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小新天地的重要性
主題是一部09年的美國電影,不太有知名度,IMDB評分也不高。主要講的是一個各方面綜合條件相當(dāng)不錯的年輕女性,精神抑郁自殺不遂,被醫(yī)生施計拯救,還邂逅一段愛情的故事。
抑郁癥和精神病話題在電影領(lǐng)域幾乎是要被演爛了,畢竟電影需要造夢,在常人中“精神病”就是夢里的事情。天朝來說,這個主題是真正的爛,范冰冰的二次曝光就是例子,把精神病人理想化成一種莫名奇妙的天才狀態(tài),外表孤獨(dú)冷漠內(nèi)心才華絕世,這樣的邏輯里,精神病=張國榮。
但現(xiàn)實世界有這樣才怪好嗎。好天賦是上帝的禮物,精神病就只是精神病罷了。當(dāng)然有可能好天賦帶來的高智商可能會影響天才與常人的相處,導(dǎo)致天才孤獨(dú)感比較強(qiáng),精神病概率高。但逆向并不成立。而按照這部電影的看法,抑郁癥的精神世界大抵是因為在一個籠子里,無關(guān)太多智商。
Veronika來自一個不算健康的家庭,但確把自己經(jīng)營成人生贏家,集齊青春、相貌、高薪、愛情多張卡牌。這樣判斷來是個倔強(qiáng)聰慧的人,順利成章的會有自己的夢與獨(dú)立的價值觀。她不認(rèn)同行尸走肉磨滅理想的上班族,抨擊green is the new black的時尚邏輯,不喜好向自己求婚的十好男人。朝九晚五的時光里充滿無限吐槽的火藥味。她的眼里這一切都太無趣,能夠預(yù)想的規(guī)則化未來并不值得期待,無聊大過歡樂,性價比一算不值啊所以決定要自行一死。
劇情的發(fā)展是Veronika自殺未遂,確被告知有了自殺藥物引起的心血管脆弱,幾周內(nèi)還是要掛。于是Veronika破罐破摔生活隨便過,沒有包袱內(nèi)心坦蕩,但一個純粹的靈魂容易遇見真愛,于是火速邂逅了男主。在移情熱戀的浪漫節(jié)奏中知道自己重獲健康,從此過上了愉悅的生活。
電影的中心在Veronika遇見的這個男主橋段,讓她跳出了原來絕望的牢籠,擁抱新希望。編劇的邏輯初看起來有點(diǎn)非黑即白的二元主義,但細(xì)想不無道理——世間所有的不高興都是因為被困在自己的牢籠里。
失戀可以靠新戀情化解悲傷;無趣可以靠新趣味重拾希望;如果有什么難過可以讓人悶悶不樂常掛心上的話,那不過是因為當(dāng)下生活太過乏味不豐富。所以就算是庸人的我們自己 ,更會懦弱更易畏懼,甚至在這個鋼鐵森林的城市里大多數(shù)時候不敢談什么自由的歡樂,但還是要盡可能的過上豐富充盈的日子,持續(xù)的遇見微小的新天地,至少可以侍養(yǎng)好自己的靈魂。
雖然很俗,但確實認(rèn)同:愛是精神世界的超級上帝,一場邂逅就可以拯救Veronika。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愛會點(diǎn)亮生活,這是微小新天地的最直接形式。
2 ) 愛情是生命的救贖……嗎?
記得上中學(xué)的時候,暑假期間常常有新華書店的特賣會,將部分庫存書籍打折出售,通常是3-5折,部分更高或更低。這其中沒有暢銷作家或流行作品,但會有許多經(jīng)典,比如《飄》、《苔絲》,或者特別罕見的小眾讀物,比如《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薇羅尼卡決定去死》。記得媽媽總會找個地方坐下等我,我一個人投身進(jìn)廣闊的大廳,一排一排地搜揀。從茫茫書海中尋找你要的貝殼甚至發(fā)現(xiàn)珍珠,這過程讓我無比興奮。
看到電影《薇羅尼卡決定去死》時,我想起了這些十年前的片段。老實說,這本書的內(nèi)容我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了,因為我只讀過一次。這件事的好處是,看電影時不會受作品的影響。
它是獨(dú)立的。
我喜歡看到愛德華坐在樹上的鏡頭:陽光晴朗卻不暴烈,撫摸樹干,可以感受到溫暖的生命的律動,風(fēng)吹動樹枝,葉影婆娑,空氣中有樹的味道,距離隔離了俗世的喧囂。精神病院其實是個休息的好地方——普通的醫(yī)院很可怕,住院說明你肉體的某個部件出了問題,疼痛和恐懼足以讓靈魂死去;而精神病醫(yī)院不同,你可以理直氣壯地不工作,不按時吃飯,只要你乖,醫(yī)務(wù)人員不會難為你,除了打針吃藥,你有大把的時間去照顧你的靈魂:與自然對話,回顧過往,詰問宇宙……
薇羅尼卡是嬌小迷人的金發(fā)女郎,有報酬不菲的工作和疼愛她的父母,曾是茱莉亞音樂學(xué)院的高材生,彈得一手好鋼琴。
可是她決定去死。
因為她不快樂。
電影開頭是薇羅尼卡的獨(dú)白,是她想見的未來的生活:遇見某個父母都很喜歡的條件優(yōu)秀的男人,結(jié)婚,從瘋狂做愛到彼此失去性趣;孩子出世,丈夫出軌,從傷心失控,到完全不介意……
這就是我們的主流社會的生活,絕大多數(shù)人都生活在這個模式里,而且心照不宣地裝作自己不知道有這個模式的存在。
太虛偽了,也太悲哀了。
無疑薇羅尼卡是不想假裝的那種人,她甚至無法忍受“綠色是新的黑色”這種時尚廣告語,所以她決定去死。布雷克醫(yī)生說,珍愛生命的唯一可能,是意識到每一天都是一個奇跡。最終薇羅尼卡意識到了,因為她找到了一個真心相愛的男人。——如此好的一部作品,生生地被這個結(jié)局給搞得不可愛了。
愛情,又是愛情。
我常常想,愛情這種感情是不是被人類過度渲染了呢?我們是否在有意無意地擴(kuò)大化它的作用,以麻醉自己度過現(xiàn)實的苦痛,給自己一個生存下去的理由呢?因為真正愛過的人都應(yīng)該體會到,愛情之中,除去兩情相悅的快樂,還有許多沉重和傷感的部分,而我們在文學(xué)作品中,總以愛情做為故事的happy end,是不是太一葉障目了呢?
——How do you feel?
——Like I could live forever.
我想起多年前一個十八歲的網(wǎng)友的簽名:只要我們是相愛的,我們就是不朽的。
對,在那個瞬間,我也相信是這樣的。
最近的桌面是西班牙當(dāng)紅前鋒比利亞,黑發(fā)白衫,轉(zhuǎn)頭注視鏡頭外的我們。我對著他喃喃自語:Do you think I will meet someone, like you? Be smart, cute, honest, and responsible to family? 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perfect guy for me? Eh?
比比沉默地看著我,我靜靜地流下淚水,卻并不是為著某個人。我并不相信愛情是所有救贖的源頭,即使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我深信最終的救贖是追尋夢想,是跟隨心底的聲音,是像法國人民最常說的那樣,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
其實我希望的結(jié)尾是,薇羅尼卡沒有去死,不過是因為她意識到,每個日升月落都是美好的,即使沒有一個神經(jīng)兮兮的帥哥陪在身邊。
3 ) Villtette諸人的精神分析報告
影片一開始,女主角Veronika就自述自己長期depressed,據(jù)此筆者猜測其患有抑郁癥。而患者在自述中總是提到父母,說自己經(jīng)常同父母吃飯,結(jié)婚對象令父母十分滿意(似乎自己并不滿意)等等,似乎暗示其抑郁的根源與父母有關(guān);整天忙碌于工作家庭之間,她感到厭倦,乏味,想要自殺,對于自己的離去她猜想丈夫總會get over in a few years; 最后她說“I’m fine, really.”
她異常鎮(zhèn)定地準(zhǔn)備自殺,整個過程像是在完成某種儀式:播放CD,將所有瓶瓶罐罐以及藥片的位置擺放得異常整齊,然后一顆一顆地服用……這些行為可能暗示她是個完美主義者,而很多完美主義者在自己的目標(biāo)難以達(dá)成后容易陷入長期抑郁。房間布置也是冷冰冰的,暗示Veronika的抑郁狀態(tài)。在服藥后,她寫了封email(?),表示這個世界是瘋狂的,不真實的,不如自殺來認(rèn)識其本質(zhì)。
然而她最終被搶救過來,被送往Villette精神療養(yǎng)中心。在這里被Doctor Blake告知其自殺未遂并對機(jī)體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她隨時都有可能離開這個世界。她堅持不讓醫(yī)生告訴父母這一真相。這里再次提及父母形象也暗示了Veronika與父母的關(guān)系不同尋常。從這里開始,電影音效頻頻使用眾人gossip的聲音作為background,應(yīng)該也是Veronika所聽到的,給予她極大壓力的流言蜚語。
Edward是片中的另一名主角,因與女友同遭車禍,女友喪生而他幸運(yùn)生還而承受極大壓力的他患有癔癥(失語癥?)多年。觀者對他的了解多來自于Veronika的室友Claire的描述以及Ed涂抹其內(nèi)心狀態(tài)的筆記本,他把筆記本藏在不為人知的暗柜中,一如自己的內(nèi)心。筆記本中瘋狂的涂抹,凌亂的線條是Ed內(nèi)心的某種表征。Ed一開始就暗自關(guān)注Veronika,有趣的是,Ed在默默關(guān)注她時,年邁的Mari,Villette中Godmather式的人物,卻一直在關(guān)注Ed。
起初Veronika難以接受自己被關(guān)在精神病院且身患絕癥的事實,拒絕同醫(yī)生合作,不愿同父母見面,拒絕同其他患者接觸。Dr. Blake安排了一次Veronika同父母的見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考慮,可能是為了喚起移情。見面在尷尬的氣氛中進(jìn)行,Veronika的父母是美籍斯洛文尼亞移民,帶著濃重口音的他們局促不安地敘述V是如何的優(yōu)秀,兒時的她鋼琴彈奏地如何的動聽。而Veronika則對自己會彈鋼琴一事予以否認(rèn)。鋼琴在她的人生中似乎意味著痛苦迫使她選擇回避。Veronika僵硬地?fù)肀Я烁改?,始終沒有告知他們自己隨時會死的事實。
這次見面給予Veronika極大的震動,她以為這是永遠(yuǎn)的訣別。難以忍受未知死亡的降臨以及療養(yǎng)院里的流言蜚語,她多次想要自殺卻都未成功。移情遲遲沒有發(fā)生,finally when it happens, it does not mainly happen between psycho-analysist and patient,but happens between patient(Veronika) and patient(Ed),patient with piano。
Claire(可能是個強(qiáng)迫癥患者,片中沒有交代她的病情,只是強(qiáng)調(diào)她總是在數(shù)數(shù))與Veronika同住伊始就暢所欲言,無形中成為Veronika identifying ego過程中的一個引路人。從Veronika 給了譏笑她的一位病友一個耳光開始,她的被壓抑的情感開始宣泄,逐漸承認(rèn)了自己的“不正常”,表現(xiàn)之一即是她開始接觸病友,主要是Ed。
典型的移情體現(xiàn)之一是V自殺失敗后與Dr. Blake 的一次談話:
Veronika: I hate you.
Doc. Blake: Really? Tell me about it. (引導(dǎo)移情的發(fā)展)
V: Fine, I hate your stupid desk, and I hate your ugly ties, and I hate your ridiculous socks, and I hate everyone locks up in this place. And I hate my parents for spending their last penny to keep me in the zoo, God they should ever for one moment live in their lives. Is that what they came here for? To be the fucking same as everybody else? And I hate the griks in my office; the money they earn makes them the shit. And more than anything, I hate the zombies on the subway who have forgotten all their dreams or the fact that they ever had never begun one! (Veronika各種憤怒的大爆發(fā),夾雜著臟話的情感釋放,最后一條可能意指其小時曾擁有的鋼琴夢而最終為了一份better paying job 而放棄的痛苦)
B: I have some terrifying news for you.
V: Could be more terrifying than this?
B: you sounds like you might be feeling better… answer me honestly, please. Does it feel better to feel better? (提示移情的發(fā)生意味著其癥狀的好轉(zhuǎn))
后接Veronika劇烈地反映,Veronika的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Blake提示說: You almost laugh, another sign of improvement. Veronika立馬以Go to hell!結(jié)束談話,在黑暗中走至琴房,似乎要在鋼琴上繼續(xù)釋放她其憤怒,起初她狂亂蠻橫地拍打著琴鍵,釋放噪音;而后終于轉(zhuǎn)入優(yōu)美旋律。可以說,這架鋼琴是Veronika自我恢復(fù)的重要一環(huán),它連接了Veronika壓抑的童年和破碎的當(dāng)下,部分地?fù)?dān)當(dāng)了治療師的角色。
優(yōu)美的琴聲給她帶來了平靜,但卻在Ed心中蕩起了波瀾。兩人小心翼翼地相對方施予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修復(fù)自我:Veronika先是拒絕了Ed的邀請(好象是一起打乒乓球),后發(fā)生了我沒辦法用精神分析理論解釋的一幕:Veronika奏完一曲,邀請Ed與其發(fā)生性關(guān)系,Ed拒絕后她遂當(dāng)著Ed的面手淫(是一種自愛的表現(xiàn)?因其之前是自我嫌惡;還是想通過這種手段喚起Ed被壓抑的生理反應(yīng)?Ed似乎在前女友去世后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性需求;或者如Dr. Blake 所言,經(jīng)由Veronika的愛,讓Ed認(rèn)識到自己的人生不是完全的無意義? )。這里的鋼琴又成為兩人交流的平臺,Ed不會說話,而從鋼琴中流淌出的旋律則可以傳遞感情??梢哉f,Veronika在片中既是患者,也是治療師。她成功地將Ed壓抑的情感導(dǎo)出,釋放在自己身上,直至雙方結(jié)束移情與反移情(或說這無法結(jié)束?)真正的愛上對方,完成對Ed的治療,即恢復(fù)其個人的社會功能。
這個荒誕的場景被門外的Mari誤認(rèn)為兩人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成為她離開Villette的直接原因。Mari對Ed有著特殊的感情,但在影片中表現(xiàn)得太過模糊,我無法將其定義為愛情或簡單的關(guān)愛之情。(片中,離開Villette象征著病癥的消失,患者恢復(fù)正常的生活,而火車行駛的聲音亦象征此意)。
這之前,Dr. Blake與Mari的談話中提到了counter- transference,即反移情,但在這里好像是一個蹩腳的應(yīng)用,用以描述Ed對V的情感,雙方皆為病人,難以分別是誰先動情,何來反移情?兩人之間的第三次談話,也是發(fā)生在Villette的最后一次談話中,Mari說道: It’s time for me to get away from you… I mean, from here. 這明顯是一個口誤與糾正的范例。而前一句是Mori真正想說的,脫離某種發(fā)生在Dr. Blake與她之間的移情;后一句意指結(jié)束醫(yī)患關(guān)系。兩人的關(guān)系在片尾正?;?。這里按住暫且不表。
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影片的背景音樂換成了輕快的曲調(diào),先前病患gossip的嘈雜聲音減少,這也是對鋼琴治療作用的某種回應(yīng)。
Veronika開始好奇地探索整個Villette,查看陌生的房間,偷窺他人治療等。這意味著她接受了自己被標(biāo)出的“精神病”身份。在冥想治療前的一次集體游泳中,Veronika在水下觀察眾人,仿佛從中看出了無限生機(jī),而之前的她在瀕死體驗中總是在水中越沉越深。水在片中帶有新生的意味,Villette的泳池,影片結(jié)尾Ed與V在海邊觀日出等均體現(xiàn)了新生的意義,這在基督教文化中很容易理解。
Ed與Veronika鋼琴處的見面后第二天,她與Dr. Blake 有了第二次對話,這一次在平靜友好的氛圍中進(jìn)行。
V: I need your help. (承認(rèn)自己的患者身份) …… I am feeling much better(從之前否認(rèn)自己的好轉(zhuǎn)到承認(rèn)自己的好轉(zhuǎn))…I want to know how much time I had left…… I need to be conscious of every moment (對生活的渴望)……I wanna leave here (即精神分析三階段中結(jié)束階段中患者主動提出結(jié)束醫(yī)患關(guān)系)……Look if I have even a little time left, there is so much I can do. I want to go to the beach, I want to see the ocean and I want to feel the sand, I want a huge taco from my favorite taco stand, I want to walk into a Irish pub and I want to order a Guinness, I’ve never done that. I want to see my mum, I want to talk to her, really talk to her. (這些她曾經(jīng)厭惡的一切現(xiàn)在變成了她的愿望與夢想,最末一條可能暗示其長期缺乏與父母的有效溝通) ……Last night……there is so much about myself I don’t know(對生命的好奇與探求欲).
Blake 不允許她離開,而這次,她平靜地接受了。這里的等待不為別的,正是為Ed擺脫病魔而設(shè),Ed在Mari離開的刺激下終于開口說話:I need to leave Villette. (這句話首次在電影中出現(xiàn)時更像某個代表Ed的畫外音在表述Ed的心理活動,而非實際Ed所說。),電影專門在此安排了一系列的蒙太奇鏡頭切換:一邊是Ed突然開口說話引發(fā)的混亂,一邊是Veronika在Ed病房內(nèi)閱讀Ed的筆記本,探索Ed的內(nèi)心世界。二者均標(biāo)志著Ed向他人敞開心房。最終Ed和V逃離Villette (Dr. Blake 默許了他們的離開),開始了正常人的生活,電影在此使用手持?jǐn)z像機(jī)類似于街頭抓拍和尋常家庭錄像的形式也呼應(yīng)了兩人回歸正常人生的結(jié)局。
片尾還有一抹微微的諷刺,Dr. Blake自己亦離開了Villette, 去紐約中央公園尋找Mari。這是治療師的反移情體現(xiàn),還是暗喻整部影片也是其接受自我,治愈自我的過程?多種解讀,了無定論。
Mari與V行前的對話點(diǎn)出了現(xiàn)代人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I’m gonna die, where is my soul? 很多人在現(xiàn)代社會被異化的多重身份中迷失了自我,不知自己人生之意義所在,有些人回避這一問題,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有些人思考這一問題,更有人為之精神分裂,正如這群身在Villette的病人。Dr.Blake說過:If everyone realizes their dreams, this place will be empty.
片中偶爾會出現(xiàn)患者們在公共場所自娛自樂的鏡頭,讓我想起電影《蘇醒的亞當(dāng)》中各種被大屠殺折磨得精神失常的猶太人,他們在以色列一個荒蕪人煙的精神療養(yǎng)中心的怪誕生活。
另,網(wǎng)上唯一能找到的英文字幕簡直可以做英語同義詞句小字典使用。
4 ) 尋找靈魂的現(xiàn)代人
這片看過后開始覺得有些不能理解,從昨天到今天,經(jīng)過一天的發(fā)酵醞釀后,加上看了一些別人的影評,加上我自己的一些關(guān)于“抑郁”的感悟,剛巧又碰上我最近在看的書《逃避自由》,我突然覺得書中描寫的狀態(tài)跟電影描述的狀態(tài)很符合,雖然個人的語言不是很能表達(dá)得好,但這些都促使我寫一篇心得體會,首先上一段《逃避自由》中摘抄的文字:
“一旦賦予個人以安全的始發(fā)紐帶被切斷,一旦個人面對著與自己完全分離,自成一體的外在世界,他就面臨兩種抉擇,因為他必須克服難以忍受的無能為力和孤獨(dú)狀態(tài)。道路之一是沿‘積極自由’前進(jìn);他能夠自發(fā)地在愛與勞動中與世界相連,能夠在真正表達(dá)自己的情感,感覺與思想中與世界相連;他又能成為一個與人,自然,自己相連的一個人,且用不著放棄個人自我的獨(dú)立與完整。另一條道路是退縮,放棄自由,試圖通過消弭個人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的方式來克服孤獨(dú)。這個第二條道路永遠(yuǎn)不會再把他與世界融為一體,永遠(yuǎn)也達(dá)不到他作為‘個人’出現(xiàn)之前的那種狀態(tài),事實是,一旦分離,便不能再返回。這是一種擺脫難以忍受之境地的逃避,如果這種境地繼續(xù)下去,生活將不可能了。因此,像逃避任何一種恐懼一樣,這種逃避便具有強(qiáng)迫特征。它多少還帶有完全放棄個體性及自我完整的特征。所以,它并非一個解決辦法,不能帶來幸福與積極自由。原則上講,它是一種見諸于所有精神病癥現(xiàn)象中的一種解決方式。它緩解了無法忍受的焦慮,避免了恐懼,使生活成為可能。但它并未解決根本問題,所謂的生活常常只是些機(jī)械的強(qiáng)迫活動。”
我想維羅妮卡代表了大部分生活在機(jī)械的強(qiáng)迫活動中的現(xiàn)代人,由于長年累月不得不被迫“適應(yīng)”,完全喪失了個體性,完全沒有了“自發(fā)的內(nèi)心”,這樣,一個人當(dāng)然得不到由衷的幸福感。如此,潛意識自然要采取措施,于是她的自殺不過是潛意識以這種方式在喚醒她自己,提醒并警告她注意,讓她看到并照顧自己的真我。
維羅妮卡代表了這樣的一個“乖孩子”群體,因為兒時的過度聽話,導(dǎo)致沒有自我,一切都生活在父母的安排,良好的生活道德規(guī)范下,這一切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嗎?不是,這一切是“被強(qiáng)迫的”,于是,抑郁出來了,反抗出來了,在治療過程中,“鋼琴”是她的一個解藥,死而復(fù)生的兒時夢想激活了她的內(nèi)心,才讓她從要命的壓抑自我,適應(yīng)規(guī)范的模式中解脫出來,“不乖”才是拯救內(nèi)心的良藥,不是按別人的要求和社會的標(biāo)準(zhǔn)去生活,而是按自己內(nèi)心的要求去生活才是解藥,才是獲得真正幸福的途徑,才是成為“自己”。
再摘抄一段,“大多數(shù)心理學(xué)家想當(dāng)然地認(rèn)可他們自己所在社會的結(jié)果,認(rèn)為那些與社會不合拍的人就是沒有價值的不健康者。另一方面,與社會合拍者則被認(rèn)為更有價值,更合乎人類的價值尺度。如果我們區(qū)分常態(tài)與精神病癥兩個概念,就會得出如下結(jié)論:一個所謂能適應(yīng)社會的正常人遠(yuǎn)不如一個所謂人類價值角度意義上的精神病癥患者健康。前者很好地適應(yīng)社會,其代價是放棄自我,以便成為別人期望的樣子。所有真正的個體性與自發(fā)性可能都喪失了。相反,精神病癥患者則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zhàn)斗中不準(zhǔn)備徹底投降的人。可以肯定,他挽救個人自我的企圖并未成功,他并未良好有效地表達(dá)自我,相反,卻借精神病癥狀和遁入幻想生活尋求拯救。不過,從人類的價值角度看,他要比那些完全喪失了個體性的常人更健全些?!?br>
我想,抑郁也許只會發(fā)生在有夢想,有思想深度的人身上吧。
總之,電影就是反應(yīng)了人類的這一矛盾,如果要適應(yīng)社會,就必須委屈壓抑自己,如果你硬要追逐自己的夢想,保留自我,有點(diǎn)難度,只有自愿淪為精神病,你從中二選一吧,估計大部分人都無法冒淪為神經(jīng)病者的風(fēng)險,所以生活得勉強(qiáng),痛苦又焦慮。最好是選擇第三條路,既適應(yīng)社會,又不喪失個體性,也就是維羅妮卡恢復(fù)后能夠欣賞日出的這種狀態(tài),從消極自由到獲得積極自由。
5 )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Warning, this movie could be emotionally disturbing,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There aren’t many movies worth writing about after watching them. This is not one of them.
I am not suicidal in any way but I can understand why people find no reason to pretend being alive. By saying that, I never thought about what it looks alike to finish one person’s own life. I mean it doesn’t make any logic or biologic sense. Most movies don’t tell you much detail about the process. This movie keeps focusing on the details of actress’s hesitation, which is pretty interesting.
Maybe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mood. The whole night, I was waiting for my girlfriend to show up on MSN. Almost the same moment I accept it as a lonely night, I was strike b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neliness and suicide. And it makes perfect sense. Most importantly, there is a happy ending. He and she were holding hands and ran away. Even though, I am sipping my wine and typing out these words all by myself, I feel comfort and relieved. There is still hope, after all.
Music, another power tool in this movie, I love it.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from Radiohead was awesome.
6 ) desire saves the world
抑郁狀態(tài)表現(xiàn)之一就是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對一切不抱希望。Veronika說,她會遇到一個溫柔的男人,婚后第一年they will make love a lot of times,然后第二年第三年less and less,到徹底沒有激情時就會有一個孩子。之后按揭還貸,自己漸漸成為工作狂,老公有了一個情人爭吵,老公有了第二個情人假裝不知道... 這段話深得我心,因為我也是這么想象我的未來的??吹竭@里我對此片抱著極大地興趣,看它如何解決這個同樣困擾我的問題。
自殺得救后的Veronika被告知由于疾病她沒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在精神病院里她認(rèn)識了Edward,一個因為經(jīng)歷車禍喪失女友變得無法與外界溝通的年輕男人。也許是有別世俗世界特別純凈的眼神吧,Edward吸引了Veronika,經(jīng)歷了鋼琴房事件后,V和E相愛了。
是兩人之間的desire讓V對于人生有了新的動力,她不想死了。想生或者想死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男人而改變了??墒沁@個男人難道不會成為一開始V所想象的那個溫柔的男人嗎?一時的passion和true love要用時間才能辨別吧。而true love是一種責(zé)任意志的產(chǎn)物。
故事結(jié)束在兩人fall in love,那么之后呢?婚后會怎樣呢?就像是仙德瑞拉總是以兩人快樂的生活下去作為happy ending。
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一個白馬王子,而是讓自己成為公主,讓遇到的男人變成白馬王子。Veronika如果僅僅因為遇到一個男人才能感覺到生的快樂,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界上,那么這種快樂轉(zhuǎn)瞬即逝。生活的美好不是因為它本身是美好的,而是我們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就像是在空白的紙上憑自己的力量畫出美麗的圖畫。對生活對世界的desire,讓我們進(jìn)化更好的人。
7 ) 關(guān)于愛情
知道原著作者Paulo Coelho是一個偶然,之后發(fā)現(xiàn)這個巴西老頭在推特上說的話總是很有哲理。在學(xué)校圖書館找到了被放在角落里的作品,其實那書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排放的,只是恰好是最后一排了。訂了英文作品集到家,12本并不包括最新作品,倒是有這個電影的原著。
看電影之前并沒有看過原著,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把原著拿在手里,翻看了幾頁。
She picked up the four packs of sleeping pills from her beside table.Instead of crushing them and mixing them with water,she decided to taken them one by one,because there is always a gap between intention and action,and she wanted to feel free to turn back halfway.With each pill swallowed,however,she felt more convinced:After five minutes the packs wew empty.
電影開始很忠于原著,后面便是只看電影了。
原著描述著壓抑,電影演繹著壓抑。故事的開始就被暗淡的光澤籠著。說不出是什么樣的感覺,只是覺得Veronika真的會死去吧,但是又不希望如此。
那個瘋?cè)嗽?,看上去和Veronika格格不入。因為太久的壓抑,長期的情緒低落而選擇自殺,似乎只需要看個心理醫(yī)生吧,和精神病應(yīng)當(dāng)扯不上什么關(guān)系。既來之則安之,故事,總歸還要繼續(xù)的。
瘋?cè)嗽豪锩嬗懈魇礁鳂拥娜?,Edward看上去也不像是個有精神病的人,同樣的,只是看心理醫(yī)生就會好了吧。他一出現(xiàn),就讓人覺得男主就是這個人了,之前我還懷疑過是不是那個醫(yī)生。
見到V的第一面之后,E就已經(jīng)開始改變了。一見鐘情也許可以用在這里。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反思社會和人性,同時贊揚(yáng)愛情的。表面上愛情使兩個人逃離瘋?cè)嗽洪_始正常人的生活,這也是世俗所不容許的。
看過一故事,一個女孩說:活到25歲然后死去。我才20歲,25歲大概也算人生中最好的年華吧。17歲左右讀到這句話的時候,非常的不理解。那個時候生活很單調(diào),很簡單。就算是面臨著升學(xué)也沒有太多的壓力,就算是分班也沒有什么人員變動的實驗班氣氛還很融洽。可是后來,面臨著挫敗,離開是一種解脫的念頭曾經(jīng)圍繞著我。18的暑假,發(fā)了瘋一樣的熬夜。最后,終究還是沒有行動的勇氣。對于這個世界,多少還是留戀,所以,至今我無法理解自殺者的心態(tài)。25歲,我依然還會選擇活下去,那個時候我自己選擇的夢想還沒有實現(xiàn)。
關(guān)于愛情,我沒發(fā)言權(quán),除去那場沒有結(jié)果的,我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更多的時候,我只是一個看客,看朋友們的分分合合,每次我抱怨他們瞎折騰的時候總會招來意味深長的鄙夷。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明白,這句話越來越真實了。說實話,在電影的進(jìn)行當(dāng)中,我甚至都沒有明白他們什么時候有了感情,什么時候確定了對方于自己的愛情。等到讀完原著,再回來看的時候希望能了然。
我不否認(rèn)這是一個愛情片,也不否認(rèn)即使結(jié)局出乎意料的圓滿,但是總歸是一個壓抑的故事。即便在逃離瘋?cè)嗽汉蟮娜兆邮菤g快的,結(jié)局時候險些以為Veronika會這么睡過去,天空也總是灰蒙蒙的,少了那抹明亮的色彩。
即使知道自己將不久離開人世,因著所謂的愛情,Veronika最終還是選擇和Edward站在一起。
也許,這就是愛情。沒有經(jīng)歷,我終究不會懂得。
感動了 還是個愛情故事 誰有有權(quán)愛。。。
2010.09.26 @ HomeVeronika彈鋼琴那段好美OST整體應(yīng)該不錯 影片本身到是沒有給我太大驚喜 開篇還不錯“marry him, get sick of each other, have kids... he had an affair.. etc"
影片發(fā)展,便可猜到這個美好的騙局,喜歡電影優(yōu)美的節(jié)奏感,喜歡純真的眼神,喜歡因為年輕而蓬勃的感情,最喜歡他問她,你覺得感覺如何,她明媚的笑著,我覺得可以得到永生。影片倉促而美好的結(jié)束,心里很舒服,一部干干凈凈的電影。
這片子誤導(dǎo)了多少人啊。Veronika如果僅僅因為遇到一個男人才能感覺到生的快樂,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界上,那么這種快樂轉(zhuǎn)瞬即逝。生活的美好不是因為它本身是美好的,而是我們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
根據(jù)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暢銷小說《韋羅妮卡決定去死》改編的美國文藝片,探討生與死及生命的意義。梅麗莎·里奧原來很多產(chǎn)呢,只是以前沒注意而已,呵呵~~
又是精神病院故事。我們等死的吸血鬼獵人巴菲。我們的失語自閉狂唐納利兄弟。靈異少女為黑幫少年彈鋼琴,然后差點(diǎn)發(fā)生很情欲的事情,沒關(guān)系,床戲留到最后了。簡直全美劇演員陣容。當(dāng)然還有電影連續(xù)劇HP的Lupin化身眼鏡男醫(yī)生。演員表演時有亮點(diǎn),但整體劇情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
典型額欲揚(yáng)先抑 看在女導(dǎo)演的份上 原諒你瘋癲旺盛的表達(dá)欲和感染欲~ 男友的眼神和腮紅加分~ 其它么 人呀,還是爭一個主動權(quán)的問題咩?自己不要命 和老天要自己命 事實結(jié)局能差多少捏? 然而應(yīng)對時候的態(tài)度到底還是會差好多~ SO, 讓我們要了自己的小命吧~ 哪怕只是陪瘋子去看看日出
她為什么治愈了他?他又為什么治愈了她?就因為兩人都關(guān)在了同一只籠子里面?no,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籠子。只有走出籠子才能相互遇見。
艾薇兒的抑郁癥被盧平教授治好了
奇跡,呵呵,也許活下去只要一個理由她能活下去不是奇跡,而是她遇到了愛,她想要的愛
Suicide is legal, helping someone to die is not.
去死吧爛片
''我討厭你...我討厭辦公室里那群自以為錢能抬高自己身價的蠢貨 我最討厭的是那群在地鐵里的行尸走肉 因為他們已忘記自己所有的夢想 或是忘記他們壓根從未追逐過夢想!'' Edward于那夜駐足雨中傾聽到得 想必是他的天使跳舞時的身影/3星半
女主好看挺像Avril可你是為毛要突然把自己扒光然後自慰吖!真是呆久被同化了麼!所以這在講愛的力量咩?然後Veronika就等著如之前自己"期待"的那樣過日子吧連會死是假的都猜到了沒懸念,抨擊雜誌的點(diǎn)也沒怎麼用上啊!只是為體現(xiàn)帥帥Lupin的責(zé)任感麼0 0歌不錯
我討厭你那張爛桌子,我討厭你那條丑陋的領(lǐng)帶,我討厭你那雙滑稽的襪子,我討厭被鎖在這個地方的所有人。我討厭我父母傾囊所有把我困在這個動物園。我討厭辦公室里那群自以為錢能抬高身價的蠢貨。我最討厭的是那群地鐵里的行尸走肉,因為他們已忘記自己所有的夢想,或是忘記他們壓根從未追逐過的夢想!
最初以為她只是一部教化性質(zhì)的文藝片。想不到整個劇情那么豐滿,跌宕起伏。從故事開始維羅妮卡看透世事的決絕,直到進(jìn)入療養(yǎng)院的彷徨,到最后她得到那份終于遲來但是永恒的愛,觀眾的心跟著一起起伏,最后幾分鐘真是飆淚時刻。
前半段女主一直清新脫俗傲視蒼生,寧死也不愿嫁人生孩子隨大流。后半段立馬性情大變拖著漢子為了真愛飛越瘋?cè)嗽?.. 大嬸你自殺用的難道不是安眠藥是春藥嗎?.. 其實影片一開始女豬翹著蘭花指把藥丸一粒粒放喉嚨口就顯示出她已經(jīng)矯情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吞一粒都要仰下脖子,只有綠茶婊才會這么吃藥.
立意不錯 那個絕癥的時候應(yīng)該欠處理 一下就猜出來醫(yī)生在說謊 看到一半不想看下去了 被音樂和攝影吸引了 真的不錯 自閉癥很帥
哎這個改編又美式又正能量,從情緒來說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Jonathan Tucker那個小卷毛好可愛,可是看他其他照片就又不好看了。。。還有,是不是只有我最在乎書里的“斯洛文尼亞在哪里”呢?
在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是瘋子,要是每個人都實現(xiàn)了夢想得到了自己,那這個世界就不再有趣了,也許這個失望,追逐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的過程才是生命的意義。