而即便如《創(chuàng)世紀》那般堅不可摧的地位,也遠不及我心中永恒的經典——《我本善良》。以至于很多年后的一天,突然想重溫年少記憶時,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我本。第一次看我本,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或者是剛進入初中的時候,時間背景如今都太過模糊。那些日子里,似乎只有休息日才能偷偷地看兩眼電視,于是第一次看我本大體來說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卻清晰地記得男主角叫齊浩男,女主角叫石伊明,那場在落日余暉下兩人深情相擁的畫面,當時已讓我淚流滿面。多年之后,重溫最后的結局,依舊讓人感動不已。
去評論齊浩男和石伊明的愛情,實則是糾結的。兩人愛得執(zhí)著、愛得浪漫、愛得真切,也愛得刻骨銘心、轟轟烈烈,這樣的愛情不能說沒有,卻在現世難得一見。1990年的劇集,19年的時間洗禮,將這段感情變得更加彌足珍貴而感人至深,如果當年的編劇狠心地把兩人活活拆散,想必至今都會被人數落不已。愛到盡頭必定傷痕累累,伊明中的那一槍是替浩男償還的養(yǎng)育之恩,卻也指引著浩男走向光明的未來,當浩男回到他種下承諾的小屋,那個深情不悔的石伊明依舊等待著他,只是這一次,我們突然意識到,女主角是用自己的光明換來了浩男的歸來以及他們的愛情。我本的結局始終讓人念念不忘,歷經波折后的再度重逢和相守,如今看來,也許是我們不敢奢望的美好!
港劇中有太多經典的角色,只是可惜,倘若要媲美齊浩男的話,想必通通都要甘拜下風。對齊浩男的喜愛,即是第一次看我本的時候,總覺得這個男主角很有型,很瀟灑,很自信,很優(yōu)雅,以至于后來天真地以為,現實中的溫兆倫就是這般模樣。這樣的天真想法持續(xù)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無意中看到一個溫sir的專訪,有一個記者問了他一個同樣天真的問題:“你和齊浩男像嗎?”具體怎么回答我是忘記了,不過大致是這么答的:“我沒有齊浩男瀟灑,他可以看中一套房子第二天就買下來送給女朋友,我不行!”想必那個可愛的記者也是浩男的粉絲吧!于是很多年之后,回想起自己的第一個偶像,非溫兆倫莫屬,而對他的喜愛實則是對齊浩男的迷戀,這樣說其實毫不為過。
在說女主角之前,容我先贊嘆一下青春年少時的邵美琪——一種具有震懾力的美。這種不一般的美不是普通男人敢于挑戰(zhàn)的,屏幕下的美琪想必也是如此,只是可惜,齊浩男始終只有一個,多年之后,青春不再的她依然孓身一人,是遺憾也是慶幸,畢竟這樣堅強、果敢、獨立、優(yōu)雅的女子,戲里戲外,都應該等待屬于她的齊浩男。
說來也是可笑,我對戴安娜的印象太少了,即便今天回想起來,這樣一個溫婉柔弱的女子根本不適合齊少爺,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沒有情侶之間的默契,更可怕的是,兩人并不了解彼此,當浩男飛車墜崖的時候,當浩男用4年的青春祭奠愛情的時候,其實他也在逐漸地告別戴安娜,告別曾經的歲月。出獄后的齊浩男依然是那個充滿個性的齊浩男,只是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同樣個性的石伊明。回首浩男入獄的4年,那個留著蘑菇頭的女孩便一直關注著他,確切來說,從英倫相遇的第一眼開始,我們的女主角已經深陷于漫長的暗戀之中。這段隱忍的感情是在兩人斗嘴時伊明親口說出的,齊少當時的表情可謂shock,于是劇中有N次女主角讓男主角shock的表情,甚為可愛。不過正因為他是齊浩男,是一個不會輕易屈服的男人,他了解伊明對她的愛和付出,也明白伊明的立場和原則,在兩人頗有情趣的吵嘴后,浩男學會放下包袱,肆意地愛一回,以至于那個永遠冷峻驕傲的齊浩男在英倫度假之時,仿佛脫胎換骨,我們突然發(fā)現,原來酷酷的齊少也有熱情開朗的一面。十多年后的再次重溫,我依然堅信,伊明的真誠、堅強、美麗、聰明只有浩男懂得欣賞,也值得擁有。然而如果沒有伊明,齊少的魅力值是否也會有所減低呢?
就這樣恍惚間走過了學生時代,TVB拍了很多新劇,同時也不乏佳作,電視臺捧了很多新人,同樣不缺俊男美女,一部又一部關于社會、關于愛情的故事變換著上演,我卻漸漸失去了好奇和興致,那些故事或許太過虛幻、太過造作,如我本這樣精彩的劇集怕是再也沒有了。這些年,偶然間看到溫sir和美琪的現況,開始學著坦然接受,畢竟他不是齊浩男,她也不是石伊明,只愿他們也能像結局那般,與所愛的人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我的心里,卻一直住著那個齊浩男,即便青春漸逝,他卻一如當年,始終是那個不曾停歇、永遠追逐的夢……
早已久聞“齊浩男之後,港劇再無可戀之人?!贝嗽捯苍S過于武斷,但於我可以肯定,溫兆倫之後,TVB再無可戀之人。正是他演活了這個冷峻孤傲,喜歡觀星,喜歡潛水拾貝殼送女友,在黑與白、義與情之間痛苦掙扎的齊浩男。
去年在地方臺看見一則溫兆倫拍的性藥廣告,唏噓不已……
一個男人如果連聲音和手指頭都帥成那樣'那實在無話可說了
拍攝三十年后我第一次看。劇本寫的不錯,事情的推動非常講究內因和細節(jié)鋪墊,臺詞和表演可圈可點。作者用寫愛情三角戀的形式寫了父子情三角戀,一般人很難有這種三角關系,但是劇集的安排很合理。曾江演得好,可同類型的人設見過不少;浩南很迷人,可這種亦正亦邪的翩翩公子也不罕有;罕見和珍貴的是伊明的人設以及他們的愛情,女性可以主動追求,心靈相通重要于天天相見。愛一個人要拯救他,而不是和慧心一樣依著他,不放棄自己的原則,但是可以把命都給他。人人都愛浩南可只有伊明才適合成為他的伴侶,幸運是這一點浩南自己也知道。
到后來 戴安娜被人們遺忘了
第二港劇,第一是上海灘。從此愛上溫兆倫,如果后來不作死,還有羅嘉良什么事嗎?什么都能演,奸滑可比羅嘉良,斯文可比吳啟華,性格可比林保怡,真做的一手好死??!疫情期間又刷了不止一遍,雖然手里還有工作沒干完,deadline催的緊,仍然義無反顧。你見過兩個老婆爭男主的,你見過兩個爹爭風吃醋的嗎?
那個年代的港劇就是有一股細火熬粥,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自信。每個人都有缺陷,每個人又都在不同的地方體現出善的本性,恩怨情仇飽滿有力。溫sir實在太讓人心動,吻石伊明的時候看官R各種妒忌。。。
要是當年溫兆倫沒有大紅時期結婚,和媒體打好關系,做藝人圓滑一點的話,憑他的演技天分,成就一定比現在大很多
小時候超級喜歡的港??!那時將齊浩男看做是男神!因此也超級喜歡溫兆倫!而且感覺直至今日,都沒有哪個亦正亦邪的角色能達到齊浩男的高度!沒有!齊浩男是唯一的存在!
溫sir和maggie當年真是顏無敵,演技自如,氣質又內斂穩(wěn)重,現在TVB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樣的了。只可惜兩個人都情事業(yè)兩不得意。小時候姐多癡迷齊浩男啊,現在知道這種類型的自己hold不住,不過潛水和觀星還是死穴就對了(幸好也沒遇到能戳中的)。PS:現時像浩男這種殺過人的梟雄繼承人就做不得男主角了
心理要多扭曲的導演才能拍出這種電視?。客耆诎最嵉股茞翰环至钊税l(fā)指。從頭到尾,齊喬正都是一個重視親情和家庭的人,對浩男可謂一片苦心,然而卻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凄慘結局。道貌岸然心腸狠毒的石常春和臭不要臉的蔣定邦反而被導演塑造成正面英雄。蒼天啊。全劇只有石家兩個兒子死的時候大快人心。
齊浩男之后,港劇再無可戀之人。。。。
1.這部戲里,女人都是被犧牲的; 2.承諾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誠意; 3.做女人應當做石依明:聰明、自信、開朗、堅定、倔強、獨立; 4.有葉桂枝這樣獨立、堅強、賢淑、大方的媽媽才有石依明這樣的女兒; 5.能不能碰到合適的人是要看運氣的。
TVB劇在人物塑造功力上的其中一部巔峰作,整部看下來幾乎一個廢角都沒有,每個人物都性格鮮明,印證了“人物好戲就好”的定律。亦正亦邪的齊浩男真是帥到掉渣,溫兆倫在《義不容情》后成功轉型,跟邵美琪比黎美嫻更配,曾江一個人就鎮(zhèn)住全場,父子情深與反目精彩絕倫,當然還有先善后惡悲慘收場的石家榮
挺拖沓的,而且受不了里面的圣母情節(jié)、圣人思想。錯了就要承擔責任,而不是抱著勸和不勸離的想法,拿道德綁架對方,強求對方原諒。
記得以前表姐曾說過,因為這部劇里的溫兆倫太完美,所以不會去看《義不容情》。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她說這句話的意思。那時候的劇情和演員,怎么就能這么真切呢。
很欣賞女主的個性:難道你認為我會要一個只是陪我吃飯、看電影的男朋友?我要的是關懷和尊重!
1989年冬拍攝,倫敦澳門取景,那是港劇最好的時候,是TVB最好的時候,是溫兆倫邵美琪最好的時候。開播22周年,有人做MV以紀之。電視劇里可稱得作品的,沒有幾部。
這個劇跟Tvb第一神劇大時代有差距,但是已經寫得很好了,沒有一個角色是廢的,齊喬正真的太愛齊浩男了。齊喬正撈偏門,可是他愛家護家,試想一下,愛了二十多年的養(yǎng)子走了,女兒做修女了,齊喬正不容易被任何事打倒,唯有親情。他低三下四放下所有尊嚴去求女兒和他回家,他失敗了,瘋魔了,不勝唏噓,Tvb三十年前就能寫出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劇本,后十集所有的鋪墊都展開了,也徹底被溫兆倫和曾江老爺子的演技所征服。演員真是一個殘酷的職業(yè),你無法將演員的現狀和他最好的時期相比,但演員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yè),他塑造的人物,是永生的,是永遠被人銘記的?!褒R浩男之后,Tvb再無可戀之人”。哎,痛心,羅嘉良林保怡黎耀祥這些人都跟溫Sir差不多年紀,而曾江老爺子都這么大年紀了還演了海上孟府,他們都還在堅守為什么你這樣的天才不可以。
這是已經三十年前的片子了,你能想象我全程盯著男女主角的穿搭感嘆著現在的時裝片里的服化都是些狗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